铜冶金技术
铜冶炼技术

铜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重金属 离子和有害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 严重污染。
固体废弃物处理
铜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炉渣、污泥 等,这些废弃物如果未经处理随意堆放,会对土壤和环境 造成污染。
铜冶炼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高温熔炼过程
铜冶炼过程中需要将铜矿石高温熔炼成铜液,这个过程中如果操作 不当,会造成高温烫伤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同时将铜提取出来。
熔炼设备
采用鼓风炉、电炉或反射炉进行 熔炼。
熔炼过程
熔炼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熔剂, 以除去杂质和调节熔融物的成分
。
铜的吹炼
吹炼目的
01
通过向熔融物中鼓入空气,使杂质氧化并从熔融物中分离出去
,得到粗铜。
吹炼设备
02
采用转炉或连续吹炼炉进行吹炼。
吹炼过程
03
吹炼过程中需控制温度和气氛,以保证杂质的有效去除和粗铜
的质量。
铜的电解精炼
电解精炼目的
通过电解过程,使粗铜中的杂质进入阳极泥中, 得到纯度较高的电解铜。
电解设备
采用电解槽进行电解精炼。
电解过程
电解过程中需控制电流密度、电解液成分和温度 等参数,以保证电解铜的质量。
03
铜冶炼的环保与安全
铜冶炼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废气排放
铜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等,这些废气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
铜精矿的焙烧与制团
焙烧目的
通过高温焙烧,使铜精矿 中的硫氧化,生成二氧化 硫气体,同时去除部分杂 质。
焙烧方式
采用回转窑或沸腾焙烧炉 进行焙烧。
制团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众多的冶金技术中,铜冶金技术是古代中国最为出色和先进的一种技术。
古代中国的铜冶金技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
那时人们还未掌握铁器制作技术,铜器成为最为重要和先进的金属工艺品。
古代中国的铜冶炼主要通过两个步骤完成:原料筛选与提纯、以及铜的熔炼和制作。
原料筛选与提纯阶段通过矿石的选择和研磨,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以获取纯净的铜矿石。
铜的熔炼和制作阶段,则通过高温熔炼和铸造技术,将纯净的铜矿石转化为各种形状的铜器。
古代中国的铜器制作技术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首先,就是古代中国对于铜器外形的追求。
在古代中国的铜器中,很多都呈现出了匠心独具的造型和华丽精美的纹饰,如在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中,可以看到从神兽到人物,从花纹到文字的各种图案。
这些外形多变的铜器不仅仅是生活工具,更是一种象征和文化的表达。
其次,就是古代中国对于铜器工艺的追求。
在古代铜器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经过多次的打造、打磨、以及酸洗等步骤,使铜器的表面光亮如镜,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
这种精湛的工艺,不仅仅展现了古代中国工匠的聪明才智,更打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技术实力。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和金属制品制作不仅仅局限于铜器,还包括了其他金属的冶炼与加工。
例如,古代中国还非常擅长铸造铁器,并且在铸铁技术上也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古代中国的铁器制作中,由于铁矿含有大量的杂质,所以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炼净和火烧。
这种方法直到明代以后才得到改进。
此外,古代中国还擅长制作黄铜器、白铜器等。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其颜色金黄,质地坚硬。
白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通常显露出银白或图案上呈现出石青色。
这些金属制品不仅用于生活工具,还广泛应用于铭文、礼器、装饰等方面。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与金属制品制作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铜冶炼技术及设备

高效节能设备
采用高效节能的冶炼设备,如高效能冶炼炉、节 能型风机等,提高设备能效。
余热回收利用
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将排放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减少能源损失。
降低铜冶炼技术及设备的环境污染
减少废气排放
01
通过改进工艺和采用新型环保设备,降低废气排放量,减少对
技术挑战
多金属回收及综合利用的铜冶炼技术及设备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如各金属之间的分离、提纯、回收和再利用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设备的效率和 降低成本等问题。
经济效益
多金属回收及综合利用的铜冶炼技术及设备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利用,还能降低对环境的 影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焦炭冶炼黄铜和白铜。
近代铜冶炼技术
19世纪末,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 了使用煤炭和鼓风炉的大型冶炼厂 。20世纪初,出现了转炉和电炉等 冶炼技术。
现代铜冶炼技术
现代铜冶炼技术包括闪速炉、艾萨 炉、诺兰达炉等,这些技术具有高 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铜冶炼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01
02
03
火法冶炼
火法冶炼是一种传统的铜 冶炼技术,其特点是能耗 高、污染大,但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棒磨机
棒磨机是一种将铜矿颗粒进一步细磨的设备,通过旋转的棒条将矿 石磨细,有利于提高铜矿的浮选效果。
螺旋分级机
螺旋分级机是一种用于铜矿水力分级和脱泥的设备,通过旋转的螺 旋叶片将矿石分成不同粒度的颗粒,提高浮选效果。
萃取设备
萃取塔
萃取塔是用于铜矿萃取的设备,通过有机溶剂与矿石中的铜离子进 行萃取和反萃取,实现铜与其他杂质的分离。
《铜冶金技术讲座》课件

将铜矿石在高温下与空气或氧气进行反应,产出粗铜和炉渣,常用闪速炉、熔 炼炉等设备。
湿法冶炼
利用酸或碱溶液将铜矿石中的铜浸出,再通过电解沉积获得纯铜,常用硫酸浸 出和电解沉积等方法。
铜矿的冶炼产物
粗铜
火法冶炼的产物,含有杂质,需进一步精炼。
电解铜
湿法冶炼的产物,纯度较高,符合商品铜要求。
03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高品质的铜产品开发与应用
总结词
高品质的铜产品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铜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高品质的铜产品具有高纯度、高导电性、高导热性等特点,能够满足高端制造业、电子工业、电力传 输等领域的需求。通过不断改进冶炼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进一步拓展高品质铜产品的应用领域 ,促进铜冶金技术的进步。
地下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深的矿体,通过矿 井进入矿体,使用凿岩爆破、装 载运输等手段将矿石运出地面。
铜矿的选矿技术
物理选矿
利用矿石中不同矿物物理性质的差异 ,通过破碎、筛分、重力分选、磁选 等手段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
化学选矿
通过化学反应将有用矿物浸出或转化 为可浮性矿物,再利用物理方法分离 。
铜矿的冶炼技术
铜冶金过程中的资源利用
80%
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提高铜冶 金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 资源消耗。
100%
开发利用低品位矿石
研究开发低品位矿石的利用技术 ,提高矿石的利用率,延长矿山 服务年限。
80%
循环利用废弃物
对铜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 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利用。
铜冶金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某铜冶炼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
铜冶金技术

2.熔炼车间
? 一台富氧底吹炉(Φ4.4*16.5m)、供氧、供风(Q=150Nm3/min,ΔP=10kg)、下料系统(三个加料口))、供水系统、中控室、放渣、放锍装置(50t/15t行车2台、6m3渣包)、水冷烟道、余热锅炉房、电收尘(60m2)室、布袋收尘(4000m2)室、烟尘输送系统、白砷包装系统、高温风机房(Q=12万m3/h,N=315KW。
*四、废杂铜------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再生铜原料。一般都是用火法工艺处理废杂铜,生产出阳极铜后送电解产电铜。
*五、硫化铜精矿火法处理原则流程
**六、新项目工厂生产工艺流程
七、新项目工厂生产流程概述
? **1. 火法熔炼过程
*混合精矿入富氧底吹熔炼炉,造出含铜40%—65%的铜锍。铜锍送P—S转炉吹炼,产出含Cu约99%的粗铜,粗铜再经反射炉火法精炼后产出含铜约99.5%的阳极铜交电解精炼。
*底吹熔炼炉和转炉产出的炉渣经缓冷后送渣选矿,得出渣精矿(Cu20%以上)返回熔炼炉。选矿还产铁精矿和尾矿产品。
*底吹熔炼炉及转炉烟气均设余热锅炉回收余热,余热锅炉产出的蒸汽大部分送发电,抽出部分用于生产工艺、保暖。通过余热回收、收尘后烟气送硫酸系统。
*底吹熔炼烟气在收尘过程中设骤冷塔降温,布袋收砷器将As2O3收集呈白砷产品。
7、 渣选矿车间
包括渣场、破碎筛分系统、皮带输送、粉矿倉、球磨机房、浮选系统、浓密机房、过滤。
8、 其他系统
10000Nm3/h制氧站、余热发电站(最大功率 2300,年平均1660Kw)、风机房、化学水处理站(50t/h)、循环水冷却设施、耐火材料库、综合仓库、总降变电所、化验室、生产指挥中心等。
? 精炼工段----包括2台100t反射精炼炉、供风系统、还原剂喷吹系统、烟道系统、排风机、空气预热器、重油加热、控制室及单圆盘定量浇铸系统(35t/h)。
铜冶炼的历史与技术进展介绍

采矿和选矿
随着采矿和选矿技术的进 步,铜矿石的开采和选矿 效率得到提高,为铜冶炼 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铜冶炼过程中开始采取 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铜冶炼
高效率、低能耗
现代铜冶炼技术不断改进 ,实现了高效率、低能耗 的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 。
环保要求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 ,铜冶炼过程中的环保要 求越来越严格。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崛起,铜冶炼行业面 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05
铜冶炼的挑战与对策
资源短缺问题
总结词
随着全球铜需求的不断增长,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铜冶炼行业面临的 主要挑战之一。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铜需求量不断攀升,而铜矿资源却日益枯 竭,导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加大勘探力度 ,寻找新的铜矿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回收,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但操作条件苛刻、金属回收率较低。
智能化铜冶炼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
物联网技术
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铜冶炼过程中 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铜冶炼设备的远 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设备运行 效率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铜冶炼过程中的 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生产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湿法冶炼
总结词
利用化学反应将铜从矿石中溶解在溶液 中,再通过电解沉积的方法将铜提取出 来。
VS
详细描述
湿法冶炼是20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 铜冶炼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酸、碱或 盐类的溶液,将铜从矿石中溶解出来,再 通过电解沉积的方法将铜还原沉积出来。 湿法冶炼的优点是能耗低、环境污染小, 适用于处理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石。但 湿法冶炼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 。
铜冶金与硫铁矿制酸技术

三氧化硫如用水或稀硫酸作吸收剂时,易形 成酸雾,吸收速度减慢,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 。
常用98.3%的硫酸作吸收剂!!!
【问题】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采取何种方式可以保证 SO3被98.3%的浓硫酸完全吸收?
尾气
98.3%H2SO4
吸收塔内填充 有大量瓷管, 以增大被吸收 气体与吸收液 的接触面积。
浓度:增大廉价原料的用量以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SO2
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温度:从平衡角度看,此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最为有利,
但温度低时催化剂活性不高,反应速率低,从综合经济效益 考虑,对生产不利。故在实际生产中,选定400℃~500℃
压强:考虑到加压对设备的要求高,投资大和能耗大,且常
压下400℃~500℃时,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从综合经济 效益考虑,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压操作。并不加压。
铜冶金与硫铁矿制酸技术
第一部分:铜冶金技术
何为冶金 冶金:就是从矿石 中提取金属或金属 化合物,用各种加 工方法将金属制成 具有一定性能的金 属材料的过程和工 艺。冶金的技术主 要包括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以及电冶 金。
黑色冶金
冶 金
有色冶金
生铁、 钢、 铁合金
分 类
其余各 种金属
冶 金
古代冶金
冷的流体被加热 ;热的流体被冷 却。
思考:接触室中热交换器的作用 ?从接触室出来的气体 成分是什么? 热交换原理:热交换气中冷热气体的流向是相反的,冷的气 体(SO2、O2、N2)被预热,而热的气体(SO3、 SO2、 O2 、 N2 )被冷却,这种方式能够节约能源,在工业生产中 广泛采用。 二氧化硫与氧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从接 触室出来的气体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和氮气的混合 气。
中国古代的铜冶金技术

中国古代的铜冶金技术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华觉明研究员那么今天要讲的呢就是中国古代矿冶技术。
中国古代曾经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有八种,就是铜、金、锡、铅、铁、银、汞、锌,也许还有锑。
因为中国的湖南兴化是世界上著名的锑的产地,储量很大。
那么根据文献记载在明朝就在这开采过,当然开采的是锑。
但是当时的人不认识锑,以为是锡,所以就取了个名字叫锡矿山。
现在在湖南兴化还有锡矿山,有水口山的矿务局。
那么当时应该是已经冶炼过锑,但是有没有用,开采的规模怎么样,都不是太清楚。
所以现在我们还是讲,中国古代冶炼和使用的金属有八种。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凡金,皆金之属也”。
这是“金属”这个名词的由来。
那么这八种金属当中,铜和铁是最重要的。
我写过一本书,名字叫《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副标题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也就是说铜和铁这两种金属在中国文明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那么青铜彝器铸作和两千年的铁水长流,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
就是说铜和铁,青的铜和黑的铁各领风骚两千年,创建了世所公认的灿烂的商周青铜文明以及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辉煌的钢铁文明。
那么在我们所要讨论的就是说在古代中国,铜是怎么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铜和铁怎样造就又造就了怎样的文明?它们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样的文明现在是不是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回顾这一段历史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我想就是这是我们想要探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下面讲第一个大问题,中国矿冶史的分期。
中国矿冶史的分期大概是分成四个时期,它的跨度长达四五千年。
那么第一个时期就是金属技术的萌生期。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最早的中国的金属遗物是陕西临潼姜寨这个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管,那是属于仰韶时期的。
这个左边的图,就是一个残破的黄铜的片,经过检测,是属于铸造而成型的。
这右边的是一个管状的遗物,它是用铜片把它卷起来形成的。
那么这个遗址大概是在公元前3000年到3500年左右,也就是距离现在5000年以至5500年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冶金技术第三章造锍熔炼第一节造锍熔炼基本原理一、造锍熔炼的工艺过程:在1150℃-1250℃的高温下,使混合铜精矿、石英熔剂和鼓进的氧气在熔炼炉内进行反应,炉料中的硫化亚铜(Cu2S)与未氧化的硫化亚铁(FeS)形成的以Cu2S-FeS为主,并溶有金、银等贵金属和少量其它金属硫化物(如ZnS、PbS)和微量铁氧化物(FeO、Fe3O4)的共熔体----铜锍;而炉料中的脉石成分(SiO2/CaO/MgO/Al2O3)与FeO一起形成液态炉渣(以铁橄榄石2FeO?SiO2为主的氧化物熔体)。
铜锍与炉渣并不相熔,且炉渣的密度比铜锍小,从而达到分离。
二、造锍熔炼的基本原则是:1. 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氧势)下,使铜尽量富集到铜锍中,而铁和脉石成分则造渣除去,同时炉料中的有价元素则分别富集到不同产物中,以利于进一步利用,2. 要确保烟气有足够的二氧化硫浓度,以利于制酸回收硫。
3. 保持适当的熔体温度,既要使熔体适当过热,又不能太高。
(容积热强度和内衬耐火材料温度规定)三、造锍熔炼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造锍熔炼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为:水分蒸发;高价硫化物、碳酸盐的分解;硫化物的氧化;造锍;造渣。
1. 水分蒸发-------以气态形式进入烟气。
2. 化合物分解:混合精矿中的高价硫化物主要有FeS2和CuFeS2,其分解反应为:2FeS2→2FeS+ S22CuFeS2→Cu2S + 2FeS+1/2 S2炉料中的碳酸盐也会发生分解:CaCO3→CaO+CO2 (Mg CO3一样)3. 硫化物氧化2FeS2+11/2 O2= Fe2O3+4SO23FeS2+8 O2= Fe3O4+ 6SO22CuS+ O2= Cu2O +2SO22Cu2S+3 O2= 2Cu2O+2SO2FeO可继续氧化成Fe3O43FeO+1/2 O2= Fe3O44、造锍反应FeS+ Cu2O=FeO+ Cu2SFeS+ Cu2S= Cu2S?FeS(铜锍)由于Fe和O的亲和力远大于Cu和O,而Fe和S的亲和力又小于Cu和S,故只要有FeS存在,Cu2O 就会变成Cu2S并与FeS形成铜锍。
5. 造渣反应炉料中产生的FeO在有SiO2存在时,将按下式形成铁橄榄石炉渣:2FeO+ SiO2=(2FeO?SiO2)此外,炉内的Fe3O4 在高温下也能与FeS和SiO2作用生成炉渣。
FeS+3Fe3O4 +5SiO2=5(2FeO?SiO2)+SO2第二节造锍熔炼技术及其发展一、铜精矿造锍熔炼传统工艺一、------造锍熔炼法炼铜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方法是鼓风炉熔炼,后来相继出现了反射炉熔炼和电炉熔炼,到上个世纪中叶,几乎全世界粗铜都是用这三种传统法生产的。
一、------传统工艺存在的严重不足:(1).对原料的适应性受到挑战,床能力不大。
(2).热效率低,能耗高。
(3).烟气SO2浓度低,难以回收制酸,污染严重。
或者采用低浓度制酸,吹炼和制酸阶段投资及生产成本上升。
(4).自动化程度低,员工劳动强度大。
二、现代富氧造锍熔炼技术------随着环保,能源形式日趋严峻,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冶炼工艺的不断进步,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炼铜法逐渐被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方法取代。
------富氧造锍熔炼和技术的特点1、除闪速熔炼外,熔池熔炼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广。
可以是粉料也可以是块料,可以处理硫化矿,也可以处理废杂铜等含铜物料,还可以处理含水10%以下的湿料。
氧气的利用更为广泛,富氧浓度大大提高,现已达90%,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工业氧气,热效率高、床能力大、能耗低。
硫的利用率95%以上,烟气SO2浓度高,制酸和吹炼工程简化及生产成本下降,消除环境污染。
4、辅料、燃料适应性大,是一个自热过程,一般补充燃料等仅2%-3%。
5、炉子密封性好,车间环境大大改善。
6、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强度降低。
7、其主要不足是渣含铜较高,需贫化处理。
三、闪速熔炼1、奥托昆普闪速炉是一种直立的U型炉。
包括垂直的反应塔,水平的沉淀池和垂直的上升烟道。
干燥的铜精矿和石英石熔剂与精矿喷咀内的富氧空气混合,并从上向下喷入炉内,使炉料悬浮并充满整个反应塔中,迅速完成各种反应(2s内),生成的铜锍和炉渣在沉淀池中分离。
并分别由放锍口和渣口排出,烟气从上升烟道入废热锅炉及收尘、制酸系统。
与熔池熔炼相比较,闪速炉有两个不足:1. 物料含水要求0.3%以下,炉料粒度在1mm以下,而且精矿粒度80%要求-0.074mm以下,备料系统复杂,投资较大,对原料的适应性受到限制。
2. 烟尘率较大,高达约10%四、熔池熔炼1------闪速熔炼是悬浮熔炼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空间”反应。
而池式熔炼其喷枪是插入到熔池熔体内,采用富氧空气通过强烈搅动熔体,使加入到熔池内的物料迅速完成冶金过程。
2------熔池熔炼技术由于对物料的适应性更为广泛,不需要复杂的备料过程,发展相当迅速。
有采用顶吹技术的(如艾萨法和澳斯麦特法),也有运用侧吹技术的(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瓦纽柯夫法),还有的是底吹(如水口山炼铜法)。
显然,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没有原则上的差别,只是由于炉型不同,氧枪插入位置各异、动力配置及操作等略有差别而已。
对冶金过程的动力学条件作不同的改善,以此强化过程和产生相应的产品。
富氧底吹造锍熔炼技术------水口山炼铜法的适应性1. 富氧底吹实现了较佳翻腾状态,无喷溅、无旋流,使熔炼能正常进行。
2. 从氧枪喷孔射出的气体股流,与周围介质混合逐渐消失了它的能量和速度。
对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熔体,所需股流有不同的能量和速度,当它既能满足与介质的充分混合而又不至于伤及氧枪及砌体时,熔炼处于最佳状态。
3. 股流能量消失于熔体的事实,有效的提高了氧枪及衬砖的寿命。
4. 在一定条件下,底吹氧枪口周围的“mushroom”为保护氧枪及衬砖起了重要作用。
5. 底吹炉是一个圆筒型卧式转炉,对原料的适应性强,简单紧凑、基建费用少、密封性好。
圆形断面为增加炉室内空间高度、减少气流阻力、减少空间面积和热损失,均体现了相对的优越性。
6. 氧的利用率几乎100%,硫的回收率95%以上,可实现自热熔炼。
7. 池式熔炼的传质传热速度取决于气相、液相单位时间内的混合速度,底吹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其喷射进行的扩散区较之顶吹和侧吹,从炉身的任何一个断面更均匀,区域更广、无死角,衬体无特殊物理受蚀部位,这是选择底吹熔炼的关键所在。
六、生产流程第三节富氧底吹造锍熔炼实践一、主要物料1、原料造锍熔炼的原料以硫化铜精矿、精金矿为主(含Cu:10~25%,Fe:23~30%,S:20~35%,SiO2:7%左右,还含有Pb、Zn、As及其他脉石成分)。
其他原料为渣精矿(Cu18~35%),返料(烟尘、冷料),再生铜料等。
由于各种物料成分相差较大,为确保冶金过程顺利进行,通常需要将多种精矿及杂料配合使用。
2、熔剂造锍熔炼的熔剂主要是石英石(SiO2)。
为减少炉渣量、减少熔剂量,并进一步对炉渣进行磁选回收铁(铁精矿),新的工艺采用高铁渣型,Fe/ SiO2达1.6~1.8,甚至2.0。
不另加石灰石熔剂。
3、燃料造锍熔炼所用的燃料范围较大,有煤、焦、重油、柴油、天然气等。
但其种类和用量则根据所选冶炼工艺的不同而差别甚大。
现代富氧熔炼技术,基本上实现了自热熔炼,不用燃料或用之甚少。
二、熔炼产物造锍熔炼主要有铜锍、炉渣、烟尘、烟气四种产物。
1. 铜锍1.1 锍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低价硫化物所组成的融合物,它们均有共同的组成FeS。
铜锍主要是Cu2S和FeS的共熔体,其主要成分是Cu、Fe、S,三者占铜锍总量的90-95%,还含有少量Ni、Pb、Zn、As、Sb、Bi 、Ag、Au及2%-4%的氧。
1.2 铜锍对贵金属有良好的捕集作用,因为Cu2S和FeS对Ag、Au都具有溶解作用。
1.3 铜锍遇潮会爆炸,操作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发生事故。
Cu2S+2H2O=2Cu+2H2+SO2 FeS+H2O= FeO+H2S反应产生的H2、H2S等气体与O2 作用很激烈,从而引起爆炸。
2、炉渣造锍熔炼所产炉渣是炉料、燃料中各种氧化物互相熔融而形成的共熔体,主要的氧化物是SiO2和FeO,其次是CaO、Al2O3和MgO。
固态炉渣主要是由2 FeO?SiO2、 2 CaO?SiO2等硅酸盐复杂分子组成。
1)在FeO--SiO2二元渣系中,FeSiO4组成(2 FeO?SiO2 )附近熔点比较低,约1200℃,加入CaO后可使其熔点降低至1100 ℃左右。
2)随着渣中SiO2含量的增加(高硅渣),粘度也增加(熔点升高),加入碱性氧化物CaO及FeO可使其粘度下降。
3)FeO?SiO2 ---2FeO?SiO2组成附近的炉渣具有较低熔点和较小粘度。
在此基础上增加过多的FeO量,虽可降低粘度,但熔点升高了(必须过热炉渣)4)炉渣成分的变化(渣型变化),对炉渣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对冶金炉作业有很大意义:例如含FeO高的炉渣有良好的导电性,对电炉作业有很大的意义;碱性炉渣(FeO 、CaO较高)不适应于粘土质内衬耐火砖,酸性炉渣(SiO2、Al2O3较高)不适应于镁质砖或铬镁质内衬耐火砖。
三、给料系统混合炉料由皮带廊3﹟胶带机转入熔炼5﹟胶带机输送至底吹炉上面三个料仓,由8-10﹟定量给料机下料,分别经3根移动式胶带输送机送至底吹炉顶三个加料斗入炉。
四、输气系统1、制氧站产1万Nm3/h(纯度≥99.95%)氧气在缓冲罐调节压力(约0.8MPa)。
经管道输送至炉前供氧系统。
根据下料量、氧料比,由中控室调节流量,经过5-6支氧枪以约0.4—0.6Mpa的压力从炉底送入炉内。
2、风机房150 Nm3/min,升压1.0Mpa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经管道输送至炉前供气系统,根据输入氧量及富氧度(空氧比),由中控室调节流量。
经过输氧氧枪以约0.5—0.8Mpa的压力从炉底送入(氧枪保护空气)。
五、放渣、放锍系统1、当熔池面达到1400mm时,用吹氧管套烧渣口放渣。
渣经溜槽流至渣包,渣包经轨道平板车运输至主厂房内,用50t/15t双钩铸造起重机吊至渣缓冷场冷却。
放完渣后,用黄泥将渣口堵塞压牢。
2、当转炉快需铜锍时,用吹氧管套烧锍口放冰铜至铜锍包,每包铜锍经轨道平板车运输至主厂房内,用50t/15t起重机吊至P—S转炉系统,放完铜锍后,启动泥炮机将锍口用黄泥堵塞压牢。
六、烟气收尘系统底吹熔炼炉产出的高温烟气(约1250℃)经炉口漏风稀释(漏风率75%左右),竖直水冷烟道冷却到约800℃入余热锅炉回收余热产蒸汽(蒸汽经管道送发电机房)。
也沉降部分粗烟尘,经刮板机输送收集。
烟气出锅炉温度降至约360℃后入60 m2电收尘器除尘(烟尘经刮板机输送收集后,由喷射系统输送到精矿库烟尘倉),电收尘出来进骤冷塔冷却到约120℃左右进布袋收尘室进行收砷尘,收下的白砷经刮板机运输至贮仓,再经粉料包装系统进行装袋、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