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事要学胡雪岩

合集下载

活学曾国藩活用胡雪岩_前言

活学曾国藩活用胡雪岩_前言

曾国藩,一个湖南乡间的穷秀才,凭借真才实学,一步步跻身于近代史上的名人之列。

而胡雪岩从一个贫寒的钱庄伙计,最终成为声名显赫的“红顶商人”。

这些成功主要归因于他们所掌握的为人处世技巧,这使得他们超凡脱俗,不落窠臼。

这些技巧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后的智慧结晶,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深切体悟。

这些技巧对于今天那些企求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在做人方面,曾国藩有自己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稳慎。

曾国藩认为世事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只有稳慎之人才能防微杜渐,化险为夷。

而要做到稳慎,必须有耐性,戒骄躁,时刻如履薄冰。

磨砺。

曾国藩认为,人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才能提升和完善自身,才能培养坚定的意志。

这就要做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培养浩然之气。

融通。

曾国藩认为:处世必须刚柔相济,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融通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把握好事物的尺度,凡事留有余地,随机应变。

借势。

曾国藩认为,人必须借助他人之力成就自己的事业。

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人脉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个人事业的成败。

因此,做人要学会借梯登高。

用人。

曾国藩手下人才辈出,这为他成就丰功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这对今天的管理仍具借鉴意义。

取舍。

曾国藩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若该进不进,当退不收,则会遭致失败。

他掌握了取舍的智慧,进退适时,从而成就了光辉灿烂的人生。

关于处世之道,胡雪岩深谙其中的奥妙。

圆世。

胡雪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以“圆世”为圭臬。

他的圆世态度,在通,在活,还在融。

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融是状态,终极目标是圆满无憾。

交友。

胡雪岩重义轻利,喜欢广结善缘,这使得他的商路格外顺畅。

他先是结交王有龄起家,后来又在左宗棠的荫庇下,结交漕帮成了小爷叔,得到了漕运的便利。

用势。

关于用势,胡雪岩有精辟的阐释: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

许多很棘手的事情,胡雪岩都顺利地办成了,这归功于他的用势之道。

跟曾国藩 胡雪岩学智慧

跟曾国藩 胡雪岩学智慧

跟曾国藩学智慧,向胡雪岩学绝学[­“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这句百年以来流传于民间的谚语,也明确地指出了曾国藩做人以及胡雪岩做事在为人处世方面对人们的影响。

­曾国藩,从一个山村穷秀才,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

毛泽东年青时就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并将《曾文正公全集》常臵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胡雪岩,从一个身无分文的钱庄小伙计,赤手空拳在乱世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名扬天下的“一代臣贾”、“红顶商人”,他传奇的赚钱神话使得无数人为之痴迷,成为所有商人的终极梦想。

­他们两个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做人做事绝学,才使得他们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就其他人难以建立的功业。

这些绝学是他们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历经无数成败得失而总结出来的,是他们人生的智慧谋略的深刻体现, 展示了他们对于人情世故的创造性见解。

,也是每一个想建功立业的现代人应学习和掌握的智慧。

­曾国藩的谨始慎终之绝。

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

《管子》中说:“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

”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人生之路,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

诸葛一生唯谨慎,曾国藩以其为人生楷模,以“慎”字撑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这使得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

­曾国藩的和气致祥之妙。

和则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

成事之要,首先在于人和。

在为人处世上坚持“和”字,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是一种极高明的处世策略,这样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达成己事。

曾国藩在待人接物中坚持和气;在治家理政中坚持和睦;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和谐;在自我修养上坚持“中和”等,这使得他获得了家人、朋友、上级和下司的鼎力支持,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

“完人”之曾国藩

“完人”之曾国藩

“完人”之曾国藩“做人要做曾国藩,做事要做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形象而深深地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为后人在茫然而深邃的社会中寻找做人处世经商成功之谛提供宝贵的借鉴指南。

在这,我想在课上老师讲授的对曾国藩的认识基础上,根据课外阅读,谈谈在我眼中的曾国藩——一代“完人”。

一步一个脚印,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近代史上的名人之林,曾国藩凭借自身的努力、借助时势的契机,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无人能出其之右。

曾国藩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之绝学,令其在常人之中脱颖而出,成就丰功伟业,开一代风气之先。

环境影响性格,生于湖南,身上焕发着湖南人特有的性格气质,更具有一种民族气;彪悍、倔强、好强等,都体现在做事为人上,也影响着他身边的人。

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官场更是如此,处处隐藏着危机;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需稳慎,稳扎稳打、少犯错误,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要沉得住气,不能过于急躁,以“平实”二字自律;遇见不如意之事,要精心思考、慎重处理;凡事力求稳妥、谨言慎行才是长久之道,戒骄戒躁,只有小心行事才能不会使得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时刻都必须怀着一种危机感,如履薄冰般,懂得知足;“身居高位有三端:一是不参与,二是没结局,三是不胜任。

”这造就了其一刻也不放松的性格,为其事业的成功奠定根基。

在自身的修养上,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一直激励着曾国藩,他通过磨砺来提升和完善自己,控制住私欲、情欲,让意志变得坚强;磨砺自己、不断调试自己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傲之气”,为君子,必将自强不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键还是自身的作为;以自强来抵制诱惑、战胜挑战;遭遇挫折与困境,要有坚韧之心,学会忍;变“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足见其意志之坚定;在和太平军的较量中,凭借的就是心中不服败的意念和坚韧;人无完人,需不断完善,为了实现“澄清天下之志”,克服不良习惯,提出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戒房闼不敬,后来都一一做到。

活学曾国藩活用胡雪岩_上篇 活学曾国藩

活学曾国藩活用胡雪岩_上篇 活学曾国藩

第一章行事滴水不漏——天下之事,贵在谨慎“老成不怕多,凡事应三思。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差异性体现在思想上、行为中,矛盾冲突的发生,都是客观存在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以谨慎小心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差异,用自己的严格要求换事业的顺利发展。

推美让功巧避嫌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难保长久,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

而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

永远不做别人的箭靶,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尤其对于位高权贵者而言。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露出锋芒的同时更要小心不割伤自己。

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

他手握军权,但因为明白权力的双面性,所以采取了放权但不全放的办法应对潜在的危机。

因为军权适度,从而能够在不被清廷猜忌的前提下,更好地为国效力,更好地保全自己。

同治元年(1862年),曾氏家族处于鼎盛时期。

曾国藩身居将相之位,弟弟曾国荃、曾国华也多有人马,还多次拜受皇恩。

面对如此浩荡皇恩,曾国藩早已心满意足,甚至有点喜出望外,他十分地清醒冷静,知道自己之所以被重用,关键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存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自己很可能会一无所有。

清廷不想在消灭了太平军之后,又有湘军谋反。

所以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攻陷武昌后,咸丰皇帝对他的封赏一再延迟,正是考虑到这些。

当时,捷报传来,咸丰皇帝很高兴,立即下旨,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并且夸奖曾国藩,说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能够立下大功。

但与此同时,咸丰也意识到了曾国藩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所以赏是要赏的,可是权力却不能再给。

曾国藩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了危机,心中不免有矛盾。

因为要想做到精忠报国又要做到功成身退,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古往今来能做到这点的人寥寥无几。

曾国藩的想法在他的日记中屡屡表露: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二十五日日内因户部奏折似有意与此间为难,寸心抑郁不自得。

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利权太大。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做人要学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个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

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

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一) 慧眼识才,用才得当人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有了人才并不一定就会取得成功,这还涉及到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

因此,如何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学习的事情,善于识别人才并赋予适当运用是一个管理者成功的重要条件。

1. 知人善用,网络人才2. 区别对待,驭人有术3. 合理安排,用其所长4.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5. 多方观察,选才有道6. 观人入微,相人有术7. 用人不当,慎加防备(二) 广结人缘,网罗天下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分工明细,每个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枪匹马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竞争的激烈更需要我们借助他人的力量依靠团队取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1.广交师友,谨慎为先2.相交以诚,大度宽容3.以恕待人,不求全责备4.交结贵人,择人而从5.与人为善,取人为善6.严于自省,和气待人(三) 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如何使自己在这些冲突和矛盾之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每个人仔细思考,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必须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

1. 谨小慎微,安度危机2. 以缓济急,稳中求成3. 如履薄冰,处处谨慎4. 藏锋圆通,含而不露5. 不慌不忙,稳重当头6. 言多必失,适可而止7. 以“浑”入世,难得糊涂8. 防危虑败,明哲保身9. 远离虚妄,懂独反思10.谦虚谨慎,力戒傲气(四) 刚柔相济,能伸能屈在面临挫折和挑战时,有的人不知所措,一味意气用事,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而聪明的人则懂得刚柔相济,能屈能伸,使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圆世之技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圆世之技1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胡雪岩圆世之技1胡雪岩圆世之技(1)从古至今,与人同事,多是"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患难时,别人能任用贤能,以图恢复与发展功业,而安乐时,则会担心身边人谋夺其位。

所以,只要你无志于夺其权位的话,在你功名成就之时就急流勇退,实为上上之策。

下篇右手胡雪岩_不可不知的处世绝学第七章胡雪岩圆世之技胡雪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以须要以"圆世"为圭臬。

"圆世"哲学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一个真正懂得"圆世"哲学之人。

胡雪岩的圆世态度,既在通,又在活,还在融,归结在一起,无非是要达到圆满无憾。

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目际,触是状态,满是结局。

人生如此,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处世以"圆世"为要义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甚至应该让你没有好下场,但是只要你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

--胡雪岩时势造英雄、英雄识时势。

面对缤纷相呈的世界,怎样才能摆脱眼前的困惑,从容不迫地安身立业,使自己的事业达到巅峰,使自己的人生跨入一个更高的高度呢?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

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

但是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做足了通、活、融、满,一个喜气洋洋的大善人型富豪大贾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了。

"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无论是在商场、官场,还是交友,情爱,都需要掌握"圆世"哲学,才能无往而不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几年前,非常流行曾国藩和胡雪岩的书,到处都有书讲他怎样做官、怎样处世、怎样做人?那时候,其实我对曾国藩和胡雪岩乃至于这个热潮非常的有距离感。由于我的孤陋寡闻,以至于认为曾国藩就是镇压太平军起义的祸首,受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对这种镇压农民起义的清朝政府的汉奸有着天然的分界线。怎么说呢?我非常怕看这种叫人如何做人,如何作官的书。对于这些权谋之术,虚伪人性有着天生的敌对情绪,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本性之人与当今这样的世俗社会距离越来越远。
抛开曾国藩谋术一面,其实他确实是个有传统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的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要切入主流社会,没有一点为官之道是可以想象的。当然,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瘫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
曾国藩曾经多次告诫其弟曾国荃:“望弟不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而要做“稳慎”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耐烦”。诚哉斯言,工作中、生活中有多少烦心事,谁也说不清,拷问内心,面对烦心事,我自己总是做不到“耐烦”二字,总是让烦心事左右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做事的效率。
实事求是的说,不论是曾国藩,还是胡雪岩,我都是学不来的,无论他们的做人还是做事,对于我来说,那都是高山仰止,望之弥高。在这里,我只谈他们做人做事原则中的一点一滴给予我的启发,我想就这一点一滴的启发,足以令我受用终生了。
一、曾国藩的“稳慎”。
曾国藩做人讲究“稳慎”二字,而要做到稳慎的第一要义就是“耐烦”。一个烦字就道出了如今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浮躁。谁能每天以飞扬心情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朋友、对待亲人?每天面对琐碎的东西,怎一个“烦”字了得?
曾国藩的志向很大,“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谁都知道人是通过磨砺来提升自己和完善自身,否则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使意志变得软弱,时间和精力遭到浪费,而妨碍自己的事业成功。关键是持之以恒,长久地磨炼自己,为了远大的目标,放弃所有的欲望。所以尽管有些人在愤青的年代立志上进,走进了事业的顺势时候,却被美女,金钱迷惑,过分的收获索取,导致事业半途而废,走进监狱的大门。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内容简介:
曾国藩和胡雪岩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
以及经商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成就其丰功伟业。

这些绝学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一种深刻总结。

同时,这些绝学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表达了他们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一个人为人处世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指明了一个人达到内圣外王的道路。

这些绝学,对于今天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目录:
上篇左手曾国藩
——不可不知的做人绝学
第一章曾国藩做人称慎之绝
第二章曾国藩的磨砺之功
第三章曾国藩的圆融之道
第四章曾国藩的牵手之智
第五章曾国藩的用人之律
第六章曾国藩的进退之智下篇右手胡雪岩
——不可不知的做事绝学
第七章胡雪岩的圆世之技第八章胡雪岩的结交之法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第十章胡雪岩的谋划之策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第十二章胡雪岩的泰然之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树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抗拒撼摇的崇高地位。

一个无人能出其右的“大清圣哲”,一个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

几年前,非常流行曾国藩和胡雪岩的书,到处都有书讲他怎样做官、怎样处世、怎样做人?那时候,其实我对曾国藩和胡雪岩乃至于这个热潮非常的有距离感。

由于我的孤陋寡闻,以至于认为曾国藩就是镇压太平军起义的祸首,受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对这种镇压农民起义的清朝政府的汉奸有着天然的分界线。

怎么说呢?我非常怕看这种叫人如何做人,如何作官的书。

对于这些权谋之术,虚伪人性有着天生的敌对情绪,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本性之人与当今这样的世俗社会距离越来越远。

抛开曾国藩谋术一面,其实他确实是个有传统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的人。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要切入主流社会,没有一点为官之道是可以想象的。

当然,古语有云:“福分,祸所伏也。

”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瘫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

做人做事,二位大人给我的启示颇多,难以消化,否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语录: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几百年还流传这样古语: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曾胡二人是处在晚清后五十年,处在内忧外患国难当中,于今,所谓的太平盛世,继续学习他们的做人做事是否还有必要呢?
曾国藩做人讲究“稳慎”二字,而要做到稳慎的第一要义就是“耐烦”。

一个烦字就道出了如今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浮躁。

谁能每天以飞扬心情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朋友、对待亲人?每天面对琐碎的东西,怎一个“烦”字了得?
曾国藩的志向很大,“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谁都知道人是通过磨砺来提升自己和完善自身,否则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使意志变得软弱,时间和精力遭到浪费,而妨碍自己的事业成功。

关键是持之以恒,长久地磨炼自己,为了远大的目标,放弃所有的欲望。

所以尽管有些人在愤青的年代立志上进,走进了事业的顺势时候,却被美女,金钱迷惑,过分的收获索取,导致事业半途而废,走进监狱的大门。

曾国藩处世还有圆融之道和牵手之智,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势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事情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同时,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越善于注重于人“牵手”,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着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和资源很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广交朋友同时要选择朋友,学会借梯登高,宽和得众,不占人半点便宜。

如此处人之道,做到游刃有余真实不容易。

本人没有文字经验表述,这种圆融之道总是和圆滑相通,处朋友乃本性所为,借梯登高之术实属难为之。

人为了升官违背本性使然,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没有真实的本人,都是在戴着面具交流混事,与黑社会还有几步之遥?所以,这样的处世哲学总是为部分人所为,在我们的社会中经常能见到这样虚伪和道貌岸然的人,其结果,这样的人晚年凄惨!在官位时耀武扬威,
退休后失去了朋友,甚至退而死之。

曾国藩一生处世之术很多,就掌控之策和谋划之道就让人生畏。

与其同道之人左宗棠、李鸿章以及刘铭章都被其左右,谁能将人掌控如此。

本人无掌控之人体验,也无谋划之道感悟,佩服之余,读之,欣赏之,体味之,反胃之感明显。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

他有许多做事之道,读之有道也!没有经商经验,体会不了商场与战场的哲理。

从胡的结交之术到用势之妙来看,这个红顶商人有点像现在黑社会渗透政治官场之嫌。

如今,许多有钱人,不满足有钱人的现状,扶持官场有潜力之人,花钱为其买官,然后再利用其官掩护自己的商业行为,如果仅仅是获取商业利润也就不罢了,恰恰就是为其不法勾当寻找保护伞,随着金钱实力的增强,渗透政治生活的基础越牢固,到掌控一个地域的政治生态平衡。

胡雪岩为谁捐的官?黑社会为什么总是要拉拢警察,为此买官,道理是一样。

从这点上看,宣扬胡雪岩,像胡雪岩做事,就弄坏了社会的风气了。

官倒,胡倒,现在也是一样,他倒了,你也跟着倒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圆滑的过去,他倒了,你不一定也倒,因为后来者,还是需要你跟进。

都不买官了,谁还去当官?所以这里就涉及到胡雪岩的圆世哲学了。

记得有人说过,现实永远是残酷无情的,不是现实来适应你的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不断调试自己的人生,必须时刻懂得这个道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不断调试自己的人生,做到与时俱进,这种过程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但要是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而取得成功,舍此以外别无他途。

所以你想好了,伪善地生活还是本性自然地做人。

但愿这样的圆世哲学,年轻人少学之,慎用之。

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以及经商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成就其伟业。

这些绝学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一种深刻总结。

也是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表达了他们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这些绝学对于今天那些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实事求是的说,不论是曾国藩,还是胡雪岩,我都是学不来的,无论他们的做人还是做事,对于我来说,那都是高山仰止,望之弥高。

在这里,我只谈他们做人做事原则中的一点一滴给予我的启发,我想就这一点一滴的启发,足以令我受用终生了。

一、曾国藩的“稳慎”。

曾国藩曾经多次告诫其弟曾国荃:“望弟不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

““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

”而要做“稳慎”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耐烦”。

诚哉斯言,工作中、生活中有多少烦心事,谁也说不清,拷问内心,面对烦心事,我自己总是做不到“耐烦”二字,总是让烦心事左右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做事的效率。

尽管我与曾国藩没有可比性,但是我觉得只有学习曾国藩的“耐烦”之心,以这种耐烦之心来做事,方能把事情做好。

二、胡雪岩的结交之术
老实说,胡雪岩的结交之术我是学不来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做人的差别就这么大,我
这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一直有所欠缺,可以说有点儿一窍不通。

我所理解的胡雪岩的结交之术,也仅仅局限在胡雪人能用人之长,能与人合作方面。

可能我理解有误,但是我愿意就这么“误”下去,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与人合作。

当然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也更应该合作,合作才能共赢。

总而言之,做人与做事两方面缺一不可,做人甚至比做事更重要,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历史上无数史实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也无意做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只是在内心自省,要慎于做人,勤于做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