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官之道.ppt

合集下载

历史人物曾国藩 ppt课件

历史人物曾国藩 ppt课件
历史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 现在,普遍认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随着人们对 洋务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对其首领曾国藩也必须重新认 识。洋务运动被论证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因此曾国 藩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有的论者说,对曾国藩的 洋务思想应一分为二:曾国藩将魏源的“师夷之长技”思 想付诸实践,率先造船制炮,兴办近代军工及科学技术, 是应当肯定的;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 制民”,是应该否定的。对此,有的论者反驳说,说曾国 藩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于制民”,是没有根 据的。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 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有的论者对曾国藩的“师 夷智以造船制炮”一语中的师夷智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 之前,人们认为曾国藩的师夷智仅仅是继承了魏源的“师 夷长技”,没有看出这“智”与“技”的差别。曾国藩的 “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 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 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曾国藩不仅有此思想 ,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可见曾国藩比魏源眼光更远,勇气 更大,思想更开放。曾国藩用“师夷智”作为学习西方文 化的行动纲领,比其同辈历史也人物要曾国高藩 明。
历史人物曾国藩
名言语录
• 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 最苦,是惟恐人知。 •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 恶是善谈人过。 • 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 。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 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 。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 溢,障之甚难。 • 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 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 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 小人。
历史人物曾国藩
历史人物曾国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 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n 曾国藩家族
•曾玉屏 •曾麟书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8年,咸丰帝被迫命曾国藩复出带兵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 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
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 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 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7年,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 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四 十岁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 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 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曾 •曾 •曾 •曾 •曾 •国 •国 •国 •国 •国 •藩 •潢 •华 •荃 •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源自管理方略曾国藩其人其事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 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
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 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 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n 好轻易谈论用兵之道的,他的阅历一定 很浅。好轻易攻击别人短处的,他的修 养一定很差。

曾国藩为官之道

曾国藩为官之道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 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 他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父麟书,有 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 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 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为秀才至道光 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 欧阳沧溟之女成婚学。翌年就读于长沙 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 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 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 同进士出身。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 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 “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 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 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 “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 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 (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 代”。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 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 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 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 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 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 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 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 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 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 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 完人。”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 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 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 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 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 《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 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 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曾国藩管理之道(为官从政)

曾国藩管理之道(为官从政)
(2)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事例:对李元度的使用
3、成功用人的关键环节: 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
(2)将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当于用, 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骐骥 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 田,则不如耜 。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铻 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光用智谋和权术去笼络别人,即使是驾驭自己的同乡都是无法长久的。 ——曾国藩
1、诚心、智慧、度量: 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
(1)要有用人的诚意
• 凡是正话、实话,多 说几句,时间长了人 家自然就会了解你的 心意的。即使是直率 的话,也不妨多说几 句。

——曾国藩
1、诚心、智慧、度量: 用人者应该具备的三大素养
——李鸿章
4、要有一副平和宽容之心
如果统将之间有一分矛盾,营官、哨官之间就会有三分矛盾,而 士卒之间就会有六七分矛盾。这样的团队,必然就要解体了。所以要 想和衷共济,就应该先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
——曾国藩
第二讲:用人是一门艺术 ——曾国藩用人方略
• 1、诚心、智慧、度量:用人者应该具备的 三大素养
——欧阳兆熊
曾国藩与中国文化
曾国藩与儒家 • 修、齐、治、平的追求,以天下为己任 • 文化的自觉性:卫道的狂热 • 湘军:有理想有主义的部队 • 儒家社会——宗族、人情 •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一生的道德自
律,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与中国文化
曾国藩与法家 • 治乱世用重典:“曾剃头”的由来 • 人性本恶:清醒冷静理智的态度 • 功利:“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

人物讲解曾国藩pptPPT课件

人物讲解曾国藩pptPPT课件
• “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 —— 曾国藩
21
曾国藩人生的四个阶段
• 1866-1872 • 1853-1866 • 1841-1853 • 1811-1839
直隶两江总督 湘军首领 太平京官 艰苦立学
• 直隶两江最高行政长官 • 湘军军事首领 • 从七品-从二品 • 秀才、举人、进士
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
9称/11/为2019湘军。
49
曾剃头来了
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用刑苛酷,不仅他自己直接杀 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 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 「曾剃头」、「曾屠户」。在 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 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 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 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 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 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 的主力之一。,
61
八 字 家 法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书、蔬、鱼、猪; 早、扫、考、宝。
62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 的典范式人物
63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 一尊精神偶像
64
“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 (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毛泽东
“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 《清史稿——曾国藩传》
慎独
37
齐家篇
38
猪蔬鱼书,早扫考宝
猪(栏中有猪); 蔬(园中有蔬); 鱼(塘中有鱼); 书(后辈好好读书); 早(事事赶早,勤于劳动,勤于读书); 扫(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 考(诚修祭祀,诚心祭祀缅怀先人); 宝(善待亲族邻里,友善对待一起生活的
世人)。
39
勤以持家
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 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曾国藩的领导之道(清华课纲)(精品PPT)

曾国藩的领导之道(清华课纲)(精品PPT)
最终看性情: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shēn xī);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
爱而不能令, 乱而不能治, 譬假设骄子,不可用也。
——?孙子兵法 十地形篇?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
凡为将者,当以刚 柔相济,不可(bùkě)徒恃 其勇。假设但任勇,那 么是一夫之敌耳。吾今 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 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 。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曾国藩尤重察才,对于僚属之贤否、事情之 原委,无不博访周咨,默识于心。?清史稿?说其 “第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而记其 优劣,无或爽者。〞与此同时,他阅世(yuèshì)愈深, 观察愈微,从相貌、言行举止到为人处世等方面, 均在他的视线之内。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叶观澜读书笔记.史论篇?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假设要看条理(tiáolǐ),全在语言 中。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
细致观察 缜密 分 (zhěnmì)
析 科学判断
事实佐证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第四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
知理——
知趣 —— (zhīqù) 知足 —— (zhīzú)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居高位(ɡāo wèi)者,以知人与晓事为职。
重 在
——曾国藩


(xi

曾国藩管理之道(为官从政)

曾国藩管理之道(为官从政)
– 自古以来,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有几人能 自古以来,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 够得到善终呢? 够得到善终呢? – 勇退是吾兄弟一定之理,而退之中次序不可凌 勇退是吾兄弟一定之理, 痕迹不可大露。 乱,痕迹不可大露。
曾国藩与中国文化
曾国藩与道家 • 左列钟鸣右谤书,人 左列钟鸣右谤书, 间随处有乘除。 间随处有乘除。低头 一拜屠羊乐, 一拜屠羊乐,万事浮 去过太虚。 去过太虚。 • ——曾国藩 曾国藩
(2)要有识人的智慧 )
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 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 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 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决非一手一足之 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 所能维持。 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 所能维持。 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 ——薛福成 力。 ——薛福成
2、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
统领
统领
统领
分统
分统
分统
分统
分统
分统
营官
营官
营官
营官
营官
营官
哨长
哨长
哨长
哨长
哨长
哨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
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 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从 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义于利。 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义于利。将卒 亲睦,各护其长。 亲睦,各护其长。 或则皖省,或援豫章,先生不出, 或则皖省,或援豫章,先生不出,续 宾何敢独行前往?……先生带我出山 先生带我出山, 宾何敢独行前往?……先生带我出山,仍 祈带我归里。 祈带我归里。 ——李续宾 ——李续宾

PPT讲义(曾国藩)

PPT讲义(曾国藩)

曾老先辈以其独特的性格、崇高的修养。作为中国近代 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 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 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 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 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 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 下来最完善家书之一。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 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 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 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 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 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 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一生勤于执政,从不懒惰,他执政的原则是.名者,造 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 理密微,缺一不可。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 椽瓦有所丽。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 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 不服。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权位所在,一言之 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 辅。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近现代史刚要作业
学号:********* 姓名:*** 上课时间:*** 专业:***
现代型相册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 -1872年3月12日),初名 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 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 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 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 ,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 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 家、文学家,清朝“中兴名 臣”之一,官至武英殿大学 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 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谥 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 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 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 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 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 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 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 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 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 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 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 完人。”
著作

《治学论道之经》 《持家教子之术》 《疆场竞斗之计》 《处世交友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评价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 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 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 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 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 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 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 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 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 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中在 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 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 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 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 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 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 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军事功劳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 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 (1853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 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 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军事功劳

咸丰四年(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 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 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 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 「屡败屡战」自嘲。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 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 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 (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 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 破天京(南京)。
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 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 “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 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 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 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 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 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 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 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 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 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 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 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 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 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 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 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 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 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 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 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 《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 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 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 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 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 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 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 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 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 宗棠以豪迈胜。”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 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 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 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 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 相期无负平生。
文学成就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 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 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 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 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 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 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 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 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 《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 《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 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