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南京市学区房入学政策 两证需齐全
南京小学入学新政策要求

南京小学入学新政策要求20XX南京小学入学新政策南京栖霞区小学入学政策一、报名要求1. 入学年龄新生入学年龄应满6周岁(即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期间出生)。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不足6周岁的儿童入学。
适龄儿童确因身体状况等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证明,由区教育局审核批准。
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可视不同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 户籍审定适龄儿童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籍,其户籍原则上应与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
(1)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也可在施教区小学报名入学。
①儿童户籍随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一方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现役军人、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的;父母离异,儿童户籍随法定监护人(有产权证)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户籍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施教区常住的,父母双方均为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③儿童户籍自出生之日起随父母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实际常住且户籍从未迁移的。
(2)户籍审定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关于拆迁户问题的处理①儿童家庭拆迁后重新购房且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到新购房所在施教区小学入学。
②儿童家庭拆迁后重新购房,所购新房已交付但因政策等原因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出具相关证明和有关材料,到新购房所在施教区小学入学。
③儿童家庭拆迁尚未重新购房,应出具相关证明和有关材料,在原施教区小学入学。
就读确有困难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解决。
●关于户籍变更问题的处理在招生工作开始后,儿童户籍在本区内变更的,原则上在原户籍所在施教区小学入学;就读确有困难或由外区迁入我区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解决。
二、招生办法1.公办小学(1)公办小学实行按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
学区房和学位房有哪些区别?建议家长收藏!

【导语】2018年西安幼升⼩⼊学政策对⽣源地的户籍/学籍、各种证明等进⾏了严格的规定,导致很多外地的孩⼦因为政策不符合、证件不齐全等最后没有被录取。
为了让孩⼦能够顺利⼊学,下⾯为您详尽介绍⼀下学区房和学位房的区别,供您参考。
学区房VS学位房 业主在购房的时候会听到“学区房”和“学位房”概念,很多时候业主并不介意,以为是同⼀个概念,销售⼈员很多时候也将其混为⼀谈。
从业内⼈⼠中了解到,如果按严格意义上区分,“学区房”和“学位房”其实有很⼤差别。
业内⼈⼠指出,“学位房”意味着业主购房后可以获得或通过⼀定的条件获得相关学校的学位,⽽“学区房”则意味着按照政策,若业主户⼝已迁⼊某楼盘,其⼦⼥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户⼝所在地分配⼊读中学。
换句话说,学位房能保证有学位,⽽学区房是由政府在每学年根据⽚区⼊学⽣源情况⽽划分出来的,有些房可能上⼀年有学位,但在下⼀年则会因为政府的规划⽽失去学位,拥有学位房的,⼤多是引进学校的楼盘。
尽管销售⼈员⼀再宣称其楼盘是学位房,但专家提醒购房者,⼝头永远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还是在确认购房前,要求开发商拿出书⾯⽂件,⽐如和学校合作办学的协议或合同等;还要到当地派出所确认,楼盘是否在你的意向学校的学区范围内。
买学区房和学位房上学,本质上是⼀样的:很多家庭的房⼦其实并不在优秀⼩学的学区内,但为了能让孩⼦上⼀所⼝碑⽐较好的优质⼩学,所以着⼿在优质⼩学周围买房⼦,如果买的是公办⼩学学区⽅位内的房⼦,就叫学区房;如果买的是民办⼩学带学位的房⼦,就叫学位房。
那么购买学区房上学,和购买学位房上学,有什么不⼀样呢?我们来了解下学区房和学位房的概念就会很清楚了:西安市⽬前义务教育⼊学施⾏的是“单校划⽚”,依照户⼝所在地按照学区划分⼊学。
这也是最普遍的⼀种上学⽅式。
所以,衍⽣了学区房这个概念。
什么是学区房? 即,房⼦所在的⼩区在某⼩学的学区范围内。
⼀般,学区房针对的是公办⼩学。
举个例⼦:⼤学南路⼩学的学区划分如下:那么,原则上来说,你的房⼦在这个范围内就是⼤学南路⼩学的学区房。
2021年江苏南京市小学招生入学政策官方解读

【导语】幼升⼩不仅仅是对孩⼦的考察,更是对家长的⼀次修⾏。
所以对于幼升⼩相关的政策,我们家长⼀定不能糊涂。
为了让家长及时获悉各地招⽣政策,今天为⼤家分享了2021年江苏南京市⼩学招⽣⼊学政策官⽅解读,请⼤家及时关注。
如有幼升⼩⽅⾯的疑问,敬请关注为您发布的资讯。
5⽉14⽇,从刚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京市义务教育招⽣⼊学⼯作18问”发布!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招⽣⼊学政策和去年相⽐,有什么变化? 答:2019年6⽉23⽇,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全⾯提⾼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对义务教育招⽣⼊学⼯作提出了新的政策性意见,教育部对贯彻执⾏中央⽂件提出了刚性要求。
2020年,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招⽣⼊学⼯作的要求,我市贯彻落实公民同招政策,进⼀步放⼤优质资源,规范招⽣秩序,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适龄⼉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021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巩固义务教育招⽣改⾰成果,保持义务教育招⽣⼊学政策稳定。
今年我市义务教育招⽣⼊学⼯作如何开展? 答:我市义务教育招⽣⼊学⼯作实⾏属地化管理。
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市义务教育招⽣⼊学⼯作实施意见;区教育局负责制定本区义务教育招⽣⼊学⼯作实施⽅案及实施细则,组织开展招⽣⼊学⼯作;⼩学、初中学校按照免试⼊学政策要求开展招⽣⼊学相关⼯作。
区教育局实施⽅案公布后,相关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可启动招⽣⼯作。
如何查询各区、各校义务教育招⽣政策相关信息? 答:5⽉20⽇起,各区教育局将陆续公布本区义务教育招⽣⼊学⼯作实施⽅案及实施细则,明确本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招⽣办法、报名要求、⼯作⽇程及施教区范围等,相关信息可在各区教育局政务站查询。
5⽉28⽇起,各义务教育学校将通过学校站、微信公众号、张榜公布等不同途径公开招⽣⼊学相关信息。
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同招”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公办和民办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坚决杜绝义务教育学校提前招⽣和“掐尖”招⽣。
南京初中学区入学条件

南京初中学区入学条件南京初中学区入学条件初级中学简称初中(junior high school)。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南京初中学区入学条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入学对象具有本区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公办初中按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报区教育局审核备案。
二、公办初中1.入学条件。
施教区内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且户籍与实际常住地、房屋产权证(房屋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持有者为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
下同)三者一致,方可在施教区初中正常入学。
原则上每套住房三年内只安排一名适龄儿童在施教区初中正常就读(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1)属下列情况之一并持有相应证明材料的适龄儿童,也可在施教区初中正常就读:①适龄儿童户籍随父母(法定监护人)一方,并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现役军人、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的;父母离异,其子女户籍随法定监护人,并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适龄儿童父母双方均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现役军人或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其子女户口单立或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施教区常住的。
③适龄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即随父母户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落户,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未分配住房,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处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的。
④适龄儿童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且监护人及适龄儿童户口在我区服役部队房屋并实际居住的。
(2)特殊情况:①拆迁家庭适龄儿童按以下要求报名入学。
拆迁家庭未安置或未购买新房的,应出具相关部门拆迁证明材料。
在区内小学就读的,证明材料按要求报送至所在小学;在区外就读的,按要求报送至区教育局小升初办公室审核。
(2020年整理)解读南京市学区房入学政策 两证需齐全.doc

解读南京市学区房入学政策两证需齐全南京学区房入学政策:鼓楼区:新生入学必须具备产权证、户口簿(一家三口户口簿,单亲家庭除外),且要求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但如果学校生源爆满会根据实际情况,让居住时间较长的住户孩子优先入学。
对施教区内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玄武区:具备两证,要求实际居住,居住无年限要求,但根据生源情况学校会做调整,如果生源爆满,会考虑居住时间长的二手房住户子女优先入学。
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白下区:两证齐全,一定要在招生之前住进去,招生之后住进去就不能入学,无居住年限要求,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秦淮区:具备两证,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房屋出租或空挂户头,没有实际居住,将不得入学。
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栖霞区:具备两证,入学前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如果是在招生后入住的,则会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另行安排。
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购买学区房的五大关注事项:第一注意门牌:南京市现有知名品牌的学校均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沉淀,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秀的办学条件和较为稳定的教育规模,所以施教区门牌也相对的稳定,变更的情况,几乎是很少遇到的。
近年来随着教学规模提升,施教区呈现扩大的趋式。
现在教育部门采取的是就近入学的原则,所以购买学区房时,应了解所预购的房屋是否属施教区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距学校较近的房屋,这样风险会大大减少。
第二注意户籍审查:每年的上半年,学校均会到施教区辖区派出所了解当年符合报名年龄的准新生的数量。
所以这就要求预购学区房的家长严格审查所购房屋内原住户的户籍状况,准确了解该房屋户籍内现有人数年龄、迁移时间。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极个别的房屋,曾出现除现房主户口外,还挂有遗留户口不能迁出的历史问题,这种情况将导致新购房者不能顺利的迁入户口,因此户籍的审查也是购买学区房的关键步骤。
南京初中学区房入学条件

南京初中学区房入学条件
南京初中学区房入学条件
大家都知道很多家长为了小孩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通常会优先选择购买学区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初中学区房入学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南京学区房入学条件有哪些
1、鼓楼区
持有户口本、产权证、且有实际居住证明的,即可申请办理入学。
2、玄武区
持有户口本、产权证、且有实际居住证明的,即可申请办理入学。
3、白下区
持有户口本、产权证,且在招生之前入户入住,即可申请办理入学,招生之后入住是不能不能满足入学条件的。
4、秦淮区
持有户口本、产权证,且有实际居住证明的,即可申请办理入学,房屋出租或空挂户头,且没有实际居住的`,是不能满足入学条件的。
5、栖霞区
持有户口本、产权证,且在招生之前入户入住,即可申请办理入学,招生之后入住的,按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
二、购买学区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1、注意门牌
购买学区房时,家长应了解清楚所购房屋是否属于招生范围,尽可能选择距离学校近的房子,降低风险。
2、注意户籍审查
购买学区房时,家长应严格审查所购房屋的原住户的户口是否迁出。
3、注意所购房屋学籍的使用情况
购买学区房时,家长应准确知晓所购房屋的原住户的子女在学区房是否已毕业,避免学籍被占用的情况,让自己的孩子能购顺利按时
报名、入学。
4、注意房屋交付时间
购买学区房时,家长应准确了解房屋交付的具体时间,在招商之前入住是必要的。
5、注意名校招生政策
购买学区房时,家长应在每年的4月份,全面了解各学校新入学政策以及招生规定,可以通过网站、报纸和学校广告栏进行留意。
南京凭购房合同可以入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南京市的入学政策是以户籍和居住地为依据的。
一般来说,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家庭,其子女可以在南京市入学:1. 家庭户籍在入学区域,且在入学区域有合法固定住所;2. 家庭户籍不在入学区域,但在入学区域有合法固定住所,并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3. 家庭户籍不在入学区域,但在入学区域有合法固定住所,且在入学区域有稳定就业。
那么,凭购房合同是否可以入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购房合同是证明家庭在入学区域有合法固定住所的重要凭证之一。
以下是具体分析:1. 购房合同可以作为入学依据。
根据南京市相关政策,购房合同可以作为家庭在入学区域有合法固定住所的证明,从而满足入学条件。
2. 购房合同需满足一定条件。
购房合同需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作为入学依据:合同签订时间在入学区域购房政策实施之前;合同中明确约定购房人为入学子女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合同中明确约定购房用途为自住。
3. 购房合同入学时间限制。
购房合同入学政策有一定的时效性,通常为购房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入学当年的6月30日止。
4. 购房合同入学区域限制。
购房合同入学政策也受到入学区域限制,即购房合同必须是在入学区域内的购房合同。
总之,凭购房合同可以入学,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顺利办理入学手续:1. 仔细阅读购房合同,确保合同中明确约定购房用途为自住,且购房人为入学子女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2. 在购房合同签订后,尽快办理户籍迁移手续,确保家庭户籍在入学区域。
3. 在入学前,关注入学政策变化,确保符合入学条件。
4. 准备好相关材料,如购房合同、户口本、身份证等,以便顺利办理入学手续。
总之,凭购房合同可以入学,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子女在南京市顺利入学。
小升初政策分析解读(南京)

南京市小升初政策分析解读每年三月,南京市招生委员会公布初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小升初招生原则,规范小升初择校行为。
南京小升初政策每年变化不大,近几年相关部门为降低“择校热”,主要对自主招生比例进行规定和控制。
12月,新出台《意见》,“公办学校有空余学额时,要采取公开报名和摇号方式确定”,“今年择校进来的新初一学生,三年后中考时高中将不得享受四星级高中的指标生待遇。
”,是否还需要择校成为众人的讨论焦点。
一、学生户籍审定说明义务教育期间,南京公办初中按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进行招生。
六年级秋学期,学生户籍审查工作启动,六年级春学期,南京市招生委员会对初中招生学生户籍审定进行说明,2012、2011初中招生户籍审定说明内容并未变化,户籍审定为小升初方面的基本政策,故2013年户籍的相关规定理应不会有所变化。
户籍:通俗些说,指的就是学生的户口信息,户籍所在地是审查的主要内容。
户籍审查对象:分为两类,本市应届小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一)本市应届小学毕业生1.户籍审定要求三者一致,三者具体指户籍、实际常住地、房屋所有权证。
学生户口原则上需要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
2.如遇以下4种户口相关特殊情况,学生可持相应证明,按正常就近入学:①毕业生的户口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另一方是不在本市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或出国定居等情况的;②父母离异,毕业生的户口随法定监护人(有产权证)在施教区常住的;③毕业生的户口随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在施教区常住,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本市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的;④毕业生的户口随父母户口落在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3.如遇以下4种户口或住房特殊情况,由相应区县教育局安排入学:①毕业生家庭因拆迁等原因尚未重新购房的,应出具相关部门证明和有关材料,由毕业生全家原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局安排入学;②毕业生家庭拆迁后重新购房、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出具相关部门证明和有关材料,由新购房屋所在地区县教育局安排入学;③毕业生的户口在迁入地户籍审查认定结束后才迁入的,由迁入地所在区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入学;④毕业生全家无产权住房,且户口与实际居住地分离的,由毕业生实际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入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南京市学区房入学政策两证需齐全
南京学区房入学政策:
鼓楼区:新生入学必须具备产权证、户口簿(一家三口户口簿,单亲家庭除外),且要求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但如果学校生源爆满会根据实际情况,让居住时间较长的二手房住户孩子优先入学。
对施教区内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玄武区:具备两证,要求实际居住,居住无年限要求,但根据生源情况学校会做调整,如果生源爆满,会考虑居住时间长的二手房住户子女优先入学。
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白下区:两证齐全,一定要在招生之前住进去,招生之后住进去就不能入学,无居住年限要求,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秦淮区:具备两证,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房屋出租或空挂户头,没有实际居住,将不得入学。
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栖霞区:具备两证,入学前实际居住,无居住年限要求,如果是在招生后入住的,则会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另行安排。
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每套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购买学区房的五大关注事项:
第一注意门牌:南京市现有知名品牌的学校均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沉淀,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秀的办学条件和较为稳定的教育规模,所以施教区门牌也相对的稳定,变更的情况,几乎是很少遇到的。
近年来随着教学规模提升,施教区呈现扩大的趋式。
现在教育部门采取的是就近入学的原则,所以购买学区房时,应了解所预购的房屋是否属施教区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距学校较近的房屋,这样风险会大大减少。
第二注意户籍审查:每年的上半年,学校均会到施教区辖区派出所了解当年符合报名年
龄的准新生的数量。
所以这就要求预购学区房的家长严格审查所购房屋内原住户的户籍状况,准确了解该房屋户籍内现有人数年龄、迁移时间。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极个别的房屋,曾出现除现房主户口外,还挂有遗留户口不能迁出的历史问题,这种情况将导致新购房者不能顺利的迁入户口,因此户籍的审查也是购买学区房的关键步骤。
第三注意所购房屋学籍的使用情况:由于现在房源稀缺,不少家长欲提前购买学区房,另外相当一部分房主由于各种原因,在孩子未毕业时就考虑售房或已售房,这样就存在学籍占用的情形,为避免风险的存在,购房者应准确知晓该房学籍的占用情况、占用时间,并以此推算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按时报名、入学,对此,要求房主必须在卖房时必须如实告知学籍的使用状况。
第四注意房屋交付时间:现在部分学校要求提前入住,而且每年初名校还要对适龄生进行家访,这样就要求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准确了解房屋交付的时间,最好在报名当年年初,提前入住是必要的。
第五注意名校招生政策:每年四月份左右,各学校都会将本年度新入学政策、招生规定,通过网站、报纸和学校广告栏予以公示,家长们可以多加留意,全面了解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