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头期胃液分泌特点:
分泌时间2-4h,分泌量30%
酸多、 酶多,消化力强。
①既有条件反射,又有非条件反射;因此分泌量受
情绪和食欲的影响很大。 ②既有神经调节又有神经-体液调节,以前者为主。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⑵ 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刺激胃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扩张刺激
食
物
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 (短反射)
第四十页,共69页。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最重要的消化液)
肝胰腺 胆胰管
胰腺导管
十二指肠
内分泌:
胰腺 胰岛→胰岛素
外分泌:
腺泡细胞→胰酶
小导管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HCO3-
第四十一页,共69页。
㈠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pH为7.8-8.4
分泌量:1-2 L /d
+ 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1.保护胃粘膜免受H+侵蚀 2.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防止酶对 胃粘膜的消化作用
第二十页,共69页。
胃粘膜的保护机制
⑴胃粘膜屏障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 胃上皮的紧密连接
⑵前列腺素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
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增加胃血流以促进胃粘膜的修复
奥美拉唑
餐后碱潮 HCl
基底膜
第十七页,共69页。
顶端膜
(2)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PH。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杀菌作用。 ④与钙和铁结合成可溶性盐,促进其吸收。
⑤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⒉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btion
毕云天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道: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附属器官: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胆囊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整理课件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舒缩迟缓 2.富有伸展性大 3.具紧张性: 微弱的持续收缩的状态 4.节律性收缩: 离体后易可观察到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50~-60mV 电位低 不稳定
2.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 动去极化. 由慢波决定的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基本电节 率(BER) 2)产生机制:Cajal 细胞
3)作用:在慢波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 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辅脂酶,胆盐
胰液中还含有胆固醇酯水解酶和磷脂酶A2
2.胰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为神经调节为主,胃期与肠期体液调节为主 ⑴神经调节 ●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胰腺→胰液分泌。
●调节特点: 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 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
肠激酶、胃酸、 组织液、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名词解释)

1.消化(digestion)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慢波(slow wave) 是指胃肠平滑肌膜电位出现的节律性去极化波,又称基本电节律4.胃肠激素(gut hormone) 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5.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指即存在于脑中又存在于胃肠,呈现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
6.胃肠激素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of gut hormone) 是指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7.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8.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可与维生素B12相结合,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并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被吸收。
9.蠕动(peristalsis)为纵形肌和环行肌协调起来形成的一种推进性运动,在食团的前方出现一个舒张波,紧靠食团的后方出现一个收缩波,舒张波和收缩波同时向前推进。
10.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micelle and mixed micelle)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胆盐因起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聚合成微胶粒;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称为混合微胶粒。
11.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
初中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初中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 消化道。
- 口腔。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
口腔中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等结构。
牙齿可以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舌可以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咽。
-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它连接口腔和食管,在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 食管。
- 食管是一个肌性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咽运输到胃。
食管通过蠕动的方式将食物推送下去,蠕动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 胃。
- 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胃壁有四层结构,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壁内的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还能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等。
- 小肠。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很长,一般有5 - 6米。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肽酶、脂肪酶等。
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 大肠。
-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大肠一般有1.5米长,起始部分叫盲肠,盲肠上有阑尾。
- 肛门。
- 肛门是消化道的末端,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 消化腺。
- 唾液腺。
- 人体有三对大唾液腺,分别是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还有许多小唾液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唾液淀粉酶等物质。
《消化和吸收》 讲义

《消化和吸收》讲义一、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身体把摄入的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而吸收呢,则是这些被分解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或者淋巴循环的过程。
想象一下,我们吃进去的一块面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最终变成了能被身体各个部位利用的营养成分,这就是消化和吸收在发挥作用。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要了解消化和吸收,得先知道消化系统都有哪些部分。
我们的消化系统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工厂,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从口腔开始,依次经过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最后以肛门结束。
这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生产线,食物在其中一步步被加工处理。
口腔是食物进入的第一站,牙齿负责咀嚼,舌头帮助搅拌,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分解淀粉。
咽不仅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还负责把食物顺利地送入食管。
食管就是一个运输管道,通过蠕动把食物推向胃里。
胃是一个很重要的消化器官,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且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又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这里,食物会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被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然后被小肠黏膜吸收。
大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
除了消化道,消化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肝脏能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
这些消化液都含有各种酶,对于食物的分解起着关键作用。
三、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1、口腔内的消化当我们把食物放进嘴里,牙齿开始咀嚼,把食物磨碎成小块。
同时,舌头不断搅拌,让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胃内的消化经过口腔初步处理的食物进入胃后,胃会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搅拌食物,形成食糜。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从而开始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和吸收是生物体内的两个重要过程。
消化指的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并吸收到体内,以提供能量和养分。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是通过牙齿、胃、肠等器官的运动使食物分解成小块,以便后续的化学消化。
化学消化是由消化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例如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
吸收是指将消化后的小分子通过消化道壁吸收到体内,传递到细胞内以提供能量和养分。
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中,小肠壁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能够增加吸收面积。
小肠内的小分子通过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等方式被吸收到血液或淋巴中,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各个细胞中。
消化和吸收是相互关联的过程,消化的质量和效率影响着吸收的效果。
同时,消化和吸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食物成分、消化酶的分泌、肠道内的微生物等。
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 1 -。
《消化和吸收》 讲义

《消化和吸收》讲义一、消化和吸收的概述当我们享用美食时,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复杂而神奇的过程,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它们以供身体使用。
这一过程包括消化和吸收两个重要环节。
消化,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吃进去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其能够被身体吸收利用。
而吸收则是指这些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要了解消化和吸收,首先得认识我们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从口腔开始,依次经过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最后以肛门结束。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这些腺体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口腔中的消化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
当我们把食物放进嘴里,牙齿开始咀嚼,将食物磨碎。
同时,舌头搅拌食物,使其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虽然这个过程的消化作用相对较弱,但却为后续的消化打下了基础。
四、胃中的消化经过口腔初步处理的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是一个像口袋一样的器官,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可以容纳大量的食物。
胃壁会分泌胃液,其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
盐酸能够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一个酸性环境,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胃的蠕动也很重要,它可以将食物进一步搅拌和混合,形成食糜,并逐渐将其排入小肠。
五、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进入小肠后,会受到来自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小肠自身分泌的肠液的共同作用。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能够分别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进行彻底的消化。
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分解。
肠液中同样含有丰富的消化酶,进一步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二)唾液的作用
食物→味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清洁作用: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质;溶 菌酶还有杀菌作用 3.排泄作用: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 病毒可随唾液排出 4.免疫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 缺乏时易患龋齿
1.消化作用:唾液可湿润食物利于咀嚼和吞咽;溶于水的
复习思考题
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 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 因素、作 用途径和生理作用
一、唾液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 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
(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分泌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解剖结构
1
消化道:长约8~10m
口腔→咽→食道→ 胃→ 小肠→大肠→肛门
2
消化腺:
• 外消化腺,位于 消化道外,有导管
例:肝、胰腺、唾液 腺等
• 内消化腺,位于消 化道内,无导管 例:胃、腺、肠腺等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无肠的孩子
14岁的陈帆因病造成大部分小肠坏死,医 生不得不将坏死的小肠全部切除,最后仅剩 下了8厘米。 症状:陈帆的身体每况愈下,四肢无力,面 黄肌瘦。 陈帆手术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无法正常吸收各类营养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请说一说一只 菜肉饺子被人食用 后在人体内发生了 哪些变化?
吸收
大分子的复杂物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消化 作用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小分子的简单物质
小肠的特点?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实验指导
①将一段猪的新鲜小肠冲洗干净,放 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小碟子中;
②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先用肉眼 观察,并用手触摸小肠的内表面,有什么 感觉。
③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 ④将小肠模型拆开、分成两层,比较 内外两层面积的大小。
维生素、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和
脂肪酸
少量水、
无机盐和部 分维生素
2. 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分别吸 收什么物质?
毛细血管: 葡萄糖、氨基酸、水 无机盐、维生素;
毛细淋巴管:甘油、脂肪酸
1.尝试通过动作表示“吸收” 的概念。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 进入血液的过程。
2. 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规则: 1、3-4人一组,书本上 交。
2、小组合作完成完整 示意图,示意图只能 每次每组每人轮流看 30秒,在白纸上拼贴 所记内容;
3、小组内协调分工; 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 ;可以添加文字、线 条、箭头。
4、拿回课本,小组互 评:2优点、1建议。
唾液
肠液、胰液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想一想
如果咀嚼时间长,你会发现口 中的馒头和米饭变甜,为什么呢?
(参考课本P64) 制作简单的探究报告,重点阐述暴饮 暴食引起消化的原因是消化吸收 (二)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唾液腺 1
消 胃腺 2 化 腺
肝脏 3 胆囊 4
胰腺 5
肠腺 6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
1口 腔
2咽
3食 道
消
化
道
4胃
5 小肠 6 大肠 7 肛门
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食物口腔 食团 胃 食糜小肠 大肠
消化作用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
可吸收的简单的 小分子物质
部位
脂肪酸
胃
少量 少量
小肠 全部 全部 全部 大部分 大部分 大部分
大肠
少量 少量 少量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 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使食物中 营养成分充分消化和吸收。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 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观察小肠内侧,你看到了什么?
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毛细血管
小肠的特点有哪些?
肠腺
毛细淋巴管
归纳: (1)小肠很长,具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面积; (2)小肠内有多种消化腺的开口,内含消化液最多; (3)小肠绒毛内具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它 们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自主学习一: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血液,并运输到全身各处。
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在哪开始消化? 分别在什么部位彻底消化? 被彻底消化成什么物质?
淀粉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初步消化
彻底消化
葡萄糖
蛋白质
初步 彻底消化 消化 氨基酸
脂肪
彻底消化
甘油 脂肪酸
人体内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被吸收的部位
营养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为什么说喝酒最先伤胃? 胃不仅可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还可以吸收酒精。
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 ----口腔 所需消化液? ----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淀粉
唾液
麦芽糖
胆汁对食物有乳化 作用
DIY
暴饮暴食引起消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以在书籍、报刊杂志、互联 网上收集资料进行探究,也可以通过 实验进行探究。
• 观察:P86图(上半部) • 思考:
– 1、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 被消化?
– 2、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被彻 底消化?
– 3、糖类、蛋白质、脂肪最终被消化成什么? – 4、促使各营养物质消化的消化液、消化酶分
别是什么?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
小组活动一: 拼贴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示意图
蛋白质
胃液
多肽
胰液、肠液 氨基酸
+ 脂肪 胰液、肠液 甘油
脂肪酸
胆汁
什么是“消化作用” ?
使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 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
各种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
少量水、 无机盐
1. 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