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章编 号 】1 7 - 7 22 1) 9c 0 5 -0 文 4 0 4 ( 0 0 () 1 8 2 6 0 -
慢性 溃疡性 结肠炎 是一种 原 因不明的结 肠粘膜和 粘膜 下层 的慢
滴注 药 液 , 病 人感 觉 下 腹温 暖 、 适 、 便 意为 宜 。 肠 完毕 , 以 舒 无 灌 将
度为 3 ~4 ℃。 7 1
急性 发作期 和重 症患者 要卧床 休息 。 为其提 供安 静的休 养环境 , 保证 患者有充 足的睡 眠时间 , 以减少机体能 量消耗 , 从而缓 解症状 , 促 进 康 复 。 育轻 病 人生 活 规 律 , 教 劳逸 结合 , 当活动 , 适 以减 轻 心理 压 力 , 于疾病 的康 复。 有利
现
代
护 理
慢性溃疡性 结肠炎 中药灌肠 治疗 的疗效观察及 护理 ①
任登 平 徐 玉春 ( 江苏 省沭 阳县 中医 院 江 苏沭 阳 2 30 ) 2 60
【 要】 目的 观 察分 析 中药保 留灌肠 治疗慢 性 溃疡性结 肠炎 患者 的疗 效 。方 法 将 6 例慢 性清疡 性结 肠炎 患者随机 分 为 2 , 摘 6 纽 观察 组予 中药汤 剂灌肠 治疗 , 照组 予锡 类散 、 塞米松 . 对 地 甲硝 唑注射 液灌 肠治 疗。观察 2 患者 治疗前 后 的疗效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护理 。 果 组 结 患 者经 1 疗程 治疗 后 , 个 观察 组 治愈 l 倒, 9 好转 1 例 , 4 无效 2 总有效 率 9 .% 对照组治愈 9 , 例, 43 ; 例 好转 1 例, 3 无效 9 , 例 总有效率 7% 1 。2
2 1 药物 配 置 .
吸痰管或导尿管末端抬 高, 让管内药物完全注入肠 内, 拔除吸痰管 缓缓 或导 尿 管 。 察 灌肠 后第 1 排便 时 间 , 为 保 留时 间 。 日1 , 观 次 即 每 次 每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于 是 难 以判 断 是 否 是 H L P 。我们 的 经验 是 , 对 于胰
J C l i n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0 3 , 3 6 ( 1 ) : 5 4 - 6 2 .
【 4 J L i n d b e r g D A . A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a n d h y p e r t r i y c e r i d e mi a[ J ] . G a s — t r o e n t e r o l Nu r s . 2 0 0 9 。 3 2 ( 2 ) : 7 5 — 8 2 ; q u i z 8 3 — 4 . 【 5 】N a i r S , Y a d a v D, P i t e h u m o n i C S .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d i a b e t i c k e t o a c i d o -
中图分 类号 : R 5 7 4 . 6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6 9 4 8 ( 2 0 1 3 ) 0 1 — 0 0 5 3 — 0 3
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在大便次数、 住院天数、 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次数、
住 院天 数及 治疗 费用 方面均低 于对 照组 ; 在 患者 满 意度方 面高于对 照组 。观察 组治愈 率 4 6 . 8 %明显高于 对照组 胡 2 2 . 2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20 0 8年 2月 在 我 院 治 疗 的 7 0例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患 者
采用我 院 自制 口服 片 “ 方肠 乐 片” 复 加灌 肠 液灌 肠 辅
助治疗 并 观察疗 效结 果 , 告如 下 。 报
3 讨 论
Hale Waihona Puke 该病在 经济 发 达 的 国 家 多 见 , 近 年来 我 国 U 但 C的检
出 率 有 逐 渐 增 加 的 趋 势 。 由 于 本 病 发 病 病 因 和 发
溃疡性 结肠 炎 是结 肠 的炎 性 病变 , 病变 主 要 限于 结肠 黏膜 , 炎症 严 重 者可 伴 糜 烂 和 溃疡 。病 变 具 有亲
2 5例 。均 符合 2 0 0 0年 成都 全 国 炎症 性 肠病 学 术 会议
修改 的“ 炎 症 性 肠 病诊 断 治疗 规 范 的建 议 ” 对 的诊 断 标 准 。将其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 4 O例 和对 照 组 3 0例 , 两组性 别 、 龄 、 程 、 情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年 病 病
织显 露 出这 些 抗 原 , 而 引起 免 疫 反 应 , 生 局 部 炎 从 产 症 。遗传 因素促 发 患者 这 种 潜 在 的高 敏 状 态 , 而环 境 因素 通过 黏膜 损伤及 渗 透性改 变而 于发病 。这一 假说 虽然 尚未充 分证 实 , 融 感 染 、 但 免疫 、 传及 环境 因素 遗 为一 体 , 本能 解释 本病 的发生 。 基 “ 复方肠 乐 片 ” 中黄 芪 健脾 益 气 以治 其本 , 方 黄连 清热燥 湿 以治其 标 , 参 补 气健 脾 , 党 白术 燥 湿健 脾 , 炮 姜温 中散寒 , 甘 草 和 中缓 急 , 加 上 五 味 子 敛 肺 益 炙 再 胃, 大黄 炭 导 滞 清 热 , 药 合 用 , 敛 一 散 , 中有 酒 二 一 补 泄 , 中有 补 。更有 蒲 黄行 气 化 瘀 以 改善 肠 黏膜 的微 散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有关 。临床 主要表 现 为持续 或反 复 发作 的腹 泻 、 黏液 脓血 便伴 腹 痛、 里急 后重 和 不 同程 度 的全 身症 状 , 结 肠 黏膜 病 变 主要 表现 为 多发 性浅 溃疡 。 病 程缓 慢 , 迁 延难 愈 。 我科 自 2 0 1 0 年1 月 以来 , 采 用中药保 留灌肠治疗本病 , 经临床护理观察 , 取得 了较好的临床 效果,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 6 0 例 均 系我 院住 院病 人 , 均无 其 他并 发 症 , 随机 分 为 中药 治 疗组 和柳 氮 磺 吡 啶对 照组 。其 中 , 治 疗组 3 0例 , 男 1 8 例, 女 1 2 例, 年龄 2 3 ~ 7 3 岁, 平 均 年龄 4 1 . 3 7岁 , 病程 3 月~ 1 2年 , 平均病程 3 . 4 年 。病变部位直肠 1 3例 , 直乙状结肠 8 例, 左半结 肠 4例, 右半结肠 3 例, 全结肠 2例。 临床表现轻度 1 4例 , 中度 1 2 例, 重度 4例。 对照组 3 O 例, 男1 5 例, 女1 5例 , 年龄 2 4 — 6 8 岁, 平 均年龄 4 3 . 2 7 岁, 病程 5月一 1 4年 , 平均病程 4 . 6年。病变部位直 肠 l 2 例, 直乙状结肠 l 0 例, 左半结肠 3例 , 右半结肠 2例 , 全结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 ] 杨延 忠 , 志巧 , 5 李 黄丽.自我管 理理 论和方 法对 现 代护 理 的启示 [ ] 中华护理杂志 ,0 3 3 ( 1 :0 9 8 J. 20 .8 1 )9 6— 0 .
( 收稿 日期 :0 9— 2—1 编 辑 : 振 华 ) 20 1 5 冀
全 结 肠 2例 。
慢性溃疡性结肠 炎证多 属 中医虚寒 痢、 休息 痢的 范畴。笔 者所拟灌肠方 中, 以干姜、 白术 、 肉桂 、 木香 补脾益肠 , 调气止泻 ;
赤芍 、 参 、 丹 当归活血 化瘀 , 能改善 肠粘膜 充血 、 肿 , 进溃 疡 水 促 面愈合 ; 黄连 、 地榆 、 败酱草 、 苦参 清热 解毒止 血 , 可消 除肠道 湿 热。 慢性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缠绵 , 反复发作 , 易 故应坚持 正规治 疗 。辨证施护时 , 一定要观察药物 的效果或有无 副作用 ; 注意观
关键词 : 慢性 溃疡性 结肠 炎; 中医药疗法 ; 留灌肠 ; 保 辨证施护
中图分 类号 :2 8 1 R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0一 7 4 2 1 }3-06 0 10 oo (00 0 0 4— 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 中医泄泻 、 下痢 、 腹痛 范畴。临床症状 以反复发作腹痛 、 腹泻 、 液便或 清便 为主 , 粘 本病 发生常 与饮食
所 伤或 情 志失 调 有 关 。 1 临 床 资 料
3 治 疗 结 果
治愈 ( 状消失 , 症 内镜或钡灌 肠显 示肠 粘膜 病变基 本消失 ) 2 4例 ; 好转 ( 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 减轻 , 内镜或 钡灌肠显 示肠粘 膜病变减轻 )4例; 效 ( 状体 征无改 善 , 2 无 症 内镜 或钡灌 肠显 示 肠粘膜病变无改善 ) 2例 , 总有效率为 9 . %。 62
中医药治疗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 要 ] 日的 摘 探 讨 药 艾 条 隔 姜 灸 联 合 口服 中药 治 疗 溃 疡 性 结肠 炎 并 综 合 护 理 的 临床 效 果 。方 法 将 18例 溃 5
4 临 证 施 护
护理中要详细观察病程顺 逆 , 医疗 提供可靠资料 , 医 为 使
生 掌 握 疾 病 转 机 , 时 妥 善 处 理 , 防 止并 发 症 及 病 情 恶 化 有 及 对 重 要 意 义 。 医护 密 切 配 合 , 强 了医 护 之 间关 系 , 高 了医 护 增 提 质 量 。应 加 强 对 患 者 的 生 活 指 导 , 可 增 强 疗 效 又 能较 好 地 既 巩 固治 疗 效 果 , 改 善 患 者 的 一 些 不 良 生 活 习 惯 。耐 心 细 致 又
疡性 结肠 炎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2组 , 疗 组 予 药 艾条 隔 姜 灸 并 配合 口服 中药 治 疗 , 予 综 合 护 理 ; 照 组 予 西 药地 塞 米 松 治 并 对
灌肠 及 柳 氮磺 胺 吡 啶 口服 治 疗及 相 应 护 理 。 观 察 患者腹 泻、 血便 等临床 症 状 , 过 结肠 镜检 查 结 肠黏 膜情 况 。结果 通
的心 理 护 理 对 脑 血管 意 外 患 者 尤 为重 要 。 能 较 明确 地 区分 心
4 1 喁者 护 理 人 员 或 指 导 患 者 及 家 属 在 患 者 面 颊 部 上 热 .
敷 , 按颊车 、 关 、 通 等穴位。 揉 下 大
4 2 语 言 障 碍 者 护 理 人 员 或 指 导 患 者 及 家 属 早 期 给 予 语 . 言训练 , 针刺廉泉 、 里等穴位 。 或 通 43 吞 咽 困 难 者 坚 持 为 患 者 下 推 天 柱 骨 ( 风 府 推 向 大 . 从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 炎是 消化 内科 常见病 , 以腹泻 、 粘液脓 血便 、 腹
痛伴不 同程度 的全 身表现 为主要 临床症 状。该 病具有 反复 发
的吸入和物质的交换 达到治疗 的 目的。其 优势 在于 药物直 接
到达肠 腔 , 避免 口服 给药引起 胃肠道 的不适 提 高病 变部 位 2; 的血药浓度 , 保护肠黏膜溃疡 面 , 改善局部 血运 , 速促进结 肠 快 炎症及溃疡面的愈合 L , 而使 病情 得到 明显改 善 , 无任 何 3从 ] 且 不 良反应。因此 , 在操作药物保 留灌肠 前应 向患 者做好解 释工 作 , 紧张情绪 , 缓解 以取得密切配合 。 42 灌肠液的温度 : . 一般患者灌肠液 温度 为 3 —3 ℃ , 7 9 但应根
[] 3先升萍, 贺葵 , . 患者疼痛的治疗及 护理 []护理研 胡芳 癌症 J.
究 ,05 1 :64 65 20 ,9 10 —10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何 素梅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 ; 医护理 中
中图分 类号 :435 17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0r (o 10 07 1 6— 99 2 l)3— 10—0 0 7 2
3 药疗 护理
部位 , 当调节插管 深度 , 变在 乙状结肠 中段 , 入深度 不 适 如病 插 能低于 1e 这样 既能避 免药物 直接进入直 肠 , 8m, 又能使 灌肠 液 速度减慢 , 对肛门括约 肌的刺 激强度减 少 , 从而使 灌肠 液在 肠 道 内保留时间相应增加 , 达到较好 的治疗效果 。 45 灌肠用具指 导 : . 目前使用 一次 性导 尿管 ( 腔 细 , 管 前端 圆 滑) 代替肛管 , 次性输 液器代替 胶管 和玻璃管 进行 灌肠 。灌 一 肠 的速度 : 因灌肠速度不宜过快 , 故采用一 次性插管 , 这样不 仅 可 以控制速度 , 保证 10 l 0m 药液在 2 —3mi灌 入 , 0 0 n 而且还不 会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4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 报道如 下。 2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4 例患者 中,男2 例 ,女 1l ,年龄2  ̄ 3 。病 程最短 者 5 2 5 71 Y . I 26岁 个
证见 :腹痛 腹泻多 日,呈 现反复现象 ,病症 时轻时重 ,患者 面色 晦暗 ,消瘦无力 ,并伴 有舌质紫暗 、脉涩。针对该型 ,治宜以行气活
月 ,最 长者6 ;轻度2 例 ,中度 1例 ,重度2 ;大肠 湿热型9 , 年 7 3 例 例
肝 郁脾虚型7 ,脾虚湿蕴型 1例 , 例 2 气滞 血瘀 型1例 。 4 I . 2诊断标准
要特 征 ,属于 中医泄泻 、肠湃久痢 等病症范畴 E。笔者通过 中医辨 证 l
症较重 ,可再加入 白芍 、炙甘草 。
1. .3脾虚湿蕴型 3
证见大便溏薄 ,黏液 白多赤少 , 饮食减少 ,肢体倦怠 ,神疲懒言 , 常伴有腹痛隐隐,脘腹胀满,肠鸣 ,苔白而舌微红 ,脉像细弱 ,针对该 类患者 ,治宜健脾益气 ,化湿助运 ,药用组合如下描述 : 党参 、苍术 ,
甘厚 腻 ,酗酒 、抽烟等不 良习惯。 中医治 以化瘀通 络 ,和营止痛 。方 选少 腹逐瘀 汤加减 ,方 中蒲黄 、五灵脂 、当归 、川芎 、元胡 、没药活 血定 痛 ,桂心 、小茴香 、干姜温散肠络瘀血 ,配伍健脾 止泻之 品,如
党参、炒 白术、葛根、茯苓、白扁豆等,则泄泻腹痛可止。若热毒之
1 . 3辨证施治
1. . 1大肠湿 热型 3
疗效 标准参照 中华 医学 会消化病学分 会炎症性肠病协作 组20年 07 “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பைடு நூலகம்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5-05-07T13:27:59.76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郭太春王小英徐琼杨苗[导读] 中医疗法与中医护理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郭太春王小英徐琼杨苗
大英县中医医院四川大英 629300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4 年3 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与一般护理,实验组实施中医疗法联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58.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疗法与中医护理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医疗法;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31-0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直肠、结肠炎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病变部位多处于大肠黏膜及其下层,以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为临床主要表现,易发于20-40 岁。
该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多应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但疗效短暂,具有极高的复发率。
为了深入探究中医疗法与中医护理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我院68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 例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 年制定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诊断标准[1],中男性占有37 例,女性有31 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在(52.56±2.31)岁之间;病程5 个月-20 年,平均为(12.01±1.34)年;45例左半结肠,14 例左半结肠及横结肠,9 例全结肠。
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美莎拉嗪缓释颗粒,急性期每次1g,4 次/d;缓解期每日2-3g,持续2 个月,并施以消化科疾病常规护理。
实验组:予以中医疗法联合中医护理:(1)中医治疗:①艾灸灸法:取生姜(厚约2cm)数片,于中心处穿刺数孔,将黄豆大艾炷于穴位(中脘、足三里、天枢、神阙等穴)上施灸,持续灸5-7 壮,1次/d,30min/次,持续10 次;②中汤药:方药:补骨脂、山药、炒槐米、党参各15g,五味子、诃子、肉豆蔻、炒白术各12g,炙草、肉桂各6g,仙鹤草30g、吴茱萸9g,升麻10g。
文火煎至300ml,1 剂/d,分两次服用;③中药保留灌肠:葛根、山药各30g,苦参、炒槐米、白芨各15g,蒲黄9g,土茯苓10g,黄柏12g,加水浸泡30min,煮至150ml 左右后留取滤出液,予以保留灌肠,1 次/d;(2)中医护理:①情志护理:主动关心、照顾患者,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消除心理顾虑,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隔姜灸护理:于操作前告知其治疗目的,获取其配合;于治疗过程中预防艾灰脱落,避免灼伤皮肤;③饮食护理:进食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④症状护理: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便后擦拭肛门口并涂上油膏。
详细观察大便量、次数、色、气味、质,发现异常时即可予以针对性处理;⑤口服中药护理:于饭后半小时服药注意分析腹痛、腹泻等症状改善状况;⑥中药保留灌肠护理:确保灌肠药物温度为41℃左右,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其深度在18cm 组哟偶,速度取60 滴/min;开始灌入时择取左侧卧位,滴入后择取膝胸卧位,当患者出现心悸、面色苍白等时,应停止灌肠,予以及时处理。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1993 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评判标准[1],评估两组疗效:(1)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提示黏膜处于正常状态,6 个月后无复发;(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经纤维结肠镜复查提示黏膜伴有轻度炎症;(3)有效:临床主要症状部分消失,通过纤维结肠镜复查提示黏膜出现中度炎症,存在假息肉;(4)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在接受上述治疗与护理后其中治愈21 例(61.77%),显效6 例(17.65%),有效4 例(11.76%),无效3 例(8.82%),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2 例(35.29%),显效5 例(14.71%),有效3 例(8.82%),无效14 例(41.18%),总有效率为%。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即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据有关研究发现,每年我国发病率达11.6/10 万,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等,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但由于短暂疗效,故难以推广[1]。
中医观点认为,该病归为中医学滞下、久泻等范畴,多因脾肾阳虚、通调失畅所引起,治疗当以助阳益气、温肾健脾为原则。
现代医学认为,隔姜灸治疗经由经络传导,可发挥温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效,实现治疗与保健目的[2]。
艾灸可扩张血管,改善代谢,加速炎症吸收。
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数,改善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功能,提升肠黏膜防御功能。
口服中药汤剂,可补骨脂、助阳,肉豆蔻、吴茱萸可涩肠止泻、温脾益肾;肉桂可温经通脉、补火助阳;炒槐米止血化瘀;白术、党参益气健脾。
诸药联用,是现实标本兼治目的。
而中药灌肠方中葛根可止泻止痢;黄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山药、苦参补脾肾、清热燥湿;白及消肿生肌、收敛止血;蒲黄、炒槐米、土茯苓化瘀止血、解毒除湿。
诸药联用,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通透性,疗效颇佳[3]。
同时,积极配合中医护理,强化中药灌肠护理、隔姜灸护理等,可实现扶正祛邪目的。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中医疗法与中医护理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综上,强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治疗及中医护理,能保证其治愈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玮.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27(02):41-42.
[2]郝琳.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32(03):170-171.
[3]张静术,刘丹,刘齐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17):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