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

(2)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2)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应存在的问题。对它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答:(1)观点: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4.理解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式

答:(1)基本观点: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2)两中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观念堪称世界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或个人的精神变成鼓励的客观存在,作为世界本源。

5.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性

答:(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识有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的发展中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人们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辩证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7.简述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答:(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相对静止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8.实践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基本形式

答:(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基本特征:直接实现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9.社会生活实践本质的主要表现

答:实践是人类社会和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0.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

答:(1)总体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是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1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答:(1)辩证法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一起事物变化、运动,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普遍性: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表现在,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各有不同特点。第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辩证关系:第一,相互区别。第二,相互联系。第三,相互转化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辩证关系:二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一方面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二者相互区别。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两种形式:一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爆发性飞跃,二是非爆发性飞跃。

(3)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答:(1)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8.认识的本质及其辩证运动过程

答:(1)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辩证运动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过程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内容,都不能推翻。②人的认识本性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每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接近。(2)真理的相对性①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过程的正确反映,真理在广度上有待于拓展。②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有待于深化。

(3)辩证关系①互相渗透和互相包含,他们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中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②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就是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2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的标准既不能是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2)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只有它能够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主观和客观符合。

(3)逻辑证明在检验理论正确性上发挥重要作用,但最后结果仍然要实践检验。

2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1)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3)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答:(1)含义: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性。

(2)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内部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

答:(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构成: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在内在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居基础地位、起决定作用,它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性质。

(3)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

答:(1)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存在、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主要表现:①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因为,①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了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②它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趋势③它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基本面貌,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③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1)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①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2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的二因素

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①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性质上各不相同②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分割。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是价值的实体,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0.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这一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矛盾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出现和解决都有他决定;(3)这一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社会劳动的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生产者的命运。

32、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答:(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3、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收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的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材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的局限性。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两极分化;自发调节资源会出现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3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特殊使用价值

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着历史和到底的因素。(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它的特点是,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及创造出剩余价值。

3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由雇佣工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人的抽象劳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剩余价值。

36、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划分依据及其划分的意义

答:(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生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2)划分依据:根据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3)不变资本是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4)划分意义: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生产的;②为确定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7、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答:(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m’=m/v

38、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答:(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则会给你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3)关系:①联系是两者本质一致,都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②区别是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各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3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基本形式

答:(1)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工资的基本形式。计时工资:按工作时间付给工人工资;计件工资: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技术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此外有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

4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及其源泉

答:(1)资本主义在生产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41、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及其社会后果。

答:(1)有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2)资本家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压力,会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新机器。因此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大,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3)社会后果:形成相对过剩人数。

42、各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

答:(1)资本积累:指各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形式。(2)资本集中:是将分散的、独立的小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它有两种方法,一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二是小资本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资本。

4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

答:资本循环是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产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1)第一阶段是购买生产材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2)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采取生产资本形式。(3)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采取商品资本形式。

44、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同时并存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必须连续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变更他们的职能形式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4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资本周转时间。是从预付一定形式资本开始,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一同样形式回到资本所有者手中的时间,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2)生产资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用于购买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固定资本占的比重越小,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核心问题及理论前提

答:(1)出发点是三合会种产品;(2)核心问题,是社会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3)前提条件,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分为c、v、m 三个部分;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及周期性的爆发的物质基础

答:(1)实质:试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2)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生产的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体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48、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答:(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由于各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等量资本会获得不等量的利润。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竞争结果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了平均利润率。(2)平均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价值总额的比率。(3)按平均利润率计算获得的利润叫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49、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态

答: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1)产业资本家获得了产业利润(2)商业。。商业(3)银行。。银行(4)农业。。农业;这些资本家获得的知识平均利润。

50、垄断及其垄断形成的原因

答:(1)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资本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一定部门的产品生产、销售和价格。(2)垄断形成的原因,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生产垄断的可能性,少数大企业之间就容易达成协议;生产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巨大,形成竞争的限制,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大企业之间就会谋求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5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答: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规律,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自然不能消除竞争。(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垄断组织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巩固统治地位。为了扩大统治范围,他们之间也进行激励的竞争。(3)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在垄断组织意外还存在大量的非垄断组织和企业,在她们之间都存在竞争。

52、金融资本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统治

答:(1)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2)金融寡头是掌握大量金融资本,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的少数最大垄断资本家或者垄断资本家集团(3)金融寡头的统治。①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

②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

5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2)基本形式,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②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其形式是股份公司。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的再生产。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④国家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实质

答:(1)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矛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区部利益的局限性,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③通过国家再分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加快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2)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代表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5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后果

答:(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②生产全球化③贸易全球化④金融全球化⑤企业经营全球化。(2)原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经济体制的改革。(3)后果:①积极影响:资源在全球合理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发达国家是主要收益者;也为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机遇。②消极影响:会加剧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引起资源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经济困难和矛盾、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会影响到全球,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经济、安全等存在威胁。

5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答:(1)原因: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⑤政治制度的变化。(2)原因:①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是根本推动力②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工人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主义的影响,主张改良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3)实质:①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它是当代不平等的经济关系运动的结果。②它只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部分质变、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没有改变工人阶级收雇佣的阶级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7、社会主义发展多样化的原因

答:(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58、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社会经济有计划的管理、没有商品生产,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和谐;(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根本特征。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1页 《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试卷本卷共 8 页第2页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时间120分钟) 一、单 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 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在一个绝热刚瓶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那么( ) A Q > 0,W > 0,?U > 0 B Q = 0,W = 0,?U < 0 C Q = 0,W = 0,?U = 0 D Q < 0,W > 0,?U < 0 3、一种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PVm=RT+αP (α<0),该气体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将( )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在隔离体系中发生一个自发过程,则ΔG 应为( ) A. ΔG < 0 B. ΔG > 0 C. ΔG =0 D. 不能确定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 A 、ΔS 体>0 ΔS 环>0 B 、ΔS 体<0 ΔS 环<0 C 、ΔS 体>0 ΔS 环<0 D 、ΔS 体>0 ΔS 环=0 6、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 无关( ) (A ).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7、在N 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 与配分函数q 之间的关系为 ( ) (A) t m = 1/N ! ·q N (B) t m = 1/N ! ·q N ·e U /kT (C) t m = q N ·e U /kT (D) t m = N ! q N ·e U /kT 8、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形成的稀溶液,溶液的沸点会(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可能升高或降低 9、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其主要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水分倒流 D 、肥料不足 10、在恒温密封容器中有A 、B 两杯稀盐水溶液,盐的浓度分别为c A 和c B (c A > c B ),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 ) (A) A 杯盐的浓度降低,B 杯盐的浓度增加 ; (B) A 杯液体量减少,B 杯液体量增加 ; (C) A 杯盐的浓度增加,B 杯盐的浓度降低 ; (D) A 、B 两杯中盐的浓度会同时增大 。 11、298K 、101.325kPa 下,将50ml 与100ml 浓度均为1mol·dm -3 萘的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化学势μ为:( ) (A) μ = μ1 + μ2 ; (B) μ = μ1 + 2μ2 ; (C) μ = μ1 = μ2 ; (D) μ = ?μ1 + ?μ2 。 12、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 2SO 4·H 2O (s )、H 2SO 4·2H 2O (s )、H 2SO 4·4H 2O (s ),在P θ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3、A 与B 可以构成2种稳定化合物与1种不稳定化合物,那么A 与B 的体系 可以形成几种低共熔混合物( )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14、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 <K c 15、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 何者可使α增大?(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 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4级《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放电条件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性能有利() A温度在20~40℃之间放电、间歇放电; B深度放电、高温放电; C连续放电、放电倍率较大放电; D低温放电、30%左右的额定容量放电。 2.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A?h?kg-1或A?h?L-1)指的是电池的() A额定容量;B比容量;C放电倍率;D比能量。 3.对于可溶正极锂电池(如Li/SOCl2),其中可溶指的是() A Li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B正极(SOCl2)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C无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D有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4.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量供给连续,燃烧和氧化剂由外部提供 B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或零污染排放; C高度可靠,操作简单; D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建设周期短。 5.有一个电池上的标号是LR6,它的含义是:() A碱性锌锰圆柱形5号电池;B碱性锌锰圆柱形7号电池; C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5号电池;D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1号电池。 6.碱性Ni/Cd电池密封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A负极的有效容量是正极的1.3-2.0倍; B正极的有效用量是负极的1.3-2.0倍; C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负极使之还原消除; D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正极使之还原消除。 7.开路电压OCV是指:() A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极两级的电势差; B是指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C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D是指电池放电电池终止时的电压值。

初一上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大题29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卡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下列各题中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1.-3的倒数 A.-3 B.-1 3 C.3 D.±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7a+a=7a2B.5y-3y=2 C.3x2y-2yx2=x2y D.3a+2b=5ab 3.在-11 2 ,1.2,2 ,0,-(-2),(-1)2011中,负数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4.小明在某月的日历上圈出五个数,呈十字框架,它们的和是55,则中间的数是 A.9 B.10 C.11 D.12 5.如图,OD⊥AB于O,OC⊥OE,图中与∠AOC互补的角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7.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b>0 B.a>-b C.a+b<0 D.-a

8.直线l 外一点P 与直线l 上三点的所连线段长分别为4cm ,5cm ,6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 .4 cm B .5 cm C .不超过4 cm D .大于6 cm 9.如果∠a 和∠β互补,且∠a>∠β,则下列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中: ①90°-∠β;②∠a -90°;③180°-∠a ;④12(∠a -∠β).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10.钟面角是指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如果时间从下午1点整到下午4点整,钟面角为90°的情况有 A .有三种 B .有四种 C .有五种 D .有六种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4,则这个数是 ▲ . 12.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筑面积达258000m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m 2. 13.已知代数式x 2+x +3的值是8,那么10-2x 2-2x 的值是 ▲ . 14.按照如图的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都互为 相反数,那么(a +b)c = ▲ . 15.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其主视图与左视 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少有 ▲ 个. 16.元旦期间,商厦推出全场打八折的优惠活动,持贵宾卡可在八折基 础上继续打折,小明妈妈持贵宾卡买了标价为10000元的商品,共 节省2800元,则用贵宾卡又享受了 ▲ 折优惠. 17.点A 、B 、C 在直线l 上,AB =4,BC =6,点E 是AB 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EF = ▲ . 18.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 的值是 ▲ . 三、解答题(共76分) 19.计算(本题8分) (1)(-4)2×(-34)+30÷(-6) (2)()24111225623?? -+-+--?-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50分) (一)字词大舞台(31分) 1.看拼音我能正确、美观书写词语.(6分) huìdiàn lánɡ 智 宫长 lónɡ 红葱冬 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6分) 凶.猛(xōnɡxiōnɡ)静谧.( mì nì )召.开(zhāo zhào) 冒昧.( wèi mèi ) 脸颊.( xiá jiá )欺侮.( wú wǔ)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树稍碉刻耀武扬威 B.洋溢选泽滕云驾雾 C.规津敏截横贯江面 D.轻盈懒惰平安无事 4.辨字组词.(4分) (笼茏)罩葱 (燥躁)急热 5.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5分) ()首东望气()雄伟欣()若狂 ①这个新发现让考古专家们 . ②等待观潮的人们都 . 6.我会选词填空.(4分) 镇静冷静寂静 ①即使面临危险,你也要保持(). ②如果你能置身事外,你就能()地考虑这件事. 一旦……就……虽然……但是…… 只有……才……因为……所以…… ③植物()缺少水分,()会枯萎. ④()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我们要尊重老师. 7.我会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博: A(量)多,丰富; B 通晓. C博取;取得. ①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②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③这位老先生博.古通今. () (二)句子百花园(6分) 8.按要求写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②严冬度过了巨人漫长的孤独的(连词成句) ③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个英雄.

改为反问句: ④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修改病句: ⑤一伙公鹅在河里游. 改为拟人句: ⑥泉水流着(至少扩两处) 扩句: (三)课内外积累(9分) 9.根据你的日常积累填空(每空1分) ①人而无信, .(《论语?为政》) ②清风明月本无价, .(江苏苏州沧浪亭) ③,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⑥《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交代送别环境的诗句“, ”. ⑦《去年的树》是一篇(体裁),歌颂了鸟儿 (坚持不懈信守诺言)的品格以及她与树的深厚友谊. (四)口语交际(4分) 10.同学们正聚在一起议论有关保护环境的事.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还小,保护环竟是将来的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赏析(25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段的作者是 .(1分) 2.文段画线部分写了鸟的形态:、;鸟的颜色: 、;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 、 .(7分) 3.理解句意我能行.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 . (2分)(2)“天堂”在这句话中应该解释为()(1分)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应用电化学复习试题2007126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答:(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电池容量(比能量,比功率),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C )或安时(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 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电压

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种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放电电流:电池容量和放电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放电倍率增大,则放电电流增大,电容容量减小。 放电深度:指电池放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二次电池DOD为额定容量的20%~40%。放电形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 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20~40oC之间放电时,性能较好。低温放电,电池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的降低和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电压和电池放电容量降低;高温放电,虽然可以加速电极反应的速度和电解液的扩散速度,降低了极化,但温度太高,可能导致一些组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性,有时足以造成容量的损耗。 4、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是: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氯化铵型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反应和成流反应,说明正负极的集电器。 答:氯化铵型锌锰电池: 电池表达式:(-) Zn│NH4Cl+ZnCl2│MnO2 , C (+) 负极反应:Zn -2e→Zn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 电池反应: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 水溶液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果向东走80m 记为80m ,那么向西走60m 记为 ( ) A .60m - B .|60|m - C .(60)m -- D .60m + 2.某市2010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 A .-10‵ B .-6‵ C .6‵ D .10‵ 3.-6的绝对值等于 ( ) A .6 B . 16 C .1 6 - D .6 4.未来三年,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85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4 0.8510?亿元 B .3 8.510?亿元 C .4 8.510?亿元 D .2 8510?亿元 5.当2x =-时,代数式1x +的值是 ( ) A .1- B .3- C .1 D .3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33a b ab += B .32a a -= C .2 2 5 235a a a += D .2 2 2 2a b a b a b -+= 7.将线段AB 延长至C ,再将线段AB 反向延长至D ,则图中共有线段 ( ) A .8条 B .7条 C .6条 D .5条 8.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 A .在所有联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B .线段A 曰是点A 与点B 的距离 C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必定有三个交点 D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不平行必相交 9.已知线段AB 和点P ,如果PA PB AB +=,那么 ( ) A .点P 为AB 中点 B .点P 在线段AB 上 C .点P 在线段AB AB 外 D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10.一个多项式减去222x y -等于222x y -,则这个多项式是 A .222x y -+ B .222x y - C .222x y - D .222x y -+ 11.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 .33x y ->- B .33x y ->- C .32x y +>+ D . 33 x y > 12.下列哪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A .21x x ≥?? <-? B .2 1 x x ??≤-? D .21x x ≤??>-? 13.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COB ,若∠EOB=55? A .35? B .55? C .70? D .110? 14.把方程 0.10.20.710.30.4 x x ---=的分母化为整数的方程是( ) A .0.10.20.7134x x ---= B .12710134x x ---= C .127134 x x ---=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B.《金色花》泰戈尔 C.《纸船寄母亲》冰心 D.《观沧海》白居易 2. 下列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珍希动物北雁南飞 B.五彩班斓贻然自乐 C.世外桃园摄影 D.烟雾缭绕琢磨 3.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蓦然()huò达()chéng清()汲取() 4. 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惺忪悬涯濯洗反刍 B.嫩绿秕谷凝结槐树 C.瞥见妩媚收敛辨驳 D.家眷贮蓄淘汰潦亮 5.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凭吊天赋重蹈复辙 B.深邃睿智恪尽职守 C.狡黠慨叹根深蒂固 D.斟酌恢弘恃才放旷 6. 对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儒动赤裸洗练尘嚣 B.吞噬周匝疑固木椽 C.蔚然笨拙伶俐饶幸 D.挖掘禁锢避讳戳穿 二、基础题 7. 口语交际(2分) 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50字) 8. 口语交际(4分) 学习了“汉字”这一专题.你们班级打算围绕“汉字之美”这一话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现在就邀请你作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字数不少于60字。

9. 入冬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浓度基本在150微克/立方米以上.空气质量指数接近六级(严重污染)。我们美丽的无锡城也被“污气”所吞噬.整个城市难以“喘息”。行走在雾霾笼罩的校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请描绘下来。100字左右。(5分) 三、拓展探究 10.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料事如神.孔明智算华容道”.请你根据《水浒》中的相关情节写出下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 填空。(2分) 《骆驼祥子》是作者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的辛酸故事。 四、写作 12. 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13.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五、阅读题 14.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料事如神.孔明智算华容道”.请你根据《水浒》中的相关情节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 读下面的诗和词.回答(1)--(3)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共同点是什么? (2).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不同点是什么?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 ,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 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rnst 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elmho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种

最新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初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将下列内容用楷书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下面。(2分) 2.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2)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4),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刘禹锡)(6)?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7),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8)落花人独立,。(《临江仙》晏几道) (9)淡泊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信仰。正如诸葛亮《诫子书》所言:

“,”。 3. 下列对句中词语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和治性是一对反义词) B.我们的旅行社在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游客前来垂询.. 。(加点词是敬辞) C.“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 了。”皇帝想。(加点词都是代词) D.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加点词是贬词褒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 ) A.花朵怒放者,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暑期 被一片绿的海面吸收着。 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清晨,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

5.班级准备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4分) (1)【拟写刊名】班级要组成班刊编辑部,由你担任主编,请你给班刊取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刊名要文雅,富有文学气质,并拟写出拟名的理由。(2分) 班刊名称: 拟名理由: (2)【阅读分享】央视朗读者栏目里,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朗读了苏童的《自行车》之歌,献给自行车上的美好青春岁月,导演徐静蕾朗读了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献给自己慈爱温暖的奶奶。(2分) 我读(作者)的《》,献给 6.名著阅读。(5分) 【甲】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选自第十四回) 【乙】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恍然大悟 )(2 分) 疲惫不堪各得其所 B.酝酿花团锦簇截然不同喜出望外 C.憔悴油然而生大相径庭咄咄逼人 D.决别美不甚收自做主张花枝招展 3. 古诗文默写(8 分) (1)),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2))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4))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4. 名著阅读。(4 分)

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 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 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 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 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 “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 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 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 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 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 使使。” ,她因为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1))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 叫恨。(2 分) (2))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 2 分)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的是,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 作为十二生肖的鸡,,“酉”按阴阳五行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 6. 综合性学习。(8 分)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选择题、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答案:D 2、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答案:B 、关于焓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 所以常称它为热焓 (B) 焓是能量, 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 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答案:D。因焓是状态函数。、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答案:D。因为焓变ΔH=ΔU+Δ(pV),可以看出若Δ(pV)<0则ΔH<ΔU。、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答案:D 、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答案:A。按规定,标准态下最稳定单质的生成热为零。、dU=CvdT 及dUm=Cv,mdT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A) 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C) 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 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答案:D 、下列过程中, 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 (A)

应用电化学简单题附答案

1、何谓电毛细曲线?何谓零电荷电势?由lippman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得微分电容Cd,请给出Cd得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同时测出相应得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系得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就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σ/dΦ=0即q=0(表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得电极电势,用Φ 0表示。③由lippman公式:q=-(dσ/dΦ)μ 1 , μ 2 ,、、、μ i ;及Cd=dq/dΦ得Cd=-d2σ/d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得主要原因就是什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镀行业与电池工业得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就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得迟缓性改变了原有得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得“电化学极化”)。 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瞧,极化对电解就是不利得;超电势越大,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就是不利得,氢在阴极上析出就是不可避免得副反应,耗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得金属有了析出得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就是不极化电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需考虑什么? 答:①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与甘汞电极,Ag/Agcl电极,Hg/HgO/OH-电极。③考虑得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得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与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电荷而引起得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瞧成相间电势得绝对零点,该电势也就是在一定参比电极下测得得,所以不能用于计算绝对电极电位。 5、为什么卤素离子在汞电极上吸附依F﹤Cl﹤I 得顺序而增强,特性吸附在电毛细曲线与微分电容曲线上有何表现? 答:①卤素离子为表面活性物质,阴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势更正得电势范围,由于F-、cl- 、I-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可极化度增大,吸附能力增强,所以在汞电极上,I->cl->F-、②特性吸附在两种曲线上得左半支曲线不同,零电荷 电势负移。 6、何谓非稳态扩散?其初始条件与一个边界条件就是什么?另一边界条件由极化条件决定。答:①非稳态扩散:在电化学反应开始阶段,由于反应粒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液相传质不足,粒子被消耗,此时浓度极化处于发展阶段,称之为传质过程得非稳态阶段②初始条件:C i(x,0)=C i0 开始电极前扩散粒子完全均匀分布在液相中。边界条件:C i(∞,t)=C i0,无穷远处不出现浓度极化。③另一边界条件:极化条件 7、溶液中有哪几种传质方式,产生这些传质过程得原因就是什么? 答:对流、扩散、电迁移。①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浓度或温度差或者外部机械作用力下所引起;②扩散:由于某一组分存在浓度梯度,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③电迁移:在外电场作用下,液相中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8、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得特点就是什么,可以用什么定律来表示? 答:①稳态扩散:扩散粒子得浓度只与距离有关,与时间无关。用Fick第一定律表示,J表示扩散流量。②非稳态扩散:扩散粒子得浓度同时就是距离与时间得函数。用Fick第二定律 9、说明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 S与交换电流密度i0得物理意义,并比较两者得区别。 答:①k S:当电极电势为反应体系得标准平衡及反应粒子为单位浓度时,电极反应进行得速率(md/s)。i0:反应在平衡电势下得电流密度,即有i0=i a=i k②相同点: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应得可逆性越强。不同点:k S与浓度无关,i0与反应体系各种组分得浓度有关。 10、为什么有机物在电极上得可逆吸附总就是发生在一定得电位区间内? 答:越正得电势,有机物易被氧化;电势越负,易被还原,因此其可逆吸附发生在平衡电势附近值,即一定得电位区间内。 11、试说明锂离子电池得正极与负极材料就是何物质?为什么其溶剂要用非水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比一般得二次电池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正极:主要就是嵌锂化合物,包括三维层状得LiCoO 2 ,LiNiO 2 ,三维得TiO 2 。负极:主要就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碳纤维。②锂遇水反应生 成H 2 ,可能有爆炸得危险,所以要用非水有机溶

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七年级2017年12月份月考测试题 数 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 一、精心选一选,旗开得胜(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3 - 的相反数是 ( ) A. 3- B. 1 3 - C. 13 D. 3 2.计算2 234x x -+的结果为 ( ) A. 27x - B. 27x C. 2x - D. 2x 3. 代数式x+2与代数式2x ﹣5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为( ) A .7 B .﹣7 C .﹣1 D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B.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C.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D.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下列立体图形中是圆柱的是 ( ) A B C D 6.据统计,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来,约有2500万人次参加了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数2500万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 A. 82.510? B. 72.510? C. 62.510? D. 62510? 7. 规定一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满足a ∮b=a+b ﹣ab ,则3∮2的运算结果是( ) A .6 B .﹣1 C .0 D .1 8.某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20km/h ,逆流航行的速度为16km/h ,则水流的速度为 ( ) A. 2km/h B.4km/h C. 18km/h D. 36km/h 9.商场将某种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90元,若这种商品的标价为300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 ) A. 330元 B. 210元 C. 180元 D. 150元

(完整版)初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每题2分) 1.下面加横线的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晕( yùn )书脊( jǐ)强迫(qiáng)滑稽(jī) B.聚歼( jiān)称心( chèn)调皮( tiǎo)菌子( jùn ) C.赏赐( cì)豁亮( huō)倜傥( tǎng)惩罚( chéng) D.颓唐(tuí)迸裂( bèng)修葺( qì)窒息( 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煞白蹊跷诧异紫腾 B.收敛布是竹篾淳卜 C.摩挲蹒跚恣情桑椹 D.脑髓揣开掉膘赫然 3.下列词语中的加横线的字字义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生机勃勃日理万机随机应变 B.胜利归来喜不自胜今胜于昔 C.素不相识勤俭朴素颜色素淡 D.惊惶失措不知所措措辞严谨 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②连个马也牺牲不起,——这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 ③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④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A.坚强不屈放弃利益正直,正派秘密 B.坚强不屈古代为祭祀宰杀的牲畜成正方形,不偏不歪关键 C.牢固放弃利益正直,正派办事的组织 D.牢固为正义而舍弃生命刚强,坚硬办事的组织 5.下面的句子中没有反义词的是一句( ) A.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B.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 C.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D.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错误。 6.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B.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C.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下一块多钱。 D.“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7.依次填入句中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拿起铅笔,写了几个工整的仿宋字。愚蠢的特务()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是许晓轩写的。 ②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来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