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心得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范本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范本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内容。
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它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坚持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生物化学时,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可以阅读生物化学的经典著作,关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与专家学者交流。
这些都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和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二、建立知识框架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非常庞杂,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渐进法和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先从基础入手,逐步深入,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还利用概念地图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三、注重实践和应用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与实验室的实践结合,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实践和探索,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多角度思考问题生物化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运用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点和概念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理解。
同时,还要注重思辨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多交流合作学习生物化学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和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学习到了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同时,还要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合作,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机会,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六、勤于总结和复习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繁杂,容易遗忘。
因此,我们要勤于总结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生物化学学习篇1关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其实我觉得并不会很简单,作为一个理科生接触自己的第一门专业课,我感到又兴奋又纠结。
就像在学文科知识,这是我的感受。
本身理科生就对文科性质的东西有点障碍,对文字不够敏感,更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再加上课上讲述的知识听起来比较乏味,所以一开始对它有点抵触,上课老走神。
但其实生物这类学科可以自己总结归纳的,所谓的把厚书读薄,应该就是指归纳总结吧。
生物化学,顾名思义,就是生物学科里面的化学知识,当然就离不开化学。
蛋白质、酶类、核酸、脂质等等一些东西,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而我们要学的`东西,无非就是这些物质的的化学本质、结构、功能等等一些基本概念。
其实说难也不会很难,但是里面囊括的东西实在很多。
明显这么多东西并非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够全部吸收,所以说无论是对哪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厚积而薄发的的过程。
对于复习这门课程有两套计划:首先,把打印的PPT看完,当然,要配合着书看,那本比《辞海》还厚的的书实在是难以让人抓住重点。
生化复习要有系统的复习概念,把每一个章节总结成一个框架的结构,把重点都涵盖在里面,各个章节内容的联系也要从中体现。
其实这就是一个建立主线的过程,那些重点就是主线里的各个分支。
再就是做题了,知识的掌握与否只能看实践了。
针对每个章节都做些题目,看看哪些没有掌握,又回头去看,解决盲点和难点。
这样,基本上对考试也不会那么没底了吧。
最近看到网上说什么学习生化要三看遍书。
第一遍,快速浏览,基本掌握书上的内容。
第二遍,结合资料、笔记、习题仔细理解,各个击破。
第三遍,总结回顾。
突然觉得很彷徨,我直接就跳到了第三阶段了,相信效果会大打折扣吧。
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追悔都没用了,只有把握现在,好好复习总结了。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体会篇2大二上学期,我们动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这门课,巧的是,我们生化老师主编的新书也出版了,而且还成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们的教材(我们都是很自豪的)。
对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对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变化规律及复杂生命现象本质。
生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从事药物研究、生产、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的必要基础学科。
但是该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很多基本概念和物质代谢过程相当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是期末考试学生容易出现不及格的科目之一。
大多数教师认为,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生物化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来在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些体会,盼与大家交流,以期不断完善。
一精心研究教材,做好时间安排我校药学专业目前采用的是姚文兵主编的第7版生物化学教材。
该教材是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随着生物化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部分的迅速发展,教材每隔几年就会更新一次。
现在的教材内容在第6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修订,增加了不少新内容,但教学计划的开课总课时没有增加。
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所在的教研室通过多次集体备课,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采用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将体现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部分作为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而内容相对简单的部分则作为学生自学内容,采取答疑结合讨论方式,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学。
如第一篇中糖的化学、脂类的化学、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化学等内容相对简单,大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前自学,老师只是在课堂提纲挈领地讲解知识要点。
而蛋白质的化学、核酸的化学、酶等是重点内容,需要详细讲解,安排课时也多一些,这样安排,既保证了在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也突出了讲授重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总结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生物化学,我深入了解了生命的组成和运作原理,对于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
在本次学习中,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认为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的化学基础相对较弱,但这并没有阻碍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强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加讨论和与老师探讨等方式,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化学基础水平。
同时,我也发现,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化学知识的应用结合起来,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其次,学习生物化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生物分子的性质和功能。
在实验课上,我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设计和实施实验,以及如何分析和解读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增强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生物化学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酶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还查阅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对酶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深入理解了酶的作用原理,还学会了如何拓展思维,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学习生物化学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学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知识更新较快,课本上的内容往往不能涵盖所有的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跟上学科的发展,我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和学术报告会,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并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通过自学,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为今后深入研究和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深入发展。
本文从教师素质、教学准备、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总结与辅导等方面对生物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对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各学科的问题。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在分子水平探讨病因、研究发病机理、诊断疾病、寻求防治方法奠定基础[1]。
加强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生物化学教学氛围,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多途径、全方位的生物化学教学格局,对搞好生物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自身近几年的生物化学教学经历,谈谈本人的几点教学体会,期望对搞好生物化学教学有所帮助。
1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品德高尚[2]。
医学教师更需要如此。
教师应立足自身专业,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3]。
利用教师广博的知识传道授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治学严谨,对教学工作应一丝不苟;坚持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
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好学生。
2 精读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专业知识和重要进展均囊括在教材中。
生物化学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点多且范围广、教师授课前必须熟悉教材,吃透内容,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框架,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具[4]。
2024年生物化学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生物化学学习心得范文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生命活动所涉及的化学过程和分子机制。
我在大学期间学习了生物化学,并且深感其深奥和重要性。
下面是我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其他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
生物化学是在化学的基础上研究生物过程的学科,因此对化学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生物化学之前,我首先复习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反应机制、化学平衡等。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十分关键。
同时,对于化学实验技术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分析等操作。
其次,生物化学的学习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和科研论文等途径进行。
我在学习生物化学的过程中,经常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掌握各种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生物化学的理解。
在大学实验课程中,我有机会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如蛋白质分离纯化、酶动力学测定等。
通过实际亲自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再次,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注重积累和总结。
生物化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其中涉及了众多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
在学习中,我发现通过积累和总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经常将学到的知识点和关键理论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也经常将实验操作的经验和技巧进行总结,以备日后参考。
通过积累和总结,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框架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整合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生物化学的学习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实践。
生物化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始终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来克服困难。
我经常参加课外阅读和学术交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合作,以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动力和激发研究的兴趣。
2024年生物化学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生物化学心得体会范本探究性实验是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我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一定要我们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我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我们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实验兴趣。
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我们交流。
一则我们有成功感;二则让我们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我们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三、科学训练发展我们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
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
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24年生物化学心得体会范本(2)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分子机制的学科,通过对生物分子的研究和理解,揭示了生命现象背后的化学基础。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总结范文(2篇)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总结范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科学。
也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
生物化学不但可以在生物体内研究各种生命现象,还可以在体外研究生命现象的某个过程。
首先来说说生物化学的静态部分。
基础生物化学从第一章开始到第六章完,我们学习了细胞中各种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小分子如何形成生物大分子,或进一步形成大分子聚集体。
从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开始,我们学习了核酸、酶、维生素、辅酶、生物膜。
核酸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有DNA和RNA两种类型,对生命的延续以及新物种的诞生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然而我们都知道单成分的催化活性依赖于酶活性中心三维结构上靠得很近的少数氨基酸残基,而双成分酶必须与辅基或辅酶等蛋白质的辅助因子成分结合才能表现出酶的全部活性,于是维生素就成了不可少的一种物质,比如当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就会引起口角炎、皮肤炎等病症,可见学习基础生物化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从第七章开始。
我们就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当然这个部分与静态部分是离不开的,且是建立在静态部分上进行的。
这部分讲得最多的就是代谢,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比如糖类代谢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机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
不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还是核酸代谢对我们生命活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而且这些联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都是要通过必要的生物化学手段才能够去认识清楚,进而对解释、揭示生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就介绍了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对这些物质合成所需要的原料、模板、酶以及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心得
摘要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采用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整体框架、反复比较、巧做习题等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品德教育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本质的科学,是生物相关专业包括水产养殖学的学科基础课程。
它对学生整合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思维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难懂,而且内容前后交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较大的难度。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笔者介绍几种方法。
1 适时引入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学生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特别是生物化学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知识点多,内容枯燥,而且有些知识内容交错,学生不易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从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入手,以点带面,适时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使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用“点豆腐”来引入蛋白质的沉淀性质,用“点豆腐”的两种不同方式(加卤水或石膏、加葡萄糖酸内酯),形象地介绍要想获得活性蛋白质可以采取
盐析、调节ph值至等电点的方式。
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在糖化学中介绍肽聚糖中的糖链是由nag和nam通过β
-1,4糖苷键相连,学生印象不深。
在学习各种酶时可以通过介绍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再回顾肽聚糖的结构,并且告诉大家溶菌酶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眼泪、鼻腔以及鸡蛋白、各种鱼类的体表粘液中,要想制备溶菌酶也不困难。
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查阅资料。
在讲糖类分类时,引入“功能性低聚糖”概念,这些低聚糖中的糖苷键多为α-1,2、α-1,3、β-1,3、β-1,4或β-1,6糖苷键,仅含有少量的α-1,4糖苷键。
而动物消化系统中消化糖类的酶如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主要水解α-1,4糖苷键,对其他类型的糖苷键的水解能力较弱甚至不分解,因而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
虽然低聚糖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但由于它的结构和性质的特殊性,对动物消化道的改良方面却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例子,一方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趣味性,不但把遥不可及的抽象知识变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专业自豪感。
2 抓住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大,抽象而且难记,如果不能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中,一旦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就产生畏难情绪。
这是一些学生成绩上不去的
主要原因。
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每一章的讲解过程中,把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作为课前复习和课后总结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指导学生自己对每章内容进行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
各章的内容也不是孤立的,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静态生物化学这部分,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是主线,再从结构入手,层层剖析结构与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就能找出一般规律。
例如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c虽然结构特点不同,但是都能自成氧化、还原体系,因而都能作为递氢体而发挥作用。
讲解物质的代谢和代谢调控部分时,对各个代谢过程进行比较,无论代谢过程多么复杂,只要清楚代谢发生的组织器官、发生的细胞器、初始反应物、终产物、关键步骤及关键酶、水及二氧化碳的产生、能量的转换形式及数量等主要特征,整个代谢过程也就基本清楚了。
3 适时设问,启发学生去思考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巧妙设问,及时解决问题。
把生物氧化的内容安插到糖代谢这一章中,讲完糖酵解,留下一系列疑问:细胞质中糖酵解产生的nadh怎样生成atp?为什么有氧条件下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可以产生6个或8个atp?然后引入生物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最后解答细胞质中生成的nadh是如何通过苹果酸穿梭或甘油磷酸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完全氧化的。
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不但了解了葡萄糖有氧分解过程的细节问题,而且对整个过程也
形成了完整的印象。
在讲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时,可以留下疑问:为什么淀粉和糖原都只有一个还原端和许多个非还原端?这种结构
特点有什么重要意义?可以先指出这种结构特点便于糖的迅速分解,具体细节则要到糖代谢内容中解答。
4 反复比较,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物质代谢途径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些相似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讲到其中一个时,可以先提出其他代谢途径的类似过程,反复提及,使学生印象深刻。
例如,比较核苷三磷酸在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大分子合成以及生物氧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核苷三磷酸除了作为核酸合成的底物以外,4种核苷三磷酸在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tp是各种物质代谢必需的能量货币,但是在不同物质的代谢中,atp为活化物质所提供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是不同的,葡萄糖、甘油等含有羟基的物质,活化过程是磷酸化,只需要一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dp;而脂肪酸、氨基酸中含有羧基,活化时都需要把羧基转变为酰基,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因此,atp变为amp。
utp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必需物质,ctp是磷脂合成的关键物质,gtp则是蛋白质合成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提供者。
还可以比较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在细胞器及组织器官之间的转运机制以及比较
大分子合成过程中有无引物、大分子合成的方向等。
通过这些比较,不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了印象,而且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5 巧做习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生物化学这门课知识点非常多,要想掌握生物化学的内容,只依靠课堂听讲,理清知识脉络是不够的。
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时,选取甘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3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为代表,使学生理解等电点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
在此基础上,在课后习题中可以以小肽的等电点计算来巩固这个知识点。
例如:求小肽lys-ile-glu的等电点。
相比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此题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理解了氨基酸等电点计算公式及意义是“两性离子两侧的两个pka的平均值”,而且正确写出小肽中3个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解离顺序,此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核酸化学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本章用大量篇幅介绍核酸的各级结构特征和性质,感觉内容比较松散,设计一个习题把松散的内容组织起来就很有必要。
一个单链dna与一个单链rn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这一题目就很有代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种核酸中戊糖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来区分,可以用碱水解因而rna有增色效应来区分,可以用专一性酶水解来区分,也可以用酸水解再采用层析法、电泳法来区分。
一道习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上课内容加深了理解,让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找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综合练习,让学有余力
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挑战的乐趣,信心十足地迎接未来。
6 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物质代谢的过程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素材。
在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甘油磷酸穿梭、苹果酸穿梭、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是分别用来转运nadh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转运乙酰coa由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和转运氨由肌肉进入肝脏的。
这些过程都需要动用很多中间物和酶等才能完成,但是不管动用了哪种物质,最后都会把它们恢复如初。
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指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这种善始善终的严谨态度,对自己负责,就会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脂酸合成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是脂代谢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多酶复合体,各个复合体中多种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最终使一个代谢过程快速、高效地完成,要学习其中的严密配合的团队精神。
另外,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可以体会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激素、第二信使、酶对血糖的调节过程可以验证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讲蛋白质测定原理时,分析三聚氰胺案件,引导学生树立用知识造福人类的观念。
在授课过程中对种种生命现象的分析,不但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启发学生审视自己做人处事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郑集,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4.
[2]陈希元,夏健鸿.在生化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