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增高

合集下载

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

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

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肌张力是指肌肉在不自愿情况下的收缩程度,通常用来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

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的内容。

1级,肌张力正常,肌肉松弛,无抵抗。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肌肉松弛,没有任何抵抗感,可以自由活动。

2级,轻度肌张力增高,肌肉轻度紧张,但仍然可以被轻松地移动。

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感到轻微的抵抗,但仍然可以自如地进行日常活动。

3级,中度肌张力增高,肌肉明显紧张,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肌肉明显紧张,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移动,但仍然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4级,重度肌张力增高,肌肉非常紧张,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移动。

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较大的力量才能移动肌肉,且可能无法完成某些动作。

5级,肌张力极高,肌肉非常僵硬,几乎无法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肌肉非常僵硬,几乎无法移动,且可能需要外力才能进行活动。

6级,肌张力完全痉挛,肌肉处于持续性痉挛状态,无法移动。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肌肉处于持续性痉挛状态,无法自主移动。

了解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对于诊断和治疗肌张力异常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肌张力评估,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了解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更好地配合治疗。

总之,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是评估肌张力异常的重要工具,对于医生、治疗师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肌张力6级分级标准,从而更好地应对肌张力异常的情况。

老年肌张力高的原因

老年肌张力高的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肌张力高这一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肌张力高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或被动活动时出现的过度紧张和僵硬感,它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了解老年肌张力高的原因对于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肌张力高的多种可能原因。

一、神经系统因素神经系统的异常是导致老年肌张力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不容忽视。

脑部的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可损伤大脑皮层、基底节区等与肌张力调节相关的区域,导致肌张力增高。

当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时,无法正常地调控肌肉的张力,从而引起肌张力的异常增高。

脑梗死患者常出现肢体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

帕金森病也是引起老年肌张力高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逝去,导致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引起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迟缓等一系列症状,肌张力增高在疾病的中晚期尤为明显。

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也可能导致老年肌张力高。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的损害。

周围神经受损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肌肉的正常反射活动受到影响,肌张力也会相应增高。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也可引起上肢或下肢的肌张力增高,伴有疼痛、麻木等症状。

二、肌肉本身因素肌肉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也是老年肌张力高的原因之一。

随着芳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逐渐发生退行性变。

肌肉纤维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肌纤维的萎缩和脂肪浸润增加,使得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减弱。

肌肉的代谢功能也会降低,糖原储备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进一步加重了肌肉的无力和僵硬感。

这种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使得肌肉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难以维持正常的张力,容易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

长期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老年肌张力高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活动减少,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和肌张力增高。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改善肌肉的代谢功能,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肌张力高。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是检查肌肉在放松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的一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肌肉是否有僵硬或者松软的现象。

检查肌张力是在卧位,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动活动肢体,感觉肌张力是否有变化。

一般是在四肢静止松弛的情况下,医生用双手握住一肢,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反复做屈伸和旋转动作,感觉到的轻微的阻力就是这一肢体的肌肉张力,然后进行两侧对比,或者直接用手触摸肌肉,从硬度来测量肌肉张力。

具体如下:
一、肌张力增高:
1、锥体系的增高:是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在刚开始感觉肌张力很高,抻到一定程度而打开;或者是刚开始不高,活动到某阶段、某角落时卡住;
2、锥体外系疾病:被动运动时候,觉得是均匀一致的肌张力增高,像铅管样来回主力都一样,为铅管型肌张力增高。

如果还有手震颤,在铅管肌张力增高基础上,还可能有齿轮样增高的表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二、肌张力过低:
肌张力过低动起来没有感觉,甚至于使劲转时,一撒手就打到自己身上,为肌张力低,是小脑病变的表现。

儿童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儿童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儿童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程度,肌张力分级评定通常用于评估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以及运动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儿童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1. 正常肌张力:肌肉柔软且有一定的弹性,活动自如。

2. 肌张力稍高:肌肉稍微紧绷,但不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3. 肌张力增高:肌肉明显紧绷,被动运动时有较大的阻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4. 肌张力极高:肌肉非常坚硬,被动运动几乎不可能,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评定标准,具体的肌张力分级评定可能会因评定方法、儿童年龄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儿童的肌张力评估,建议由专业的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进行。

他们可以通过详细的观察、触摸和被动运动来评估肌张力,并结合儿童的年龄、发育水平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您对儿童的肌张力问题有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专家以获得准确
的评估和建议。

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有哪些

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有哪些
导语:肌张力异常主要是脑瘫的一种症状,而正常的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协调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就是肌肉过度收缩造成身体不自主的
肌张力异常主要是脑瘫的一种症状,而正常的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协调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就是肌肉过度收缩造成身体不自主的运动,下面介绍症状。

1、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

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

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2、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

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3、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哪些表现可能是四肢肌张力增高

哪些表现可能是四肢肌张力增高

哪些表现可能是四肢肌张力增高
四肢肌张力增高多见于新生儿和儿童,家长在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发育过程是否有四肢尤其是下肢发育畸形,如骨头生长异于常人,腿脚无力,行动间姿势僵硬等。

越早发现患儿的四肢肌张力增高对治疗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多数患儿通过早期干预、坚持按摩能够治愈。

必要时也可以通过药物或物理来治疗。

★婴儿四肢肌张力高的症状有哪些
肌张力高对患者危害很大,患儿更易激动,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小儿四肢肌张力高的症状有哪些
1、多数手足徐动型的孩子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头部位置和手、脚的位置,因此整体的运动能力较差。

脸部常因面部表情肌和不规则、不协调收缩而出现各种怪样。

2、肌张力高的脑瘫儿童在受到外界各种刺激,如、激动、害怕或焦急,都会进一步导致肌张力升高。

3、口腔常不能很好闭合,流口水较常见,进餐时有一定的咀嚼和吞咽困难。

这些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发音,但都能较好地理解大人的语言。

他们的智力常不易被人觉察。

4、双手常呈握拳状,拇指贴掌心,其余四指将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拳心向后;脊柱常不同程度出现后凸或者侧弯,髋关节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

5、下肢常出现交叉,跟腱紧张导致扶站时足底无法放平,
只能组长脚尖着地。

当发现孩子有可能四肢肌张力增高,家长们不能单纯的认为孩子缺钙或者身体不舒服,应该及早的把孩子送到到医院做专业的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精选问答—宝宝肌张力高都有哪些表现看完这篇也许你就了解了

精选问答—宝宝肌张力高都有哪些表现看完这篇也许你就了解了

宝妈A问:宝宝五个半月,(纠正月龄4个半月),三个月时去儿保科体检说是右腿肌张力过高,后来自己做操半个月去体检另外一个医生说有一点点但还是打了百白破疫苗,隔一个月后去体检又说肌张力还是高,说让做康复治疗,做的过程中又发现上肢肌张力高,做了十次宝宝不配合每次哭,但是我一回来给宝宝做操感觉有时候感觉不紧一样,有时候喜欢攒劲,现在能自主翻身,趴着,但是还不会趴着改为仰卧,手撑着能独坐10秒左右,能逗笑,叫名字没反应,追物可以。

这些大运动正常吗?肌张力高必须做康复吗?鲍教授回答:家长你好,你家宝宝是早产儿,出生时候还有其它高危因素或者拍过核磁报告吗?按照描述,你家宝宝发育不是很先进,主要体现在追听方面,早产宝宝的追听是在追视之后发育好的,一般是纠正三月龄的时候追视熟练了,追听开始追,纠正四月龄追听熟练,你家宝宝纠正四个半月,应该追听很好了,现在叫名字没反应,需要加强听觉刺激,也可能是引导的方式不对。

听觉刺激建议用儿歌刺激孩子,儿歌有节奏,对孩子比较好,孩子睡醒的时候就听一听,一天最多不能超过4个小时。

深度睡眠的时候就不要听了,浅睡眠的时候可以听。

早产儿刚开始根本无法定向追听,但是还是要刺激,不管听不听都要在他的耳边晃,轻柔一点,一开始是不追,慢慢发现,他想追,转不过头,最后就是偶尔追,到最后追熟练了,所以一定要坚持,一种声音在孩子的耳朵边上要晃上一分钟。

另外大脑是左右两边的,左边刺激一次右边刺激一次,均衡刺激,也可以丰富声音的多样性,儿歌、铃铛、人声等交替刺激。

肌张力方面感觉宝宝非常敏感,经常攒劲抗拒,导致肌张力不好判断,这个得面诊评估才好说。

能自主翻身和趴,追视也没问题,说明头控应该不错了,现在都能手撑独坐,腰背部力量应该也很好了,大运动还是不错的。

宝妈B问:您好,我还有个问题。

就是我家宝宝2个月22天,我最近发现他的脚趾有时内扣特别紧。

要是挠他脚心就松开了。

有时候做排气操他就较劲。

会逗笑,追物。

都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张力的分级标准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称为肌张力,肌张力代表肌肉的紧张度。

当发生脑瘫时,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害导致神经系统控制的肌肉组织发生异常,导致肌张力的异常。

肌张力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人在静止状态下身体的各种姿势,也是各种正常运动的基础。

无论人是躺着、坐着或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仍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分级标准将肌张力分为5个级别目前多采用修改的Ashworth(阿什沃)量表: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张力可分五级:
0 级:无肌张力增高;
Ⅰ级:肌张力稍有增高,受累部位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现“卡住”和“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后出现最小的阻力;
Ⅰ+ 级:肌张力稍有增高,表现为轻微的卡住感,并且在剩余的关节活动范围内(1/2关节活动度)一直伴有最小阻力;
Ⅱ级: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
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Ⅳ级:受累部位僵直于屈曲或伸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