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4种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4种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美创科技

关于不同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文初,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

证券业:6,450,000美元/小时

金融信用卡:2,600,000美元/小时

银行数据中心:2,500,000美元/小时

在线拍卖交易:225,000 美元/小时

1GB数据丢失的损失:

市场营销数据:870,000美元

财务数据:972,800美元

工程数据:5,017,600美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不论是业务中断还是数据丢失,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有隐性的损失,比如声誉受损、客户信心和忠诚度丢失、竞争地位受损,甚至还包括监管合规风险。

相比于以上的损失,容灾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容灾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如何选择合理的容灾架构?

接下来对市面上的各种容灾可用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大家做参考。

一、基于应用层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生产中心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交易分发的模式,将交易数据传送到部署于容灾中心的灾备系统。由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共同处理相同的交易数据,以确保两边数据的一致性。

?优缺点分析

优点:实现双活的数据中心,容灾端随时可提供服务,通过网络漂移可以实现无缝接管。

缺点:如果采用同步方式会影响前台的响应速度。需要对应用进行大量改造,实现难度大。数据一致性完全需要有应用软件控制,可能会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二、基于卷管理层的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运行在物理的存储设备或逻辑的卷管理器上,甚至也可以运行在数据传输层上。当数据块写入生产数据的存储设备时,卷复制系统可以捕获数据的拷贝并将其存放在另外一个存储设备中,实现数据同步。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的时候时,可以在容灾服务器上激活相应的卷组和逻辑卷,进而启动数据和应用系统,实现业务系统快速恢复。

?优缺点分析

优点:

可以对操作系统级别实现容灾,对应用透明性,兼容各类应用、数据库等;

能够实现切换过程中IP地址、MAC地址的克隆;

对于存储之系统透明,生产和容灾可以采用不同的磁盘阵列。

缺点:

IO捕获进程在高并发环境下会对生产系统造成较大的资源消耗;

在内存型应用的情况下,如数据库的延迟缓存刷新,会经常出现备端数据库无法启动的情况;

通常采用异步模式,RPO的值一般在分钟级别。

三、基于存储复制的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基于存储系统的容灾技术,是利用存设备控制器中嵌入的远程复制功能,或者存储网关技术实现的IO复制功能,在两个存储子系统之间进行同步复制或异步数据复制。当生产存储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容灾存储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优缺点分析

优点:底层复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复制效率通常较高;切换时间较低。

缺点:误操作会进行传播,无法实现对于误操作的恢复;只能针对存储硬件类故障,无法对上层的应用如数据库本身进行保护;远距离复制链

路投入较高。

四、基于数据库复制技术

?实现原理

在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采用相同的数据库,生产中心为主数据库,容灾中心为备用数据库。当修改主数据库时,生成的更新数据发送到备用数据库,实现同步。当主数据库出现了故障,备用数据库可以被激活并接管生产数据库的工作。

数据复制技又可分为逻辑复制和物理复制。物理复制通过直接应用归档块的方式实现数据库同步,而逻辑复制通过挖掘日志转换为sql,通过应用sql实现数据库同步。物理复制具有较高的同步效率,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在具备无物理复制的前提下建议采用物理复制。(物理复制通常需要基于相同的操作系统。)

?优缺点分析

优点:

无需对生产环境进行改造;能够对数据本身进行保护,如出现坏块,内部奔溃等情况;备库通常处于可读状态,实现生产读写分离;切换可靠;

缺点:应用范围较窄,只能做数据库的容灾。

emc存储容灾技术解决方案

EMC VNX5400 存储容灾技术解决方案 2017年8月 易安信电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1

一、需求分析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据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核心,用户对承载数据的存储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不少存储厂商能够向用户提供稳定性极高的存储设备,但还是无法防止各种自然灾难对生产系统造成不可恢复的毁坏。为了保证数据存取的持续性、可恢复性和高可用性,远程容灾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而远程复制技术则是远程容灾方案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远程复制技术是指通过建立远程容灾中心,将生产中心数据实时或分批次地复制到容灾中心。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运行在生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上,数据同时存放在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的存储系统中。当生产中心由于断电、火灾甚至地震等灾难无法工作时,则立即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将网络、数据线路切换至容灾中心,并且利用容灾中心已经搭建的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应用系统。 容灾系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证容灾切换时间满足业务连续性要求,同时尽可能保持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如何解决生产中心到容灾中心的数据复制和恢复则是容灾备份方案的核心内容。 本方案采用EMC MirrorView 复制软件基于磁盘阵列(VNX5300-VNX5400)的数据复制技术。它是由磁盘阵列自身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和同步,即磁盘阵列将对本系统中的存储器写I/O操作复制到远端的存储系统中并执行,保证生产数据和备份数据的一致性。由于这种方式下数据复制软件运行在磁盘阵列内,因此较容易实现生产中心和容灾容灾中心的生产数据和应用数据或目录 .2

的实时拷贝维护能力,且一般很少影响生产中心主机系统的性能。如果在容灾中心具备了实时生产数据、备用主机和网络环境,那么就可以当灾难发生后及时开始业务系统的恢复。 .3

银行数据备份及容灾技术探讨

!""#年!月$"日 第!期 %&’(’)&(*)+,-./01+%2.(’(’3 华南金融电脑 !" 一、&/大集中—— —把蛋都装进篮子里随着金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大集中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新一代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大多采用数据集中存放、集中处理的大集中先进模式替代原有的多分区多中心、数据分散式存储和处理的方式,这种新模式对于加强银行账务监管、数据共享、新业务的开发和降低计算中心的运营成本有极大的好处。&/大集中意味着我们把越来越多的金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篮子翻了,该怎么办5一旦电脑中心发生灾难,将对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势在必行。 二、容灾———覆巢之下,亦有完卵 &/灾难主要是指对&/架构及其相关组件操作、运行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灾难,它包括计算机6网络犯罪、计算机病毒、掉电、网络6通信失败、硬件6软件错误和人为操作错误。 美国世贸中心遭受恐怖袭击后,许多公司的商务资料瞬间被毁,但同样罹难的摩根7斯坦利银行却在第二天就正常运转。其之所以可以迅速恢复运转,主要原因是它们不仅在内部进行数据备份,还有一套设在数英里外的新泽西州的数据远程灾难备份系统,通过高速通信线路实时地从世贸中心的服务器和主机源源不断地向位于新泽西州的备份服务器传输数据,使得宝贵的数据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信息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均对银行在保证数据完整性及业务连续性上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我国,人民银行总行在!""!年8月9"日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数据集中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规定:“为保障银行业务 的连续性,确保银行稳健运行,实施数据集中的银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灾难备份中心。” 三、数据备份———容灾的基础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一切容灾系统的建立都是以数据备份为基础的,数据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是采用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但是这种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误等人为故障,而且其恢复时间也很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海量增加,不少企业开始采用网络备份。网络备份一般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目前比较实用的的数据备份方式可分为本地备份异地保存、远程磁带库与光盘库备份、远程关键数据定期备份、远程数据库复制、网络数据镜像、远程镜像磁盘等六种。 数据备份必须要考虑到数据恢复的问题,包括采用双机热备、磁盘镜像或容错、备份磁带异地存放、关键部件冗余等多种灾难预防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进行系统恢复。但是这些措施一般只能处理计算机单点故障,对区域性、毁灭性灾难束手无策,也不具备灾难恢复能力。 四、容灾———不仅是数据备份 一切容灾系统的建立都是以数据备份为基础的,但是仅有数据备份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容灾方式应该是备份:数据复制:远程容灾。 备份与容灾不同,备份是“数据保护”,而容灾是“业务应用保护”。备份是通过备份软件将数据拷贝到其它存储介质上;容灾则表现为通过高可用方案将两个站点连接起来。 银行数据备份及容灾技术探讨 ! 中国建设银行咸阳市分行 范 宁 应用技术

灾备技术分析

1.1.1灾备技术分析 1.1.1.1灾备等级建议 设计一个灾备系统,需要考虑数据安全保障、网络带宽、数据备份/恢复可用,关系到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要求的恢复速度等。根据这些因素,通常将灾备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无灾备中心:这一级灾备,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照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 第2级,主备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将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灾备中心: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需要配置专用的硬件设备和复杂的管理软件,需要的投资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但恢复速度也是最快的。 通过比较分析,本项目拟采用灾备第2级进行数据灾备系统的建

设。 1.1.1.2灾备类型分析 灾备系统可以分为业务级灾备、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共三种类型。 (1).业务级灾备:主要在应用软件开发阶段,对数据进行主用数据库和灾备数据库的提交,这种方式需消耗10%左右的主机资源,对网络的要求也很高,因为其数据几乎是实时传递的,此外这种方式对系统开发人员要求极高,要注意每个模块跟数据相关的代码,否则极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2).数据级灾备:有基于存储阵列的数据镜像和基于管理软件的数据镜像两种方式。前者跟主机以及现有的IP网络没有关系,它通过FC(或FC-IP-FC)来实现阵列一级的数据同步,整体投资大,但数据安全性最有保障,且应用系统较多时实施较方便;后者需消耗10%~30%的处理器资源,对网络环境依赖较大。传统的数据备份可以认为是初级的数据级灾备方式,只是实效性差。 (3).应用级灾备:主要用于基于数据库的灾备,这种方式的系统变更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库本身的功能,通过IP网络从数据中心复制到灾备中心,这种方式不用兼顾应用层面和存储层面,整体成本是比较低的。传统的应用级灾备是通过主机一级的卷复制来实现数据灾备,对网络、主机的资源消耗较大。 根据业务需求并通过比较分析,本项目拟采用应用级的数据灾备方案。

数据存储容灾技术浅析

容灾技术浅析 本帖最后由爱如潮水于2009-10-29 10:42 编辑 1.概念篇 1.1 容灾的定义 在给出容灾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给出灾难的定义。从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角度讲,一切引起系统非正常停机的事件都可以称为灾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类型: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灾、洪水、雷电等,这种灾难破坏性大,影响面广; 设备故障,包括主机的CPU、硬盘等损坏,电源中断以及网络故障等,这类灾难影响范围比较小,破坏性小。 人为操作破坏,包括误操作、人为蓄意破坏等等。 容灾(Disaster Tolerance),就是在上述的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存系统的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一个和容灾易混淆的概念是容错(FaultTolerance),容错指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计算机系统中仍能工作的能力。容错和容灾最大的区别是,容错可以通过硬件冗余、错误检查和热交换再加上特殊的软件来实现,而容灾必须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当设备故障不能通过容错机制解决而导致系统宕机时,这种故障的解决就属于容灾的范畴。 另外一个容易和容灾混淆的概念是灾难恢复(DisasterRecovery),灾难恢复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作的能力。灾难恢复和容灾的区别是,容灾强调的是在灾难发生时,保证系统业务持续不间断地运行的能力,而灾难恢复强调的灾难之后,系统的恢复能力。现在的容灾系统都包含着灾难恢复的功能,所以本文的讨论除了包括容灾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灾难恢复的部分内容。 1.2 容灾的评价指标 现在工业界都以数据丢失量和系统恢复时间作为标准,对某个容灾系统进行评价,公认的评价标准是RPO和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恢复点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时,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RP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系统容忍丢失的数据量越小,RPO的值越小。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 恢复时间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即在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止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RTO标志系统能够容忍的服务停止的最长时间。系统服务的紧迫性要求越高,RTO的值越小。

几种容灾数据复制技术的比较

一、概述 近几年来,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对用户来说也有很广阔的选择余地。但由于容灾方案的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用户很难搞清其中的优劣以确定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状况的容灾解决方案。本文我们就容灾建设中的备份及复制技术做一个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客户的数据中心容灾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二、离线式容灾 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离线式容灾具有实时性低、可备份多个副本、备份范围广、长期保存、投资较少等特点,由于是备份一般是压缩后存放到磁带的方式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失,因此一般用于数据恢复的RTO(目标恢复时间)和RPO(目标恢复点)要求较低的容灾。也有很多客户将离线式容灾和在线容灾结合起来增加系统容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目前主流的备份软件主要有: l Symantec Veritas NetBackup l EMC Legato NetWorker l 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 l Quest BakBone NetVault 三、在线容灾 在线容灾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同时工作,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传输链路连接。数据自生产中心实时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因此实现在线容灾的关键是数据的复制。 和数据备份相比,数据复制技术具有实时性高、数据丢失少或零丢失、容灾恢复快、投资较高等特点。根据数据复制的层次,数据复制技术的实现可以分为三种:存储系统层数据复制、操作系统数据复制和数据库数据复制。

六种数据库容灾方案

六种数据库容灾方案 1、经典方案,即双机ha,单盘阵的环境。 简单的说,双机热备就是用两台机器,一台处于工作状态,一台处于备用状态,但备用状态下,也是开机状态,只是开机后没有进行其他的操作。打个比方来说,在网关处架上两台频宽管理设备,将两台的配置设定为一致,只是以一台的状态为主,一台为次。主状态下的频宽管理设备工作,处理事件,次状态下的频宽管理设备处于休眠,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备用频宽管理设备将自动转为工作状态,代替原来的主机。这就是“双机热备”。 2、单机双盘阵(os层镜像)。针对某些用户的双盘阵冗余的需求,我提出了在os层安装卷管理软件,用软件对两台盘阵做镜像的方案,但只有单机工作,一台盘阵挂了,因为os层的软raid的作用,系统仍然可以工作。 3、双机双柜(os层镜像)方案,这个方案,仍然是用os层做镜像,但是用了双机ha,这种方式有个尚未确认的风险,非纯软方式的ha要求主机有共享的存储系统。一台机器对盘阵lun做的镜像虚拟卷,是否也适用另一台主机,也就是说,a主机做的镜像,b主机接管后,是否会透明的认出a机做镜像之后的逻辑虚拟卷,如果ab两主机互相都能认,那么就是成功的方案!! 4、双机双柜(底层镜像)。这种方案,虽然共享的lun不是在一台物理盘阵上,但是被底层存储远程镜像到另一台盘阵上,能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5、双机双柜纯软方式HA。这种方案,主机装纯软HA软件,虽然纯软不需要外接盘阵,但是接了盘阵,照样可行。 6、双机双柜(hacmp geo),其实geo大体上就是个类似于纯软HA的软件。

数据库安全 (一)数据库安全的定义 数据库安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系统运行安全,系统运行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一些网络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入侵电脑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超负荷让机子运行大量算法,并关闭cpu风扇,使cpu过热烧坏等破坏性活动;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黑客对数据库入侵,并盗取想要的资料。 编辑本段 (二)数据库安全的特征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特性主要是针对数据而言的,包括数据独立性、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几个方面。下面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1.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个方面。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2.数据安全性 操作系统中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是文件,而数据库支持的应用要求更为精细。通常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对数据安全性采取以下措施: (1)将数据库中需要保护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隔。 (2)采用授权规则,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 (3)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存储于数据库。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包括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正确性是指数据的输入值与数据表对应域的类型一样;有效性是指数据库中的理论数值满足现实应用中对该数值段的约束;一致性是指不同用户使用的同一数据应该是一样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要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 4.并发控制 如果数据库应用要实现多用户共享数据,就可能在同一时刻多个用户要存取数据,这种事件叫做并发事件。当一个用户取出数据进行修改,在修改存入数据库之前如有其它用户再取此数据,那么读出的数据就是不正确的。这时就需要对这种并发操作施行控制,排除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5.故障恢复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策略 SQL Server2000[1]的安全配置在进行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安全配置之前,首先必须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保证操作系统处于安全状态。然后对要使用的操作数据库软件(程序)进行必要的安全审核,比如对ASP、PHP等脚本,这是很多基于数据库的Web应用常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于脚本主要是一个过滤问题,需要过滤一些类似“,;@/”等字符,防止破坏者构造恶意的SQL语句。接着,安装SQL Server2000后请打上最新SQL补丁SP3。 SQL Server的安全配置 1.使用安全的密码策略 我们把密码策略摆在所有安全配置的第一步,请注意,很多数据库账号的密码过于简单,这跟系统密码过于简单是一个道理。对于sa更应该注意,同时不要让sa账号的密码写于应用程序或者脚本中。健壮的密码是安全的第一步,建议密码含有多种数字字母组合并9位以上。SQL Server2000安装的时候,如果是使用混合模式,那么就需要输入sa的密码,除非您确认必须使用空密码,这比以前的版本有所改进。同时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的好习惯,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定期查看是否有不符合密码要求的账号。 2.使用安全的账号策略 由于SQL Server不能更改sa用户名称,也不能删除这个超级用户,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个账号进行最强的保

4种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美创科技 关于不同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文初,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 证券业:6,450,000美元/小时 金融信用卡:2,600,000美元/小时 银行数据中心:2,500,000美元/小时 在线拍卖交易:225,000 美元/小时 1GB数据丢失的损失: 市场营销数据:870,000美元 财务数据:972,800美元 工程数据:5,017,600美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不论是业务中断还是数据丢失,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有隐性的损失,比如声誉受损、客户信心和忠诚度丢失、竞争地位受损,甚至还包括监管合规风险。 相比于以上的损失,容灾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容灾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如何选择合理的容灾架构?

接下来对市面上的各种容灾可用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大家做参考。 一、基于应用层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生产中心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交易分发的模式,将交易数据传送到部署于容灾中心的灾备系统。由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共同处理相同的交易数据,以确保两边数据的一致性。 ?优缺点分析 优点:实现双活的数据中心,容灾端随时可提供服务,通过网络漂移可以实现无缝接管。 缺点:如果采用同步方式会影响前台的响应速度。需要对应用进行大量改造,实现难度大。数据一致性完全需要有应用软件控制,可能会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二、基于卷管理层的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运行在物理的存储设备或逻辑的卷管理器上,甚至也可以运行在数据传输层上。当数据块写入生产数据的存储设备时,卷复制系统可以捕获数据的拷贝并将其存放在另外一个存储设备中,实现数据同步。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的时候时,可以在容灾服务器上激活相应的卷组和逻辑卷,进而启动数据和应用系统,实现业务系统快速恢复。 ?优缺点分析 优点: 可以对操作系统级别实现容灾,对应用透明性,兼容各类应用、数据库等; 能够实现切换过程中IP地址、MAC地址的克隆; 对于存储之系统透明,生产和容灾可以采用不同的磁盘阵列。 缺点: IO捕获进程在高并发环境下会对生产系统造成较大的资源消耗; 在内存型应用的情况下,如数据库的延迟缓存刷新,会经常出现备端数据库无法启动的情况; 通常采用异步模式,RPO的值一般在分钟级别。

数据库容灾、复制解决方案全分析(绝对精品)要点

数据库容灾、复制解决方案全分析(绝对精品) 目前,针对oracle数据库的远程复制、容灾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或解决方案: (1)基于存储层的容灾复制方案 这种技术的复制机制是通过基于SAN的存储局域网进行复制,复制针对每个IO进行,复制的数据量比较大;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或异步两种方式的复制.对大数据量的系统来说有很大的优势(每天日志量在60G以上),但是对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版本等要求一致,且对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目标系统不需要有主机,只要有存储设备就可以,如果需要目标系统可读,需要额外的配置和设备,比较麻烦。 (2)基于逻辑卷的容灾复制方案 这种技术的机制是通过基于TCP/IP的网络环境进行复制,由操作系统进程捕捉逻辑卷的变化进行复制。其特点与基于存储设备的复制方案比较类似,也可以选择同步或异步两种方式,对主机的软、硬件环境的一致性要求也比较高,对大数据量的应用比较有优势。其目标系统如果要实现可读,需要创建第三方镜像。个人认为这种技术和上面提到的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比较适合于超大数据量的系统,或者是应用系统的容灾复制。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存储级的复制,假如是同步的,能保证数据库所有文件一致吗?或者说是保证在异常发生的那一刻有足够的缓冲来保障? 也就是说,复制的时候起文件写入顺序和oracle的顺序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就可能有问题,那么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呢? 上次一个存储厂商来讲产品,我问技术工程师这个问题,没有能给出答案 我对存储级的复制没有深入的研究过,主要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你们帮我看一下吧…… 我觉得基于存储的复制应该是捕捉原系统存储上的每一个变化,而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去复制一下原系统存储上文件内容的改变结果,所以在任意时刻,如果原系统的文件是一致的,那么目标端也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原系统没有一致,那目标端也会一样的。形象一点说它的原理可能有点像raid 0,就是说它的写入顺序应该和原系统是一样的。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另外,在发生故障的那一刻,如果是类似断电的情况,那么肯定会有缓存中数据的损失,也不能100%保证数据文件的一致。一般来说是用这种方式做oracle的容灾备份,在发生灾难以后目标系统的数据库一般是只有2/3的机会是可以正常启动的(这是我接触过的很多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的一种说法,我没有实际测试过)。我在一个移动运营商那里看到过实际的情况,他们的数据库没有归档,虽然使用了存储级的备份,但是白天却是不做同步的,只有在晚上再将存储同步,到第二天早上,再把存储的同步断掉,然后由另外一台主机来启动目标端存储上的数据库,而且基本上是有1/3的机会目标端数据库是起不来的,需要重新同步。 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数据量大的惊人,其他方式没办法做到同步,或者要同时对数据库和应用进行容灾,存储级的方案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尤其是它对网络的环境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异地环境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如何选择本地容灾技术和方案

如何选择本地容灾技术和方案 一、为什么需要容灾 为什么要建容灾呢?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决定的。社会、经济、个人生活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业务或服务能力,在这个需求背景下企业陆续建设各信息化系统来提高自身的运作;信息化取代了原来的手工劳动,或者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流程,或者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从而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生产、工作、生活开始依赖这些IT系统时,一个新的行业和社会需求便产生了,这就是容灾行业。其目的是保障这些IT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从而保障这个企业持续正常的开展业务。国家为容灾这个行业制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这个标准,同时也明确规定银行、电力、铁路、民航、证券、保险、海关、税务八大重点行业必需建设灾难恢复体系。 二、容灾行业的状况 1)容灾行业蓬勃发展 在国家和容灾厂商的推动下,容灾这个行业蓬勃发展。现状就是厂商很多,产品也很多。 但是,如同其他IT细分行业一样,容灾产品也是过剩的。存储厂商提供存储层的容灾技术和产品,如IBM、HP、EMC、HDS等等。这些一线的存储厂商提供的容灾产品主要用于高端行业。国外的、专业的备份软件大厂商提供基于软件的备份或容灾,如赛门铁克、飞康、CommVault等等,在传统备份软件领域,赛门铁克是老大,甚至老版本的Windows中集成了她的简化程序ntbackup。这些国外的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主要用于中高端行业。国内也有很多,如浪擎等厂商,各有各的技术和产品。另外,数据库厂商都会自带定时备份技术,可设置定时调度策略来定时备份数据。 2)选择本地的、实惠的容灾 完全按照国标规定的七个要素来建设,资金、人力投入太大。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企业更多的选择还是不同机房的、不同楼层或楼宇的本地容灾。目的是防备软硬件故障、机房停电、中毒、人为误操作等等更加常见的破坏因素,或者准备一套备用系统用于例行维护使用,或者实现生产、查询相分离的业务建设。这样的建设目的非常实惠。本文所说的的灾难是主要指各种故障因素,因此本文所论述的容灾就是指本地容灾。 3)容灾技术指标RTO、RPO 容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RTO和RPO。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需要多少时间恢复业务系统和丢失多少的数据。从理论上讲,这两个指标越小越好,最好都是零。这两个指标不同的量级对应不同的投入成本和技术路线。就目前而言做容灾,要求RPO趋于零,RTO达到秒级或分钟级。 三、选择合适的容灾方案 容灾建设一般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批实施、平战结合”原则。考虑建设容灾的因素: 1)在选择合适的容灾要考虑投入成本和回报 对于银行、电信运营商、医疗、证券、电力、交通等行业而言,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

几种主要的容灾产品对比概述-PUBLIC

A.数据容灾和数据备份的概述 什么是容灾系统?有了备份系统还需要容灾系统吗?这些问题有很多的客户都提到,而且振振有辞的声明,我们有备份系统可以容灾了!其实,容灾不单单是备份那么简单!容灾是指当灾难发生时,IT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少的损失下恢复业务的运行。讨论容灾正是我们建设医院业务连续性的重要部分,因为容灾系统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下线时间。 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 数据备份是业务连续性中的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快速的恢复数据。虽然它也算一种容灾方案,但这种容灾能力非常有限,因为传统的备份主要是采用数据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备份磁带同时也在机房中统一管理,一旦整个机房出现了灾难,如火灾、盗窃和地震等灾难时,这些备份磁带也随之销毁,所存储的磁带备份也起不到任何容灾功能。 容灾不是简单备份 真正的数据容灾就是要避免传统冷备份所具有先天不足,它能在灾难发生时,全面、及时地恢复整个系统。容灾按其容灾能力的高低可分为多个层次,例如国际标准SHARE 78 定义的容灾系统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0数据丢失等。 无论是采用哪种容灾方案,数据备份还是最基础的,没有备份的数据,任何容灾方案都没有现实意义。但光有备份是不够的,容灾也必不可少。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 (Recovery P oint Object)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容灾不仅是技术 容灾是一个工程,而不仅仅是技术。目前很多客户还停留在对容灾技术的关注上,而对容灾的流程、规范及其具体措施还不太清楚。也从不对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认为只要建立了容灾方案即可高枕无忧,其实这具有很大风险。特别一些中小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为了数据备份和容灾,整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结果几年下来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的灾难,于是放松了警惕。可一旦发生了灾难时,后悔晚矣!这一点国外的跨国公司就做得非常好,尽管几年

《数据存储与容灾》课程标准 1

数据存储与容灾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789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数据存储与容灾》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本课程针对目前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实际,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对数据存储技能的迫切需要,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多年“数据存储”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效学习。主要包含以下教学内容:数据存储环境、RAID 技术与应用、网络连接存储技术的应用、存储区域网络技术与应用、主机系统高可用技术与应用、数据备份技术与应用、存储安全与管理、数据容灾与应用等。培养学生数据存储、备份、安全与管理的能力。 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后,理解了网络技术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熟练使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网络存储技术,并为后续《云计算与存储技术》、《网络工程方案设计》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1.2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课程与职业岗位相结合,采用工程项目导向教学,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课程设置的依据是服务于专业培养方案,以华三网院为依托,融入华三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工具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做一体式的课程,以情境式案例为载体,逐步推进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采用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和小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安排8个学习模块。

容灾技术分析

容灾技术分析 数据复制技术很多,初步比较如下。后面重点讨论银行最常用的存储复制和数据库复制。。当然,我最推荐的还是应用方式。只有应用做好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多活应用!!!银行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拜托厂商的束缚,长远来看,是节约成本的类别方案描述优点缺点应用双写应用同时连接两个数据库将数据写入的方式,或应用将产生的文件写入到两个存储位置。数据保护性最好需要应用开发双写应用受限较多,例如应用所能忍受的延迟、性能问题等应用定时复制应用按照定时的策略检测源端和目标端的数据差异,并将数据增量部分发送到目标端。数据保护依据定时策略进行保护数据可以按照策略定时在三中心生效需要应用开发需要开发特定的模块数据库数据库复制通过数据库内置或者第三方的软件如Data Guard、Share Plex、Golden Gate等基于日志方法将数据同步或异步发送到目的端的数据库。针对指定的库表进行保护经过业界长期使用,可靠性较高仅可以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复制,不能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复制需要购买第三方的软件许可数据库需要一定的调整操作系统LVM卷复制通过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卷管理器来实现对数据的远程复制。依赖操作系统自身的卷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的复制复制的数据不能同时被挂起使用虚拟存储虚拟化存储复制复制技术是伴随着存储局域网的出现引入的,通过构建虚拟存储上实现数据复制。通过存储虚拟化设备实现数据的复制,不依赖底层存储需要新购存储虚拟化设备,复制的数据不能同时被挂起使用存储

NAS/SAN存储复制数据的复制过程通过本地的存储系统和远端的存储系统之间的通信完成;基于存储底层实现应用不需要改造复制数据不能在及时读写使用需要采购额外的NAS/SAN存储需要采购额外的存储复制许可 开放平台存储复制技术开放平台存储复制技术使基于实现存储磁盘阵列之间的直接镜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利用IP网络或DWDM、光纤通道等传输界面连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该类技术优点就是将数据与应用系统分开,对主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基本无影响。另外,由于运行机制大多是利用镜像来复制数据,并借助高速缓冲存储器加速I/O存取,两端的数据差异时间点比较小,加上存储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对主机透明,对应用系统的影响较小,技术成熟,有较多的成功案例,但是投资较大,对网络连接的要求也较高。 主要开放平台存储复制技术代表厂商有:EMC的SRDF-A 异步存储复制方案。存储平台均需要采用Symmetrix系统,其他存储平台可先将卷通过FTS技术先由SymmetrixVmax平台识别和管理,再进行容灾复制。SRDF-S同步复制方案,存储设备要求是EMC symmetrix系列平台。IBM的Global Mirror异步数据复制方案,基于DS8800存储微码软件实现。Metro Mirror同步数据复制方案,基于DS8800存储微码软件实现。HP Business CopyHDS True Copy开放平台数据库复制技术开放平台数据库复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据库log(日志)的结构化数据复制

数据容灾架构中的数据复制技术

随着全球IT产业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的IT建设逐步成为主导金融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金融行业IT系统容灾建设的各种行业标准以及监管标准也相应提高。而决定容灾架构健壮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数据复制技术,它是实现高标准RTO和RPO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业界主流数据复制技术的原理、复杂度、关键因素以及复制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及论述,旨在为同业在此类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背景及综述 在金融行业内,众所周知其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以及对各种IT风险的应对能力的要求都是非常高,尤其是对容灾能力的要求,这是由它的业务特殊性以及集中式架构所决定的。 在金融企业容灾架构中,所谓的数据复制技术主要是指能够将结构化数据进行复制,从而保证数据具备双副本或者多副本的技术。 目前业界发展来看,可以实现数据复制的技术多种多样,有基于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复制技术,例如Oracle公司的Active Data Gurad、IBM公司的db2 HADR等;有基于系统层面的数据复制技术,例如赛门铁克的vxvm、传统的逻辑卷管理(LVM)、Oracle公司的自动存储管理(ASM)冗余技术、IBM公司的GPFS等;有基于存储虚拟化实现的数据复制技术,例如EMC公司Vplex Stretch Cluster、IBM公司SVC Split Cluster、NetAPP公司Metro Cluster等;也有基于存储底层实现的数据复制技术,例如IBM公司的DS8000 PPRC技术、EMC公司的SRDF技术、HP公司的CA技术等等。 每一种技术都有其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实现的不同效果。本文将从复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复杂程度以及复制效果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及论述,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将业界主流数据复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技术优劣给予一个清晰的展示,并就数据复制技术发展的未来以及趋势予以展望。 2.数据复制技术价值分析 2.1 数据复制在容灾中的必要性 一、RPO保障

数据容灾技术综述

数据容灾综述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网络也越来越深入平常百姓的家庭。网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及科研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繁荣的背后,都丰在着大量的数据来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从各种数据服务器到提供通信链路的各种网络设备,没有一种能离开数据的存储。数据服务器把各种有用的数据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中,像硬盘、磁带、光盘等设备。网络设备则把运行中的数据存储在内丰中,为用户提供实时稳定的数据链路。这些数据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础,如果数据丢失,则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目前丰在着很多种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案应用于不同的系统中。在本文中,按照数据存储的方式不同,把数据容灾方案划分为两类:基于外存储器的容灾技术和基于内存储器的容灾技术。 二、基于外存储器的容灾技术 (一)RAID磁盘阵列方式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是指廉价磁盘冗余阵列。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张磁盘或磁盘组之间提供数据的保存与备份。RAID网络存储技术主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异地存储,数据不再直接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而是储存在远端的数据服务器上,并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保存在与远端服务器相连的专门设备上。在系统中RAID被看作是一个逻辑分区,但它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储存和读取数据来大幅度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与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存储。当数据灾难发生时可以自动修复,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 系统的容错度,提高了系统的冗余性。目前,RAID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技术标准,现在已经

容灾备份技术

容灾备份技术 从广义上讲,任何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方法,都可称之为容灾。由于容灾主要是保护数据安全,或者说对数据进行维护。因此,以前常规采用的数据备份容易造成“备份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使数据库很难恢复;而且,通过磁带备份恢复数据需要很长时间,恢复阶段中业务将处在停滞状态。同时,由于备份介质与生产系统之间的在线交易在物理上不好分开,所以当机房发生危险,如火灾、水灾以及其他的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企业对数据的依赖性变强。数据丢失将导致企业的业务瘫痪,以至破产。 因而对业界来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那些关键应用来说,如何能保证书数据的安全性,以便能抵御灾难性的能力。 1.基于存储级的数据复制容灾软件: 这种容灾技术是实现基于智能存储系统的远程数据复制,大多都有开放性差的特点(不同厂家的存储设备系统一般不能配合使用)、对于主备中心之间的网络条件(稳定性、带宽、链路空间距离)要求较苛刻等缺点。 A.IBM PPRC IBM的PPRC(Point to Point Remote Copy,点对点远程复制)复制技术是基于ESS企业级数据存储服务器,通过ESCON(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ion,企业管理系统连接,是一种光纤通道)通道建立配对的逻辑卷容灾技术。这是IBM的最高级别容灾方案,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和电信、金融企业选用。 B.HP Continuous Access XP 一般而言,关键任务系统可以根据应用种类、恢复时间、丢失数据大小、连接方式以及距离的远近来选择容灾的方式。其中,应用种类包括数据库-裸盘系统、数据库-文件系统、文件(数据、媒体等)。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可以实施容灾的层次包括主机、SAN-SAN以及磁盘阵列到磁盘阵列三种方式。为此,HP提供了OpenView存储镜像软件(主机层次容灾)、CASA(SAN层次容灾)、XP CA以及EV A CA(磁盘阵列层次容灾)等方案来帮助用户实现不同的容灾方式,保证业务连续性。

数据容灾技术介绍

容灾解决方案介绍 1.容灾的技术要求 - RTO和RPO目标 在讨论选择何种容灾的技术前,首先要明确的是灾难复原的目的不是仅 仅得到相同的数据拷贝,而是如何在灾难发生后如何复原应用的运行,重要 的是如何保证灾难发生后备份的数据可用。其主要表示为两个目标参数的确定: 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简称RTO):RTO表示了从 灾难发生直到业务流程再次运行(即被恢复)的时间。RTO有两个组成部分,明确灾难发生后指示恢复流程开始的决策时间(Decision Time)和进行灾 难恢复流程的实施时间(Deployment Time)。一般来说,恢复时间(RTO) 越短,那么灾难恢复方案的成本就越高,但是由于灾难造成的业务损失就越小;反之,恢复时间(RTO)越长,灾难恢复方案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灾 难造成的业务损失就较大; 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简称RPO): RPO是灾难发 生后业务能够容忍的数据丢失量,或者说灾难发生造成的数据丢失量。一般 来说, RPO越高(即,丢失的数据越少),容灾的成本越高,但是由于灾难 造成的业务损失就越小;反之,RPO越低(即,丢失的数据较多),容灾的 成本越低,但灾难造成的业务损失也越大。

2.灾备解决方案简述 综合说来,高级别容灾技术的核心是实现实时数据复制,而数据复制可以从整个系统的各个级别去分别实现,如应用软件、数据库、SAN网络、存储设备和虚拟化方式。如下图: 各种容灾方式均有自己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通盘考虑后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荣在模式。下面将举例说明各种容灾方式。

数据中心网络存储容灾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网络存储容灾技术白皮书 Huawei-3Com Technology Co., Ltd.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8422604.html,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络存储容灾技术白皮书 声明 Copyright ? 2006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及其许可者版权所有,保留一 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 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H3C、Aolynk、、IRF、H3Care、、Neocean、、TOP G、SecEngine、SecPath、COMWARE、VVG、V2G、V n G、PSPT、NetPilot、XGbus均为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对于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公 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称,由各自权利人拥有。

网络存储容灾技术白皮书修订记录

网络存储容灾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1章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8) 1.1 整合存储构建全新的存储网络 (8) 1.2 企业面临的挑战 (9) 1.2.1 数据安全 (9) 1.2.2 业务连续 (9) 1.2.3 投资回报 (9) 第2章容灾概述 (11) 2.1 概述 (11) 2.2 容灾的实质 (11) 2.2.1 灾难 (11) 2.2.2 容灾的实质 (12) 2.3 容灾和备份 (13) 2.3.1 备份是容灾的基础 (13) 2.3.2 容灾不是简单备份 (14) 2.3.3 容灾不仅是技术 (14) 2.4 容灾的术语 (15) 2.4.1 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 (15) 2.4.2 源数据和目标数据 (15) 2.4.3 冷容灾和热容灾 (15) 2.5 容灾的实现方式 (15) 2.5.1 概述 (15) 2.5.2 数据库级容灾 (18) 2.5.3 卷管理级容灾 (19) 2.5.4 网络级容灾 (21) 2.5.5 存储设备级容灾 (23) 2.5.6 容灾方式比较 (24) 第3章 H3C容灾技术介绍 (25) 3.1 概述 (25) 3.1.1 丰富灵活的容灾技术 (25) 3.1.2 FC网络/IP网络容灾 (26) 3.2 镜像详解 (27) 3.2.1 IX5000卷镜像技术 (27) 3.2.2 IV5000镜像技术 (27) 3.3 快照详解 (29)

emc存储容灾技术解决方案

EMC VNX5400 存储容灾技术解决方案 2017年8月 易安信电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需求分析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数据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核心,用户对承载数据的存储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不少存储厂商能够向用户提供稳定性极高的存储设备,但还是无法防止各种自然灾难对生产系统造成不可恢复的毁坏。为了保证数据存取的持续性、可恢复性和高可用性,远程容灾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而远程复制技术则是远程容灾方案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远程复制技术是指通过建立远程容灾中心,将生产中心数据实时或分批次地复制到容灾中心。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运行在生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上,数据同时存放在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的存储 页脚内容1

系统中。当生产中心由于断电、火灾甚至地震等灾难无法工作时,则立即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将网络、数据线路切换至容灾中心,并且利用容灾中心已经搭建的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应用系统。 容灾系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证容灾切换时间满足业务连续性要求,同时尽可能保持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如何解决生产中心到容灾中心的数据复制和恢复则是容灾备份方案的核心内容。 本方案采用EMC MirrorView 复制软件基于磁盘阵列(VNX5300-VNX5400)的数据复制技术。它是由磁盘阵列自身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和同步,即磁盘阵列将对本系统中的存储器写I/O操作复制到远端的存储系统中并执行,保证生产数据和备份数据的一致性。由于这种方式下数据复制软件运行在磁盘阵列内,因此较容易实现生产中心和容灾容灾中心的生产数据和应用数据或目录的实时拷贝维护能力,且一般很少影响生产中心主机系统的性能。如果在容灾中心具备了实时生产数据、备用主机和网络环境,那么就可以当灾难发生后及时开始业务系统的恢复。 页脚内容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