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购物中心设计安全技术标准》万达

2017年版《购物中心设计安全技术标准》万达
2017年版《购物中心设计安全技术标准》万达

目录

1、总则 (2)

2、图纸要求 (4)

3、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4)

4、购物中心安全疏散 (4)

5、建筑材料 (5)

6、建筑装修 (5)

7、消防给水和灭火系统 (7)

8、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9)

9、电气系统 (9)

10、智能化 (12)

11、防水浸措施 (13)

12、防高空坠物 (13)

购物中心设计安全技术标准

1 总则

1.1为规范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建筑安全设计,特别是消防安全设计,保障建筑的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购物中心的建筑安全设计。

1.3购物中心的安全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特点及建筑所在地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4购物中心的建筑安全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规定;以及须按照万达设计任务书中的“技术条款”执行,否则将对设计(总包)单位按合同对应条款追纠法律责任。

1.5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为平面体量巨大的多业态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时按照一栋建筑考虑。

1.6术语

1)购物中心购物中心

由主力店,次主力店,室内步行街,室外商业街一环铺构成,利用室内步行街将主力店,次主力店,室外商业街等不同空间业态连接组合而成的一种商业综合体。2)步行街首层公共区

室内步行街在首层除两侧商业营业设施外的区域。

3)主力店

通常为百货,超市,电玩,电影院,KTV,儿童业态,酒楼,培训,健身,电器等业态。

4)次主力店

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内建筑面积在800~2000㎡之间的商业经营场所,主要位于室内步行街两侧。

2图纸要求

2.1 购物中心、自持酒店、购物中心上部塔楼、独立的自持写字楼施工图设计单位,以及自持酒店、各主力店的内装施工图设计单位均应提供消防设计专篇。

2.2各主力店、次主力店的商家平面布置及内装设计不得随意改变原施工图设计中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及消防疏散门、消防通道的位置和宽度,如确实需要改变,应由原施工图设计单位重新检核消防设计,并最终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2.3购物中心的员工宿舍应布置在商管用房内,不允许设于地下室内,且应遵行国家相关规范。

3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3.1当室内步行街长度大于120m 时,应在首层靠近中间部位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室内步行街的入口,间距不宜大于120m。

3.2在室内步行街的出口外应设置便于人员集散的开阔场地。

3.3室内步行街公共区的宽度不应小于9m。

4购物中心安全疏散

4.1购物中心各功能区的疏散人数,可按表1确定。

表1购物中心各功能区的疏散人数(单位:人)

4.2顾客经常通行的疏散楼梯间或疏散出口等部位的出口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其他部位的防火门宜采用常闭防火门。需保持常开的防火门,应设置火灾或断电时能自动

释放的控制装置。

5建筑材料

5.1金属夹芯复合板材,其芯材应采用不燃保温材料。

5.2地下室外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不应低于B2级。

5.3屋顶美化禁止采用易燃材料。

6建筑装修

6.1步行街的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h。

6.2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域的墙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不低于B1级,店招应采用不低

于B1级材料,其他部位的装修除扶手、导向标识外,宜采用A级材料。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

6.3主力店、次主力店与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表2

的规定,其他场所的内部装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的规定。

表2主力店、次主力店及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

6.4地下商业区域各部位的装修宜采用A级材料,且不应低于表3的规定。

表3地下商业区域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

6.5购物中心中庭区域安全标准

1) 中庭栏板应设置金属结构栏杆承受水平荷载,水平荷载按1.2KN/m设计,栏杆构造

节点需满足受力要求,栏杆玻璃不得直接承受水平荷载。如采用无立柱玻璃栏板结构

做法时,应按设计任务书进行结构连接及载荷试验;

2) 中庭栏板玻璃应采用8mm+1.14mm+8mm及以上厚度的钢化夹胶玻璃,栏板与扶手应

为一体化设计,整体防护高度应不小于1.15m。(高度指可踏面至栏杆扶手上沿高度);

3) 中庭栏板钢化夹胶玻璃四周应采用磨边处理,栏板及栏杆转角交接处不得出现尖角;

4) 中庭采光顶应按设计要求预留LED屏吊点,LED屏吊挂前应按设计任务书进行吊挂

试验。

5) 圆形采光顶中间位置预留4个750Kg吊点,圆形采光顶周边设置6个150Kg吊点。

椭圆形中庭玻璃采光顶中间设置3个1000kg吊点;周边设置8个150kg吊点,总吊重

为4200kg,各吊点距扶手或人员可触碰点水平投影距离不小于5m。长廊玻璃采光顶每

个天井布置4~8个吊点,每个吊重100kg,各吊点之间距离不应大于4m,各吊点距扶

手或人员可触碰点水平投影距离不小于1.5m。

6) 自动扶梯应设置安全护栏,栏板的防护高度不应小于1.2m(高度指可踏面至栏板上沿总高度)。栏杆转角交接处不得出现尖角。

6.6玻璃的安全标准

1)玻璃雨棚的玻璃应为半钢化夹胶玻璃。当采用框支结构的安装方式时,必须采用副

框支撑。

2)采光顶的玻璃为中空夹胶玻璃,中空外侧应为单层钢化玻璃并应进行均质化处理;

中空内侧应为半钢化夹胶玻璃。当采用框支结构的安装方式时,必须采用副框支撑。

3)单块玻璃尺寸不宜大于4平米、不应大于6平米,玻璃厚度与面积的关系应符合

《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JGT 455-2014)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15)的规定。

4)玻璃原片应采用优等品。;

6.7二次结构(填充墙)的安全标准:

1)万达影厅后砌墙高度超过4m的部位,应在门洞上方设置200mm高水平通长圈梁。

如果门洞上部墙体高度仍超过2m,再加设间距不大于2m的水平圈梁,梁高度为200mm,具体配筋由设计单位提供;

2)砌体填充墙高度超高6m时,应进行计算复核,并同时满足下列构造要求:构造柱

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设置200mm高的水平通长圈梁,圈梁沿竖向中距不大于2m;3)电梯井道处的砌体填充墙,除应按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外,还应设置用于预埋井

道埋件的附加圈梁(或将圈梁位置进行调整),附加圈梁的位置和间距由电梯厂家提供;

4)砌体填充墙如需预留幕墙埋件,则应在对应位置设置通长圈梁,圈梁高度不小于

200mm,且应与构造柱、主体结构拉结。

6.8吊顶结构的安全标准:

1)当吊杆长度大于1.5米且小于3.0米时,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反向支撑。

2)当吊顶内部空间大于3.0米时,应该设置吊顶型钢转换层,需要经过结构专业计算确定。

6.9购物中心出入口的地弹门,当单扇门重量超过150公斤时,门框门扇之间应采用二道加固措施并安装安全链,具体做法参见附图B。。

7消防给水和灭火系统

7.1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1) 室外消火栓的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双路供水,当市政自来水管网只能保证单路

供水时,消防水池应贮存室外消防用水量。

7.2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1) 消防水池、消防泵房:

生活水池应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当大商业的空调冷却水取自消防水池时,应采取可

靠技术措施,保证消防水量不被动用;

2) 购物中心屋顶消防水箱与增压稳压设备

a.消防高位水箱不得与生活用水箱合用;

b.消火栓系统和自喷系统增压稳压设备应分开设置,并应设置在屋顶消防高位水箱间。

3) 购物中心消火栓的设置

a.购物中心采用落地式带灭火器的消火栓箱,但灭火器应按照国家标准GB50140-2005的要求设置;

b.室内步行街消火栓布置原则:

两侧商铺公共区应设置带消防软管卷盘的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30m,宜布置在公共区;不宜出现连续每跨都布置消火栓的情况,可通过在铺内布置消火栓解决;铺外的消火栓不足以保护铺内时,消火栓可布置在商铺内;铺内消火栓只供本铺使用,不供邻铺及公共区使用。

4)地下车库消防系统的防冻要求

a.严寒地区的地下车库应设采暖,保证室内温度不低于5℃;

b.消防湿式管道系统应避免从地下车库出入口附近区域经过,其中严寒、寒冷地区地

下一层车库出入口附近消火栓给水管道应设电伴热保温;

c.电伴热保温设置要求:采用消防专用阻燃自限温电伴热带,外包绝热层材料采用玻

璃棉外缠玻璃丝布刷防火漆。

d.消火栓不得设置在电气竖井的隔墙上。与其无关的水管道不得穿越电气机房。

5) 自动灭火系统:

a.购物中心主力店、次主力店、超市、室内步行街走道及两侧的商铺、娱乐场所的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b.净高大于12m的观众厅、影院大厅、百货中庭应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步行街内宜设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c.购物中心中庭和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d.室内各场所应按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厨房后厨热加工操作间和外橱窗

内喷头动作温度为93℃,其余喷头的动作温度为68℃;

e.严寒及寒冷地区地下车库自动喷淋系统均采用预作用系统,其余均为湿式系统。湿

式系统在有冻害风险的位置,应采取防冻措施,如车库出入口、橱窗、与室外相连接

的通道、屋面设备用房等;

f.超市的卖场内货架高度不超过3.5米,按中危Ⅱ级设计。超市存货区、卸货区按多

排货架储物仓库危险Ⅱ级,储物高度按3.5-4.5m设计;

g.发电机房、燃油(气)锅炉房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储油间设置悬挂式超细干粉

自动灭火装置;

h.变配电室、IMAX放映机房、集中托管机房应设气体灭火系统, 其中IMAX放映机房、集中托管机房应设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i.配电间应设手提式灭火器,电气竖井内设置悬挂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

j.购物中心室内步行街公共区与店铺之间如果采用(玻璃+喷淋)保护形式作为防火

分隔时,喷淋头应布置在店铺内侧。(见防火分区、防火分隔与建筑构造部分规定);

k.购物中心展示橱窗内如有可燃物和易燃物,应敷设喷淋系统;

8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8.1一般规定

1) 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m3/㎡?h;

2) 购物中心内的空调、通风管道横向跨越防火分区和步行街两侧店铺的总建筑面积大

于2000㎡时,应设置70℃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排烟管道应设置280℃时能自动关

闭的排烟防火阀;

3) 主力店内均应做机械排烟, 主力店、次主力店排烟时需设机械补风;消防补风需设

专用风机,不得由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兼用;

4) 排烟及补风土建风井内应做镀锌钢板风道。

8.2 通风空调

1) 采用燃气的厨房及其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房间,应设事故通风。

8.3 材料

1) 排油烟风道采用不锈钢风道,其它风道均应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保温材料应采

用不燃材料( A级),禁止采用橡塑隔热保温材料;

2) 玻璃钢空调冷却塔填充材料的耐火等级宜为B1级。

9电气系统

9.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厨房、锅炉房、茶炉房、吸烟室(可吸烟会议室)应选用感温探测器;

2) 发电机房设置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

3)发电机房储油间、燃气燃油锅炉房应安装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

4) 强、弱电竖井内设置感烟探测器;

5) 燃气厨房、煤气表房、燃气锅炉房及室内燃气管道沿线应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可

燃气体探测器的报警信息应接入消防控制中心,并通过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干接点接

入消防主机或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6) 变电所电缆夹层、低压电缆沟内、变电所低压出线电缆桥架内(出变电所不设置)、强电竖井内的主干电缆桥架、线槽内设置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并将探测信号纳入主

体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 外街商铺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 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上部塔楼及外街、自持酒店及写字楼等应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系统主机设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室),对下列用电负荷供电回路应设置防火剩

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a.照明及应急照明类负荷;

b.照明、动力等负荷混合用电如经营用电、二次装修用电;

c.有负荷变更可能性的回路;

d.用途不定的备用回路;

e.室内步行街、室外步行街每个商铺的经营用电;

纯动力负荷回路(空调及其他动力配电回路)不需设置;主机设于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室)信号检测点和漏电检测动作电流值等技术要求详见《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

监控系统设计安装标准》。

9) 购物中心内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净空高度大于12.0m的空间,应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和图像式探测器组合;净空高度小于12.0m的空间,应设

置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

9.2各消防控制室应设置CRT图形显示系统,消防系统联动控制及信号显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选用进口、合资或国产优质品牌产品(集团合格供方或报批确定),单台报警系统主机容量应不超过3200个地址点,并应预留不少于15%主机容量作为备用或空置余量。

9.4火警确认方式一般为人工确认及同一防火分区内两个及以上探测器同时报警。

9.5气体灭火系统现场控制盘应具有防止误操作功能,并应把气体灭火系统相关信息传送到消防控制中心。

9.6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区域的对外开口封闭装置、防火阀和事故通风系统应根据气体灭火系统的报警动作情况进行联动连锁控制。

9.7购物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要为室内步行街餐饮厨房预留灭火系统接口,厨房灭火系统的动作信息要在消防控制中心有反馈。

9.8 购物中心内餐饮类商户(含超市及外租区)和商管公司员工食堂后厨,利用燃气等明火或电热加工等装置(含配置高温自动保护装置的烹饪设备,如电炸锅等),进行煎、炒、烹、炸等涉油热加工的厨房(含明厨)区域,应安装餐饮后厨动火离人报警

系统。

9.9 消防报警信号接入集团远程安全监督系统。

9.10消防系统供电

1) 消防系统电缆线缆不应与其他负荷共用电缆桥架或线槽,如在同一电缆桥架、线槽

内敷设时,中间须加防火隔板;

2) 消防系统负荷供电回路线缆选型选择:

消防设备的配电干线及分支干线均采用矿物质绝缘电缆,平面图中不设置消防配电

干线专用竖井。

3)非消防负荷供电回路线路选择:均选用无卤低烟型B2级(即C级)阻燃线缆。

9.11 非消防电源强切:

1)室内步行街区域(含商铺)强切非消防电源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自动切除非消防电源,与其相邻的其他防火分区非消防电源不联动强切;非室内步行街区域(含商铺)强切非消防电源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自动切除火警发生点防火分区及同层相邻防火分区内非消防电源,室内步行街区域(含商铺)非消防电源不联动强切。

2)如当地消防部门有特殊要求,按其要求执行。

9.12 消防电源和非消防电源的配电箱应分开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

9.13 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应满足建筑内所有消防用电设备中设计火灾延续时间最长者的要求,且购物中心范围内不应小于60min。

9.14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

1)购物中心的室内步行街公共区域地面设置智能型疏散指示(后勤通道不设置);设置地面智能型疏散指示的区域,相应吊顶不再设置疏散指示(如当地消防部门要求设置时应采用智能型疏散指示,并与地面智能型疏散指示为同一套系统),但应保留安全出口疏散指示及直接指向该出口的步行街吊顶出口方向指示;

2)院线设置标准同室内步行街;

3)宝贝王、超市等主次力店不设置智能型疏散指示;

4)以上为标准做法,如当地消防部门有特殊要求,以地方消防部门要求为准。

9.15防火门监控系统的设置

1)购物中心项目疏散通道(含后勤通道)的防火门应设置防火门监控系统,即疏散楼梯口及防火分区边界处通往疏散楼梯的防火门设置;

2)购物中心项目商铺的防火门不设置;

3)以上为标准做法,如当地消防部门有特殊要求,以地方消防部门要求为准。

9.16其他防火措施

1) 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其电源线截面应不低于4mm2,且应设有金属保护管。

2) 电缆沟、竖井内的电缆桥架、线槽内应设置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每根探测器敷设

长度应不低于10m,呈正弦波方式敷设,宽度大于600mm的桥架内应敷设2根,线性感温探测信号应纳入主体工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 非消防负荷供电线缆均选用低烟无卤型B2级(即C级)阻燃电缆。

9.17自持物业及与自持物业相连的销售物业(例如广场一环铺、广场上方的塔楼)严禁使用穿刺线夹、桥架内严禁使用T接端子。

9.18 机房内机柜应使用专用电源插排或PDU,不应使用民用电源插排。

10智能化

10.1购物中心周边区域应设置室外快球摄像机,间距不宜大于100米。

10.2 购物中心地下室停车场内部及各出入口(含人行和车行)应设置摄像机,对行车和停车情况进行监控。

10.3购物中心的首层及地下一层公共区域出入口、首层及顶层楼梯口内、各层自动扶梯口、楼梯口、垂直电梯的各楼层门厅处、同各主力店交接区域、主要通道、餐饮后勤通道、各出屋面通道处应设置摄像机。

10.4服务台及收款机位置需设固定镜头彩色转黑白低照度摄像机。

10.5 摄像机应选用数字摄像机。

10.6 垂直电梯轿箱内应设置摄像机,扶梯应设置摄像机监控其安全运行(超市除外)裙楼屋面应适当设置摄像机,对屋面进行大范围远距离监控。

10.7财务室、数据中心、指挥中心(慧云机房)、生活水箱间、生活水泵房、变配电室、制冷机房等重要设备机房应设置视频监控。

10.8财务系统监控点位应能进行权限设定,视频监控系统在财务室预留视频监控终端的接入条件,同时设置双鉴防盗报警探头,防盗报警系统同视频监控系统联动。

10.9 视频监控由慧云机房集中UPS统一供电,备电时间不低于1小时。

10.10 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够满足分控要求,以网络形式实现。

10.11 购物中心的首层外墙玻璃应设置玻璃破碎报警;首层对外出口(主入口除外)设置双鉴探测器。

10.12 购物中心财务室、收银台、总服务台、残疾人卫生间等部位应设置紧急报警按钮。

10.13购物中心(超市除外)巡更系统设置应符合《电子巡更系统设置和日常使用、维

护管理规定》的要求。

10.14需设置购物中心扶梯和垂直电梯监控系统,监视购物中心内所有扶梯和垂直电梯

的运行和故障状态;系统主机设置在购物中心消防控制中心。

11防水浸措施

11.1 购物中心内的变电所、开闭所、电气竖井、设备机房配电设备(指落地安装的)应设置防水浸措施(含地面抬高、防水、排水、管孔封堵等):

1)变配电所、开闭所设于非最底层时,其室内地面高度应高于变配电所、开闭所门外地面200mm并做300mm高的防水门槛(均相对于本层主要建筑地面标高);设于建筑物最底

层时,其室内地面应高于其室外地面800mm;

2)各层强、弱电竖井门槛处应设挡水槛,高度不低于200mm;

3)消防控制室做300mm高防水门槛;制冷机房、消防泵房的配电设备应设单独的配电间, 做200mm防水门槛。

12防高空坠物

12.1高层建筑的外窗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外平开窗。

12.2购物中心上方有塔楼时,首层出入口处必须设置防高空坠物的雨棚等安全措施。

雨棚等安全措施突出塔楼投影不小于2.0m。

12.3购物中心上部塔楼应避免设置开敞式阳台。

附图 A 步行街建筑剖面示意图

步行街剖面步行街自然排烟类中厅

建筑布局示意图

图 A.0.1 设有自然排烟设施的室内步行街剖面

步行街剖面步行街机械排烟类中厅

建筑布局示意图

图 A.0.2 设有机械排烟设施的室内步行街剖面

附录 B 步行街店铺分隔装修示意图

图 B.0.1 室内步行街店铺分割装修建筑剖面

图 B.0.2 室内步行街店铺分隔装修建筑详图

附录 C 步行街机电布局示意图

步行街剖面步行街自然排烟类中厅

机电布局示意图

图 C.0.1 设有自然排烟设施的室内步行街机电布局示意图

步行街剖面步行街机械排烟类中厅

机电布局示意图

图 C.0.2 设有机械排烟设施的室内步行街机电布局示意图

购物中心设计安全技术标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日期:2017/07/30 附图B

20

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拉开帷幕,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看完之后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新变化、新问题、新成果,新课标都有了明确的解答与对策,让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担忧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将这些变化反映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认真落实核心素养这一关键任务。为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可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 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留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合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统统。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统统地讲述小故事,能扼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齐。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喜悦。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明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8624430.html,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作者:徐蓝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 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教师必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认识到核心素養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要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二、将教、学、评、考各个环节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评—考”一体化,即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通过基于史料 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拓展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情境,如“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通过多维度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问题解决好,为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创造条件。 四、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如何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所谓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史料阐释历史,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运用史料解释历史。 五、根据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教师要全面深刻地学习、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学业质量不同水平所描述的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特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的细化评价目标指导教学与评价。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势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

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原为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词序调换:原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原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增补内容),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增补内容)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原为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增补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原为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原为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默写)

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文言文(32篇) (一)必修(10篇)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乎《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 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赤壁赋苏轼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过秦论(上)贾谊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陈情表李密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石钟山记苏轼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 《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跛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礼记》《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 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谏逐客书李斯兰亭集序王羲之滕王阁序王勃黄冈竹楼记王禹偁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最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建议下载

最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建议下载!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刘卿学语文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刘卿学语文】 摘自:中公教师资格网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 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 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 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 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 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提要: 新版课标突出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附录部分具体体现在:在旧版的基础之上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也强调文化经典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一、新版课标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提要1: 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 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2: 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3: 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4: 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 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提要5: 新版课标突出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附录部分具体体现在:在旧版的基础之上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也强调文化经典著作、古代小说、古代剧本等的阅读; 新版课标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加入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语言文字理论著作,极大的丰富了阅读内容,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提供了较大的选择。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发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高考模式的日趋临近,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拓展,使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落实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怎样落实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是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核心素养立意,落实教学理念 新世纪伊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可谓深入人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知识传递最简洁、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当考试只是考知识点时,这种教学方式或许可以取得“辉煌”成就。然而,当考试评价改革全面展开,当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时,知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更多的应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能力、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必备的经验与健全的品格。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和目标,这为我们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向和路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展开,以“核心素养”立意,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唯此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不同的教学立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完全不同。很多教师认为,在世界史教学中很难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其实,家国情怀的内涵包含着“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内容时,摒弃过去只注重“新政”内容的分析,转而从“家庭、家乡和家国”的角度探究罗斯福一生的活动,以此突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彰显“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再比如学习“西欧一体化”时,为突出“时空观念”的素养,在叙述“一体化的前世今缘”时,从查理曼帝国时代的西欧、凡尔登条约后的西欧、英法百年战争时的西欧、三十年战争前后的西欧、拿破仑战争后的西欧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以地图的变化呈现了两千多年来欧洲大陆的分分合合,引领学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较大范围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理解历史上欧洲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封建割据、民族国家、战争噩梦思考欧洲何去何从,使得学生能够在时空纵横中理解历史,“时空观念”的素养也由此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有效发挥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努力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养成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来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及其历史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借助典型材料,将教材中已成“定论”的内容转化为探究性的话题。 如“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专题,关于“鸦片战争”性质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