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时间:2009-06-19 04:02来源: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218878481.html, 作者:秩名点击: 104次

【摘要】本系统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供热监控系统。采用ATM89C51系列单片机作为CPU,设置AD590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等传感器元件对供回水、补水、供热蒸汽的温度、压力检测;对回水、补水的流量检测,通过测量电路、A/D转换后把数据传送到CPU,CUP

【摘要】本系统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供热监控系统。采用ATM89C51系列单片机作为CPU,设置AD590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等传感器元件对供回水、补水、供热蒸汽的温度、压力检测;对回水、补水的流量检测,通过测量电路、A/D转换后把数据传送到CPU,CUP根据已经设置好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并发回命令调整供回水的压力以及流量,最终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这对于保证供热品质和节省能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系统还安装了键盘,显示以及打印机,方便了数据的读取、切换和统计,使管理层对供热过程和供热品质有最直观的了解。

本设计应用前景广阔,可应用于城市或者小区的集中供热方便快捷,节约能源而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智能控制集中供热监控信号采集

Single-chip Intelligent Heating Control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 the general design and control conception of an intelligent heating control system in detail. ATM89c51 as the central intelligent unit in this system, which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of each water-piping way’s in-or-out and surrounding the pressure of the out filter nets, the volume of offer-heat cycle water and so on. The temperature is changed by the pressure and volume’s change ,so using this system first can make sure consumer’s temperature is not enough, another hand it also can resources. The system also has the keyboard, display unit and typewriter, which can give an obvious understanding to workers. This system would develop and apply expansive, we can apply it to the central heating of a community. It has the merits of secure, tidy and convenient. This control system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which combine theory automation with practice.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Central Heating, Monitor System, Collect Signal

目录

第一章绪论 5

1.1 国集中供热的现状 5

1.1.1 热源 6

1.1.2热用户 6

1.1.3热网 7

1.2 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 7

第二章方案论证 10

2.1 CPU的选择 10

2.2 控制方案 10

2.2.1 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 10

2.2.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统) 11

2.2.3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12

2.2.4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 12

2.2.5 确定方案 13

2.2.6 补水前馈与热量计算 14

第三章硬件设计 16

3.1 CUP 16

3.2温度检测 25

3.2.1温度传感器AD590的特性和结构 25

3.2.2 AD590的主特性参数如下: 26

3.2.3 AD590的工作原理: 26

3.3 A/D转换 28

3.3.1 MAX-1230的主要特点 28

3.3.2 MAX1230的内部结构 29

3.3.3 MAX-1230的引脚排列 29

3.3.4 MAX-1230的工作过程 30

3.4流量检测 33

3.4.1 涡轮流量计 33

3.4.2 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33

3.4.3 涡轮流量计检测原理和方法 33

3.5 压力检测 35

3.5.1 特点: 35

3.5.2工作原理 36

3.6 语音报警系统 37

3.6.1 ISD的引脚 38

3.6.2寻址方法 39

3.6.3硬件结构 40

3.7与上位机的通讯 40

3.7.1 电气特性 40

3.7.2电平转换 41

3.8键盘显示 42

3.8.1 8279的引脚说明 42

3.8.2 8279的工作方式 44

3.8.3 8279的控制命令 45

3.8.4 8279数据的输入输出 46

3.9带看门狗和电源监控功能的复位芯片IPM813L 47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50

4.1主程序: 50

4.2 中断程序 51

4.3 数字滤波子程序FILTER 52

4.4 PID计算程序 53

致谢 54

参考文献 55

附录:程序清单 57

第一章绪论

供热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其任务是合理有效地组织、制备热能,并经济可靠地把热能送到热用户。城镇供热方式大体分为火炉采暖、分散锅炉房供暖、区域锅炉房供暖、城市集中供热等几种。其中,集中供热特别是热电联产供热,对于节约一次能源,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传统已出现枯竭苗头,集中供热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北欧四国,如芬兰、瑞典、挪威和丹麦,因为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发展集中供热系统比较早,目前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其供热的规模及供热质量都比较好。此外,受地理环境影响,俄罗斯是世界上集中供热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集中供热是在解放后才开始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展缓慢,都八十年代初,我国的集中供热比例仍然很小,尤其是城市的民用供热比例更为偏低。据东北、西北和华北三个北方寒冷地区统计,城市民用供热系统中实行集中供热的仅占2%,分散锅炉房供热占48%,家庭小炉灶占50%,即使是集中供热发展较好的北京市,集中供热的比重也只占8.2%。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集中供热作为一项节能及改善城市环境的市政工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冬季供暖的要求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地方的集中供热规模越来越大,供热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目前,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敷设了城市供热管网,“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30%左右,热网结构也逐步从小规模的树支状热网向大规模的多源联合运行的环状网发展。因此,保证供暖的质量及热网的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但在供热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是随着热网的扩大,先前小规模热网运行的经验已不实用,只能沿用以前的理论与方法,因此对它的运行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加之我国热网运行调节技术手段少,经验成分过多,使得现在的运行管理和调节技术手段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指导、调节热网运行。使之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1.1 国集中供热的现状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苦奋斗、竞争发展的历程。如前所述,集中供热系统就是将大量的热用户用热力网连接起来,由统一的热源提供所需热量的供热系统。该系统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大型集中供热网一般均为间接式供热网,作为热能输送的管网可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两个部分。下面从以上几个部分出发对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现状进行介绍。

1.1.1 热源

我国传统的集中供热主要采取热电联产、区域联合供热和小区锅炉房供暖等几种方式。从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大城市来看,以分散锅炉房供暖比重最大,据对29个大中城市统计显示,目前,分散锅炉房供热占我国总供暖面积的84%,其中,90%以上的锅炉房的容量一般只维持在7MW以下的水平,其效率低下,除尘设备落后(或从未安装除尘设备),这样一来,不仅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就全国而言,目前我国供热系统的能效只有30%左右,而我国

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能源需求增长率大大超过能源生产的增长率。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热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浪费。减少城市污染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今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八十年代后,热电联产、热交换站以及相配套的尖峰锅炉房等集中供热系统在许多城市相继建成。特别是热电联产作为综合、合理利用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渐受到重视,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许多城市的大型热源已不止一个,如:北京、沈阳等集中供热系统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在实践初级的多热源并网运行;另外,其他地区,如:赤峰、郑州、牡丹江、烟台等市由于热负荷的扩大,也在近远期规划了多热源的格局。但这些系统大多是单独承担一个区域的集中供热,单独运行,互不连接。有的城市虽然也把管网联在一起,但在供热时又都用阀门断开,分别运行。这样,就各个热源失去了互补性,同时在供热初期和末期又都不能满负荷工作,使其无法发挥全部的供热能力。不但造成了能源和设备的浪费,而且多个热源同时在低负荷下运行,也加重了城市的污染。

1.1.2热用户

我国的供热系统型式落后,缺乏控制与节能手段,大部分用户室内无法进行温度调节和无热量设备,普遍在低负荷、低效率下运行,实际供暖面积只有设备能力的40%左右,采暖能耗为相近气候条件国家的3-5倍左右,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同时,我国室内热环境差,发达国家室内温度是22摄氏度,而我国只有16摄氏度;供热品质也很差,室温冷热不均,室内没有控温设备,用户无法调节室温。采暖收费制度也不合理,按面积收费使用户无节能意识,热能浪费严重,原有的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多为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不具备对欠费的用户采取强制措施的手段,使得供热企业收费难。随着我国供热体制的市场经济转变,供暖在不远的将来将不再作为一项福利来实施,而是成为一个商品。

1.1.3热网

我国大型热网普遍采用间连供热方式。通常一个城市有几个区域供热网,一个区域供热网有几十到上百个换热站。供热电厂提供的高温过热蒸汽经电厂换热站汽-水换热器形成供暖热水由二次管网送至用户。

在我国现有按供热面积供热体制下,用户不能主动调节室内温度,因此总供热量仅仅和室外温度有关,其总供热量就可预先知道并且有热源厂管理控制,热源厂只要根据相应的室外温度控制一次网系统供回水温度。一般供热公司基本按定流量或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方案运行,即热网流量在整个供暖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平时只根据室外温度高低来调节热网的供水温度。因此,只要保证流量按供热面积均匀分配并保证适合的供水温度就可以满足供暖的需要。其特点为:

1)调节主动权在供热公司;

2)调节原则就是按供热面积均匀分配流量。这种运行调节方法简单,且能保证供热要求,因此被许多供热公司所应用。但其所具有的按照供热面积收费的许多弊端是无法避免的。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2)

时间:2009-06-19 04:02来源: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218878481.html, 作者:秩名点击: 105次

1.2 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从上述对我国集中供暖的当前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知,随着形式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供暖有关的相关的体制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随着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供暖事业按面积

1.2 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上述对我国集中供暖的当前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知,随着形式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供暖有关的相关的体制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随着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供暖事业按面积收费的弊端日益突出,必将阻碍供暖事业的发展;

2、我国节能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而供暖的能量消耗在我国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3、我国用户生活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供暖的舒适度有了更一步的要求。

因此,原有传统供暖方式的缺陷日益突出,寻求集中供暖的进一步发展以满足我国当前多方面的要求势在必行。

在集中供热发展最早的是西欧的丹麦、瑞典、芬兰和原苏联等国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断采取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有效提高供热系统的节能和优化,二十多年来,欧洲国家在集中供热的政策规范及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来借鉴。但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我国的供暖系统有着自身特点:

1、我国的供热热源结构以及供热负荷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我国供热系统的总体格局;

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供暖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而我国已形成的供暖系统的结构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在建立新型供暖系统的同时,对原有系统如何进行改造有着非常的意义;

3、我们应当建立与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供热系统,也就是既要能满足目前不断发展的供热需求,同时又要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4、我国目前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热网以采暖为主,生活热水所占比例不大。集中供暖有存在诸多节能和成本优势,当前,我国供暖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如何建立起既经济又符合供暖发展趋势的供暖格局和供暖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对我国供暖现状的总结和分析,结合发达国家的供暖模式,适合我国供暖发展需要的主要趋势为:

1、实现分户调节和热量计量收费。热用户的耗能量决定供暖负荷的大小,因此,促进用户自觉节能,可大大减少我国供暖系统的能源浪费,而促使用户自觉节能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对使用热量进行计量,并根据计量结果来收费。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把“大锅饭”式的采暖包费制,改为按实际使用热量向用户收费,可节能20%至30%。这种明显的节能效果自70年代末起就已经在西欧各国的节能措施中得到证明,而且近年来某些东欧国家的努力也说明了这一点。而另一方面,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供热公司收费难问题的最根本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采用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热量来收费。可以说,对热量进行计量并据此来收费是集中供热领域行之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2、多热网逐渐联网,形成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近几年多热源环网联合供热系统经过实际运行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并充分显露出其诸多优点:①、提高了整个供热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当热网中某一或某些热源出现事故时,各热源可相互替代,相互补充。②、可灵活调整供热量,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系

统中多热源可根据供热负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供热方案,并可随时使全系统的供热工况(供热量、供回水温度和水力工况)优化,从而实现较理想的节能措施。③、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采用环状网连接,热网比摩阻较小,各换热站的资用压头大,增强了系统的水力稳定性。④、优化水力工况,平衡供热效果。⑤、供热系统热源的可扩充性强。发达国家已开发形成了多热源(如:垃圾焚烧厂、热源厂、锅炉房等)供热格局,我国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多种技术的不断成熟,必将发展出更多可利用的热源,如:地热、太阳能以及垃圾焚烧所产生的附热等,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为更多新热源的加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建立相应的系统智能协调机制。和传统供热方案不同,在新的供热系统下,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供热温度。当众多用户调节自己的流量后,整个热网的流量和供热量也将随之变化,此时热网的总供热量随机变化增大;同时,多热源联合供热的结构需要确定如何使得处于同一供热网中的多热源相互配合适应供热负荷的不断变化,从而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节能效果。

第二章方案论证

2.1 CPU的选择

ATMEL89系列单片机(简称89系列单片机)是ATMEL公司的8位Flash单片机系列。89系列单片机是以8031为核心构成的,它和8051系列单片机是兼容的,其最大特点是内部含有Flash存储器。其功能如下:

(1)内部含有Flash存储器

由于内部含有Flash存储器,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十分容易的进行程序的修改,大大地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同时,在系统工作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存一些数据信息,即使外界电源损坏也不影响信息的保存。

(2)和8051系列单片机兼容

89系列单片机的端子和8051系列是一样的,因此,当89系列单片机取代8051单片机时,可以直接进行代换。

(3)静态时钟方式

89系列单片机采用静态时钟方式,可以节省电能。

(4)错误编程亦无废品产生

一般的OTP产品,一旦错误编程就成了废品。而89系列单片机内部采用了Flash 存储器,所以,错误编程之后仍可以重新编程,直到正确为止,因此不存在废品。(5)可反复进行系统实验

用89系列单片机设计的系统,可以反复进行系统试验。每次试验可以编入不同的程序,这样可以保证用户的系统设计到最优。而且随着用户的需求和发展,还可以进行修改,使系统能不断追随用户的最新要求。

因此,综上所述在本设计中采用ATMEL89C51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智能控制器。2.2 控制方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大致可分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分布控制系统,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

2.2.1 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al)是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应用最普通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环节,直接参与控制过程。一台单片机可以对多个被控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并把检测结果和给定值进行比较,再按事先约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处理,然后通过D/A和反多路开关控制执行机构动作,从而产生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DDC系统是闭环

系统。

DDC系统的优点是灵活性大。在常规模拟调节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一旦被选定,其控制方法也就确定了,要改变控制方法就必须改变硬件,这往往难度较大。而在DDC系统中由于微机代替了常规模拟调节器,因此要改变控制方法,只要改变程序就可以实现了,无须对硬件线路做任何改动。另外,计算机计算能力强,可以有效地实现较复杂的控制用来改善控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当控制回路较多时,采用DDC系统比采用常规控制器控制系统要经济合算,因为一台微机可代替多个模拟调节器。

2.2.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al Systems)简称DCS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分级结构的计算机系统,是有一台或数台主计算机和若干单片机构成的计算机系统,所以也叫主从结构或树形结构,单片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并行工作的只是必要时才与主机通讯。该系统代替了原来的中小型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它具有以下特点:

1、可靠性高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实现地理上和功能上分散的控制,使每台危机的任务相应减少,功能更明确,组成也更简单,因此可靠性提高了。

2、速度快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级并行工作,很多采样和控制功能都分散到各个子环节中,仅在必要时才通过高速数据通道与监督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减少了数据集中串行处理时间,也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次数,所以速度提高了。

3、结构灵活,易于扩展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即把任务相同的部分作成一个模块,系统结构灵活,可大可小,便于操作、组装和调度,容易扩展。

4、设计、开发、维护简便

由于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且具有自诊断和错误检测系统,所以设计、开发及维护都很方便,并且能实现高级复杂规律控制。

2.2.3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在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作用于生产对象,属于开环控制结构。计算机根据数学模型、控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控制量应有的较合适或最优的数值,供操作员参考,这时计算机就起到了操作指导的作用。

该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可靠。缺点是要由人工进行操作,操作速度受到人为的限制,并且不能控制多个回路。该系统常用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阶段,进行数据检测、处理及试验新的控制程序等。

2.2.4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系统)

SCC(Superbisory Computer Control)系统比DDC系统更接近生产变化的实际情况,因为在DCC系统汇总计算机只是代替模拟调节器进行控制,系统不能进行在最佳状态,而SCC系统不仅可以进行给定值控制,并且还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等,它是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和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SCC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SCC+模拟调节器控制系统;另种是SCC+DCC控制系统。

1、 CC+模拟调节器控制系统

SCC级微机的作用是收集检测信号及执行管理命令,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

算后,给定值与检测到的被控参数进行比较,其偏差经模拟调节器计算后输出控制量给执行机构,以使工作保持在最优状态,从而达到调节产生过程的目的。当SCC微机出现故障时,可由模拟调节器独立完成操作。该系统形式适合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既用上了原有的模拟调节器,有实现了最佳给定值控制。

2、 SCC+DDC控制系统

这是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一级为监督级、计算机的作用与SCC+模拟调节器控制系统的SCC计算机一样,进行分析、计算,并且给出最佳给定值;另一级是直接数字控制DDC级,用来将给定值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其偏差有DDC计算机进行数字控制运算,然后经D/A转换器和多路开关分别控制各个执行机构以及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当DDC级危机出现故障时,可有SCC级微机完成DDC的控制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SCC+DDC控制系统与SCC+模拟调节器控制系统相比有许多优点,其控制规律可以改变,使用更加灵活,而且一台DDC可以控制多个回路,使系统比较简单。总之,虽然SCC系统比DDC系统有很多优越性,但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有时很难建立数学模型,所以SCC系统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2.2.5 确定方案

比较以上各种控制系统,在考虑到本设计的目标是要使供热公司对用户实现高质量的供热服务,也就要求该控制系统可靠性高,速度快,结构灵活,易于扩展而且要便于维修。综合以上要求,我选用分布式控制系统作为该设计的方案。

整个系统可以分布式结构,上位管理机最多可与255个供热站控制装置连接,每一控制又可接255个温度巡测仪。

供热一般要保证用户室温为18±2℃。由于各用户建筑面积、暖气片性能及保温质量各不相同,很难确定一组典型的室内温度作为直接被控量,而供、回水的平均温度从整体上反映了各个用户暖气片的平均温度,因此本系统采用控制供、回水平均温度的方法来见解控制用户室温。控制原理框图见下图

图中T0表示室外大气温度5min内的平均值,TS表示供、回水的温度的设定值,T1表示供水温度测量值,T2表示回水温度测量值。

供、回水温度与室外大气温度应是一个反向变化的量,当大气温度降低时,应增加供热量,反之则减少供热量。其近似关系式为:

Ts = 18+ K(18-T0)

上式中K 为供热系数。由于用户的热交换关系比较复杂,系统循环水泵的开启台数又是一个变值,因此供热系数K应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供、回水的压力是热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供回水压力过高可能造成热水管道及用户暖气片破裂:循环热水的流失会使水压力过低,有可能形成热水汽化,引起热交换器的振动。

供热智能网络监控系统

供热智能网络监控系统 一、系统概述 CHR-Themal5000是针对区域集中供热所开发的网络智能控制系统。系统以先进的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支持为基础,采用新一代产品、方案及服务,可以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保证系统运行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系统通过现场总线和网络集成而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按照公开、规范的道讯协议在智能设备之间、智能设备与远程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的综含自动控制系统。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以热源(锅炉)、管网和用户作为整体,采用开故式结构,实现了供热系统的量化控制。达到‘按需取热,按需供热”的目的。 二、系统分类 按照热源及供热模式可分为以下系统控制类型 ·燃气锅炉直/间供控制系统CHR-Thermal5000-C0/C10 ·燃气锅炉直/间供控制系统CHR-Thermal5000-G0/G10 ·燃油锅炉直/间供控制系统CHR-Thermal5000-O0/O10 ·电锅炉直/间供控制系统CHR-Thermal5000-E0/E10 三、系统结构 CHR-Thermal5000分为上位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和现场控制系统。各部分协调工作,监控中心和现场控制系统通过通讯系统形成热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接受并显示各种现场数据信息,也可干涉现场控制系统。现场控制系统既可独立工作,也可接受监控中心指号进行

工作,同时具有信息采集、发送、接受命号、实施自动控制的功能。 四、控制原理 1、管网(用户)控制 根据室外温度变化,通过调节电动阀,使供出热量曲线与设计热量曲线相吻含。对不同的供热系统,可进行修正补偿,如建筑性质,换热器换热效率等,进而达到保证用户温度舒适,同时最大化节能的目的。 2、热源(锅炉)控制 按照选定的控制参数(总出水/回水温度、锅炉出水/回水温度),保证锅炉在最佳工况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动志燃烧控制系统,调节燃料耗量,使控制参数与设定的参数相吻合。智能模拟系统根据自适应控制模型(Self - trace control mode)和实际

供暖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供热管网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目录 1 大滞后控制对象自动化系统要点分析................................. 2分时、分温、分区供暖自动控制模式................................. 3供暖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供热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节能自控系统的组成.................................................. 监控中心的主要功能.................................................. 设备配置....................................................... 监控管理软件................................................... 监控管理主机................................................... 系统组态功能................................................... 人机界面的特点................................................. 各换热站的设备功能.................................................. 数据采集....................................................... DDC智能控制器.................................................. 触摸式操作显示屏............................................... 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 供暖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配置...................................... 4节能自动控制系统拟选设备简介..................................... DDC智能控制器....................................................... 一体化彩色液晶触摸屏(工控机)...................................... 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 5热网监控系统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效益...............................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综合监控解决方案 随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广泛应用,大型数据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动力和IT设备的集成,还包括绿色能源的整合应用、系统的智能控制、运维管理的自动化、数据的冗余热备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的集成 详细方案展示 方案概述 方案特点 系统拓朴图 对数据中心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而言,保证数据中心安全稳定运行已经不是唯一目标了,还需要在节能、减排、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纵横通大型数据中心的机房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动力环境及安防报警监控 动力监控:动力区的变压器、发电机、高压配电柜、低压配电柜、交(直)流配电柜、ATS、STS、UPS、蓄电池等动力设备监控,通过这些设备自带的通讯接口或外置传感器接口,可以监控动力设备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环境监控:主要监控数据中心机房的温度、湿度、水浸、粉尘、空调、新风等参数和工作状态。除此以外,需要在风口和通道安装风速、风量、气压传感器,将采集到的这些数据作为数据中心节能控制的依据。数据中心一般分为核心数据机房和普通数据机房,对核心机房内的机柜微环境也需要监控,监控内容包括温

湿度、机柜门禁、机柜内配电参数等。 安防监控:包括对数据中心的门禁、消防、防盗、视频、巡更等系统的监控,为数据中心提供安全保障。 IT设备监控 IT设备监控:包括对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的监控,监控IT设备的工作状态。 资产管理 对数据中心的所有资产进行统计编码并做好电子标签,即可对数据中心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资产管理包括资产信息统计、供应商管理、出入库管理、维修管理、配件管理、分类报表等功能。 运维管理 数据中心传统的运维管理方式是:发现问题→分析(定位)问题→维修派单→维护工程师上门处理→设备维修→故障排除。传统方法不仅过程繁琐,维护周期长,到真正出现问题时,还不一定能完全解决,在维修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更换配件的话,其故障维护周期将更长。纵横通机房监控系统的云运维管理平台,自身建有运维知识库系统,其中的“故障预处理”功能,在设备未发生故障前,就可以判断出该设备出故障的机率,提前通知机房管理人员做好巡检预案。当机房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依据知识库内容,做出建议性判断,并自动进行派修派单。 运维管理功能包括:派单管理、问题与事故管理、值班管理、告警管理、员工服务质量管理、员工绩效管理、知识库等功能,从运维的服务、流程、质量、绩效上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控制。 能耗管理 通过在各级配电柜安装电能计量仪表,分别统计数据中心的照明、空调、动力以及特殊用电等各个部分用电数据,对能耗数据进行编码,分析计算数据中心机房的能耗指标。能耗管理功能包括能耗数据监测、预警与预报、能耗数据报告和报表管理、能耗业务数据建模、能耗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节能数据分析、节能管理等。

三维可视化机房智能监控系统

三维可视化机房智能监控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交换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其中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作为载体更是整体生态链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来,云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机房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日俱增,其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机房环境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 电源、空调、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等),由于各类设备各自独立,如果没有统一的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主要是依靠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来进行系统监控,由于值班人员知识面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值班人员不可能详细地检查每套系统,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为满足工作需要,提高机房维护和管理的安全性,北京金视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一套“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监控系统,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维可视化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对机房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实时动态呈现设备告警信息及设备参数,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使维护和管理从人工被动看守的方式向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转变。突破性的三维仿真技术是智能可视化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房设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缺少实时性管理、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全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增强机房设备、设施数据的直观可视性、提高其利用率。 系统特点 三维虚拟可视化平台 在现有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现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器设备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三维虚拟现实方式对机房楼层、设备区、设备安装部署情况及动力环境等附属设施的直观展示,实时展现监控和报警数据。可实现360度视角调整。 IT资产可视化管理 在三维环境中通过鼠标点击实现楼层、机房、机房子区域、机柜、设备的分级直接浏览。实现机房可用性动态统计,包括空间可用性、用电量分布、温湿度分布情况和机房承重分布情况统计。当上架设备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设备位置根据数据库变化自动变更。用户也可通过维护工具自行调整。

网络智能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化设计方

案 壹、网络监控系统需求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管理自动化以及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强。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中心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意识的同时,通过拥有一套技术先进、高度智能化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物防、人防、技术防范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实现中心现代社会管理。 二、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设计原则: 1、监控效果好、无死角 2、录像保存时间达到-----天 3、统一前台监控软件,具备网络监控功能 4、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平台:可集中管理摄像机视频数据,可在监控中心完成如:远程设置、远程控制、远程信息及状态查询等多种管理设置工作。

5、远程监看:通过网络授权,实现远程监看 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用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系统具有未来的可扩展性;集中控制、布局合理;施工方便、价格合理、外形美观;架构合理、低成本、低维护量,具体要求如下: ?实时对各楼层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实时对各个楼梯出入口进行高清晰视频监控 ?可录制各点的视频录像以备安防查用 ?调节镜头焦距可以清晰的观测到大厅窗口和工作间的工作具体细 节 ?系统监控中心通过电脑实现高度智能化控制管理,包括前端网络智 能球的云台镜头控制、多画面同屏分割显示、画面分组自动轮巡切 换、图片抓拍、电子地图等功能,提供实时、定时、报警触发、随 时启停等多种录像模式以及对录像资料的智能化快速回放查询; ?系统监控中心要求实时显示所有图像,并且可以任意调用、放大指 定的图像、自动将报警对应的图像切换;视频图像达到四级以上质 量等级; ?系统网内的主控管理电脑和经授权的电脑可以任意调用视频图像 的录像资料; ?远程集中监控:各前段设备的远程视频情况全部集中到监控中心, 动态检测录像会自动集中到中心监控。也可以实现传统视频监控系 统的功能(防盗监控、管理监控);远程WEB配置管理、使用方

家庭智能监控系统

智能安防系统方案 2010年03月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防范观念已经从以前的企事业单位,扩展到了家庭用户和小型商铺。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商铺安装了门磁、红外、烟感等防火防盗设备。但是,原有的安防系统,大量都是针对企事业单位,存在误报警率高、安装施工麻烦、价格过高等问题,并不适合于家庭和商铺安装使用。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网络、微电子、光电、通信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安防系统也随着这个浪潮由原来的模拟产品逐步过渡到数字化、网络化监控产品,智能安防系统,针对原有安防产品的不足,分析了家庭和商铺用户的需求,并且引入了数字化的网络摄像机技术和网络化运营的概念,并加入了多种无线报警模块和新的网络供电技术,使之成为一款全新的针对家庭和商铺的安防解决方案。 智能安防系统主要有四部分构成:视频监控主机、外围无线报警模块(遥控器、门磁、红外、烟雾、瓦斯等)、用户接收终端(手机、客户端播放器、电子邮箱)和系统管理平台。它可以把用户家中或商铺的任何异动(非法闯入、失火、瓦斯泄漏等),以文字、图片或是视频片段的形式告知用户,并且在报警发生时录制一段视频或一张图片保存在主机SD卡上或发送到平台服务器上保存。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因特网,实时查看家中或企业的情况。 智能安防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可视、简便、快捷的小区域安防信息获取方式,为传统报警装置经常带来的误报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办法,是把网络摄像机和报警装置的完美结合,通过系统平台发送实时的报警信息,通过摄像机查看监控区域情况判断合理的处置方

式。对网络的利用和可以接入3G网络,给电信、移动等运营商提供了一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良好的增值业务。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与公安系统或保安公司合作,使用户在必要时,将家居的安防托管给公安系统或保安公司,最大程度上确保家居安全。

城市供热监控系统方案v1.0

城市热换站监测系统方案 一、系统概述 城市热换站监测系统是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开关量等进行测量、控制及远传,实现对供热过程有效的遥测、遥调和遥控。城市热换站监测系统是区域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实时、全面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工况,监视不利工况点的压差,保证区域供热系统安全合理地运行,并可根据运行数据进行供热规划和科学调配,为热力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重要数据。 二、系统简介和工作流程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热源产生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网向全市或部分地区的用户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热换站是集中供热网络与热用户的接口,是热源与热用户之间的“热交换站”,换热站能否高效运行对改善整个热网的热力不足、提高供热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热换站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换热站热力系统由一次网供回水系统、二次网供回水系统、补水系统、热计量系统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热源经过一次网供水管路进入热交换器,经过充分的热交换后,再由一次网回水管路流回热源。而二次网中的水在热交换器中充分受热后经二次网供水管路进入热用户,用户取得热量后,二次网循环泵将水通过二次网回水管路再进入热交换器,如此循环供热给用户。 三、系统拓扑图 系统由现场感知层、数据处理层、网络传输层、系统应用层构成,其中现场感知层:包含现场设备: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水泵/阀门控制柜等二次仪表;数据处理层:换热站监控终端;网络传输层:GPRS、INTERNET公网;系统应用层:监控中心:服务器、值班员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手机移动端。

四、换热站监控终端 ?功能特点 换热站监控终端集数据采集、本地控制、7英寸电阻触控屏显示和远程通讯等功能于一体,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讯方式多样,监控方式灵活(可以PC端、移动端监控),接口丰

热网监控系统

热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城镇集中供热,改变原来各单位、各片区自己供热、单独建立锅炉房给城市带来的污染,由城市外围的一个或者多个热电厂提供热源,市内各片区建立换热站,统一给用户供热。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热网生产调度系统,对热网进行监测和有效的调节,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供热质量成为供热管理的迫切需要。热网监控系统为供热管理人员提供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帮助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生产和运行。监控系统提供的数据实时、准确,使热网的调控有了可靠的依据。系统的投入不仅明显改善了供热效果,还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既能保证热量充足时减少热能的消耗,又能保证热量不足时热量的均摊,对保证供热质量、节约能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实现热源控制一体化,热网智能化,终端用户信息化;解决了系统整体过量供热,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室温存在冷热不均及锅炉冷凝水的问题,达到整个系统的节能目的;提高了供热品质及舒适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集中公司中的科研力量开发了具有自主品牌的——“‘耐威科’城市供热管网集中控制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耐威科管理平台),该平台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整个耐威科管理平台分为用户计量与控制系统、‘耐威科’无人值守换热站控制系统(以下简称:控制系统)和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三个部分。

2、热网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整个热网监控系统分为三个部分: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耐威科’无人值守换热控制系统和室内无线通讯计量与控制系统。 2.1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 2.1.1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组成 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由上位机、服务器、上位管理软件、交换机、GPRS 解析终端等设备组成。它可以宏观掌握整个供热系统运行状况、运行质量。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对热网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进行全自动调节,解决各换热站的耦合影响,消除热网水平失调,平衡供热效果。同时他可以监控整个供热区域内的所有用户的用热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户的用热情况进行调节。 2.1.2集中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特点 ◇超大系统容量。可以同时容纳上万个I/O 点,10万个以上监测数据采集点;◇超长时间数据存储。由于管理中心采用了专用的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存储时间可达50 年上。存储数据可达T级。 ◇全面系统冗余处理。包括数据库冗余,系统冗余,通讯冗余等。 ◇全面的热网系统管理。根据热网系统的特点,可以把系统分为许多小的管理单位; ◇灵活定制各级管理员及管理权限; ◇数据自动报警显示。包括声光提示等; ◇大分辨率显示器和投影仪支持; ◇同时支持B/S,C/S 结构网络访问;

智能配电网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和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背景与挑战 近几年针对配电设施的盗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老旧设备用电过负荷易过热引发火灾,防盗、防火就成为了配电生产管理的重心。而综合辅助系统的投运,能够全方位感知配网运行环境,为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现阶段综合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合监控少——辅助子系统有限,只有少量部署视频、烟感、门禁等,无法实现对运行环境的全方位综合监控; 业务融合少——“遥视”大多只实现视频复核、历史追溯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依然独立于生产系统,并未真正融入到配电网管理流程中; 人为干预多——视频监控点的异常情况需要人为主动发现,多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已逐步建立,但大多局限于开关量联动而非协议联动; 运维难度大——系统联网后,面对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运维工作量巨大且检测难度大,往往造成故障处理不及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各地市公司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的建设及改造。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能源行业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调控中心即可对终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配网保驾护航。 系统拓扑图如下: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物联网、4G应用技术,在“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标准化行业产品,实现了以下功能: 多元图像应用:现场实时录像及回放,定时抓图和报警抓图,图片上传中心,在兼顾带宽和资费的情况下,中心也可调阅现场视频,全面提升监控质量和安防水平; 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动环监控报警(环境监测、安防报警、智能控制)、门禁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智能供热监控系统 时间:2009-06-19 04:02来源: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218878481.html, 作者:秩名点击: 104次 【摘要】本系统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供热监控系统。采用ATM89C51系列单片机作为CPU,设置AD590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等传感器元件对供回水、补水、供热蒸汽的温度、压力检测;对回水、补水的流量检测,通过测量电路、A/D转换后把数据传送到CPU,CUP 【摘要】本系统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供热监控系统。采用ATM89C51系列单片机作为CPU,设置AD590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等传感器元件对供回水、补水、供热蒸汽的温度、压力检测;对回水、补水的流量检测,通过测量电路、A/D转换后把数据传送到CPU,CUP根据已经设置好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并发回命令调整供回水的压力以及流量,最终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这对于保证供热品质和节省能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系统还安装了键盘,显示以及打印机,方便了数据的读取、切换和统计,使管理层对供热过程和供热品质有最直观的了解。 本设计应用前景广阔,可应用于城市或者小区的集中供热方便快捷,节约能源而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智能控制集中供热监控信号采集 Single-chip Intelligent Heating Control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 the general design and control conception of an intelligent heating control system in detail. ATM89c51 as the central intelligent unit in this system, which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of each water-piping way’s in-or-out and surrounding the pressure of the out filter nets, the volume of offer-heat cycle water and so on. The temperature is changed by the pressure and volume’s change ,so using this system first can make sure consumer’s temperature is not enough, another hand it also can resources. The system also has the keyboard, display unit and typewriter, which can give an obvious understanding to workers. This system would develop and apply expansive, we can apply it to the central heating of a community. It has the merits of secure, tidy and convenient. This control system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which combine theory automation with practice.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Central Heating, Monitor System, Collect Signal 目录 第一章绪论 5 1.1 国集中供热的现状 5 1.1.1 热源 6 1.1.2热用户 6 1.1.3热网 7 1.2 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趋势 7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通用版) 丰台铁路供热厂依靠科技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智能自动网络监控设备,使供热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为供热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智能自动化监控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厂内智能控制中心,另一部分则是换热站的自动控制。 厂内控制中心监控设备具有数据采集、控制运算、状态监视、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管理、事故顺序识别、事故追忆、控制调节、图形显示以及信息的组态、诊断等功能。它能够对锅炉及系统的压力、温度、压差、流量、炉排、鼓引风机等重要运行参数进行统计处理和保存,同时,根据需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准确的趋势分析,提供最佳运行模型,并通过炉排、故引风机、一次循环水泵变频控制系统,实现系统动态控制调节。 换热站自动控制则是由采暖数字控制器参照温度传感器测量出

的换热站二次水水温和室外温度,根据预先设置的工作曲线,调整电动阀的开度,并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输到厂内控制中心的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当中,控制中心则通过数据自动访寻采集并通过现场电动三通阀实施调控。另外控制中心设置的供热和外网系统监控网络模拟屏使各换热站及锅炉上所有测量数据均在模拟屏流程图上显示,系统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当出现超压、超温或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发生报警,显示报警变量,并有声光显示。此时系统会自动停机,待报警消除后,可自动恢复运行,保证安全生产。特别是炉上各主要参数除在模拟屏和微机屏幕上显示之外,也同时在二次仪表上显示,而且,仪表也有报警显示输出。一旦微机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工作,司炉人员仍可通过仪表监视锅炉的运行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由自动运行状态切换到手动运行状态,保证安全生产。 通过丰台铁路供热厂智能自动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不难看到: a、智能自动化监控,采用智能全数字计算机管理,性能稳定,抗干扰性强能够实现目标管理,为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供热管网监测系统

供热管网监测系统设计 唐山平升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免费技术服务:400-611-8633

目录 一、概述 (3) 二、系统解决方案 (3) 三、监控系统建设 (4) 3.1管线监测点建设 (4) 3.1.1微功耗测控终端特点 (4) 3.1.2、高能锂电池组供电方式测点设备配置 (5) 3.1.3 终端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 (6) 3.1.4终端设备安装方式 (6) 3.1.5 现场安装照片 (7) 3.2电池供电型超声波冷热量表 (7) 3.3、通信网络选择及系统运行分析 (8) 3.4、监控中心建设 (8) 3.4.1、系统安装环境 (8) 3.4.2、供热管网流量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软件特点 (9) 3.4.3、系统特点 (11) 四、设备清单 (11) 1、中心监测系统 (11) 2、监测点现场 (12)

一、概述 某市热力总公司为了使居民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确保优质的供热服务,积极筹划,精心准备,提早动手,扎实工作,今冬集中供热工作已全部启动。 为了保证安全供热,实现数字化科学调度管理,热力总公司计划建立一套“供热管网监测系统”。首期在管线上设立30个流量监测点,监测供水流量与回水流量,并计算出供回水流量差。 二、系统解决方案 由于管线监测点一般在表井下,取电困难,所以需要选择使用高能量电池供电型的设备来对供回水的流量进行计量,并且将这些数据通过GPRS 网络无线传输到中心。 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监控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测控终端、计量与控制设备。 监控中心:包括服务器与供热管网流量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软件; 通讯网络:中国移动GPRS网络平台; 远程测控终端:微功耗测控终端; 计量设备:电池供电型超声波流量计;

数据中心的供配电及其智能监控系统

数据中心的供配电及其智能监控系统 中国IDC圈8月23日报道:由于本数据中心承担着多个省市的数据处理任务,因此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极高。用电设备种类多。且大部分为一级负荷中的特另Ⅱ重要负荷,为确保供电的连续性,经过多方协商、比较和优化,最终确定了供电系统实施方案。 1供配电系统设计 1.1用电负荷的统计 a.动力负荷:空调制冷机组、精密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给/排水泵、电梯、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等用电设备,按额定容量进行统计; b.照明负荷,按照度要求及单位容量法进行统计; C.对大型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负荷按单台安装容量进行统计; d.最终按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 1.2用电负荷等级的划分 a.一级负荷:大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消防用电设备(消火栓泵、喷洒泵、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控制中心内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等)、应急照明、保安监控系统、电话机房及计算机主机房精密空调设备等。 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中第2.0.1条要求,大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b.二级负荷:一般照明、客梯、生活水泵等。 C.三级负荷:送风机、排风机等一般动力负荷。 1.3供电电源 1.3.1 10kV高压电源

本工程高压采用两路10kV电源供电。两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两个不同的上级变电站。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当其中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路电源能担负全部负荷的供电。1.3.2220/380V低压电源 1.3. 2.1正常电源 两台变压器低压侧母线之问设置母联断路器,采用单母线分段分列方式运行;应急母线段通过应急联络转换开关ARISE与主母线联络,当两段变压器母线均失电(即两路市电均发生故障)时,应急联络转换开关自动转换,启动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 1.3. 2.2应急电源 a_柴油发电机组的设置: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中第2.0_3条要求,为确保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供电的连续性,除两路市电外,应提供独立于正常电源以外的应急电源(即第三路电源)。 因此本工程设有3台能够独立于正常电源以外的柴油发电机组,三台发电机组两用一备,经过双电源转换开关ArI'SE装置的投切转换,为大型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供电。 b.不间断电源装置UPS的设置: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中第2.0.4条要求,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可选用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因大型计算机主机及网络设备的允许断电时间为毫秒级,所以为确保其供电的连续性,本数据中心选用了在线“1+1”型并机冗余式UPS供电装置?。 1.4 10kV高压供电系统 1.4.1系统设计要求 两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两个不同的上级变电站,10kV电源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设母联断路器,平时两段母线同时分列运行,互为备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母联断路器手动投入,由另一路电源负担全部负荷。进线隔离车与主进断路器联锁,主进断路器与母联断路器联锁,但不可以在台主进断路器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和高压侧发生短路故障(故障未排除)时,合上母联断路器。只有当主进断路器中任一台断开后才允许手动台上母联断路器。 1.4.2电器设备选型要求 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分断能力为25kA.在10kV开关柜内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真空断路器操作过电压保护。真空断路器选用弹簧储能操作机构,采用110V铅酸免维护电池柜作直流操作、继电保护及信号的电源。

可视化智能监控系统

中安信可视化智能物流监控系统方案 1 整体分析 中安信要实现质量最优,成本领先,持续创新的战略,需要建立一个拥有符合企业需要 的物流监控系统的现代化物流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满足客 户要求,做到高效率、实时化监控,达到规化、科学化管理。 1.1 中安信物流现状分析 通过对案例的梳理,我们对案例中所提到的中安信在监控方面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1)“对货物的全程监控是如何实现的?”董事长提出疑问。 部长细致全面地向大家解释着:“模式是通过AMLS仓储管理公司静态在库收发存管理与联运公司动态在途运输管理实现对资源的全流程监管,此外,还有一些流程操作标准确保全流程监管,例如:上游卖家在平台挂牌的资源必须经仓储管理公司的验证;物资到库后由派驻的监管人员现场验收并录入自主研发的仓储管理系统;监管人员定期对在库物资进行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物资出库前实行统一换单,由监管人员审核是否可出库;运输途中使用GPS定位,每一次的装卸都要经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扫描。” (2)目前,从厂商成品库到监管库的运输主要由厂商自行负责;从监管库到客户的配送,也仅是为一些买家提供了部分服务。此外,由于公司仅仅是一个运输总包平台服务商,无法强制对分包的运输企业进行GPS的安装以及接受联运公司的监管。因此,现阶段还难以对平台交易货物实施有效的在途运输监管。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手段,运营部对全公司各个网点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成本、运输量、库存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检查各个分公司系统的合理使用情况,并通过呼叫中心的记录核查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仓储管理公司对于仓库话语权不够 (4)目前各个专场仓库之间并无交集,各自为政。在同一地区,如,不同专场有各自的的交割仓库,相互不能共用。 (5)根据规划,AMLS自有网点今后将纳入斯迪尔“平台+基地”的全流程业务体系中,但目前尚未整合利用。 目前中安信在物流监控方面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难以实现车辆货物的实时信息查询,因此无法提供货物实时状态查询服务,无法 依靠精确的信息实现运输作业生成与优化,缺乏运输业务完整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2)异常情况监控不及时、不准确,因此对于异常情况相应能力低,难以实现异常成 本的严格管理。 (3)物流监控系统还是客户服务、业务级决策支持领域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中安信物 流的监控系统数据收集无法满足精益化管理提供准确全面数据的要求,将成为中安信信息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1.2 中安信物流监控需求的特点 对于中安信而言,其在物流监控方面的需要有如下特点: (1)业务覆盖地域广。斯迪尔平台目前拥有7个品牌现货专场、3个物流园专场和1个现货交易中心。,业务涉及运输、仓储、配送等领域。

智能化网络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目录 前言 (3) 第一部分系统设计 (4) 第一章网络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5) 一、系统概述 (5) 1.1、设计原则 (5) 1.2、设计目标 (6) 1.3、设计依据 (6) 1.4、设计说明 (7) 二、系统优势 (8) 2.1网络化结构“一线多能” (8) 2.2网络化结构--方便日后扩展 (9) 2.3嵌入式操作系统--免维护 (9) 2.4分布式结构--系统更加安全 (9) 2.6分布式存储、观看--更加系统更加灵活 (9) 2.7 分级管理,既灵活又安全 (9) 三、系统构成 (10) 3.1系统原理图 (10) 3.2前端部份 (11) 3.3传输部份 (11) 3.4视频控制、显示和记录系统 (12)

3.5 GoldenEyes系列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介绍 (13) 3.6 GoldenEyes分布式监控工作站计算机系统需求 (14) 3.7 GoldenEyes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主界面 (15) 四前端监控点配制 (17) 五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17) 第二章LED电子显示屏系统 (17) 第二部分系统设备报价清单 (17) 第三部分现场施工与售后服务承诺 (17)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也倍加提高。基于目前我国的现状,以安全技术防范为主,将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为一体,辅以视频、通讯、网络系统将以生产车间智能化系统为主流。 本方案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安全防范而设计的,车间的安全技术防范,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采用各种安全技术的器材设备,达到车间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保证车间工作人员人身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多功能防范系统。 生产车间安全防范的技术系统,必须因地制宜,遵守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消防法规、技术规范以及标准的要求和市容市貌的规定,将技防纳入车间建设的规则。技防系统在方案设计时,要始终贯彻“安全、可靠、有效、经济”的设计指导思想,所采用的产品,必须是符合有关标准并经过国家规定的检测单位测试、认可的产品。 在设备选型上,要以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为基础,同时考虑兼容性和开放性,方便用户使用。即技防产品应选择安全、先进、成熟技术,避免短期内因技术陈旧造成系统性能不高或过早淘汰;立足于用户对技防系统的具体要求,不盲目求好求全,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考虑到技术不断进步及用户需求的不同,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开放性、按已有标准设计、标准生产的设备,避免因兼容性问题造成系统难以升级或拓展。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标准 版)

智能网络监控与供热安全(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丰台铁路供热厂依靠科技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智能自动网络监控设备,使供热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为供热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智能自动化监控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厂内智能控制中心,另一部分则是换热站的自动控制。 厂内控制中心监控设备具有数据采集、控制运算、状态监视、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管理、事故顺序识别、事故追忆、控制调节、图形显示以及信息的组态、诊断等功能。它能够对锅炉及系统的压力、温度、压差、流量、炉排、鼓引风机等重要运行参数进行统计处理和保存,同时,根据需要对系统数据进行准确的趋势分析,提供最佳运行模型,并通过炉排、故引风机、一次循环水泵变频控制系统,实现系统动态控制调节。 换热站自动控制则是由采暖数字控制器参照温度传感器测量出的换热站二次水水温和室外温度,根据预先设置的工作曲线,调整电动

热力公司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热力公司远程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北京中恒景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章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加油站、加气站的数目因此也在不断增加。鉴于连锁加油站、加气站地理位置分散,网点众多,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和发展,快速、便捷地掌握各网点的实时状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保障各加油站、加气站安全运转,可以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加油站进出车辆情况、收费情况、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加油站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多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就是为解决加油站、加气站等诸类问题量身定做的产品。 所前端的设备、服务器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管理。MVNS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加气站、加油站实现远程监控,从而为推动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成功举办加快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加气站、加油站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将辖区范围内的所有从加油站、加气站进行远程监控, 我们公司积累多年视频领域的开发研究经验,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NVMS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该系统能够对加油站、加气站、连锁模式的企业所的有关数据、参量、图像进行监控,能够实时、直

接地了解和掌握实时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能够切实提高无人或少人值守的安全水平。 第二章系统要求 系统描述 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由各加油站、加气站前端监控系统和远程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其中,各加油站、加气站将各摄像机、拾音器、报警设备等前端信号采集设备接入本地视频编码器,通过视频编码器将采集到的各种信号进行数字化压缩处理后通过专线或ADSL网络上传到远程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本地监控客户端进行实时监视、控制、录像等;也可以通过集中存储的方式对前端的录像进行存储、方便录像调用。远程监控中心配备相应管理服务器、监控客户端、流媒体服务器、集中存储服务器等,执行监控、录像、管理、电视墙投放等功能。 可以用浏览器访问、查看远程录像等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交换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其中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作为载体更是整体生态链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年来,云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机房计算机系统的数量与日俱增,其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机房环境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空调、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等),由于各类设备各自独立,如果没有统一的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主要是依靠值班人员的定时巡检来进行系统监控,由于值班人员知识面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值班人员不可能详细地检查每套系统,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因此,为满足工作需要,提高机房维护和管理的安全性,北京金视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一套“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监控系统,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系统简介 三维可视化机房数据中心智能监控管理系统(3DDCIMMS)对机房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实时动态呈现设备告警信息及设备参数,快速定位出故障设备,使维护和管理从人工被动看守的方式向计算机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模式转变。突破性的三维仿真技术是智能可视化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房设备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缺少实时性管理、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全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形象化的虚拟场景和真实数据相结合,增强机房设备、设施数据的直观可视性、提高其利用率。 系统特点 三维虚拟可视化平台 在现有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展现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服务器设备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三维虚拟现实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