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的专家共识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观察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观察王正冬,周爱明,金根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3)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82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植入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行标准根治手术,其中植入组于手术关腹前在瘤床、已侵犯组织的剥离面、淋巴清扫区域和血管根部以及肿瘤容易脱落的部位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
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情况、引流量、吻合口漏及肠梗阻发生情况、住院时间、1a内局部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术后均无吻合口漏、肠梗阻发生,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植入组每日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1a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安全可靠,是预防结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结直肠癌,进展期;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氟尿嘧啶中图分类号:R735.37;R4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12)27-0084-02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进展期是指Dukes分期中的B期和C期,近年来其治愈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5年生存率仅分别为70%、50%,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2008年1月 2010年12月,我们为4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于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8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男56例,女26例;年龄(54.8ʃ6.5)岁。
其中结肠癌53例,直肠癌29例;Dukes B期45例,Dukes C期37例。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植入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行标准根治手术,其中植入组在手术关腹前,将1000mg氟尿嘧啶植入剂量化均匀植入瘤床、已侵犯组织的剥离面、淋巴结清扫区域和血管根部,其中结肠癌患者植入癌床剥离面200mg、肠系膜根部100mg、肠系膜下动脉根部100 mg、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00mg、腹主动脉周围组织150mg、肝十二指肠韧带150mg、后腹膜盆腔内200 mg;直肠癌患者植入癌床剥离面200mg、骨盆侧韧带100mg、膀胱侧间隙100mg、闭孔血管周围100 mg、髂血管周围100mg、肠系膜下动脉根部100mg、腹主动脉周围组织150mg、肝十二指肠韧带150 mg。
术中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表 2 术中给药部位与剂量( mg)
部位Biblioteka 胃全切食管旁100
脾蒂区域
50
胰腺上缘、胰腺皱襞 150
癌变部位膈顶部
50
胃左、腹腔动脉旁
50
胃右动脉根部
50
肝十二指肠韧带
50
腹主动脉旁
50
胰头旁
100
后腹膜盆腔
150
近端胃大部切除 远端胃大部切除
100
-
100
-
150
150
50
50
100
100
50
50
-
100
基金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 No. 20083087) 第一作者: 魏海云( 1970-) ,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肿瘤外科疾
病研究。
CEA、CA19-9 和腹部 B 超。每半年复查腹盆腔 CT 和胃镜,有 可疑复发者及时复查。完成术后全程静脉化疗的患者才列入 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成功随访 45 例及 43 例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8 年 3 月至 2009 年 3 月在本院行胃 癌根治术( D2) 的 100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62 例,女 38 例,年龄 29 ~ 70 岁,中位年龄 53. 4 岁。随机分为两 组,每组 50 例。治疗组关腹前在腹腔内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 嘧啶植入剂 800 mg; 对照组在腹腔内留置 5-氟尿嘧啶1 000 mg。 手术操作由一组固定医师执行,两组患者均于术后 3 w 进行 6 个周期常规化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以 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 可比性。见表 1。 1. 2 植入方法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于洋闫肃于艳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长效缓释抗肿瘤制剂,临床上经皮穿刺和术中给药,药物直接达到肿瘤局部区域。
由于其独特的给药方法,可实现局部区域的肿瘤靶向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仅为常规化疗数1/10)[1],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开始试用此药进行广泛给药方式和适应证的探讨[2~5 ]。
我院承担了吉林市科委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研究课题,发现该制剂及此种给药方式(术中植入区域性化疗)可大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作用时间之积分AUC,从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试药与仪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规格每瓶0.1 g,芜湖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345、批号2007062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型四元梯度泵,Waters2487型紫外光度检测器,Waters Spherisorb C18柱,USA-WORTERS公司产。
2 临床及药动学试验资料及方法2.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48.5岁;病种分布:胃癌16例,结肠癌10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直肠癌14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
2.2 给药方法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及清除所属区域淋巴结,在仔细探查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分期,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总植入量400~800 mg:①常规行胃、贲门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每点植入50~1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在无法进行局部植入的区域,将植入剂均匀地撒在其上。
②常规行大肠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400~8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直肠癌患者植于骨盆侧壁侧韧带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血管周围、髂血管周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组织内;结肠癌患者植入手术创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软组织内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
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

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
赵士雅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015)002
【摘要】目的探讨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81例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区域性化疗的护理措施.结果 81例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后, 1例伤口出现液化,其余切口愈合良好,无吻合口漏、腹膜炎及肠梗阻出现,平均住院11 d, 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腹腔和肝转移.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进行区域性化疗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而完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总页数】3页(P1-2,4)
【作者】赵士雅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配合 [J], 高魏丽
2.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体会 [J], 徐东辉;于蕾;张凤玲;焦艳
3.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护理体会 [J], 徐东辉;于蕾;张凤玲;焦艳
4.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利仕文;庞晓军
5.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肿瘤的护理体会 [J], 高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肠道肿瘤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研究

tsia crio r ad m yd i dit ru s te rae ru n 8 )a dtecnrl ru et l ac maweern o l i d ot go p : h et go p( 0 n o t o p(7 n n v e n wo t d h og z 1 0 .P t nsi tet ae ru ee e u ruaissa e e aesr ke nteic in n nteaj. 0 ) ai t n h etdgo prci df oo re uti drl s pi l o h io s do h da e r v l l n e n d ns a
d rn a to n e tn lc r i o a o e a i n u i g g s r i t si a a c n m p r to
Li h —we i S n,De g Z o g—n n,Me g Qi n h n a n n,YeKa —h a i u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氟尿 嘧 啶 缓释 剂 于 胃肠 道 肿 瘤 术 中应 用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10例 胃肠 道 肿 瘤 根 治( 、 期 ) 8 Ⅱ Ⅲ 手 术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0例 ) 对 照 组 (0 8 和 10例 ) 治疗 组 于术 中 手 术 创 面 血 管 旁 等 处 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 对 照 组 于 , 术 中手 术 创 面 用 蒸 馏 水 冲 洗 。 结 果 治 疗 组 与 对 照组 在 骨髓 抑 制 、 肾功 能 异 常 、 疫 抑 制 、 口感 染 、 连 性肠 梗 阻、 肝 免 切 粘 腹 腔 内 出血 、 吻合 口瘘 、 学 性 腹 膜 炎 比 较 差 异 无 显著 性(P >0 0 ) 两组 1年 生 存 率 均 为 9 .O , 异 无 显 著 性 。 治 化 .5 , 49 % 差 疗 组 2年 生存 率 (3 4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6 0 %) 治 疗 组 3年 生存 率 (7 7 % )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4 0 %) 2 3年 8 .0 明 6 .0 , 7 .0 明 5 .O , 、 生 存 率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0 0 ) P .5 。结 论 胃肠 道 肿 瘤 术 中植 入 氟 尿 嘧 啶 缓 释 剂 可 以 明 显 提 高 患 者 生 存 率 , 一种 是 有效且毒副反应轻的腹腔化疗方法。 关 键 词 : 胃肠 肿 瘤 ; 氟尿 嘧 啶 ; 科 手 术 外 中 图分 类 号 :R 3 . ; 7 5 3 7 5 2 R 3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1 (0 0 0 0 1 8 7 2 1 )4—0 8 4 4—0 3
胃肠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护理

胃肠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护理罗冬红;胡明;钟美华;黄炯强;雷建【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08(015)008【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护理方法,寻找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局部复发转移的新途径.方法 64例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分成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观察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血象变化及肝肾功能变化,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以及肠功能恢复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ALT和肌酐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组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而完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总页数】3页(P33-35)【作者】罗冬红;胡明;钟美华;黄炯强;雷建【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相关文献】1.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观察 [J], 胡明;雷建;陈远光;黄炯强;雷大钊2.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 [J], 张锡;李春峰;薛英威3.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J], 蒲劲松4.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J], 蒲劲松;5.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初步研究 [J], 李小刚;于金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中晚期直肠癌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中晚期直肠癌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我院在中晚期直肠癌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中人氟安)治疗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188例中晚期直肠癌临床资料。
分为两组A治疗组,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96例;B对照组,不植入缓释氟尿嘧啶92例。
术后4w均采用静脉化疗,并作随访观察。
结果对照组术后因感染出现2例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6例发热,经治疗后好转。
治疗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和盆腔积液及肠梗阻等不良反应,有8例出现发热,6例出现白细胞降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
术后12、24个月随访或检查发现治疗组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处转移和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可行,可降低中晚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
标签:氟尿嘧啶;直肠癌;比较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患者术后生存率仍然波动在50%左右,我们术中应用缓释剂治疗中晚期直肠癌,并取得一定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1月行中晚期直肠癌手术188例(男性96例,女性92例),年龄38~85岁。
随机分为B对照组92例,其中Ⅱ期60例,Ⅲ期32例;A治疗组96例,其中Ⅱ期58例,Ⅲ期38例;两组行miles 手术130例,Dixon手术58例。
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能耐受手术及术中化疗。
术前病理分型为腺癌,分期为Ⅱ/Ⅲ期;术中、术前检查时未发现有远处转移。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照组术中不应用缓释剂,治疗组术中于瘤床区域、可疑亚临床肿瘤病灶区域植入800mg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每两植入点之间距离≥3cm,注意距离吻合口2cm外植入缓释剂。
两组患者术后4w均采用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6个疗程。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氟尿嘧啶腹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的效果观察

进 展 期 结 直 肠 癌 患者 术 中行 氟 尿 嘧 啶腹 腔 区域 性 量 化 缓 释化 疗 的效 果 观 察
王 正冬 , 周爱 明 。 根培 金 ( 云 港 市第一人 民 医院 , 苏连 云 港 2 2 0 ) 连 江 2 0 3
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 , 术后均无吻合 口漏 、 肠梗 阻发生 , 门排 气时 间、 口感染 率及住 院时间均无 显著差 肛 伤
异; 植入组每 日引流量显著大于对 照组 , a内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1 P均 < .5 。结论 00 )
患者术中行腹 腔区域性量化缓释化疗安全可靠 , 是预 防结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有效途径。
两组手术 均顺 利 , 后均无 吻合 口漏 、 术 肠梗 阻发
生 , 余指标 比较 见表 1 其 。
表 1 两 组 术 后 相 关 指 标 比 较 ( ) i±
注: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5 0 0
3 讨论
对 于腹 腔 内癌 肿 的外 科综 合 治 疗 , 以往 临床多 将 主要 精 力投 入于 研 究淋 巴结 的 转移 规 律 , 临 床 但 实践 证实 单纯外 科 手术并 未有效 地 防止术后 复发 和
1 资料 与方 法
m、 g髂血管周围 10 g肠系膜下动脉根部 10m 、 0 、 m 0 g
腹 主 动脉 周 围组 织 10 mg 肝 十 二 指 肠 韧 带 10 5 、 5
mg o
1 1 临床 资料 同期 收治 的 8 . 2例进展期 结直 肠癌
患者, 5 男 6例 , 2 女 6例 ; 年龄 (4 8± . ) 。其 中 5 . 65 岁
后 很容 易 向周 围侵 润 , 比结 肠 癌 更 容 易 出现 淋 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结直肠癌术中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的专家共识
作者:结直肠癌术中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共识专家组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年,卷(期):2011,26(6)
1.Fisher B;Gunduz N;Saffer EA Influence of the interval between primary tumor removal and chemotherapy on kinetics and growth of metastases 1983
2.陈彧泮;王天翔氟尿嘧啶缓释制剂术中腹腔化疗相关研究 2009(12 suppl2)
3.姜福全;王强;蔡清萍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对H22腹水瘤小鼠的抑瘤疗效观察 2006
4.姜福全;王强;蔡清萍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测定 2006
5.肖军;金钦文;覃宇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性及疗效荟萃分析 2011
6.王宁;陈凛;卫勃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2010
7.Yan TD;Black D;Savady R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efficacy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peri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 [外文期刊] 2006
8.Vaillant JC;Nordlinger B;Deuffic S Adjuvant intraperitoneal 5-fluorouracil in high-risk colon cancer:a multicenter phase IE trial[外文期刊] 2000
9.Macr(i) A;Saladino E;Bartolo V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colorectal origin 2010
10.Sung JJ;Lau JY;Young GP Asia Pacific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外文期刊] 200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ptwk20110603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