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药煎煮方法宜忌共70页

合集下载

中药服用禁忌和煎煮方法

中药服用禁忌和煎煮方法

热性中药多用于治疗寒性疾病,但服药时要 注意忌口,避免食用油炸、烧烤、辛辣等食 物,以防助热生火,加重病情。
温性中药服用禁忌
凉性中药服用禁忌
温性中药多用于治疗虚寒性疾病,但服药时 要注意忌口,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 食物,以防耗伤阳气,影响药效。
凉性中药多用于治疗热性病症,但服药时要 注意忌口,避免食用油炸、烧烤、辛辣等食 物,以防助长热邪,加重病情。
浸泡药材
煎煮前要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 以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特殊处理
对于一些质地坚硬、体积较大的药 材,需要进行切制或粉碎处理,以 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煎煮器具的选择
煎煮中药的器具应当以陶瓷、瓦罐、砂锅等非金属材质的器具为宜,避免使 用金属材质的器具。
煎煮方法
煎煮中药时要注意火候和煎煮时间,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维持微沸 状态一段时间,以便于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中药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顺序
存放位置
中药材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处,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同时也要避 免与易挥发、易潮解的物质放在一起。
使用顺序
中药材使用时应遵循先检查后抓取的原则,根据处方或医生建议按顺序抓取,避 免浪费和混淆。
中药材的虫蛀、霉变和腐烂预防
虫蛀
中药材储存过程中要避免虫蛀, 可以在储存前进行晾晒、干燥等 处理,储存时加入花椒、八角等 天然抗氧化剂进行预防。
自来水
自来水经过处理后,可以保证 水质的安全和卫生,但可能含
有氯等消毒剂味道。
井水
井水属于地下水,水质较为天 然,但可能存在微生物和污染

自来水与纯净水
自来水
自来水一般来自自来水公司,水质较为安全可靠,价格相对 较低。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完整版)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煎煮方法--第 1 页共 6 页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其根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目已近 13000 种中药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以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意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妥的不良结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莽撞冒昧,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这些都说明先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要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利害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样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响。

所以,汤剂的煎制方法有很多特别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关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升治疗成效十分重要。

中药的合理煎煮能够充足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关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方面 :一 .冲洗:中草药多半是生药,在销售以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以前一般没有必需淘洗。

假如确实感觉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快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刷,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增添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批丢掉,进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煎药器具以沙锅为好,由于沙锅的材质稳固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响,导热平均,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到现在的原由之一,但沙锅孔隙许多易“串味”,且易破裂。

其余,也可采纳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拥有抗酸耐碱的性能,能够防止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响,大批制备时多项选择用。

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固,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响而影响质量,不可以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固,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能够采纳,但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

中药煎煮法及饮食宜忌--肿瘤

中药煎煮法及饮食宜忌--肿瘤

中药传统煎法
1、煎药不能用铁锅,最好用砂锅、不锈钢锅、瓷锅。

2、每剂煎两次,将中药用冷水浸泡一小时以上,水不要太多,盖过药面即可,如有后下药,则另用碗单泡一小时以上。

3、大火煮开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如有后下药,此时连水带药倒入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头煎。

4、再放冷水上火煮开,转小火煎煮二十分钟(不必浸泡),如有后下药倒入另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贰煎。

5、头、贰煎混匀,再分开,早、晚各服一半。

6、服药最好空腹,如怕苦则放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亦行。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
忌服羊肉、鱼虾、甲鱼、香菜、香椿、茴香、韭菜
宜服猪肉、鸡肉、鸭肉、牛肉、菜花、圆白菜、蘑菇、木耳
中药传统煎法
1、煎药不能用铁锅,最好用砂锅、不锈钢锅、瓷锅。

2、每剂煎两次,将中药用冷水浸泡一小时以上,水不要太多,盖过药面即可,如有后下药,则另用碗单泡一小时以上。

3、大火煮开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如有后下药,此时连水带药倒入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头煎。

4、再放冷水上火煮开,转小火煎煮二十分钟(不必浸泡),如有后下药倒入另一半,开锅即可,倒出药汁为贰煎。

5、头、贰煎混匀,再分开,早、晚各服一半。

6、服药最好空腹,如怕苦则放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亦行。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
忌服羊肉、鱼虾、甲鱼、香菜、香椿、茴香、韭菜
宜服猪肉、鸡肉、鸭肉、牛肉、菜花、圆白菜、蘑菇、木耳。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清洗:煎煮前一般无须清洗。

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2、浸泡: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3、用水: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4、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5、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6、复煎: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

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7、搅拌: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煎中药首先要注意火候,煎中药前需要提前泡半个小时,一般水没过中药2~3厘米为宜,在煎煮的时候,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需要从三碗水熬成一碗水。

煎煮中药时,若加水量过多,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影响治疗效果。

若加水过少,可能会把中药煎糊,或者煎煮不完全,在影响疗效的同时,也会造成中药的浪费。

煎煮不同的药物时,火候和煎煮时间也不同,需要根据药物性质和药物疗效而定,一般补益类药物用文火煎煮,煮沸后需要续煎30-60分钟,而解表药、清热药用武火煎煮,煮沸后续煎3-5分钟即可。

另外,不同中药的性质不同,因此吸水量也有一定差别,用水方面也存在不同。

对于一些质地松软的花、叶子、草类等中药材,吸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可能需要适当地增加用水。

而对于相对坚实的中药,由于吸水性较弱,可以适当减少用水。

还需要注意煎煮药材的器皿最好选用砂锅、瓦罐,不建议选择铁锅或者铝锅,以免药物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

中草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ppt

中草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ppt

煎药操作流程


八. 煎药环境
1.利于煎药员工作,最大程度保护药物和药液煎煮质量,环境温度 在5℃~40℃;相对湿度:≤85%。
2.中药的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 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 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3.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4.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 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 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药操作流程

五. 煎煮次数
在煎煮药物时,其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 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 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 了。这时需要将药液滤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 继续溶出。为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保证疗效,一剂药 最好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煎药操作流程
四.

入药方法


1. 先煎:贝壳、甲壳、化石以及多数矿物药,如牡蛎、 磁石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 入其他药同煎。另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 等,为减少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2. 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 分煎煮时容易挥发或破坏,不耐煎煮者,如薄荷、大黄、番 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完毕再将其纳入,煎煮 5-10分钟即可。 3. 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药 共煎,需要另外炖化,再兑入其他药同服。 4. 冲服: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 竹沥、姜汁等),宜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可。

中药饮片煎熬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饮片煎熬方法及注意事项

煎药用火先武后文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细辛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不宜久煎的中药,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

钩藤含钩藤碱,煎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易破坏.杏仁含苦杏仁甙,久煎能部分水解,产生氢氰酸而随水蒸气逸散,减弱止咳作用;对于炮制不透的杏仁,由于酶的作用,水解更迅速。

1、先煎:介壳、矿石类药,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龟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生瓦楞等,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对附子、生半夏、马钱子、乌头等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先煎45~60分钟,以降低毒性,保证安全用药。

2、后下: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细辛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

另外,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

钩藤含钩藤碱,煎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易破坏。

杏仁含苦杏仁甙,久煎能部分水解,产生氢氰酸而随水蒸气逸散,减弱止咳作用。

故此两类药物须在一般药物即将煎毕前3~6分钟再下。

3、包煎:对于赤石脂、车前子、海金沙、青黛、滑石、蒲黄、旋复花等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可避免药液混浊,或刺激引起咳嗽.4、烊化:阿胶、龟胶、鹿角胶等为避免入煎粘锅,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5、另煎: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贵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中服用。

6、冲服:如羚羊粉、三七粉、牛黄粉、珍珠粉、芒硝等贵重而量小的药物或粉末药物,为了避免浪费,一般均不进行煎剂,可用其他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

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先将药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4次服用.1 器皿的选择煎药器具忌用铜铁铝器皿。

中药煎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剂中药需先将中药泡透后进行煎煮,一剂煎两遍,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饭后服用。

具体步骤如下:1. 煮药用具: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铝等易腐蚀的锅。

2. 将中药泡透:除冲服外(冲服药物不煎)的所有中药在冷水或温水中泡透(约半小时),先煎、后下的药物单独浸泡。

3. 先煎(无先煎可跳过此步):中药泡透后加水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后,再进行后续步骤。

4. 第一煎:中药泡透后加水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将药液滤出。

5. 后下(无后下可跳过此步):中药泡透后在第一煎出锅前5-10分钟时放入。

6. 第二煎:再将药锅内加至高出药物约2cm,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将药液滤出。

7. 煎药量:儿童每剂中药煎取药液量一般为100-150毫升,小婴儿每剂30-50毫升;成人每剂200-300毫升。

8. 两次煎药药液混合:将第一煎药与第二煎药混合后分为两份早晚分服。

【特别提示】若处方中有麻黄,且剂量超过9克,则需每日分3-4次服用。

9. 冲服:药汤服用前将相应克数的冲服中药(多数不溶)混入药液服用即可。

10. 服用:饭后半小时服用。

若同时服用西药,则需与中药汤剂间隔1小时左右。

煎中药的时间与喝法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沸后煎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中药第一次煎的药效果最好,第二次煎药液浓度稍低些,两次煎的药液混在一起,早、晚两次喝完。

这样喝的话,第二次服药还需要再次加热,比较麻烦。

所以,也可煎煮一次服用一次。

通常一副中药煎煮2-3次后就没有什么药力,需要重新换药。

其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