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国标本《找规律》优质课课件

03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导入
导入时间:5分钟
导入内容:教师展示一张超市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寻找图中的规律,并提问学生 是否喜欢逛超市。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课中讲解
• 讲解时间:30分钟 • 讲解内容 •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通过案例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以及如何寻找规律。 • 教师分步骤详细讲解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 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结合案例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 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02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国标本《找规律》中的主体教学内容,包括发现规律、探究规 律、应用规律三个环节。
国标本《找规律》优质课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教学内容分析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反思
01
引言
课程背景
课程背景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数学知识的 基础上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 主要涉及简单的排列、组合及最简单的排列数公式。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探究规律,应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等能力,同时帮助学 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一)——《找规律》奥数培优讲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一)——《找规律》奥数培优讲义第一讲找规律(一)【一】找规律填数:2,4,6,8,,12练习1、1,3,5,7,,112、0,5,10,,20,25【二】找规律填数:18,15,,9,6,练习1、100,98,,,92,902、120,110,,,80,70【三】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9、13、()、21、25像上面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在这个数,因为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所以叫做等差数列。
练习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8、11、()、17、20(2)3、6、9、12、()、18、21(3)30、25、20、()、10、()、0(4)55、49、43、()、31、()、19【四】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练习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再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9、10、12、15、19、24、()、37(2)1、4、9、16、25、()、49、64(3)2、1、5、1、8、1、()、()、14、1(4)36、28、21、15、()、6、3【五】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3、10、5、15、()、()、9、25练习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6、5、8、9、10、13、()、()(2)13、2、15、4、17、6、()、()(3)3、10、4、11、5、12、6、13、()、()、8、15(4)19、5、17、8、15、11、()、()【六】在数列1、1、2、3、5、8、13、()、34、35、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练习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3、6、9、15、24、()、()(2)34、21、13、8、5、()、2、()(3)0、1、3、8、21、()、144(4)2、6、14、30、62、()【七】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上填上适当的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件

因数 24 24 因数 15 30 积 360
8 24 4 15 150 15
你能发现规律吗?
被除数 480 960 4800 240 80
除数 12 24 120 5 2
商
40
商都是 循环小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 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 0.5454… 7÷11= 0.6363… 8÷11= 0.7272… 9÷11= 0.8181…
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 乙数不变,那么积是(1600 )。
填一填
C:9.9
如果A÷B=60,那么(A×3) ÷B=( 180 ); 如果A×B=300,那么(A×2) ×(B×2)=(1200 )。
填一填
C:9.9
如果A×B=600,那么(A×5)× (B÷5)=(600) 如果A÷B=75,那么(A×10)÷ (B×5)=(150); 如果A÷B=75,那么(A÷5)÷ (B÷5)=( 75 )。
460×0.008= 3.68 46×0.08= 3.68 4.6×0.8= 3.68 0.46×8= 3.68
0.046×80= 3.68 0.0046×800= 3.68
1122÷34= 33 111222÷334= 333 11112222÷3334= 3333 1111122222÷33334= 33333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商。
3×7= 21 3.3×6.7= 22.11 3.33×66.7= 222.111 3.333×666.7= 2222.1111 3.3333×6666.7= 22222.11111 3.33333×66666.7= 222222.11111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找规律》公开课ppt课件

03
找规律的步骤和方法
观察和分析
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数字、图形或序 列中的规律。
分析
对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分析,理解 其特征和变化趋势。
归纳和演绎
归纳
从个别实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演绎
根据已知规律推导出其他相关规律。
实验和验证
科技
在科技中,找规律可以用于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和技术,例如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 行为规律,可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05
找规律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找规律的挑战
01
02
03
复杂度增加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找规 律的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 ,需要更高效和精确的方 法来处理。
噪声干扰
在现实世界的数据中,常 常存在噪声和异常值,这 给找规律带来了很大的挑 战。
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实验来验证规律 的正确性。
验证
对比实验结果与预期规律,确保一致 性。
数学建模
建立模型
用数学公式或方程来表示规律。
模型应用
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解释和预测现象。
04
找规律的实践应用
在数学中的应用
代数表达式
在代数中,找规律常常用于解决数列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问题,通过 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快速求解 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或前n项和。
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找规律可以用于研究经济现象 和规律,例如通过分析股票价格波动规律, 可以预测未来的股票走势。
心理学
在心理学中,找规律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行为 和心理特点,例如通过观察人类情绪的变化 规律,可以了解人类情感的特点。
《找规律》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夹子 )和(手帕)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 )。
蘑菇 兔子 (兔子)和(蘑菇)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兔子),(兔子)比(蘑菇)多1个。 兔子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木桩)和(篱笆)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木桩 木桩 篱笆 (木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两端物体
数量
中间物体
数量
夹子 兔子 木桩
10 8 13
手帕 蘑菇 篱笆
9 7 12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排成一线, 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 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 1个。
两端物体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 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25-1=24(个) 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25+1=26(个)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两端物体
6-1=5(次)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 了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75-1=74(棵) 答:栽桃树74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 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 中间栽了一棵桃树,可以 栽桃树多少棵?
答:可以栽桃树75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男孩和小女孩的个数有什 么关系?为什么?
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排成 一线,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 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围成 了一个圈,是首尾相接的封闭排 列时,就找不到头尾了,那数量 就是一样多的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两端物体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3+1=4(段)
《找规律》课件(李爱琴)

第二行地砖:
第三行地砖:
第四行地砖:
1、 2、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小 手帕,利用自己的学具,用所 学的规律的知识为小手帕设 计出美丽的花边或图案。 注意:设计的花边和图案 要有规律!
自然规律
春
夏
秋 冬
民族服装图案
民族服饰图案
找规律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四册
天坛路小学 李爱琴
墙面 地砖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墙面Leabharlann 墙面墙面墙面
墙面
墙面
墙面
地砖
第一行地砖,蓝色砖排在最前面 第二行地砖,在第一行排第一的蓝色砖排到最后去了 第三行地砖,在第二行排第一的绿色砖排到最后去了 第四行地砖,在第三行排第一的红色砖就要排到最后去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惯用语?
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 背黑锅 抱佛脚 爆冷门 炒鱿鱼 穿小鞋 开夜车 绊脚石 擦边球 开小差 拍马屁 走后门
二、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 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我喜欢玩打水漂儿,只是没有别人玩得好,瓦片儿到了我 手里,不是蹿得不远,就是“扎猛子”(钻进水里),常常惹得 小伙伴儿们笑。尤其是在比赛打水漂儿时,越是想打得好越出 乱子,倒数后几名总有我的份,所以让人讥笑为“老疙瘩”。 好像只有那么一次,我手中的瓦片儿,不知怎么使对了劲,一 下子蹿出十几米远,我这个“老疙瘩”,总算着实地威风了一 回。从此以后,我也就越发想玩啦,不过像这么好的成绩,后 来再也未出现过。
四、日积月累 连一连,再填一填。 病从口入 差之毫厘 一言既出 比上不足 机不可失 尺有所短谬以千里 驷马难追 比下有 时不再来 寸有所长 祸从口出
上面的成语教给我们很多道理 。“____病__从__口__入____, ___祸__从__口__出____”告诫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艺术;当有 人觉得自己很优秀,看不起别人时,可以用“___尺__有__所__短____, ____寸__有__所__长____”来劝告;当有人许诺又想反悔时,可以用 “____一__言__既__出____,____驷__马__难__追____”来劝告。
交流范例
我读《一只窝囊的打老虎》第6自然段时,作了 这样的批注:“豁虎跳”是什么意思呢?查资料。
我读《陀螺》这篇课文的第4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时,作了这样的批注:比喻生动、形象,表达了 “我” 因为没有质量好的陀螺而不能与小伙伴一 决胜负的懊恼心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日积月累
相貌堂堂: 形容人的容貌庄重大方。 威风凛凛: 形容声势或气派严肃,使人敬畏。 膀大腰圆: 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
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日积月累
容光焕发: 脸上放出光彩,形容精神饱满或身体健康。 鹤发童颜: 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
zhuān
kuàng
末—沫(泡沫) 专—砖(砖头) 广—矿(矿物)
zōnɡ
yǎng
jù
宗—综(综合) 羊—氧(氧气) 具—俱(俱乐部)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识字加油站
这些都是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同音形近字。 字形相近的字大多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 形旁表意,声旁标音。所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旁, 我们可以辨别它们不同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
◇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 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拉萨。
长句子详细描写了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艰巨 旅程。短句子则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拓展积累
如何长话短说呢?
词句段运用
1. 删去修饰、限制、补充说明成分;
2. 删去数量短语;
忽快忽慢。
日积月累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鹤发童颜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 膀大腰圆 短小精悍 慈眉善目 老态龙钟
读一读,你 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 物面部、头发、身材等外 貌和神态的。
日积月累
眉清目秀: 形容容貌俊秀。 亭亭玉立: 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 文质彬彬: 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一、游戏导入,创造规律。
每次看到同学们,章老师就特别高兴。
大家这么活泼机灵,总是让我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章老师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一起来玩一个,怎么样?
出示:我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圆片,你愿意上来选一些将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吗?
指名上来摆一摆,可能出现:红红红红黄黄黄黄或红黄红黄红黄红黄还有其他的,请上台摆的同学说说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摆的。
指出,同学们真棒,确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着类似这样的规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找规律(板书)。
二、动手动脑,发现规律。
选择四个圆片(红、黄、红、黄……),你能说说下面是怎么摆的吗?
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刚才的另外几种是一一间隔排列吗?……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章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8个圆片,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摆完好吗?看一下,在这样的摆法里面,红黄圆片的个数怎么样。
你还能再能按照章老师的要求再来摆一摆吗?
出示要求:按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能让每两个红色圆片的中间都有黄色圆片吗?
学生试摆。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一个黄色圆片没地方摆
提出问题:恩,怎么多了一个,为什么它找不到位置?
2、一个黄色圆片的一边没有红色圆片
提出问题:这样排是一一间隔排列吗?有没有符合刚才老师的要求?
要符合章老师的要求,在允许你适当增减圆片个数的情况下,你可以想到几个方案。
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一起试试看。
方案一、去掉最后一个黄圆片
方案二、再增加一个红圆片到最后
像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中,我们把红色圆片叫做两端的物体,把黄色圆片叫做中间的物体。
分别数一数两种方案中的.这两种物体的个数,列表板书。
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
红色圆片4黄色圆片3
红色圆片5黄色圆片4
看着这样的结论,你有什么发现吗?能说说你这样想的道理吗?
学生思考,互相轻声交流。
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比较:为什么两种排列物体的个数不一样,初步得出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两种情况。
看来啊,这样的排列里面还真是有一定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去小兔乐园看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规律呢?
三、回归书本,熟悉规律。
1、翻开数学书本到第48页,从图上,你找到几组按规律排列的物体,和刚
才的排列一样吗?分别是什么,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在这里,可以把什么看作两端物体,什么看作中间物体?能对应着表格填
一下吗?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说。
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
红色圆片4黄色圆片3
红色圆片5黄色圆片4
夹子10手帕9
小兔8蘑菇7
木桩13篱笆12
3、引导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比
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
4、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感受规律的无处不在。
5、刚才,我们发现了3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小兔子和蘑菇这一组,
小兔最喜欢吃蘑菇了,怎么样能小兔子每人都吃到一个蘑菇呢?(增加一个蘑菇。
)刚才是小兔和蘑菇排成一排,现在老师把它们这样围一围,看一下,这样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小兔和蘑菇的数目怎么样?
6、小结:看来,要研究这类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光记住多1少1是不行的,还得看排列的形状呢。
四、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这题主要是让学生从图中看清楚,头尾是电线杆,明白电线杆是多1的。
)
2、我们回到学校看有什么可以帮忙,出示操场跑道: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为我们设计8条跑道,需要画几条白线?(分清怎么排列的,谁在两端,谁多1)
3、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这个问题在三年级时就有接触,学生应该不难解决。
可以把锯成的木料看成两端物体,锯的次数看成中间物体。
)
4、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
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问什么结果是不一样的?
五、课堂小结,升华规律。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觉得什么地方印象最深刻?
课后,你愿意去找找生活中更多的数学规律吗,如果找到了,和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吧,说不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