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慢病秘方

中医慢病秘方

15个中医慢病秘方

慢性病了怎么办?祖国传统中医是不错的选择,这里为您整理了15个中医慢病偏方,这些都是全国多省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结合多年从医经验,总结出来的,全是数十年行医的心血结晶--《15中医慢病偏方,15个专家推荐》1)心脏病:养心活血汤

推荐专家雷忠义--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

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麦冬18克,丹参30克,三七粉3克(冲)。

功能:

益气活血,理气化痰,标本兼治,改善心功能。

主治:

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高血压等多种心脏疾病的气阴两虚、痰瘀内阻证,临床表现多为胸闷、失眠、心烦等。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1次,每次250-300毫升。

2)脂肪肝:畅肝汤

推荐专家曹玉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甘肃省名中医。

方剂组成:

茵陈20-30克,柴胡12-15克,瓜蒌9-15克,何首乌15-20克,虎杖12-15克,草决明12-15克,鲜竹沥30-60毫升。

功能:疏肝利胆,化痰祛浊。

主治:高脂血症、脂肪肝。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鲜竹沥水每次15-30毫升兑

入。

3)肝郁血瘀:调肝化瘀汤

推荐专家陈勇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

方剂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丹参12克,栀子10克,三七粉3克(分吞)。

功效:调肝解郁、化瘀通络。

主治: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健忘等,症见记忆力减退、情志不遂、神疲乏力、反应迟钝等,属肝郁血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

4)肝郁气滞:扶正祛邪中和汤

推荐专家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

方剂组成:生晒参10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0克,北柴胡、川郁金、制香附各12克,法半夏、广陈皮、淡黄芩、大红枣、生姜片各10克,生甘草5克。

功效:具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的功效。

主治:邪盛正弱、肝郁气滞、少阳失约之证。症见发热,持续低热,寒热往来,心烦胸满,欲呕或呕吐,口苦,萎靡不振,懒言,不思食,舌质红或淡红,舌苔黄或微黄或黄白而稍腻,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用法:每日1剂,煎煮2次,合约500毫升,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5)肝炎:调肝健脾汤

推荐专家张恩树--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

方剂组成:醋炒柴胡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石打穿15克,半枝莲15克,虎杖、郁金、丹参、泽泻各10克。

功能:清化肝脾湿热,活血祛瘀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HBsAg、HBeAg、HBcAb阳性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6)咳嗽:桑杷二百五汤

推荐专家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弟子。

方剂组成:桑叶12克,枇杷叶12克,百合15克,百部15克,五味子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川牛膝20克,炒麦芽30克。

功用:滋降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以咳嗽为主的多种肺系疾病。

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20分钟,二煎3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早晚服用。

7)变异性哮喘:久咳验方

推荐专家何复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蜜麻黄15克,附子9克,细辛6克,蜈蚣2条,蝉蜕15克,全蝎6克,地龙12克,炒僵蚕12克,白毛夏枯草15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五味子30克,乌梅30克,甘草15克。

功能:助阳解表、祛风化痰、解痉止咳。

主治:久咳不愈,现代医学之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但凡以久咳为主,证见咳嗽阵作、咳白痰,量少,不易咳出,伴咽痒不适,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阳虚风咳者均可应用。伴有发热、咳痰量多、色黄质黏、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 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饮食。

8)肾衰:益气活血泄浊汤

推荐专家郑新--第二届国医大师,重庆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方剂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地龙15克,莪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熟大黄6-9克,黄柏

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杜仲15克。

功效:健脾补肾、排毒降浊。

主治:慢性肾衰3-4期,面色暗、乏力、气短,伴或不伴水肿。

用法:每剂方药加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煎取两次取汁400-500毫升,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日一剂。

9)小便不利:肉桂鹿角胶汤

推荐专家刘文峰--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肉桂、肉苁蓉、青皮各10克,鹿角胶(烊化)、熟地各15克,浙贝母、海浮石、海藻各20克,夏枯草、白术、茯苓各15克,莪术、红花各10克。

功能:温补脾肾,行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症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

用法:除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餐后各服200毫升。

10)目胀耳鸣:清脑饮

推荐专家阮宗武--江苏省名中医,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鬼针草、钩藤(后下)、珍珠母(先煎)各20克,天麻10克、炙僵蚕、葛根、枸杞、菊花、炒黄芩各10克,川芎5克、煅石决明15克。

功能:平肝熄风,清脑和络。

主治:肝阳上扰,清空失旷,症见头痛眩晕,目胀耳鸣,口苦作干,心中烦热。

服法:水煎服,一剂药煎2次,合在一起,分早晚2次服用。

11)偏头痛:加味散偏汤

推荐专家杜雨茂--陕西省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尤擅诊治难治性肾脏病、肝胆病及奇难杂病。

方剂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细辛3克,蔓荆子9克,炙甘草10克。

功能:祛风散寒,通络祛瘀。

主治:风寒或痰与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

用法: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2次服。痛剧者可每日1剂半,分3次服。

12)失眠:调气安眠止眩汤

推荐专家王祚邦--首届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方剂组成: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桂枝5克,川芎5克,杏仁1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

功能:清降胆胃,安眠止眩。

主治: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失和所致的失眠难寐、眩晕时作、胸胁胀满、呃逆呕吐或烦闷不适等症,舌脉象为舌红,左脉弦弱,右脉弦大。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5-7天为一疗程。宜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荤食物。

13)鼻炎:御风通鼻汤

推荐专家成肇仁--湖北省名中医,我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弟子,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细辛3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宣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感冒见鼻塞流清涕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14)除口气:泻脾除秽汤

推荐专家谢兆丰--江苏省名老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生石膏40克,藿香20克,佩兰20克,防风10克,山栀10克,黄连3克,荷叶10克,白蔻仁5克,生甘草10克。

功能:清胃热,泻脾火,除口臭。

主治:口内出气臭秽,晨起尤甚,伴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薄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严重口臭者,每日煎服2剂。

15)皮肤瘙痒:肤光净

推荐专家曾定伦--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方剂组成: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决明25克,草决明25克,黄柏12克,白芷12克,苦参15克,白鲜皮20克,浮萍30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痤疮、湿疹、荨麻疹、疱疹等皮肤病,症见皮肤瘙痒、伴见点片状红色斑丘疹、渗液,口干口苦,便秘,舌红苔腻或薄黄等。

用法:上方加冷水以盖过药物为度,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5分钟,煎煮3次,去渣取汁600毫升,每日1剂,分别于早、中、晚饭后1小时温服,每次200毫升。脾胃寒凉、大便溏者及阳虚者慎用,年老体弱者酌情减量,随症加减。

何复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组成:蜜麻黄15克,附子9克,细辛6克,蜈蚣2条,蝉蜕15克,全蝎6克,地龙12克,炒僵蚕12克,白毛夏枯草15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五味子30克,乌梅30克,甘草15克。

功能:助阳解表、祛风化痰、解痉止咳。

主治:久咳不愈,现代医学之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但凡以久咳为主,证见咳嗽阵作、咳白痰,量少,不易咳出,伴咽痒不适,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阳虚风咳者均可应用。伴有发热、咳痰量多、色黄质黏、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 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饮食。

15名老中医经验方心脏不好有什么中药能够调理吗?春天养肝,到底吃什么好?想补肾又该吃什么?冠心病、高血压这些老年病该怎么治?时不时被耳鸣、失眠、鼻炎、偏头痛、皮肤瘙痒这些小毛病困扰,有什么解决办法吗……网上方子那么多,到底哪个才安全有效呢?

最近后台收到大量问诊消息,“名家名方(微信号mjmf99)”今天一次性为您整理了多个经验方,这些都是全国多省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结合多年从医经验,总结出来的,全是数十年行医的心血结晶,今天通通免费送!

心脏病:养心活血汤

组成: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麦冬18克,丹参30克,三七粉3克(冲)。

功能:益气活血,理气化痰,标本兼治,改善心功能。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高血压等多种心脏疾病的气阴两虚、痰瘀内阻证,临床表现多为胸闷、失眠、心烦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各服1次,每次250-300毫升。

推荐专家:雷忠义,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脂肪肝:畅肝汤

组成:茵陈20-30克,柴胡12-15克,瓜蒌9-15克,何首乌15-

20克,虎杖12-15克,草决明12-15克,鲜竹沥30-60毫升。

功能:疏肝利胆,化痰祛浊。

主治:高脂血症、脂肪肝。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鲜竹沥水每次15-30毫升兑入。

推荐专家:曹玉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甘肃省名中医。

肝郁血瘀:调肝化瘀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丹参12克,栀子10克,三七粉3克(分吞)。

功效:调肝解郁、化瘀通络。

主治: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健忘等,症见记忆力减退、情志不遂、神疲乏力、反应迟钝等,属肝郁血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

推荐专家:陈勇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

肝郁气滞:扶正祛邪中和汤

组成:生晒参10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0克,北柴胡、川郁金、制香附各12克,法半夏、广陈皮、淡黄芩、大红枣、生姜片各10克,生甘草5克。

功效:具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的功效。

主治:邪盛正弱、肝郁气滞、少阳失约之证。症见发热,持续低热,寒热往来,心烦胸满,欲呕或呕吐,口苦,萎靡不振,懒言,不思食,舌质红或淡红,舌苔黄或微黄或黄白而稍腻,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用法:每日1剂,煎煮2次,合约500毫升,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荐专家: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

肝炎:调肝健脾汤

组成:醋炒柴胡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

猪苓10克,石打穿15克,半枝莲15克,虎杖、郁金、丹参、泽泻各10克。

功能:清化肝脾湿热,活血祛瘀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HBsAg、HBeAg、HBcAb阳性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推荐专家:张恩树,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

咳嗽:桑杷二百五汤

组成:桑叶12克,枇杷叶12克,百合15克,百部15克,五味子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川牛膝20克,炒麦芽30克。

功用:滋降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以咳嗽为主的多种肺系疾病。

用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头煎20分钟,二煎30分钟,2次煎液混匀,分早晚服用。

推荐专家: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弟子。

变异性哮喘:久咳验方

组成:蜜麻黄15克,附子9克,细辛6克,蜈蚣2条,蝉蜕15克,全蝎6克,地龙12克,炒僵蚕12克,白毛夏枯草15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五味子30克,乌梅30克,甘草15克。

功能:助阳解表、祛风化痰、解痉止咳。

主治:久咳不愈,现代医学之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但凡以久咳为主,证见咳嗽阵作、咳白痰,量少,不易咳出,伴咽痒不适,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阳虚风咳者均可应用。伴有发热、咳痰量多、色黄质黏、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饮食。

推荐专家:何复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肾衰:益气活血泄浊汤

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地龙15克,莪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熟大黄6-9克,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杜仲15克。

功效:健脾补肾、排毒降浊。

主治:慢性肾衰3-4期,面色暗、乏力、气短,伴或不伴水肿。

用法:每剂方药加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煎取两次取汁400-500毫升,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日一剂。

推荐专家:郑新,第二届国医大师,重庆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小便不利:肉桂鹿角胶汤

组成:肉桂、肉苁蓉、青皮各10克,鹿角胶(烊化)、熟地各15克,浙贝母、海浮石、海藻各20克,夏枯草、白术、茯苓各15克,莪术、红花各10克。

功能:温补脾肾,行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症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

用法:除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餐后各服200毫升。

推荐专家:刘文峰,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目胀耳鸣:清脑饮

组成:鬼针草、钩藤(后下)、珍珠母(先煎)各20克,天麻10克、炙僵蚕、葛根、枸杞、菊花、炒黄芩各10克,川芎5克、煅石决明15克。

功能:平肝熄风,清脑和络。

主治:肝阳上扰,清空失旷,症见头痛眩晕,目胀耳鸣,口苦作

干,心中烦热。

服法:水煎服,一剂药煎2次,合在一起,分早晚2次服用。

推荐专家:>阮宗武,江苏省名中医,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偏头痛:加味散偏汤

组成: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细辛3克,蔓荆子9克,炙甘草10克。

功能:祛风散寒,通络祛瘀。

主治:风寒或痰与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症见头痛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全头痛,或痛在一点。

用法: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2次服。痛剧者可每日1剂半,分3次服。

推荐专家:杜雨茂,陕西省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尤擅诊治难治性肾脏病、肝胆病及奇难杂病。

失眠:调气安眠止眩汤

组成: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桂枝5克,川芎5克,杏仁10克,牡蛎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

功能:清降胆胃,安眠止眩。

主治: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失和所致的失眠难寐、眩晕时作、胸胁胀满、呃逆呕吐或烦闷不适等症,舌脉象为舌红,左脉弦弱,右脉弦大。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5-7天为一疗程。宜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荤食物。

推荐专家:王祚邦,首届深圳市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鼻炎:御风通鼻汤

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花10克,细辛3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固卫、调和营卫、宣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感冒见鼻塞流清涕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

推荐专家:成肇仁,湖北省名中医,我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弟子,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除口气:泻脾除秽汤

组成:生石膏40克,藿香20克,佩兰20克,防风10克,山栀10克,黄连3克,荷叶10克,白蔻仁5克,生甘草10克。

功能:清胃热,泻脾火,除口臭。

主治:口内出气臭秽,晨起尤甚,伴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薄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严重口臭者,每日煎服2剂。

推荐专家:谢兆丰,江苏省名老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皮肤瘙痒:肤光净

组成: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决明25克,草决明25克,黄柏12克,白芷12克,苦参15克,白鲜皮20克,浮萍30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痤疮、湿疹、荨麻疹、疱疹等皮肤病,症见皮肤瘙痒、伴见点片状红色斑丘疹、渗液,口干口苦,便秘,舌红苔腻或薄黄等。

用法:上方加冷水以盖过药物为度,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5分钟,煎煮3次,去渣取汁600毫升,每日1剂,分别于早、中、晚饭后1小时温服,每次200毫升。脾胃寒凉、大便溏者及阳虚者慎用,年老体弱者酌情减量,随症加减。

推荐专家:曾定伦,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医治疗胸脘痞闷经验方

胸脘痞闷--滋肾活血降脂汤

药物组成首乌30g 枸杞子15g 女贞子15g 黄芪20g 桃仁10g 丹参20g 赤芍15g 泽泻15g 山楂20g 虎杖10g

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适应病证高脂血症。症见胸痹、胸痛、心痛、中风、眩晕、胸脘痞闷、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滑。

资料来源陈达芬.黑龙江中医药,1997,(3):26

绝对必学的17首经方!(最常用最好用)

经方之一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这此,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风肝之病,知肝传脾,风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甘之黄连,干姜之类。

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

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各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

二。从调理阴阳说乌梅丸。

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蛔虫症、药物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更年期综合征,有烦躁、头晕、心悸、五心烦热、便溏、畏寒肢

冷等寒热错杂的表现时,也可以选用乌梅丸,能够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三。乌梅丸与厥症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之主方。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不复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因此,投用乌梅丸必见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辨肢厥一证,是乌梅丸应用关键。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引起肢厥,而肢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可见,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证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证互看,更要注意显而易见的“吐蛔”一症,此为厥阴脏寒吐蛔而厥,与脏厥的独阴无阳相悖,临证当细辨之。

临床应用乌梅丸。当以气机的升降失调为依据,其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临证方可用之。因乌梅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故用之则显其效,

经方之二真武汤

真武汤又名玄武。古有四神,也叫四象,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此乃是我国古代人民喜爱的吉祥物。真武汤以真武命名,可以想像其在经方中的应用地位。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伤寒学者,经方临床家冯世纶对其下以,“头晕,心悸,下肝浮肿,或痛,脉沉。”用方指征即可大胆运用真武汤。真武汤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其病因

病机是虚寒停饮,即可使用此方。作为临床工作十年的我,慢性肺病,心脏病。肾病只有水液停留即考虑使用真武汤。什么顽固性慢支,哮喘,顽固性心衰,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作为大医院他们就没有把一个小小的真武汤放在眼中,可我不一样,我除了听筒和体温表后只剩下药了,我没有氧气没有心电设备,不能做肾透析,上面这此病你说怎么办。我用真武汤加减治愈过一例心室肥大,严重水肿的心脏病患者后,我对真武汤可谓别眼相看。想当时患者,曾到过三甲医院,名老中医,都末果,以回家准备棺材板了,小小一个真武汤可谓起死回生,功不可没。此就是经方的力量。对于上例诸病,网友如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即可找到许多。我就不例举了。

这里,我还多说几句,真武汤不但对心肺肾的病使用许多。而还以下三病以有大有用武之地。

1.小儿腹泻。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小儿吐泻证,虚寒者居其八九,实热者十中一二。”当今中医儿科名家董廷瑶亦认为:“脾虚寒泄较为多见。尤其发病逾月者,每见阳虚寒泄,很少湿热为患。推究病因,大抵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往往重裘厚被以求温暖,饮食营养唯恐不足,结果适得其反,患儿对外御邪能力下降,易遭风寒暑湿之袭;内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阳受损,水湿不运,泄泻遂作。更有一部分小儿,恣啖冰饮,一任满足,本来“稚阳未充”、“脾常不足”,再受寒湿所伤,必然殃及脾阳,如此,腹泻尤易发生。又有治之失宜,或苦寒迭进,或滥用西药,以至泄泻旬时逾月,久延不愈,亦成阳虚寒泄之证。此时疏以真武汤,有立街秆见影之效。

金·成无己曰:“真武汤益阳气、散寒湿。治疗阳虚寒泄,确属最佳方剂,用之中的,往往一二剂即可见效。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得干姜则守而不走,专事温中,且散寒力增强,原方中生姜,因其走表,故易之;白术健脾燥湿,辅佐附子同除寒湿,茯苓渗利水湿,符合“治湿必利小便”之旨,白芍敛阴和阳,不致附子、干姜温燥太过。合方总使阳气振奋,阴寒消散,脾胃健运。水湿得化,泄泻自愈。总之,本方既可增强脾胃功能,又可消除肠道寒湿之邪,消补兼施,所

以奏效迅捷。

2.老年性疾病。

人老则虚,首当其冲的当数肾阳虚,肾阳虚及脾。脾阳虚则水湿内聚不去。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是标,真武汤对老年病有着斧底抽薪之意。温肾补虚。健脾蠲饮,此真武汤也。人老之病有几个脱离到了头晕,心悸,下肢浮肿。凡见此症组症中一症者,即可放心使用真武汤,或加减用之。

3.肥胖。

肥者多湿,湿多脾困也,困久必虚。脾虚及肾,肾为元阳,肾阳一出,湿及阳化。此乃肥胖治本之法。湿化脾健。脾健则湿无聚之理。真武汤温肾健脾,直捣肥胖病根。那有无效之理。

经方之三黄连阿胶汤

一个阴虚内热主打方。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以上二条《伤寒论》高度括出黄连阿胶汤的用药指征。

1.首先是,心肾两虚。

2.阴虚而生内热。

我在临床上凡见脉细,有阴虚内热之症,我必用黄连阿胶汤。

临床上可用于失眠,盗汗,衄血,复发性口疮,糖尿病阴虚热盛型,产后发热,怔忡,心律不齐,胃痛,崩漏,等内外妇科疾病。

经方之四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本方原意,是阳气郁厥,四肢厥逆为辨症要点。是以少阴阴阳两虚为本,四肢厥逆为标。来辨症论治临床上内科病。或咳嗽,或心悸,或腹痛,或泄泻。四逆散加干姜五味汤,四逆散加桂枝汤,四逆散加茯苓汤,四逆散加附子汤,四逆散加薤白汤。

我曾原方未加减的前题下,治愈过一例老年久咳嗽,痰白量不多,

舌胖淡,脉沉细,恶寒怕冷。和一例腹痛病人脉沉弦,腹痛,喜温喜按,四肢厥逆的人。

今人多用四逆散为肝脾不和的基本方,用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肝经病如颈淋巴结核,下阴疾患,男科妇科疾患,和肝主筋,软组织损伤之类疾病。

以上古今应用,也就是我对四逆散的总结。但以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加四肢厥逆,或气机不顺(肝脾不和)为重点。临床应用之,无有不应手取效的。

经方之五-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一个包治万病的千古神方。

有人说人为什么会患病,总结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又为什么会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呢,那是气机不畅所致。

何谓气机不畅?

答曰

肺气不宣则咳。心气不畅则悸,失眠,健忘。脾气滞则运化无力。肝则主疏泄。疏泄失常则情志失常,消化停滞,不能运行气血。三焦滞,元气无法运行,水道运行失常,则生万病。

肾主纳气,气机不畅,纳气之功则受阻,则累,呼多吸少。脏与腑为表里。脏病及腑,所以大肠小肠胆胃膀胱无一能免气机失调之乱。

小柴胡汤为三焦枢杻之剂,少阳首方,外可治表,内可治脏,中可和半表半里。其方药有柴胡,黄苓,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戴北山也有大体相同的见解,他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

临床应用中可据寒热,虚实,表里,来调阴阳,和气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表者解之,里者清之。总之以三焦疏利为准则。元气行则万病终。

经云,但见一症即可用之,其症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又有口苦,目眩,咽干。舌为白腻,脉弦为准。

古有战乱时期,食不裹腹,从内经中分出脾胃论,多用四君,补

中益气汤治百病。今可是小康,温饱则思淫欲,思字当头用气机论,也可加减变通治疗万病。

具体病例,网上许多可找。我在此就不一一例出。

当今社会,病情多是错综复杂,小柴胡不可谓为一个重点的研究对象。对肝胆病,脾胃病,心血管,肺部病,肾,神志病,肌肉,筋骨病,每每能取疗效。

附一个小故事。

我有一个老师,在我刚行医时教了一个查脉看病的绝招。

他说,凡是查脉后你无法定病的话,用八个字通行天下。

那就是对患者说,你的病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上法也有变种,多在接诊许多中老年病人时,他们会说,以前某某老中医说我是寒湿热重。是啊,而今眼目下,那个不是寒重或热重或湿重之躯呀。

经方之六白通汤

何谓白通汤?

附子启下焦之阳上呈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葱白辛滑通利,以宣能上下,以解阴阳格拒,因葱白能通阳气故为白通汤。

白通汤主治少阴病,下利。

也就是说,凡阴盛阳虚之腹泻者,都可考虑使用白通汤。

在临床上多用于久泻,或素体阳虚之体。

此方对许多西药治疗无效的久泻,有显著效果。

经方之七-半夏泻心汤

六经有少阳小柴胡枢机之剂,三焦则有泻心类方枢机之剂。半夏泻心汤则是三焦枢机之剂中的要剂。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二黄(黄连。黄苓)人参,干姜,灸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二黄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佐参草枣补益脾胃,共达到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临床上多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其方时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点上。

1.虚。脾气虚,胃阳弱,见乏力,便溏,泄泻。

2.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脘痞满,腹胀。

3.寒。胃阳不足见恶食生冷,脘腹痛冷痛。

4.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凡见以上四点即可大胆使用半夏泻心汤。

用药加减情况。

1.先辨寒热,伤寒论上以规定了剂量,在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加临床病例的寒热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是热多寒少,则苓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用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后者加量,前者减量。

2.关于幽门螺旋菌。如果不是热过重,则不要因螺杆菌而加重苓连用量。因为过用苦寒可能损伤脾胃之气,不唯于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苦寒之物的抑菌作用效显著,在确有此菌的前题下,适当加重苓连,或另外加入公英,银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必要。但皮时在适当加重姜夏的等用量,温而制之。

3.关于痞。

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是双相调节作用。不足者,增强之,张力过高,它又可缓和之。如腹胀较重者,可适量加一点辛香行气,醒脾胃气的药物,如丁香,木香,厚朴,砂仁。

4.关于甘草,大枣的作用。

甘草,大枣,般认为甘味入脾胃,能补虚和胃。有雍滞之弊,似于心下痞不宜,所以用量偏小,这是错误的。草枣在半夏泻心汤中除了能发挥补脾和胃的作用,还有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和诸药”即调和药剂,减弱药汤的苦味,使胃能受药,使患者能受药。故草枣用量不可太小。

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之剂。消化系疾病日久,寒热错杂者十之八九,虽药味简单,但效宏。不可小视。

经方之八--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当代伤寒名医说过一句话,你能应用此方,那你也是半个伤寒通

中医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且通常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如高血压、糖 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传统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 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调理患者的 整体健康状态,具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慢 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施治法 中医辨证施治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核心方法。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对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辨证类型。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手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医师可以辨别其 体内的肝阳上亢,选择相应的中药和针灸穴位进行治疗,调整患者的 气血平衡和阴阳失调,从而达到治愈或控制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物疗法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药物疗法有着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运用中草药调理人体,改善身体的和 谐状态。中药可以分为药性寒、凉、平、温、热等,通过不同的药物 组合和用药方法,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以 达到治疗慢性疾病的疗效。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师可以配合 使用黄芪、苦瓜等药物,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并调节血糖平衡。 三、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针灸通过刺激特定 的穴位,调整和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针灸具 有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慢性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师可以采用适当的针灸手法刺激 患者的患处和相应的穴位,达到舒缓疼痛、消肿止痛的效果。 四、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推拿按摩 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问题,以促进患者的 体内循环和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推拿按摩疗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很多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例如,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中医师 可以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腹部和足三里等相关穴位,以增强 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施治、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疗法等。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调理人 体的整体健康状态,通过调整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身体的和谐状态,以达到治愈或控制慢性疾病的目的。中医治疗慢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优 势和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同时也要听从专业医生的 建议,避免盲目使用中药或针灸等治疗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处方

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处方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处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肝火上炎、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等多个因素引起的。针对不同病因,中医具体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以下是高血压的中医健康处方建议: 药膳调理 (1)八珍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熟地、枸杞子等,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2)麦门冬粥:麦门冬30g,薏米60g,粳米100g,加水煮成粥,常服。 (3)无花果煲猪心汤:无花果、猪心各1个,大枣10枚,陈皮5克,水适量,煲2小时,温热服用。 注意:药膳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医师建议进行选择和调配。 针灸治疗 经络理论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 常用穴位:风池、大椎、内关、太渊等。推拿配合针灸效果更佳。 中药治疗 (1)降压药:丹参、三七、黄芪、天麻、何首乌、菊花等。 (2)清热解毒药:竹叶、藿香、金银花、连翘等。 (3)化痰止咳药:半夏、苦杏仁、枇杷叶等。 注意:中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足浴理疗 足部是人体的重要反射区,通过足部按摩和浸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有助于调节血压和缓解症状。 方法:将热水倒入足盆中,控制水温在40℃左右,加入适量盐巴或中药汤剂,浸泡双脚约20-30分钟。 生活调理 (1)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2)合理膳食,减少盐分、脂肪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久坐不动。 (4)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规律作息。

糖尿病的健康处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多种因素诱导下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异常或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而引发的。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是由脾虚湿重、肝胆火旺、肾阴不足等因素引起。以下是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处方建议: 药膳调理 (1)黄豆苗炒鸡蛋:黄豆苗100g,鸡蛋2个。将黄豆苗洗净切段,鸡蛋打散后倒入锅内翻炒,加入适量盐巴。 (2)枸杞山药粥:枸杞15g,山药50g,粳米100g。将山药去皮切小块,与枸杞、粳米一同煮成粥,每日食用1-2次。 (3)玉竹瘦肉汤:玉竹30g,瘦猪肉100g,生姜5g,水适量。将材料切片后加水煮沸,用文火煲1~2小时,调味食用。 注意:药膳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医师建议进行选择和调配。 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气滞血瘀、脾虚湿重等因素引起的,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有助于调节血糖和缓解症状。 常用穴位:足三里、内关、大椎、关元等。推拿配合针灸效果更佳。 中药治疗 (1)降糖药:苦瓜、冬瓜、黄芪、石斛、木棉花等。 (2)滋阴清热药:玄参、天花粉、石决明、白芍等。 (3)化痰止咳药:玉竹、枇杷叶、半夏等。

中医养生中药调理预防慢性疾病

中医养生中药调理预防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预 防和调理慢性疾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医养生中药调理作为一种 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对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 文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探讨中药调理在预防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的理念 中医养生强调“养生应以治未病为主”,即在未生病的状态下,通过 自我调理和养生方法来保持健康。其中,饮食调理和草药调理是中医 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调理的作用 1. 健脾益气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经常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中药材,如山药、黄精、白术等,可以提高脾脏的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改善人体的 营养状况,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2. 清热解毒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例如金银花、蒲公英、连 翘等。它们可以清热解毒,减少炎症反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通过

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调理,可以有效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如感冒、胃炎等。 3. 补肝养肾 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肝主疏泄,肾主藏精。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肝肾功能易受损,并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中药调理可以通过补肝养肾的方法,利用一些具有滋养肝肾的中药材,如枸杞、山药等,来改善肝肾功能,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养生中药调理的方法 1.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中药 每个人的体质和潜在的疾病风险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中医养生中药调理中,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可以通过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方法了解个体的体质,然后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来进行调理。 2. 合理搭配中药 中药调理时,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功效,因此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合理搭配。草桥和单味药材有时候不足以满足需求,需要将多种药材搭配使用,增强疗效。 3. 坚持用药

中医养生(常见慢性疾病的保健)

中医养生(常见慢性疾病的保健)中医养生——常见慢性疾病的保健 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它们常常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的协调,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保健和抵抗常见的慢性疾病。 一、养生方法之食疗 中医认为,营养的摄入对于慢性疾病的保健非常重要。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食物选择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首先,均衡饮食是关键。中医养生强调五谷杂粮、畜禽鱼肉、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搭配,避免单一食物的偏食。其次,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选择适合的食物。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多食用芹菜、柚子、山楂等有降压效果的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多食用苦瓜、山药、木耳等对血糖有益的食物。此外,合理的进食习惯也很重要,比如定时进餐、咀嚼慢化等。 二、养生方法之运动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运动对于慢性疾病的保健作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改善代谢和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常见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患者

保持适当的体重,增强心肺功能。此外,中医还强调柔软性运动的重 要性,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有助 于缓解关节问题和改善睡眠质量。 三、养生方法之中药调理 中医养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药的应用。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 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来达到保健的目的。例如,在治疗高血压的过 程中,中医常常采用降压的中药方剂,如丹参、生脉、山楂等;在治 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中医则常常采用降糖的中药方剂,如黄连、黄芪、苦瓜等。此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和免疫系统来提 高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四、养生方法之情志调节 中医强调情志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密切。过度的情绪波动和压力会对 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引发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保持 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非常重要。中医养生中有 许多情志调节的方法,如冥想、音乐疗法、心理咨询等。此外,中医 药中还有一些具有安神、舒缓压力作用的药物,如柚子皮、黄芪等, 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通过食疗、运动、中药调理和情志调节等多种 方式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这些方法都强调个体化的保健和治疗, 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此外,在积极采取中医养生方法的同时,也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临床 需要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保健效果。希望本文

慢病中医指导方案

一、按摩穴位辅助降压 1、按摩头部,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然后将手指分开,由前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每次5--10分钟。按摩头部可以清头目,平肝阳,使头脑清新,胀痛眩晕消减,头部轻松舒适,血压随之下降。 2、揉肚腹 患者仰卧,用两手重叠加压,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每次3--5分钟。揉肚腹可以疏通腹气,健脾和胃,调节升降,有降压的作用 3、倒捏脊俯卧位 请家属或助手从大椎向腰部方向捏脊。用两手食指和拇指沿脊柱两旁,用捏法把皮肤捏起来,边捏边向前推进,由大椎起向尾骶腰部进行,重复3-5遍。倒捏脊法可以舒通肾脉,降低血压。 4、按摩脚腕与大拇指:高血压患者坐在椅子上,一腿搭在另一腿膝盖上,用手抓住脚腕,轻轻向外转动20次,两脚交替进行;接着,交替按摩两脚大拇指,抓住大拇指一边转圈,一边按揉。每天2~3次,每次几分钟,坚持进行,会起到降压作用。 二、洗脚敷药 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揉按脚心涌泉穴,揉搓脚趾,洗后用药粉(牛膝30g、吴茱萸5g,其为细末,分10次外用),醋调后以胶布外敷于足心,第二天早晨除去。洗脚敷药具有补肝肾、平肝阳、引火归原的作用,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效。 三、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 血压波动大,急剧升高时可用三棱针进行耳尖放血可辅助降压 四、高血压泡脚药方 瑶药:九节风20克(可换成防风20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鬼针草20克+两面针20克+罗布麻20克 五、中药泡茶喝治高血压的方子 草决明15克+生山楂10克泡茶饮用 六、糖尿病的食疗方 冬瓜100克,鲜番薯叶50克,同切碎加水炖熟服,每日1剂;或干番薯藤适量水煎服。 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先将黄芪煮汁300毫升,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日服1~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