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温度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温度,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冷凝管降温作为一种有效的温度控制方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的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热量在内部积聚,而表面散热较快,导致混凝土内部与表面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
当温度梯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压应力和表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二、冷凝管降温的原理冷凝管降温的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冷却水管通常采用钢管或塑料管,按照一定的间距和布置方式埋设在混凝土中。
冷却水在管内循环流动,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三、冷凝管降温方案的设计1、冷却水管的选择冷却水管一般选用直径为 25mm 50mm 的钢管或塑料管,其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钢管的强度较高,但容易生锈;塑料管的耐腐蚀性能较好,但强度较低。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却水管。
2、冷却水管的布置冷却水管的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的尺寸、形状和温度分布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冷却水管应分层布置,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宜为 1m2m。
在混凝土的边缘和转角处,应适当加密冷却水管的布置。
冷却水管的布置形式可以采用直线型、折线型或螺旋型等,以确保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均匀。
3、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筑体积、水化热释放速率和温度控制要求进行计算确定。
一般来说,冷却水的流量宜为 15L/min30L/min,流速宜为 06m/s 15m/s。
大体积混凝土钢筋支架兼做循环水冷却管施工工法

大体积混凝土钢筋支架兼做循环水冷却管施工工法大体积混凝土钢筋支架兼做循环水冷却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循环水冷却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温度控制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施工工法,即大体积混凝土钢筋支架兼做循环水冷却管施工工法。
该工法通过将钢筋支架作为循环水冷却管的同时,也具备了承重和支撑作用,既满足了结构力学要求,又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提高施工质量。
二、工法特点1. 结合支撑和循环水冷却功能,兼顾工程力学和温度控制要求。
2.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人力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
3. 采用现代化机具设备,工艺简单易行,施工工程可重复使用。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如大桥、大坝等;特别适用于在高温环境下施工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水冷却管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将预先设计好的循环水冷却管布置于钢筋支架中。
2. 在水泥浆浇筑和混凝土浇筑时,将冷却水通过循环水冷却管流动,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 结束混凝土浇注后,继续通过循环水冷却管进行冷却,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五、施工工艺1. 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确定支撑结构和冷却管的布置方式。
2. 搭建钢筋支架,并在支架上布置好冷却管道。
3. 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冷却水的循环流动。
4.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停止冷却过程,拆除支撑结构。
六、劳动组织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1. 钢筋支架:根据具体需求选用不同型号的支架,确保支撑稳固。
2. 冷却水装置:包括送风机、循环水泵、冷却水箱等设备,用于保证冷却水的循环流动。
八、质量控制1. 控制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确保混凝土的温度能够稳定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2. 定期检查支撑结构和冷却管道的稳定性,防止发生松动或漏水。
兼作钢筋支架的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施工工法(2)

兼作钢筋支架的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施工工法兼作钢筋支架的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因此,为了保持混凝土适宜的温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冷却。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兼作钢筋支架的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施工工法,以解决混凝土高温问题。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包括:通过在钢筋支架中布置多层大直径冷却水管,将冷却水源与混凝土接触,实现混凝土的冷却效果;钢筋支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荷载;冷却水管的布置合理,能够有效均匀地冷却整个混凝土体积。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实际工程中,首先在钢筋支架中布置多层大直径冷却水管,然后通过泵将冷却水源与冷却水管连接。
冷却水经过管道进入钢筋支架中,流经整个混凝土体积。
在流动过程中,冷却水通过热交换与混凝土中的热量进行热传导,实现混凝土的降温效果。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搭设钢筋支架,保证其稳定性和纵横向的合理布置。
接着,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体积的大小,确定冷却水管的布置层数和间距。
然后,将冷却水管连接起来,并与冷却水源和泵连接。
最后,打开泵,调整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保持混凝土的适宜温度。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工人进行钢筋支架的搭设和冷却水管的布置,同时需要配备泵工和调温工人进行冷却系统的运行和调整。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钢筋支架搭设工具、冷却水管连接工具、泵及其控制设备等。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需要进行以下控制措施:钢筋支架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冷却水管的连接要严密可靠,避免漏水;泵的流量和温度要根据混凝土体积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调整。
九、安全措施在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工人搭设钢筋支架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安全带和工具,防止坠落事故;使用电动工具时,要做好电源接地保护;冷却水管的连接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泄漏和烫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和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
有效的散热方案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散热的重要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难以迅速散失,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升高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较大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因此,采取有效的散热措施对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的因素1、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种类和级配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水化热和导热性能。
2、施工环境温度施工时的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散热越困难。
3、混凝土浇筑厚度和体积浇筑厚度越大、体积越大,内部热量积聚越多,散热难度越大。
4、保温措施不当的保温措施可能会阻碍混凝土的散热。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散热方案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
(2)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增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用量。
(3)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增大骨料粒径,减少砂率。
(4)控制水灰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的用量。
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1)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如对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对水泥进行储存散热。
(2)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冰水,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3)选择适宜的浇筑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3、分层分段浇筑(1)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尺寸,合理划分浇筑层和浇筑段,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 300 500mm 。
(2)分层浇筑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有更多的时间向外散发,减少温度积聚。
4、埋设冷却水管(1)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通循环冷水进行降温。
(2)冷却水管的布置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设计,间距和管径应合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随着大型混凝土结构的建设越来越普遍,冷却管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而言,传统的冷却管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因为它们往往只能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而无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冷凝管降温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将冷却管预先布置在混凝土内部,以确保能够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均匀的温度分布。
2. 在混凝土浇筑和初凝阶段,对冷却管进行连续的水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逐步降低冷却管的水流量和冷却时间,以逐渐恢复混凝土的正常温度。
4. 在混凝土完全硬化后,可以将冷却管拆除,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且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该方案的实施也需要考虑具体施工环境和条件,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 1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凝管降温方案.施工降温方案——高创中心大楼大体积承台混凝土项目概况:高创中心大楼工程位于山东省莱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基础采用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厚度分别为1.2米、1.5米和1.7米,采用C40抗渗混凝土,总浇筑方量为235.01立方米、384立方米和130.56立方米。
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水泥水化热过大、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因此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降温方案:1.内部布设冷凝管:除了采取掺加高性能减水剂降低水胶比、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等措施减少水化热外,还需在混凝土内部布设冷凝管,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水管冷却排布法施工:采用φ32mm,壁厚2.5mm钢管作冷凝水管,端头攻丝,并以弯管接头和直管接头连接。
在冷凝管的进出水口各设置一道阀门,以控制进水的方向和流量。
水管冷却法的排列方式一般采用矩形和梅花型两种。
本项目承台高度为1.7米时采用两层矩形排列方式,冷凝管的间距层间为0.7米,水平间距为1.2米。
当承台厚度小于1.5米以及当承台为三棵桩及以下时不安装冷凝水管,承台厚度为1.5米时,冷凝水管按单层排列。
3.保温养护: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其作用是保证混凝土表面水分充足,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在保温养护中,可采用保温材料和方法,如覆盖保温毯、喷洒保温剂等。
最新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冷却水管布置方式

最新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冷却水管布置方式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散热,就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施工中,冷却水管的布置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水泥会发生水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热量在混凝土内部积聚,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散热较快,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收缩也是导致温度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也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冷却水管布置的作用和原理冷却水管布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循环的冷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热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从而减小内外温差,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其原理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吸收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
同时,通过控制水的流量和温度,可以有效地调节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
三、常见的冷却水管布置方式1、水平布置水平布置是将冷却水管沿水平方向铺设在混凝土承台内。
这种布置方式施工较为简单,但冷却效果相对较弱,适用于混凝土厚度较小的承台。
2、竖直布置竖直布置是将冷却水管沿竖直方向插入混凝土承台内。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更好地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但施工难度较大,需要注意水管的固定和密封。
3、立体布置立体布置是将冷却水管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同时铺设,形成一个立体的管网。
这种布置方式冷却效果最佳,但施工复杂,成本较高。
四、最新的冷却水管布置方式1、分层分区布置根据混凝土承台的厚度和尺寸,将其分为若干层和区,在每个层和区内分别布置冷却水管。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冷却管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时,由于混凝土单位时间内浇筑量大,混凝土水化热形成的内外温差及收缩等会引起非均匀变形,同时变形还受到结构内外的约束,承台容易产生裂缝,所以,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防止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保证承台施工的质量。
双层承台基础分两次施工循环。
①施工准备桩基施工完毕后,进行桩基检测,检测合格后支护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灌注一层素混凝土作为承台钢筋及混凝土施工的底模。
桩头按设计位置截齐,对承台位置进行准确的施工测量放线。
②模板工程施工用模板拟采用L5mX0.3nl的定型钢模拼装成大块钢模,再运至现场拼装。
采用①50钢管作为模板的横、竖加劲肋。
模板内侧用预制的同标号砂浆垫块垫于承台钢筋与模板间,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外侧用型钢或方木与基坑壁撑紧,保证位置准确。
在承台四周用①50 钢管搭设脚手架,便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③钢筋工程钢筋的下料及加工在钢筋加工场进行,然后运至施工场地安装。
在绑扎承台钢筋前,先进行承台的平面位置放样,在封底混凝土面上标出每根底层钢筋的平面位置,准确安放钢筋。
竖向增设一些①28钢筋作为承台钢筋的支承筋,保证每层钢筋的标高,以免钢筋网的变形太大。
在绑扎承台顶网钢筋时,将墩身的竖向钢筋预埋,预埋的位置采用型钢定位架定位,确保预埋位置准确,经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④冷却管及测温元件的安装冷却管采用①25焊接钢管,接头采用钢接头,拐角处采用弯头。
先将钢管按冷却管安装图下料及攻丝并运至围堰内,钢筋绑扎完毕后, 按设计位置安装,接头处先涂上油漆再拧紧,可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堵管及通水过程中漏水。
安装完毕后,进行试通水,检查管路通水正常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冷却水管布置见“图4-2-5承台冷却水管布置图”。
测温元件在钢筋及冷却管安装完毕后安装,安装时将元件安装固定在设计位置,保证位置准确、固定牢固,将导线沿钢筋引出承台顶面一定高度,用胶布包裹导线端头,避免弄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施工方案作者:拜佳芒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40期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控制。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埋设冷却水管的方式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选用低发热量的混凝土配合比;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冷水降温;混凝土养护期间温度的监控;混凝土外部的保温养护。
本文以某承台冷却管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冷却管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承台Abstract: mass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s easily, so must b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internal temperature control. Usually us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embedding cooling water pipe to prevent cracks of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stress, mainly take the following four steps: selection of concrete of low calorific value; Embedding cooling water pipe through the circulating cold water to cool; During the concrete curing temperature monitoring;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ncrete curing. Based on the cooling pipe of a deck construction as the example, the cooling pipe is introduc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ss concrete.Key words: mass concrete; Cooling pipe; Pile caps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工程概述ST201大桥2#、3#承台尺寸为10.5*14.45*4m,混凝土方量为607方。
大体积混凝承台土施工时,在承台施工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因此在承台内部预埋冷却管,并做好通水冷却工作,承台施工完毕后,冷却管内注浆。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浇注时从下午开始浇注第二天上午浇注完成,承台顶上覆盖麻袋片洒水养护,冷却管内水循环3天以上,待混凝土内部温度降温后再停止循环水。
承台冷却管布置图二、水循环冷却管工作原理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在结构体内预埋水循环冷却管,当浇筑完成后或浇筑过程中及时通冷却水,利用水管的导热性能,由冷却水的流动带走混凝土的部分热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根据降温的阶段目的,水循环冷却管的整个运行过程可分为两期,即初期冷却和后期冷却。
初期冷却是在混凝土初凝以后,甚至常在混凝土浇筑时即行开始,目的在于削减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峰值,减少水化热引起的温差,从而降低由水化热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
后期冷却在水泥水化热作用已基本完结之后的某一时间开始,目的在于满足接缝灌浆的温度要求。
三、承台混凝土温度测控1、测温点布置根据承台的尺寸,在承台内部埋设直径48mm的温度监控钢管,间距80cm一个;水平方向分别在距边缘1米部位布置二个点,利用测温主机通过测温线对砼内部进行监测测温(测温点布置见下图)。
2、测温线布置用钢筋将测温线固定好,传感器距离钢筋端部10厘米,不得与钢筋接触,将钢筋另一端与上层钢筋固定好以后,将引出线收成一束,穿入管中,固定在横向钢筋下引出,以免浇筑时受到损伤。
测温点传感线缆在混凝土浇筑前须准确定位,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移位而造成测量数据失真。
3、测温工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
4、测温频率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升温和峰值持续阶段,即开始的3~4天,每隔2小时测温1次;待测温趋于平稳后的降温阶段,每4小时测温1次。
在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同时,测量外界的环境温度。
根据测点编号顺序,记录所测温度数据,当测位的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0℃并趋于稳定时为止。
5、冷却管的应用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温差不得大于20℃,混凝土表面问题与大气温度温差不得大于20℃,除混凝土表面洒水覆盖基本养护外,当温差大于20℃时开始通水冷却降温,冷却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于水池对角,搭设遮阳棚防止日照水温升高。
冷却管进水温度过高时需在水池内加入适量冰块对降低进水管温度。
测温布置点平面图四、冷却管预埋与后期处理在距承台顶2m中心位置进行冷却管预埋,管道长度为6m/节,连接方式为(6+6+1.5)m,管道采用φ48mm的镀锌管,共设置2层,具体位置见附图,每层12根,每根间距0.85m,每根管道利用接头将连接起来,并保证管道接头处不漏水泥浆,冷却管用钢筋进行定位和加固,防止混凝土捣鼓时移动偏位,冷却管设置进水端和出水端,在承台附近放置4*4*2m的水箱,保证足够的循环水,两个独立的水泵供水,用水泵将水箱内水压进管道一端,水经过冷却管后从另外一端流到水箱内,反复循环进行降温。
冷却管后期处理:在承台冷却管使用完毕后,对两层管道分别进行注浆,浆体由42.5水泥和水进行搅拌,用压浆机将浆体从管道一端压进另一端冒出,水泥浆强度与承台混凝土同标号。
五、测温监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开始抹面收浆,控制表面收缩裂纹,减少水份蒸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覆盖养护,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覆盖并保温养护,即在承台四周及表面覆盖两层草袋、两層尼龙薄膜,草袋下下错开、互相搭接,使敞露的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形成良好的保温层,并应保持尼龙薄膜内有凝结水。
1、通水冷却:当砼浇筑高度超过冷却管并振捣密实后,即可进行通水,一般地,冷确却水的流量控制在1.2~1.5m3 / h,使进、出口水的温差不大于6度,进出口的水桶可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
2、测温监控a、自承台混凝土覆盖测温点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环境平均温度之差小于20度以下时止。
b、1~3天每2小时测一次,4~7天每4小时测一次,8~14天每8小时测一次,同时测好大气温度,并做好记录。
c、每个测温管内沿高度每50~100cm设置一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管内距承台顶面、底面各设测温点一个。
即每个测温管在0m、1m、2m、2.5m位置各设置一个测温点,用温度计沿测温管壁放入到规定的深度,待读数稳定后,快速提出温度计,立即读数,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冷却水管通水量、通水时间和蓄热养护时间等,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d、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过大时,要及时调节通水流量和水的温度,降低承台内部温度,并且通过改变承台表层养生手段调控混凝土表面温度。
六、通水冷却1、初期通水冷却混凝土覆盖12小时后即开始通水,除6~8月施工的混凝土通8~10℃制冷水外,其它季节初期均采用通河水,控制水温与混凝土温差≤25℃。
通制冷水时间为15天,河水一般为30天,12~2月施工的混凝土通水时间为15天,通水流量为20升/分。
控制基础约束区初期降温总量≤6~8℃,非约束区≤8~10℃,同时还需控制降温速率≤1℃/天。
2、中期通水冷却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要求,每年12月初到次年2月底对当年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中期通水冷却,通水至坝体温度达18~20℃,削减混凝土内外温差。
通水之前先量测坝体实际温度,以确定通水时间。
通水过程中每月闷温一次,闷温时间4~5天。
通水流量为18升/分,每三天变换一次进出水口,控制降温速率不大于1℃/天。
3、后期通水冷却在接触、接缝灌浆(含纵、横缝)的临时施工缝两侧坝体(包括灌区顶部6~9m厚的压重块)部位,宽槽部位及其两侧混凝土及经温控计算为满足温控要求需进行初期、中期通水冷却的部位(抗冲耐磨混凝土须埋设冷却水管)均需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后期通水冷却。
陡坡坝段混凝土需进行初、中、后期通水冷却,用以削减峰值及使后期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设计要求的稳定温度。
七、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混凝土表面抹面后及初凝前及时铺覆盖1层塑料膜和麻袋并备好一层塑料膜和一层麻袋。
在养护期间,随时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及温差(内表温差达23℃时就发警报),及时浇水保持混凝土温润。
其间大承台温差大于25℃时,采取加速钢管内循环换水并在表面在覆盖一层塑料膜和一层麻袋或温水养护,将温差控制在25℃内。
八、冷却管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冷却管接口采用90度弯管钢管接口,按口安装时应设置防水胶带,确保接头不漏水。
2、冷却水管网按照冷却水由热中心区流向边缘区的原则分区布置,进水管口设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出水口设在混凝土边缘区,每层水管网的进、出水口进行相互错开。
3、最外层水管距离混凝土边0.8m,进、出口引出承台混凝土面1m以上,出水口設置有调节流量的水阀和测流量设备,冷却水管接头采用软管接头。
4、布管时,水管要与筏板主筋错开,当局部管段错开有困难时,适当移动水管的位置。
5、水管网安装完成后,将进、出水管口与进出水总管、水泵接通,进行通水试验,以确保水管畅通且不漏水。
6、对于温控要求较严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可以在混凝土中心部位安装测温实施测出混凝土的内部温度,通过水的流速和初期温度来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结束语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埋设连通比表面积大、热交换效率高的金属薄壁管,通水循环流通,通过调节水流量及流速,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速率,能够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
本工程在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的发展变化规律、养护条件、通水散热等因素,施工措施到位,实现了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不超过25℃;拆模时内外温差小于25℃;最大降温速率要小于2.0℃/d的混凝土的温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