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

是什么因素影响材料的性能呢?如果掌握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我们改变这些因素,不就能改变材料的性能了吗?那么,我们不就能更好的合理选材和使用材料了吗!

实验研究表明,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材料的成分不同其性能也不同,同一成分的材料可通过改变内部结构和组织状态的方法,改变其性能。因此,研究机械工程材料的结构及组织状态,对于生产、加工、使用现有材料和发展新型材料均具有重要意义。

§2-1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根据原子排列的特征,固体物质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类。

晶体是指其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作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如金刚石、石墨及固态金属与合金都是晶体。

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无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如松香、沥青、玻璃等。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的特征,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且各向同性。

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晶体结构就是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方式及特征。

(1)晶格——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规则排列的空间几何图形。晶格中直线的交点称为结点。

(2)晶胞——能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3)晶格常数——各种晶体由于其晶格类型与晶格常数不同,故呈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2、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为一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各排列一个原子,立方体中心有一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α铁、Cr(铬)、W(钨)、Mo(钼)、V(钒)等。

(2)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排列着一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γ铁、Al(铝)、Cu(铜)、Ni(镍)、Au(金)、Ag(银)等。

(3)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柱体的十二个顶点和上、下面中心各排列一个原子,六方柱体的中间还有三个原子。属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Mg(镁)、Zn(锌)、Be(铍)、α-Ti

等。

晶格类型不同,原子排列的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也不同。晶格类型发生变化,将引起金属体积和性能的变化。

二、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1、多晶体结构

实际金属都是多晶体,即是由很多单晶体组成的,即使体积很小,其内部仍包含许多小晶体。

晶粒: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

晶界:多晶体材料中相邻晶粒的界面。

实际金属是各向同性的。

宏观组织:

显微(或微观)组织:

晶体的组织易随材料的成分及加工工艺而变化,是一个影响材料性能的极为敏感而重要的结构因素。

2、晶体的缺陷

实际的金属晶体结构不仅是多晶体,且原子的排列并不像理想晶体那样规则和完整。

晶体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1)点缺陷

晶格空位:晶格中某些结点未被原子占有而形成空着的位置。

间隙原子:在其它晶格空隙处出现多余原子而形成间隙原子。

点缺陷的附近,由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平衡被破坏,使其周围原子离开了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靠拢或撑开,因此明显可知发生歪曲,造成晶格畸变,

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间隔性和韧性降低。

空位和间隙原子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空位周围的某

个原子获得足够的振动能量时,它就会脱离原来的位置

而进入空位,而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新的空位,这就是

空位运动。同理,间隙原子也可以从这一间隙跑到另一

间隙。这种空位或间隙原子的运动,是化学热处理时原

子扩散的重要方式。

(2)线缺陷

是指在晶体中呈线状分布(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大,

另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常见的线缺陷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位错:既是指在晶体中有一层或几层原子发生有规律的排错位置的缺陷。

位错常见的有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其中刃型位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位错。

晶体中位错的数量可用位错的密度 来表示。

位错密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点缺陷要大,如图2-8所示。

(3) 面缺陷

面缺陷是指在晶体中呈面状分布(在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在第三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常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多晶体中各相邻晶粒位向不同,所以晶界处实际是原子排列逐渐从一种位向过渡到另一种位向的过渡层,该过渡层原子排列不规则,使明显可知处于歪扭畸变状态。

每个晶粒内部晶格位向也不像理想那样完全一致,而是存在许多位向很小(一般2°~3°)尺寸也很小的小晶块,这些小晶块称为“亚晶粒”(又称为嵌镶块或亚结构)。两相邻亚晶粒的界面称为“亚晶界”。亚晶界是由许多位错组成小角度晶界,其原子排列不规则,也产生晶格畸变。这种具有亚晶粒与亚晶界的组织称为亚组织。

综上所述,实际晶体内部存在各种缺陷,在缺陷处及其附近,晶格均处于畸变状态,直接影响到金属的力学性能,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

三、纯金属的结晶

金属材料的生产一般都是要经过由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如果凝固的固态物质是晶体,则这种凝固又称为结晶。由于固态金属大都是晶体,所以金属凝固的过程通常也称为结晶过程,金属结晶后获得的原始组织称为铸态组织,它对金属的工艺性能及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因此,了解金属从液态结晶为固体的基本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

(1)冷却曲线与过冷度

纯金属都有一个固定的熔点(或称结晶温度),因此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总是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进行的。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可用热分析等实验测绘的冷却曲线来描述。

由冷却曲线1可知,金属液缓慢冷却时,随着热量向外散失,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降到T0时,开始结晶。由于结晶时放出的结晶潜热补偿了其冷却时向外散失的热量,故结晶过程中温度不变,即冷却曲线上出现了水平线段,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理论结晶温度(T0)。在理论结晶温度T0时,液体金属与其晶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液体中的原子结晶为晶体的速度与

晶体上的原子溶入液体中的速度相等。结晶结束后,固态金属的温度继续下降,直到室温。

在宏观上看,这时既不结晶也不溶化,晶体与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只有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 0的某一温度时,才能有效地进行结晶。

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结晶的冷却速度都很快。因此,金属液的实际结晶温度T 1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 0。如图2-12曲线2所示。金属结晶时的这种现象称为过冷,两者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以ΔT 表示,即ΔT= T 0-T 1。

实际上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但

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并不是一个恒定值,而

与其冷却速度、金属的性质和纯度等因素有关。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就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

温度就越低。

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

(2)结晶的一般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晶核形成和核长大的过程。如下图示。金属液在达到结晶温度时,首先形成一些极细小的微晶体(即晶核)。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中的原子不断向晶核聚集,使晶核长大;与此同时液体中会不断有新的晶核形成并长大,直到每个晶粒长大到相互接触,液体消失为止,得到了多晶体的金属结构。

自发晶核:

在一定过冷条件下,仅仅依靠本身的原子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核。自发形核的条件:过冷度的增大。

非自发晶核:

金属原子依附于金属液中所存在的固态杂质微粒表面而形成的晶核。杂质具有非自发晶核作用的前提条件:其晶格结构和晶格参数与金属的相似和相当。

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同时存在于金属液中,但非自发形核往往比自发形核更重要,起优先和主导作用。

晶核长大的实质:原子由液体向固体表面转移。

图2-12纯金属冷却曲线

在晶核开始长大的初期,由于其内部原子规则排列,其外形大多较规则。但随着晶核的长大,晶体棱角的形成,棱角处的散热条件优于其它部位,因而得到优先成长,如树枝一样,先长出枝干,再长出分支,直至把晶间填满,这种长大方式叫“树枝状长大”。

2、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常温下,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强度、硬度就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反之则力学性能差。因此,生产实践中总是希望使金属及其合金获得较细的晶粒组织。

高温下工作的材料晶粒过大和过小都不好,一般细晶粒,高温易蠕变,易腐蚀,粗晶粒正好相反。在有些情况下希望晶粒越大越好,例如制造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硅钢片。

(2)晶粒大小的控制

晶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形核速率N(简称形核率)和长大速率G(简称长大率)。

形核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中产生的晶核数。

长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晶核长大的线速度。

凡是促进形核率,抑制长大率的因素,都能细化晶粒。生产中为细化晶粒,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提高冷却速度增大过冷度可使晶粒细化。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所以,控制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就可以控制过冷度,从而控制晶粒的大小。

②变质处理(孕育处理)就是在浇注前,向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称变质剂),促进非自发形核或抑制晶核的长大速度,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例如,在铁水中加入硅铁、硅钙合金,未熔质点的增加使石墨变细;在浇注高锰钢时加入锰铁粉;向铝液中加入TiC、VC等作为脱氧剂,其氧化物可作为非自发晶核,使形核率增大;在铝硅铸造合金中加入钠盐,钠能附着在硅的表面,降低Si的长大速度,阻碍大片状硅晶体形成,使合金组织细化。这些都是变质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在生产中,用快冷只适合较小的铸件。对于尺寸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铸件,用快冷容易产生各种缺陷。生产中常采用变质处理的方法来细化晶粒。

③附加振动在金属液结晶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振动等措施,使正在长大的晶粒破碎,从而细化晶粒。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得四个基本要素 MS E四要素; – 使用性能,材料得性质,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 两个重要内容; – 仪器与设备,分析与建模 §2、1 性质与使用性能 1、 基础概念 2、 性质与性能得区别与关系 3、 材料得失效分析 4、 材料(产品)使用性能得设计 5、 材料性能数据库 6、 其它问题 2、1、1基础内容 材料性质: 就是功能特性与效用得描述符,就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得应。 材料性质描述 ? 力学性质;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 物理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 化学性质;催化性质,防化性质 结构材料性质得表征———-材料力学性质 强度:材料抵抗外应力得能力. 塑性: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不可逆得永久性变形而不破坏得能 力。 硬度:材料在表面上得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得能力。 刚度:外应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得能力. 抗蠕变性:材料在恒定应力(或恒定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得能 力. 韧性:材料从塑性变形到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得能力. 6 强度范畴 刚度范畴 塑性范畴 韧性范畴 应 力 应 变 2.1.1基础内容

7 材料的物理性质 磁学性质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 导电性 · 绝缘性 · 介电性 · 抗磁性 · 顺磁性 · 铁磁性 · 光反射 · 光折射 · 光学损耗 · 光透性 热学性质 · 导热性 · 热膨胀 · 热容 · 熔化 注:上面只列出了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 2.1.1基础内容 物理性质得交互性---—材料应用得关键点 现代功能材料不仅仅表现出单一得物理性质,更重要得就是具备了特 殊得物理交互性。例如: 电学--—-机械? 电致伸缩 机械--—-电学 ?压电特性 磁学-——-机械??磁致伸缩 电学-—--磁学? 巨磁阻效应 电学----光学 电致发光 性能定义 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得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得 规范所获得得表征参量。 材料力学性能 1、 强度表征: 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比例极限…… 2、 塑性表征: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φ,冲杯深度 h 3、 硬度表征: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4、 刚度表征: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 5、 疲劳强度表征:疲劳极限,疲劳寿命…… 6、 抗蠕变性表征:蠕变极限,持久强度…… 7、 韧性表征:断裂韧性 K I C,断裂韧性 J I C 材料物理性能 1、 电学性能表征:导电率,电阻率,介电常数…… 2、 磁学性能表征:磁导率,矫顽力,磁化率…… 3、 光学性能表征:光反射率,光折射率,光损耗率…… 4、 热学性能表征: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熔点,比热…… 2、1、2性质与性能得区别与关系 性质与使用性能得区别与关系

工程材料知识点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组成 1、填写出下表中三种典型金属的基本参数 2、根据刚性模型,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及密排六方晶格的致密度。 体心立方:首先在一个晶胞中总共有8*1/8+1=2个原子,这个两个原子的体积为V1=2*4/ 3πr^3,而晶胞体积为V2=a^3。 根据晶胞中的原子分布可知,体心立方密排方向为[111],从而可以得到4r=a*√3。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3/8=68%。 面心立方:一个胞共有8*1/8+6*1/2=4个原子,这个两个原子的体积为V1=4*4/3πr^3, 而晶胞体积为V2=a^3。面心立方密排方向为[110],从而有4r=a*√2。根据上述可以计算其致密度为η=V1/V2=π*√2/6=74%。 密排六方:4/3πr^6/a^3=(4/3πx(a/2)^6)/6x(√3a/4)xc=0.74 3、晶粒的大小对材料力学性能有哪些影响?用哪些方法可使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细晶粒? 晶粒度的大小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金属材料晶粒越小,其综合力学性能越好,即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越高。 细化液态金属结晶晶粒的方法: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或搅拌。 4、什么是过冷度?过冷度和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 金属在实际结晶过程中,从液态必须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T0)以下才开始结晶,这种现象

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和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T,称为过冷度。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并不是一个恒定值,而是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就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也就越低。 5、实际金属晶体存在哪些缺陷?对材料性能有何影响? 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三种缺陷。 其中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线缺陷包括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面缺陷包括晶体的表面、晶界、亚晶界、相界。 它们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使得金属塑性、硬度以及抗拉压力显著降低等等。 第二章材料的力学行为 1、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单位及其含义。E、Re、Rm、ReL、Rr0. 2、R-1、A、Z、αk、HBW、HRC。

第二章 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 是什么因素影响材料的性能呢?如果掌握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我们改变这些因素,不就能改变材料的性能了吗?那么,我们不就能更好的合理选材和使用材料了吗! 实验研究表明,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材料的成分不同其性能也不同,同一成分的材料可通过改变内部结构和组织状态的方法,改变其性能。因此,研究机械工程材料的结构及组织状态,对于生产、加工、使用现有材料和发展新型材料均具有重要意义。 §2-1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根据原子排列的特征,固体物质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类。 晶体是指其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作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如金刚石、石墨及固态金属与合金都是晶体。 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无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如松香、沥青、玻璃等。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的特征,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且各向同性。 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晶体结构就是晶体内部原子排列的方式及特征。 (1)晶格——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规则排列的空间几何图形。晶格中直线的交点称为结点。 (2)晶胞——能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3)晶格常数——各种晶体由于其晶格类型与晶格常数不同,故呈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2、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为一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各排列一个原子,立方体中心有一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α铁、Cr(铬)、W(钨)、Mo(钼)、V(钒)等。 (2)面心立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排列着一个原子。属于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γ铁、Al(铝)、Cu(铜)、Ni(镍)、Au(金)、Ag(银)等。 (3)密排六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六方柱体,柱体的十二个顶点和上、下面中心各排列一个原子,六方柱体的中间还有三个原子。属这种晶格类型的金属有Mg(镁)、Zn(锌)、Be(铍)、α-Ti

工程材料1,2章作业

工程材料作业 第一章 1.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些?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2.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3.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确定晶向指数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选定任一结点作为空间坐标原点,通过坐标原点引一条平行所求晶向的直线; ②求出该直线上任一点的三个坐标值α、β、γ; ③把这三个坐标值α、β、γ按比例化为最小整数u、v、w,再将u、v、w不加标点写入[ ]内,就得到晶向指数的一般形式[uvw]。 ;晶面是指通过晶体中原子中心的平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就是用晶面(或者平面点阵)在三个晶轴上的截数的倒数的互质整数比来标记。 确定晶面指数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选定不在所求晶面上的晶格中的任一个结点为空间坐标原点,以晶格的三条棱边为坐标轴,以晶格常数a、b、c分别作为相应坐标轴上的度量单位; ②计算出所求晶面在各坐标轴上的截距,并取截距的倒数; ③将这三个截距的倒数按比例化为最小整数h、k、l,再将h、k、l不加标点写入( )内,就得到晶面指数的一般形式(hkl)。如(100)、(010)、(111)、等。 4.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晶体缺陷破坏了晶体的完整性,使晶格畸变、能量增高、金属的晶体性质发生偏差,对金属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5.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第二章 材料的结构(含答案)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含答案) 一、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1、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质叫________。 答案:晶体 2、金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叫________。 答案:各向异性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4、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三种,α-Fe、Cr、W、Mo、V的晶格属于________。 答案:体心立方 5、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空间格子叫做________,组成空间格子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叫做________。 答案:晶格、晶胞 6、实际金属结构中的点缺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可使金属的强度________。 答案: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提高 7、工程材料的结合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 8、三种常见金属晶格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9、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答案: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10、面心立方晶格中,晶胞的原子数为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 答案:4、0.74 11、位错分为两种,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多余半排原子面的是________位错。 答案:刃型位错、螺型位错、刃型位错 12、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成分________,结构________,并由________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答案:相同、相同、界面 13、合金中成分、结构和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称为________。 答案:相 14、按其几何形式的特点,晶格缺陷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5、体心立方晶格中,晶胞的原子数为________,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 答案:2、 a r 4 3 、0.68 16、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金属中的各种晶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叫做________。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篇一: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一、概述 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⒈材料的性能: 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 纯金属:体心立方(?-Fe)、面心立方(?-Fe),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⑴。结晶组织与性能:F、P、A、Fe3C、Ld;1)平衡结晶组织 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 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①硬度(HBS):随C﹪↑,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Fe3C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C﹪<0.9范围内,先增加,C﹪>0.9~1.0%后,?b值显著下降。 ③钢的塑性(??)、韧性(ak):随着C﹪↑,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 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 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 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 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 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⑵。塑性变形组织与性能 1)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金属塑性变形后产生晶格畸变,晶粒破碎现象,处于组织不稳定状态的非平衡组织,非平衡组织向平衡组织转变:可通过再结晶、时效及回火实现。加工硬化,物电阻增大、耐蚀性降低等,各向异性: 产生纤维状组织;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织构现象的产生;残余内应力。 2)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回复(去应力退火):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电阻和内应力等理化性能显著下降 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粒。加工硬化消失,金属的性能全部恢复。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 而塑性和韧性显著↑,性能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⑶。热处理组织与性能 1)贝氏体的机械性能:

工材习题集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 习题集 主编朱和国 主审颜银标 南京理工大学 2004.4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指标 一、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强度、硬度、刚度、弹性、塑性、韧性、屈强比、σs、σb、δ、?、σ2.0、αk、αkv、αku、HRA、HRB、HRC、HBW、HBS。 二、选择题 1.锉刀的硬度测试方法: (A)HBS (B)HRB (C)HRC (D)HV 2.铸铁的屈服强度的表示方法: (A)σs(B)σb(C)σ2.0(D)σ01.0 3.工程中确定许用应力的指标是: (A)σs(B)σb(C)σ2.0(D)HRA 4.黑色金属是: (A)铁及其合金(B)铜及其合金(C)铝及其合金(D)镍及其合金 5.工程材料一般包括: (A)金属材料、铝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塑料(B)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橡胶(C)复合材料、橡胶、纤维、陶瓷材料(D)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6.材料拉伸时不出现颈缩现象则表示该材料: (A)发生了塑性变形(B)没有发生塑性变形(C)可能发生塑性变形(D)无法确定 7.材料拉伸颈缩时真实应力: (A)增加(B)减小(C)先增后降(D)不增也不降 8.抗拉强度是指: (A)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 (B)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小试验力 (C)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 (D))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小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 9.屈服强度是指: (A)指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下屈服点所对应的应力 (B)指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上屈服点所对应的应力 (C)指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上、下屈服点所对应的应力平均值 (D)指材料发生断裂时所对应的应力 10.材料的刚性 (A)与构件的刚性含义不同,但构件的横截面积有关 (B)与构件的刚性含义相同,但与构件的横截面积无关 (C)是一工程术语,即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 (D)是一工程术语,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有关的性能指标 11.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对交变载荷的敏感性 (A)不敏感(B) 敏感(C)不确定(D)一样 12.不属于材料工艺性能的是 A 铸、锻、焊性能 B 热处理性能C切削性能D疲劳性能

工程材料学一、二章

第一章 绪 论 1.1 工程材料的分类 :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铸铁、钢>和有色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新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化—结构材料、低维材料—扩大应用、非晶(亚稳态)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功能材料—迅速发展、特殊材料—特殊条件下应用的材料、计算机化—材料的设计及选用。 1.2 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 零件失效:机械零部件失去其应有功能即称为零件失效,包括完全丧失功能、部分丧失功能和失去可靠性三种情况。 失效分析:采用实验检测技术与方法,确定具体系统或零件失效的原因。 失效分析学:分析零件失效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使零件正常安全运行的学科。 失效原因:1.设计a 工作条件估计错误b 计算错误c 结构外形不合理 2.材料a 选材不当b 材质低劣 3.加工a 铸锻造缺陷b 冷加工缺陷c 热处理缺陷d 焊接缺陷 4.安装使用a 安装不良b 操作失误c 过载使用d 维修不良 失效类型: (1)变形:非突发性失效,一般不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蠕变变形。 (2)断裂: (3)腐蚀:金属与周围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的失效, 如应力腐蚀、氢脆、点蚀等。 (4)磨损: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由于机械作用造成材料位移或分离的破坏形式,主要失效形式: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微动磨损、气蚀等。 提高失效抗力的方法 提高冶金质量 通过精炼消除微量杂质元素,提高钢的纯净度。 微合金化 加入微量合金元素,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韧性。 控制轧制 获细晶组织,提高钢的失效抗力。 强韧化工艺 板条状位错型马氏体、亚温淬火、超细晶粒处理、形变热处理、复合热处理、超高温淬火、碳化物的微细化处理等。 局部复合强化 克服薄弱环节。 1.3 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 高温缓慢变形造成断裂, 最后断裂瞬时发生,多为高温低应力沿晶界蠕变断裂。 裂纹不断扩展, 最终的断裂是瞬时突发的, 断口裂纹扩展区有辉纹。 断裂前无明显塑变,为突发性断裂, 断口呈河流花样或冰糖状形貌, 为解理断裂或沿晶界断裂. 断裂前有塑性变形, 非灾难性, 断口为韧窝形貌, 断口附近金相组织有明显塑性变形层。 塑性断裂 脆性断裂 疲劳断裂 蠕变断裂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种类与性能(P7) 1、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哪些?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什么是金属的力学性能?它包括那些主要力学指标?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力与应变关系的性能。主要包括: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等。 3、一根直径10mm的钢棒,在拉伸断裂时直径变为8.5mm,此钢的抗拉强度为450Mpa,问此棒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多少?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F=35325N ψ=27.75% 4、简述洛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以压头压入金属材料的压痕深度来表征材料的硬度。 5、什么是蠕变和应力松弛? 蠕变:金属在长时间恒温、恒应力作用下,发生缓慢塑性变形的现象。 应力松弛:承受弹性变形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总变形量不变,但随时间的延长,工作应力逐渐衰减的现象。 6、金属腐蚀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金属防腐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防腐方法: 1)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2)通过覆盖法将金属同腐蚀介质隔离;3)改善腐蚀环境;4)阴极保护法。 第二章材料的组织结构(P26) 1、简述金属三种典型结构的特点。 体心立方晶格:晶格属于立方晶系,在晶胞的中心和每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每个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数为:2个。塑性较好。 面心立方晶格:晶格属于立方晶系,在晶胞的8个顶角和6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每个面心立方晶格的原子数为:4个。塑性优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 密排六方晶格:晶格属于六方棱柱体,在六棱柱晶胞的12个项角上各有一个原子,两个端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三个原子。每个密排六方晶胞原子数为:6个,较脆 2、金属的实际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使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提高,从而使金属强度、硬度提高,但防腐蚀能力下降。 3、合金元素在金属中存在的形式有哪几种?各具备什么特性? 存在的形式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合金固溶在金属中引起固溶强化,使合金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金属化合物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4、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的溶入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原因: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溶入引起晶格畸变,使晶体处于高能状态。 5、简述聚合物大分子链的结构与形态。它们对高聚物的性能有何影响? 聚合物大分子链的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体型结构。线性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弹性,加热可软化,冷却后变硬,易于成形,可反复使用。体型结构有较好的耐热性、尺寸稳定和机械强度,但弹性、塑性低,脆性大,不能塑性加工,不能反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大纲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Processing) (36学时,工业工程专业适用) 一、简要说明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研究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机械类、工业工程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工程材料及其选择、材料成形技术及其选择两大部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获得工程材料性能及其改性和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 2.掌握工程材料及其主要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合理选择零件材料,零件、毛坯成形方法以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3.具有应用工艺知识考虑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现代材料及其成形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工业生产实践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课堂教学之前应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因此学习本课程之前或在学习过程中应到机械制造厂进行一次多工种的金工实习,对于主要工种(如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应作全面了解和动手实践,以获得零件加工的感性知识。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并完成金工实习,可与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原理、互换性原理等课程并行开课。 四、授课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材料及热加工,陈培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参考书: 1.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吕广庶,张远明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8 2.热加工工艺基础张万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王高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机械工程材料,沈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四、学分和学时分配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36学时,2学分,学时分配如下表。

完善的施工组织结构

完善的施工组织结构 施工组织结构是指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合理安排和调配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等资源,从而达到高效、安全、经济的施工目标所需的一种组织模式。一个完善的施工组织结构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本文将从施工人员、设备、材料和管理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组织结构。 一、施工人员的合理安排 在施工组织结构中,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性质确定所需的施工人员数量。对于大型项目,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保证施工进度。其次,要根据施工人员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合理分配任务。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应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来承担相应的工作,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要根据项目的时间计划来确定施工人员的排班,确保有足够的人力来满足工程的需要。 二、设备的合理配置

在施工过程中,设备的合理配置对于项目的成功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确定所需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对于一些特殊的工序,需要使用专业设备来完成。其次,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时间计划来安排设备的投入和调配。在高峰期需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材料的储备和管理 在施工中,材料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储备和管理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提前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材料的储备工作。按照合同的规定,选择质量良好、供货及时的材料供应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对材料的进货、验收、储存和使用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材料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补充不足的材料。 四、合理的管理机构和流程

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意义 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状与尺寸的变化..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与断裂的抵抗能力..对塑性变形的抗力 比例极限σp 弹性极限σe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σ0.2 抗拉强度σb 比强度:各种强度指标与材料密度之比.. 屈强比:材料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塑性: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即材料断裂前的塑性变形的能力.. 硬度:反映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表示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韧性: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布氏硬度HBW 洛氏硬度HR优点:操作迅速简便;压痕较小;几乎不损伤工件表面;故而应用最广..维氏硬度HV 疲劳断裂特点:①断裂时的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下的抗拉强度甚至屈服强度;②断裂前无论是韧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均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疲劳过程的三个基本组成阶段:疲劳萌生、疲劳扩展、最后断裂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键:在固体状态下;原子聚集堆积在一起;其间距足够近;它们之间便产生了相互作

用力;即为原子间的结合力或结合键.. 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为两大类:强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弱键即分子键.. 共价键晶体和离子键晶体结合最强;金属键晶体次之;分子键晶体最弱..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各向异性:晶体具有固定熔点且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 晶格: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的方式就称为晶体结构.. 结点:将构成晶体的实际质点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 体心立方晶格:晶胞原子数2 面心立方晶格:晶胞原子数4 密排六方晶格:晶胞原子数6 晶体缺陷:原子的排列不可能像理想晶体那样规则完整;而是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按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如晶界、亚晶界三类..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线缺陷特征:两个方向的尺寸很小;在另一个方向的尺寸相对很大.. 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的位错等晶体缺陷;晶体的强度值降低了2-3个数量级.. 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第三章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 凝固: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结晶: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后;固态物质是晶体;这种凝固的过程就是结晶..

工程材料知识

工程材料知识 工程材料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使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工程材料的知识,对于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工程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强度高、容易加工、抗腐蚀、导电、导热和廉价等特点。根据组织结构,金属材料可以分为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三种;根据化学成分,可以分为铁基材料、有色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三种。工程师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种类材料的特点以及如何选取适合的金属材料来应用于电子、机械、建筑和航空等各种领域。 2.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是组成工程结构的另一类重要材料。它包括陶瓷、玻璃、聚合物和半导体等。这些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高的绝缘性等特点。非金属材料在建筑、电子、医疗、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工程师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种类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工程结构中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材料。 3.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合而成,具有比单一材料更高的性能和应用价值。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玻璃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Kevlar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复合材料具有轻质化、高强度和高刚度等特点,因此在航空、汽车、运动器材和建筑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工程师需要了解复合材料的制造和组合技术并为工程结构选择适合的复合材料。 4.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相对新的工程材料,它们由重复单元组成,具有较好的可溶性、成型性、成本低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等特点。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和纤维等。这些材料在汽车、医疗、包装和电子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工程师需要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以及在不同的应用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材料。 总之,工程材料知识对于设计和开发安全、可靠的工程结构至关重要。工程师需要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来确保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工程师也应不断关注并应用新型材料,以推动工程发展和实现更多领域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概念及其应掌握的内容 (1)

基本概念 再结晶退火、再结晶、动态再结晶、二次再结晶、晶体、点阵、空间点阵、点阵畸变、晶胞、晶族、同质多晶、同质异构体、晶粒生长、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珠光体相变、相图中的自由度、相平衡、连线规则、共晶转变、中间相、伪共析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离异共晶、晶界偏聚、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配位数、费米能级、能带、储存能、形变组织、临界变形量、形变织构、网络形成体、网路变性体、尖晶石结构、反尖晶石结构、线缺陷、组分缺陷、福伦克尔(Frenker)缺陷、肖特基缺陷、位错、位错滑移、交滑移、螺位错、全位错、弗兰克尔空位、非化学计量结构缺陷、孪生、空间群、点群、电子化合物、稳态扩散、上坡扩散、反应扩散、弛豫、时效、均相成核、异相成核、固溶体、索氏体、珠光体、配位多面体、高分子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 高分子链的构型、间同立构、平衡分凝系数、热力学势函数、活性氧、调幅分解、金属玻璃、金属间化合物、润湿、.独立组分、烧结 填空题 1. 材料的组织结构包括:、、和。 2. 在描述原子中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的4个量子数中,其中决定体系角动量

和电子几率分布的空间对称性的是第量子数。 3. 派生键合包括和 4. 组合成分子轨道的条件是、、和。 5. 晶体结构= +。 6. 晶胞的基本要素:和。 7. 固体的表面特性包括、和。 8. 最紧密堆积的晶体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每个晶胞中有个原子; 另外一种是,每个晶胞中有个原子。 9. 金刚石结构中,C是链连接,配位数为。 10.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是,阻力是和。 11. 金属材料常用的强化手段有、、和。 12. 在离子晶体结构中,正离子构成,正负离子间的距离取决于,配位数取决于正负离子的。 13. 高分子链中由于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为构象,高分子能够改变构象的性质称为。 14. 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影响因素有、、和。

工程材料第二章知识点

工程材料 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一、名词解释。 一次结晶过冷度二次结晶自发晶核非自发晶核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相图 支晶偏析扩散退火变质处理共晶反应组织(组成物)变形织构加工硬化 再结晶临界变形度热处理过冷奥氏体退火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滑移再结晶冷加工热加工过冷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淬火回火正火 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开始结晶温度之差叫做过冷度,它表明金属在液体和固态之间存在一个自能差 二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或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自发晶核:从液体结构内部由金属原子本身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 非自发结晶:杂质的存在常常能够促进晶核形成,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做非自发结晶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变质处理:指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增加非自发晶核的数量或者阻止晶核的长大,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 相图:是表明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相的平衡条件和相与相之间关系的一种简明示意图,也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 支晶偏析:固溶体在结晶过程中冷却过快,原子扩散不能充分形成成分不均匀的固溶体 的现象 扩散退火: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 共晶反应:有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反应 组织(组成物):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确定本质、一定形成机制的特殊形态的组成部分。组织组成物可以是单相,或是两相混合物 变形织构:金属塑性变形很大(变形量达到70%以上)时,由于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于一致,这种结构叫做形变织构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及答案 (1)

第一章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1.强度: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值。 3.弹性极限:产生的变形是可以恢复的变形的点对应的弹性变形阶段最大应力称为弹性极限。4.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 5.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6.塑性:断裂前材料产生的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7.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8.冲击韧度:冲击韧度是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9.断裂韧度:断裂韧度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10.疲劳强度:疲劳强度是用来表征材料抵抗疲劳的能力。 11.黏着磨损:黏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其实质是接触面在接触压力作用下局部发生黏着,在相对运动时黏着处又分离,使接触面上有小颗粒被拉拽出来,反复进行造成黏着磨损。 12.磨粒磨损:磨粒磨损是当摩擦副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大的多时,或者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粒子是所产生的磨损。 13.腐蚀磨损:腐蚀磨损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物剥落,与金属表面之间的机械磨损相结合而出现的磨损。 14.功能材料:是具有某种特殊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以及某些功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 15.使用性能: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保证安全可靠工作所必备的性能,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16.工艺性能:是指材料的可加工性,包括可锻性,铸造性能,焊接性,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17.交变载荷:大小,方向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载荷作用。 18.疲劳:是机械零件在循环或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而发生断裂的现象。20.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21.脆断:在拉应力状态下没有出现塑性变形而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22.应力松弛:是指承受弹性应变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总变形量保持不变,但随时间的延长,工作应力自行逐渐衰减的现象。 23.腐蚀:材料因化学侵蚀而损坏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工程材料通常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2.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钢铁合金和非铁合金材料。 3.高分子材料通常分为纤维、橡胶和塑料。 4.复合材料按其基体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5.塑料通常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和胶黏剂。 6工程材料的性能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7.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8.金属材料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有:бb 表示抗拉强度;бs 表示屈服强度;H 表示硬度;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表示塑性;αk 表示冲击韧性。 三、判断题。 1.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点氏压痕面积大,数据稳定,因而适用于成品及薄壁件检验。(×) 2.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用HBW表示布氏硬度。(√) 3.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用HBS表示布氏硬度。(×)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材料的性能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 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成品件及比压头还硬的材料。 适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 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硬度少于450HB)。 2、洛氏硬度 HRA用于测量高硬度材料, 如硬质合金、表淬层和渗碳层。 HRB用于测量低硬度材料,如有色金属和退火、正火钢等。 HRC用于测量中等硬度材料,如调质钢、淬火钢等. 洛氏硬度的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3、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所用载荷小,压痕浅,适用于测量零件表面的薄硬化层、镀层及薄片材料的硬度,载荷可调范围大,对软硬材料都适用。 4、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用磨损量来表示。 分类有黏着磨损(咬合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5、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齿轮)经接触压应力的反复长期作用后引起的一种表面疲劳剥落损坏的现象. 6、蠕变:恒温、恒应力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发生缓慢塑变的现象。 7、应力强度因子:描述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指标。 第三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的规则排列的方式为晶体结构。为便于描述晶体结构,把每个原子抽象成一个点,把这些点用假想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晶格中每个点称为结点,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成为晶面。 由任意两个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的棱边长度、棱边夹角称为晶格常数. ①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用边长a表示,原子半径为√3a/4,每个晶胞包含的原子数为1/8×8+1=2(个)。 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钼、铬等。 ②面心立方晶格 原子半径为√2a/4,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1/8×8+1/2×6=4(个) 典型金属(金、银、铝、铜等). ③密排六方晶格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为12×1/6+2*1/2+3=6(个)。 典型金属锌等。 2、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紧密程度及不同晶面间距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方向上原子结合力也不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化学、力学间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此特性称为各向异性. 晶体中的缺陷

工程材料教程

第1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包括纯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合金的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介绍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能。还介绍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学习目标: 本章重点掌握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合金的结构,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性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学习建议: 1.晶体结构部分应弄清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特点,应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2.晶面指数及晶向指数的确定在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应掌握常见的晶面和晶向的表示方法,需要多练多画。 3.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大分子链结构与聚集态,结合工程、生活实际归纳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 4.对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只作一般了解。 5. 建议本章学时:8~9 学时。 二、金属的化学性能 主要指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统称化学稳定性。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称为热稳定性。 1. 耐腐蚀性 金属材料在常温下抵抗氧、水蒸气及其它化学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称耐腐蚀性,碳钢、铸铁的耐腐蚀性较差;钛及其合金、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好。铝合金和铜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 抗氧化性 金属材料在加热时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抗氧化性。加入Cr、Si等元素, 可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如4Cr9Si2可制造内燃机排气阀及加热炉炉底板, 料盘等。 老师提示金属材料主要以金属键结合,其强韧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导电、导热性好,为主要的工程材料。 1.3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高分子材料又称为高分子聚合物(简称高聚物),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有机材料。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50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高分子化合物由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获得。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作单体。 加聚反应: 指一种或几种单体相互加成而连接成聚合物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副产物生成。如: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 1-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含哪些方面? 所谓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所显示的性能。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2什么是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衡量金属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他们在工程应用上有什么意义? 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在拉伸试验中衡量金属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的意义在于:在一般机械零件在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后,零件精度降低或其它零件的相对配合受到影响而造成失效,所以屈服强度就成为零件设计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抗拉强度的意义在于:抗拉强度是表示材料抵抗大量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脆性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一般不产生颈缩现象,因此,抗拉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它表示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抗拉强度是零件设计时的重要依据之一。1-3什么是塑性?在拉伸试验中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哪些?

塑性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又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拉伸试验中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1-4什么是硬度?指出测定金属硬度的常用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生产中测定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是压入法,应用较多的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试验方法。 布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因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被测试材料的平均硬度,股实验结果较精确,特别适用于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经理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压痕较大的另一个优点是试验数据稳定,重复性强。其缺点是对不同材料需要换不同直径的压头和改变试验力,压痕直径的测量也比较麻烦;因压痕大,不宜测试成品和薄片金属的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是:操作循序简便,硬度值可直接读出;压痕较小,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可在工件上进行试验;采用不同标尺可测定各种软硬不同的金属厚薄不一的式样的硬度,因而广泛用于热处理质量检验。其缺点是:因压痕较小,对组织比较粗大且不均匀的材料,测得的结果不够准确;此外,用不同标尺测得的硬度值彼此没有联系,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维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是:不存在布氏硬度试验时要求试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