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HPI毒力岛ybtA、fyuA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_567

侯雨丰等的研究表明:不同水浴温度对大肠杆菌完全杀灭所需时间为:56℃时需要5h;60℃时需要2h;65℃时需要1h;70℃时需要1h[11]。
李向阳、邵卫华等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8℃,而最高生长温度为41.6℃,最低生长温度为8.46℃。从食品保存来说,当温度大41.6℃时,大肠杆菌不能成活,而低于8.46℃时大肠杆菌不再繁殖。所以,食品应在大于41.6℃时杀菌,然后放在低于8.46℃时保存[14]。
李向阳、于静涛等的研究表明:温度T/ K分别为:307K、309K、310K、311K、313K、314K时,大肠杆菌的生长率分别为:0.0165、0.0216、0.0229、0.0244、0.0160、0.0075。对大肠杆菌,它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10~311K,而到315K时这些细菌就不能成活了[15]。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和意义
1、主要内容
大肠杆菌在受污染食品中存在极为广泛,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菌群之一。食品中大肠杆菌是各个国家规定必检的病原菌,该菌可引起肾衰竭等严重食物中毒并发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1]。大肠杆菌也是生肉、水产品和蔬菜中最主要的食品致病菌之一[2]。
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是最常见的肠道致病菌,也是食品检测最常见的目标菌之一[3]。大肠杆菌是埃希菌属(Escherichis)的一个典型种,它包括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埃希菌属中绝大部分有运动能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4]。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人及温血动物粪便,一般多用来作为食品中的粪便污染指标[5]。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LEE和HPI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检测

犊牛腹泻大肠杆菌LEE和HPI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检测方光远;范红结;张玉红;张姝;陈钟鸣;顾亚凤;何小明【期刊名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4)002【摘要】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南京部分地区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和强毒力岛(HPI).对LEE毒力岛检测其核心区的ler和eaeA基因,对HPI毒力岛检测其irp2和fyuA基因.同时对LEE和/或HPI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在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具有LEE和/或HPI毒力岛的菌株33株,占30%(33/110).LEE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9.1%(10/110)的菌株ler和eaeA基因的扩增阳性.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25.5%(28/110)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扩增阳性.0.9%(1/110)的菌株irp2阳性.5.5%(6/110)的菌株irp2、fyuA、ler和eaeA基因扩增都为阳性.在33个LEE 和/或HPI毒力岛阳性分离株中,O78和O36血清型菌株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4.6%(9/26)和27%(7/26).9.1%的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携带LEE,25.5%的菌株携带耶尔森菌HPI,O78和O36为牛源携带LEE和/或HPI毒力岛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总页数】6页(P92-97)【作者】方光远;范红结;张玉红;张姝;陈钟鸣;顾亚凤;何小明【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95;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3;S855.12【相关文献】1.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对小鼠致病性及LEE、 HPI毒力岛的检测 [J], 元振杰;王燕;夏晨阳;陈晓英;刘建枝;马勋2.我国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LEE和HPI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检测 [J], 陈祥;赵娟;高崧;苗晓青;刘静;黄莉莉;焦新安;刘秀梵3.犊牛腹泻大肠杆菌LEE和HPI毒力岛相关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J], 方光远;范红结;张玉红;陈钟鸣;顾亚凤;张志成4.狐狸源大肠杆菌毒力岛基因HPI、LEE的检测 [J], 高光平;朱利霞;张东林;赵希艳;闫艳娟;高桂生;史秋梅;郭顺立5.犊牛腹泻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HPI相关基因的检测 [J], 高海慧;黎玉琼;高小斐;王培柱;吴学青;康晓冬;梁小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杆菌中简单快速的基因定点诱变的方法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肠杆菌中简单快速的基因定点诱变的方法学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细菌,是微生物学、生化学及基因工程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
大肠杆菌的遗传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代谢工程、药物合成及疫苗开发等领域,其高效的工具箱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
然而,传统的基因线性定点编辑技术存在诸多局限性,包括复杂、费时、低效及成本高昂等问题。
因此,通过诱变技术进行基因定点编辑是一种简单、快速及成本稍低的方法,而且还可以增加细菌的生存竞争力和适应性。
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的基因定点诱变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简单快速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以大肠杆菌为模型生物,尝试解决现有线性定点编辑技术存在的诸多局限性。
三、研究方法或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或步骤:
1. 筛选易感突变株:通过使用抗生素或其它毒性化合物筛选易感细菌株;
2. 采用化学诱变剂进行随机定点诱变:将易感突变株暴露于各种化学诱变剂,以锁定特定位点或改变读框,通过筛选和DNA测序来确认突变;
3. 研究突变机制:通过生化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来确定引起突变的机制,例如解析突变位点特征和突变表型等;
4. 研究突变功能:通过生长速度、代谢产物和药敏性等生理生化性质来分析突变的功能。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努力,将开发出一种简单快速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大肠杆菌的基因编辑和基因功能研究,并能够解决现有线性定点编辑技术存在的诸多局限性。
同时,研究的结果还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基因突变机制,并为构建更强健的微生物群提供途径。
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免疫防制的开题报告

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免
疫防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肠杆菌是新生仔猪肠道常见菌群之一,但某些菌株却能引起新生仔猪的肠道炎症、腹泻等疾病,严重影响猪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已确认的大肠杆菌毒力因子有F4、F5、F6、F18、F41等多种,其中F4、F5、F6是新生仔猪肠道炎症与腹泻的主要病原毒力因子。
因此,对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免疫防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对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免疫防制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收集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2.对收集的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多重PCR检测,筛选出F4、F5、F6阳性菌株并进行进一步基因测序和分析。
3.通过菌株的群体遗传学分析,探讨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猪场中F4、F5、F6阳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分布和种类。
4.评估F4、F5、F6阳性大肠杆菌菌株的毒力和抗性表现,探讨毒力和抗性之间的相关性。
5.利用分离出的F4、F5、F6阳性大肠杆菌菌株,研发相应的疫苗和药物防制方法。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仔猪源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并探讨针对不同毒力菌株的免疫防制方式,从而为新生仔猪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或可从根本上减少猪场中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保障猪肉和衍生品的质量安全,符合现代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包括黏附素基因(K88、K99、987P、F41、F18)、毒素基因(Stx1、Stx2、Sta、Stb、LT)、溶血素(HylA)、HPI毒力岛(FyuA、irp2)和Lee毒力岛(eaeA)等。
其中,黏附素基因是介导细菌与靶细胞相结合的蛋白质,能够使细菌快速突破一道道屏障并直接感染机体。
毒素基因则分为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它们由位于质粒上的三种毒力基因编码。
另外,大肠杆菌在人的尿道、体液和血液中可使iroN的表达增强,UPEC536株的iroBCDEN基因簇定位于III毒力岛上,有研究者认为iroN可增强大肠杆菌苯磷二酚铁结合性复合物-肠菌素的铁摄取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气杆菌素、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等毒力因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大肠杆菌的毒力与肠道疾病的相关研究

大肠杆菌的毒力与肠道疾病的相关研究引言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广泛存在。
它可以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种类型。
近年来,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大肠杆菌的毒力机制以及其与肠道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大肠杆菌的毒力特征及其与肠道疾病的相关研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大肠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大肠杆菌的毒力机制,包括毒素的产生和作用方式。
然后,我们将探讨大肠杆菌与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包括病原菌定植、感染机制以及致病性基因的表达调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和发病机制,以及其可能的传播途径。
然后,我们将探讨预防大肠杆菌感染的措施,包括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大肠杆菌致病性基因的研究,以了解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介绍当前的药物治疗方法,并总结以上内容。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大肠杆菌毒力和肠道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类健康。
大肠杆菌的毒力研究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复杂的毒力机制。
其致病性主要与多种毒素的产生和作用相关。
其中,肠毒素(enterotoxin)是导致胃肠道症状的重要因素。
肠毒素可以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此外,毒力相关蛋白质也参与了大肠杆菌的致病过程。
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的毒力特征与其基因组中的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密切相关。
这些毒力岛是由一系列毒力相关基因构成的DNA片段,可编码毒素、附着因子和其他与感染相关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的不同毒力岛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不同菌株的毒力程度各异。
除了毒力岛,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菌体表面的附着因子实现对宿主细胞的定植和侵袭。
肉鸡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由 佳264003;3. 山东益生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5508;4. 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淮坊鸡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 )是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大肠杆菌的多种毒力因子共同决定着细菌的致病性,在宿主受到大肠杆菌的侵袭进而引发疾病的过程中,这些毒力因子共同作用,互相协调。
目前,已知的主要毒力基因有:铁离子获得系统(耶尔森菌毒力岛、气杆菌素)、黏附素、温度敏感血凝素、血清抗性蛋白、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毒素、ColV 和ColBM 质粒等。
本试验通过PCR 方法对胶东地区肉鸡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研究,以掌握肉鸡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致病机理、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病料胶东地区多家祖代和父母代肉种鸡场、规模化商品肉鸡场疑似感染大肠杆菌的发病鸡心脏、肝脏、脾脏、气囊;祖代和父母代肉种鸡场的死亡鸡胚、1日龄雏鸡卵黄囊。
从以上病料中分离到169株大肠杆菌。
1.1.2 培养基和试剂(见表1)1.1.3主要仪器设备(见表2)1.2 方法1.2.1 引物设计根据GenBank 上已发表的毒力基因序列,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出大肠杆菌13种毒力相关基因的13对特异性引物,如表3所示,由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
1.2.2 模板制备将大肠杆菌分离株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37 ℃下培养18~24 h,挑取数个单菌落,溶于1 mL 灭菌的生理盐水中,摇匀制成细菌悬液,100 ℃煮沸10 min,12 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500 μL 至灭菌离心管中, -70 ℃保存备用。
1.2.3 反应体系及程序PCR 反应体系:2×PCR Master Mix(含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6-0041-06摘 要:本研究从胶东地区规模化肉鸡场疑似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气囊中,以及祖代、父母代肉种鸡场1日龄雏鸡的卵黄囊、死亡鸡胚中,分离鉴定出169株大肠杆菌,通过PCR 方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13种毒力基因检测。
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岛插入位点的特征性研究

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岛插入位点的特征性研究叶长芸【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04(020)0z1【摘要】@@ 毒力岛是细菌染色体上具有特殊结构特征并与细菌致病性具有相关性的分子量较大的DNA片段,目前已在致病菌里发现有33个功能明确的毒力岛,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就有12个.已有资料发现许多毒力岛往往在染色体上的tRNA 位点处插入,而tRNA因其特殊的空间结构和保守的二级结构为外源性DNA的插入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tRNA位点到底与毒力岛的存在与获得,是否有规律可寻.为此,我们以大肠杆菌K-12的染色体全序列为参照,在包括其所有tRNA位点在内的区域设计引物,对6类致泻性大肠杆菌和Shigella f2a进行了染色体上tRNA位点的完整性分析,并用杂交加以证实.【总页数】2页(P24-25)【作者】叶长芸【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猪、牛和兔粪中致病性大肠杆菌LEE毒力岛的检测分析 [J], 高荣琨;王丽芳;李锐;郑明学2.致泻性大肠杆菌和福氏2a志贺氏菌染色体上毒力岛和基因组岛插入相关的tRNA位点的研究 [J], 王蕾;叶长芸;赵爱兰;孙晖;徐建国3.禽致病性大肠杆菌(CVCC1565)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检测 [J], 许丽;祁克宗;彭开松4.水貂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及毒力岛基因检测与分析 [J], 夏琦琦;温珊珊;马斯琪;吴强;赵丽丽;魏成威;葛俊伟;陈洪岩5.貉源致病性大肠杆菌HPI毒力岛相关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英文) [J], 张艳英;史秋梅;高桂生;李跃;高光平;房海;陈翠珍;杨月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HPI毒力岛ybtA、fyuA基因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然而,某些菌株可能会携带特定毒力因子,例如肠
毒素、血凝素、侵袭性因子等,引发严重的感染和疾病,如肠炎、泌尿
道感染、败血症等。
其中,HPI毒力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是
导致大肠杆菌致病性增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HPI毒力岛是一段长度为43kb的DNA片段,含有多个与毒力相关
的基因,已在许多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中发现。
其中,ybtA基因编码氧
合酶,参与非典型源铁离子的摄取和转运,从而使菌株对铁元素获得优势,增强其生长能力和毒力。
fyuA基因编码菌体外分泌系统,能够分泌
铁载体受体FyuA,使得菌株可以有效地吸收铁元素。
因此,ybtA、fyuA基因被认为是HPI毒力岛中的两个重要毒力因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大肠杆菌HPI毒力岛中ybtA、fyuA基因的功能及其对菌株生长和毒力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该毒力岛的致病机制,为预防
和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内容
1. 构建ybtA、fyuA基因突变菌株。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ybtA、fyuA基因的突变菌株,其中:
a. ybtA基因突变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将ybtA基因从HPI毒
力岛中删除,构建ybtA缺失菌株。
b. fyuA基因突变菌株:通过点突变技术,将fyuA基因突变,构建fyuA突变菌株。
2. 分析构建菌株生长行为。
对构建的ybtA缺失菌株和fyuA突变菌株,分别进行生长曲线分析和细胞比较分析,研究它们生长行为的差异,并将其与野生型菌株进行比较。
3. 研究构建菌株毒力表现。
通过细菌致病人血清的血清凝集试验和致小鼠败血症试验,研究构建菌株的致病性表现,并比较其与野生型菌株的致病力。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大肠杆菌HPI毒力岛的致病机制,增进对该菌株的认识,为进一步防治大肠杆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同时,探究ybtA和fyuA基因的功能和作用,将有望为发掘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五、研究方法
1. 基因克隆技术:PCR扩增、酶切、连接、转化等。
2. 细菌培养和菌株构建:血平板、LB培养液、转化、筛选等。
3. 细胞生长行为分析:生长曲线分析、细胞比较分析等。
4. 细菌致病性分析:血清凝集试验、小鼠败血症试验等。
六、研究进度安排
1. 前期准备期(1个月):文献调研,材料购置,菌株培养和基因测序等。
2. 菌株构建期(3个月):构建ybtA缺失和fyuA突变菌株。
3. 细胞生长行为分析期(3个月):对构建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分析和细胞比较分析。
4. 细菌致病性分析期(3个月):通过细菌致病性分析,研究构建菌株的致病性表现。
5. 论文撰写期(2个月):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
七、预期成果
1. 构建大肠杆菌ybtA缺失菌株和fyuA突变菌株。
2. 分析构建菌株的生长行为和毒力表现。
3. 探究HPI毒力岛关键基因ybtA和fyuA的功能和作用。
4.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