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摘要:各行业发展,使聚氯乙烯应用更加广泛,为了提高聚氯乙烯可加工温度范围,需要在加工期间添加增塑剂。

由于增塑剂存在迁移问题,容易使PVC制品出现发黄、变脆、变硬等现象,降低PVC制品效能。

研究发现,部分增塑剂潜藏着化学危害,具有诱发癌症风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化学性质和难降解问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本文将深入探究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原理,明确影响迁移的因素,结合现有技术及相关文献,探寻PVC制品中抑制增塑剂迁移方法。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迁移;抑制为了提升工业、医疗、日常用品等工具质量,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当中,其中较为常用的材料为聚氯乙烯(PVC),日常使用量成递增趋势,逐渐成为通用塑料。

PVC制品属于无定形高聚物,由于分子中存在极性较强的C-CL基团,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熔点较高,为了提升材料可塑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增塑剂降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降低PVC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提升PVC可塑性。

目前,市场上的增塑剂常被选用难挥发的化合物,种类多样,用量较大的PAEs类增塑剂,它能够很好的与PVC混溶。

1.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原理由于增塑剂与聚氯乙烯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且该力属于微弱的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加工融合时,容易造成增塑剂迁移问题。

研究显示,目前增塑剂迁移、扩散常表现为以下几种:(1)直接从PVC表面中挥发;(2)被PVC制品接触的液相抽出;(3)在与PVC接触的固体接触时,发生迁移扩散;(4)受到压力作用,出现渗出问题。

发生迁移扩散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增塑剂向内表面扩散;(2)在内表面进入“横卧”状态;(3)最后发生扩散,离开PVC表面。

增塑剂迁移可看作是聚合物内部自由完成小分子物质传递工作,实现在聚合物链段间的空隙间迁移。

1.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1.温度实验证明,增塑剂更方便在聚合物非晶区出现扩散问题,如果外界发生温度变化,会使非晶区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

纳迪克酸酐聚酯PVC增塑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纳迪克酸酐聚酯PVC增塑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A s a t o ( - ehl ,3po ae i a i a h die ( ‘ O N b t c :P l 2m ty。 r y 1 -rp n do n dc n y r ) PMP — A)w ssnh s e ru ha l d a ytei dt o g z h
p Ic n ns to e ci n a d r d c d p e s r it l t n wi er 。 b t lttn t s t e c tl s , y l— o y o de a in r a to n e u e r su e d si a i t t ta n。 u y i ae a h aa y t c co l o h a
MI n — a AO Ho gy n, JANG igpn , DON Yu mig, L e gc e g I Pn — ig G — n ICh n —h n
( col f hmi l n tr l nier g i ga nvrt,Wui 1 12 hn ) Sh o o e c dMa i gne n ,J n nnU i sy C aa eaE i a ei x 2 4 2 ,C ia
u e o c a a t rz he sr t r a d t e ma sa ii f P— s d t h r ce ie t tucu e n h r l tb lt o MPO— y NA. P’ O MP NA, DOP, DBP a d TBC n we e r s e t ey a d d t r e p ci l d e oPVC t h q a u lt Me h n c lp o e te ft e pa tcz d P v wi t e e u q a i h l y. c a ia r p riso h lsiie VC ims, a fl s wela e t fmir to l st sso g a in, t sso x d to e t fe u a in, t ss o e sl te gh a d tsso ln ai n a r a r e ・ e t ft n i sr n t n e t fe o g to tb e k we e p r e fr e n o d rt v l t h f ce c fp a tcz t n. Th e t n i ae h tt e p a tcz d s mp e wi o m d i r e o e auae t e e in y o l siia i i o e tssi d c t d t a h l si ie a l t h

生物降解塑料PBS聚酯的研究进展

生物降解塑料PBS聚酯的研究进展

1 / 4生物降解塑料聚酯的研究进展王晓青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传统塑料工业的发展在满足社会需求,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不可降解垃圾的产生以及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开发生物降解塑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中,脂肪族聚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酶的作用下,可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回归自然,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降解塑料,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脂肪族聚酯作为生物降解塑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已实现产业化,进入实用阶段。

目前,已商品化的脂肪族聚酯主要有聚乳酸()、聚己内酯()、聚羟基烷酸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其中,类聚酯是二十世纪年代初开发的一类综合性能良好的脂肪族聚酯,类聚酯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均与通用的聚烯烃材料相近,由于兼具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经济性而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日本已将其作为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通用塑料加以开发。

最近的研究显示,可通过生化工艺以玉M 淀粉生产原料丁二酸,使类聚酯将更具价格竞争力,从而在通用塑料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组在生物降解塑料的合成和应用技术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基础,本文将从聚酯的合成、性能、改性及产业化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聚酯的合成类聚酯是以脂肪族二酸和二醇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合成的一类脂肪族聚酯,其代表即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合成。

世纪年代,日本的昭和高分子公司首先采用异氰酸酯作为扩链剂,与二酸二醇经缩聚反应合成的低分子量聚酯反应,制备出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类聚酯才开始作为新型生物降解塑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O CH 2O C CH 2C OO42n []聚酯的缩聚反应是可逆平衡反应,具有平衡常数小、易生成副产物等特点,传统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低,无法单独作为塑料使用。

由于上述难点,从目前的国内外研究报道来看,基本是在缩聚反应之后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扩链反应或固相聚合以进一步提高其分子量。

新型聚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聚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聚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新型聚酯材料是近年来制备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电绝缘性能等,因此,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文化事业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新型聚酯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二、新型聚酯材料的种类新型聚酯材料主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酸酯树脂(PAR)、聚己内酯(PCL)以及聚碳酸酯(PC)等。

其中,PET作为一种主流材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纤维制品、变形模塑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等领域。

PAR及其它聚酯类材料多用于热塑性成型,如成型、注塑及压克力制品等,而PCL则主要是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适用于医疗、制药、环境等有关领域,而PC则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及建筑等领域。

三、新型聚酯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新型聚酯材料的主要方法有溶液聚合、相转移催化法、离子液体催化法以及催化加氢法等。

其中,溶液聚合法是制备PET的主要方法,通过合适的聚合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悬浮剂效果的PET,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热变形温度。

而相转移催化法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率、高选择性的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结构密度高、分子分布均匀,适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聚合物,如PAR等。

离子液体催化法则是近年来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新方法,在溶液中加入离子液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氢催化,可以制备出优异的新型聚酯材料,如PCL。

催化加氢法主要用于制备PC材料,通过质子酸或质子碱催化加氢,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对环氧基进行开环反应,制备出高性能工程塑料。

四、新型聚酯材料的应用1. 电子方面PET是电子产业中的主要塑料,用于制造各种电子设备的内部零件,如绝缘材料、电子配件、插座以及电缆等。

而PC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如电脑配件、手机配件、电器配件等,其耐高温、抗紫外线及透明性等特性,使其成为微电子领域的理想材料。

聚甘油聚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聚甘油聚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状 况及 用于增 塑剂等发展 前景 。 关 键词 : 油 ; 甘 聚甘 油聚酯 ; 增塑剂
1 理 化 性 能
聚甘油酯 用于 P VC制 品 中 , 显示 出低挥 发 性 、
泽较 好 , 成本也 最低 。若 用碳 酸盐 作 催 化剂 虽然 反
应较快 , 但副反 应较 多 , 品的 色泽 也不 够 理想 , 产 所 以在 聚合反应 实验 中选 用氢氧 化钠作催 化剂 。
这样 的操 作条 件 : 热 10-1 5℃ 。压 力 为减 压 , 加 2 ̄ 4 . 加 入质量分 数 0 0 ~O 3 硫 酸 ;. 单 醋酸 甘 .8 . 50
6 6 6 a条 件下进 行用碱作 催化剂 。 6 . 1P ) 在该 顺 序 中 , 硅 盐 比氢 氧 化 物 的 催 化 活 性 碳 强 , 因为 在 高温 条 件 下 , 酸盐 在 甘 油及 聚甘 油 是 碳 体 系 中的溶 解 性 比氢 氧 化 物好 。但 是 从 反 应脱 水 量与 相应 的羟值关 系 看 , 氢 氧化 钠催 化甘 油 的 聚 用 合反 应 所 得 的 聚 甘 油 , 各 项 指 标 ( 值 、 光 率 其 羟 折 等) 文献 最 吻合 且 反 应 比较 容 易控 制 , 品 的色 与 产
为八 聚甘 油 5 ( . 4 to) 油 与 4 5g 0 1 1 8 g 5 4 1甘 o 8 ( . 2 mo) 氧化 钠 混 合 后 , 热 到 2 0 2 0℃ , 持 1氢 加 3~ 5 保 2 h 其 间应 稍充 氮气 , 6, 并在 减 压 下反 应 以驱 除反 应
过 程 中 生 成 的 挥 发 物后 得 相对 分 子 质 量 6 5的聚 2 甘油, 仲羟基 质量 分数 4 。 1
甘 油 ( , , 一三 羟基丙 醇 ) 12 3 分子 有 3 功 能基 个 团, 在合 适 的条 件下 , 甘油 分 子本 身 能 相互 间发 生 聚合反 应 生成 聚甘 油 。这 些 聚 合 物属 于含 羟 基 的 醚类 , 中聚甘 油是 最 简单 的~ 种 。聚合 则可 通 过 其

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的研究进展金栋(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北京102500)摘要:概述了聚氯乙烯环保型增塑剂柠檬酸三酯类和环氧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环氧大豆油中图分类号:TQ31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785(2010)10-0006-04聚氯乙烯目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增塑剂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具有增塑制品弹性性能良好,耐久性能突出,尤其在PVC软制品(软质人造革、玩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国外已经严格控制其使用。

中国也已经制订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将逐步淘汰邻苯二甲酸酯类在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具以及儿童玩具等方面使用。

因此,传统增塑剂的应用领域受到限制,研究开发新型环保型增塑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环保型增塑剂种类很多,综合考虑增塑剂的性能与价格因素,目前研究较多、应用比较广泛的环保型增塑剂主要有环氧类增塑剂和柠檬酸三酯类增塑剂。

1· PVC增塑剂的作用机理纯PVC树脂属于强极性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较大,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加工温度为160~210℃。

另外,PVC分子中的取代氯容易导致树脂脱HCl,从而引发降解反应。

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在120℃时就开始发生脱HCl反应,导致PVC降解。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将极性增塑剂的分子插入PVC树脂的分子链中间,增大分子间的距离,PVC分子链的极性部分和增塑剂的极性部分相互作用,降低熔体黏度,增加分子链的柔顺性。

这样的PVC增塑剂体系即使在冷却时,增塑剂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而削弱了PVC分子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的加入量越多,其体积效应越大,而且长链形状结构增塑剂比环状结构增塑剂的体积效应大。

也就是说,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引力和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而它们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聚酯增塑剂的生产及应用

聚酯增塑剂的生产及应用

聚酯增塑剂的生产及应用摘要:增塑剂正向着高分子量的方向发展,作为特种增塑剂的聚酯,随着现代合成树脂与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外的需求呈稳定增长之势。

本文综述了聚酯增塑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对聚酯增塑剂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增塑剂;增塑机理;生产应用。

前言增塑剂的发展[1~12]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塑料制品正向轻量化、复合化、功能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塑料制品的发展对工业增塑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特种增塑剂新产品是研究开发的重点。

聚酯增塑剂能增加橡胶等的塑性,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可加工性,有效改善制品的弹性,伸长率,挠曲性,其分子量适中,挥发性低,耐油及耐脂肪族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抽出,在油漆与橡胶中耐迁移,且耐老化性能优异,材料高温老化后可获得非常稳定的乙烯基化合物,因而有效延迟老化时间。

聚酯增塑剂是极性高分子聚合物,与PVC有很好的相容性,加入PVC配方内,都能使PVC塑化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作为一种配方原料与助剂,常和DOP、环氧大豆油复配并用,由于聚酯增塑剂具有较强极性,与DOP在配方中亲和性还和其他的液体增塑剂产品的特性有关,当聚酯增塑剂用于PVC制品中能起到了吸引和固定其他增塑剂不向PVC制品的表面迁移的作用,故聚酯增塑剂有永久增塑剂[13]之称。

1.聚酯增塑剂的合成1.1合成方法的选择有关聚酯合成的方法主要有溶液缩聚、熔融缩聚和界面缩聚。

现将各个合成方法分述如下:(1) 溶液缩聚单体加催化剂在适当的溶剂(包括水)中进行。

所用的单体一般活性较高,聚合温度可以较低,副反应也较少。

如属平衡缩聚,则可通过蒸馏或加碱成盐除去副产物,不需要真空。

此方法缺点是要回收溶剂,残余溶剂的脱挥也比较困难,成本亦较高,所需要的工艺比熔融缩聚要复杂,因此,能用熔融缩聚就不会用溶液缩聚。

(2)熔融缩聚熔融缩聚是指在反应中不加溶剂,为了保证足够高的反应速率,聚合须在原料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进行的缩聚反应。

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制品中的配方应用

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制品中的配方应用

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制品中的配方应用聚酯增塑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PVC塑料制品中的添加剂,是一种特殊的塑料添加剂,可以提高PVC塑料的可变性和可加工性,同时也可以改善PVC塑料的抗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制品中的配方应用。

一、聚酯增塑剂的特点聚酯增塑剂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良好的增塑效果。

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中可以将非晶态PVC分子牢牢包裹住,使之成为PVC分子中的一个分散相。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PVC塑料的可变性和可加工性,还可以增加PVC塑料的抗冲击性。

2.优秀的耐高温性能。

在PVC塑料加工的过程中,聚酯增塑剂能够有效地防止PVC塑料的高温氧化和裂解。

这可以大大提高PVC塑料的耐热性能。

3.良好的稳定性。

聚酯增塑剂不易分解,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这样可以延长PVC塑料的使用寿命。

4.良好的可溶性。

聚酯增塑剂可以在PVC塑料中得到良好的溶解度,可以加速其在PVC分子中的弥散和包裹,从而提高PVC塑料的整体性能。

二、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制品中的应用1.用作硬质PVC塑料的增塑剂。

聚酯增塑剂可以大大提高硬质PVC塑料的可变性和可加工性,从而增加PVC塑料的手感和外观美观度。

在硬质PVC塑料制品中,聚酯增塑剂可以提高PVC塑料的耐热性,使之不易发生高温氧化和裂解。

2.用作软质PVC塑料的增塑剂。

聚酯增塑剂在软质PVC塑料中可以提高PVC塑料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增加PVC塑料的可塑性和手感。

在软质PVC制品中,聚酯增塑剂可提高PVC塑料的耐寒性和抗冲击性能,减少软质PVC制品的老化和裂解。

三、聚酯增塑剂在PVC塑料制品中的配方应用1.硬质PVC塑料制品。

在硬质PVC制品中,可以添加3~8%左右的聚酯增塑剂。

具体配方如下:PVC塑料100份聚酯增塑剂3~8份钙锌稳定剂 2.5份润滑剂0.5份光亮剂0.2份如此配制可以制成高质量的硬质PVC制品,具有良好的可变性和可加工性,耐热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也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黄冬婷;孟飞;梁磊;朱文浩;黄俊生【摘要】Polyester plasticizer is a saf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plasticizer,which has a small mobility and is not easy to be extracted by water and solvent,so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rability and safety of plastic products. Perform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research work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in the aspects of migration resistance, thermo stability, plasticizing efficiency and compounding property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biological-base polyester plasticizers were mainly described. Based on the tendency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developmen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izer industry in China could focus on exploitation of biological-base polyester plasticizers.%聚酯增塑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保安全型增塑剂,有优秀的耐溶剂抽出性和抗迁移性,可有效改善塑料制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聚酯增塑剂的性能和应用,重点阐述聚酯增塑剂在抗迁移性、耐热性、增塑效率、复配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新型的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聚酯增塑剂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的增塑剂行业可朝着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方向进行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08【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环保增塑剂;聚酯增塑剂;生物基聚酯增塑剂【作者】黄冬婷;孟飞;梁磊;朱文浩;黄俊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增塑剂是塑料工业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助剂,大多为高沸点、不易挥发的液体,主要功能是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和加工性。

增塑剂加入到树脂后,阻断树脂高分子链段之间的吸引力,使链段之间更容易自由舒展,材料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得到降低,可塑性得到提升,最终降低加工难度,起到增塑的效果。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通用型的传统增塑剂,综合增塑性能优异,用量居增塑剂首位,为总产量的80%左右[1]。

但此类增塑剂的分子与材料大分子尺寸相差悬殊,两者的范德华作用力薄弱,增塑剂不可避免地从材料内部向外迁移,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各国已颁布一系列法规进行限制或禁止,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的退出之势已不可逆转,环保安全型增塑剂的开发需求日益迫切。

聚酯增塑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保安全型增塑剂,与传统的单体型增塑剂相比,聚酯增塑剂因其大分子量的特性,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有优秀的耐溶剂抽出性能和抗迁移性能,大幅度改善塑料制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1 聚酯增塑剂概述1.1 聚酯增塑剂定义及性能聚酯增塑剂是一种线型的高分子聚合物,通常用二元酸和二元醇作为原料,先酯化后聚合形成,分子量范围大多在800~8000之间。

增塑剂的迁移分为三种方式:向气体中挥发,被液体浸出,向固体中迁出。

此三种迁移方式都会造成增塑剂的损失,导致塑料制品老化。

因此,耐挥发性、耐溶剂抽出性、耐固体迁移性是增塑剂性能的重要指标。

聚酯增塑剂具有与树脂大分子相近的分子量,而且含有大量羰基基团,可以与聚氯乙烯中的α-H或β-H形成氢键作用,与氯原子存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2],因此与树脂大分子相容性良好,迁移性小,耐抽出性突出,享有“永久性增塑剂”的美誉[3]。

1.2 聚酯增塑剂的合成聚酯增塑剂大多是以二元酸和二元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先酯化再聚合而成,可按照所用的二元酸进行分类,最常用的二元酸是己二酸。

以二元酸和二元醇为原料制备聚酯的反应式[4]如下:用一元醇做封端剂:用一元酸做封端剂:1.3 合成聚酯增塑剂的常用催化剂合成聚酯增塑剂的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可提高酯化反应的速率,目前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酸性催化剂硫酸和甲烷磺酸有机酸是聚酯酯化反应早期使用较多的催化剂,此类催化剂便宜易得,活性高,但副产物复杂,腐蚀较为严重。

(2)金属化合物型催化剂金属化合物型催化剂主要包括锑(Sb)系催化剂、钛(Ti)系催化剂、锗(Ge)系催化剂、锡(Sn)系催化剂和铝(Al)系催化剂。

钛(Ti)系催化剂中钛的有机酯类是现今研究最多的用于制备聚酯的催化剂,如钛酸正四丁酯。

(3)酶类催化剂酶类催化剂常用的是脂肪酶,反应的选择性高,过程节能环保,产品容易分离,但价格较为昂贵,反应时间长,其大规模使用受到限制,开发新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研究热点。

(4)稀土金属催化剂稀土金属催化剂中常用的为镧(La)、钪(Sc)、钇(Y)等稀土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价格较高,难以普及应用。

1.4 聚酯增塑剂的应用工业生产中只有聚酯类增塑剂属于聚合型增塑剂,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增塑剂。

与传统的单体型增塑剂相比,聚酯增塑剂分子量大,低毒,与PVC相容性好,挥发性小,耐溶剂抽出性优良。

聚酯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在油、脂及乳液环境中仍要保持特有化学性质的领域,如耐油电缆、煤气胶管、乳制品机械及瓶盖垫片、耐油软管、油矿电缆护套等。

聚酯增塑剂还可应用在橡胶材料中,能有效改善其耐油性、耐固体迁移性以及加工性。

2 传统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2.1 提升聚酯增塑剂耐迁移性能的研究张珍[5]用己二酸和乙二醇制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该聚酯与PVC的相容性、抗迁移性、耐抽出性都比传统的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OP)好。

李成成[6]以乙基己醇为封端剂,将己二酸分别与二、三甘醇反应制备己二酸类聚酯增塑剂,较DOP具有更好的耐挥发性、耐溶剂抽出性和抗固体迁移性。

刘三荣等[7]将工业副产物尼龙酸高值化制备成一系列尼龙酸聚酯增塑剂,该类聚酯增塑剂具有较好增塑效果,且原料来源广泛,适合大规模生产。

Yin B等[8]用氧化二丁基锡催化葡萄糖等原料转化制备三种葡萄糖己酸酯,这三种聚酯与PVC相容性好,提高了PVC的加工性,具有显著增塑效果。

2.2 增强聚酯增塑剂热稳定性的研究张冬珍[9]用己二酸和新戊二醇制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增塑剂,应用于PVC制品中,不止表现出较好的耐固体迁移性和热稳定性,还表现出理想的电气性能。

沈敏亮[10]用六氢苯酐和二甘醇为原料,以钛系催化剂中的钛酸正四丁酯为催化剂,制备聚二甲酸二甘醇酯类增塑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Yin B等[11]用异山梨醇分别与己二酸、辛二酸反应制备异山梨醇类聚酯增塑剂,此类增塑剂与PVC相容性好,添加量较少即可达到较好增塑效果,且具有较高热稳定性。

张欣华[12]用2-甲基丁二酸和二元醇制备了4种丁二酸类聚酯增塑剂,这4种增塑剂可提升PVC可塑性,增塑效果好,且能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溶剂性优良,综合性能优于DOP。

2.3 提高聚酯增塑剂增塑效率的研究苗红艳等[13]用乙基己醇封端,将纳迪克酸酐和甲基丙二醇反应制备纳迪克酸酐类聚酯增塑剂,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聚酯比传统增塑剂和柠檬酸三丁酯具有更好的耐固体迁移性、耐溶剂抽出性,较高的增塑效率以及耐热性。

谢腾腾[14]将丁二酸和二元醇反应制备4种聚酯增塑剂,所制备的增塑剂与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大幅度降低加工温度,耐久性好,添加量较少即可达到较好增塑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

Woohyuk Choi等[15]以二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ε-己内酯为原料,以乙酸酐为封端剂,合成四种非缠结星型聚(ε-己内酯)。

这4种聚酯增塑剂都能降低材料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因此易于加工,增塑效率高,耐抽出性远高于DOP。

2.4 聚酯增塑剂复配性能研究Abdelwahab MA[16]合成了Lapol 108聚酯增塑剂,可提升PLA/PHB材料的相容性、可塑化性、可生物降解性,并且保持了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

戴继湘等[17]用聚酯多元醇合成了改性的超支化聚酯增塑剂,该聚酯与DOP复配应用于PVC中可减弱DOP的挥发性和抽出率。

龙清平等[18]以己二酸、丙二醇为原料,以辛醇作为封端剂,合成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酯,将聚酯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配伍之后加入到材料中,可增加DBP的耐迁移性和耐抽出性,拓宽PVC的应用领域。

从以上研究进展可以看出,己二酸类聚酯增塑剂是我国目前主要研究的聚酯增塑剂,张珍[5]、李成成[6]、张冬珍[9]、龙清平[18]等制备了一系列此类聚酯增塑剂,均与PVC相容性良好,能有效改善PVC的耐迁移性、耐抽出性和耐热性,增塑效率较高,配伍性好,然而此类聚酯增塑剂制备成本较高,推广生产受到限制。

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方面,如山梨醇聚酯,葡萄糖聚酯,此类增塑剂来源广泛,对环境友好。

3 生物基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按照制备聚酯增塑剂的原料区分,可分为生物基聚酯增塑剂和石油基聚酯增塑剂[19]。

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指的是用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聚酯增塑剂,除具有聚酯类增塑剂的特性以外,还具有无毒、可降解、原料可再生的性质,且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系数较高[20],可应用于儿童玩具、医疗器械或食品材料包装等安全卫生要求较高的材料领域。

未来,研究开发生物基聚酯类增塑剂是大势所趋[21],当前研究的生物基聚酯增塑剂以聚甘油基和蓖麻油基聚酯增塑剂为热点。

3.1 聚甘油基聚酯增塑剂研究Chaudhary Bharat I等[22]合成乙酰聚甘油醇脂肪酸酯,这类聚酯能够与大部分的树脂相容,可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儿童塑料玩具、化妆品中。

胡云[23]以粗甘油和油酸为原料合成聚甘油酯,将其进一步环氧化,得到聚甘油酯环氧化增塑剂,该聚酯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有效改善材料的脆性、韧度及弹性,提高材料的可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