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家谱小议2

合集下载

家谱编修实践心得体会

家谱编修实践心得体会

家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文化和血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谱编修工作。

我有幸参与了家族家谱的编修工作,深感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任务。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谈家谱编修的心得体会。

一、家谱编修的意义家谱编修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首先,家谱是家族历史的载体,它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出生、婚丧嫁娶、迁徙、迁徙等重要事件,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

其次,家谱有助于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增强家族凝聚力。

最后,家谱对于研究我国历史、民俗、人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谱编修的实践过程1. 收集资料家谱编修的第一步是收集资料。

这包括查阅家族成员的出生证明、婚姻证明、死亡证明等官方文件,以及家族长辈的口述历史、家传文献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资料的详实程度对家谱编修的重要性。

2. 整理资料收集到资料后,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

这包括对资料的分类、归档、核实等。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历史资料中的错误,及时进行了纠正。

同时,我还对一些模糊不清的资料进行了补充和说明。

3. 编写家谱编写家谱是家谱编修的核心环节。

在编写过程中,我遵循了以下原则:(1)尊重历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随意编造和夸大。

(2)严谨治学:对资料进行核实,确保家谱内容的准确性。

(3)突出重点:重点介绍家族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展现家族特色。

(4)图文并茂:在文字描述的基础上,配以家族成员的照片、族谱等图片,增强可读性。

4. 审核与修改家谱编写完成后,需要经过家族成员的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遗漏和错误,及时进行了修改。

此外,我还请教了家族长辈,对一些难以确定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核实。

5. 印制与分发家谱编写、审核、修改完成后,进行印制和分发。

在印制过程中,我注重了家谱的装帧和排版,力求使其美观大方。

分发家谱时,我亲自送到每位家族成员手中,让他们感受到家族的温暖。

三、家谱编修的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家族历史的了解通过参与家谱编修,我对家族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新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

最新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我们知道,编修家谱并不单单是指编写这个过程,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那么如何写好倡议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倡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谱修编倡议书篇1各位宗亲: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

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

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

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

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

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家谱修编倡议书篇2尊敬的各位宗亲: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堂!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宗祠编修家谱建议书

宗祠编修家谱建议书

宗祠编修家谱建议书宗祠编修家谱建议书1关于梁氏续修家谱正本清源的倡议书尊敬的梁氏前辈、各位梁氏后裔:家有家谱,国有国史,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记国之事迹,谱所以续世代之渊源;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不相识,尊卑莫能辩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混乱,散涣极矣。

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项绘为图。

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

稽吾族自始梁公康伯,系出陕西韩城,水有源,树有根矣。

修谱之为乃“寻根”之举,根之所系,在于传统薪火相传,凝聚血脉传承。

传统不复,则根枯苗竭,“传统”振兴、其光大耶,则若火炬,犹能普照芸芸众生。

此乃梁氏修谱客观呈现之现实意义所在,家谱未续已实属当今我梁氏对祖不孝,对宗不敬,对子孙后代无法交代,不能做千古之罪子孙也。

民族之源,须文明昌盛,家族之根,应枝繁叶茂,水之源而流长,树之长而根系生,人之繁殖衍息,靠辈辈传承,谱不续,哪来子孙?又如何祭祀祖先?寻根问祖,祭祀先辈,秉承血脉传承,乃中华儿女之美德也!因此,家谱之修涉及每家每户,上尊重祖宗,下传承子孙后代的大事,须全家族每家每户全员参与,将家庭成员的基本资料按着修谱的要求给予登记上谱,一旦不能及时登记造册,造成遗漏或不能上谱,这是一世或几辈的遗憾,不是你一生的遗憾,续写家谱是几十年一次的大事情,不是任何一个人想写就写、想改就改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全家族的生死存亡的后继大事,不能因你一家一户而影响全家族的续谱。

请大家要充分意识到这次续家谱的后继大事不能以你一家一户而影响全家族的族谱。

请大家要充分意识到这次续修家谱的重大意义,望大家珍惜这次修谱的机会和机遇。

修谱大事,梁氏有责,大家要按照修谱的程序和原则办事,按惯例,首先推举一至三名领衔编纂人,组成编纂会一至多名不等。

其具体编纂工作在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有序编纂,以示正统。

谨特此发出倡议,请梁氏家族成员积极关注响应修纂委员会的号召,全梁氏族人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给予修谱全力支持,修谱人员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努力完成修谱使命,使修谱工作落到实处,以家为史,以梁成宗,寻根问祖,正本清源。

家谱修编倡议书(5篇)

家谱修编倡议书(5篇)

家谱修编建议书(5篇)家谱修编建议书篇1各位宗亲: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缘由,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

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表达,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

它是一户家族进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连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

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进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养,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忱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

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

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冗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全部宗亲、统一熟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大方解囊、踊跃参加、热忱帮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肯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终,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盛兴旺,永世兴盛!家谱修编建议书篇2敬重的各位宗亲: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建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堂!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扬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盛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那么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doc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doc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我们知道,编修家谱并不单单是指编写这个过程,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那么如何写好倡议书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倡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谱修编倡议书篇1各位宗亲: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

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

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

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

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

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家谱修编倡议书篇2尊敬的各位宗亲: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堂!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

家谱修编倡议书4篇我们知道,编修家谱并不单单是指编写这个过程,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那么如何写好倡议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倡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家谱修编倡议书篇1各位宗亲:盖我孙氏家族,自凤阳定远县遇仙公以来,到凉州公定居常州以来,孙氏家族为常州大族,自一九四六年修谱至今约六十八年,因各种原因,未能续修,有违祖训,二十五年须一续,当今太平盛世,孙氏原裔,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着因宗统族,续修家谱的使命。

国家建史籍,地区修方志,家族续谱牒。

这是繁华盛世意识形态的自然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支柱,是炎黄子孙最优良的文化传统,家谱即家族档案,是立家之本。

它是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史,它记录着家族的繁衍脉络和生命血统的延续,它联系着每一户家族成员的根基。

从微观上,家谱标志着一户家族发展的文明程度及社会影响,反映其家族综合实力和家族成员的总体素质,从宏观上,家谱可透视出社会变迁的痕迹与历史人文变革等相关信息,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续谱一句《孙氏家谱》的条例,结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热情诚邀我孙氏族亲,举族同心,完成修谱任务,面对现实,困难重重。

首先族亲对续谱的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没有了祠堂的经济后盾。

其三、由于坂上、灵台、塘洋、居地分散,还有迁徙远走,时间跨度大,还须立传作赞等,事项繁琐,因此续修家谱是一项艰辛,细致浩繁复杂的文字工程。

面对现实,续修家谱就要所有宗亲、统一认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慷慨解囊、踊跃参与、热情协助、由衷支持,在全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孙子家谱》续修起来,修好撰就成册,以慰先祖,告知后裔。

最后,祝一脉宗亲,与世促进,兴旺发达,永世昌盛!家谱修编倡议书篇2尊敬的各位宗亲: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堂!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关于修家谱的观点作文

关于修家谱的观点作文

关于修家谱的观点作文
今儿咱来聊聊修家谱这档子事儿!
说起修家谱,那可真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儿。

有人可能会觉得,
不就是一本记录家族成员的册子嘛,有啥大不了的。

但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修家谱啊,就像是给咱们这个大家族画了一幅长长的“全家福”。

从老祖
宗开始,一代一代地往下排,每个人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让咱知道
自己从哪儿来,根在哪儿。

有时候,看着那些陌生又亲切的名字,想象着他们
当年的生活,就好像穿越时空和他们来了一场对话。

而且啊,家谱也是咱家族的“历史书”。

里面记录了家族的兴衰荣辱,那
些先辈们的奋斗故事、成功经验,都能给咱后辈带来启发和鼓励。

比如说,咱
祖上有个做生意特别厉害的,那咱是不是能学学他的精明和勤奋?要是有个读
书读出大名堂的,是不是也能激励咱好好学习,争口气?
也有人觉得修家谱麻烦,没啥用。

我就想说,这可真是大错特错啦!您想想,等咱老了,给孙子孙女讲讲家族的故事,多威风!再说了,逢年过节,一
家人聚在一起,翻翻家谱,那种浓浓的亲情和归属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还有啊,修家谱也能让咱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看看先辈们经历的风风雨雨,咱这点小困难算啥?得努力把日子过好,不能给家族丢脸不是?
修家谱这事儿,我觉得特别棒!它让我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让咱们这个大家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一代更比一代强!
怎么样,您觉得我说得在理不?。

刘氏家族修谱倡议书

刘氏家族修谱倡议书

刘氏家族修谱倡议书尊敬的刘氏家族的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我是刘氏家族的一员,今天我想向大家提出一个重要的倡议——修谱。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庞大人脉的家族,刘氏家族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而修谱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我们家族的根基,促进家族成员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然而,如今修谱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我们很难了解到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姓名、关系和出生地等基本信息。

这使得家族成员间的联系变得困难,缺乏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一些家族成员由于各种原因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地区,难以高效地收集到每一位成员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修谱制度和标准,导致修谱的工作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亟需对于修谱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规划。

为了更好地推进修谱工作的进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共同讨论和落实:1. 加强家族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家族数据库,鼓励家族成员积极提供自己的信息,例如姓名、出生日期、职业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协助相关家族成员完成户籍迁移和档案整理等工作,以便更好地补充和完善我们家族的修谱资料。

2. 定期举办家族联谊活动。

通过举办各类家族联谊活动,例如家族图谱展览、家族文化讲座等,可以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此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建立一个家族的线上社交平台或者使用家族定制的手机应用,方便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信息共享。

3. 设立专职人员负责修谱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修谱工作,我们可以考虑聘请一位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更新等工作。

此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家族修谱委员会,由专业人士和家族长辈共同组成,帮助指导和促进修谱工作的进行。

在此,我诚挚地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到修谱工作中来,共同为刘氏家族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家族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刘氏家族一员敬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修族谱小议
当前,各地在编纂地方志的同时,民间正在自发地悄然兴起一股编修族谱的热潮。

那么对当今的族谱热,应如何看待,作为地方修志机构的县(市)地方志办公室又该如何做呢?现就这些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应肯定编修族谱有其积极作用
编史、修志、续族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

过去,一般家族都有族谱。

而且每间隔5年、10年、多数则在30年(称“进谱”)再在原有基础上重修、增修和续修。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存的旧族谱多是二、三十年代的产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富而思宗,再加上受各地都在修志的影响,民间又渐渐兴起编修族谱的热潮。

这股热潮,就笔者看来,其作用有:
1、可以加强宗族的亲和力,并避免重名现象发生。

编修族谱的目的,按一些旧族谱上的说法,是“为了尊祖敬宗,昭穆不乱,使后代子孙知其木有本,水有源”。

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也确是编修族谱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各地现存的族谱,最后的续修多在二、三十年代,这几十年来已繁衍了两三代人,沦海桑田,同族中已有不少人散居天南地北。

迁徒出去之人,特别是在外地出生的一代,虽知祖居何地,但已不知先祖何人,更不明族中情况,就不能不“数典忘祖”了。

同时,由于不明族中情况,孩子出生时各父母凭自己兴趣为孩子命名,致使不少重名的现象发生,给招生、招工、户口管理、邮电通讯等带来不少麻烦。

编修了族谱,便可使人知道其宗族史源,知道同宗之中各支各房情况,可明已之辈份,同宗一家亲,这对增强家族的亲和力,避免重名的现象发生,是有利的。

2、有利于“教化”。

族谱是“一家之史”(章学诚语),是某一家族的历史书。

每本族谱几乎都记载有各代的杰出人物,载有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事迹,也载有他们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和大义凛然、报效国家民族的高风亮节。

在族谱的续修中,毫无疑问也会记载族中当代蛟蛟者创造的业绩及奉献精神。

我们知道,在同一家族中,人虽同宗,但却良翡不齐。

族谱的编修则可以使良者受到鼓舞,继续再接再励,使秀者受到鞭策,使其去恶从善,舍邪就正,弃懒从勤,奋发向上。

这对“教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3、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多种民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本来不同民族之间通婚,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我国除唐代外,无论其前还是其后,封建统治者都把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都视为大逆不道的事。

尽管如此,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各族广大人民群众由于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不少人还冲破了不准通婚的禁锢,结成佳偶,只不过不敢公开吧了。

解放后,由于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则更频繁,相互通婚则更为普遍。

这些既存的事实,在旧族谱中很少有所记载,现在新修族谱理该秉笔直书。

姻亲是一种亲和力,这对消除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对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有利的。

4、可以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同胞亲情,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广西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据笔者所知许多宗族都有人身居海外。

在编纂地方志时,各地都已注意到了突出侨乡特点,给“侨”和“三胞”以适当的位置,这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是起巨大作用的。

但是由于地方志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对每个身居海外的人士都有所记述,而族谱则正好能弥补这点不足。

族谱是维系家庭、家族乃至民族手足亲情的纽带,是台港澳和海外华侨、华裔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充分利用宗族“根”的优势,在编修新族谱时按世系逐一将海外的亲人记载下来,并在族谱中的其他篇章中将他们从政、从商、从教等经历及对在居地和对家乡的贡献记载下来,以促进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寻根的热潮,吸引海外炎黄子孙回归投资办实业,并推动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

5、有利于促进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

男女平等,这是数千年来不少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却根深蒂固,在旧族谱中也表露无讳。

在旧族谱中,有的只记世系男丁,对女性无论是娶回的还是生育的一律不记,有的对娶回的女性虽有所记述,却极其简略,甚至只记·“某氏”,连名字都没有。

当今,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妇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妇女顶起了半边天,不少妇女还成了家庭中的“财政大臣”。

现在要编修族谱,就得向她们要钱,要她们出钱夕不管你乐意还是被迫,都得在族谱中记载她们。

笔者欣喜地看到,在已印刷成书的新编族谱中,妇女和男子都已平等地得到记载,有的族谱还详细地记载了各代夫人娘家的情况和各位女儿出嫁后夫婿家的简况。

这样上有国家宪法规定男女平等,下有族谱给予妇女与男子同等的地位,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就再没有市场了。

二、编修族谱可能出现的负面影晌
如上所述,编修族谱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若不加以注意,可能也会有下面这
些影响。

1、族谱在续修时若照搬照抄旧族谱,势必会使封建思想谬种流传。

把旧族谱一概当成“封建糟粕”而给与否定和排斥,未免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旧族谱由于编撰于旧社会,确散发着封建主义思想的腐气,有的甚至还把本族中的汉奸、败类以及双手沾满农民起义鲜血的刽子手当作“英雄”来歌烦。

这些如果我们在编修族谱的过程中不把其剔除、不进行一翻正本清源的改写,势必会使其谬种流传,贻害子孙后代。

2、可能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族谱搞违法活动。

编修族谱是为了使人知道木有本、人有宗,既懂和宗睦族,又懂尊老爱幼,既懂先祖创业艰辛,又懂当今幸福来之不易。

每逢年节,人们进行一些纪念祖先活动,应该说是正常的,但是当今一些地方封建沉渣.又浮,建庙宇、建祠堂、联宗祭祖在一些地方已泛滥成灾。

族谱成书后,极有可能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族谱,串联同姓同宗之人搞封建迷信活动。

同时在农村中,常因水源、山林、土地等问题发生纠纷,我们也应警惕一些人会利用族谱拉本族人与外族人争吵,甚至挑动械斗。

3、可能会有人利用族谱搞不正当交易。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开始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正是由于法律、组织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和约束,才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和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之气。

因此在族谱编写出来后,一些人很可能会受同姓同宗的亲情所困扰,办事不讲原则,对同姓同宗之人凡本留三分情,给予不正当的方便与照顾。

而同姓同宗之人也会利用这个关系去敲后门、拉关系,搞不正当的交易。

三、设想与建议
编修族谱既然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如何去扬长避短,使族谱能克服消极因素,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呢?为此,笔者作了思考,先提些抛砖引玉的设想和建议。

1、对族谱编修人员进行培训。

当前在编修族谱的工作中,多数是由该族中退休干部和教师担任。

这些人有长期工作经验,懂政策、熟悉情况,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是好的方面。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编修族谱对他们来说仍是一项新的工作,他们对史、志、谱的要求还不甚了解。

如果各地县(市)地方志办公室能对他们集中培训一段时间,从资料的搜集、对旧资料整理、拟订篇月、世系表的设置、编写总纂、体例文风等对他们进行辅导。

在辅导中特别强调族谱是家庭的
教材,关系到后代子孙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的大问题,所以就应该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注意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族中须立传或进行简介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应正确分析其功过,如实记述,防止在族谱中出现颂古非今,掩饰其过,甚至把过或罪当作功来颂扬。

同时要求族谱的编写人员,对旧族谱中的家训、族规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增加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大公无私、团结友爱、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等内容,这样使当代和后代有规可循,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无技可施。

2、建立族谱的审稿制度,把好质量关。

事实证明,三级评稿制度是把好县(市)志质量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族谱也这样做,但笔者觉得对编写出来的族谱稿要求须经当地县(市)志办公室审稿和编辑加工还是应该的。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政治上出偏差,在质量上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各地方志办公室都有一不少人文资料)提高,这是修谱人员乐意接受的。

当然这样做会增加修志同行们的工作量,但是为了使族谱能产生好的社会效益,造福于后代子孙,忙点、累点却也是应该的。

3、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族谱质量的把关工作。

要做好修谱人员的培训、族谱稿的审查验收和编辑加工等工作,单有修志同仁的热心和责任感还不够,还得靠各级领导重视和给予支持。

因此,笔者在此斗胆建议自治区有关单位最好能发一个文件,明确规定:①培训族谱编写人员,审查族谱稿,对族谱稿进行编辑加工是县(市)地方志办公室的职责范畴,在进行这些工作中可以适当收费。

②族谱稿必须经县(市)、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付印。

③各印刷单位和个体印刷店铺一律不准承印未经审查验收的族谱,违犯者则给予处罚(如罚款、停业整顿等)等等。

以上建议仅仅是笔者的初步设想,现在各地编修族谱之风正方兴未艾,如何指导和应采取何种相应措施使其走上正轨,使其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修志者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当探索的新课题:笔者期待同行们都来出谋划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