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安全问题
浅谈如何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 电梯的安全管理 。为此 , 国务院于 2 0 0 3 年6 月1 日颁布 实施 了《 特 种设 备安 全检查 条 例》 ( 3 7 3 号文件 ) , 2 0 1 4 年1 月我们 的《 特 种设备法》 就要实施 了。国家质量技 术 监 督局 于 2 0 1 0 年3 月i 日颁 布实施 了《 电梯 监督检 验规 程》 。
检查 , 作 。
2 加大 安全整 改 , 保障安全运行
根据 国家质检 总督局新 颁布 的《 电梯监督 检验规程 》 , 从 2 0 1 0 年3 月1 日 起, 各省市均按 照新规 定对 电梯进行监督检验
和 定期检验 。新规 程与 旧规 程相比 , 加 强了 电梯整 机性 能的 试验及 电气 方面 的测试 , 检测项 目增加到近 5 0 项, 其中否决项 目占到近一 半 。新规程 对 电梯检测提 出更严格 的要求 , 部分 电梯需 经过 整改才能达标通过 。针对上述问题使用 单位 和安
人 员培训考核制 度 、 技术档案管理制 度等 ; 设 置相应的安全管
理 岗位 , 如电梯维 修工 、 质检 员 、 安 全负责 人等 , 实行 “ 公 司经 理一安全负责 人一 质检 员一 电梯维修 工” 的纵 向安 全管 理 , 层 层落实 的安 全负责制 , 保证 责任到人 。再次 , 做好 电梯的 日 常
备和人 身伤亡事故 的 , 因此在 电梯从业 人 员中要广泛宣 传安 全使用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 牢 固树立 “ 安全 第一 ” 的思想 , 时时
处处把安全放在 工作 的首 位 。例如 : 建立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
电梯安 全操 作规程 、 电梯维修保 养工作 流程 、 事故应 急处理 、 电梯轿厢困人解救规 程 、 电梯 临督检 验及定期检验规程 、 作业
浅谈如何加强电梯安全运行的有效性

管 理人员 ,有的单位 虽然设立 了管理人 员 ,
但 由于兼职 过多或安全 意识 淡薄 ,存在 制度
不 健全 ,超 期不检验 ,定期不 保养 ,甚 至丢 失档案和检验 合格牌 的现象 。有的单位 电梯
操 作人员聘用 身体有缺 陷的老 弱病残者 , 电
安全 知识宣 传不到位 , 目前还有 相当一部 分
老 百姓对乘 坐 电梯 的安 全常识 不知或知之 甚
七、加大 安全宣传 力度 ,着力 提高百姓
安全意识 。据 统计 ,大 多数 电梯 安全事故源
少 ,遇 到电梯 故障时束手无 策,不会施 救
梯 安全技术 知识淡薄 ,思想 隐患将是最 大的
隐患
二 、保 障 电 梯 安全运行对策
加 强 电梯 安全监管 ,探索和建 立 电梯安
较 为突出 。部 分 电梯轿 箱 内各种 广告乱贴 乱
全运 行保障机 制显得非 常重要和 迫切 ,是特
种设备安全监察履行工作职 能的重要举措 。
一
、
成立 电梯 应急指 挥中心 。指 挥中心
化 了电梯 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 总之 ,保障 电梯安全运 行,必须抓 好使 用 单位规范管 理和安全使用 两个关键环 节 , 针对 存在 的普遍 问题和突 出问题认真寻 求解 决 方案,在稳 步推进的基础 上,努力探 索 , 形成有地域特色 的电梯监管的创新路子 。
于 电梯使用 管理 中乘梯者 不安全 、不文 明行 为和 电梯关人 后营救不 当造成 。在 开展 电梯
安全知识活动 期间 ,广 泛印制 电梯 乘坐安全 须 知和安全告 知警示牌 张挂在每 台电梯 ,深
三是 电梯救援 呼救 电话无人值 班 。电梯 使用 较少 的单位 普遍存 在紧急 救援 电话无 人 值班 的现象 ,机 关单位 、事业 单位 这种现 象
浅谈电梯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浅谈电梯的安全管理和使用【摘要】电梯作为日常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而电梯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
本文通过列举典型事故案例,讨论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行为和电梯乘客的使用行为与电梯安全的关系以及在电梯安全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特种设备电梯事故安全管理正确使用安全运行电梯的雏形源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轱辘的应用。
1852年在德国柏林诞生了第一台升降机。
经历过电动机拖动、蒸汽机拖动的历程后,美国人奥的斯研制出电梯的安全装置,第一台载人电梯于1857年问世。
我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出现在上海,是由美国奥的斯公司于1901年安装完成的。
到现在,电梯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
电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尽管电梯的安全装置已经相当完善,但电梯事故一直时有发生。
2012年,我国共发生电梯事故36起,死亡28人。
而在2013年5月14日到16日三天时间内,就发生电梯事故4起,造成4人死亡。
央视在18日发布消息,称一项调查显示,21.7%的受访者称常遇到电梯故障。
电梯事故的发生,排除电梯设计、制造不良等客观原因后,多数电梯事故实为人祸。
案例1:2008年6月20日,朝阳区农展南里3号楼的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某物业公司工人陈杰在未确认电梯轿厢位置情况下,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不慎坠入底坑死亡。
案例2:2009年5月5日,芙蓉区某大厦发生一起电梯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事故当事人系物业管理公司聘用的保安(试用期),不是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在值班保卫巡查中,擅自私拿电梯三角钥匙开启货梯轿门,不幸坠梯身亡。
案例3:2008年8月3日,山东省济南市某大厦内4名儿童乘坐电梯,该电梯运行途中发生故障停在第4层与第5层之间,电梯内被困者扒开电梯门,一名11岁女孩自电梯轿厢内跳出至厅门边沿,不慎坠入电梯井道至地下二层,当场死亡。
案例4:贵州省遵义市一个21岁的女孩,在某大酒店遇电梯故障被困。
通过轿厢内监控看到:女孩先是打手机求助,未接通。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

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在日常使用中,电梯检验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安全和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
一、安全意识培养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梯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梯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并具备灵敏的安全意识。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有效地进行电梯检验工作,并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培养安全意识的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检验工作人员对于电梯安全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佩戴安全装备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时,检验人员需要佩戴相关的安全装备,包括头盔、安全鞋、手套等。
头盔可以保护头部不受外部碰撞,安全鞋可以保护脚部避免外部损伤,手套可以防止手部受伤。
佩戴这些安全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风险。
2. 工作设施的安全保障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时,需要确保工作设施的安全保障。
比如梯笼、井道、门套、导轨等工作设施的安装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不得有松动、断裂、变形等情况,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
电梯井道必须设置防护栏杆,确保检验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不会掉入井道,保证其人身安全。
3. 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在进行电梯检验时,需要使用各种检验仪器,比如测距仪、电压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这些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对于保障电梯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检验人员需要对这些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三、防护措施1. 安全警示标识在电梯检验现场,应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危险”、“禁止通行”、“注意安全”等标识,提醒相关人员在检验现场时注意安全。
电梯安全:小心乘坐电梯

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垂直交通方式。
然而,乘坐电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来确保电梯乘坐的安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电梯安全的注意事项。
首先,乘坐电梯前要仔细观察电梯的运行状态。
在电梯到达楼层后,我们应该先确认电梯门是否完全打开,并且地面与电梯底部之间没有间隙。
如果发现电梯有异常情况,比如门无法打开或者存在异响,应立即停止乘坐,并向物业或相关负责人报告。
其次,当进入电梯后,要保持冷静并站稳。
在电梯内,我们应该尽量靠近电梯壁面,并确保身体与电梯门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在电梯启动或停车时受伤。
同时,避免将手、脚或其他物品放在电梯门缝隙中,以免夹伤。
再次,乘坐电梯时要遵守规定的载重限制。
电梯一般都会标明最大载重量,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梯,并确保不超过其承载能力。
超载可能导致电梯失控、紧急制动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另外,在电梯内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并按下紧急呼叫按钮。
大多数电梯都配备了紧急呼叫装置,可以与外界联系并获得及时的救援。
在等待救援期间,我们不应该擅自尝试强行打开电梯门或者爬出电梯,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此外,对于家庭住所的电梯,我们也应该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检查电梯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异常声音或震动,以及是否有必要更换磨损的零部件等。
同时,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电梯的运行状态良好。
最后,如果遇到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在这些情况下,电梯可能会失去供电或受到其他损坏,增加逃生的风险。
相反,我们应该选择使用楼梯进行疏散,并按照相关的紧急预案行动。
总之,电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乘坐电梯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确保电梯乘坐的安全。
只有保持谨慎和注意,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电梯带来的便利,并确保自身的安全。
浅谈电梯的使用运行安全管理

第 3期
廖静 云:浅谈 电梯 的使用 运行 安全管理
l5 5
()电梯 日常运行 管理 制度 ; 1 () 电梯 作业 人员 管理 制度 ; 2 ()电梯 日常 维修 保养 制度 ; 3
()技 术 档案 管理 制度 ; 4
电梯 运行 操 作 人 员f 司机 ) 电梯 日常 运行 的 是 直接 操作 者 ,主要 履行 职 责如 下 : ()严格 执 行 《 种 设备 安全 监 察 条 例 》和 1 特
3 电梯 的使 用运行安全管理
31 电梯 安 全管理 制度 . 331 电梯 施工 单位 基本 的安 全管理 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前 电梯施 工 单位 应建 立 的基本 安 全管 理制
度 主要 有 :
l 电梯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 , 在用 的 电梯设 备一 定程度 上 存在着 “ 只 用 不 管” 只修 不管 ” “ 或“ 或 以修代 管” 现象 ;部 分 等 质 量 相对 较好 的 电梯 , 由于不 经常 出现 故 障 ,处
《 种 设备 质量 监 督与 安全 监察 规 定》 的规 定取 特 证上 岗;
()故 障 处理 与事 故报 告制 度 ; 5 ()部 件 或设 备 的报废 制度 ; 6 ()电梯 事故应 急 措施 与救 援预 案 。 7
32 电梯运 行 与使 用 的岗位 安全 责任 .
()定期 接 受 安全 教 育 和 培 训 ,具 有 必要 的 2
的使用安全 。 关键词 :电梯 ;管理软件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 5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 :17 - 8 1 0 10 - 5 - 3 U8 7 6 24 0 ( 1)3 14 0 2
电梯 作 为特 种 设备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之 一 ,其 安全 管 理历 来备 受 关注 。近 年来 ,随着 国家 对 电 梯 等特种 设 备 的安全 运行 及产 品质 量 越来 越 重视, 各项 有 关特 种 设 备安 全监 察 的“ 例 ” 法规 ” 条 、“ 相 继 出台, 察 力 度 也不 断 加 强 , 监 电梯 的管 理越 来 越 规 范, 发生 安全 事故 的现 象越 来越 少 。但 电梯 电梯 在 实际 的使 用过 程 中仍存 在 许多 不 安全 因素 , 因
浅谈电梯常见的安全隐患

浅谈电梯常见的安全隐患摘要:电梯是八大类特种设备中使用数量最多、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特种设备。
然而,由于电梯安装和使用管理不规范,导致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引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市区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电梯的应用也变得越广泛。
电梯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电梯安装不当或者使用方式错误时,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1、电梯一般会出现哪些故障电梯卡入事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电梯故障一般是由于门滚轮不正常滚动,导致电梯门关闭异常,导致出现蹲梯、滑梯等事故。
其次是召唤系统失去召唤功能,出现错误接收电梯使用人员命令的现象,电梯使用人员按向上的按钮或向下的按钮时,电梯会出现无法接收正确命令的现象。
当然,也有电梯设备自身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未根据规定的数据和标准参数设计电梯,导致电梯的各个部件出现提前的磨损和锈浊,从而减少了电梯的使用寿命。
同样,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安装人员不规范的安装操作,也是造成电议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一些物业公司在电梯维修人员的聘用中不够谨慎,导致一些未经过专业的考评人员从事电梯的维护维修工作,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2、电梯常见安全隐患2.1土建进度滞后和电梯安装进度存在问题众所周知,电梯应设置五方对讲或五方通话系统。
五方通话指的是电梯对讲系统中管理中心主机(设置于值班室)、电梯轿厢分机、电梯机房机房分机、电梯顶部机房分机、电梯底部机房分机五方之间进行的通话。
一旦发生电梯困人,用户可通过五方对讲系统与救援服务者取得联系。
但在新装电梯验收检验时常出现电梯施工单位已经完成了电梯调试并能够正常运行,但土建部门却没有完成值班室的构建或五方对讲系统未通。
2.2电梯溜梯方面的问题电梯溜梯事故是近年来时有发生且后果较为严重。
常见原因一是电梯严重超载导致溜梯,另一方面则是制动器故障所致。
这里所说的“溜梯”是指电梯在失去电力驱动和控制的情况下,由于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质量差产生的位势能引起轿厢(或对重)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浅谈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安全隐患问题

浅谈曳引驱动乘客电梯安全隐患问题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建成,而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起着运输的重要作用,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电梯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电梯的安全系数很高,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危及乘客人身安全、影响乘客体验的事故。
如今,电梯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大量的电梯困人、挤压或者坠落等事故相继发生,对乘客的人身安全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险,因此电梯的安全管理问题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而如何检查出电梯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是每个电梯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电梯安全管理也值得深思。
所以电梯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制定完善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切实保障电梯在实际中的安全运行,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引言在高楼环境中,电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大众对于电梯安全也越发重视,电梯事故会给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希望在未来,乘坐电梯的安全系数逐渐升高,尽可能多的杜绝电梯意外情况的发生。
1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权责不清晰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个环节对电梯的质量安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由于责任链长,容易导致各环节责任不清、执行不到位。
例如:一些电梯生产企业认为他们只对电梯的生产质量负责,对安装、改造、维修活动的校验和调试结果负责,其他环节与自己无关;有的物业公司认为自己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并非产权单位(对电梯没有所有权),却要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存在权责不对等的问题,等等。
在电梯安全管理中,权责不清晰的问题容易导致主体责任者相互扯皮、敷衍了事,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认定责任,背离了《特种设备安全法》“理顺监管体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立法目的[1]。
1.2电梯的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维保单元主要是对电梯进行维保工作。
维保工作完成后,便于开展自检工作,从而有效消除电梯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梯安全问题
近期,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令人揪心:5月21日,北京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一名儿童不慎跌入扶梯机坑受伤;5月24日,深圳市新安街道新一佳商场一名乘客踩到缺失部位踏空,陷入自动人行道中而受伤;5月29日,重庆市北碚区永辉超市一名作业人员卷入扶梯中受伤……
电梯到底怎么了?
根据质检总局官网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00.93万台,2013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70起,死亡57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电梯359.85万台,2014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95起,死亡48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电梯425.96万台,2015年全年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46人。
相比于我国巨大的电梯保有量,电梯事故并不高发。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电梯类似于飞机,可以说是安全系数非常高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在238亿次乘梯中共发生了194起事故,扶梯事故发生率仅为0.000018%(即100万次乘梯发生0.18次事故),但与飞机一样,不出事故则已,一出往往对使用者伤害较大,其中47%的事故需要出动救护车进行救治。
电梯质量靠谱吗?
从技术角度而言,电梯本身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装臵来保护乘客安全,我国电梯已经从等效采用欧洲标准到与欧洲共同制定标准,在欧洲EN81系列标准修订过程中,中国代表共提出了102条建议和意见,其中85条被采纳列为欧洲标准。
以电梯安全钳系统为例,假设电梯缆绳断裂,电梯开始下坠,当下坠速度大于电梯额定速度的1.15倍时,电梯限速器将发出指令,
使曳引机制动,此时如电梯仍无法制动,安装在轿厢底部的安全钳会将电梯轿厢死死夹在轨道上。
因此,即使是在电梯缆绳断裂这种最极端情况下,安全钳系统也能保证电梯不会自由落体下坠。
对于电梯的产品质量,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李守林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电梯出口增幅大于国内市场增幅,总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5%左右,这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电梯产品质量的认可。
从行业内部看,中国电梯行业已进入洗牌期,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
2013年,排名前30的规模企业在消化了全国市场新增的10.4万台电梯的同时,又吃下了近10万台已有的市场份额;前30家规模企业的总量增幅超过25%,高的企业甚至超过30%,而小型企业增幅低于平均值,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有10多家小型企业退出整机制造行业,新申请进入整梯制造业的企业也寥若晨星。
电梯本身是安全的,那么电梯事故为何时有发生呢?
电梯质量“三分产品七分安装”,安装人员的数量、能力与新增电梯数量不相匹配。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年新增电梯达50万台以上,但安装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与每年新增电梯的数量不相匹配。
同时,有些项目为了进度大幅压缩设备安装、调试周期。
不规范的安装作业,不合理的安装、调试周期都是影响电梯安全的因素。
合理选型是基础。
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合理选型,是直梯、扶梯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以“经适房”“保障房”的产品选型为例,由于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定位为低端住宅市场,对成本尤其敏感,开发商在电梯选型时往往会以价格为首要考量因素而选择低端的电梯产品。
然而与高端住宅小区相比,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中电梯的使用更为频繁,荷载更大,
选择可靠性更高的产品才能保证电梯长期稳定运行。
精确安装是保障。
“根据安装调整资料的要求进行规范的安装和调整是电梯、扶梯安全运行的保证。
”陈军说。
例如若电梯轿厢门保护装臵未安装调整到位,将导致保护功能未有效动作,会造成乘客进出轿厢时面临挤压风险;又如若扶梯乘客传感器的安装位臵不准确,或增益调整过小,可能造成乘客漏检,在乘客已踏上梯级时突然启动,容易导致乘客摔倒。
维保到位是关键。
电梯维保是“体检”,维保工作做得好,将有效减少电梯发生故障频率,延长电梯寿命,保障乘坐者的安全。
无资质维保、低价维保极易给电梯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某电梯公司的负责人称,不少公司为低价揽活、恶性竞争,维保走过场,以修代保,致使电梯长时间带“病”运行,险象环生,造成电梯“未老先衰”。
同时,2015年发生的58起电梯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中可以发现,单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就引起13起事故。
这与维保人员不足有很大关系。
维保人员数量与需要保养的电梯台数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
维保难题怎么破解?
一、电梯制造企业向维保服务衍生产业链。
在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广为关注的生产、安装只属于短暂环节,维修和使用管理却是长期过程。
维保不力造成电梯事故,消费者不会责怪维保单位,而是会认为我们的品牌质量不行,因此电梯生产企业正在积极拓展自营的维保服务。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说:“我们按照大型电梯企业的发展方向,将强调电梯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
”
二、物联网技术等成突破口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电梯远程监测系统中崭露头角,有望给目前的维保行业带来变革。
近几年,国内电梯制造商先后投入资金研发无线报警、远程报警、传感器扩大采集、目的层群控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目前上述研发成果已逐步投入实际应用,有望转变此前完全依靠人工排查、经验检查的状况。
目前,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形成《用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信息规范》(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