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

合集下载

期末试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期末试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期末试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大气污染是指()A. 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一定标准B. 空气中有害物质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 空气中含有臭氧等有害气体D. 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和颗粒物2. 煤烟中主要有以下哪种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氮氧化物D. 悬浮颗粒物3.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A. 土壤酸化B. 水体污染C. 植物凋落D. 可见光照射减弱4.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形式主要有()A. 移动源排放B. 非道路机械排放C. 工业废气排放D. 生活排放5.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A. 管理措施B. 机械除尘C. 燃烧改进D. 电除尘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1.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和()两大类。

2.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的颗粒物。

3. 大气污染控制中常用的燃烧改进技术有()和()。

4. 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和()的排放导致的。

5. 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和()两方面。

6. 大气污染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和()两种途径。

7. 脱硫技术主要有()和()两种方法。

8. 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和()两个方面的努力。

9. 燃煤锅炉中常用的除尘设备有()和()。

10. 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是实现()。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传输机理。

2. 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3. 分析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典型技术。

4. 阐述大气污染的管理措施和作用。

5. 论述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煤矿周边大气中PM2.5和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120μg/m³和60μg/m³,超过了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治理措施。

请结合燃煤锅炉和燃煤电厂两个场景,分别设计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

15.在吸收过程中,关于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B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C 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D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酸雨和致酸前体物A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B 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C 使用低硫煤,改进燃烧技术D 寻找氟利昂的替代工质。

2.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是A 适用各种粉尘,且均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B 压力损失小C 适合高温烟气净化D 处理烟气量大3.下列关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 滤袋越新,除尘效率越高B 清灰越干净,除尘效率越高C 提高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D 降低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4.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下列哪些途径是正确的A 降低沉降室高度B 降低沉降室内的气体流速C 增加沉降室高度D 增加沉降室长度5.两台不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风压与单台风机额定风压一样B 实际风压较额定风压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C 实际风量是两台风机额定风量之和D 实际风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比其中的一台额定风量小。

三.某车间拟用活性碳吸附净化含苯废气,共采用计2个固定床组成一连续吸附流程,工况如下:☐废气:常温常压条件下,废气排放量为4.5 m3/s,进口苯浓度1800 mg/m3,出口苯浓度10 mg/m3;☐活性碳:吸附容量为0.18 kg(苯)/kg(活性炭),密度580 kg/m3☐吸附床:操作周期8 h,吸附4 h,再生3 h,备用1 h问:该工艺共需要活性碳多少立方米?(12分)四.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重力沉降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0 m3/h,烟气温度为140℃(除尘系统设计中不考虑降温),当地大气压力为84.6 kPa,重力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30 g/m3,电除尘粉尘排放浓度为50 mg/Nm3。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及答案大气污染工程控制试题一、填空1.燃烧烟气主要由悬浮的少量颗粒物,燃烧产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及惰性气体等组成。

2.典型的烟流形状为波浪形、圆锥形、扇形和扩散型,其中扇形烟流出现在烟囱出口的逆温层中。

3.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和沸石分子筛。

4.5.从废气中去除气态污染物并控制气态污染物向大气的排放通常涉及气体吸收、气体吸附和气体催化转化等单元操作。

6.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名词解释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风量与理论风量之比。

2.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占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百分比。

3.干绝热直接还原率:每单位高度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时温度下降或上升的值,4.分级除尘效率:除尘装置对某一粒径或粒径间隔内粉尘的除尘效率。

5.煤气化: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添加气化剂将煤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三.简答题1.空燃比对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类型和总量有何影响?答:空燃比较低时,燃料燃烧不完全,容易形成CO和HC,NOx排放很小;在高燃比下,燃料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CO和HC排放少,NOx生成高;存在一个最佳点,CO、HC和NOx的总排放量最低。

2.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①空气条件②温度条件③时间条件④ 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条件3.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① 污染物在Y轴和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② 风速在所有空间都是均匀和稳定的;③ 光源强度连续、均匀;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4分析旋风除尘器的原理和结构对其除尘效率的影响。

答:机理: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以上的的颗粒物。

a)排放管直径越小,dc越小,除尘效率越高;b)圆筒直径D越小,对颗粒的离心力越大,效率越高;但是,如果D太小,粒子容易二次逃逸,效率降低;c)适当延长锥体可以提高效率;d)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不好,会引起除尘效率的下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5份卷)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5份卷)

一、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

b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8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8

第 1 页 共 19 页《大气污染控制工程》(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说的总悬浮颗粒物(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状污染物。

A ≤10μm B ≤100μmC >10μmD 介于10μm~100μm 2.标准状态下的温度和压力值分别是 A 273K ,1atm B 20℃,1atm C 0K ,1atm D 273K ,100Pa 3.按照存在的状态,大气污染物可分为 A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B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C 固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D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4.按照帕斯奎尔分类法,大气可以划分A 、B 、C 、D 、E 、F 六个稳定度级别,其中D 为哪个级别A 稳定B 不稳定C 中性D 极不稳定 5.粉尘的粒径往往大小不一,但总存在某一个粒径,使得筛上累积质量分布和筛下累积质量分布等于50%,该粒径是A 质量中位粒径B 个数中位粒径C 分割粒径D 平均粒径6.下列哪种粉尘适合采用湿式除尘器 A 电厂烟尘 B 水泥 C 面粉 D 熟石灰7.填料塔是工业上常用的净化吸收设备,在空塔气速的设计选择上,应控制在下列哪个范围内A 液泛速度的2倍以内B 液泛速度的1.5倍以内C 液泛速度的75%以内D 与液泛速度基本相同 8.目前,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烟气脱硫方法是 A 电子束法 B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C 钠碱吸收法 D 海水吸收法9.两个除尘效率分别为80%和90%的除尘器串联使用,则总除尘效率为 A 72% B 98%C 85%D 95%10.某火电厂的烟囱高100m ,SO 2排放率为170 g/s ,当大气稳定度为C 时,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4m/s ,烟气抬升高度为235m ,σy =200m ,σz =120m 。

计算SO 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A 0.053mg/m 3B 0.06 mg/m 3C 0.11 mg/m 3D 0.011 mg/m 311.某净化装置,进口气体流量为5.5 Nm 3/s ,污染物浓度为750 mg/Nm 3,装置出口气体流量为5.1 Nm 3/s ,污染物浓度为50 mg/Nm 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及复习要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及复习要点

15.在吸收过程中,关于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 B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C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D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酸雨和致酸前体物A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B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C使用低硫煤,改进燃烧技术D寻找氟利昂的替代工质。

2.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是A适用各种粉尘,且均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 B 压力损失小C 适合高温烟气净化D 处理烟气量大3.下列关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滤袋越新,除尘效率越高B清灰越干净,除尘效率越高C提高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D降低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4.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下列哪些途径是正确的A 降低沉降室高度B降低沉降室内的气体流速C 增加沉降室高度D增加沉降室长度5.两台不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风压与单台风机额定风压一样B实际风压较额定风压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C 实际风量是两台风机额定风量之和D实际风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比其中的一台额定风量小。

三.某车间拟用活性碳吸附净化含苯废气,共采用计2个固定床组成一连续吸附流程,工况如下:☐废气:常温常压条件下,废气排放量为4.5 m3/s,进口苯浓度1800mg/m3,出口苯浓度10 mg/m3;☐活性碳:吸附容量为0。

18 kg(苯)/kg(活性炭),密度580kg/m3☐吸附床:操作周期8 h,吸附4 h,再生3 h,备用1 h问:该工艺共需要活性碳多少立方米?(12分)四.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重力沉降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0 m3/h,烟气温度为140℃(除尘系统设计中不考虑降温),当地大气压力为84。

6kPa,重力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30 g/m3,电除尘粉尘排放浓度为50 mg/Nm3。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1. 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 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 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 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颗粒雷诺数Re p ≤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Re p<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5份卷)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5份卷)

一、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二、填空题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

b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第一章概论1.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大气和空气的定义:大气是指;环境空气是指。

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2.大气的组成可分为:。

干洁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3.大气污染如果大气中的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产生可测量的不利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4.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四类:。

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6.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

气溶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7.在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

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8.TSP称为,它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100μm9.PM10称为,它指的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10μm10.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等五大类。

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11.一次污染物是指。

那些从污染源排放直接进入大气的原始污染物质12.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它们的毒性往往较一次污染物更强。

13.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等。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有机化合物13.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有等。

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14.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些紫色或黄褐色)。

15.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有等化合物。

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醛类16.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17.大气污染中自然因素包括等。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生物的腐烂18.大气污染中社会因素包括等。

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19.按污染物发生类型分,大气污染源可划分为。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20.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

煤烟型污染、汽车尾气型污染(或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21.煤烟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二氧化硫和TSP22.汽车尾气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CO、NO x、SO2、VOC23.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等途径危害人体。

皮肤接触、食入和吸入24.对大气能见度有潜在影响的污染物有。

总悬浮颗粒物,SO2和其他气态硫化物,NO和NO2,光化学烟雾25.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见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m),它表示了大气清洁、透明的程度。

26.简述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答:1)实施清洁生产。

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包括四个方面:a)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和布局,提高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比例;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c)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d)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各企业间相互利用原材料和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27.各国制定的大气质量控制标准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有四类:等标准。

另外,我国还实行了制度。

环境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大气污染警报;空气污染指数报告28.简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2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对空气质量要求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级,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执行级标准。

三;一30.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31.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

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32.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为×10-4,平均含氧量为%。

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设平衡常数为210。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1-1),COHb饱和度33.设人体内有4800mL血液,每100mL血液中含20mL氧。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的呼吸量为min,受污染空气中所含CO的浓度为10-4。

如果血液中CO水平最初为:1)0%;2)2%,计算血液达到7%的CO饱和度需要多少分钟。

设吸入肺中的CO全被血液吸收。

解:含氧总量为。

不同CO百分含量对应CO的量为:2%:,7%:1)最初CO水平为0%时;2)最初CO水平为2%时。

34.粉尘密度1400kg/m3,平均粒径,在大气中的浓度为m3,对光的折射率为,计算大气的最大能见度。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8(1-2),最大能见度为。

35.已知某空气监测站当日测得市区中下列污染物的浓度数据如下:mg/m N-3试计算该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并报告该市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附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如下表。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制解:由污染分指数计算公式可得各项目的污染分指数如下:根据污染指数定义,污染分指数最大值即为该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即API=max(I1,I2…I i,…I n)=170其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市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即为PM10。

36.简述大气污染的危害。

答: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作用有:污染的大气直接产生危害;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干沉降、湿沉降或水面和地面的吸收,进而污染土壤和水体,产生间接危害;大气中的污染物还会影响地表能量的得失,改变能量平衡关系,影响气候,也能产生间接危害。

37.大气中的颗粒物由于散射和吸收阳光,减弱物体的光并照亮空气,从而降低了。

能见度38.大气中的颗粒物对物质的危害主要包括。

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39.除外,干洁空气其他成分所占比例从地表到90km高度处基本是不变的。

二氧化碳和臭氧40.简述颗粒物对人和动物的毒性作用的贡献。

答:颗粒物对人和动物的毒性作用如下:a)由其化学和物理特性决定的内在毒性;b)对呼吸道清理机制的干扰;c)由于吸附了毒物带来的毒性,包括金属尘、石棉和芳香烃等。

虽然它们的浓度一般是极小的,但它们对城市的癌症高发病率可能有影响。

浓度较高的颗粒物常常与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硫联合在一起。

41.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42.简述煤污染比燃油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原因有三:第一,煤的发热量低,灰分含量高,含硫量虽然可能比重油低,但为了获得同样的热量所消耗的煤量要大的多,所以产生的硫氧化物反而可能更多;第二,煤的含氮量约比重油高5倍,因而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也高于重油;第三,煤燃烧还会带来汞、砷等微量重金属污染,氟、氯等卤素污染和低水平的放射性污染等。

4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大气中水汽含量变化引起的是()A.可导致雨、霜等天气现象B.对地面保温产生影响C.导致大气中湿度变化D.导致能见度降低D44.下列污染物中属于一次污染物的是()C45.下列污染物中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D46.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类型为()A.煤烟型污染B.汽车尾气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D.未知A47.目前我国几个特大城市(如北京、广州、上海等)的大气污染类型为()A.煤烟型污染B.汽车尾气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D.未知C48.当污染指数API值小于()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A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1.简述气、液、固态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其控制步骤。

答:气态燃料直接燃烧(扩散或混合过程控制);液态燃料先气化,再燃烧(蒸发过程控制);固态燃料分为熔融、气化、再燃烧(蒸发过程控制)与挥发分直接气化燃烧(扩散或混合过程控制)、剩余固定碳表面燃烧(空气向固体表面扩散控制)两种。

2.常规燃料通常分为。

煤、石油、天然气等3.非常规燃料通常分为。

固废、生物质、合成燃料等4.煤可按煤化过程长短简单分为。

褐煤、烟煤、无烟煤5.煤的工业分析包括。

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测定,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6.煤中水分包括。

外部水分和内部水分7.煤中灰分的存在,会导致煤质的下降,主要表现在。

降低了煤的热值,也增加了烟尘污染及出渣量8.在相同的热值下,煤中的()越高,就越容易燃着,火焰越长,越易燃烧完全。

A.水分B.灰分C.挥发分D.固定碳C9.煤的元素分析是用化学方法测定。

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氧等的含量10.煤中含有四种形态的硫:。

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单质硫11.煤中有机硫脱除可采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是()A.微波脱硫B.重力浮选C.磁力脱硫D.氧化脱硫D12.简要说明表示煤的成分时常用的几种基准。

答:常用的基准主要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四种。

收到基(ar):以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

空气干燥基(ad):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

干燥基(d):以去掉全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

干燥无灰基(daf):以去掉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

13.闪点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最低温度。

14.燃料油中氢的含量增加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油比重减少,发热量增加B.燃料油比重减少,发热量减少C.燃料油比重增加,发热量增加D.燃料油比重增加,发热量减少A15.燃烧燃烧是指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光和热)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16.燃烧条件包括等三要素。

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17.燃料完全燃烧条件包括等四要素。

空气条件(空气与燃料之比);温度条件temperature;时间条件time;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湍流度)torrent18.利用奥萨特烟气分析仪测得某燃烧过程的烟气中CO2、02的含量分别为10%、4%,试计算该燃烧装置的空气过剩系数。

后来又测得该燃烧过程烟气中CO2、02、CO的含量分别为10%、4%、1%,则该燃烧装置的空气过剩系数变为多少假定空气的体积组成为%O2和。

解:对于两种情况,都有。

根据书P46-47中的公式,则有对于完全燃烧过程:N2p1=86%对于不完全燃烧过程:N2p2=85%19.含硫燃料燃烧的特征是火焰呈,这种现象是由于下面的反应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