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展望未来 -- 数码照相机新技术
A CMOS优势出现 B 相机像素进一步提升
目前主流产品已经将像素提升到1000万 – 2000万以上
C 图像处理性能提高
带来更加清晰洁净的拍摄效果
D 焦段延伸
E F G H
大屏触摸功能扩张 娱乐功能增强 SDXC比肩传统硬盘 全画幅之争加大
I 3D影像革命
思考题
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一、摄影的史前史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光线的 直线传播原理最早的记录。
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
二、摄影术的发展 →舒尔(银盐) →尼埃普斯(第一张碘化银照片) →达盖尔(显影、定影) →暗箱 →摄影术诞生(1839) →―火棉胶”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餐桌》
“湿版法”
由于卡罗式摄影法采用感光纸做底片,纸基纤维对照片的影像清 晰度造成影雕塑家阿切尔发现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 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马上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 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火棉胶调制后须 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这种摄影方法称为“湿版法”。 湿版法操作虽然麻烦,但成本低,仅为银版法的十二分之一,曝光比 银版法快,影像清晰度也高,玻璃底片又可以大量印制照片。
1 你是如何认识摄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意义? 2 摄影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
四、数字摄影时代
1981年,索尼世界第一部 数码相机MAVICA
数字化摄影的概念
数字化摄影,又称数码摄影,是相 对于传统摄影来定义的,是指在相机 的构件中使用光电耦合器(CCD)等替 代传统胶片来记录影像的技术.
数字化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异同
一、相同点
1 摄影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了小孔成像原理
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塔尔博特相机
f•塔尔博特的从负片产生正片的方法,是 1840年完善起来的,1841年取得英国的专 利权。方法如下: 负片: 1、用高质画图纸在暗房中涂以硝酸银 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进行碘处理,并晾至半 干。 2、用蒸溜水将纸上过多的碘化钾泡去, 并在黑暗中晾干。 3、在暗房中,将已晾干的经过碘处理 的白纸置于硝酸银醋酸和锫酸溶液中,处理 1-2分钟,使之光敏化。干后,装进防光盒, 以便拍摄。 4、将防光盒放进暗箱,曝光时间约5分 钟。 5、将已曝光的相纸放入稀释的硝酸银 和锫酸溶液中,进行显影。 6、显影毕,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 7、水洗及晾干。
上图达盖尔式相机(复制品)
三、塔尔博特和卡罗式摄影法(又称“塔尔
博特法”或碘化银纸法)
在达盖尔成功之前6年,1833年,英国学者威廉·亨利·福 克斯·塔尔博特已经在获得永久性影像 的方法上找到了突破口: 交替在白纸上涂 布氯化钠和硝酸银,实际上在白纸上形成了氯 化银,制得了感光物质。1835年;用一个小暗箱拍摄成功一张只 有大约25平方毫米的相纸负片,曝光时间约是30分钟。
1676年,阿道夫大学数学教 授休士伦(Srurm)在他的《实 验与好奇》一书中,主张在暗 箱中 加入一块45度角的反光镜, 在暗箱上方加一块透明玻璃, 玻璃上可以放上半透明的油纸, 可 以 用 来 绘 画 。 17世纪中叶,这种暗箱被 改进得小型化了。1657年彪尔 次堡大学的教学教授萧特 (Schott),在他的《光学魔术》 一书中,介绍了这种手提式暗 箱,用大小两个箱子套在一起 组 合而成,通过控制箱子的伸 缩来调节焦点。 (萧特式暗箱)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画 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使用。 这对画家直观地掌握透视、远 近关 系、大小比例等起到了巨 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摄影术的 发明创造了条件。到19世纪初 暗箱的发展已成潮流,正象现 代的照相机一样,各种各样的 暗 箱遍及欧洲及世界各地。
摄影的诞生与发展

摄影——人类视觉的延伸 人类视觉的延伸 摄影
幻想是发明的前提. 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传说使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和 电话. 1760年出版的一本名叫《基凡提》的科幻小说 描绘了人类向往已久的一个美梦,即不经画家 之手把景物的影像固定在画布上.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用"日光刻蚀法"拍出 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839年涅普斯和达盖尔用碘蒸汽法爬出第一张 清晰的照片,宣告了摄影术的诞生.
数字照相机研发成功(富士DS-1P数字照相机)传输快捷, 处理方便,得到广泛应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
摄影器材的发展
感光(光敏 材料的发展 感光(光敏)材料的发展
第一阶段(1848—1887)干版得到发 展,进行机器大规模生产 第二阶段(1888—1935)产生"天然彩 色片" 第三阶段(1936—1981)出现彩色负片, 解决了高感光度胶片颗粒粗问题 第四阶段(1986— 出CCD影像传感器 )美国柯达研制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 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 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 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 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 "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 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 开发表.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 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 照片.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摄影的发展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 摄影的史前史 二 摄影术的发展 三 胶卷时代 四 数字化摄影时代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光线的 直线传播原理最早的记录。
章节目录
1.3.1摄影的史前史
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
1841年他为此申请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也称“塔尔博 特摄影法”。这项发明使一张底片可以印制多幅照片,奠定了现代摄影 的基础。
为了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塔尔博特印制了许多照片放在文具 店出售。他还制作了一本摄影集,将24幅照片分贴在画册的画页上,取 名“自然的画笔”,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如今早已成为收藏家 们极珍贵的藏品。
1881年,乔治·伊士曼和合作伙伴正 式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并于后半年 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全身投入到自己的 事业之中,最终成就为一个全球性的企 业。2005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全球的 销售额达到143亿美元以上。
章节目录
1.3.4数字摄影时代
1981年,索尼世界第一部 数码相机MAVICA
1.3.4数字摄影时代
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 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
章节目录
“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 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 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 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在湿版法发明5年后,再也没有人用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法拍照了。 但用湿版法在远离暗室的地方拍摄就必须带上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 以便制作火棉胶底片
摄影发展史的四个阶段

摄影发展史的四个阶段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和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黑白静态影像到如今的高清彩色照片,摄影技术不断创新,影像质量不断提高。
摄影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
一、早期摄影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早期摄影阶段是摄影史上最初的阶段,也是最具有开创性的阶段。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商业化的照相机,这一发明标志着摄影的诞生。
在这个阶段里,摄影技术主要以银盐湿片为基础,曝光时间长,需要使用大型的暗房设备进行处理。
由于技术限制,早期摄影作品大多是静态的风景和人物照片,缺乏色彩和动态感。
然而,这一阶段的摄影作品为后来的摄影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胶片摄影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胶片摄影阶段是摄影史上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胶片取代了银盐湿片,成为主流的摄影材料。
胶片相比湿片更加方便易用,成像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胶片的问世使得摄影的普及化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相机记录生活和表达情感。
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开始尝试不同的拍摄技术和风格,摄影作品呈现出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
三、数码摄影阶段(21世纪初至今)数码摄影阶段是摄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转变。
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相机,成为主流的拍摄工具。
数码摄影具有便捷、高效、多样化等特点,使得摄影艺术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摄影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后期处理和编辑,从而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同时,数码摄影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概念,如高动态范围(HDR)、全景摄影和虚拟现实等,丰富了摄影领域的表现手法。
四、移动摄影阶段(21世纪至今)移动摄影阶段是近年来摄影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摄影功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
移动摄影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和社交性等特点,为更多的人带来了摄影的乐趣和机会。
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1851年,英国的F.S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卡洛汀)显影的湿版底片技 术。(“火棉胶”底片+蛋白相纸=湿版摄影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61年,英国的Alexander Parkes发明了赛璐珞(Celluoid)材料; 1888年,美国的J.W.Hyatt在纽泽西的公司用赛璐珞(Celluoid)材料生产出
“结像器材” —— 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
后来,路易斯·盖达尔1839年宣布他的摄影术工艺,并首先进行了商业化照 相机的设计,当时的感光版的尺寸为6.5×8.5英寸,该尺寸又被叫做“整 版”,以后成为标准。基于盖达尔的工艺,出现了滑箱式照相机,内箱可滑 动,用来聚焦。这是照相机最早的形态。
“结像器材” —— 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1841年,英国塔尔博特把墨底白图象的负片与另一张感光的药膜面 相贴,然后曝光、显影、定影,最后得到了无数张与原物影像一样的正 像,这种负片——正片法一直延用至今,缺点是负片纸基厚,印出的照 片清晰度差。以后,又发明用透明的片基代替纸基做负片并制成干板, 逐渐改用醋酸纤维做负片,照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开始了固体电子学研究活动,1969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勃依尔 (Boyle)和史密斯(Smith)首先发表了有关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 元件的研究报告。数码相机的感光媒介——传感器诞生了。
“记录载体” —— 感光材料的诞生与发展
“结像器材” —— 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
从80年代,一种叫做DX的系统引入35mm照相机,这是在胶卷暗合上印刷有自 动感知编码,与机身胶卷仓中的触点接触,使照相机自动得知胶卷的感光度, 这种系统也能用在胶卷的冲洗机上。在1987年,柯达和富士两家同时推出一 次性照相机,销售的时候装满胶卷,完全拍摄后将照相机一起交给冲洗店。
摄影技术与艺术创新PPT

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
摄影技术的发展
• 高画质和低噪点技术的突破,提高摄 影作品的画质和清晰度。 • 智能化的摄影设备和软件,简化摄影 操作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 摄影艺术提供新的表现空间。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提高摄 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质量和效率。
数字摄影的发展
• 21世纪初,智能手机摄影的兴起,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 • 21世纪初,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的普及,为专业摄影提 供了更强大的工具。 • 21世纪初,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的发展,为摄影作品的后期处 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摄影构图的创新
• 20世纪末,黄金分割构图法(Golden Ratio Composition)的广泛应用,使得 摄影作品更具美感。 • 21世纪初,不对称构图法 (Asymmetric Composition)的兴起, 为摄影作品增添新颖感。
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摄影与绘画的融合
• 19世纪末,摄影绘画主义 (Photographic Pictorialism)风格, 强调摄影作品的绘画性。 • 20世纪中期,摄影抽象表现主义 (Photographic Abstract Expressionism)风格,强调摄影作品 的抽象性和情感表达。
摄影艺术的发展前景
01
摄影艺术的需求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 摄影艺术将继续繁荣和发展。 •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摄影 艺术的受众将更加广泛。
02
摄影艺术的创新
• 摄影艺术将继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 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 摄影艺术将与其他艺术领域更加紧密地 融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 品。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摄影是一门影像记录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从最早的相机雏形到今天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摄影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早期的摄影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佩斯研究了光线对银盐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设计了第一台可移动的相机,称为达盖尔式相机,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然而,早期的摄影技术非常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使用。
2.彩色摄影(19世纪末)19世纪末,彩色摄影技术开始出现。
法国发明家盖布里埃尔·卡尔曼设计了一种三色分离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滤镜将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光谱,然后使用三个不同的感光材料进行记录。
这种技术成为后来彩色摄影的基础,但由于复杂性和使用成本高昂,直到20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3.照相机的小型化(20世纪初)20世纪初,照相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
德国莱茵河畔的庆堂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莱卡”的便携照相机,它使用了35毫米胶卷,这是当时最小的胶卷规格。
莱卡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它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电子相机的出现(20世纪中叶)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开始在摄影领域发挥作用。
1951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尤根设计了第一台数字影像传感器,实现了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然而,早期的电子相机非常笨重和昂贵,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普及。
5.数码相机的普及(21世纪初)21世纪初,数位相机开始成为主流。
数码相机不再依赖于胶卷,而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图像。
摄影师可以通过显示屏即时查看拍摄图像,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像素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
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
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1826年,世界上第一幅实景照片《窗外景色》问世,是法国人N•尼埃普斯用暗箱拍摄成功的,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
1826年,英国人塔尔波特拍摄了《窗口》,纸基负片大小是25mm²,是现存最早的负片。
1835年,法国人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板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
1837年,达盖尔在摄影室内用自然光拍摄了《画室》,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静物照片。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像的新方式,并由此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
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宣布是年8月19日是“世界摄影术诞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