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

合集下载

摄影简史-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摄影简史-摄影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结像器材” —— 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
“结像器材” —— 照相机的诞生与发展
摄影术的发展首先是从照相机的发明开始的, 摄影术的发展首先是从照相机的发明开始的,而照相机的发明又与人类对 小孔成像的研究分不开。2400年前战国时期的墨翟在《墨经》中就记述了 小孔成像的研究分不开。2400年前战国时期的墨翟在 墨经》 年前战国时期的墨翟在《 用暗箱摄取影像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 用暗箱摄取影像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 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 322) (Aristotle公元前384~ 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的 著作中,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 Da.vinci,1452~1519) 著作中,著名画家、科学家达·芬奇(L.Da.vinci,1452~1519)也曾 用小孔成像描绘景物。小孔暗箱虽能成像并得到应用, 用小孔成像描绘景物。小孔暗箱虽能成像并得到应用,但其缺点是不能解 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的矛盾, 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的矛盾,于是出现了有透镜的暗箱形成的照相机的雏 1558年,G·波儿塔 波儿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 形。 1558年,G·波儿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 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 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 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 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 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 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

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塔尔博特相机
f•塔尔博特的从负片产生正片的方法,是 1840年完善起来的,1841年取得英国的专 利权。方法如下: 负片: 1、用高质画图纸在暗房中涂以硝酸银 溶液和碘化钾溶液,进行碘处理,并晾至半 干。 2、用蒸溜水将纸上过多的碘化钾泡去, 并在黑暗中晾干。 3、在暗房中,将已晾干的经过碘处理 的白纸置于硝酸银醋酸和锫酸溶液中,处理 1-2分钟,使之光敏化。干后,装进防光盒, 以便拍摄。 4、将防光盒放进暗箱,曝光时间约5分 钟。 5、将已曝光的相纸放入稀释的硝酸银 和锫酸溶液中,进行显影。 6、显影毕,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 7、水洗及晾干。
上图达盖尔式相机(复制品)
三、塔尔博特和卡罗式摄影法(又称“塔尔
博特法”或碘化银纸法)
在达盖尔成功之前6年,1833年,英国学者威廉·亨利·福 克斯·塔尔博特已经在获得永久性影像 的方法上找到了突破口: 交替在白纸上涂 布氯化钠和硝酸银,实际上在白纸上形成了氯 化银,制得了感光物质。1835年;用一个小暗箱拍摄成功一张只 有大约25平方毫米的相纸负片,曝光时间约是30分钟。
1676年,阿道夫大学数学教 授休士伦(Srurm)在他的《实 验与好奇》一书中,主张在暗 箱中 加入一块45度角的反光镜, 在暗箱上方加一块透明玻璃, 玻璃上可以放上半透明的油纸, 可 以 用 来 绘 画 。 17世纪中叶,这种暗箱被 改进得小型化了。1657年彪尔 次堡大学的教学教授萧特 (Schott),在他的《光学魔术》 一书中,介绍了这种手提式暗 箱,用大小两个箱子套在一起 组 合而成,通过控制箱子的伸 缩来调节焦点。 (萧特式暗箱)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画 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使用。 这对画家直观地掌握透视、远 近关 系、大小比例等起到了巨 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摄影术的 发明创造了条件。到19世纪初 暗箱的发展已成潮流,正象现 代的照相机一样,各种各样的 暗 箱遍及欧洲及世界各地。

第一节 摄影术的发展n

第一节 摄影术的发展n

全面发展的35毫米照相机
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把35毫米照相机发展的重点放在单 镜头反光式上。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爱克塞克塔 (Exakta)照相机就采用单镜头反光式,但当时的单镜头反光式照 相机处于初级研制阶段,在使用上存在许多麻烦,绝大多数摄影 者喜欢用莱卡照相机。 1948年蔡司公司的德累斯顿厂研制成功五棱镜单镜头反光式 康太克斯(Contax)S型照相机,这是现代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 相机的原型,在取景、对焦和使用上均已超过莱卡照相机。
1976年,日本佳能(Canon)公司推出全电子化AE-1型照相 机,它所采用的是另一种自动曝光方法——快门速度优先式。 这种照相机不仅在成本上有所下降,而且在可靠性上有所提 高,电子控制自动曝光成为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主 流。
1977年日本美能达(Minolta)公司研制成功具有光圈优先 式、快门速度优先式两种自动曝光方法的XD型照相机,使摄 影者在曝光方法的选择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20世纪70年代 末日本涌现出一大批生产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著名公司。
照相机的发展
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早期的 照相机在构造上极其简单,外型多以木结构为主,上面没有光 圈与快门装置,整个摄影过程非常繁琐。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 发明胶片摄影,20世纪20年代出现35毫米照相机,才使照相机 走向逐淅完善的阶段,照相机上出现各种装置,使用上就更方 便了。 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与照相机结合,出现了带有测光 装置的照相机。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自 动曝光照相机,使照相机达到更完美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 期自动对焦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出现,20世纪90年 代先进摄影系统、数码照相机的诞生,使摄影发展到一个崭新 的阶段,最终将促使摄影逐步脱离胶片走向与计算机结合的新 时代。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

谢谢观看
尼埃普斯与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 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 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地记录在 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 法”,又称阳光摄影法。尼埃普斯实际上是摄 影术的发明者,因为他发明的摄影方法比达盖 尔早了十几年,只是他为了保密而一直拒绝公 开这种方法,因而发明者这一称号未被予以公 认。
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
1837年达盖尔用水银蒸汽使曝过光的铜板显影拍摄了《工作室一角》,这幅有突破性的照 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
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
《巴黎寺院街》是达盖尔1838年摄制的。
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
1839年8月19日,阿拉果在法兰西学院宣布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摄像基础数字课程脚本大纲
第一章 摄影概述——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
1、尼埃普斯与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第一章 第一节 摄影术
摄影 的诞生
概述 2、达盖尔与银版摄影术
尼埃普斯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界上第一张照片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 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 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 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 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 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 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 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 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 八小时,再经过薰衣草油的冲洗,才获 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 》。

大学摄影艺术课件之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大学摄影艺术课件之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像其它科技发明一样,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法国的达盖尔于1837年终于成功的发明了银版成像法。

一种通过光的作用,将镀了银的铜板通过碘熏蒸形成能感光的碘化银,经过曝光.显影.定影最终获得与原景物影调相同的正像。

1839年8月19日,法国学术院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一个新的科学技术诞生了。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工业革命和科技发明的黄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的一些科技发明,使人类在解放生产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摄影术的发明则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使人类在生理视觉上得到了延伸。

追朔摄影术的诞生历史,不能忘却科技先驱的历史功绩。

他们是: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摄影法的奠基人。

1:尼埃普斯与“日光蚀刻法”摄影术约瑟夫.尼埃普斯,法国人(图),长期致力于平版印刷术的研究和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试验。

1826年,他在自己房子顶楼的工作室,用涂布过的感光板置于暗箱中拍摄,经过长达8个多小时的曝光,使装在暗箱中的感光板,由于光照的作用记录下了窗外可见的景象。

成为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图)。

尼埃普斯将这种把感光材料涂在锡合金板上,经光照后的作用,“显影”留下的摄影方法称之为“日光蚀刻法”。

2:路易斯.达盖尔,法国人(图),对如何留住暗箱中的影像有极大的兴趣并作了深入的研究,期间结识了尼埃普斯,在尼埃普斯“日光蚀刻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于1837年成功的发明了“银板法”摄影术。

达盖尔的银板法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是:将镀了银的铜板用碘蒸汽熏蒸,使其表面产生能感光的碘化银,然后将镀银铜板放在照相机内对所摄景物进行约30分钟的曝光,用水银熏蒸显影,最后用加热的食用盐溶液定影,即可获得影纹细腻.反差适中的正像(图)。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由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的银板法摄影术。

第一课 摄影发展史

第一课  摄影发展史

4、现实纯粹派:20世纪30年代 亚当斯、爱德华. 韦斯顿、伊莫金.坎宁安 特点:由直接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和F.64小组共 同构成的一类摄影风格。它强调摄影语言的独立性, 淡化摄影对绘画的依附。通过层次、影调和质感的 细致表现,尽可能清晰的焦点,尽可能宽的景深, 尽可能大的底片,结合摄影家的主观情感。崛起的 f64小组取代画意派摄影成为艺术的主流
二、摄影艺术发展的流派
• 1、画意派摄影(19世纪50年代)英国代表人物:雷兰德 (插图雷兰德的两种人生)、卡梅隆。 特点:摄影术发明之初,许多画家和具有深厚美学艺术修 养的人士痴迷于摄影的神奇再现力。纷纷转向摄影艺术创 作。绘画与摄影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早期的摄影作品表现 的尤为突出。运用绘画理念,创造出绘画效果的照片。这 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 喻性。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 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画面的 绘画效果。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 影创作。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 情画意”的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 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3、印象主义: 19世纪90年代 拉克罗亚《扫公园 的人》
特点:利用软焦和柔焦的手段,刻意使照片显得朦 胧,表现绘画般的艺术感。借鉴绘画中印象主义风格。艺术上 追求明暗和色彩在人的视觉印象中的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没有明确 的线条和轮廓界线,亦不强调立体感和质感。 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 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 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印 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 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自考新闻摄影复习资料略详细版

自考新闻摄影复习资料略详细版

第一编第一章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技术的发明、发展过程,了解中外新闻摄影事业的建立及发展历程,掌握静态新闻摄影脉络,理解新闻摄影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了解并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摄影记者及其代表作品。

第一节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一、摄影术的发明(※简述摄影技术的发明过程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一)暗箱和感光材料(※简述“针孔成像”原理以其对摄影术的贡献)摄影技术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早在2000 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

在欧洲,这一原理也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被发现。

16 世纪中叶,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在暗箱内将影像投射在绘画板上,然后用笔描画出影像的轮廓,创作逼真的绘画。

为了使投射影像更加方便,人们将暗室转换为可以移动的、体积较小的暗箱。

后来,科学家们又给暗箱装上了凸透镜,从而产生了原始的“邹型照相机”。

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

此后,化学家们发现,含有银盐的硝酸银经过光照之后会变黑,从而使人类在探索感光材料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二)尼埃普斯的“日光摄影法”在前代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基础之上,法国人尼赛弗尔·尼埃普斯发明了“日光摄影法”,并且此方法拍摄除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又名《鸽子窝》。

这是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三)达盖尔和“银版摄影法”达盖尔以尼埃普斯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37年将一面涂有碘化银的通版曝光,然后放在加热的水银蒸汽上熏。

再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成功地拍摄出了自己的首张照片《工作室一角》。

此后,达盖尔又用他研究出的技术对日常事物进行拍摄,从而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拍摄方法。

他以自己的名字将这种摄影术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

这就是举世公认的“银版摄影法”。

1839 年8 月19 日,法国政府购买了这一发明,并公开达盖尔摄影术的方法,从此,摄影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这一天也被后人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摄影史
第一章 摄影术的诞生
• 一. 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 • 二. 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 • 三. “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
摄影的萌芽
• 提起摄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照相 机和胶片。但作为照相机的前身 ─“暗箱”,早在摄影发明之前的 几百年前,就被画家用来作为绘画 的一种工具了。
《一个被溺死的人》
谢谢!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 • • • • • • 将一块铜板磨光后镀银 浸入硝酸液中,然后置于碘蒸气下形成碘化银 放入暗箱摄影 曝光15~30分钟 接触水银蒸汽显影 在盐水中(后改为大苏打水)定影 特点:一次得一照,图像与实物左右相反,从一 角度看是负像,从另一角度看是正像,图像鲜明。
•到了1837年达盖尔 用了30分钟的时间 就拍成了具有突破 性的照片——《工 作室的一角》
小孔成像
摄影先驱—尼埃普斯
• 他在法意战争中受伤,一目失明。 • 1826年他将发明的感光底片放置在由巴黎 光学机械师修瓦力研制的摄影机里。经过8 小时曝光得到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 此照片收藏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搜藏馆中。
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
• 1813年,法国画家尼埃普斯,发现一种白 色沥青受晒后会变色,具有感光性能,便 用作感光剂: • 把白色沥青溶于薄荷油中制成溶液 • 然后涂在金属板上 • 进行曝光 • 把它浸在薰衣草油的混合液中显影 • 金属板上便显出影像来了
• 人类史前就 有记录所见 形象的愿望
摄影术---照相机---小孔成像原理
• 墨子(公元前479 年~前381年)发 现了小孔成像原 理
• 亚里斯多德(公元 前384~前322)古 希腊人,在著作中 记载了小孔成像原 理
布兰德尔桌型暗箱(1769年)
光影画箱
• 18世纪初玻 璃透镜暗箱, (演变为后来 的照相镜头 与机身)

1862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 工作室里进行自己的实验。经过长达8消失 的曝光,装在暗箱里的铅锡合金板记录下 了窗外可见的全部景色。 • 这是一幅真正的“太阳的作品”,没有 半点人为的加工,照片表现的是他在索恩 河畔夏龙的家园,画面黑白分明,一切都 同真实的景物一样。 • 这张照片被史学家认为是人类用暗箱和 感光材料摄成的第一张永久性照片。
• 1826年,法国印刷工人尼埃普斯制成了世界上第 一幅永久保留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影像。
• 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首次成功定影成功金属镀 银板摄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
• 1841年,英国著名古典文学家、科学家威廉· 塔尔 博特的负像―正像工艺在英国获得专利。 • 19世纪30年代,摄影技术在感光材料,工艺方面 得到不断改进。 • 19世纪50年代,新技术,新工艺使摄影成本大大 降低,人像摄影迅速兴起,摄影进入普及阶段。
塔 尔 博 特 《 打 开 的 门 》
《卡特林湖》
• 在摄影的启蒙期,除了最早的开拓者 尼尔普斯,摄影术的创立者达盖尔, 主流摄像系统的奠基人塔尔博特之外, 还应该提到法国人贝亚尔,他从1837 年开始研究摄影,1839年研究负正摄 影系统,都没有取得公认,1839年6月, 内亚尔在达盖尔摄影术公布之前举办 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展览,成为摄影 史上公开展出照片的第一人!
《窗外景色》
《牵马的孩子》
• 尼埃普斯的成功,引起同行们的兴 趣,一位陌生的巴黎人来兴希望进 行合作, • 这人就是画家、物理学家路易 斯· 达盖尔 • 1929年,达盖尔一自己的设计的 新型暗箱和自己的才能进入到尼埃 普斯的试验中。
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 “银版摄影法”
• 达盖尔,1827年与尼 埃普斯合作研究摄影 • 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 独自继续研究 • 1837年解决了显影与 定影技术难关,创立 “银版摄影法” • 1839年8月19日,法 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 联合召开大会,宣布 接受达盖尔的银版摄 影术的这一发明。
“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摄 影法”
• 1834年起独立进行照 相术研究 • 1835年拍出了1英寸见 方的纸负像 • 1839年获悉达盖尔发 明摄影术后努力改良 工艺,终于完成了自 己的摄影术 • 1841年“负正系统摄 影”获得英国的专利 权
卡罗摄影法
• • • • • • • 在纸上先涂硝酸银溶液 干后再涂碘化钾溶液,从而在纸上形成碘化银 放入暗箱摄影,曝光约5分钟 涂上没食子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显影 在大苏打溶液中定影 涂蜡使其半透明,即成纸基负像 将卤化银相纸紧贴着负像晒相20分钟,再经过定 影、水洗即得正像
《工作室一角》
《巴黎寺院街》
• 这天,法国学术院与术院联席会议, 国名议会、议院终于一致通过法案, 公布这项名为:达盖尔摄影术——银 版摄影术的技术。 • 法国政府同时决定将这一专利公之于 众。 • 1839年8月19日定为摄影术正式诞生 的纪念日。 • 达盖尔被誉为“摄影之父”。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意义
•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标志着摄影术 的诞生,它使人类第一次掌握了即时捕 捉并永久固定,长期保存外界影像的能 力,它开创了人类直接采取视觉沟通达 到交流信息的一个新记录,为以后的视 觉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同时也开辟了人类艺术的又一个领域, 为建立一种超越语言、超越文化、超越 民族与国家的全球化艺术迈出来重要一 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