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VoLTE业务深度覆盖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4G优化案例:多场景VoLTE业务分层适用性及其策略配置的研究

4G优化案例:多场景VoLTE业务分层适用性及其策略配置的研究

多场景VoLTE业务分层适用性及其策略配置的研究摘要:目前4G网络上行干扰问题突出,而VoLTE对于上行干扰较数据业务更敏感,高干扰区域VoLTE起呼困难、通话质量差。

考虑到volte业务对于网络质量的高要求,对于存在系统内多个频段的网络,希望基站侧选择最优的频段资源(对应频段干扰最低),并优先分配给语音QCI1业务使用,降低干扰影响,提升volte用户感知。

为实现上述目标,无线侧提供了VoLTE频段优先方案,通过分QCI的切换事件及参数优化,在高铁多层网、高干扰等场景下将覆盖更优、质量更优的频段分配给VolTE进行专网专用。

本课题通过对不同覆盖场景进行业务分层策略调整,包括高铁、高速、城区、农村、居民小区、商务楼宇等,优化不同场景下的多频切换策略。

对比调整前后VOLTE各项指标,探寻最优的配置方案,并进行推广应用,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了城区信号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升了用户的感知。

关键字:场景分类切换策略基于覆盖基于业务一、研究背景及概述XX电信LTE网络有VOLTE承载在某一期望频点的需求,同时也为了800MHZ网络开通后不至于闲置,同时减少VOLTE商用后对现网普通数据业务冲击,所以建议VOLTE业务主要承载在800MHZ。

为了实现这个需求,需要开通基于业务的切换功能来实现网络语数分层的目的。

哪些场景适合业务分层?业务分层的策略是怎么设定?二、原理解释及操作说明2.1基于业务的切换功能原理基于业务的切换实现原理:在建立承载时,基站下发重配消息,消息中携带A4/A5事件,然后UE根据测量到的信息上报A4/A5测量报告,发起异频切换,成功切换至异频小区进行业务。

V3.3基站版本基于语音业务的切换默认采用A4事件,为了规避载波聚合时测量配置无法上报的问题,V3.4基站版本默认采用A5事件。

比如针对VOLTE业务开启了基于业务的切换,则在建立QCI1承载过程中下发基于语音业务的切换门限。

VOLTE定位业务系统分析及优化案例

VOLTE定位业务系统分析及优化案例

VOLTE定位业务系统分析及优化案例目录一、应用背景 (2)二、分析实施与效果 (2)2.1 定位业务提供的服务 (2)2.2 定位业务的特点 (2)2.3 基本的定位技术 (3)2.4 电信移动定位平台组网 (6)2.5 BSA数据库 (6)2.6 定位业务分类 (6)2.7 CELL-ID第三方定位业务流程 (7)2.8 粗定位应用分析 (7)三、经验总结 (13)【摘要】定位业务又称为位置业务,是电信移动通信网所提供的一种新型的增值业务。

该业务通过无线定位技术来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提供给用户本人、移动通讯网络或者其他外部实体,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应用。

同时定位服务也是通过手机终端与无线网络(CDMA、EVDO、LTE)的配合,获取用户当前的位置,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

它的应用将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得到更大的扩展。

【关键字】定位业务、位置业务、粗定位、CDMA、EVDO、LTE【业务类别】定位业务一、应用背景粗定位业务又称Cell-id定位,其实现原理是:定位平台向核心网发送信令,查询手机所在小区ID,根据存储的基站数据库(BSA)数据,得出用户大致位置。

所以基站BSA 数据完整准确是定位功能的必要条件。

遇到新开站点没有及时更新到BSA、BSA站点遗漏、BSA站点有误等情况,会对定位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案例针对阳江BSA站点遗漏、BSA站点有误等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对其他地方的粗定位失败提供帮助。

二、分析实施与效果2.1 定位业务提供的服务2.2 定位业务的特点1、对覆盖范围和覆盖率有要求。

2、对定位精度有要求,例如2.1导航-10-50M(gpsOne高精度)。

2.2、天气、交通信息、车辆管理-几百米(Cell粗精度)。

3、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信息配合。

4、需要注意用户隐私问题。

2.3 基本的定位技术1、Cell-id小区识别定位:手机在位置更新、寻址、寻呼、切换、关机等操作都会向系统报告当前服务小区的位置信息。

精品案例_“点、线、面”组合拳全面出击压降VoLTE上行丢包率

精品案例_“点、线、面”组合拳全面出击压降VoLTE上行丢包率

“点、线、面”组合拳全面出击压降VoLTE上行丢包率目录一、概述 (3)二、网络现状 (3)三、上行丢包原理介绍 (4)3.1 VoLTE语音包概述 (4)3.2 VoLTE语音包感知影响 (5)3.3 VoLTE语音上行丢包分类及原因 (5)四、优化方法 (7)4.1 无线环境分析 (7)4.2 eNodeB侧分析 (7)4.3 核心网分析 (7)4.4 协同优化 (8)4.5 特性优化 (8)4.5.1、区分QCI参数配置 (8)4.5.2、VoLTE语音优先 (9)4.5.3、VoLTE语音增强 (9)五、“点、线、面”优化举措 (9)5.1“点”出击:TOP小区优化改善上行高丢包 (9)5.1.1 上行弱覆盖导致上行高丢包处理案例 (9)5.1.2 上行高干扰导致上行高丢包处理案例 (11)5.2 “线”出击:开启基于语音质量的异频切换改善上行丢包率 (13)5.3 “线”出击:高干扰小区参数优化改善上行丢包率 (15)5.4 “线”出击:语音上行IBLER目标值参数优化改善上行丢包率 (17)5.5 “面”出击:语数分层策略改善上行丢包率 (18)5.6 “面”出击:ROHC开关优化改善上行丢包率 (21)六、优化总结 (24)一、概述随着VOLTE网络商用大力推广,目前VOLTE用户已达到相当规模,且后续将逐步取代2G网络通话,所以VOLTE通话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影响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VOLTE上行丢包率是影响用户VOLTE通话体验的重要因素,丢包的形成原因主要与无线网络环境,网络的负荷程度,参数设置等因素相关,网络负荷越高,无线环境越差,影响就越明显,丢包率也就越高,随之通话体验变差。

本文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现行网络数据,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改善VOLTE丢包率,提升了用户通话体验。

经过一个星期的优化,亳州VOLTE 丢包率得到明显改善,VOLTE上行丢包率从0.095%左右下降到0.07%左右。

案例-高速公路VoLTE、数据业务双提升优化案例

案例-高速公路VoLTE、数据业务双提升优化案例

高速公路VoLTE、数据业务双提升优化案例一、概述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大流量、快速、安全、舒适等经济特性,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速“7918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是我国高速公路的骨架。

江苏省常州市现有6条高速公路经过,分别为沪宁高速、常泰高速、沿江高速、锡宜高速、扬溧高速与宁杭高速。

其中,沪宁高速为“7918网”G42沪蓉高速的一段,宁杭高速为“7918网”G25长深高速的一段,是今年高速公路专项优化工作的重点。

今年,常州无线维护中心综合运用规划建设、射频优化、参数优化等手段,优化高速公路扇区共计115个,解决高速公路LTE网络问题点55个,高速公路用户V oLTE业务、LTE 数据业务感知得到切实提升。

二、VoLTE业务优化2.1 站点规划日常化经过前面六期的LTE网络建设工程,常州高速公路LTE网络在今年年初已基本实现全线覆盖,但仍存在一些连续弱覆盖路段,其中L800M弱覆盖问题点居多。

开启基于业务的异频切换后,VoLTE用户将迁移至L800M网络上,L800M弱覆盖问题将影响该路段的V oLTE 用户感知。

常州无线从以下方面入手,确保每个高速站点的规划质量与建设进度。

1)将高速站点规划工作日常化,针对优化无法解决的问题路段,及时进行站点规划,避免了阶段性集中规划的仓促性,保证了站点规划质量。

2)以高速公路多轮次、多频段路测数据为依据,多频结合、逐段分析、逐点勘察,做精每个高速站点的规划工作。

3)根据问题路段影响严重程度,对高速规划站点按高、中、低进行排序,指导后期的规划审核与建设推进工作。

4)区域网优人员提出规划站点,高速专项负责人初审,规划负责人复审,三级规划审核制度确保每台信源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5)与网络建设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专人持续跟踪推进高优先级规划站点的建设进度。

今年的常州高速公路共规划1.8G与L800M LTE关键站点15个,现已开通14个,高速关键站址建成率达93.3%。

经典案例-VoLTE与数据网络分层切换策略研究案例

经典案例-VoLTE与数据网络分层切换策略研究案例

VOLTE与数据网络分层切换策略研究案例1•问题现象1.1 VOLTE语音面临问题VOLTE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QoS和用户感知存在差异,VOLTE对于时延、抖动更敏感,对于切换、掉话更敏感。

4G无线网络在RSRP达到-12OdBm时,就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数据业务体验, 但是基本的高淸语音业务通话就要求信号电平至少要达到-115dBm,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对覆盖电平的要求差距将近5dB° VOLTE的商用对网络覆盖、网络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4G网络在室外道路基本能够实现髙淸语音的连续覆盖,但是在室外盲点和室内弱覆盖场景,高淸语音还很难保障。

¾dB√-115dBm÷,-12OdBrTv1.2 VOLTE语音质量要求就业务体验中较为敏感的语音质量而言,业界普遍认为MoS达到3. 5分才能体现“高淸”业务优势,以应对体验竞争。

根据路测数据统汁,业务感知对RF条件的要求为:满足MOS大于3. 5分时,RSRP要求大于-IlOdBnbSiNR要求大于-2dB.详细的数据拟合曲线如下图:2•问题分析在实际电信多频组网中,800M网络RSRP性能远优于1.8G,2.1G; 室外盲点和室内弱覆盖场景均靠800M网络深度覆盖,在VOLTE商用后, 800M网络优良是保障VOLTE语音性能的关键。

2.1现阶段问题南充现网VOLTE初期下发多频组网策略后,VoLTE路测中,800M占比较少,以南充嘉陵为例,800M 占比大约20%,平均RSRP-76. 86dBm; VOLTE用户未能完全承载在800M网络上:室外1. 8G∕2. IG混合业务未能有效分层,针对数据和语音的性能增益参数无法同时实施,不能达到双向均升。

2.2现网多频组网策略分析现网VOLTE与数据业务均使用基于覆盖特性切换,语音与数据未能完全分层,现网策略如下:3•问题处理3. 1 方案思路VoLTE的商用对网络覆盖、网络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基于多场景评估的VoLTE业务分层应用优化方案

案例-基于多场景评估的VoLTE业务分层应用优化方案

基于多场景评估的VOLTE业务分层应用优化方案1背景VoLTE(Voice over LTE),是基于IMS的语音业务,是一种IP数据传输技术,全部业务集中于4G网络上,实现数据与语音业务在同一网络下的统一,可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

目前LTE大规模建设已趋于尾声,在中国电信开始VoLTE试商用后,宜昌电信启动VoLTE专项优化工作,研究提升用户通话感知体验方案。

目前网络质量评估主要基于DT和CQT测试进行衡量,DT路测主要在主要道路进行,CQT 通过抽样楼宇测试,这两种方案在反映用户真实无线环境上都大打折扣,无法真实还原用户实际体验,而且存在成本高、人员投入大等问题。

本文主要基于大数据MR分析,深度挖掘异频MRO测量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和GIS分析,搭建volte分层策略优化体系,解决现网部署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痛点。

2现网问题和痛点以湖北宜昌网络进行试点分析,宜昌电信网络结构如下,但各频段站点分布不一,频点结构复杂,语音、视频、数据业务对带宽和速率需求不同,各类导致volte业务出现覆盖不连续,频繁切换、感知不良等一系列等问题。

2.1覆盖差异城区主要由1.8G网络覆盖,2.1G用于室分和高热点区域业务吸收,800M用于网络打底,利用其远距离和高绕射性能解决深度覆盖。

未引入VOLTE业务时参数策略侧重于数据业务,以城区为例,高频段往低频段切换采用A2+A5策略,A2设置为-105dBm,A5设置为-115dBm,低频段往高频段切换设置为A2+A4策略,A2设置为-75dBm,A4设置为-105dBm,这套参数对于数据业务有较好体验,能最大化发挥高频段带宽优势,但volte语音业务对带宽需求较低,而是期望更低的链路丢包率。

语音和数据业务在信号强度和带宽上的冲突,要求网络采取不同的分层策略。

2.2频点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宜昌城区1.8G网络有1825和1850两个频点,加之2.1G的100频点,在高频段上便存在3个不同频点,优化组在进行分层验证时,发现UE占用高频段时,有较大概率切往其他高频段小区,导致UE在高频段间乒乓切换,较难达到分层理想效果。

经典案例-高铁场景VoLTE优化方法总结

经典案例-高铁场景VoLTE优化方法总结

浙江省杭州市VoLTE问题处理最佳实践高铁场景VoLTE优化方法总结1.背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VoLTE对网络的要求比LTE更高,高铁网络面临着频率资源紧张,用户数多,容量受限,频偏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现有的部分站点站间距、站轨距已不能满足网络要求。

因此,杭州为实现重点场景“五高一地”高品质优化要求,打造高铁VoLTE精品网,从频率、站址、容量、驻留、公专网干扰等等几方面集中开展高铁网络精确化规划优化。

2.高铁场景VoLTE优化方案2.1高铁场景特点2.1.1 站址结构宏站●站轨距:考虑频偏及倒杆距离,站点距铁路线垂直距离建议在80-150米之间的范围内,对于特殊场景如U型路段,以满足覆盖要求优先,选择能够直视铁路的位置;●站间距:1.8G频段站间距控制在1.1公里之内; 2.1G频段控制在0.8公里之内;●站点分布:对于直线轨道,相邻站点宜交错分布于铁路的两侧,形成“之”字型布局,有助于改善切换区域,有利于车厢内两侧信号质量的均衡。

隧道●隧道内除隧道两头外,内部每500米一个避车洞,为方便施工,LTE漏缆500米一段,即站间距0.5公里。

●隧道群隧道之间的路段用隧道口的H杆进行覆盖,为确保隧道口内外信号有序衔接,使用同一套RRU设备覆盖,即对RRU公分后一路连接高增益天线覆盖隧道外,一路连接漏缆覆盖隧道内。

对于隧道口站点,需要注意扇区绑定方式,如下图,标准组网方案为RRU1和RRU2双拼级联组成一个扇区。

RRU3,和RRU4级联双拼成一个扇区。

实际发现一种错误的组网方式为:RRU1和RRU3级联双拼一个扇区,RRU2和RRU4级联双拼组成一个扇区,这种组网方式下会增加扇区间切换次数。

2.1.2 天线选型高铁场景具有覆盖点集中,轨面高度多样,需要保证铁轨安全等特点,因此高铁的天线选型需要满足以下标准:●高增益天线尽量使用高增益窄水平波瓣天线,更好控制其信号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减少对大网话务的吸收;●保证挂高天线挂高建议距离火车车顶15米左右,城区路段考虑对公网影响挂高稍低,应保证天线与轨面视通;●保证安全塔桅的倒杆距离需满足如下要求:(塔桅净高+3.1米)< 塔桅至铁轨中心距离;●配置合理LTE为确保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宏专网每一个基站上配置两个双通道RRU,每个RRU 分别连接一副双极化天线建设方式2.2优化方法2.2.1 覆盖优化常见的RSRP覆盖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邻区缺失引起的弱覆盖;2)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3)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的弱覆盖;4)缺少基站引起的弱覆盖;5)越区覆盖;6)背向覆盖。

VoLTE简介、KPI分析及典型案例_中兴

VoLTE简介、KPI分析及典型案例_中兴
请求消息 INVITE 消息含义 发起会话请求,邀请用户加入一个会话,会话描述含于消息体中。对于 两方呼叫来说,主叫方在会话描述中指示其能够接受的媒体类型及其参 数。被叫方必需在成功响应消息的消息体中指明其希望接受哪些媒体, 还可以指示其行将发送的媒体。 序号 1xx 2xx 3xx 4xx 5xx 状态码 临时响应 成功响应 重定向响 应 消息功能 表示已经接收到请求消息,正在对其进行处理 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受、处理 表示需要采取进一步动作,以完成该请求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5
内部公开▲
VoLTE网络架构及主要网元介绍
核心网网元
提供会话控制和业务逻辑 IMS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网络节点,其位于IMS网络的边界,起着将终端用户接入到IMS 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 会话边界控制器) 核心网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入许可控制,网络拓扑隐藏,NAT以及NAT 穿越,QoS及带宽策略,和网络安全机制等。 S-CSCF(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服务会话控制功能) 是IMS的核心所在,它位于归属网络,为UE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请求,但当UE处于会 话中时,S-CSCF处理网络中的会话状态。在同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可以有多个SCSCF。
300 ms
10-6
10-6
IMS 信令
视频(缓冲流媒体) 基于TCP的业务 (如www\e-mail\chat\ftp\ p2p 文件 共享\逐行扫描视频) 语音 视频(直播流媒体) 互动游戏 视频(缓冲流媒体) 基于TCP的业务 (如www\e-mail\chat\ftp\ p2p 文件 共享\逐行扫描视频)
© ZTE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TE业务深度覆盖方案研究摘要:为了进一步确保VOLTE业务感知的良好性,对提升VOLTE业务深度覆盖规划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扇区组网应用的新型组网建设解决方案。

在介绍多扇区组网方案原理的基础上,对“8+2”“8+8”和“8+X”三种模式的多扇区组网方案中硬件设备的改造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公网运行的环境中,分别RSRP、SINR、上行干扰噪声、吞吐量等多个 KPI 指标实地验证了网络改建后的覆盖效果。

测试结果表明,该组网方式能有效提升网络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VOLTE;多扇区组网;深度覆盖;KPI目录1 背景 (4)2 多扇区组网方案介绍 (4)3 多扇区组网方案覆盖性能分析 (7)4 8+X 四扇区实现方案 (8)4.1 8+2 四扇区硬件改造 (8)4.2 8+8 四扇区硬件改造 (9)4.3 8+X 四扇区组网方案应用注意事项 (9)5 多扇区组网方案效果验证 (10)5.1 测试场景 (10)5.2 8+2 四扇区效果验证 (10)5.3 8+8 四扇区效果验证 (13)5.4 测试结论 (15)5.4.1 MR弱覆盖指标对比: (15)5.4.2 数据流量 (16)5.4.3 覆盖测试对比 (16)6 结束语 (17)1 背景VOLTE与2G、3G语音通话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架构在4G 网络上全 IP 条件下的端到端解决方案,VOLTE 技术带给 4G 用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通话接通等待时间更短,音视频通话服务质量更高,通话更加自然。

LTE 网络已完成规模化建设,随着VOLTE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度覆盖不足问题对VOLTE业务健康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增强深度覆盖业已成为提升VOLTE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的重要课题。

VOLTE 业务作为一种上行覆盖受限业务,对覆盖深度的敏感性较高,如果网络的覆盖深度不足,则会直接导致信号质量差、数据速率低、通话质量不高等问题。

在目前市区主要采用1.8G 频段组网的情况下,网络的连续覆盖能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居民楼、办公区等室内深度覆盖场景下,弱覆盖情况更为严重。

综合现网中的应用情况,促使网络进行深度覆盖的主要原因是弱覆盖和网络的容量问题,所以,如何提升VOLTE业务的深度覆盖,就成为VOLTE网络建设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典型的多扇区组网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 8+X 四扇区组网方案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通过网络侧 KPI 指标的评测来验证该方案的覆盖效果。

2 多扇区组网方案介绍多扇区组网是在站点和频谱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的一种新型组网建设解决方案,是在普通三扇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扇区数量,进而提升基站覆盖能力,增加基站吞吐量的一种技术。

在增加了扇区后,虽然单扇区的覆盖面积减小,但是增大了整个基站的覆盖面积和深度,如表 1 所示,在增加扇区数量后,同样指标条件下,四扇区覆盖性明显优于三扇区。

表 1 三扇区与四扇区覆盖性对比同时,扇区的增加还可带来基站吞吐量的增加,如表 2 所示,在基站资源丰富的条件下,要达到相同的吞吐量,四扇区要比三扇区覆盖范围更大。

表 2 三扇区与四扇区吞吐量对比所以,多扇区组网是解决 VOLTE 网络深度覆盖问题的有效方法。

多扇区组网主要存在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通过窄波束高增益天线实现扇区分裂,如图 1 所示。

图 1 扇区分裂示意图该方案使用扇区软劈裂技术,通过对天线通道的基带加权,形成多个波束,每个波束一个小区,每小区 8 通道,即将原65°扇区分裂成 2 个36°扇区,在同一个RRU、同一个天线上建立两个异频的 FDD-LTE 小区,不需额外新增硬件资源。

然后利用 FDD特有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能力,通过调整天线幅度和相位权值,将 2 小区方位角各偏置一定角度进行覆盖。

通过如上调整后,将传统 3 扇区模式转变为单站 6 扇区模式,从而提升基站覆盖深度。

二是通过 8+X 的方式实现四扇区组网,针对性解决原先三扇区情况下区域弱覆盖和深度覆盖不足问题。

图 2 8+X 四扇区示意图该方法在原三扇区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扇区,形成单基站四扇区,从而有效地解决三扇区下旁瓣覆盖力不足、扇区夹角不平衡、室内覆盖率差等问题。

第四个扇区有多种实现方式,该方法中“X”指的就是第四个扇区的实现方式,“8”指的是基站原有的用来实现三扇区的8通道RRU。

3 多扇区组网方案覆盖性能分析多扇区组网方案中六扇区和四扇区两种解决方案的覆盖性能均有其优劣势。

对于六扇区的解决方案,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利用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能力,增强边缘覆盖;发挥2.1G频段 20M 带宽优势,提高小区容量;降低上下行不平衡问题,提升用户接入能力。

其劣势主要体现在:六扇区重叠覆盖度增高;MOD3 干扰负面影响大;成本高,改造难度大;RF 优化工作量大;弱覆盖场景针对性不强。

8+X 四扇区组网方案的优势体现在:➢对现网指标影响小;➢ 2 通道可灵活实现小区合并和小区分裂;硬件安装方便;8+X 实现简单:➢无多余RF优化工作;➢弱覆盖场景针对性强;➢支持现网满足条件多数站点;主要劣势体现在:➢ 2 通道RRU的功率较小;➢ 2 通道需新增基带板;➢个别站点需新增抱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扇区分裂六扇区组网方式和 8+X 四扇区组网方式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和现网实际需求,8+X 四扇区组网方式具有实现简单、对现网影响程度小、实现灵活、场景针对性更强、现有站点大多满足改造条件等优点,所以,8+X 四扇区组网方案更能适应现网对VOLTE 业务深度覆盖的需求,能使运营商在小投入的基础上取得更为优越的网络性能质量。

本文重点针对 8+X 四扇区的方案进行研究。

4 8+X 四扇区实现方案8+X 方案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有8+2 和8+8 两种方式:8+2 方式指的是使用 2 通道的微型 RRU实现第四个物理扇区,8+8 方式指的是使用 8 通道的宏站RRU 实现第四个物理扇区。

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是通过对基站硬件设备改造实现的。

4.1 8+2 四扇区硬件改造基站机房侧改造:2 通道与 8 通道RRU所对应的BBU不同,不能共用,所以 BBU侧需新增一块LBBP 基带板,如图 3 所示。

图 3 BBU侧新增基带板基站室外侧改造:室外RRU布放于建筑物的顶部,楼顶RRU侧使用微型设备easymacro(AAU3240)、RRU和天线集成一体,布放简单,安装方便,如图 4 所示。

图 4 RRU侧使用 easymacro4.2 8+8 四扇区硬件改造基站机房侧改造:8 通道RRU可插在原基带板第四个光口,BBU 侧无需新增单板,如图5所示。

图 5 BBU侧使用4光口基站室外侧改造:楼顶RRU侧安装RRU3277+高增益天线,如图 6 所示。

图 6 RRU侧增加RRU和天线4.3 8+X 四扇区组网方案应用注意事项8+X四扇区组网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对现网改造时应注意以下的适用条件与应用前提:➢三扇区覆盖不能形成连续覆盖,需要加强覆盖广度;➢深度覆盖不足,MR弱覆盖比例较高,需要加强覆盖深度;➢站点硬件设备尽量改造小,如基带板需配置UBBP 板能容纳4扇区;➢天面空间充足,足以支撑4扇区的设备安装;➢存量抱杆充足或空间可新增抱杆;➢施工方便,物业、供电等协调方便,便于施工改造。

5 多扇区组网方案效果验证5.1 测试场景本文中 8+X 四扇区组网方案选定的实际场景如图7 所示:基站高45 m,周边道路覆盖良好,站点西侧大楼和沿街楼层处于两扇区中间夹角,存在深度覆盖不足问题,现在本站1小区方位角340°,需兼顾约150°的广度覆盖,能力稍显不足。

针对该场景,分别使用 8+2 和 8+8 两种方案在弱覆盖区域方向增加第四个物理扇区,通过与原方案在RSRP、SINR、MR 等指标进行比较,验证改造后方案的实际效果。

图 7 弱覆盖场景5.2 8+2 四扇区效果验证应用该方案时,将新增的 2 通道第4扇区与原1扇区进行小区合并,这样在增强覆盖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可较大程度减少切换、降低干扰。

外场测试:该测试中,将室内和沿街的RSRP与SINR指标在网络改造前后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8和图9所示。

通过图中数据对比可明显看出,在选取的试点区域进行8+2四扇区改造后,室内平均RSRP与沿街平均RSRP均有显著提升,其中室内的提升效果明显,从-102.7dBm 提升至-97.6dBm,该指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密集城区、重点交通干线等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此外室内平均SINR略有提升,沿街平均SINR没有变化。

整体看,经过8+2四扇区改造后,在提升覆盖性能的同时,未引入明显负面影响,改造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图8 RSRP对比图9 SINR对比现网中查验弱覆盖的有效方式是基于远程评测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 方式8+2扇区组网方式的MR对比:使用柱状图对原3扇区和改造后的8+2四扇区MR弱覆盖占比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

从实验数据可知,1小区(采用小区合并) MR弱覆盖占比从10.10%下降至6.39%,下降比例达37%,3小区下降65%,2小区指标下降2%。

从测试结果看,1、3小区的性能均有显著提升,2小区指标变化幅度较小,可认为是正常波动。

因此可以说明,8+2四扇区解决单方向弱覆盖问题具有较大可行性。

图10 MR弱覆盖指标对比网管指标对比:跟踪对比改造前后的网管主要KPI 指标波动正常,未有明显恶化或异常。

干扰指标:图11反映了改造前后基站小区干扰噪声指标变化情况。

从曲线的起伏变化可以看出,8+2 四扇区改造后对 2、3 小区未引入其他干扰,反而在改造后这两个小区的干扰有所降低。

1 小区在与新引入的小区合并后干扰有明显下降,这可以解释为合并后小区深度覆盖性能提升的结果。

图11 干扰噪声指标对比5.3 8+8 四扇区效果验证该方案不能进行小区合并,同时为了避免与相邻小区MOD3干扰,新增的8通道第4扇区采用与相邻小区不同的PCI值,同时开启beaforming自适应进行干扰抑制。

外场测试:该测试中,将室内和沿街的RSRP与SINR标在网络改造前后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12和图13所示。

通过图中数据对比可明显看出,在选取的试点区域进行8+8四扇区改造后,室内平均RSRP与沿街平均RSRP均有显著提升,其中室内的提升效果明显,从-102.7dBm 提升至-97.5dBm,该指标也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密集城区、重点交通干线等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此外室内平均SINR提升明显,沿街平均SINR有略微提升。

整体看,经过8+8四扇区改造后,系统整体覆盖性能得到提升,未引入明显负面影响,改造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