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合成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
介绍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1.5 教学步骤: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解释电解水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解释水的合成的过程。
第二章:水的分解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解水的原理。
讲解水的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分解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的原理。
2.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2.5 教学步骤: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解水的过程。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章:水的合成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合成的过程。
讲解水的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合成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合成的意义。
3.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氢氧化钠、硫酸等。
3.5 教学步骤:讲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合成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合成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四章: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第三节水的分解点解动态图1ppt

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只能重新组合。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 不变。 能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 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 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少 管内液面下降较 。 多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该气体 是 氢气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 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木条复燃,说明 该气体是 氧气 。
第三单元第三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实验目的: 2、 ,通常向水中加 入少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注意观察现象,并会描述。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正极相 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慢,与负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快。 2、玻璃管内气体可以被点燃,产生淡蓝 色火焰,液面上升。 3、木条复燃,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 1.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发烫。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结论:
水
(H 2
O2
H 2O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反应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 应称为化合反应。
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 解反应
光合作用形成水的原理

光合作用形成水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以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光合作用的核心反应是水的光解反应,即将水分子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其中含有叶绿素分子,其具有吸收光能的能力。
当叶绿体吸收到光子能量后,能量被传递到叶绿素分子的反应中心,这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第一步。
叶绿体中的反应中心分子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开始对水进行光解反应。
在光解反应中,水分子被氧化,产生氧气和氢离子。
这个过程需要能量,而光能提供了这种能量,使水分子能够被分解。
光解反应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系统II和光系统I。
光系统II是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第一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膜上。
在这个阶段,光能被吸收,激发反应中心中的电子。
这些激发的电子被传递到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光系统I。
在光系统I中,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第二阶段发生。
在这个阶段,光能再次被吸收,导致反应中心中的电子再次被激发。
然后,这些电子被传递到叶绿体膜上的一系列小分子中,最终被传递到NADPH分子中,形成化学能。
与此同时,光系统II中的激发电子被引导到叶绿体膜上的质子泵,质子泵将质子从一个侧面移动到另一侧,形成了质子梯度。
质子梯度反过来驱动了ATP合成酶产生ATP,这也是光合作用中的另一种化学能形式。
最后,通过光合作用的反应生成的NADPH和ATP将进一步参与到光独立反应中,即暗反应。
在暗反应中,NADPH和ATP提供能量和电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
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合成其他生物分子,满足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总之,光合作用形成水的原理是利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在光系统II、光系统I和暗反应中将水分子光解,生成氧气、氢离子以及化学能的NADPH和ATP。
光合作用是一种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它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也维持了地球上氧气的丰富和环境平衡。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水的分解剖析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 化学 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 是 氢气 和 氧气 , 二者的体积比为 2︰1 。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氢气 水
H2O
H2
+ 氧气 O
2
水分子分解图
水
H 2O
通电
氢气
H2
+ 氧气 O
2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 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问题:水通电生成的氢气能被点燃,那 么氢气燃烧时的生成物是什么?如何 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因为氢气和氧气(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会 爆炸,所以必须要验纯。 方法是:用试管收集后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 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 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发出轻微的“噗”声则 说明氢气纯净。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 )
A、食盐水——水+食盐
C、氧化汞——汞+氧气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氢气+氧气——水
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 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 是( D )
加热 加热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写出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正极的气体是 负极的气体是 是 二者的体积比 为 。怎样检验水的电解产物, 写出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二、水的合成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步 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空气 中点燃 纯净的 氢气, 并在火 焰上方 罩一只 冷而干 燥的烧 杯
水的分解与合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

水的分解与合成、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点:水的分解与合成1.电解水试验通电后正极产生 气,负极产生 气,体积比为 ,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表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可以分,而 不可分,整个化学变化本质上就是 的重新组合。
3.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一分多、多合一(二) 知识点:原子 1. 卢瑟福的ά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部分带正电的ά粒子穿过金箔并且不改变方向,是因为原子核本身体积小,核外有广大的空间。
(2) 少数带正电ά粒子改变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途径金原子核周边时遇到正电的斥力,从而发生偏转。
(3) 极少数带正电ά粒子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击到带正电的原子核正中,同极相斥发生反弹。
2. 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是由带 的质子和 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2)其中,在原子中: = =(3)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 、 。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其中某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就不存在中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1)各部分意义:在中,圆圈表示: ,+9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2、8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是 。
(2)在任何结构示意图中,只要是 相同,则表示属于同种元素,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关系密切。
(三)知识点:离子1.离子就是 的原子(或者是原子团)。
2.离子根据带电性质分为带 电的 离子和带 电的 离子,判断原子与离子可以根据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是否相同,相同是 ,不相同则为 。
判断阴阳离子可以根据得失电子来判断,得到形成 离子,失去形成 离子。
3.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其中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结构属于 结构,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相反,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4.离子符号:氢离子 氧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原子核(带 ) 原子( 电性) (1个 带 ) (1个 带 )中子( )在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符号表示带电情况。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全部内容。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氢气燃烧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正确的分析出常见物质的构成粒子,是分子还是原子.4、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5、进一步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重点: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现象、结论及反应类型的区别。
难点:区别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三、学法指导:比较与对比法。
当我们要寻找两件事物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比较和对比。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本节课中“水的分解与合成"、“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知识就采用了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和,生成的新微粒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则不可以再分。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4、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和等,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是由构成;铜、金刚石、氦气等是由构成.5、由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水的分解与合成3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 当给水通电时,水分子分成了氢原 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 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 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
分解
原子
重新组合
新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__________,原子_________, 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 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 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 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 子不可再分。 子不可再分。
复习提问 1.水的三态变化是_______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是_______ 1.水的三态变化是_______变化 物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 2.在此变化中水分子发生了那 2.在此变化中水分子发生了那 些变化? 些变化? 3.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 在水中插入电极, 3.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 水分子会如何变化? 水分子会如何变化?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 A.分子重新组合 A.分子重新组合 B.分子分解为原子, B.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分子分解为原子 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C.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5.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5.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水冷凝为冰 A.水冷凝为冰 B.糖溶解到水中,水变甜 B.糖溶解到水中, 糖溶解到水中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体温计指示出体温的高低 D.体温计指示出体温的高低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能源的优缺点
1优点:
用水做原料,来源广 燃烧放热量多 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2缺点:
消耗电能,成本高 易燃易爆,不易储存和运输
化合反应
氢气 +氧气 → 水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变成
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特点:
多变一 A + B → AB
通式 :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易生锈、易变质等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与物质的存 在状态无关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 性、吸附性等
分子与原子:
(一)定义: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性质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最小 (二)联系与区别: 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三) 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变,化学变化中 分子变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 排列组合的过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2产生氧气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 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水原子 B、水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氧分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E、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F、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变了 5、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电解水
文字表达式: 水
H2O 通电
氢气
H2
+ 氧气 O
2
讨论
1、氢气燃烧生成了什么? 2、氢气能直接被点燃吗?
氢气的验纯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 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 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 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 集,再验纯,如果听到“噗”的小声, 表明氢气已纯净
二、填空题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____色_____,其体 积比是______。正极的气体能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________________。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色火焰,罩在火 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上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 。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又生成水, 这说明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 4、______、______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粒子。原子 可以结合成______。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 中,分子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_。
二、氢气的燃烧
二、氢气的燃烧
现象: 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 → 结论:
点燃
水
(H2
O2
H2O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 → 水的合成示意图
点燃
水
微观解释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裂成氢原 子,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原子进行重新 组合,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 一个水分子,大量水分子聚集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