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正式)

合集下载

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毕忠野;党二莎;包吉明;宫云飞;兰冬东;鲍晨光【摘要】为切实保护珍贵的红树林资源,保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文章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和生态2个一级指标,海水质量、生物栖息地质量和生物质量3个二级指标以及海水pH值和盐度等15个三级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监测数据、量化分级和赋值,计算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4个季节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其中春季、夏季和冬季为亚健康,秋季为健康,主要原因是秋季的海水盐度较低.【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9(036)006【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生态评价;生态环境;红树植物;生物海岸;生物多样性【作者】毕忠野;党二莎;包吉明;宫云飞;兰冬东;鲍晨光【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深圳市源清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 518057;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6;X8260 引言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可再生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生产率高、分解率高和归还率高的特性,是生物海岸的基本类型之一[1-3]。

红树林也是重要的滨海湿地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过渡的生态屏障,在净化海水、抵抗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以及陆地森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系统健康一词最先由加拿大学者Schaeffer[4]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即生态系统健康为生态系统缺乏疾病(未受损害),但未明确其定义。

深圳红树林公园简介

深圳红树林公园简介
福田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深圳湾新洲路与福荣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叉口旁
深圳市 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红树林自 然保护区1984年正式创建,1988年定为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深圳红树林是我国面积最小的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深圳湾畔,是以红树科植物 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 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
这里也是深圳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 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圳市将继续加大对深圳 红树林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为市民和游客提 供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谢谢大家 观看
深圳红树林拥有广阔的湿地,包括红树林、 滩涂、浅海等多种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长在沿海 滩涂上,具有防风固沙、净化海水的作用。 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茂盛,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在深圳红树林,你还可以看到丰富的动物资 源。这里有各种鸟类、鱼类、贝类等水生生 物。
以及各种昆虫、爬行动物等陆生生物。这些 生物在红树林的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形成 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圈。

红树林的保护法律和政策措施

红树林的保护法律和政策措施

红树林的保护法律和政策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发展,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红树林作为珍贵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护海岸线稳定、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态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红树林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本文将介绍红树林的保护法律和政策措施。

一、宪法和环境保护法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环境的保护被视作一项基本权利和公共责任。

具体到红树林保护上,一些国家的宪法规定了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殊保护措施,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此外,环境保护法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指导、保护和监管。

二、渔业管理和规划红树林对于渔业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许多国家制定了渔业管理和规划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旨在保护红树林生境,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法律和政策以区域性渔业管理计划、保护区划设以及渔业许可证等形式存在,以确保渔业活动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相协调。

三、国家级和地方性保护区为了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各国设立了一系列的国家级和地方性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的设立基于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旨在限制开发和破坏活动,保护红树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这些保护区通常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监测措施,以确保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四、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是一种常见的红树林保护法律和政策措施。

它通过对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其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供适当的环境保护和补偿措施。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任何新的开发项目中,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

五、教育和宣传红树林保护不仅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认可。

因此,教育和宣传在红树林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和环境组织常常通过开展红树林保护的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材料以及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红树林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他们参与到红树林保护行动中来。

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规划

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规划

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规划
孙骅声;马锦辉;谭维宁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0(024)008
【摘要】环境保护已发展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国策之一,应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规划是我们规划师应考虑的问题.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规划为例,探讨了保护环境生态的意义以及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孙骅声;马锦辉;谭维宁
【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J], 姜刘志;李常诚;杨道运;梅立永
2.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一体化动态监测模型 [J], 张伟科
3.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多样性 [J], 卢学理;王新财;黄志荣;徐华林
4.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实例研究 [J], 刘洪池
5.深圳市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J], 毕忠野;党二莎;包吉明;宫云飞;兰冬东;鲍晨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二期规划设计

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二期规划设计

蔡盛林CAI Sheng-lin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二期规划设计Phase II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henzhen West Bay Mangrove Park摘要: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针对其现存的红树林生态脆弱、海防功能特殊、场地环境复杂等问题,提出以红树林生态、地域文化和海滨风情三大特色元素为支撑,通过修复自然生态、转译地域文化、构筑立体海防、营建互动科普和转化场地资源五大设计策略,总体规划了奇林护海、霞兴绮梦、听潮忆月、彩沙扬笑、运动配套五大景观功能区域,把公园建设成集生态、文化、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滨海公园。

关键词:生态;红树林;地域文化;滨海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20)05-0046-06收稿日期:2020-03-03修回日期:2020-06-24; 2020-07-21Abstract: Shenzhen West Bay Mangrove Park is located on the east bank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angrove ecological fragility, special coastal defense function and complex sit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measures to restore natural ecology, translate regional culture, build three-dimensional coastal defense, provide interactiv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transform site resources. Five landscape functional areas are planned, namely, protecting the sea by forest, rejuvenating the beautiful dream, listening to the tide and recalling the moon, colorful sand and laughing, and sports supporting. It is aim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coastal park integrating ecology, culture, leisure and sports.Key words: Ecology; Mangrove; Regional culture; Esplanade Park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自然湿地,也是国家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保护海岸线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有害生物的存在给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这一生态环境。

一、现状分析1.黑风铃虫黑风铃虫是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红树林的树叶为食,导致红树林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在幼苗期和嫩叶期,黑风铃虫对红树林的伤害尤为严重,造成了红树林的大面积死亡和凋萎。

2. 红树蟹红树蟹是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中的一种有害生物,它通过啃食红树林的树根和树皮来获取营养,对红树林的生长造成了影响。

尤其是在红树林的幼苗期,红树蟹的啃食行为会导致红树林的生长受阻,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红树林寄生植物一些寄生植物如海桑寄生、红树寄生等,会寄生在红树林上,影响红树林的生长和健康。

这些寄生植物会竞争红树林的养分和水分,导致红树林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给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综合防控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复合、寄生生物等自然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防治。

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黑风铃虫的数量,减轻对红树林的危害;对红树蟹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引入天敌动物来控制其数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红树林寄生植物进行有效的防控,保持红树林的生长健康。

2. 养护管理加大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养护管理力度,加强对红树林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进行定期的营养补给,加强红树林的管理和保护,维持其生态平衡。

3. 环境保护加强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环境的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红树林的生态平衡和健康发展。

4. 科学研究加大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科学研究力度,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水平。

三、结语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保护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深圳湾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红树林湿地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也面临着一些有害生物的威胁和侵害。

为保护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有必要深入了解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现状,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 蚊虫类:在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中,存在大量的蚊虫类有害生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了不小的卫生隐患。

2. 有害植物:一些外来的有害植物不但占据了湿地红树林的生存空间,还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3. 有害动物:部分有害动物如鼠类、鸟类等,对湿地红树林的植被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威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综合防控措施1. 加强生态监测:通过科学的生态监测手段,加强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及早发现有害生物的蔓延趋势和危害程度。

2. 生物防治:运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推行生态平衡理念,增加天敌种群,抑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减少对红树林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减轻其对红树林的破坏程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4. 生态修复:通过对湿地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当地植被的多样性,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条件。

5. 社会宣传: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宣传,增强大家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参与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1. 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的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组织,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制定详细的防控计划和措施。

2. 加强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协作,组织实施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在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3. 拓展合作渠道:与国际相关机构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湿地红树林的防控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红树林生态环境。

深圳红树林生态价值研究报告

深圳红树林生态价值研究报告

深圳红树林生态价值研究报告
深圳红树林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
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为了全面了解深圳红树林的生态价值,需要从多个方
面进行研究。

首先,深圳红树林在维护海岸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树林的根系可以抵御海浪的冲击,减缓海岸侵蚀速度,
保护海岸线的稳定。

同时,红树林还可以吸收悬浮物和沉
积物,阻止水体的污染和浑浊,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其次,深圳红树林是许多鸟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红树
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吸引了许多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栖息和繁殖。

此外,红树林还是众多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的重要繁殖场所,为维
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深圳红树林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红树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改善大气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红树林还通过调节海陆风速和温度,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变化。

最后,深圳红树林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红树林为当地渔业提供了丰富的捕捞资源,为居民的生计提供了保障。

此外,红树林还可以作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观赏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创造经济效益。

总之,深圳红树林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包括维护海岸稳定、提供重要的栖息地、调节气候变化以及创造经济价值等方面。

保护和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年7月6日前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

西部为滨海平原。

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

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3%。

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

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

目前为止,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

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的生长。

目前仍然保存着169.7多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86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在生态保护、发展、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以来,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可减少海啸和暴风雨破坏的沿海绿色带(红树林和沿海森林)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沿海森林(包括红树林、海岸森林等)在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中所起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维护和提高红树林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功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本次规划根据《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按照《省级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订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了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

第一章红树林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一、红树林资源现状(一)基本情况根据调查,我市的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69.7公顷,其中成熟的天然林地面积为66.7公顷,成熟的人工造林林地面积100公顷,人工幼林为3公顷。

人工造林中以本地种源造林面积为90公顷,以外来种源,如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海榄(Rhizophera stylosa)等树种造林面积约10公顷,其中主要用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作为人工种植的种源种植在宝安沙井镇、西乡镇、福田三个地方,现已经发展成明显高于本地红树林群落的成熟林。

其它外来种源仅作为引种试验,一般仅为几株或几百株成活,并没有形成群落景观。

全市红树林宜林地或准宜林地面积为150公顷。

现有红树林主要集中在东部龙岗区的葵涌镇、南澳镇,中部的福田区、南山区,西部的宝安区的西乡镇、沙井镇及福永镇。

(二)红树林种类和群落结构在深圳自然分布的真红树植物有4科5属5种,半红树植物有3科3种,分别是木榄(Bruguiera gyn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niallatum)、老鼠簕(Acanths ilicifolius)、银叶树(Hetiera litorali)、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

从海南等地引种真红树植物2科4属8种,半红树植物1科1属1种,它们分别是海桑科的海桑(Sonnt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树科的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 var. rhynchopetala )、小花木榄(B.parviflora)、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stylosa)、水椰(Nypa frutlcans)、玉蕊(Barringtonla racemasa)等。

在深圳,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秋茄、桐花树、白骨壤、银叶树为优势的4个群落,分别是(1)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群落发育成熟,树龄较老,人为干扰少,白骨壤位于群落上层,树高4-5米,胸径可达18厘米以上,覆盖度大于50%,秋茄的数量不多,但生长较好,高可达4米,与白骨壤同居群落上层,桐花树位本群落的第二层,树高多在2-3米,丛生,覆盖度约为30%。

(2)秋茄+桐花树+老鼠簕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沙井镇等地的高潮线内,成为密灌丛,群落上层为秋茄,下层为桐花树,并有大量的老鼠簕均匀散布其中,少数植株有鱼藤攀援其上,覆盖度达90%。

(3)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宝安西乡镇,零星分布于海滩前缘,桐花树密度较大,生长较好,基本为纯林。

(4)银叶树群落:位于龙岗区葵涌坝光村,面积约为1.5公顷,是目前我国大陆发现的林龄最大的银叶树群,超过500年林龄的银叶树有一株,100岁以上的银叶树有27株,整个银叶树林林相完整,树冠浓密整齐,植株高大,一般12-19米,最高可达20米,树杆挺直,胸径一般都有80厘米以上,最大的有130厘米,板根特别发达,最大的板根高及2米,银叶树林内还有其它红树植物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木榄等数千株,另有几十株金叶树、石斑木、海檬果、黄桐、香果树、银柴等高大乔木。

深圳的人工林群落主要在两个类型,一是秋茄+桐花树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是1994年以来先后种植,树高3-4米,上层主要是秋茄,下层为桐花树。

二是无瓣海桑+海桑林群落:位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镇、沙井镇,最大的树龄为15年,多在7-9年龄树,群落分化为两层乔木层,第一层乔木层高度为15米以上,以海桑和无瓣海桑占优势,第二层高度为4-6米,主要是秋茄,伴有少量的桐花树,下层有灌木层和幼苗层。

(三)红树林和宜林滩涂地的分布面积我市红树林及滩涂的分布面积见下表。

表1 深圳市红树林及其宜林地分布面积二、红树林保护管理及建设现状(一)现有红树林类型湿地保护区情况深圳市现有红树林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一个,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部分,面积为368公顷,2004年已经国务院批准其十年发展总体规划。

1.环境及资源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由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921.64公顷。

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面积368公顷,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征用湿地,交由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区内有高等植物170多种,其中,红树林植物13科22种,鸟类192种,其中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

广阔的福田红树林滩涂湿地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北徙的“歇脚地”和“加油站”。

2.机构编制及人员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科研室,下设内伶仃岛管理站、福田管理站、生态公园管理站和苗圃场6个部门,编制人数为20人(另有临时工2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为5人,科研人员3人,巡护人员8人(另有临时工10人)。

经费由省、市财政给予解决。

近几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路子,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3.管理情况近年来保护区主要在建立规章和加强巡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制定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伶仃岛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出入保护区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对进入自然保护区人员及上岛人员实施了严格控制和管理。

通过增加管护人员,加强岛上的24小时管护巡查,基本杜绝了上岛猎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也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现为正处级事业单位,20个国家拨款编制,每年经费由深圳市和广东省财政负责,经费充足。

(二)红树林资源建设情况我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和沿海防林体系的建设,1993年开始在天然林的前缘滩涂用从海南引种的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来的优良树种作为前缘先锋树种,后面配置本地乡土树种,取了红树林造的成功经验,现在在深圳的宝安西乡、沙井、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营造海桑类人工林10公顷,营造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林80公顷。

(三)红树林管理现状我市红树林管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主管,由于深圳市海洋局与深圳市农林渔业局是同一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比较顺畅。

具体管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及其各区政府的农林渔职能部门负责。

管理上按照国家、广东省的有关湿地、红树林、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红树林相关立法上,深圳市政府针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受到周边社区影响较大的实际,于2002年2月9日颁布了《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以加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度。

三、国际重要湿地及《湿地公约》履行情况我市目前没有分布在红树林区域的国际重要湿地。

本来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符合条件申请拉姆萨尔《湿地公约》重要湿地的,但目前仍没申请。

四、红树林科学研究、资源调查与监测包括:在红树林分布区开展的红树林有关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监测、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水鸟调查等。

我市红树林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本底资源调查。

1993-1994年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系统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全面调查,出版专著《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

因1997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红线范围,加之福田保护区周边环境的变化较大,2000-2001年重新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性、比较性、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生物动态变化的情况做到了详尽了解,并于2002年又出版了专著《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