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的发明人和时间
kongjian

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它的诞生早于汽车。
早在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
1902年5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场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
竞赛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
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此后,一名叫尼尔斯的瑞典人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三点式安全带。
20世纪4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别克汽车上将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
随着安全带拯救了越来越多的生命,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安全带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将安全带的安装和使用作为强制性规定。
自安全带面世以来,全世界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安装进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
40年内无数生命因安全带而获救,证明了安全带“生命保护绳”的作用。
认识汽车安全带的作用。
国外研究机构测试表明,汽车以时速为50公里的速度撞上墙壁的冲击力,相当于从10米高度(约为3层楼屋顶的高度)跌落到水泥地面上。
汽车时速为50公里时发生碰撞,体重50公斤的人全正面冲击的冲击力将达到1.5吨;作用于既没有系安全带也没有使用儿童座椅的四岁儿童身上的向前方冲击的能量,是儿童体重的30倍!这说明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力,这个惯性力能使驾乘者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车门等物体发生碰撞,甚至将驾乘者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
而座椅安全带的缓冲作用,能吸收大量的撞击能量,化解巨大的惯性力,并将驾乘人员牢牢束缚在座位上,防止身体与车内坚硬物体碰撞或被抛出车外。
汽车安全带的作用在于,一旦车辆发生碰撞或使用紧急制动,预紧装置就会瞬间收束,绷紧佩带时松弛的安全带,将乘员牢牢地拴在座椅上,以防止意外。
安全带的前世今生

安全带的前世今生作者:杨阳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08期汽车安全带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已经挽救了至少100万人的生命。
由于使用安全带,汽车碰撞导致的死亡和受伤风险至少降低了50%以上。
安全带的起源100多年前,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就已经有了安全带,以防止乘客从马车上被颠下来。
早在19世纪初,英国人乔治·凯利就为其富有开拓性的滑翔机研制了一种粗糙的安全带,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举行汽车竞赛。
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工程师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他从学步幼儿在童车里被布条系捆防止摔出车外的事例中受到启发,也在“鱼雷牌”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同伴马达技工紧紧系好。
竞赛进行中,高速飞驰的“鱼雷牌”赛车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钢轨,腾空跳起,坠入观众席,当场压死2人,伤10人,可是贝克和那位技工却安然无恙。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备了安全带。
安全带在发明之初实在难当“安全”二字。
起初人们设计安全带就是为了防止在事故中乘员被甩出车外,因此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把人绑在座椅上,于是就诞生了两点式安全带。
一开始两点式安全带确实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后来一系列事故告诉人们,这种安全带还不完美,因为两点式尽管限制住了乘员的腰部,乘员胸部和头部依然有可能碰到A柱、仪表盘、方向盘等硬物,那样造成的伤害几乎不亚于人被抛出车外的危害。
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则归功于瑞典人尼尔斯·博霍林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安全带。
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尼尔斯·博霍林最初以工程师的身份在瑞典航空工业部门工作,负责设计飞行员座椅的弹射器,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尽可能有效地逃离驾驶舱。
1958年,尼尔斯·博霍林加盟沃尔沃汽车公司后,他的新工作竟是发明一个当意外发生时把驾驶员安稳地绑在座椅上的方法。
汽车安全的发展沿革

汽车安全的发展沿革
汽车安全一直是汽车工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汽车安全的发展沿革。
20世纪初,汽车还处于初级阶段,安全设备也很简单,只有刹车和灯光。
然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20年,美国生产的第一款汽车安全带问世,这标志着汽车安全设备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汽车安全带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上,但是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的保护作用并不足够。
1960年,美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引入安全气囊,这种被动安全装置能够在碰撞时为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20世纪70年代,欧洲开始将汽车安全作为政策重点。
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安全设备也不断更新。
1979年,由美国发明家理查德·莎佛德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成为全世界标准,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而且更加方便使用。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设备也不断更新和升级。
包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这些高科技汽车安全装置的应用,让汽车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体来看,汽车安全设备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升级的过程。
自安全带的出现到如今高科技安全装置的应用,汽车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汽车安全带

比亚迪汽车
安全带的应用:
1907年,2点式安全带获得专利。 1963年,瑞典注册了布莲(Nils Bohlin) 发明的“V”字形三点式安全 带。 1967年,布莲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扭转了美国 点安全带认识的转变。 1971,澳洲的维多利亚省强制佩戴安全带。 1975,瑞典强制实施。 1993年7月,中国对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强制佩戴安全带。 美国现仍有部分州没有强制实施。
对前排乘员的保护效果
腹腔及肝、脾、胆的伤害量更低 更少的人受到漆关节骨折和四肢软组织的 伤害
对后排乘员的保护效果
后排乘员使用两点式安全带或三点式安全 带与未使用安全带相比,发生车祸时可大 大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亡率 在后排的环境下,乘员系两点式或三点式 安全带对降低发生车祸的伤亡率无显著差 异
腰带部分折叠式安全带
普通三点式安全带的成员的腰部移动量小, 头部移动量大,为了获得腰部和头部恰当 的相互位移关系,美国开发了腰带部分折 叠缝合一段的安全带。
在撞车时利 用空气膨胀 特性,使安 全带膨胀, 以分散乘员 所受的冲击 载荷,提高 安全带对乘 员的初始控 制性能
安全带你系了吗?
内燃机研究所
织带、卷收器、带扣、高 度调节器、导向板、支架、 限位钮及安装部件等
织带是构成安全带的本体,是柔软且强韧的的挠 性编织带,其表面平滑,手感良好,无损伤、不 均匀、斑点等缺陷
Hale Waihona Puke 通常用聚酰胺、聚脂合成纤维的原丝织成宽为 50mm,厚度1.5mm的带子
作用: 1安全带不用时将织带收藏起来 2使用安全带时,乘员不必调节织带强度 3使用时使上半身的动作比较自如 4为了提高撞车时的约束性能,预先将织带收 紧,当承受0.7g以上的加速度时进行锁止, 锁止后不得松动
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汽车安全带的起源安全带是我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东西,但是总有一些朋友为了图省事,开车的时候并不会每次都使用安全带,更有甚者会买来防止车辆报警的安全带替代插头来自欺欺人,这种做法显然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
马车时代就有安全带了。
汽车安全带的起源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它的诞生早于汽车。
早在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
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
190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190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
竞赛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
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三点式安全带发明者Nils Bohlin世界上安全带的标准形式是尼尔斯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这种汽车安全带开始为人接受始于1967年,尼尔斯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当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数字清楚显示,三点式安全带不但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降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机会,更能够保住性命。
安全带的工作原理及方式自安全带面世以来至今,已有长达1000万公里的安全带,装进全世界超过10亿辆汽车内,其长度足以围绕地球赤道250圈,或是往返月球13次之多。
然而,最重要的是40年内无数生命因而获救,证明三点式安全带是有效的单一汽车安全设备。
安全带的装置安全带的装置里面有一个卡轮,如果快速的拉动安全带,比如说发生车祸的情形下,里面的卡子会由于安全带滚轮的快速转动而被离心力带出,迅速将安全带锁死,把座位上的人员固定在椅子上。
待冲击峰值过去,或者人已经能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时安全带就会放松以免压伤人的肋骨。
从以上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目的。
安全带介绍

1.高处作业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2.工作负责人不在现场,失去监护。
LOGO 临边未系安全带 三人坠落把命丧
某年2月20日上午,某厂安装主厂房屋面板。工作班成员张某、罗某、贺某等五人,在施工中未按施工组 织设计要求(即: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应首先对压型钢板进行锚固,再翻板)进行,实际施工中既未固 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施工作业属临边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作业中采取平推方式向外安装 钢板,在推动钢板过程中,压型钢板两端(张某、罗某、贺某在一端,另2名施工人员在另一端)用力不均, 致使钢板一侧突然向外滑移,带动张某、罗某、贺某坠落至平台(落差19.4m ),造成3人死亡。
的安全带。
坠落悬挂安全带
高处作业或登高人员发生坠 落时,将作业人员悬挂的安
全带。
LOGO
半全身型
根据操作、穿戴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身安全带及半身安全带:
全身安全带(FullBodyHastyHarness)
安全带包裹全身,配备了腰、胸、背多个悬挂点。它一 般可以拆卸为一个半身安全带及一个胸式安全带。全身 安全带最大的应用是能够使救援人员采取“头朝下”的方 式作业二无需考虑安全带滑脱。比如在深井类救援中, 需要救援人员“头朝下”深入并靠近被困人员。
04
案例分析
简单介绍忽视安全带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
LOGO
规范使用安全带
某年7月17日12时许,一辆由无锡驶往杭州方向的旅游大巴,因雨天路面湿滑发生翻车事故, 由于大部分乘客系着安全带,仅为皮外伤等轻伤,有4位乘客因未系安全带,伤势严重。
根据数据统计,伤亡人员未使用安全带成员致死率比使用安全带的高25%。高速行驶时,一旦遇到突 发情况,安全带能牢牢的把人固定在座椅上,避免被甩出车外或者在车内二次碰撞导致的伤亡。研 究表明,规范使用安全带,可以减低40%的碰撞伤害。
安全带介绍

LOGO
临边未系安全带 三人坠落把命丧
某年2月20日上午,某厂安装主厂房屋面板。工作班成员张某、罗某、贺某等五人,在施工中未按施工
组织设计要求(即: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应首先对压型钢板进行锚固,再翻板)进行,实际施工中 既未固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施工作业属临边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作业中采取平推方 式向外安装钢板,在推动钢板过程中,压型钢板两端(张某、罗某、贺某在一端,另2名施工人员在另 一端)用力不均,致使钢板一侧突然向外滑移,带动张某、罗某、贺某坠落至平台(落差19.4m),造 成3人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
蹦极中使用的腰部安全带
LOGO
高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型
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
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
防护装备。按照使用条件的不同,
可以分为以下3类:
LOGO
按照使用条件的不同, 有以下分类:
区域限制安全带
用以限制作业人员的活动范 围,避免其到达可能发生坠 落区域的安全带。
围栏作业安全带
防止通过围绕在固定构造物 上的绳或带将人体绑定在固 定的构造物附近,使作业人 员的双手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的安全带。 高处作业或登高人员发生坠
案例分析
04
简单介绍忽视安全带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
LOGO
规范使用安全带
某年7月17日12时许,一辆由无锡驶往杭州方向的旅游大巴,因雨天路面湿滑发生翻车事 故,由于大部分乘客系着安全带,仅为皮外伤等轻伤,有4位乘客因未系安全带,伤势严重。
根据数据统计,伤亡人员未使用安全带成员致死率比使用安全带的高25%。高速行驶时,一旦 遇到突发情况,安全带能牢牢的把人固定在座椅上,避免被甩出车外或者在车内二次碰撞导致的 伤亡。研究表明,规范使用安全带,可以减低40%的碰撞伤害。
安全带是谁发明的

安全带是谁发明的世界上安全带的标准形式是尼尔斯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这种汽车安全带开始为人接受始于1967年,尼尔斯在美国发表了《28000宗意外报告》,当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数字清楚显示,三点式安全带不但在超过半数的个案中,降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机会,更能够保住性命。
使用安全带误区误区之一:可用可不用安全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其实,这完全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
而安全带能将人束缚在座位上,它的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然而由于观念的滞后,很多人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在市内行车,时速不会太高,所以没什么机会能用得着安全带。
其实,当车仅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身体前冲的力量就会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其冲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安全带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
还有一些人认为,车内装备有安全气囊,所以就没必要系安全带了。
其实,单纯依靠安全气囊也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气囊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丝毫没有安全带的牵引缓冲而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气囊上,对身体也会有严重的损伤。
所以,安全气囊是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起到其“安全”的作用的。
据统计,由于系了安全带而在交通事故中幸免于难的乘员约占30%。
也就是说,小小的安全带救了近三分之一驾车人的命。
所以,您千万不要嫌麻烦,举手之劳,也许就能保住一条命。
套用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宣传语:为了您的安全,请系好安全带。
误区之二:不用时乱扔乱丢在汽车的日常保养工作中,安全带也常常被忽视,其实,同其它部件一样,安全带也要使用与保养兼顾,经常性检查安全带的性能,一旦发现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座椅旁边地板上所有固定座椅安全带的螺栓都应按规定的拧紧,螺体周围应涂上密封胶。
佩戴时,腰部安全带系位应尽可能低些,以系在髋部为佳,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带不宜在胳膊下面,应斜挂胸前,不要将安全带扭曲起来,不要把包裹抱在腿上或穿过厚的衣服,以免造成安全带佩戴错位,影响正常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带的发明人和时间
1958年以后,尼·波林开始三点式安全带设计。
1963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开始把尼·波林的三点式汽车安全带注册,并在自产的汽车上装配,将安全带介绍给当时尚持怀疑态度的美国人。
与此同时,沃尔沃公司还把他们的安全带发明,免费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以推广这项保护生命的发明。
直到1967年,美国通过凡驾车、乘车必须扎安全带的立法后,三点式安全带才被广泛接受。
随后,沃尔沃公司又把装配安全带的车辆及设计材料向国外展示。
在瑞典发生的28000次车祸中,配有安全带的沃尔沃车辆于事故中的死伤人数减少约50%-60%.
开车打电话的危害
1、人体反应迟缓近一倍;
2、视野范围缩小近一半;
3、易忽略、误解路面信号;
4、反应迟钝极易追尾。
交通规则严格规定开车时不能打电话,广大司机朋友也都知道开车打电话是违规的,也非常危险。
可是因为交通部门对开车打电话一直没有很重的处罚,并且也很难监管。
新交规中2分处罚并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项目: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
方法/步骤
1.分散注意力,使人应变能力减弱
开车打电话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不是双手不能握方向盘,最危险的因素是打电话会容易占让司机开车分心,进而影响驾驶时的反应能力。
正常驾驶时,人遇到紧急情况的应激感知制动时间是0.57秒,而驾驶人边开车边使用手机时,人遇到紧急情况的应激感知制动时间是2.12秒,后者比前者高将尽4倍,足以证明使用手机会使驾驶人反应能力严重下降。
2.导致交通事故风险比通常高
往往有很多驾驶员不是很在意,说看手机就两三秒钟,哪有那么多的危险。
其实车祸往往发生在一瞬间,据调查显示,当车速达到60km/h时,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一旦遇紧急情况,至少需要20米的刹车距离。
开车看手机的人,千万别拿生命开玩笑!
3.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效率,加剧路面车辆拥堵
据交警说,近年来在执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现司机会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会看手机。
而当红灯跳转成绿灯时,看手机的司机往往要等到后车按喇叭后才能察觉。
一辆车慢个一两秒,看起来问题似乎不大。
但如果排头的几辆车的司机都在玩手机,启动车辆时都慢一点点,必然会影响到整条车道的车辆通过率大大降低。
进而拖慢各个路口的车辆通行速度,从而加剧整个城市道路的拥堵。
4. 4
另外,绿灯亮起时前面的车还不走,后车驾驶员就会会跟着着急,这加剧了司机路怒的可能性。
“有时会出现奇怪的现象,红灯变为绿灯亮时,一列汽车都没有反应,没有人启动也没有人按喇叭,这就更可怕了。
这说明这些司机都在
玩手机,而且都没意识到已经跳灯了。
”等红灯的时候看手机引起的车辆启动缓慢,会导致启动车辆时的慌乱,更增加追尾的可能性。
END
注意事项
莫拿生命开玩笑,后果承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