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
汉字的发展演变

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 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 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 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 奈把君怨。
——卓文君
汉字的发展演变
宝塔诗
诗 绮美,镶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也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王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
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 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汉字的发展演变
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
一行书”的《兰
亭序》
《丧乱帖》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
流行,就是“行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说文解字
甲骨文 金文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中华历代名帖欣赏
中 三华 希第 宝一 帖名
帖
东晋.王羲之 (303-361)《快雪时晴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献之 (344-386)《中秋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东晋.王珣 (349-400)《伯远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 (303-361) 《兰亭序》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 (709-785) 《祭侄文稿》
汉字的发展演变
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苏轼 (1037-1101) 《黄州寒食帖》
汉字的发展演变
-.
(778-865)
颜 筋 柳 骨 唐 柳 公 权
现代汉语黄廖版(精修)

现代汉语黄廖版(精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XXX、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XXX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当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二章 现代汉字

鲁迅先生对汉字起源的总结
“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 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 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 亦凭臆之说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但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只一个,有的在刀 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上画一些画 ,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 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
三、汉字的起源
1、据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已有 汉字的萌芽。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简单刻画。
象形文字
2、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 粟、夜鬼哭”。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号史皇氏。
仓颉以前,各氏族、地区 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 画。黄帝统一中国后,仓颉把 各氏族、地区互不统一的符号、 图画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齐 划一起来,通行全国,所以他 的名字能够独传于后世,被尊 为字圣。
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借用去记 录不同的语言。至今日本等国家仍然不同程度 地使用汉字。
日本《常用字表》和人名用汉字合计2136个。
韩国1972年制定《教育基础汉字表》,收字 1800个。
4、汉字对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创造 和繁荣民族经济文化、巩固发展国家的 统一、以及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明等起 到了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笔画丰满粗肥 ,外形比甲骨文方 正、匀称,异体字 也较多。
金文——西周毛公鼎铭文
3、小篆
秦统一后整理推行的字体。笔画 圆转、简化,更均匀,结构工整。异 体字基本废除。
弘《 一篆 法书 师横
幅 》 局 部
4、隶书
秦隶,从篆书演变为隶 书,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圆转 弧形的线条变为方折平直的 笔画,基本上摆脱了古文字 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现 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 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专 属的残存痕迹。
汉字发展史

汉字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
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
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基本信息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
汉字谐音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
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
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
如宋代流行的歌谣:乡村开会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杀了,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
“筒”与“童”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3、大篆与小篆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内容* 秦书八体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第一节甲骨文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
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个同音词,与词的关系是借音。
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
3、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标准: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假设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今文字阶段
❖ 今文字阶段指从汉代至清朝末年。今文字的发展主 要是字体的变化,字体的种类主要是隶书、楷书、 草书和行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字体,其特点是把小篆园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 方正的笔画。楷书隶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 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字的 整体形状由隶书的扁平状变为正方形。自秦以后, 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文字的用途越来越广阔,使用 者越来越多,同时社会治乱屡屡交替,于是,文字 的“正字”与“俗字”之争为了文字生活一个突出 的现象。
二汉字的产生与形成
❖ 汉字的前身除了原始绘画,还有原始刻画符号。汉 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它的产生分 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 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 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 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 头。
❖ 西周文字主要有金文和甲骨文,周代金文在商代金 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地减少图画性与随意性, 逐渐地向符号性演变,其书写也逐渐走向规整性化。
❖ 春秋战国时期书写载体的变化使简帛文字成为文字 的主流。由于中国社会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文字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 的困难。
❖ 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字”的措施,是汉字史上的 一次重要改革,它使汉字的分裂复趋统一,使汉字 的标准化程度空前提高,为汉字体系向今文字阶段 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汉字阶段
❖ 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现代汉字与今文字最 大区别在于,现代汉字是一种符号语素文字,今文 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规范字系统包含未简化的传 承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的应用范围比古代宽广, 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工具,不只是人工用字,也 是计算机用字,是面向世界的交际符号,承担着对 外推广汉语汉文化的基本载体的任务。
文字学知识

文字学知识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
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
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
如江、河。
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
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
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
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
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
2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第二节 汉字的字体演变

2,西周金文
特 点: 一,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 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 一,新出现的独体象形字很少,而形声 字却 大量增加. 大量增加. 二,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二,文字构形较甲骨文规范和固定. 三,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 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 三,块面笔画趋向线条化,曲折笔画趋 向 平直化 <<返回>> 四,行款基本固定 四,行款基本固定
一,甲骨文的名称 二,甲骨文的发现 三,甲骨文的研究
一,甲骨文的名称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古老而又是比 较成熟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之上, 故称之为"甲骨文". 商人(或称商殷,殷商)迷信神鬼,凡事必先占卜吉凶,其内容包括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祭祀,战争,农事,渔猎,出入,风雨,年成,疾病, 生育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卜部》云:"占,视兆问也,从卜从 口.""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纵)横也."指的 就是卜人(也称贞人)根据用为烧灼甲骨文所坼裂成的裂痕来卜问.具体方 法是把龟腹甲,龟背甲,牛胛骨经过一定的修治,磨刮平整,使其成固定的 形状,而后在背面用锋刃器挖出圆形的钻窝和梭形的凿槽,卜者用火烧灼已 制好的钻凿处,甲骨的正面就会出现不同形状的裂纹.竖的裂纹称为"兆 枝".兆干,兆枝像个"卜"字,故又称为"卜兆".占卜之后,卜人根据 这些裂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祸福,并将所卜内容用文字契刻在甲骨上. 因为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占卜的记录,所以早骨文又称为"占卜文字","卜 辞","贞卜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书 特点
• • • • 大小相兼 收放结合 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王羲之《兰亭序》
补充知识: 手写体、印刷体与美术体
• 手写体:文字或拼音字母的手 写形式(区别于“印刷 体”)。 • 印刷体:文字的印刷形式(区别于 “手写体”)。 • 美术体: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 体。 ——《现代汉语词典》
今 文 字 阶 段 的 汉 字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第一节 隶 书
(一) 隶书的名称解释
《说文· 隶部》:“隶,附着也” 《四体书势》:“隶书者篆之捷也”
(二) 古隶和今隶
隶书的正式形成有一个较长 的历史过程。
一般分为秦隶和汉隶。 秦隶是指早期的隶书,又称 古隶,是小篆到汉隶过渡阶 段的字体;汉隶则指汉代逐 渐成熟的隶书,又称今隶。
1.手写体特征
•
大大小小,风格不一, “带着体温的书写出来 的字体”。
2.印刷体
• 印刷体指汉字在书籍、报纸、 杂志等印刷品上出现的字体形 式。 • 它是为读者阅读服务的,为了 “目治”,强调“可读性”。 • 所以,它的笔画、结体都以让 读者醒目舒适、节省视力为第 一要义。
现代汉字常用印刷体
• • • • 宋体(老宋体) 仿宋体 楷体(活体) 黑体(粗体、方头体)
楷书四大名家
• 唐代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其字雄壮; • 柳公权《玄秘塔》,其字挺 拔;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其字劲险; • 元代赵孟頫的《妙严寺碑》, 其字秀媚。
第三节 草书和行书
• 不是正式字体,而 是为书写快速简便 而形成的辅助性字 体。
一、草 书
•
比较潦草、草稿
• 比较潦草、草稿时用 • 章草— • 今草--- 王献之《中秋 帖》 • 狂草--
睡虎地秦简(秦隶)
熹平石经(汉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曹全碑》全称《汉郃 阳令曹全碑》。东汉灵 帝中平二年刻(公元1 85年干。”
(三)隶书的意义
• 1.实现了汉字的笔划化,把小篆圆转 弧形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 • 2.摆脱了汉字的象形特点,使汉字实 现了符号化,字的形义关系已变得很 不明显,甚至完全隐没。
3.美术体
• 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 的印刷用字体,一般是为了美 化版面而采用。 • 美术体的笔画和结构一般都进 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刊 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 用适当,可以有效地增强印刷 品的艺术品味。
今 文 字 阶 段 的 汉 字
汉字的形体——(今文字)
今草--- 王献之《中秋帖》
今草--- 王献之《中秋 帖》
狂草--- 张旭《古诗四 帖》
草书对隶书的改造
• (1)简省字形。 • (2)省并笔画,保存轮廓。 • (3)改变笔法。
二、行 书
•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 间的一种手写字体,取其简易流 行之意。兴起于东汉晚年。
• 行书对楷书成分和草书成分的取 舍并没有一定准则,接近楷书的 叫行楷(近楷不拘),接近草书 的叫行草(近草不放)。
第二节 楷 书
•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 所谓“楷”,是规矩 整齐、可为楷模之意。 • 产生于汉末,盛行于 魏晋南北朝,完全成 熟于隋唐,一直使用 至今。
楷书与隶书的区别
• 书写形态:隶书字体近于 横宽的四方形,楷书则程 正方形或长方形。 • 隶书的波势,在楷书中不 复存在。
• 形体结构,两者很少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