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高炉数学模型
高炉TRT控制系统数学建模研究

图 1 TRT 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 高炉顶压 TRT 系统建模
设在 TRT 的工艺流程示意图中各点管路参数如下 :(1)高 炉 进 风 口:流量 Qi1,压力 P1。 (2)高炉顶部:流量 Q2,压力 P2。 (3)透平机与减 压阀组并联入口处:流量 Q3,压力 P3。 (4) 透平机与减压阀组并联出口 处:流量 Q4,压力 P4。 5)R1、R23、R2、R3 为各对象 的 阻 力 系 数 ;6)C1、C23、 C2、C3 为对象的容量系数。 其中 R23 是除尘器与管道的阻力系数 ,是由 除尘器与管道本身决定的,是固定值。
* 32
2(R1 )
R1(s)]
(22)
P3(s)=
1
姨 姨 C2s+ 2
K4
+
** *
(P3 -P4 )R2 2
K3
**
(P2 -P3 )R23
姨 誗[ 姨 姨 2
K3
**
P2(s)+
(P2 -P3 )R23
2
**
K4
** *
(P3 -P4 )R2
P1(s)+ K4
P3 -P4
* 32
2(R2 )
慢行交通(含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最常 见的交通方式。 非机动车交通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和方便的优点, 步行交通则是实现出发地、目的地接驳和交通方式转换中必不可少的 环节。 一个运作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必然有一个合理的慢行交通系
统作为支撑。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公共交通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的合 理分工是:公共交通主要线路承担城市主要 od 节点之间的客流,慢行 交通系统沟通公共交通站点与用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按照《城市道路 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 300M 半 径 计 算 , 不 得 小 于 城 市 用 地 面 积 的 50%; 以 500M 半 径 计 算 , 不 得 小 于 90%。以步行速度 3.0~4.5km/h,自行车车速 12~15km/h 记,围绕公交站 点构筑的步行圈半径距离控制在 500 米左右, 步行时间约为 5~10 分 钟 ,围 绕 公 共 交 通 站 点 构 筑 的 自 行 车 出 行 圈 半 径 可 取 1.5km,骑 行 时 间约 5~10 分钟。 在围绕公共交通站点构筑的慢行交通圈内,必须构筑 完善的慢行设施,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
高炉炉料结构的研究及其优化配料数学模型的建立

1 高炉优化配料数学模型建立原理
1. 1 优化配料模型的设计思路
本模型的设计 ,以吨铁成本为目标函数 ,结合
高炉炉料结构的专家知识 ,建立了十几个约束条
件 ,通过优化配料模型计算出成本最低 、冶金性能
得到优化的配料方案 。
1. 2 优化配料计算的数学模型
n
(1)目标函数 M inZ = ∑Ci X i
在高炉炉料结构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对烧结 矿 、球团矿 、天然块矿进行了不同的冶金物化性能 研究 ,由于篇幅限制 ,以两种天然块矿和与烧结矿 的综合配料研究为例 ,简要说明在本模型中如何 使用这些专家知识 。实验对象是宝钢常用的 A、B 块矿和烧结矿 S1,在进行微观特性 、热分解特性 、 热爆裂特性 、还原性 、软化特性和综合炉料的熔滴
Keywords: blast furnace; burden structure; mathematic model; burden op tim ization; linear p rogramm ing
0 前言 我国典型的生铁制造成本分析表明 ,主要原
材料占生铁制造成本的 60%左右 [ 1 ] 。其中含铁 原料的性能又决定了入炉焦比的高低 ,这也就说 明 ,含铁原料即高炉炉料结构是制约高炉生铁成 本的主要因素 。以往对高炉炉料结构的研究 ,大 多停留在定性分析 ,如提出合理的高炉炉料结构 就是无熔剂或少熔剂的情况下造出适宜碱度和成 分的炉渣 、要求具有良好的高温冶金性能 ,能在高 炉内形成合理稳定的软熔带等等 。这些定性分析 的确是高炉炉料结构研究的原则 ,但是对于不同 的钢铁企业来说 ,从这些原则中却找不到具体的 炉料配比 。
XSJK TFeSJK + XQTK1 TFeQTK1 + XQTK2 TFeQTK2 + XTRKK1 TFeTRKK1 + XTRKK2 TFeTRKK2 + XTRKK3 TFeTRKK3 +
采用数学模型计算高炉炉缸侵蚀状况

采用数学模型计算高炉炉缸侵蚀状况(韩)Jin-su Jung 等摘要:为了评估炉缸的侵蚀状况,特别是炉缸角部的侵蚀状况,开发了一种数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热流路径和热流面积的影响。
计算结果:光阳1号高炉炉缸的侵蚀面呈象脚型,出铁口和炉缸的边角部侵蚀严重。
由于碳砖的低导热性,使炉缸侧壁热负荷比其它区域高,所以此区域的侵蚀程度大。
在炉役初期,侵蚀较为剧烈,但7年后一直保持稳定状态。
另外,用红外线照相法进行了炉缸周围区域的热分析,用这种方法同时测量大面积的热区域很有效。
虽然局部的热区域并没有找到,但测量的结果与热电偶测量的趋势一致。
关键词:高炉炉缸数学模型侵蚀1.前言高炉炉缸状况是决定高炉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连续监视高炉炉缸状况对于确定高炉大修时间和炉缸耐材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炉缸耐材的残余厚度是通过分析耐材温度得来的,而这些温度又是由安装在炉缸耐材上的热电偶测得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炉缸侧壁的侵蚀状况,已经开发了一些传热模型,比如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等。
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热流路径方法的特殊模型,可以计算侵蚀线和高炉炉缸的凝固层。
另外,还介绍了可用红外线照相法,对炉壳进行温度分析的方法。
2.考虑了热流路径的数学模型2.1用来计算的基本概念在高炉炉缸,铁水侵蚀炉缸砖衬,当铁水的热流与冷却水带走的热流相平衡时,这种侵蚀才停止。
因为熔融铁水的凝固点大约在1150℃,在此热平衡下,计算出1150℃等温线的位置,定义为铁水可以侵入的最初厚度。
模型主要目的是计算残余的耐火砖厚度。
一维传热方程做为计算的控制方程。
高炉炉缸是轴对称图形,炉缸的一半如图1所示。
用来计算的材料的物理特性如表1所示。
边界条件如下:=6000W/m2K)1)炉壳用25℃的水喷水冷却;(hw2)炉缸底部用25℃的水冷却;(h=30W/m2K)w3)热面假设为1150℃。
表1 材料的物理性质符号说明值h b(W/m2K)冷却水的导热系数30h w(W/m2K)喷水的导热系数6000k1(W/mK)莫来石的传热系数2k2(W/mK)碳砖的传热系数10k3(W/mK)石墨的传热系数18k4(W/mK)捣打料的传热系数6k5(W/mK)炉壳的传热系数40k s(W/mK)凝固层的传热系数22.2计算过程图2是计算耐火砖厚度的过程。
阿钢1080m3高炉工艺流程设计特点

阿钢1080m3高炉工艺流程设计特点0 引言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简称阿钢)根据发展需要,决定新建2座1080m3高炉,一期投产一座。
为实现高风温、高煤比、高顶压、高煤气利用、高利用系数、低能耗及长寿、环保的生产目标,1080m3高炉主要设计指标:利用系数2.7t/m3.d,入炉矿综合品位58%,焦比360kg/t,煤比200kg/t,风温1200℃,炉顶压力0.20mpa,富氧率2.3%,吨铁渣量不大于360kg,年产生铁100万t,高炉一代炉龄不低于12年。
1 高炉本体炉体框架设计采用自立式框架结构(17m×17m)。
炉顶采用框架式结构,考虑阿城当地的气候条件,炉顶从31.9米大平台至炉顶受料斗区域设计为封闭式结构。
高炉车间工艺流程见图1。
1.1 高炉内型高炉内型对高炉冶炼起着重要作用。
在总结国内外同类型容积高炉内型尺寸的基础上,结合阿钢原燃料条件,设计采用适宜强化冶炼的矮胖炉型,合理的内型能促使冶炼指标的改善。
高炉炉型主要参数见表1。
其特点如下:1)采用矮胖型炉型,减小炉腹角、炉身角。
较大的炉身角有利于受热膨胀后的炉料下降,较小的炉腹角有利于煤气流的均匀分布,减小对炉腹生成渣皮的冲刷,保护炉腹冷却壁,延长其寿命。
2)加深死铁层厚度。
加深死铁层会增加炉缸侵蚀面积,但环流的减弱,将延缓炉墙厚度方向的侵蚀速度,无疑对高炉是有利的。
同时较深的死铁层可多贮存铁水,保证炉缸有充足的热量储备,稳定铁水温度和成分。
3)加大了炉缸高度。
可保证风口前有足够的风口回旋区,有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及改善高炉下部中心焦的透气(液)性,有利于改善气体动力学条件。
4)高炉设有20个风口,2个铁口(夹角170℃)。
1.2 炉体冷却系统及冷却结构1)为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并考虑到方便检测,高炉炉体冷却分三个系统: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高压工业水冷却系统、常压工业水冷却系统。
a: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总供水量3200m3/h,压力0.6mpa,包括冷却壁本体串联冷却环路,风口大、中套、水冷炉底冷却环路。
高炉软熔带数学模型研究

6
k
i= 1
ΒiR 3 i = 0
( 2)
( 2) E rgun 方程 g rad P = - ( f 1 + f
f f
1 2 2
2
Gg ) Gg
3 2 3
→
→
( 3) ( 4) ( 5)
) Λg [ Θ = 150 ( 1 - Ε dp) ] gΕ (< ) (Θ = 1175 ( 1 - Ε dp) gΕ <
图 1 高炉软熔带数学模型数据输入画面
F ig 11 D a ta inp u t m enu of b la st fu rnace cohesive zone m odel
・1 6 ・
钢 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 39 卷
图 2 高炉软熔带数学模型主画面
F ig 12 T he m a in m enu of b la st fu rnace cohesive zone m odel
Study on M a thema t ic M odel of Cohes ive Zone in Bla st Furnace
JI N G W enbo, TAN G Feila i
(T echn ica l Cen ter of N anchang Iron and Steel Co. , L td 1, N anchang 330012)
→ →
n
G
( 7)
流强度等。 根据炉衬化学侵蚀机理知, 高炉长寿高效 要控制内衬表面热流强度, 当内衬表面热流强度小 于 2312 kJ (m 2 ・ s) , 可防止炉衬侵蚀。 4 应用 将其应用到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铁厂 1 号 高炉 上, 其 硬 件 配 置 如 下。 ① 计 算 机 主 机 2 台, P III733 128 M b 20Gb 1144M b 50X 网 卡 1 台; 486DX 66 8M b 400 M b 网 卡 1 台。 ② 显 示 器, PH I L P 21 英寸与 COM PAQ 14 英寸 1 台。 高炉软熔带数学模型数据输入与主画面如图 1 和图 2 示意。 模型中所需参数通过模型主画面上的 命令键进行自动或手动输入。 运用该模型可对影响 软熔带的具体参数 ( 利用系数、 矿批重、 焦炭负荷、 料 ) 线、 角和 角等 进行计算并显示出高炉内衬表面 Α Χ 热流强度分布和软熔带位置、 形状等。 南钢 1 号高炉的高炉软熔带模型计算研究发现 该高炉有如下特点: 炉身下部、 炉腰和炉腹内衬表面 热流强度比其他部位大, 但属正常范围 ( 1116 ~ 2312 2 kJ (m ・ s) ) 下限。正常生产时, 软熔带形状基本上 是 “ 型。 为实现高炉长寿高效, 采用正分装或等料 W” 线装料顺序。 控制: 料线, 018 ~ 112 m ; 矿石批重≥ 12 1 0 t; 溜槽倾角 , 3 0~ 3 4 ° ; 焦炭负荷 , 3 1 8~ 4 1 2 t t。
1080立方米高炉系统高炉本体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080立方米高炉系统高炉本体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 (2)第二章. 工程概况 (2)第三章.施工部署 (4)第四章. 施工准备…………………………………………………………………………. .9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 (10)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 (32)第七章.安全措施 (34)第八章.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36)第九章. 产品(成品)保护措施 (36)第十章. 危险源点 (38)第十三章. 应急措施 (4)3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1.1 XX公司管理手册;1.1.2 第四版《建筑施工手册》;1.1.3 XX高炉本体基础施工图,XX出铁场基础施工图1.1.4 主要适用的规、规程1.2 编制目的为了保证全体施工人员在开工之前对本工程施工要求、质量要求、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了解,保证工程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基本情况业主单位名称:河XX公司设计单位名称:XX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名称:XX项目部2.2 工程简介本工程为一套1080m3高炉系统工程,建设地点为XX厂区。
南北分为1/A、A、B轴(轴线间距6.2m、21.5m)东西分为1-10线(长度112m)。
高炉基础基底标高-4.5m,基础顶标高+5.376m;高炉基础平面尺寸为29.700m×25.000m;在基础面上设有46个混凝土柱基础。
柱基础顶标高为-0.500m。
标高2.20m以上部分采用C25耐热混凝土,耐热混凝土直径10.306m,高度3.176m,耐热极限温度不小于800℃。
高炉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填充为C15素混凝土,垫层为C10混凝土。
二次浇灌层采用强度大于C40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此工程每个高炉基础砼量约为3054m3,其中垫层约124m3;基础本体及短柱砼量约为2540m3,耐热砼量约为390m3。
钢筋均为HPB235与HRB335,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砼保护层底板、侧壁为40mm,短柱为35mm。
高炉数学模型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3. 高炉数模的发展
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4年以前→离线计算分析 只限于作一些单纯指数的分析计算 (如热平衡、t理、Rist操作线等)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高炉过程的特点
(2)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过程
大多数参数不能直接观测 很多参数不能连续准确测定
(3)输入参数的变化在炉况上的反映有很大滞后性
焦炭负荷变化――约5-6小时 喷吹煤粉变化――约2-3小时 鼓风温度变化――约1-2小时
高炉冶炼过程是一个 大滞后、多变量、非线性分布参数系统
•按建模目的分类
模拟解析-煤气分布,温度分布等 计算分析-拉姆联合计算法,Rist操作线等 过程控制-Tc模型,Ts模型,Go-Stop模型等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1)分类
•按应用形式分类
静态模型-分析,判断,决策(离线) 动态模型-过程指导或控制(在线)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2)功能
模糊 推理
人 工 智 能 模 型
北京科技大学 吴胜利 教授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的技术学科 →利用计算机等手段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90年代开始 在高炉中进行应用性开发研究
建立高炉操作的专家系统 有模糊识别和自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
专家系统 将高炉操作者经验贮存于计算机里,进行炉 况的综合判断和控制 它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库和推理机 优点:克服了纯数学模型灵活性差、适应性 差的问题 缺点:知识库不易维护,对规则知识不具备 学习功能
基于反应动力学的全高炉数学模型概述

基于反应动力学的全高炉数学模型概述储满生(东北大学)摘要 高炉是一个气固向流的复杂冶金反应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控制和改进高炉炼铁过程,更多的努力被用于开发高炉数学模型,特别是基于反应动力学理论而开发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本文简述了全高炉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类模型的代表-基于多流体理论、反应动力学、冶金传输理论而创建的多流体高炉数学模型,并对全高炉数学模型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若干展望。
关键词 高炉 数学模型 炼铁 计算流体力学REV I E W S O N TO TAL BLAST FURNACE M ATHEM AT ICALMOD EL BASE D O N REACT IO N-K I NET ICSChu Manshe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ABSTRACT B last furnace is a comp lex metallurgical react or with gas-s olid counter-fl ow.I n order t o understand, contr ol and i m p r ove the blast furnace p r ocess,more eff orts are made t o devel op mathe maticalmodels,es pecially one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reacti on-kinetics.A t first,hist oric revie ws on t otal blast furnace model of reacti on-kinetics are made in the paper.Then,multi-fluid blast furnace is intr oduced as one of the latest reacti on-kinetics models.Multi-fluid model is devel oped on basis of multi-fluid theory,kinetics,trans port phenomena theory and computati onal fluid dyna m2 ics.Finally,s ome pers pectives are made f or the future devel op ing trends of t otal blast furnace models.KE Y WO RD S blast furnace mathe matical model ir on making computati onal fluid dyna m ics0 前言在高炉操作过程中,由炉顶加入炉料,从炉缸渣铁口排放渣铁;而从风口鼓入热风和喷吹煤粉,产生的煤气从炉顶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