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教案

合集下载

沃尔塔瓦河 教案

沃尔塔瓦河 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教案标题:沃尔塔瓦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和重要性。

2. 掌握沃尔塔瓦河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 沃尔塔瓦河的历史和文化。

3. 沃尔塔瓦河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引入沃尔塔瓦河的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沃尔塔瓦河在哪个国家?- 沃尔塔瓦河的流域面积有多大?知识讲解(15分钟)1. 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介绍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包括流经的国家和城市。

- 解释沃尔塔瓦河的流域特征,如河流长度、流域面积等。

2. 历史和文化:- 介绍沃尔塔瓦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如对交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探讨沃尔塔瓦河流域的文化景观和人文历史。

3. 环境保护问题:- 分析沃尔塔瓦河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生态破坏等。

-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沃尔塔瓦河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

-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2.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沃尔塔瓦河附近的景点、生态保护区等进行参观。

-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总结:- 回顾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问题。

- 强调沃尔塔瓦河对当地和全球的重要性。

2. 展示:- 要求学生准备展示材料,可以是海报、PPT等形式,展示他们对沃尔塔瓦河的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拓展活动:1. 拓展阅读:-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沃尔塔瓦河的相关知识。

-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关于沃尔塔瓦河的书籍或文章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

2. 视频制作:-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个关于沃尔塔瓦河的宣传视频。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沃尔塔瓦河》的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沃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

激发学生对捷克音乐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分析《沃尔塔瓦河》的音乐风格特点。

欣赏《沃尔塔瓦河》的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播放《沃尔塔瓦河》片段。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沃尔塔瓦河》的结构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沃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

探讨《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乐谱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

第三章:音乐欣赏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欣赏《沃尔塔瓦河》全曲。

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3.3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沃尔塔瓦河》全曲。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音乐元素,进行逐段分析。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理解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沃尔塔瓦河》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演奏或演唱。

学生自由创作,以《沃尔塔瓦河》为灵感,创作新的音乐作品。

4.3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奏或演唱。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其他捷克音乐作品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沃尔塔瓦河》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推荐其他捷克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5.3 教学方法:教师总结课程要点,进行回顾。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其他捷克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第六章:比较研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比较,更深入地理解《沃尔塔瓦河》的独特之处。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音乐教案 沃尔塔瓦河

音乐教案 沃尔塔瓦河

音乐教案沃尔塔瓦河教案标题:音乐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沃尔塔瓦河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能够识别和演奏沃尔塔瓦河的主旋律。

3. 能够合作演奏沃尔塔瓦河的伴奏部分。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录音。

2. 乐器,如键盘、木琴或打击乐器。

3. 沃尔塔瓦河的乐谱。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沃尔塔瓦河的了解。

提问问题,如“你听说过沃尔塔瓦河吗?你知道它在哪个国家?它对当地人有什么重要性?”2. 听一段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其美妙的旋律和节奏。

主体活动:3. 向学生展示沃尔塔瓦河的乐谱,解释乐谱的基本符号和标记。

4. 教授沃尔塔瓦河的主旋律,逐节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演奏。

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演奏沃尔塔瓦河的伴奏部分。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不同的乐器或打击乐器来演奏不同的节奏。

6.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排练,确保他们能够协调演奏。

巩固活动:7. 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沃尔塔瓦河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其他学生可以一起拍手或跟随节奏。

8. 引导学生对演奏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问问题,如“你们觉得你们的演奏如何?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9.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沃尔塔瓦河的感受和体会,可以用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

拓展活动:10. 邀请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享。

他们可以介绍作品的背景、演奏者或作曲家,并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音乐。

1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段音乐,可以是沿着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也可以是其他自选的主题。

学生可以使用乐器、声音效果或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参与程度和技巧。

2. 评估学生对沃尔塔瓦河主旋律的准确演奏。

3. 评估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对其背景和重要性的描述。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其他著名的河流音乐作品,如《多瑙河之波》或《伏尔加河船歌》。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音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捷克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沃尔塔瓦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作品《沃尔塔瓦河》的结构分析。

2. 作品中所体现的捷克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1. 作品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 对作品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沃尔塔瓦河》乐谱、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沃尔塔瓦河》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沃尔塔瓦河》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讲解《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作品的结构,了解各个乐章之间的关系。

三、歌曲学唱(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沃尔塔瓦河》片段。

2.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四、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捷克民族音乐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播放《沃尔塔瓦河》片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

二、作品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沃尔塔瓦河》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捷克民族音乐特色。

三、音乐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沃尔塔瓦河》的旋律和节奏创作新作品。

2. 各组展示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深层次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沃尔塔瓦河》,加强歌曲的演唱能力。

2. 深入研究捷克民族音乐,了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捷克音乐作品。

四、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沃尔塔瓦河》的演唱能力。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沃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标;2.了解沃尔塔瓦河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3.学会利用地图查找沃尔塔瓦河及周边地区的信息;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2.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历史文化背景;3.学会查找地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关于沃尔塔瓦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10分钟)通过PPT或图片介绍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地区,让学生了解沃尔塔瓦河的长度、宽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然后介绍沃尔塔瓦河的生态环境,包括河水的来源、周边的动植物资源等。

3.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历史文化背景(10分钟)通过讲解或PPT展示,介绍沃尔塔瓦河流域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城市、古建筑等。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沃尔塔瓦河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并展示一些历史文化遗迹的图片。

4.学生自主探究(15分钟)让学生分组,在给定的地图上查找沃尔塔瓦河及周边地区的信息。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地标或重要景点进行研究,如查找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旅游资源等。

然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课堂讨论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谈谈沃尔塔瓦河的特点和重要性。

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河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深入研究沃尔塔瓦河的某个方面,如历史、地理等,并进行展示或写作。

2.可以组织学生到沃尔塔瓦河流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了解更多关于河流的信息。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了解了沃尔塔瓦河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

在自主探究环节中,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并进行展示。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陈丹丹教学目标:一:聆听《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了解主题并能哼唱主题,主要欣赏引子、主题、波尔卡、水仙子场景了解全曲描写河流是通过两岸的风景和人文来表现的。

二:用音乐要素回答音乐在表现什么场景及情绪。

三:了解作曲家:斯美塔那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及爱国主义的情怀。

四:了解奏鸣曲式结构,及交响诗交响音画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子旋律师:今给大家带来一条旋律,出示乐谱67171231音乐听师范唱1遍2音乐带生哼唱旋律用“U”注意气息的连贯,力度随音高低变化力度,流动的感觉。

在唱顺后问:你觉得这条旋律是规整的还是流动的?这条流动又细长的旋律你觉得在描写什么?生: 河流或水流A 放音乐引子问音乐用什么乐器音色来表现溪流长笛:柔美,明亮(上方出现)除长笛以外还有什么乐器出现温暖的单簧管又叫黑管、B 再次聆听问两条溪流是怎样交织着流动(手势提醒)这两条溪流怎样了?生:——融合成了河流你怎么感受到得乐器由长笛、单簧管变成了弦乐组乐器,力度加强,音乐由原来的两种乐器变得更加丰富了。

这两股溪流汇聚成了河流,这就是杰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

二:河流主题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河流!出示乐谱:3671233344322177761音乐做手势指导感受宽广师带生一起哼唱旋律生说感受:宽广的河流节奏推动作用:X. x x. x师:河流宽广,谁在向前流动,除节奏推动以外还有什么?音色上:乐器的数量在增多旋律的歌唱性在加强刚才溪流的旋律还在吗?在哪里?影藏在下方。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条旋律,哼唱注意:1推动,处理字头的气息3旋律的起伏,缓慢上行缓慢下行。

问:河流是一帆风顺的前行吗?不是你是怎么感受到得?力度上(突强)加入了打击乐器音乐的色彩是块状的是水流遇到了什么?生回答师:险阻之后音色的色彩上有没有发生变化?从比较沉稳的音色转到明朗的色彩,从小调转到了大调。

跟干亲哼唱体验色彩的化。

这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河流,他贯穿于捷克,自北向南,而这个作品不及描写了两岸迷人的风光,更有独特的风土人情。

《沃尔塔瓦河》八年级音乐教案

《沃尔塔瓦河》八年级音乐教案

《沃尔塔瓦河》八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推荐《沃尔塔瓦河》八年级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审美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艺术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诗相关的音乐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3、过程与方法:以音乐之旅的形式进行欣赏,通过聆听、感受、模唱、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俗歌曲《布拉格广场》思考:①歌曲的名字?②有谁告诉老师布拉格是哪个国家的首都?③捷克的母亲河?(师:江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人民对江河充满深厚的赞美之情,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江河的.赞美之情,并把江河比作母亲河。

主课题:母亲的情怀。

副课题:沃尔塔瓦河)(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二、感受欣赏新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一)游源头(引子部分)师:先让我们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去看看,仔细听辨,它是由什么主奏乐器演奏的?源头是由几条小溪汇合而成的?旋律线是小波浪起伏还是激流澎湃?(二)游沃尔塔瓦河(主题部分)师: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形成了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请听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思考:这个充满民歌风格的主题贯穿了全曲,你想象到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对比引子部分乐曲的力度和节奏的舒缓是怎样的?欣赏交响乐队演奏的视频(演奏视频01:04~01:53)思考:主要用了哪类乐器?师:作者采用朴素的捷克民歌素材,旋律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让我们一起唱唱贯穿整首曲子的主题曲吧。

④演奏主题一个学生主奏,其他学生哼唱旋律和用扇子做波浪状(三)游《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下水仙舞蹈》(音乐片段)活动要求:听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形象:音乐(1)A、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独人号角的回声;它穿过田地,饱览丰盛的收获。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国家等基本情况;2.掌握沃尔塔瓦河的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3.了解沃尔塔瓦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情况;4.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沃尔塔瓦河的基本情况沃尔塔瓦河(Vltava River)是捷克共和国的第二大河流,全长430公里,流域面积約28,090平方公里,流经捷克境内的城市有布拉格、切斯克布杰约维采、皮尔森等。

沃尔塔瓦河发源于捷克南部的波希米亚森林,向北流经布拉格,最终在德国境内汇入易北河。

2. 沃尔塔瓦河的水文特征沃尔塔瓦河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沃尔塔瓦河的水量变化较大,夏季水位较低,冬季水位较高;2.沃尔塔瓦河的水质较好,但在流经城市时会受到污染;3.沃尔塔瓦河的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供水、发电、灌溉等方面。

3. 沃尔塔瓦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沃尔塔瓦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沃尔塔瓦河流域的植被主要包括森林、草原等;2.沃尔塔瓦河流域的动物资源丰富,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3.沃尔塔瓦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保护。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讲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沃尔塔瓦河的基本情况、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 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沃尔塔瓦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沃尔塔瓦河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加深对沃尔塔瓦河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讲解沃尔塔瓦河的基本情况、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全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尔塔瓦河》教材:人音版高中(全一册)第五单元之三民族乐派第一课授课:唐牧歌南山育才中学课型:音乐欣赏课教具:钢琴、电视机、音响、VCD机、录像机、投影仪、CD(沃尔塔瓦河主题歌)、VCD (索尔第指挥巴伐利亚广交乐团演出实况)、VCD(民族乐派介绍,斯美塔那介绍)、VCD (日本HHK拍摄的沃尔塔瓦河实景音乐风光片)、画图(德国史密斯先生为“沃尔塔瓦河”所作7幅插图)。

教学目的: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二、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放VCD——02)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

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

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

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

《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

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

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三、让我们通过分段赏析,来沃尔塔瓦河上作一次音乐之旅吧!(每部分都采用介绍,看音像、提问讨论的方式)1、两个源头(投影图(1)德·史密斯画源头插图)、(放VCD索尔第指挥交响乐团演出,03——2分30秒)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倾听作者用什么乐器和音色,哪种音型来描绘?(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

2、沃尔塔瓦河(VCD——3分30秒)(投影主旋律,并唱会它。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

(主题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3、森林狩猎(投影图(2))(VCD——5分05秒)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它们穿过回响着猎人号角的森林,倾听作者用了什么乐器,什么音色、节奏来表现。

(圆号、小号来表现,大调色彩、八六拍的节奏)4、乡村波尔卡午曲(投影图(3))(VCD——5分23秒)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传来民间波尔卡午曲,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的婚礼场面。

大家拍唱下面的节奏……。

请问乐曲用了何种乐器?什么样的力度变化?(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5、月光下水仙女起午(投影图(4)、投影旋律)(VCD——6分54秒)夜幕降临(大管)。

这段音乐描绘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水仙女的午蹈,宁静而又神秘,表现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河中出现,悠扬地歌唱。

(女同学哼唱旋律)。

请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色彩如何?(小提琴在高声区加弱音器演奏,长笛象水波和仙女的午姿。

色彩朦胧而神秘)。

6、沃尔塔瓦河(VCD——9分09秒)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逐渐紧张起来的音乐,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第一小提琴、双簧管演奏,共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7、圣约翰峡谷(投影图(5)(VCD——10分26秒)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沃尔塔瓦河经过险峻的峡谷时,与拦路巨石顽强地搏斗。

喻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请听用什么乐器表现?力度和情绪又如何?(乐队全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加强,情绪紧张)8、宽阔的沃尔塔瓦河(投影图(6)(VCD——11分34秒)这是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更加波澜壮阔的形象。

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

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

它再次说明了捷克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它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9、沃尔塔瓦河奔向远方(投影图(7))(VCD——12分50秒——13分24秒)音乐逐渐平息,沃尔塔瓦河不停地翻滚奔流向前,最后在远方消失……。

四、完整地欣赏全曲(VCD沃尔塔瓦河音乐风光片)一边欣赏一边请大家指出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及所在的哪一部份结构。

(投影结构图)引子:(两个源头)A:(沃尔塔瓦河)B:(森林狩猎)C:(乡村婚礼)D:(水仙女之舞)A1:(主题再现)E:(圣约翰峡谷)A2:(宽阔的沃尔塔瓦河)尾声:(流入易北河)五、讨论总结什么是民族乐派?音乐上有何特点?代表人物?(VCD——02——3分01秒,解说民族乐派,以及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像)民族乐派是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派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精神的音乐流派。

它主要以民间歌曲、午曲,民族史诗传说,以及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作品都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的爱。

代表人物有(俄)格林卡,紫科夫斯基等,(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波)肖邦,(匈)李斯特,(挪)格里格,(芬)西贝柳斯等。

六、合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歌结束,(放CD)让我们合唱《沃尔塔瓦河》、将那美妙的旋律和那迷人的风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凤阳花鼓(初中一年级)日期2001-6-1作者肖丽娣年级:初中一年级执教:深圳市华强中学肖丽娣教学目的任务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3、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 - - - | 6 - - - ||u(2)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

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听录音)(6)填词演唱(2遍)(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

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

(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

这是老师的创作。

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