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魅力》
五年级第15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五年级第15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五年级第15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思路《风筝的魅力》一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
风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风筝”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一直流传至今。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起源、历史、风筝制造地、种类等。
通过问题的逐层开展,使学生感受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行对制作风筝充满期待,为制作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是大敦版五年级下册第13或《风筝的痛力》设计•应用教学主题:是二个“贴近学生生活,侧重对观察、想象的表现内容为主轴”和“造型・表现“课与“设计•应用”课相互穿插、相互支持的大单元。
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关注风筝,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风筝的起源、地域特点、种类和传统制作技艺等内容,用全新的视觉重新发现我们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智慧的呈现,个性的展示。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筝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儿童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通过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着重欣赏大量中国传统风筝,感受传统风筝文化,了解传统风筝图案的寓意,同时引伸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且用菱形的构图方式创作一幅文化特色的绘画作品。
第二课时着重探究板式菱形风筝的制作方法,侧重了解传统风筝的种类和传统制作技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紧紧把握“教”与“学”的发展规律,共设置了三个教学活动,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并对每个活动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安排了具体的活动要求。
1.观察与分析2.实践与展示3.探究与溯源学情分析这一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他们天真、活泼、爱动、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对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制作方法等能进行一定的辨别,能够运用一定的形式原理设计并创作出艺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十三课《风筝的魅力》教案03

《风筝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感受美与科学融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感受中国古典传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愿望。
知识拓展: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
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
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
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
称为“纸鸢”。
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故以后称“风筝。
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
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
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
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
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
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
风格独特,栩栩如生。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
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
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
“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
赢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
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
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课件(共21张PPT)

安全教育
放风筝的注意事项: 1、最好选择空旷的地方。 2、选择没有电线、树等障碍的地方。 3、选择人少、风筝少的地方。 4、雷雨天不能放风筝。
欢迎走进快乐美术课
空中有只鸟, 要用线牵牢, 不怕大风吹, 只怕细雨飘。 (打一玩具)
风筝的魅力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墨 翟 di )制造的。 风筝又名(木鸢 )、(纸鸢)、(风鸢)风筝距今已 有(2400)多年的历史。 汉代发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面,称作“纸鸢”。 到五代时期李邺[yè]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 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的历史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侦察工具之外,更有进 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宋代:人们把放风筝作为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百 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 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世界风筝之都 山东潍坊
风筝的种类
硬翅类、 软翅类、 板式类、 串式类、 桶式类(立体)
硬翅类 沙燕
软翅类 昆虫
板式类 图形 平面形风筝
最常见的
串式类风筝 糖葫芦式
桶式类风筝 立体
风筝的特点
结构对称 色彩鲜艳
风筝的制作
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概括起来是四个字
“扎”、“糊”、“绘”、“绑”
简称“四艺”扎骨架、糊纸面、绘花彩、 绑风筝线。
向同学展示自 己的风筝
风筝展览厅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风筝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3.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风筝的魅力》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第13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如安全剪刀、无毒胶水等。
-准备测量工具和称重设备,以便在讲解风筝平衡原理时进行实际操作。
4.教室布置:
-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有必要的学习材料,如参考资料、设计模板等。
-设置实验操作台,台面上铺好保护垫,准备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操作空间充足且安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制作风筝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制作风筝,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疑问大胆提问,参与小组内外的讨论。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教材和预习资料,初步理解风筝的基础知识。
《风筝的魅力》PPT教学课件

潍坊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产地和集散地,对中国传统风筝的发展和推 广做出了极大贡献。
题材:潍坊工美的“城派”软翅风筝,不重自然形似,而求以形写神,讲究图案美,立体感强。“城 派”风筝曾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贡品风筝,具有宫廷艺术的特色。对风筝作者有极高的要求,需要艺 人同时具备一流的扎制手艺和高超的工笔画技巧,或需风筝扎制艺人与画家携手制作。
好飞娇纸 将彩女花 蝴罗秋如 蝶裙千雪 斗风打满 春摆四天 归动围飞
郑板桥就描绘了潍坊清明节一首放风筝的诗
潍坊风筝节
中国风筝四大产地
• 潍坊、南通、天津、北京
风筝的种类有哪些?
桶
硬
式
翅
风
风
筝
板式风筝
筝
串 式 风 筝
软 式 风 筝
题材丰富、左右对称
寓意美好 颜色艳丽
制作风筝的步骤
• 扎——扎骨架 • 糊——糊纸面 • 绘——绘花彩 • 飞——放风筝
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性能最好、对全国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风筝,是外形像一个“大”字 形的“沙燕儿”。
题材:“沙燕儿”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眉梢上挑,两眼有神,被赋予了人的感情, 那对剪刀尾巴,使人看上去就会想到燕子。它比真燕子更可爱,人们按照大家都喜欢的“大胖 小子”,扎成了胖沙燕和雏燕;又按照亭亭玉立,苗条秀美的少女,扎成“瘦沙燕”。按照恩 爱夫妻扎成“比翼燕”。
• 嗨,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古代爱好放风筝的小朋 友。很高兴认识你们,我想带你们到古代,了解 风筝发展的历史故事。你们愿意吗?
——随着风筝飘呀飘 !我们来到战国
• 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同学们,你们看!一位叫墨 子的老先生正在制作一只木鸟,墨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的这只木鹞,飞一日就坏了。后来著 名的发明家鲁班用竹子为这只木鹞进行了改造,飞了三天都没有掉下来,这就是风筝最早的 雏形!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6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风筝的魅力》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设计和制作风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风筝的历史、种类、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风筝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技巧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筝的制作技巧。
2.风筝的设计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示范法: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收集风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展示用的风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包括风筝的种类、结构、制作步骤等。
同时,展示制作风筝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风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5.拓展(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评价他人的作品,相互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筝制作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风筝制作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13 风筝的魅力》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风筝的魅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风筝的观察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风筝:学生需要在家中自行准备一个风筝,在课堂上仔细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图案等特征,并尝试分析风筝的特点和作用。
2. 绘制风筝:根据观察到的风筝,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绘制出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图案。
要求图案美观、具有创意。
3. 制作风筝:学生需要使用纸张或材料,根据自己的绘画设计,制作出一个完整的风筝。
要求制作过程细致、安全。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提交给老师检查。
2. 提交形式可以是纸质作品或电子版图片,但需保证清晰度和完整性。
3. 作业应体现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和动手能力,并展示出学生的个人特色和创新思维。
4.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美观性、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以老师为主导。
3. 评价结果反馈:对于优秀的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表扬;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同时,将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评定的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2. 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和分享作业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3.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通过观察、思考、创新和动手制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最后,通过评价和反馈环节,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和信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3《风筝的魅力》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筝的魅力》。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地域的风筝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筝作品。
7.教学指导手册:为教师准备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的详细介绍,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和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2.风筝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
难点:1.对风筝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到作品中。2.风筝制作过程中的技术细节和创意实践。
解决办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风筝的艺术价值。2.分步骤讲解风筝的制作技巧,并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要领。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尝试和创作。5.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技术难题,提升作品质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对色彩、形状的认识。通过对风筝历史的了解,学生能够将已有的历史知识与美术课程相结合,更好地理解风筝的文化内涵。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风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祈福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福燕风筝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 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 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 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 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 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 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 “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 “五福齐天”、“五福献寿”等, 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 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 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 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他的求福吉 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 制的用以搔痒的工具,又称“搔杖”,专挠手 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 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 “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 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长寿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八 仙 风 筝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 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shò u 带鸟,有据说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 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一万多种字形, 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 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 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风筝之最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风筝之最 2011年4月16日, 潍坊举行万人放风筝活动,以10465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 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之最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2018/7/3
制作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1.布或纸(无纺布、雨伞布、一次性雨衣、纸彩带、海 报纸)不易破,比较轻的。 2骨架(竹子、小木棍、塑料小条) 3.线(不易断、较长) 4.其他:铁丝 、纸胶、双面胶、502胶(主要是能固定 骨架和风筝用的都可以)
种类
软翅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鹰、蝴蝶、蜜蜂、燕 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螳螂等皆属此类风筝。
风筝之最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风筝载人 2009年10月,在广东汕头澄海区的空地上, “汕头风筝王”陈旺松放飞了一个一百多米长 的“龙头蜈蚣”风筝,这个风筝把一个小学生 带上了天空,实现了风筝载人。
思考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风筝,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它传承着民族朴实而宝
贵的古老文化,是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和民族特征的体 现。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 保护、进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间文化传统,让世界了解 我国悠久灿烂的民间艺术,也让伟大的民族民间艺术走 向世界,让中华民族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
种类
运动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又叫特技风筝,一般为三角形、滑翔伞状、眼镜形。与传统风筝不同,运动 风筝不仅有单线的,还有双线的、四线的,可在空中做一些动作。如水平移 动、俯冲、绕八字、转圈等。
种类
自由类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 “鹊桥会”, “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历
史
文
化
相关传说(起源)
制 作(技艺)
中国风筝 思 考
种
类
风筝之最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简介
风筝 :读音为fēng zheng,又名纸鸢yuān、风鸢、纸鹞yào和 鹞子。 风筝,是在竹篾miè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历 史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军事)
历 史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娱乐)
唐(618-907)—五代(907-960)-宋代(960-1279)-明清(1368-1911)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 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
文化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 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 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 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 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 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 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 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 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王江徐 浩
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无凸 起结构,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 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 童最喜爱的一种。
种类
立体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 花瓶、火箭等。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王江泾镇中学(体育俱乐部) 徐 浩
我国民间素有“正月灯,二月鹞”的习俗。 诗人高鼎在《村居》里这样写到: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纸鸢上羌qiāng天》(无名氏):小儿不知风凉薄,一心欲趁西风紧。 纸鸢上天线扯断,漠漠羌天只有云。 《燕九竹枝词》(孔尚任):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中国风筝
中国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潍坊风筝文化 山东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 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 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 段。 道光年间,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 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式、硬翅式和简形式 。其中串式以龙头蜈蚣最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 发而制造的。
“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当年,墨翟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 成了一只木鸟,可惜只飞一天就坏了。 这只木鹞就是最早的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 材质 。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 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喜庆
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 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 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 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 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 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 “喜上眉梢”,“双喜登眉”, “喜庆有余”,“福禄寿喜”, “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 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 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 如“百鸟朝凤”。寓间美满婚姻、 夫妇和谐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种类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种类
硬翅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 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风筝、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
种类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2018/7/3
种类
龙型风筝
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风筝龙形,龙头硕大, 造型威严,龙须浓密修长,潇洒别致,双眼可活 动,使风筝增加了灵气。
制作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 简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扎”包括:选、劈、弯、削、接。(选材,劈竹,削竹,弯竹和连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选材,裁剪,糊,切边和校正)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颜色,底色,描线,染色和修饰)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四艺中,"扎"要求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 "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 "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 "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巨型风筝 2014年8月5日,一只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章鱼”软体风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希 拉穆仁草原举行的草原风筝节上放飞升空。
风筝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2015年4月4日,重庆武隆2015国际风筝放飞节开幕,专业人士现场 举行世界最长风筝(6000米)放飞表演,远超5000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风筝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潍坊国际风筝节 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4月20日至25日都在潍坊 风筝纪念广场举行。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31届,吸引着大批中 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世界风筝都——潍坊 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 。 1984年4月1日,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1987年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历 史
王江泾镇中学 徐 浩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前的东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 风筝。据史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