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最为普遍。人为中间宿主,按蚊为终末宿主。无性世代在人 体内,有性世代在蚊体内。
原生动物
在人体内: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吸血→疟原虫的孢子进 入人体血液→侵入肝细胞→裂体生殖形成许多裂殖子→裂 殖子随肝细胞破裂而出。
原生动物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 半部的中部各一对。
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 ●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 ●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 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是主管营养代谢、 细胞分化,称为营养核。 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主管生殖、 遗传,称为生殖核。 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二、有益于人类的方面
1.组成海洋浮游生物的主体。 2.古代原生动物大量沉积水底淤泥,在微生物的作用和复盖层的压 力下形成石油。 3.原生动物中有孔类化石是地质学上探测石油的标徵。 4.利用原生动物对有机废物、有害细菌进行净化,对有机废水进行 絮化沉淀。 5. 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 草履虫、四膜虫是研究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实验材料。
原生动物
1.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原生动物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或质膜。 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中间层 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表膜上有纤毛和口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 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与高等动物的精子鞭毛具有相 同的结构:由9+2双联体微管纤维组成。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端开始,在表膜上的一条斜沟, 伸向身体的中部,沟的未端为口。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原生生物,也称原生动物,是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无组织与无器官的生物体,它们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之一。
原生生物生活在淡水、海洋、土壤、植物表面等各种环境中,几乎遍布全球,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原生生物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分类、形态结构、生态学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
一、分类原生生物的分类较为复杂,自从学者们开始研究它们以来,就建立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等特征,原生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鞭毛虫门鞭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中,它们身体较为扁平,具有类似鞭毛的细胞突起,能够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鞭毛虫类的代表物种是鞭毛虫属,它们是最早被发现且研究较为深入的原生动物之一。
2.虫草虫门虫草虫有与鞭毛虫类似的鞭毛,但它们的鞭毛只有一根,而且比较短。
这种原生生物多分布在水体、泥沼和岩石表面等环境中,是水生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3.阿米巴门阿米巴以其独特的细胞形态而闻名,它们的身体外形呈现出披毛状,使它们类似于一些不规则的卵形动物。
阿米巴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原生生物,主要分布在水体和土壤中。
4.锥虫门锥虫是一种形态比较奇特的原生生物,它们的外形像一个倒置的尖锥形。
锥虫是寄生虫中的一种,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内,对宿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二、形态结构原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多种多样,不同类别的原生生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
一般而言,原生生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1.细胞质所有原生生物都由细胞质构成,它是原生生物最基本的结构之一。
细胞质内部含有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溶酶体等许多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特性也是各类原生生物不同之处之一。
2.细胞核细胞核是原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蛋白质和DNA,是细胞基因组的主要所在地。
不同种类的原生生物细胞核的形态和功能也存在差异。
3.膜状结构原生生物表面存在膜状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帮助它们感知外界环境并进行一些生理活动。
什么是原生动物

什么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Protozoa)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一支。
它们在生物分类系统中被归类为动物界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包括水域、土壤、湿地等。
它们的形态、生活方式和营养方式多样,有些能够自主运动,有些则依靠外界条件进行运动。
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它们的细胞体积通常较小,只有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
原生动物在形态上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球形、椭圆形、纺锤形、盘状等。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多样,包括摄食、吞噬、光合作用等。
有些原生动物通过摄食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它们通过细胞吞噬或通过纤毛或鞭毛的运动将食物颗粒聚集到口部。
还有一些原生动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这些原生动物通常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如淡水藻类和海洋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食物来源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还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起到了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
此外,一些原生动物还能够作为生物指示剂,反映出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原生动物是一类生物多样性丰富、功能重要的微生物群体,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原生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观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原生动物

个细菌/天)。
营养方式
1)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 2)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 通过胞口、伪足等吞食固 体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食 物泡在细胞质内被消化吸收,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体后的 胞肛排出,称为排遗。
3)腐生性营养(渗透性营养) 借体表的渗透,摄取有机物 质。
生殖
纵二分裂;眼虫 横二分裂:草履虫
二裂生殖
原生动物的发现
1) 草履虫 2) 钟形虫 3) 喇叭虫4) 变形虫 5) 毛口虫
6) 唇滴虫
列文虎克(荷兰)1675年
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
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 最低等的类群。
主要特征
①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 ②形成机能不同的胞器:如纤毛、鞭毛、伪足为运动胞器 ③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
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个体,如夜光虫 配子生殖 同配生殖:形状、大小相同配 子结合,如有孔虫
异配生殖:配子体大小、形状不同。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如纤毛虫
原生动物的分类
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十分广泛,已命名 的种类超过64000种,其中半数以上为化石种类。 对原生动物的分类至今意见不一。
意义
大多数植鞭毛虫、纤毛虫和少数根足虫是水生动物的天然饵
料,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形成石油的重要原料。 地质勘探:有孔虫化石不仅能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还能揭
示地层结构,对油矿资源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
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草履虫、四膜虫。
污水生物处理:四膜虫(600个细菌/小时)、草履虫(43000
④繁殖方式:无性生殖(横二分裂、纵二分裂、出芽生 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结合生殖)。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一、原生动物的生态特点1.多样性:原生动物的种类繁多,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它们生活在陆地、水域、森林、草原、沙漠等各种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2.关键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原生动物通常扮演着关键种群的角色。
它们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食肉动物对于控制其食物链下方的食草动物种群有着重要的影响。
3.适应性强:原生动物通常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
这些动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自特定生态环境的特征和习性,使它们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4.威胁与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原生动物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生境破坏、资源开发、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原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原生动物和它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原生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多个类群。
下面将对这些类群进行简要介绍。
1.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体温恒定的脊椎动物,它们通常具有毛发、产奶和体内产卵的特征。
哺乳动物包括大象、狮子、老虎、长颈鹿、鲸鱼、袋鼠等。
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鸟类:鸟类是一类具有羽毛和两只前肢进化成翅膀的脊椎动物。
它们通常能够飞行,但也有一些不具备飞行能力的鸟类。
鸟类包括鹦鹉、鸽子、鸭子、雀类、鸟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角色。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包括蛇、蜥蜴、龟、鳄鱼等,它们通常具有鳞片,能够在陆地和水域之间自由活动。
爬行动物在食物链中通常是食肉动物,对于控制其他动物种群有着重要的作用。
4.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够在水中生活又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它们具有双生活史,通常在水中产卵,幼体以蝌蚪形态生活,后期转变为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成体。
原生动物

3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一类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与原生动物相对,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称为后生动物。
一般以有性和无性两种世代相互交替的方法进行生殖。
原生动物无所不在,从南极到北极的大部分土壤和水生栖地中都可发现其踪影。
大部分肉眼看不到。
许多种类与其他生物体共生,现存的原生动物中约1/3为寄生物。
夜光虫(Noctiluca)是一类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鞭毛纲、腰鞭毛目。
它刺激能发光,因而得名。
夜光虫营全动物营养,可吞食大至桡足类幼虫大小的任何浮游动物。
在海水中生活的夜光虫和其他一些腰鞭毛虫(如裸甲腰鞭虫等)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图1 夜光虫图3 夜色中的夜光虫图2 夜光虫成虫形态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
体长只有180—280微米。
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
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图3 草履虫显微图图4 草履虫图5草履虫模式图弓形虫:中医叫三尸虫,是细胞内寄生虫。
寄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种疾病。
它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孢子球虫科、弓形体属。
人感染了这种寄生虫,便患了弓形虫病。
目前唯一确认的最终宿主是猫科动物。
图6 弓形虫显微图图10 弓形虫包囊图7 细胞中的弓形虫人和动物的弓形虫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英、美调查成人感染率一般约为16-40%,有的达70%,而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调查的成人感染率为50-80%,法国人高达90%。
1985-1990年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大都在10%以下。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原生动物原生生物是指生物界中最为简单的一类生物,它们不具备任何细胞核和细胞器,所有生命活动都在原生质内完成,因此也被称之为“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经过长期进化后,形成了非常多的不同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原生生物,其约有50,000个品种,分布在陆地和水体的各个角落,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非常多样化,从不可见的微生物到大型草食性和肉食性动物。
从单细胞的阿米巴到复杂的刺细胞虫,原生动物中有丰富多彩的物种。
原生动物的通常规模很小,可以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形态特征。
它们大多数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有部分是多细胞或聚集生物。
原生动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特征,如细胞结构、生理特性和动作方式。
几乎所有的原生动物都是异养生物,即它们必须摄取其他生物体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能源来源。
一些物种是捕食性的,以小型动物为食,另外一些物种则以腐殖质或细菌为食。
原生动物的一些物种也具有运动能力,它们可以使用假足或鞭毛等结构进行移动,或者利用伸出来的伪足进行游动。
有些原生动物可以形成囊泡,以便在不利环境中避免死亡。
原生动物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它们是一些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积小,但数量很大,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它们可以作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可以吞噬有害微生物来维护生态平衡。
除此之外,原生动物还对于人类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例如,有一些原生动物是人体中病原的主要来源,比如阿米巴滋养虫和锥虫等都是致病原。
最后,可以说原生动物是生物界中最为基层、简单的一类生物,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它们的形态多样,生理特征独特,生态作用重要,同时在医学、环境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原生动物有哪些特征

原生动物有哪些特征?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细胞结构简单:原生动物的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没有细胞壁,细胞体积相对较小。
它们的细胞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缺乏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2. 单细胞生活方式:原生动物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个体,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它们没有真正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每个原生动物细胞都能够完成自身的生存和繁殖功能。
3. 多样的形态和大小:原生动物的形态和大小多样,可以是球形、椭圆形、纺锤形、盘状等。
它们的大小范围从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不等。
4. 运动方式多样: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多样,有些能够自主运动,使用纤毛、鞭毛或伪足等结构进行游动。
还有一些原生动物无法主动运动,依靠外界环境的水流、气流等来进行移动。
5. 营养方式多样: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多样,包括摄食、吞噬、光合作用等。
有些原生动物通过摄食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它们通过细胞吞噬或通过纤毛或鞭毛的运动将食物颗粒聚集到口部。
还有一些原生动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这些原生动物通常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6. 生态功能重要: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作为食物来源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同时也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起到了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
一些原生动物还能够作为生物指示剂,反映出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健康状况。
通过研究原生动物的特征和生态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观生物的生态学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什么是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是指动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逐渐发展出新的形态、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生命现象之一,它使得动物能够适应和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
动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和机制。
以下是动物进化的几个重要方面:1. 遗传变异:动物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上的差异,这是进化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训练项目
——昆明常见类型土壤中原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相关技术资料
土壤原生动物是指生活在土壤或土壤表面覆盖的凋落物中的原生动物,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以土壤为栖息地的微型生物群落。
土壤原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量巨大,它们消耗土壤中大部分细菌,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提高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活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土壤原生动物也产生了许多适应土壤生活的生理性状。
土壤原生动物的种质资源调查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份,项目小组对西山所采土样中原生动物的种类进行了培养和鉴定,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能按时完成项目内容,获得预期的成果。
现将项目说完成内容中获得的相关技术资料整理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培养基
1.11Ⅰ号培养基:
2g琼脂,200ml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121℃灭菌30min,倒板;
1.12Ⅱ号培养基:
葡萄糖5克;KH
3PO
4
0.1克;MgSO
4
•7H
2
O 0.1克;NaCl 0.1克;CaSO
4
•2H
2
O0.05
克;CaCO
3
2.5克;琼脂7.5克加入到50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并用加热器进行加热至溶解(CaCO3不能全溶),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倒板(由于是缺氮培养基,因而不需要灭菌)——培养肉足纲动物。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及显微摄影设备。
2试验方法
2.1土样采集及保存
2.11采集地点和时间
昆明市西山北坡
2.12采样点自然环境
植被种类丰富,分布均匀,纵向分布明显;地表有较好的腐殖质堆积层,土壤湿度适中;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经过多次测量,气温在20~23℃之间,土表空气湿度在68~72之间;土质为棕红壤,坡度在30°到45°之间,无雨水冲刷痕迹;
2.13采集方法
以选定采集点中的一棵较大的树为中心,半径2米的范围,等距选择6个采样点,除去表层较大的落叶,采集从腐殖质层开始以下5厘米的土壤,尽量保留块状,维持疏松度,将土样装到保鲜袋中密封,尽快带回;
2.14土样的实验室保存
采回土样后,选用合适的经消毒的陶花盆若干,将采回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减少由于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导致土样中或有或无原生动物;将土样分装到花盆中,播种菜籽,喷洒少量水,放于户外较阴暗处保存,早晚各一次检测空气和土壤湿度,温度,以保持土壤中原生动物群落自然稳定状态。
2.2原生动物培养
培养方法——“非淹没培养皿法”:称取3g土壤均匀放于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的平板,加蒸馏水至刚要淹没土壤,在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1个月。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补充蒸馏水,至半淹没状态,并保持较高的培养箱内空气湿度。
2.3镜鉴方法
2.31方法一
定期(培养的第3、7、11、15、19、23、27、30天)倾出培养中平板部分液体,制成临时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拍摄记录不同种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
此方法可记录到原生动物运动状态的形态特征,尤其对于运动缓慢的肉足虫,可以辨别虫体与周围环境的区别,及不同种类的运动特征。
但一滴原液中原生动物的数量巨大,多数纤毛虫和鞭毛虫处于快速运动状态,不易拍摄到清晰的特征照片。
2.32方法二
把1g琼脂溶于2升水中,121℃30min灭菌,冷却后形成琼脂液。
定期(培养的第3、7、11、15、19、23、27、30天)倾出培养中平板部分液体,取一滴
培养原液,与一定量的琼脂液混合均匀,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拍摄记录不同种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
此方法可是纤毛虫和鞭毛虫停止运动或使其运动变缓,可很好的拍摄到其形态特征。
2.4种类鉴定
根据实验拍摄获得的原生动物形态特征照片及运动特征视频,结合相关参考书籍文献,进行种类鉴定。
3结果
参考土壤原生动物检索表可鉴定出以下种:
3.1球波豆虫Bodo globosus Stein
动体虫目Kinetoplastida
波豆科Bodonidae
波豆虫属Bodo
球波豆虫Bodo globosus
Stein
体呈球形或宽卵形,但前端仍
浑圆。
2根鞭毛自身体前端伸出,
游泳鞭毛相当于体长,舵鞭毛为体
长的2倍。
运动方式拖曳的抖动。
伸缩泡1个,在中部。
体内有带金黄色、绿色、褐色的十食物块,淡水中甚普遍。
在浙江天目山和湖南衡山各站四季土壤样品中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体长9—13um,体宽8—12um。
3.2表壳虫属Arcella
表壳目Arcellinida
表壳亚目Arcellina
表壳科Arcellidae
表壳虫属Arcella
原生质体被壳裹住。
壳膜状或类似几丁质的成分,柔软或坚硬。
壳表面没有覆盖鳞片或片板,但可能有固着的碎屑。
3.3膨大肾形虫Colpoda inflata
前庭亚纲Vestibulitera
肾形科Colpodidae
肾形虫属Colpoda
膨大肾形虫Colpoda
inflate
体矮状的肾形,口前龙骨笔直,有6—8个缺缺刻。
体后半部呈腹肚状膨大,因此比前半部粗壮得多。
纤毛行距中等宽度,纤毛短而密。
大核圆形,居中。
伸缩泡1个,在后端。
在浙江天目山和湖南衡山5个站四季土壤样品中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体长40—72um。
3.4简变虫属Vahlkampfia
肉足纲Sarcodina
根足纲Rhizopodea
叶足亚纲Lobosia
裸变总目Gymnamoebidea
裂芡目Schizopyrenida
简变科Vahlkampfidae
简变虫属Vahlkampfia
伪足为典型的叶片状,原生质体裸露,单伪足圆柱状,很激烈的连续的爆破式前进;无鞭毛期。
3.5气球屋滴虫Oikomonas termo (Ehrenberg)S.Kent,1882
植鞭毛亚纲Phytomastigophorea
金滴虫目Chrysomonadida
屋滴虫属Oikomonas
气球屋滴虫Oikomonas termo
(Ehrenberg)S.Kent,1882
细胞卵形或球形,前端有唇状突出。
一根鞭毛,自唇状突出的底部的凹处伸出,此面为腹面。
鞭毛长度为体长的2倍。
无色素体。
伸缩泡1个,位于前端靠近鞭毛基部。
核位于体中或前半部。
喜在污秽的静水中生长。
在浙江天目山和湖南衡山的土壤样品中全年各站均有发现,数量相当多。
体长5-9um,但不会超过20um。
3.6罗氏虫属Rosuculus
肉足纲Sarcodina
根足纲Rhizopodea
叶足亚纲Lobosia
裸变总目Gymnamoebidea
变形目Amoebid
扇变形科Flabellulidae
罗氏虫属Rosuculus
伪足为典型的叶片状,原生质体赤裸,单伪足,平稳缓慢的质流,不会爆破式前进;无鞭毛期,体呈扁平的扇形、盘形、卵形,无亚伪足;外质未表膜化,有微弱的爆破行动,前端透明区可从两侧包围粒区。
3.7肉鞭亚门Eniosophon suicatum
植鞭毛纲Phytomastigophorea
眼虫目Euglenida
楔滴虫科Peranemacidae
肉管虫属Entosiphon
3.8圆壳虫属Cyclopyxis
表壳目Arcellinida
砂壳亚目Difflugina
匣壳科Centropyxidae
圆壳虫属Cyclopyx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