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草原》【慕课堂版教案】

1 草原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叶子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从今天起我们便进入第一单元的学习。
首先请大家读读单元导语: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师:在第一单元的学习里,我们要关注这两个方面:第一,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第二,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2.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请看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是辽阔的大草原。
师:你说得很对。
六十多年前,作家老舍第一次走进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所打动,于是写下了一篇散文《草原》。
今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深入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首先请大家欣赏有关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视频。
(播放视频)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课《草原》,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块二走近作者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课的作者老舍,相信同学们课前预习过。
有没有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先生?(生说,师出示课件)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板块三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欣赏课文朗诵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对照课文,认真倾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课文朗读)2.自读课文师:课文听完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读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草原描写了哪些画面?3.读准字音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扫清字词障碍。
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师生互动练习读字词)绿毯tǎn陈chén巴尔虎旗 衣裳sh ɑnɡ彩虹hónɡ马蹄tí奶豆腐fǔ稍shāo微 微wēi笑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蒙古包 鄂温克族 4.学习多音字师:这一课中还有三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课件(2课时)

想象情境
主客联欢图
主人们敬酒时说了什么?他们的 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探究细节
草原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 人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古族 同胞的风俗习惯?
用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款待。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表演唱歌。
饭后表演套马、摔跤,表演舞蹈。
畅所欲言
如果你也在场,面对这热情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一、词语搭配连线。
无边的 白色的 奇丽的 迂回的
小诗 带子 大花 地毯
各色的 静寂的 尖尖的 会心的
帽子 微笑 衣裳 草原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 既……又…… 不管……总……
1. 这种境界,( 既 )使人惊叹,( 又 )叫人 舒服,( 既 )愿久立四望,( 又 )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迎客
从哪里体会到“蒙汉情深”?
联欢 话别
探讨手法
喜迎远客图
主人: 身着各色艳丽衣裳、心情急切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
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
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
热情迎接
们飞过来。
色彩绚丽 姿态优美
语言特色
对比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 刻?说说你的理由。
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
(第一自然段开头)
由景生情, 引吭高歌。
初入草原
极目远望
天地相连
融情于景
心旷神怡
引人入胜
总体印象
为什么草原“并不茫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本段中心句
一碧千里: 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草原》课件(共37张PPT)

总结课文:
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 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主题思想: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 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 厚情谊。
研读第一部分: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 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想一想,“更可爱”的原因是什么? ②“那么……那么……”能换成“非常、很”等词语吗?
研读第一部分: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体会草原的碧绿 和辽阔。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 象画面。
当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羊群、小丘、天空之美后,再读这句话, 我们读出了什么?
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老舍先生是第一次到草原,更写出老舍先生的 欣喜、愉悦之情。
研读第一部分:
句子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种境界,既
,又
。
研读第一部分:
句子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 草原的无限乐趣。
学习词语:
勾勒 境界 洒脱 鞭子 疾驰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襟飘带舞
理解词义:
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描画出轮廓。 回味:在回忆中细细体会。 疾驰:飞快地奔跑。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1 草原 课件(共37张PPT)

拓展延伸三:中国四大草原
中国四大草原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草原总面积近4亿公顷。中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 分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 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 诵第1自然段。
朗读指导:本文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的,语气是喜悦欢畅的,语调是 活泼上扬的,语速稍快。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部分时,语气清新而陶 醉,语调舒缓流畅。朗读蒙古族同胞欢迎远客和款待客人的部分时, 语气欢快奔放,语调热情上扬,语速轻快,充分体现蒙古族同胞的热 情好客。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 “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 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 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 版。
词语解释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 光。离开这美丽的草原时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找 到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歌曲欣赏《赛马》
读一读第2—5自然段,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从这些加色的字词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马上的男女老少(表示人很多)穿着各色的衣裳(节日盛装),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道彩虹向我们飞(说明蒙古同胞们迎客 的心情非常急切)。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 是一样。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 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都是让民族团结互助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课件(共36张PPT)

片段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
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 裳”,蒙古族同胞艳服装扮, 让我想到平时见非常重要的朋 友或客人时,都会好好装扮一 番,这是对相聚的重视,对朋 友的尊重。
片段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
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哪些句子让你“看到”了草 原“景之美”,圈画下来并在旁边作批注。
交流阅读感受
片段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 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 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交流阅读感受
草原的“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让我想到广阔的湖面上, 清风拂过泛起层层波纹。在碧绿的 草原上,有洁白的羊群,羊群“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好像早春穿的绿底白花的毛衫,这 颜色多么清新可爱呀!
小结
联任系务自五己:的生活经验,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一种 很好的阅读梳策理略学,习能收帮获助,我完们成与推作举者语产的生撰共写鸣,从而更好地 理解文章的内容。
与老舍先生一起经历了 难忘的草原之旅,谈谈你有 哪些收获。
透过老舍先生的文字,发挥想 象,我好像也看到了如水墨画般柔 美的草原,感受到了蒙汉人民的深 厚情谊。
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 来”,让我感受到蒙古族同 胞的热情,他们迫不及待要 见远道而来的客人。如果我 当时在现场,一定会特别激 动,摇开车窗和他们招手。
片段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 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 前面引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 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 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 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 样。
1 草原 课件(共26张PPT)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 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有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 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 茫茫。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 绿 和 辽阔 �的特点。
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句中“无边的绿毯“指 草原 , “白色的大花”指 羊群 。
那些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 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 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入云流际。
思考: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感受的?
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 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 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有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 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
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惊愿
久叹立四望,又舒想服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
1 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6个字,会写38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 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玻”等9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1草原》课件- 语文六年级上册

tí
蹄 JJ
T正
形近字歌
草中莲并蒂 足旁有铁蹄
笔画1 6 画 笔顺 结构 左右 组词
师”冒显显显跡时跻踣蹄
书写:左窄偏上,右 部字形窄长,上紧
马 蹄 蹄 筋 成语 马不停蹄 下松。
忠言要谛听 造字 形声 同音 啼:啼叫 啼哭 短语 虎啸猿啼 立
开口公鸡啼 繁体 — 形近 缔:取缔缔约 短语 缔结条约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
2.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 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草原。( 反 复 )
写法借鉴
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主 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情与景 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 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 景显的艺术效果。
结构 左右 组词 微 笑 微 妙 成语 微不足道 笔画的穿插迎让。
造字 形声 同音 薇:蔷薇紫薇 成语 一
W
相互偎依 繁体 —
形近徽:徽章 会徽成语
—微
字义 ①细小;轻微:细微/微风/微寒。②衰落:衰微。③微贱:卑微。④副稍微;略微:微感不适。
造句|①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②蔷薇花在微风中摇摆。
多音字
《四世同堂》。
目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tǎn T毛
形近字歌
盛夏赤日炎 树下来言谈 羊毛织成毯 有水色变淡
笔画 1 2 画笔顺 六三毛毛毛毛毯毯毯毯毯
结构 半包围组词 绿 毯 毛 毯 短语 一条毛毯
造字 形声 同音 坦:坦白坦荡 成语 坦然自若
繁体 —
形近淡:淡化 冲淡成语轻描淡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
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导读”部分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说说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西部草原,去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一、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1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
品读句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说话练习: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好。
品读句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记忆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幻灯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
……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
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
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5.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与句子。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
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2.预习《丝绸之路》。
【板书设计】
草原
草原美景——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大、绿、美好客亲密热情情深
蒙汉情深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