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本科教学教案首页

合集下载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肠内营养优点:
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和费用低廉,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肠内营养的应用]
按营养素的预消化程度,可分为大分子聚合物和要素膳二大类。
(一)大分子聚合物
①以整蛋白为主。自制匀浆膳
(牛奶、豆浆、鱼、肉、蛋、水果、蔬菜等)
②蛋白水解物为主,大分子聚合物制剂
(各种水解物,配方多样、营养完整)
教案首页
第5次课授课时间2010.10.13教案完成时间2010.9.16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本科
教师
王爱敏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七章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肠内营养
第三节肠外营养
基本教材
或参考教材
《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主编曹伟新人民卫生出版社
优点:
①以较佳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增加节氮效果;
②简化输液机会。
全合一 ( Total NutrientAdmixture,TNA)配置注意事项
1.混合顺序重要,氨基酸对脂肪乳剂有保护作用,应避免PH值下降或电解质引起的乳剂破裂。
短链脂肪酸
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
适合消化功能弱的病人,注意高渗易导致腹泻。
[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
有经口和管饲两种,多数采用管饲。
1.经鼻胃管或胃造瘘
适用于胃功能良好的病人
胃造瘘适用于需较长时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
2.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
适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危险性较大或消化道手术
后必须胃肠减压、又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者。

河南大学医学院授课教案淋巴造血

河南大学医学院授课教案淋巴造血

河南大学医学院授课教案首页病理学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名注:教后记放在讲义最后一页。

§1 淋巴样肿瘤lymphoid neoplasms一、淋巴造血系统解剖生理淋巴造血器官组织分:1、髓样组织=骨髓(造血组织)→血细胞;2、淋巴样组织=胸腺、脾、淋巴结+结外分散淋巴组织;二、淋巴样肿瘤(l y m p h o i d n e o p l a s m s)(一)概述:1、分类-WHO依起源、临床、病变、免疫表型、基因型+阶段分:①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②B细胞肿瘤③NK/ T细胞肿瘤2、淋巴瘤共点:破坏免疫机制;大多为B细胞起源;淋巴滤泡破坏,某些B细胞源肿瘤可重演滤泡生长过程;单克隆性肿瘤,瘤细胞带有独特抗原或受体:B细胞标志:CD10,CD19,CD20,SIg;T细胞标志:CD3,CD4,CD7,CD8;NK细胞标志:CD16,CD56;髓样细胞标志:CD13,CD14,CD15,CD64;胸腺细胞标志:CD3,CD4,CD8;淋巴母细胞: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dT);HLA2抗原(DR):仅表达于APC(B、巨噬、树突状细胞)、人活化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

(二)霍奇金淋巴瘤(H o d g k i n l y m p h o m a,H L)1、概述:(1)病变特征:①瘤成分多样,特殊R-S细胞+炎细胞背景;②临床表现特殊;③源于1个/1组LN,原发LN外少;扩散方式经典。

(2)起源:多起源于B细胞;(3)发病率:较低(10-20%),青年多。

(4)特殊瘤细胞:1)Reed-Sternberg(R-S)细胞:①大,富浆,核大,双核相对,内大酸核仁,称“镜影(mirror image)”细胞;②陷窝细胞:特殊R-S细胞,单核,多叶,小仁,富浅浆,清亮,似陷窝;③L&H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型R-S):大,核折/多叶,仁大,多个,嗜碱称“爆米花(Popcorn )”样细胞。

河南大学医学院授课教案首页

河南大学医学院授课教案首页

院授课教案首页预防医学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签名注:教后记放在讲义最后一页。

医学统计学教案(续页)学科:医学统计学教研室:预防医学授课题目:绪论授课教师:丁勇学生专业:临床医学本科班级:授课日期:2006年月日时间:2学时1、基本概念医学统计学(定义):运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学科。

1)总体与样本个体:是统计分析时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单位,所以个体又称为观察单位。

具有相同性质的观察单位称为同质的(homogeneous),否则,称为异质的(heterogeneous)。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制订的具有某些共同性质(同质)的全部个体(观察单位)观察值所组成的个体集合。

总体分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和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样本:在一个较大范围的研究对象中(总体)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观察或测量,这些个体的测量值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中的个体总数称为样本含量(sample size)。

这种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进行观察或测量的过程称为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

描述和表达总体的数理特征的指标称为总体参数(parameter),而用来表达和描述样本的数理特征的统计指标称为统计量(statistic)。

统计量可由计算得出因而是可知的,而参数是未知的,是统计推断或参数估计的对象。

2)变异与误差变异:同一总体内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参差不齐性。

误差:泛指真实值与实测值之差。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和抽样所致。

偶然但呈现规律性,这种规律称为抽样分布非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实际观察值呈现规律性地偏离观察真实值过失性误差:研究者主观过失,不应出现3)概率概率(probability):未发生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0≤ P ≤1。

临床医学系 PBL教学教案首页(教师用)

临床医学系 PBL教学教案首页(教师用)

临床医学系PBL教学教案首页(教师用)授课专业班级:任课教师:题目:我“咳血”了所属系统:呼吸系统(教师版教案模板)案例摘要(建议PBL教学组负责人撰写)本教案是有关支气管扩张咯血伴慢性呼吸衰竭的案例。

系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反复咯血二十余年加重一周伴发热,来到仁济医院门诊就诊。

病人自二十余年前开始经常有咳嗽,咳痰伴反复咯血。

平时痰多为黄色,量或多或少,最多时约100ml/日,且多见于早晨起床后,经常有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

在近2-3年来出现呼吸困难,曾经在外院反复多次门诊治疗。

本次住院在排除了其他呼吸系统慢性病,经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提示为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咯血。

并经抗感染、祛痰和止血等其他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关键词:咯血;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支气管扩张学习目标I. 基础医学部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学、药理等)1.胸部(肺,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大体解剖结构,肺的分叶及结构以及肺的血液循环。

2.呼吸衰竭时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的病理生理机制。

3.支气管扩张的的病理变化及其解剖分型。

4.止血药物的药理机制5.细菌性感染的发生机制6.各大类抗菌药物的药理机制、作用机制和抗菌谱。

7.出凝血的基本机制II.临床医学部分(咯血的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呼吸衰竭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1.咯血伴咳嗽、咳痰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鉴别咯血与呕血。

2.支气管扩张的辅助诊断方法(血液、生化指标,胸片、胸部CT扫描等)。

3.支气管扩张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4.支气管肺癌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5.肺结核的诊治原则及其治疗的循证依据6.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7.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8.胸片和胸部CT的读片。

III. 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医患沟通学等)1.讨论呼吸道慢性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讨论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一、前言1. 教案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2.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床旁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践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1.1 诊断学1.2 内科学1.3 外科学1.4 妇产科学1.5 儿科学2. 第二章:临床医学技能2.1 问诊与查体2.2 病历书写与报告2.3 临床操作技能2.4 临床思维与决策2.5 医患沟通与伦理3. 第三章:临床病例分析3.1 病例选择与分析3.2 诊断与鉴别诊断3.3 治疗方案与实施3.4 病情观察与评估3.5 临床教学与科研4. 第四章:临床医学实践4.1 临床实习安排与指导4.2 床旁教学与病例讨论4.3 临床实习考核与评价4.4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改进4.5 临床教学与继续教育5. 第五章:临床医学进展5.1 临床医学研究动态5.2 临床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5.3 临床医学期刊与学术交流5.4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5.5 临床医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三、教学安排1. 学时:每个章节安排2学时,共10学时。

2.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3. 教学评价: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临床操作考核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医学本科教材、临床案例集、临床操作指南等。

2. 设施:教室、临床技能实验室、临床教学基地等。

3. 网络资源:临床医学数据库、在线课程、学术交流平台等。

五、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反馈,以便进行相应调整。

2. 教学质量评估: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临床操作考核等评价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 教学研究与改革:根据临床医学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一)说明先讲诊断的目的:强调学习中不要脱离临床而,讲述方法论。
(二)诊断:
中年以后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病程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无感觉障碍
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脑脊液正常,影像学无异常。
(二)鉴别诊断
1.与颈椎病鉴别;
2.与脊髓空洞症鉴别;
生活护理
非药物治疗
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1)改善认知功能①胆碱能制剂,②NMDA受体拮抗剂,③脑代谢赋活剂
2)控制精神症状
(二)脑脊液检查:腰穿压力正常或偏低,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蛋白有轻度增高,免疫球蛋白可能增高
(三)CT和MRI检查:脊髓变细(腰膨大和颈膨大处较明显)。
(四)肌肉活检: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的病理改变。
七、治疗(Treatment):
当前病因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新型钙通道阻滞剂、抗细胞凋亡、基因治疗及神经干细胞移植
3.重度:前述各项症状逐渐加重、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及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卧床,与外界接触能力丧失、四肢强直或屈曲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全身并发症。
五、诊断(Diagnosis)及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一)说明先讲诊断的目的:强调学习中不要脱离临床而,讲述方法论。
锥体束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肌肉呈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晚期,体内其它组织如心肌、胃肠道平滑肌亦可出现变性改变
四、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
1)进行性脊肌萎缩(PMA);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一、前言1. 教案目的:为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学生。

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临床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教学内容1. 章节一:临床医学导论1.1 临床医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2 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临床医学的伦理道德2. 章节二:临床诊断学2.1 问诊技巧与病史采集2.2 体格检查与常见体征2.3 辅助检查与临床实验室检查3. 章节三:内科学3.1 呼吸系统疾病3.2 心血管系统疾病3.3 消化系统疾病3.4 泌尿系统疾病3.5 内分泌系统疾病4. 章节四:外科学4.1 外科总论4.1.1 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管理4.1.2 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4.2 常见外科疾病4.2.1 创伤与骨折4.2.2 普外科疾病4.2.3 胸心外科疾病4.2.4 泌尿外科疾病4.2.5 神经外科疾病5. 章节五:妇产科学5.1 妇科疾病5.2 产科疾病5.3 计划生育与妇女保健三、教学安排1. 学时:每个章节安排2-4学时,共计约20学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结合临床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3. 实践教学:安排临床技能训练、实验操作等。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临床医学教材。

2. 辅助资料:教案、PPT、临床病例等。

3. 实验设备:临床技能训练所需的实验设备与器械。

4. 教学平台:校园网、在线教学平台等。

六、章节六:儿科学6.1 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6.2 儿童疾病特点与诊断方法6.3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6.4 儿童常见疾病6.4.1 呼吸系统疾病6.4.2 消化系统疾病6.4.3 泌尿系统疾病6.4.4 神经系统疾病6.4.5 心血管系统疾病七、章节七:眼科学7.1 眼科基础知识7.2 眼科检查方法与技巧7.3 常见眼科疾病7.3.1 角膜疾病7.3.2 白内障7.3.3 青光眼7.3.4 眼底疾病八、章节八:耳鼻喉科学8.1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8.2 耳鼻喉检查方法与技巧8.3 常见耳鼻喉疾病8.3.1 耳部疾病8.3.2 鼻部疾病8.3.3 喉部疾病九、章节九:皮肤性病学9.1 皮肤性病学基础知识9.2 皮肤性病检查方法与技巧9.3 常见皮肤性病9.3.1 病毒性皮肤病9.3.2 细菌性皮肤病9.3.3 真菌性皮肤病9.3.4 过敏性皮肤病十、章节十:精神心理疾病学10.1 精神心理疾病概述10.2 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评估10.3 常见精神心理疾病10.3.1 精神分裂症10.3.2 抑郁症10.3.3 焦虑症10.3.4 睡眠障碍教学安排、教学评价与教学资源可参照前述章节五的内容进行调整与补充。

本科医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范文(2篇)

本科医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范文(2篇)

第1篇课程名称:医学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本科医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复杂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强调重点难点,通过举例、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材料、思考题、练习题等。

2. 强调作业完成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按时提交。

教案内容:一、新课讲授1. 概念讲解(1)医学基础课程的概念:医学基础课程是指医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一系列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

(2)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为后续临床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理论讲解(1)解剖学:介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学习提供解剖学基础。

(2)生理学:阐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为临床医学学习提供生理学基础。

(3)病理学: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医学学习提供病理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