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26页PPT
传播理论与方法PPT课件讲义

(五)小团体传播、说服
小团体传播 说服理论
(六)创新传布
罗吉斯 创新传布模式(图示) 研究的贡献与反思
(七)使用与满足
概论 个人需求与媒体使用类型 对使用与满足架
议题设定理论的过程(图示) 议题建构的类别
(九)媒介暴力与情色相关研究
(六) 新传播科技未来的展望
传播科技予传播者忝大责任:
新传播科技,当然是需保有与过去传播媒介所 具有的一惯性,正确性与清晰度等特性,目的 在使信息可以很正确而且清晰地让阅听者易于 接受。所以,新传播科技逐予传播者增添更大 的责任,因为传播者除了要了解这些科技外, 还要能够擅于应用这些科技。
(三)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类型和特点 网络传播的社会效果 网络传播的规范
(四) 科技与信息之影响与衍生之 问题
产生的问题 :
1.失业危机 2.社会结构的改变 3.造成不同社会地位、世代、性别者间的「资沟」 4.信息爆炸的问题 5.隐私问题
(五) 知识管理与数字学习
知识的定义 知识管理的步骤 数位学习
人与机器传播模式
自我传播的意义
宗教,战争在传播的功能
(八)传播研究与方法的再思(Part II)
电子媒体 广播电视 多媒体 网路传播
研究与方法
语言与人际互动组建议书目
(一)口语传播简介
是贯穿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一种活动 演变历程 口语传播之效果
(二)自我、知觉与传播
自我 知觉
(七)公众演说/传播
公众传播是一种”公开的说话”,它既 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作为传 播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向面临共同问题 的社会群体进行的面对面交流。面临共 同问题的社会群体即公众。公众既可能 是高度组织化的群体,也可能是分散的 个体由于某种问题而临时聚合在一起的 群体,总之,公众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
传播学之内容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三个目的是从媒介内容推论传播效果 研究者的假定是:人们长期接触某种媒介内容,就会 受到某种媒介内容的影响。这一假定已得到传播学理 论的支持。其理论主要有:李普曼的报刊意义构成功 能、格伯纳的培养论、肖和麦考姆的议程安排功能和 德弗勒、普莱克斯的媒介影响语言的功能。 但传播学的其他理论指出:媒介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不 是直接的,而是有条件的。受众接触某内容的动机、 态度、原有认知结构以及其他因素也将决定媒介内容 的影响。当受众大量接触与其原有态度一致、原有认 知结构相同等内容时,才有可能增加受众认同媒介内 容的机会,进而影响受众。
这些计数单元在文本中客观存在,其出现频率也是明 显可查的,但这并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 性。一方面,对内容的评价分类是由分析人员主观判 定的,难以制定标准,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 因为计数对象仅限于文本中明显的内容特征,而不能 对潜在含义、写作动机、背景环境、对读者的影响等 方面进行推导,这无疑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研究方法》幻灯片

性别歧视广告分析
性别歧视项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目
以女性做招 78
2
1
徕
暗示女性是 9 性对象
歪曲女性在 工作上的贡 献
强调女性的 7 从属角色
巩固两性角 288 色定型及行 为模式
135,235,335……)作为样本。
从1000名电视观众中抽出100个来进展考 察。
抽样区间K=1000/100=10
随机从1-10个观众中选取一个数字作为起 点〔如7〕;
每经过10个间隔就选出1名观众〔如7,17, 27,37,47……〕作为样本。
分层抽样
某高中共有2700位学生,要从中抽取120位学生 作为样本,设有1620位男生,1080位女生,从 中抽取120位学生,以调查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 用分层抽样法如何选择?
理论的知识
描述性研究:客观描写记录研究对象的某些 现象特征的研究,主要答复“是什么〞。
解释性研究:说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性, 主要答复“为什么〞。
二、传播研究的根本方法
信息导向研究 人物导向研究
〔一〕、信息导向研究〔Message or artifact-oriented research〕
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
在“形象研究〞中,研究者以电视广告中男
女角色的职业比较为例,发现“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
女性占14.6%,男性占29%,男科技工作者是女性的
两倍〞。
研究者将数据与前一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进展
对照,发现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实际男性占从业
《传播研究方法》课件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传 播学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测试不同传播手段、媒介和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以揭示传播效果和机制。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语言和表 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 、语言和表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特征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观察 法常常用于实地观察受众在特定环境下的 反应和行为,以揭示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 征。
03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挖掘个体经验与观点
详细描述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一对一的访谈,了解其个人经验和观点。这种方法 可以深入挖掘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
参与观察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与互动
详细描述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 环境中,实地观察并记录其行为、互动和日 常生活。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社 会文化背景。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个体或组织的 详细研究,了解其特征、背景和发展历程。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研究假设,为进一步的
在多方法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是研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问题性质、资源限制和研 究环境等因素。
《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9.2.2.控制实验
• 定义:在实验室采用人为的方式限 制或取消其他的对研究结果(因变 量)可能发生影响的因素(自变 量),从而留下试图测试的那些自 变量,然后观察留下的自变量对因 变量的影响效果。
• 优点:
可控性比较强,研究者可以直接测 量传播中的因果关系。
• 缺点:
• 控制实验的环境无法完全再现现实 社会的场景,因此其实验结果与实 际情况必然存在某种误差。
• 9.2.1实地调查法
• (一)定义: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 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直接 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 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 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 (二)分类: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
• 普遍调查:简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 成总体的所有个体逐步进行调查。
• 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整体中,按照 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 推广到总体中去。
• 在实地调查法之中,较多使用的是抽 样调查法。
(四)抽样调查的分类: 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 随机抽样是指严格按照随机的原则, 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被 选中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 非随机抽样是指按照调查者的意图 进行的抽样方法,这种方法主观色 彩要浓一些。
随机抽样的种类:
•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 样,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不 进行任何分组、排序等先行工作, 直接地抽取调查样本。
雪球抽样:
• 像滚雪球一样的凭借自然形成的 人际关系网,由少到多的逐级扩 大的抽样方式。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访问
• (六)对实地调查的评价:
• 优点:适用面广,能对多数对象进 行研究,调查访问紧贴近现实社会, 调查结果客观、公正,避免了人为 因素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表现:(1)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2)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3)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4)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操作性:传播学研究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 表现: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
(1) 描述: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描述,回答 “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二、抽样程序的具体步骤
1、 界定调查总体 在界定总体是一般从四个方面加以定义:
(1)内容(调查对象的性质);(2)单位;
(3)时间;
(4)空间范围。
2、 编制抽样框 抽样框是指对构成总体的抽样单位进行编号排列所形成的一 份详细名单。它是抽取样本的直接对象。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非随机抽样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图或取样的方便从总体中抽取 一部分单位来进行的调查。通过非随 机抽样所获的样本指标不具 有推断总体的可靠性。
3、 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采用随机抽样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样一般用于正式调查前的试调查,以便为修正问卷设计并 进行正式调查打好基础。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种类: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
(3) 特点:推断总体的目的性;推断形式的整体性; 样本抽取 的随机性;抽样误差的可控性;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的特点和区别
1、 随机抽样就是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 样形式。通过随机抽样所获的样本资 料具有推断总体的可靠性, 代表性最高,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总体。
传播学方法研究PPT文字版

传播学方法研究PPT文字版媒介研究里的实验法心理学取向的效果研究微观效果研究实用研究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三个条件:–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与其他变量隔离开,以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关系;–自变量能够被控制实验的基本要素刺激变量(实验刺激,自变量),反应(因变量),外来变量前测,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实验法的特点基本逻辑:在控制外来变量的情况下,有意地改变变量一(自变量),如果变量二(因变量)也随之变化,就说明变量一是变量二的原因优点:–因果关系–信度高–节省经费,时间短缺点:–人工环境–研究者难以―控制‖–一次实验仅能回答不超过5个研究假设–非概率抽样–研究伦理实验法中的控制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室实验还是田野实验?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明确、清晰、具体的操作性定义对实验主体的控制–随机分组–配对(Matching)分组不如随机分组好对研究者的控制–双盲法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完全实验设计–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最基本)–所罗门四组设计(最全面)因子设计实验法里的误差测量工具不准确外来变量不受控制分组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定性田野研究(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2010-5定性田野研究与媒介研究社会科学里的田野研究田野研究与受众研究–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展明辉、张金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田野研究与媒体组织研究–Gaye Tuchman (1978)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 ork: Free Press. –郭建斌,《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