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引言:非审计服务是指除审计服务外的其他鉴证性服务、咨询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总称。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业务,非审计服务业务盈利能力强、风险小,客户接受度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慢慢接近饱和状态。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若想逐利就必须发展非审计服务,提供更多的非审计服务类型。

再加上企业国际化趋势和经济行为的变迁,使得企业对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服务类型需求大幅增加。

但这种发展引发了一些学者及机构担忧,注册会计师是否应该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而非审计业务最为人所怀疑争论的一点就是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面对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浪潮,讨论非审计服务有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非审计服务在我国审计市场的现实状况,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审计服务的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审计市场发展时间较短、非审计服务所占比例较小且业务内容不够丰富。

在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且大都关注的是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研究结论形成了两大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开展非审计服务不会损害审计质量。

如董普,田高良,严鸯(2007)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非审计服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技能的正面影响超过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非审计类鉴证服务比非鉴证类服务更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改善“的结论。

二是认为开展非审计服务会损害审计质量。

赵冲(2009)认为应该禁止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实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避免为同一客户长时期提供服务,以免私人关系危害审计独三、制度背景“大力开发非审计业务领域。

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资本运营全程鉴证的优势,拓展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一特三高”非审计业务领域,积极拓展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系统流程设计、企业整体税负评价、战略管理、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业绩评价、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工程咨询等咨询服务。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p根据《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文件,非审计服务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会计、簿记服务,主要包括编制会计报表、代理记账、估价等内容;2.税务服务,主要包括编制税收计划、编制税收报表、个人税收咨询和计划服务等内容;3.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一般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市场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生产管理咨询、公共关系服务等内容。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划分为三类:1.鉴证性服务,指狭义上的鉴证性服务,包括审核、审阅、商定程序、网站认证、系统认证、养老服务认证、公平竞选认证、商品质量测试、企业业绩评价认证、物价认证等服务;2.咨询服务,包括咨询、顾问服务、执行服务、交易服务、员工和其他支持服务、产品服务;3.其他服务,包括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的税务申报表编制、税务筹划、纳税申报等。

二、审计独立性的概念《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认为: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企业或个人之间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它可分为组织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独立性与伦理上的独立性等。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发表鉴证意见时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实质上的独立性的重要前提,没有形式上的独立性往往就没有实质上的独立性,即使有也不会令社会公众相信。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没有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存在价值。

三、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在中国,目前非审计服务收入在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中占的比重并不大,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却不可忽视。

独立性是审计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对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争论始终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质量。

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效率。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

在此背景下,审计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对于保持市场信心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范围和职能也在不断扩展,非审计服务作为其延伸的一部分,成为了辅助企业业务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讨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首先,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企业在接受非审计服务后,往往会与审计师建立起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提高了审计师对企业内部运营和风险的理解,也使审计师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特定行业的特点。

此外,非审计服务提供的专业意见和建议,也有助于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这样一来,审计师在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企业的特点和业务需求,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然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可能会降低审计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审计师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时,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加亲密,甚至成为商业伙伴。

这样的关系可能导致审计师在面临审计任务时,难以保持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其次,非审计服务通常涉及到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审计师在提供非审计服务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企业的内幕信息。

这种信息的接触可能对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潜在的影响,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以控制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潜在影响。

这些规定要求审计机构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同时,审计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审计机构和审计师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新的审计要求。

审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审计准则和规范。

m2018最新【财会审计论文】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

m2018最新【财会审计论文】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向其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①是否影响审计质量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受到西方审计职业界以及相关管理当局的关注。

安然事件之后,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世界各国更为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美国2002年通过的Sarbanes-Oxley法案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最近通过的“加强委员会对审计师独立性的要求”中都对此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由于安然-安达信事件的典型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人们似乎不再怀疑会计师事务所向其客户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将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然而,某一典型案例的发生虽然必定有其内在的诱因,但它是否一定表明某种必然规律,却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本文拟就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其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必然导致审计质量的降低,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适当开拓非审计服务市场,将有利于我国审计职业的发展。

审计质量的内涵特征一、审计质量内涵特征综述在分析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先对审计质量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众所周知,会计报表信息迄今为止仍然是资本市场参与者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会计报表的编制者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总是有向市场展示其“最佳”财务状况的经济或其他动因,这就使会计报表信息有可能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发生背离,有时甚至是严重的背离(为行文方便,本文将会计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相背离或严重背离称为会计报表有错弊或有重大错弊)。

而审计服务之所以有价值,在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也就是审计服务的使用者②相信通过审计师的审计,可以减少这种错弊,提高会计报表的可信任程度。

换句话说,如果会计报表存在这种错弊,审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并报告这种错弊。

发现并报告这种错弊的可能性越大,审计服务的价值就越高,价值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好。

DeAgenlo(1981b)曾将审计质量归纳为“发现”和“报告”会计报表错弊两个方面的内涵特征。

方案-浅谈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方案-浅谈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浅谈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中国联盟编辑。

\r\n [摘要] 非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形式独立、审计风险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非审计业务将会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应做必要的规范。

[关键词] 非审计业务独立性影响一、非审计业务的所谓非审计业务,就是指在职审计人员向客户提供的除审计之外的其他各种服务,包括:向被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代理记账、税务咨询、内部审计业务等。

20世纪60年代,随着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蓬勃壮大,信息日益成为公司、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以至到70年代,形成“诉讼爆炸”的局面。

为了尽量避免法律诉讼,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逐步开拓新兴的低风险业务市场,如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

根据《今日会计》2000年的,国际性及全国性事务所的审计鉴证服务、税务服务及管理顾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21%和44%。

非审计业务收入已超越传统审计业务,并成为会计公司整体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大多也开展了非审计业务,但业务类型比较狭窄,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业务,非审计业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这恐怕也是非审计业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

但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会计审计市场,境外执业机构的进入,我国审计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必将同时促进非审计业务市场的发展。

非审计业务的发展同时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呢?二、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根据IFAC的定义:“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意见时不应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

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浅谈非审计服务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浅谈非审计服务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浅谈非审计服务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摘要] 审计服务有着双面影响,一方面可以为事务所带来较多的益处,另一方面却会伤害注会计师的独立性。

美国在经历一系列的审计失败案件后,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九项非审计服务事项。

我国应该如何对待非审计服务?本文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一、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是向客户提财务报表审计服务,并向股东投资者提供审报告。

与此同时,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还对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包括税务咨询管理咨询,这被称为非审计服务。

在较长的时间里,非审计服务只占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一个从属地位。

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非审计服务在注册会计师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攀升,而且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如:1995年,世界上排名前100名的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收入相对于1994年仅增加了1%,而同期来自于非审计服务的收入中,税务服务收入增加比例为7%,管理咨询收入增加36%;从1985年到1995年期间,世界上六大事务所的审计收入占事务所总收入的比例由58%降低到不足46%。

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提供的非审供计服务就好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增加业务收入、分散运营风险,节约联合成本、减低效率损失,增社会联合效用。

另一方面却使人们感觉到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客户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会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为此,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向同一审计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一方面会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经济依赖性,另一方面由于非审计服务会涉及到履行审计客户的管理职能,而注册会计师会尽量避免发表对自己或自己所属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不力的审计意见,因此,在球员兼裁判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其超然独立的态度。

另一部分学者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界人士则认为,在现有法律环境下,由于合伙制的事务所组织形式和沉重的民事责任条款等,使得注册会计师承担着相当严格的法律责任,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不但不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反而由于在非审计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得以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不同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作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不同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作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不同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作用-审计论文-会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恢复、重建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等诸多原因,其整体水平与我国发展要求和全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1].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审计领域,审计业务收入超过70%,非审计业务收入不到30%,这与国外同行的业务结构比例正好相反.由于事务所业务过度集中在审计领域,导致审计业务市场过度竞争,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和诚信水平受到威胁.为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其服务领域由传统的审计领域向内部控制、管理咨询、投资决策等非审计领域延伸,促使其在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济信息质量、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2009 年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 号),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大幅度拓展新的执业领域.2010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了《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 性地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结构转型目标:力争用8 年左右的时间,使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2].显然,决策者们试图通过拓展非审计业务来缓解目前我国审计市场收费偏低、竞争过于激烈、审计质量不高的状况.由于已有的就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观点,我们需要用事实来说明促使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非审计业务的政策颁布是否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同时,由于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Francis Wang,2008)[3],目前尚无文献将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与制度环境相结合进行研究,为此,本文拟重点研究不同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二、文献综述(一)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关于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学者们主要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知识溢出效应、寻租理论等理论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1.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Firth(2002)利用1996 年在国际股票市场上市的 1 112 家英国公司的资料,实证研究发现,对支付非审计费用越高的公司,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4].Ruddock et a(l2004)使用澳大利亚公司的资料研究发现,或有非审计收费与公司的重大错报金额呈显着的正相关,而且当公司支付超出预期的非审计费用时,会有更多非正常性应计利润[5].Causholli et al(2010)研究认为,当客户承诺支付高额的非审计费用时,客户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更多地得到满足,未来丰厚的非审计费用会使注册会计师在高压环境下容易屈从于客户,从而损害审计性[6].陈丽英和李红(2009)利用2004~2007 年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非审计费用比重与财务报表重述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认为非审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7].2.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Dopuch et al(2003)认为,由于发展非审计业务可以被看作是对名誉的投资,为了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事务所在提供非审计业务后会为了提高声誉而投入更多资本,并增加其审计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8].Craswell et a(l200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非审计业务收费不会影响注册会计师是否出具保留的审计意见[9].Kinney Libby(2002)认为,非审计业务发展能够使注册会计师更加深入了解客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而缩减交易成本,提高审计质量[10].Qick Warning-Rasmussen(2005)以实验的方法研究在丹麦这样的北欧国家,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性没有影响,这可能由于丹麦独特的文化与市场环境所致[11].刘星等(2006)以2001~2004 年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支付的非审计费用及其占总费用的比重对操控性应计利润没有显着影响[12].董普等(2007)以2003~2005 年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反而提高了审计质量[13].(二)制度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戴维斯和诺斯把制度环境定义为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14].陈小林(2007)认为,制度环境就注册会计师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所面临的一系列政策法则以及由此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即正式制度和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从层次上看包括了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制度环境,它们对审计性和审计质量有不同影响[15].1.宏观制度环境与审计质量.宏观制度环境是指对审计活动主体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则[15],具体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秩序等.学者们研究宏观制度环境对审计质量影响的观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关于法制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Choi et al(2008)的研究表明,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环境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努力和审计费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16].Johnson et al(2002)研究发现,在法律环境较差的国家,法律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力度较差,企业对于高质量审计的需求较低.在这些国家,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舞弊风险较小,所受到的法律惩罚较弱[17].Franciset a(l2005)认为,如果国家的法律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时,四大对客户将更加保守,审计质量更高[18].白云霞等(2009)认为,当法制环境发展较好时,企业因财务舞弊被曝光的可能性更高,曝光后注册会计师因舞弊所受到的法律惩罚也更严重,这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损害也更为严重[19].王爱国和尚兆燕(2010)通过对我国CPA 法律责任变迁的研究发现,随着法律惩戒力度的增强,注册会计师会更多地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20].但是,并非无限度地加重对注册会计师的惩罚就能够提高审计质量(Chan Pae,1998)[21].Narayanan(1994)认为,在连带责任制度下,当被审计单位破产,没有偿债能力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不管他的努力和尽责程度如何,这可能不利于鼓励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关于市场化程度对审计质量影响.陈小林(2007)认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秩序越好,政府行为就越规范,对企业和注册会计师的干预也就越少,也越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客观地执业[15].孙铮和于旭辉(2007)实证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代理层级越多的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雷光勇和范蕾(2009)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地方政府有强烈动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进行干预.Wang et a(l2008)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国有企业聘请本地所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干预所致.2.微观制度环境与审计质量.微观制度环境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客户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效率[15].既有的关于微观制度环境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文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关于股权性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赵学彬等(2006)认为,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主要由于国有大股东代表为追逐表面好看的标准审计意见,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压力.Chan Lin(2006)研究发现,在中国,本地政府控制的本地企业由本地所出具的非标准意见更少,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在第二年更可能从外地所转回本地所,转回本地所后更可能得到标准审计意见.薄仙慧和吴联生(2009)的实证检验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显着低于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由于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特殊的所有权性质所致,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关于股权比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Shleifer Vishny(1998)研究发现,股权的集中或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减少企业管理当局的机会主义程度.Dechow eta(l1995)研究发现,缺少非执行大股东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比较严重.Fan Wong(2005)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控股股东能够决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并影响审计费用金额,导致审计性丧失.同时,大股东为了掩盖自己侵害小股东的行为,不会去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Beasley(1996)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董事比例及其持股比例与任期和审计质量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Niu(2006)、杜兴强和周泽将(2007)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Carcello(2000)研究表明,勤勉型、专家型、型的董事会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Birkett(1986)、Parke(r2000)、李纹和薛祖云(2005)、涂建明(2010)研究认为,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专家成员比例及其有效运行对提高审计质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三)简单评述与本文的研究机会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关于非审计业务对于审计质量影响,学术界没有得到一致性的观点,这主要是由于拓展非审计业务所处的、经济、社会和审计行业自身发展的阶段不同所致.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并且受制于具体的制度环境,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可能有所差别,但在目前研究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时,学者们还没有考虑到制度环境因素.中国是一个地域宽广且市场化程度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虽然各地区的制度框架基本统一,但由于市场化程度和法律制度发展不同,制度环境差别很大,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天然试验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可能的贡献是,从制度环境中的法制环境与终极控股权性质两个角度着手,首次尝试研究并检验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相对于好的法制环境,在差的法制环境下,非审计业务规模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相对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在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非审计业务规模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当非国有控制的上市公司处于差的法制环境时,这种作用更为明显.三、理论分析与假设发展(一)非审计业务与审计质量一方面,学者们基于寻租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家企业提供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时,高额的非审计费用,使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依赖于客户,并可能成为企业向其进行寻租的手段,也会使注册会计师处于即当球员又当裁判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担保人的地位发生变化,影响审计性.然而,这些可能是否成为现实还要受很多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职业道德以及放弃或降低审计性的成本大小等.非审计服务的提供,能够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资本投资,而声誉资本恰恰是注册会计师维持审计性的担保品,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将使注册会计师更有激励去维护其审计性(Dopuch etal, 2001)[8].在安然、世通等舞弊案发生后,社会高度关注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随之而来的是职业道德的强化,日益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注册会计师的违法成本大增.目前,我国非审计业务收入占审计业务收入的比例还很小,还不会形成注册会计师因非审计费用而依赖于客户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溢出效应,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加深对客户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和判断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和重大不确定事项,最终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陈国辉和王军法,2006).国内学者如刘星等(2006)[12]、董普等(2007)[13]从企业角度的实证检验也支持了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业务不会损害审计性,甚至还会提高审计质量的结论.此外,目前我国审计市场僧多粥少的残酷现实使得审计业务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单一专注于审计业务,极易陷入以妥协审计质量来获取审计业务的恶性循环中.会计师事务所大力拓展非审计业务,能改变其单一的经营结构,扩宽收入来源,更有能力承受由于失去某个审计客户所遭受的损失,减少对审计业务的过度依赖.提供多元化服务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引吸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改变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不但不会对审计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反而会提高审计质量.基于此,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说1: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规模与审计质量正相关.(二)不同制度环境下非审计业务与审计质量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提高审计质量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约束;二是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制度约束具有强制性、显性和易观察等特征,市场机制调节则具有持续性、隐蔽性以及难以观察等特征.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引导市场机制朝着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方向进行调节,但当制度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时,市场机制原始的自发作用就难以被观察到.只有在缺乏有效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所发挥的原始配置作用才会占据主导地位,容易被观察到.通过拓展非审计业务来改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市场结构及事务所的业务结构,进而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这本身是市场机制对审计质量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这种调节作用可能被明显观察到,也可能被隐藏在制度约束之下.法律制度是制度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的政策法规会通过对选择或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者的奖励,以及对发布虚假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者的惩罚,改变企业与注册会计师博弈双方的收益成本对比,促使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增加(张立民和张阳,2007).在健全的法制环境下,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会更加完善,同时也会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和企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政府也会依法行政,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因此,在法制环境发达的地区,企业本身缺少弄虚作假、虚报业绩的动机,注册会计师自身也有动机提高审计质量,制度环境的强制因素在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此所对应的是,在法制环境欠发达的地区,政府的较强干预,企业的较低舞弊成本以及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使注册会计师更容易受到和接受来自政府与企业方面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审计领域,就极容易陷入为了生存以妥协审计质量来换取审计业务的境地;相反,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力量驱动下拓展非审计业务,多元化业务拓宽了事务所收入来源,事务所就会更有资本抵抗外部干扰而客观地执业.因此,在法制环境欠发达的地区,非审计业务规模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故,本文在假说 1 的基础上,提出假说2:H2:相对于好的法制环境,在差的法制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规模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着.与企业相类似,各会计师事务所也分布在法制环境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因此,为进一步检验假说2,我们分别按照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所在地的法制环境发展水平检验不同法制环境下非审计业务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为此,我们将假说 2 进一步细分为如下两个假说:H2a:上市公司处于差的法制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规模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着.H2b: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差的法制环境下,非审计业务规模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系更为显着.上市公司由于所有权性质不同,其所具有的、经济背景,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公司治理机制以及经营目标也不同,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的差异(刘大志,2011).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筹资和经营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无论在IP0、再融资,还是发行债券、银行举债等方面都受到政府的特殊关注.国有企业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成本,其管理层通常也是通过行政途径任命,管理层更多是对政府负责,政府偏好比公司业绩评估更能够影响管理层的薪酬和升迁.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操控盈余的动机及程度更明显受制于所有者性质这个制度因素,国有控股在某程度是抑制了盈余管理(薄仙慧和吴联生,2009).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面临着更为苛刻的条件,其管理层完全遵循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资本市场的巨大压力下,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投资者就会在市场上用脚投票.因此,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操控盈余的动机及程度更明显受制于市场机制.不同所有者性质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及其结果会向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传递不同的压力,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能会因为自身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应对.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受制于市场机制更明显(柴斌峰,2012),也更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寻租.相应地,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广泛的经营范围,广阔的收入来源,就更有资本来抵制来自客户的寻租,表现出更强的性.因此,本文在假说1的基础上,提出假说3:H3:相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为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规模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着.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也会受到法制环境的约束.在好的法制环境下,法律制度对企业和注册会计师所都会形成良性约束,从而减少企业自身造假的动机,也会增强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好的法制环境对审计质量提升的作用远大于非审计业务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反之亦反.因此,本文在假说 2 与假说 3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假说4:H4: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处于差的法制环境时,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规模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着.四、研究设计(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根据中注协颁布的2009 年与2010 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强信息,我们根据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总收入与审计业务收入,计算出非审计业务收入,然后对其取自然对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规模的替代变量.中注协各年发布的百强所信息略有区别,仅在2009 年与2010 年分别披露了前一年百强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总收入与审计业务收入数据,而在其他年份则没有单独批露审计业务收入数据,因而我们的样本只能限于2008 年与2009 年.另外,2008 年与2009 年分别有 2 家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进入百强,①在样本中予以删除.公司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并剔除了其中金融类企业、当年新上市的公司以及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我们获得的样本数为 2 951 个.数据处理使STATA12.0 软件.(二)模型构建一般而言,审计质量是指发现并揭露财务报告违规行为的联合概率,它取决于性与专业胜任能力(DeAngelo, 1981).由于审计质量难以直接衡量,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替代方式来衡量,比较常见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DeAngelo,1981;房巧,2005);审计收费(Copley,1994;Elitzur Falk,1996);抑制盈余管理程度(Becker,1998;刘峰,2007);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概率(刘峰,2007;方军雄,2004);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诉讼(Palmrose,1988)等.本文采用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来衡量审计质量.为检验本文所提出的假说1~4,我们构建基本模型(1),并使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Logi(tOpin=1)=0+1Lnnoaufee+2Absda+3Lnas+4Lev+5Crg+6Big4+7Cfoa+8 Loss+9Top10+10Pb+11Year+12Ind+it (1)因变量:Opin 是哑变量,当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1,否则取0,主要解释变量:Lnnoaufee 是本文的主要观察变量,由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取自然对数获得.我们预期Lnnoaufee 的系数为正显着相关,说明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业务规模越大,审计质量就越好.控制变量:我们借鉴以往的研究(Krishnan Stephens,1995;Lennox,2000;Carey,2006; 刘明辉等,2003;陆正飞和童盼,2003;蔡春等,2005;夏立军等,2005;刘伟和刘星,2007),在模型(1)中控制了企业特征变量和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变量.此外,我们还加入了Absda(操控性应计利润)变量,控制了年度与行业效应的哑变量.变量的具体说明详见表1.表 1 中各变量的说明.Lnas 衡量了公司规模,大公司有更强的协商能力,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Lev 衡量了负债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负债越高,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越大,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Cfoa 衡量了公司的现金流和盈余质量,Cfoa 越小,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Loss 表示当年是否亏损,公司当年亏损时,管理当局更有动机进行大冲澡.Top10衡量了股权集中度,高的股权集中度,少数股东有可能完全控制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进而影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Pb 为市净率,高市净率的公司更有倾向进行盈余管理.Crg 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市场占有率,刘明辉等(2003)研究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与审计性呈倒U 型关系.Big4 表示是否为4 大审计,吴水澎和李奇凤(2006)认为,国际4 大的审计质量要好于国内所[47].Absda 衡量了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Absda 越高,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探析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

探析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

探析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探析CPA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一、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内涵1.CPA非审计服务的内涵。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

由于中国审计市场发展时间短,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仍是审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师事务所为增强竞争力逐步转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非审计服务的出现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市场发展与选择的产物。

非审计服务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新兴的鉴证性服务和非鉴证性服务是CPA非审计服务拓展的主要领域。

第一,新兴的鉴证服务相对于法定的审计服务而言。

盈利能力增强,风险降低,是CPA非审计服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CPA可以依靠自身独立、客观、公正的优势选择各种新兴的鉴证性服务。

它主要包括网誉认证、系统认证、养老服务认证、企业业绩评价认证、风险评估鉴证、针对财务契约遵循的鉴证、执行司法诉讼中涉及的鉴证业务等。

第二,非鉴证性服务包括会计服务、税收服务、内部控制、资金运筹、管理咨询等。

其中咨询服务是企业需求量最大、也是非审计服务领域中非常具有潜力的增值服务。

2.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审计独立性是伴随着审计产生而存在的,是审计的灵魂。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股份制公司的产生,导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所有者需要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经营者,即产生了以委托为基础的民间审计,也称独立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

独立性是审计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

毕业论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对独立性的定义为: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服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

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又称为“外在”独立性、“表面”独立性,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

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内在”独立性、“事实”独立性,即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在判断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摘要】审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cpa非审计服务的增加,非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也越来越为人所关注。

本文在界定了相关概念和文献、制度背景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非审计业务对审计质量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得出了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非审计业务,审计质量,影响一、引言:非审计服务是指除审计服务外的其他鉴证性服务、咨询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总称。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业务,非审计服务业务盈利能力强、风险小,客户接受度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慢慢接近饱和状态。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若想逐利就必须发展非审计服务,提供更多的非审计服务类型。

再加上企业国际化趋势和经济行为的变迁,使得企业对于注册会计师提供的服务类型需求大幅增加。

但这种发展引发了一些学者及机构担忧,注册会计师是否应该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而非审计业务最为人所怀疑争论的一点就是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面对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浪潮,讨论非审计服务有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非审计服务在我国审计市场的现实状况,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审计服务的发展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审计市场发展时间较短、非审计服务所占比例较小且业务内容不够丰富。

在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且大都关注的是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研究结论形成了两大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开展非审计服务不会损害审计质量。

如董普,田高良,严鸯(2007)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非审计服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技能的正面影响超过了其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非审计类鉴证服务比非鉴证类服务更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改善“的结论。

二是认为开展非审计服务会损害审计质量。

赵冲(2009)认为应该禁止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实行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度,避免为同一客户长时期提供服务,以免私人关系危害审计独立性。

三、制度背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11年9月印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大力开发非审计业务领域。

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资本运营全程鉴证的优势,拓展特殊领域、高端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一特三高”非审计业务领域,积极拓展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系统流程设计、企业整体税负评价、战略管理、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业绩评价、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工程咨询等咨询服务。

引导中小事务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中小企业公司秘书、财务总监外包、信贷资信证明、代理公司注册、代理记账、代理报关、市场调查、尽职调查、社会责任调查、职工社会保障调查、共性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咨询、农村财务公开等咨询业务领域。

”在2011年年末印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意见》中,中注协再次明确指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非审计业务领域。

四、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消极影响(1)非审计服务至少影响形式上的审计独立性。

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形式上的独立由于其可观察性而给相关利益者以信心、以证据,从而和实质性独立一般重要。

注册会计师在向客户公司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至少在形式独立方面受到损害。

这可能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加大审计期望差距。

(2)非审计服务容易使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公司形成共同利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注册会计师给客户公司提供非审计服务,实际给注册会计师以另一角色接触客户提供了现实途径。

给客户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与提供审计服务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其委托人是管理当局。

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角色使注册会计师心为管理当局而思,行为管理当局而为,这种结果是注册会计师和客户公司容易在经济上和感情上搅和在一起,损害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独立性。

五、非审计业务的开展对审计质量的积极影响通过分析思索,我个人认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小于其正面影响。

亦即开展非审计业务能够提高审计质量。

主要理由如下:在独立性方面:(1)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纯粹的独立。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

如果因为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非审计服务向客户收费这一点来否定审计的独立性是不够理性的。

(2)非审计服务只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一个可能因素,但并不必然导致审计独立性的降低。

非审计服务要对审计独立性发生实际影响,还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超过了注册会计师为此承担的风险成本。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事务所提供的非审计业务在收入占比还较小,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审计业务。

虽然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赔偿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但是一旦被查处,事务所仍然要承担名誉上的损失以及行政监管与处罚。

事务所很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被退出市场。

也就是说在我国,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小于注册会计师为此承担的风险成本。

所以目前我国发展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并不存在必然的不利影响。

(3)大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都显示没有证据表明提供非审计服务一定会影响审计独立性。

例如2006年国内学者刘星、陈丽蓉、刘斌、孙芳城在《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以2001一2004年报中同时披露审计与非审计费用的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在国内首次脸证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检脸结果表明:非审计费用及其与总费用比重的大小对操控性应计利润没有明显影响。

(4)传统的服务已经很难通过职业竞争扩大收入,而非审计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新增长点。

提供非审计服务能扩大事务所的收入来源,增强其财务的安全性,帮助事务所不断壮大。

这样事务所就能减轻在拒绝某个客户的审计委托时所面临的财务压力。

从而利于保持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除此之外:(5)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如管理咨询等,可以使事务所在不提高审计收费的情况下增加审计资源的投入。

因为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从技术的角度看,两者都要求审计师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

在审计服务中,深入了解客户对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判断以致最终形成审计意见都至关重要。

两种服务共享资源,可使事务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因效率提高所节省的资源可投入审计过程,这就使事务所有可能在不增加审计收费的情况下增加审计过程的资源投入,资源的增加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6)提供非审计服务能使事务所能优化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审计技术从而增强审计质量。

由于客户经营和财务结构的复杂性,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有效的审计有赖于多方面专家的集体工作。

事务所通过开展非审计工作,吸收各领域专家,同时扩大提高事务所内部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

这对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非常有利的。

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前文的分析,我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向其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必然导致审计质量的降低,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审计市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发展非审计业务,将有利于我国审计职业的发展。

?这也同中注协的未来发展规划一致。

因此有理由相信,以审计业务为基础,向非审计业务领域拓展,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向。

(二)建议:采取相关措施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

1. 加强信息披露:当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特定非审计服务时,应注意信息披露。

被审计公司应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的类型、服务程度。

尤其是上市公司应该公开披露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明细数据,事务所也应该披露因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增加的明细收入。

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判断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一揽子审计、非审计服务时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和独立性。

2.建立注册会计师惩罚和诉讼赔偿机制,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过程中,可能致使其丧失独立性的原因在于违规所得的经济利益。

如果没有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事后惩罚和诉讼赔偿机制,便不能约束其行为。

如果事后惩罚和赔偿机制薄弱,就会使注册会计师违规的预期收益大于违规成本,从而产生违规的动机。

然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中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相关条款还太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迫切需要完善。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行业自律,减少非审计服务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非审计服务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还在于注册会计师并没有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到独立性对于其个人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被迫遵守的行为限制。

在执行时往往带有消极服从色彩。

为此,我们必须在不断完善制度安排的同时,积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注册会计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看待独立性,从而避免对于独立性的追求流于形式。

4.增加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数额,并切实保证独立董事职责的履行,形成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力量。

对我国多数公司制企业而言,“内部人控制”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委托人的经理人员往往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费等,向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

由于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中非独立董事居多,独立董事数额较少,且大多数只是挂个空名,并没有真正履行独立董事职责。

审计委员会在注册会计师与经理人员形成争议时,无法给予必要的支持,使注册会计师往往屈从于经理人员的压力。

鉴于此,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增加独立董事在公司管理层中的分量。

但我国目前的独立董事多由董事会、监事会提名,其自身的“独立性”也颇令人怀疑。

如果可以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聘任制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压力,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1]董普,田高,良严鸯,2007“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2]刘骏,2005“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3]刘星,陈丽蓉,刘斌,孙芳城,2006“非审计服务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4]漆江娜,2006“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5]宋丹,2011“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6]于海云,2006“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影响审计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