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朗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一、强调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结构、语气和情感。
教师可以在朗读时强调停顿的位置和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法和语调。
在句子中,比较重要的词或短语通常会被强调,可以通过停顿来体现。
比如:示例一:故其志士烈,其思不可忘,其言不可断在这个句子中,“烈”、“思”、“言”都是重要词,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和语调来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词的强烈情感和表达意义。
示例二:今天孔子生日,我们来祝福他。
他不仅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在这个段落中,可以根据情感变化和语气的转换来调整停顿的位置和程度。
比如“孔子生日”这个短语可以适当停顿,表现出庄严、祝福之情;“思想家”、“民族代表”则可以较为明显的停顿,展现出敬仰和崇高之感。
二、调整语速在朗读文言文时,语速的快慢会影响到语音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语速下准确地朗读文言文,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情感和内涵。
快速的语速可以体现出文言文中的紧凑感和激情,慢速的语速则可以突出句子中的细节和感情。
比如:示例三: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蒹葭》是文言文中的古乐府诗,可以尝试在不同的语速下进行朗读。
快速的语速可以体现出诗歌的轻快和慷慨,慢速的语速则可以呈现出句子中的细致和情感。
三、模仿演绎朗读时,模仿目标语音会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调和语气。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朗读录音,并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演绎。
比如:示例四:《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总之,朗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停顿、调整语速和模仿演绎等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并提高其口语和表达能力。
中考文言文朗读停顿技

——文言文朗读停顿技巧
前言
•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题目,在全国各地的中 考中从未间断过,由此可见这种题型的分 量。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句子的基 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 标出朗读的节奏(即停顿)。不少同学反 映文言句子浩如烟海,一个句子一个停顿, 难以掌握。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两个原则, 遵循八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
二:八个规律
• 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陈涉世家》) •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如:“必有∕ 得天时者矣。”(《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 3.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如:“三里 ∕之城,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
• 4.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如: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 5.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如:“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温馨提示:
•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还有不少规律,这 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以上只 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要在 “语意”上下工夫,不要曲解句子句 意才是关键。另外,句子的停顿一般 只需一或两处,不宜过多。
•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义停顿,不要改变原 句的意思。 • 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 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 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 是个偏正短语,“唐贤今人”做“诗赋” 的定语。 “唐贤今人诗赋”不能断开,如 果把它断开,在“唐贤今人”后停顿,就 变成“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似乎刻 的是“唐贤今人”和“诗赋”,这就改变 了句子的愿意。
• 8.“也”字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 后停顿。 • 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朗读技巧。
要注意语气的把握。
在朗读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准确表达古人的语气。
在朗读一首诗时,如果表达出古人的豪放激昂,或者忧郁深沉的情感,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而如果朗读一篇议论文时,可以通过调整语气的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观点。
要注重停顿的运用。
在朗读时,适当地停顿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句子的结构,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在读到一个逗号或句号时,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时间消化前面的内容。
而在读到一个顿号时,可以停顿一下,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并列关系。
通过合理的停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要注意声调的变化。
文言文中的声调非常重要,不同的声调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在朗读时,要注意用声调来表达文本的情感和语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态度。
在读到一个疑问句时,可以抬高声调,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疑问句。
而在读到一个感叹句时,可以加重声调,使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感慨和惊叹。
要注意语速的掌握。
文言文的语速一般较慢,所以在朗读时也要控制好语速,不可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语速会导致学生听不清古人的词语和句子,影响理解效果;而过慢的语速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
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好语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字和词的发音。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1.把握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句子中各个词的词义,这样能有效避免停顿错误。
如“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解释为“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只划分一处停顿的话,应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同时,其中还可以在“柳絮”与“因风起”之间做一个较短的停顿。
2.弄清句子成分。
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来划分文言文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元方/人门不顾”(主语“元方”与谓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谓语和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如“求/二石兽于水中”(谓语“求”与宾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3.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所以”,其后应停顿。
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朗读时必须在其后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词置于句首时,朗读时需在其后停顿。
5.了解文化常识。
对古代的官名、人名、地名、干支纪年等文化常识要了解,若遇到这些词语要恰当停顿。
如“怒而触/不周之山”(“不周之山”是地名)。
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除了掌握以上规律之外,还要在平时多读文言文,形成语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划分。
中考语文分析之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
1.举例法
2.归纳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由近几年中考中出现了考察课外文言文句读停顿的题型,遇到这类题型同学们常常犯难,今天就给同学们介绍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期末复习《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名称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文言文朗读停顿近几年中考中常见题型,虽是句读的考察,但实则也在考察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还有简单语法知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小结
本节课的我们共同学习了6种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总结归纳了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温习提示同学们在做题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一、方法讲解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四)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部编七年级语文精讲精练——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

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知识点】古文阅读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
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就是考察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清了句子的结构。
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两种:一、选择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二、用“/”给句子断句。
掌握划分朗读节奏这一技巧,帮助我们在文言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本。
【解题思路】划分朗读节奏主要把握以下五个原则:一、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屠/大窘”,“屠”是主语,“大窘”是谓语。
二、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之后要停顿。
如“至”“若”“夫”“盖”“然”“则”“然则”“岂”等发语词和“且”“虽”“因”“故”“由是”等关联词后面一般也要停顿。
三、句中“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字后停顿。
要切记:“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用在句中,则在“而”前停顿。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文言文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其一”是指“其中一只(狼)”,“犬坐”是像狗一样坐着,这里的“犬”是名词作状语。
另外,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等要了解清楚,不可读错。
【典型例题】(2016年度建邺一模)养生记道(节选)[清] 沈复洁一室,开南牖①,八窗通明。
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
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②旁设小几一。
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
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
晨入园林,种植蔬果,刈草,灌花,莳③药。
归来入室,闭目定神。
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
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
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臧否人物,勿争辩是非。
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④礼节。
小饮勿醉,陶然而已。
诚然如是,亦堪乐志。
[注释]①牖:窗户。
②楚楚:整齐的样子。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阅读文言文除了理解文字意思外,还要懂得如何正确地朗读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朗读技巧的重要性、朗读技巧的具体运用以及朗读技巧的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朗读技巧的重要性朗读技巧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言文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古音、古韵,没有朗读技巧的正确运用,就很难把握文言文的音韵美感。
朗读技巧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朗读时通过语气、停顿和音调的处理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
朗读技巧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朗读技巧的具体运用1. 语气处理在朗读文言文时,语气的处理非常重要。
合理的语气处理可以让文言文更有生动感,增加文字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在读古诗时,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来表现诗歌中的情感,增加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在读古文时,也可以通过语气的处理来表现文中的细节和情感色彩,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2. 停顿处理在朗读文言文时,合理的停顿处理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
通过停顿的处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分辨句子的主谓宾关系,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逻辑结构。
停顿的处理也可以增加朗读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3. 音调处理古文中的音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正确的音调处理可以让文言文更加地道和生动。
在朗读文言文时,学生需要注意古代音韵的处理,正确地读出文言文中的古音和古韵,使文言文更贴近古代的语言特点,增加文言文的韵味和美感。
三、朗读技巧的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
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教师可以通过读音和语气的处理来示范文言文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师可以设置朗读训练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练习,通过反复朗读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源于古代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要想真正领略它的魅力,就需要掌握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
一、用气抑扬顿挫。
文言文一般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调,即上升
的部分比下降的部分更长、更重,这是为了使文言文听起来有节
奏感,充满音乐之美。
二、讲究停顿。
停顿是将整个文言文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意群,
使听者更容易理解文意,对于长句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停顿时
间可以短暂一些,但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
三、注重字音字调。
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繁复的字音和字调,如“平仄”、“双声”、“上声”、“去声”等等,在朗读时应注意把握,以
避免语音上的错误。
四、讲求节奏感。
文言文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因此在朗读时也
要适度加强语音的重心,增强语音的节奏感,以达到吸引听众的
效果。
朗读文言文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实
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中不断发现、总结、掌握,才能真正达到
熟练的地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朗读
正确而流畅地朗读和悦耳动听地吟诵艺术相结合,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
朗读
朗读,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言语的创造性活动,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以声音为媒介进行的情感、思想的交流,阅读主体通过声音激活文字符号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在总结传统语文教学时,曾强调过朗读的作用,他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朗读,他说,“今时教古文自亦宜熟读”,“读得烂熟,不知不觉之中,就懂得了它的条理”。
实际上,古代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古人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在教育子侄读书时说,:“旧书不厌百回读,深思熟子自知”,指出了读的重要性。
古人所说读就是朗读。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克服了文字障碍后,把握朗读节奏,体会文言文的音乐美感悟文章的思想美。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朗读呢?我认为,就是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读出情来。
读准。
就是要求学生把字读正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特别是文中出现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等,要求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明确读音,练习朗读,直到读的顺口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把句子读的流畅。
读顺就是要求学生读的流畅,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把握句读,注重轻重顿挫、高低起伏,使学生在体会文言文音乐美的同时,因声入情,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进而读出个人的感悟。
朗读是学生阅读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建立在现代白话文基础之上的、以普通话为标准音的阅读方式。
它汲取了古代诵读艺术的营养,但不是古人读文言文的方法,也就是说,朗读文言文就是要求学生现代人读现代白话文的方法去读文言文,这样,我们解读文言文所领会到的情感、思想和古代写作者寓于其中情感、思想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用古代的吟诵艺术来阅读文言文有可能会取得更佳效果。
那么,什么是吟诵艺术呢?怎样运用吟诵艺术阅读文言文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网温馨提示:朗读可以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汲取精神营养,从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由此可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