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钯催化剂上甲烷催化燃烧的研究进展
甲烷燃烧催化

甲烷燃烧催化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气,也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在工业和家庭中,甲烷被广泛用于供暖、烹饪和发电等用途。
然而,甲烷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减少甲烷燃烧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开发了甲烷燃烧催化技术。
甲烷燃烧催化是一种利用催化剂促进甲烷燃烧反应的技术。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它在反应中不参与化学变化。
在甲烷燃烧催化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铂、钯、铑等贵金属。
甲烷燃烧催化的原理是通过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吸附甲烷分子,使其发生氧化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更低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促进甲烷的完全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
甲烷燃烧催化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高甲烷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料的浪费。
其次,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
此外,甲烷燃烧催化还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甲烷燃烧催化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是关键。
不同的催化剂对甲烷的催化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其次,催化剂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长时间的高温和高压环境可能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影响催化效果。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改进甲烷燃烧催化技术。
他们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一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也为甲烷燃烧催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甲烷燃烧催化技术是一种有效减少甲烷燃烧排放的方法。
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提高甲烷的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
然而,该技术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烷燃烧催化技术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甲烷催化燃烧整体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过程。 由于催化燃烧技术满足高效能、低污染利用能源
的要求,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CCM 催化剂 主要有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大类。 贵金属系列以 Pd 为代表,负载在 Al2O3、改性 Al2O3、Si3N4 等载体上[6 -9]。 非 贵 金 属 系 列 包 括 钙 钛 矿 (perovskite)[10-12]、 六 铝 酸 盐 (hexaaluminate) 、 [13,14] 烧 绿 石 (pyrochlore)[15]、 金 属 复 合 氧化物 等 [16-18] 。 王军威、严河清等人总结了近年来以 上几类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发展概况 。 [19,20] 本文着 重介绍整体型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应用。
击性能。
研究表明,焙烧和热处理工艺不仅影响活性组
分的晶型结构,在晶体结构中形成晶格缺陷、增加
晶格氧; 而且可以改变表面活性中心的分布与价
态,调节表面吸附氧的数量,从而影响催化性能。 S
Cimino[33,39]等首先在堇青石基体上涂覆 La 改性 Al2O3, 然后利用浸渍法负载 Pd/LaMnO3 活性组分,700℃~ 900℃在反应气氛下热处理 1h,使部分 Pd 进入钙钛
73
1000℃ 下 没 有 明 显 失 活 现 象 。 B Kucharczyk [40] 在 FeCrAl 箔片上涂附 TiO2-La2O3 改性 Al2O3 第 二 载 体 后 ,用 浆 料 法 涂 覆 La1-xPdxMnO3、LaMn1-xPdxO3 (x=0.1, 0.15)活性组分。 实验结果表明 Pd 替代位置和焙烧温 度对催化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La1-xPdxMnO3 活性优 于 LaMn1-xPdxO3, 这 是 因 为 La1-xPdxMnO3 样 品 中 ,Pd 以高活性的 PdO 和 PdO2 形式存在;XPS 研究显示, 小于等于 800℃时,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样品表面 Pd/(Pd+La+Mn)增 加 ,活 性 也 随 之 增 加 ,但 是 850℃ 焙烧会导致 Pd 烧结,活性下降。 2.2 钙钛矿整体型催化剂 2.2.1 催化作用理和特点
在钴、锰负载型催化剂上甲烷的催化氧化

分搅拌后仙人 固体 脲 , 10℃恒 温 回流至 一{ 为 在 0 值
等 最 近用 氧 化还 原 法制备 了高 比表 面的 M O . n ,发 现 陵样 晶具有较高 的甲烷催 化氧化活性 , 其耐 高温 但 性能较差 他们 进一步 通过 添加 Y L、e ac 等提 高 _ 广 Mn ^ o 催化剂 的高 温稳定性 , 同时发现改性 后 的 M o n’
IA C l i I —;类 似 地 , AZ /Z 用 IC载 体 制 得 一 系 列 不 同
c 、 n负 载 量 的催 化 剂 % c/]C 和 T% Mt 0N oAZ 1 /
AZ , 中 , IC 其 y是质量 自分浓 度
12 催化 活性 反应 的评 价 在常 压 固定床 积 分 反 . 应 器 j }催化 反应 活 性的评价 。催 化 剂用草 约 为 r 进
"
,
高. 但其 价格 昂贵 。. 并且 在水 蒸气 中的 活性受 到一
定的抑制 故 开发研 究用非 贵金属催 化 剂进 行 甲 烷的催 化氧 化 问 题 受 到 了 周 内外 研 究 者 的 极大 关 注 。 一最近 . 。 李振 花等 曾报道 在 1% P /r2 化 0 dZ0 催 剂上 , 甲烷 完 全 氧化 活 性 最 高 . 们 还 发 现 P o 他 dC / ZO 负载型双金属催化 剂也具 有较好 的反应活性 . r、 但
50 2 ℃和 50 8 ℃ 其它催化剂 的催化 活性 依次 为 l% 0
MnAz ->1%F/ 1Cl 0 i C 1 它们刘 应 , l l 0 eAZ ->1%N/ c  ̄Z .,
中 . 行 胶溶 , 到 透明 的 氧 化铝溶 胶 一同 I . 进 得 t 加人 , t
甲烷催化燃烧的机理解析与催化剂设计

甲烷催化燃烧的机理解析与催化剂设计引言: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
然而,甲烷的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研究甲烷的催化燃烧机理并设计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甲烷催化燃烧机理解析甲烷催化燃烧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甲烷催化燃烧的机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吸附、解离和氧化。
第一步:吸附甲烷分子首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这是整个反应的起始点。
吸附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来实现。
物理吸附是通过范德华力将甲烷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共价键形成将甲烷分子牢固地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第二步:解离在吸附后,甲烷分子发生解离,产生甲基(CH3)和氢原子(H)。
甲基是反应的中间体,它可以继续与氧气反应生成甲醇等产物,也可以进一步发生解离。
第三步:氧化在解离后,甲基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是整个催化燃烧反应的最终产物。
催化剂通过提供活性位点,促进甲基与氧气的相互作用,加速反应速率。
第二部分:催化剂设计催化剂的设计是提高催化燃烧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催化剂设计策略:1. 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铂、钯、铑等金属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可以通过合金化、负载和改性等方法来实现,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2. 氧化物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氧化活性。
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锆等氧化物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氧化物催化剂的设计可以通过控制晶格缺陷、改变表面酸碱性等方法来实现,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3. 纳米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和形貌,可以调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例如,纳米金属颗粒和纳米氧化物颗粒在甲烷催化燃烧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甲烷催化燃烧发展历程

甲烷催化燃烧发展历程甲烷催化燃烧是指通过催化剂帮助甲烷与氧气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
这一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19世纪末,甲烷催化燃烧的理论基础开始建立。
德国化学家文森特·成立新斯基首先提出了气体催化燃烧的概念。
他在实验中使用了一种铂催化剂成功地催化了甲烷和空气的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和性质。
据研究表明,铂等贵金属能够有效地催化甲烷燃烧反应。
然而,高成本和稀缺性使得贵金属催化剂难以商业化应用。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找其他廉价的替代催化剂。
20世纪50年代,以氧化铕为代表的稀土催化剂开发成功。
这类催化剂不仅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还具备较低的成本。
通过这些催化剂,甲烷的燃烧速度显著提高,使得甲烷催化燃烧成为可能。
20世纪70年代,催化燃烧技术开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
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领域开始采用催化燃烧技术来处理高浓度的甲烷废气。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甲烷,还能够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热能,实现废气的能源回收与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催化剂的性能不断提高。
一些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稀土氧化物和过渡金属分子筛催化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甲烷催化燃烧领域。
同时,催化燃烧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
由于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大量的甲烷排放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
催化燃烧技术能够将甲烷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因此,甲烷催化燃烧成为解决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甲烷催化燃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催化剂的种类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催化燃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并逐渐成为环保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甲烷催化燃烧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甲烷化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因此甲烷的催化化学转化研究对于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反应机理。
1. 甲烷化催化剂的分类甲烷化催化剂主要包括氧化铝基、硅铝酸盐基、镍基、钼基等四种催化剂。
(1)氧化铝基催化剂:氧化铝基催化剂主要包括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类。
非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多为TiO2等高表面积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一般为Ni或Pt 等金属氧化物的复合物,这种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但其催化活性受反应条件的制约较大。
(2)硅铝酸盐基催化剂:硅铝酸盐基催化剂具有活性中心分布广泛、反应速率快、抗中毒性好等优点,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催化剂。
(3)镍基催化剂:镍是甲烷化反应中最常用的催化剂,具有活性中心浓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
但镍基催化剂容易受到反应物质和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寿命也相对较短。
(4)钼基催化剂:钼基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覆盖率较低、反应温度低等优点,但由于其催化活性对反应前期的反应制约较大,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2. 反应机理甲烷化反应的反应系统包括三个阶段:甲烷解离为活性物种、活性物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与CO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
甲烷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会分解成甲基和氢原子,其中甲基是反应的活性物种。
(1)氧化铝基催化剂机理:活性物种CH3在催化剂表面上形成甲基键后,与CO2分子发生反应形成HC(O)OCH3。
(2)硅铝酸盐基催化剂机理:硅铝酸盐基催化剂具有多种酸心,可进行多重反应。
CH4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形成甲基或催化剂表面上的CH键,进一步氧化生成的甲基根离子可与CO2反应生成甲酸盐根离子。
(3)镍基催化剂机理:镍的五配位构型容易形成镍甲烷络合物,甲烷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后首先经过甲烷解离生成反应活性物质甲基根离子和氢离子,进一步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CO2发生反应生产甲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负载型钯催化剂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科研热词 铂 钯 催化氧化 阳极氧化膜 负载催化剂 葡萄糖醛酸内酯 葡萄糖醛酸 氧化铈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不锈钢丝网 pd/la0.5pb0.5mno3催化剂 mcm-41分子筛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科研热词 钯 负载型催化剂 黑荆树单宁 催化加氢 二氧化硅 镍催化剂 锰 铜 钯催化剂 路易斯酸 超顺磁性 贫燃天然气 负载型钯纳米催化剂 负载型钯催化剂 苯酚 肟钯环络合物 硫中毒 硝基苯 甲烷转化 环己醇 环己酮 溶胶-凝胶法 浸渍法 氧化锆 氧化 氢化松香 松香 加氢 催化燃烧 催化活性 催化 介孔材料 二氧化碳 丙烯醇 一氧化碳 sapo-34 heck反应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4年 科研热词 阳极 钯催化剂 载体 燃料电池 活性炭 合金 乙炔氢氯化 pd催化剂 h3po4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钯 5 负载型催化剂 4 锆 1 铝 1 钯配合物/hms分子筛催化剂 1 钯催化剂 1 重复使用 1 醚官能化 1 载体 1 负载 1 苯酚 1 膦配体 1 稀燃天然气汽车 1 碳酸二苯酯 1 石墨烯 1 甲酸氧化 1 活性碳 1 水相 1 氨基醇 1 氧化羰基化 1 氧化羰化 1 微量吸附量热 1 微波 1 孔径效应 1 复合氧化物 1 原位谱学表征 1 加氢 1 催化剂 1 介孔碳 1 β -谷甾醇 1 β -谷甾烷醇 1 pd催化剂 1 heck反应 1 co催化氧化 1 c-c键形成反应 1 c-c键偶联 1
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 !
武汉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第( )卷
在纳米尺度内输运 Q 这就说明在富氧 条 件 6完成的 , 为 活 性 相# 而Q 下# Q : L 极易 形 成 # 6主 要 保 持 金 属 状态 , 对 负载型 Q 少 量 还 原比 完 全 氧 : 催化 剂来 说 # 化或完全还原处理 的 金 属 粒 子 催 化 活 性 高 # 且比完
!!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重 视# 天然气以储量丰富 & 价格低廉 & 使用方便 & 热效率 高& 污染小 等 优 点 # 被认为是目前最清洁的能源之 一, 但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的燃烧温度很高 ! # 天然气 在 空 气 中 的 燃 烧 产 物 5L )& " " k" K L I# 等也可造成环境污 染 , 催化燃烧被认为是解决这一 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 甲烷是最稳定的烃类 # 通常很难活化或氧化 # 且 甲烷催化燃烧工作 温 度 较 高 # 燃烧反应过程中会产 生大量水蒸气 # 同时天然气中含少量硫 # 因此甲烷催 化燃烧催化剂必须具备较高的活性和较高的水热稳 定性 # 以及一定的抗中毒能力 , 而通常催化剂活性与 稳定性是矛盾的 # 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甲烷低温催 同时 化燃烧催化剂引起 国 内 外 研 究 者 极 大 的 兴 趣 # 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关于甲 烷催化燃烧反应催 化 剂 的 制 备 及 性 能 已 多 有 报 道 ,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Q # # : Q 6 M /# > . 等贵金属催化 剂 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载型钯催化剂上甲烷催化燃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玉霞, 肖利华, 徐贤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工业催化
英文刊名:INDUSTRIAL CATALYSIS
年,卷(期):2004,12(3)
被引用次数:13次
1.Hicks R F;Qi H;Yong M L Structure sensitivity of methane oxidation over platinum and palladium 1990(122)
2.曹茂盛超微颗粒制备科学与技术
3.Schneider R;Wendt G;Kiessling D查看详情 1996
4.Overbury S H;Bernrand P A;Somorjai G A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binary systems[外文期刊] 1975(75)
5.Hcoot T E;Otto K Temperature-programned study of the oxidation of palladium/alumina catalysts and their lanthanum modification 1992(92)
6.Ozkan U S;Kumtheker M W;Karakas G Stir-sustained oscillatory behavior of NO+ CH4 + O2 reaction over titaniasupported Pd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7(171)
7.Wierzchowski P T;Zatorski L W Kinetics of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methane combustion over alumina supported Ga2O3,SnO2 or V2O5[外文期刊] 2003(44)
8.Simone D O;Kennelly T;Brungard N L Reversible poisoning of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methane oxidation[外文期刊] 1991(70)
9.Baldwin T R;Burch R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methane on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0(66)
10.Muller C A;Maciejewski M Combustion of methane over palladium/zirconia derived from a glassy Pd-Zr
alloy:effect of Pd particle size on catalytic behavior 1997(166)
11.Spivey J J Complet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s 1987(26)
12.Neyestanaki A K;Kumar N;Lindfors L E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propane and natural gas over Cu and Pd modied ZSM zeolite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5(07)
13.Neyestanaki A K;Kumar N;Lindfors L E Catalytic conbustion of propane and natural gas over Cu and Pd modified ZSM zeolite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5(07)
14.D a 1 la R A;Loffier D G;Magno S查看详情 1997(42)
15.Baldwin T R;Burch R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methane on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I.Alumina supported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90(66)
16.Schmal M;Aranda D A G;Noronha F B查看详情 2000(64)
17.Yasushi Ozawa Effect of addition of Nd2O3 and La2O3 to PdO/Al2O3 in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methane
2003(04)
18.Farrauto R J;Lampert J K Thermal deconposition and reformation of PdO catalysts:support effects[外文期刊] 1995(06)
19.Farrauto R J Catalytic chemistry of supported palladium for combustion of methane 1992(81)
20.Widjaja H;Sekizawa K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methane over Pd supported on Sn02-based oxides[外文期刊] 1999(72)
21.Muller C A;Maciejewski M;Koeppel R A Combustion of methane over palladium/zirconia:effect of Pd-particle size and role of lattice oxygen 1999(47)
22.Briot P;Primet M 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over palladium supported on alumina 1991(68)
23.Mcarty J Efficient oxyfunctionalization of n-hexane by aqueous H2O2 over a new TS-PQTM catalyst 1995(81)
24.Niwa M;Awano K;Murakami Y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83(07)
25.Blomberg M R A;Siegbah P E M;Snensson 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2(96)
26.Broclawik E;Yamauehi R;Endou A查看详情 1997(61)
27.Dropsch H;Baerns M Interaction of methane with supported Pd catalysts studied by adsorption microcalorimetry and TPD/TPSR techniques 1997(165)
28.Muller C A;Madejewski M;Koeppel R A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6(100)
29.Fujimoto K;Ribeiro F H;Avalos-Borja M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PdOx/ZrO2 catalysts for methane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1998(179)
30.CullisCF;Willatt B M Oxidafion of methane over SUpported precious metal catalysts[外文期刊] 1983(83)
31.Firth J G;Holland H B Catalytic oxidation of methane on zeoltes containing rhodium,iridium,palladium and platinum[外文期刊] 1969(65)
1.陈明.王新.焦文玲.王延连甲烷催化燃烧机理及催化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煤气与热力 2010(11)
2.施春苗.潘剑明.马银标.陈波有机废气燃烧镍基钯催化剂的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冶金 2008(4)
3.吴武玲.方奕文.宋一兵.汤吉.沈尾彬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然气化工 2008(4)
4.崔梅生.马丽景.贾超.赵娜.黄小卫.陈霭璠纳米铜锡复合氧化物制备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稀有金属
2007(4)
5.孙诚.吴东方.周建成六铝酸盐型天然气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7(12)
6.刘智云.宋永吉水热合成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条件探讨及优化[期刊论文]-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7(4)
7.周忠良.季生福.银凤翔.卢泽湘.李成岳Pd/CexZr1-xO2/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燃料化学学报 2007(5)
8.左满宏.吕宏安催化燃烧与催化剂材料在VOCs治理方面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津化工 2007(4)
9.张建霞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前置催化剂及HC捕获剂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王伟甲烷催化燃烧耦合甲烷重整金属基催化元件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1.向汉江稀土(复合)氧化物在天然气催化燃烧中的作用[期刊论文]-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3)
12.贾超纳米铜锡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表征[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贾超纳米铜锡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表征[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ych200403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