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传播学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三步, 第三步,这种强烈的感情必须达 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 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共有的顶点, 这种精神状态具有消除普通的社会 约束力的效果; 约束力的效果;
第四步, 第四步,当有关的人重新估计 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变为行动, 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变为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常常失去他 们判断自己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们判断自己感情和行为的能力;
2.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的一般特征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所有 )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并且它 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支配作用 并且它 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的反应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群体不会深思熟虑; ——种族的影响. 种族的影响. 种族的影响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 规定成员角色 )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 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和职责 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 ) 整体合作; 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 ) 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 ) 依据. 依据.
第五讲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主讲人
邓相超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基本问题
1.概念 概念 是指" ▲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
标和共同归属感, 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 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传播,也称作团体传播, ▲群体传播 也称作团体传播,小群 体传播,是指人们在 群体" 是指人们在" 体传播 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 的信息交流活动, 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 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简述传播的类型

简述传播的类型
1. 内向传播:就是自己向自己传递信息,用于形成自我意识,促成自我觉醒。
2. 人际传播:依据两条原则,一是信赖,二是成本-效益。
3. 群体传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容易造成群体压力。
4. 组织传播:马克斯·韦伯说“有一个管理主体的群体就是组织”。
组织传播的特色就是存在“正式传播”和“非正式传播”,后者一般称为“小道消息”。
5. 大众传播:媒介组织通过技术性媒介与大规模受众进行沟通,就叫大众传播。
所以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有三个正面功能:传递信息、提供娱乐、以及教育大众。
(2)大众传播的三个负面功能:制造拟态环境(美国学者李普曼)、制造刻板印象、以及麻醉民众精神(拉扎斯菲尔德,人们满足于通过媒介接触社会,而不再积极地亲身参与公共事务)。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6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一、群体传播1.群体(1)群体的概念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成员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的特征①具有共同或接近的社会属性或目标取向;②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局部社会”。
(3)群体的分类①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和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
②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将群体中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作为分类标准,把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其他则属于一般群体。
③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组织群体(organization),另一类是非组织群体。
(4)群体的社会功能①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②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③形成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秩序的连续性。
④完成个人力所不及的社会协作。
(5)群体对个人成员的意义①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③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6)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①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时群体凝聚力的核心②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③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2.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1)群体传播的概念▲群体传播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因此,群体传播是群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2)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①▲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
②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形成的影响a.群体传播的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传播方式分类

传播方式分类
传播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人内传播:也称为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最典型、最直观、最大量、最丰富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组织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
通过信息传递的过程将组织的各部分、各岗位联结为整体,保障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发展。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深入探讨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原理、方法和实践,提高信 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
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对于组织的 运营、管理、决策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2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的定义
越文化和地域界限进行有效的传播。
02
社会问题多样化
随着社会问题的多样化,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需要更加关注社会议题和
公共利益。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3
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传播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传
播议题。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需要关注环保议题,倡导绿色生活和可持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的定义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 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
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和 绩效,促进组织内部成员之
间的沟通和协作。
组织传播的形式包括正式和非 正式渠道,如会议、文件、报 告、内部刊物、电子邮件、社
交媒体等。
组织传播的特点
目的性
组织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导 向,旨在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日常 运营目标。
群体传播是社会群体内部成员 之间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 交流活动。
它涵盖了组织内成员之间的互 动交流,以及组织与组织、组 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
群体传播对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协调、组织形象的塑造以及组 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群体传播的特点
互动性
群体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是 双向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一)集合行为
1.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现象发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Page ▪ 5Biblioteka 传播学教程三、组织传播
Page ▪ 3
传播学教程
(四)群体规范及作用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来保证群体的合作; (3)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服务。 3.作用 (1)排除偏离性的意见,以保证群体活动的效率; (2)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 (3)唤起“自卫”行为,以保护群体利益。
Page ▪ 6
传播学教程
(二)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横向传播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传播形式:
a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b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2)特点:
a 交流的信息广泛 b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c 本意交流与感情交流。 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 生的压力。
2.信息压力,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 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Page ▪ 4
传播学教程
3.趋同心理: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2第四讲传播类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小结:
• 群体的意义在于它是个人生 存的初级环境,是社会结构的基 石。
•
群体认同感是群体给予个人以知识 类的信息。
群体归属感给群体中的成员以感情 上的依据
•
群体规范
•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法则和体价值。
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 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 趋同心理、信息压力
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 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 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产生的原因
•
• •
⑴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⑵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 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 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 的机遇多。
• 特点: • 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 关系。 •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组织传播
• 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 • • • •
对组织内的传播有三种: A、思想沟通 B、感情沟通 C、工作沟通 (又称角色沟通,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 信息交流)
• • • •
对组织外的传播有三种: 一是主义和宗旨的传播 二是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 三是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
2、组织传播的功能
• • • •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 1、信息大多具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 • 2、组织传播的传播范围总是有限的和有界的 • 3、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
五、大众传播
• (mass communication)
小结:
群体的功能是将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把 个体集合为有序的整体。
传播理论学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 流言有自然产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但大多与一 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则是有意凭空捏造的 消息或信息。
流言研究的四种视角
线性范式 心理学范式 社会学范式 诠释学范式
I.线性范式
1902年由斯德恩(William Stern)开创 1940年代阿尔波特和波斯特曼(Allport and Postman)
权力结构在组织中得以实现,并且指导决策过 程。
组织文化理论
组织成员创造并维持组织现实(reality)的共 享意义,这导致他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价值。
符号的使用和解释对于组织文化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的组织,其文化不一样,她们对行动的解
释也不一样。
组织文化的象征符号
仪式表演
– 个人仪式——检查语音邮件或电子邮件,任务仪式—开罚单、收费, 社会仪式——快乐时光聚会,组织仪式——部门会议、公司野餐
II.心理学范式
心理分析
– 荣格在1910年分析了一个女子学校中师生关系的 流言。
– 荣格:流言之所以被传播,是因为它契合了某种早 已“存在于空气中”的东西
社会心理学
– 费斯廷格:流言产生的原因是群体的认知不协调
III.社会学范式
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研究流言,并注 重研究流言产生的社会环境
reality) 群体产生一定的价值观 个体产生群体身份认同:我们 vs. 他们
群体传播的黑暗面:群体思维
前提假设:
– 群体中存在产生高度凝聚力的条件。 – 群体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是一个统一行动的过程。 – 群体和群体决策通常比较复杂
促进群体思维产生的三个条件
– 决策群体具有高度凝聚力 – 群体所在环境的结构特征:群体与外界隔绝、缺少公正的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群体传播
在第三组比较时,实验助手们开始按实验安排
故意作错误的判断。被试听着这些判断,困惑越来
越大。因为他要等到第6个才说自己的看法,先必须 听前5个人的判断。结果,他面临一个是相信自己的
判断,还是跟随大家,一起做错误判断的两难问题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群体传播
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已经形成的群体意识有修整和制约作
用,从而形新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 于群体传播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规范(Group Norms)在群体传播中的作 用
群体规范: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被试与其他群体成员都围桌子坐下后,实验 者依次呈现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两张卡片中, 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真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 其中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在每 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三条编号依次为1.2.3的 比较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
第一节、群体传播
实验开始后,头两次比较平静无事,群 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选用同一条比较线。作为 第6号(第6个进行判断)的真被试开始觉得 知觉判断很容易、很快。
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
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作用: (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2)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群体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特征及功能 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集体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流言的传播原理
第一节、群体传播
1、群体的特征及功能 群体定义: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 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类型:初级群体、复合群体 初级群体:由血缘、地缘构成的群体,例如:家庭关 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乡亲关系等; 复合群体(或次级群体):是由个体的生理及社会特 征而自然形成的,例如:性别、年龄层、职业、社会 阶层等。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 (1)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
连续性得到保证; (2)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 量,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 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4)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5)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感情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1)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和接触而形成的良好的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2)群体成员由于同一群体的存在而产生的隶属于群 体的独特感情。这种独特感情的形成表现了群体自身的凝 聚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聚合力。 群体目标与群体规范的一致性程度是指群体的成员在 共同的群体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对应的约束和规范中,找到 一个恰当的结合点。
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与趋同心理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
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
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 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第一节、群体传播
趋同心理,心理学中又称从众(confirmity)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
的期望。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
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
行为模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影响力: 对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致
。如果个体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看法
很不一致,他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与其他 保持一致。
第一节、群体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即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与组织的不同: (1) 从形成的途径来看,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而组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第一节、群体传播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
的过程,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群体目标和群体 规范的一致性程度等 。 个体归属:个体对于所隶属的群体的认同感,这种认 同感来源于个体对于所在群体中能够获得的需求满足感, 需求的满足感与个体的自我实现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而产 生了一种认同感。
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
生放弃自己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 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 方向变化的现象。
第一节、群体传播
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的“线条实验”( 1955-1956):将被试组成7 人小组,请他们参加所谓的知 觉判断实验。实验的真正目的 ,是考察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 的影响。7名被试中,只有编 号为第7的被试为真被试,其 他均为实验助手。
织则是基于某种社会需要,按照社会契约而人为地加以建
立的。 (2) 从成员的互动来看,在群体中,其成员的互动虽然 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但这种规范并不是很严格,活 动的余地较大。在组织中,成员的互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 度进行的,这些规章制度一般都很严格,并且往往是形成 文字的。
第一节、群体传播
(3) 从结构和层次来看,群体在结构上显得松散, 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层级,是非结构性的;而组织则 具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形成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 制,部门有上级部门、同级部门和下级部门,职务也 有上司、同僚和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