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及预防事故案例及分析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一般非煤矿山开采,即使不是生产铀等放射性矿石的矿山,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氡。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阅。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一)一、事故基本情况1.2010年2 月5日13时50分,梅江区城北岭上又兴石场工人蓝伟华,在放炮后尚未清理松石的情况下,冒险进入作业边坡下面收拾工具,被突然松脱掉下的较大石块砸中腿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2010年3月21日9时20分,兴宁市罗岗镇五五村石场爆破工钟国环、何贤才,在高陡边陂面上进行打钻作业。
由于平台宽度不足,钟国环在作业时双脚打滑跌落至采场底部,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二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完善;二是隐患排查不及时,现场管理不严;三是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案例(二)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塌,随后整个后期堆积坝全面垮塌。
共冲出水和尾砂14300立方米,其中水2700立方米,尾砂11600立方米,库内留存尾矿13100立方米。
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首正前方的山坡反弹回来后,再沿坝侧20米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去,一直冲到离坝首约700米处。
其中绝大部分尾矿砂则留在坝首下方的30米范围内。
尾矿坝下的34间外来民工工棚和36间基建队的房屋被冲垮,共有28人死亡,56人受伤。
这是一起由于企业违规建设、违章操作,有关职能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基础坝不透水,在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形成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滑动面。
又由于尾矿库长期人为蓄水过多,干滩长度不够,致使坝内尾砂含水饱和、坝面沼泽化,坝体始终处于浸泡状态而得不到固结。
最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沿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的滑动面垮塌。
2、事故的间接原因(1)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把关不严。
尾矿库的选址没有进行安全认证,也没有进行正规设计,而由环保部门进行筑坝指导;基础坝建成后未经安全验收即投入使用。
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一氧化碳泄漏: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常存在于矿井中的煤尘中。如果通风系统 不完善或设备故障,导致一氧化碳泄漏,人员吸入后会发生中毒。
● 其他有毒气体泄漏:除了瓦斯、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外,矿井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有毒气体,如二氧 化碳、氰化氢等。如果这些气体泄漏,也会导致人员中毒。 以上是矿井中毒事故原因分析的主 要内容,通过了解这些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应急处置不当:透水事故发生后, 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
冒顶片帮事故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矿 山地质条件复 杂,岩石松软,
节理发育等
采矿方法:采 矿方法不合理, 如空场采矿法
等
支护方式:支 护方式不当,
如木支护等
安全管理:安 全管理不到位, 如无支护措施
等
矿井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包括机械摩擦、电气设备过热、放炮引火、瓦斯爆炸等
冒顶片帮事故
事故原因: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顶板不稳固或边坡失稳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事故危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矿山生产安全
预防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和边坡维护,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操作技能
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 分析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非 煤 矿 山 事 故 概 述
03 非 煤 矿 山 典 型 事 故
非煤矿山-水灾及火灾事故防治-山东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透水事故.doc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篇山东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重大透水事故一、案例描述盘马埠铁矿是一个设计年产铁矿10万吨,主副斜井开拓的地下开采矿山,地面标高+40米,井下由正负0米,-30米,-47米,-66米四个中段构成,采用浅孔留矿法采矿,矿石从主井提升至地面进入副井选厂处理。
2011年7月10日21时30分,山东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井下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井下当班31名作业人员中有24人被困,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64万元。
二、案例剖析盘马埠矿井主斜井上盘西南侧约200米处为上世纪50年代乱采滥伐留下来的露天采坑(见图一),其下部就是二中段2号口开采高度最大的采场,其采空区垂直高度达到38.3米,按照设计,矿山生产前应对露天采坑采取废石填平,三合土压实的安全措施,事故企业没有对露天坑进行处理,而且在坑内也没有安装专门的排水设施,隐患长期存在。
更为严重的是,事故企业没有建设尾矿库而是将尾矿直接排入露天采坑,非法排放尾矿和储水。
图一露天采坑按照设计,一中段以上不得采矿,露天采坑底部必须保留8到10米的保安矿柱(见图二)。
然而,矿山企业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组织生产,没有编制开采施工方案盲目施工,违规开采露天采坑底部的保安矿柱,致使保安矿柱遭到严重破坏。
图二保安矿柱事故发生时,井下采空区顶部露天采坑底部仅有3.4米的距离。
六月份以来几次连续降雨,使得露天采坑内水位上升,加上井下爆破作业震动影响,致使采空区顶部与露天采坑底部保安矿柱垮塌,形成灌水通道,直接引发透水事故。
露天废坑内约6万立方米的水沙瞬间涌入井下巷道,致使正在2中段、3中段、4中段作业的23名矿工遇难。
三、事故处理经调查,此次事故发生前,采掘施工队非法违规开采露天坑下部的矿体(保安矿柱),造成保安矿柱远小于设计尺寸,连续爆破致使保安矿柱倒塌,露天坑内水沙泻入井下,由此引发透水。
经调查认定,山东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透水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非煤矿山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图 文)

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图文)-------白刚1排土场坍塌事故事故经过2008年7月某曰,某大型露天矿采矿车间排土运输司机李某,8.40左右运输当班第一排土车次到排土场,现场不见无指挥员,李某未下车直接倒车到排土眉线卸车,当大箱举升到最大角度时,后轮突然下沉,汽车翻滚到排土坡面下部,当即车毁人亡。
事故原因1.司机李某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没有下车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在排土眉线附近存在几条裂缝危险的情况下,强行卸车,后轮站立地失稳,导致事故发生。
2.指挥员未按时到岗,现场安全监督与指挥失职。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强化职工劳动纪律。
2雷击爆炸事故事故经过2007年7月某曰下午,某采石场进行爆区第二次装药作业,即装前两排炮孔(第一次装药已于2天前完成,装的是后两排炮孔),现场作业共7人,当装到下午5.00左右时天下雨,爆破员请示矿主要求停止作业,矿主强令继续作业并要求快速完工,装药作业又继续进行,5.30时矿区东南方向突发雷响,装药区当即爆炸,7人被炸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1.雷击电雷管起爆网路爆炸(当时允许),导致事故发生。
2.第一次装药(预装药)严重违反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3.下雨天气下强行装药作业,严重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和当地公安部门有关规定。
2.做好天气预报收听工作。
3.取缔电雷管起爆,改为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
3尾矿库溃坝事故事故经过某铁矿对其尾矿库进行清库作业,采用液压挖掘机挖掘,汽车运输。
至2011年8月某曰,清库作业已一周有余,当日下午2时左右,挖掘机司机发现站立地面出水,挖掘机开始逐渐下沉,司机试图将挖掘机行走到安全地点,所有操作无济于事,下沉速度越来越快,挖掘机越陷越深,司机只好逃离。
几分钟后,尾矿库溃坝,尾砂泥浆顺山沟而下,掩埋下游村庄部分大区域,导致12人死亡。
事故原因1.清库作业导致清淘区干滩尾砂液化,进而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
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安全生产监管信息。 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信用惩戒。
非煤矿山生产安 全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事故原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 事故经过:某非煤矿山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后果:企业停产整顿,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防范措施:加强安全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气候条件: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风、雷电等可能导致矿山水灾、设备损坏等事故发生。
地震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可能对非煤矿山的生产设施和安全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引发生产安全事 故。
自然灾害预警:非煤矿山应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气象等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 施,降低自然灾害对生产安全的影响。
防范非煤矿山生 产安全事故的措 施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增加安全设施 的投入,提高 设备的安全性
能
加大安全培训 和教育力度, 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技能
增加安全检查 和隐患排查的 频次,及时发 现和整改安全
隐患
建立完善的安 全管理体系, 确保各项安全 措施的有效执
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责任,实施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辨识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 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职责。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 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
速反应能力。
非煤矿山事故案例大全

非煤矿山事故案例大全矿山事故是指在矿山开采、生产、运输、施工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其中包括事故和灾难。
非煤矿山指除煤矿以外的矿山,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山、铁矿石、建筑材料矿山等。
非煤矿山事故案例不容忽视,它们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工作的警示,也是对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一种提醒和教训。
以下是一份关于非煤矿山事故案例的大全,以提醒人们关注矿山安全生产。
1.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处锑矿发生坍塌事故,造成数名工人被埋,其中一人不幸遇难。
2.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一处铁矿发生矿井透水事故,造成多名矿工被困,消防部门紧急施救,最终抢救出所有被困人员。
3.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一处石灰石矿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多名工人中毒。
4.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处锌铅矿发生崩塌事故,导致多名工人被埋,部分工人受伤。
5.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源县一处铜矿发生火灾事故,多名工人被困,经过抢救,幸存工人全部获救。
6.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一处硅石矿山发生塌方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伤亡。
7.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一处石灰石矿山发生电力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8. 2020年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一处铁矿发生矿井事故,多名工人被困,最终全部获救。
9.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处铀矿发生尾矿库溃坝事件,造成环境污染和部分村民受伤。
10. 2017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一处石材矿山发生事故,多名工人被砸伤。
以上案例仅为非煤矿山事故中的少数。
矿山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安全措施,减少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希望各地矿山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引以为戒,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为矿工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非煤矿山常见事故及防范措施

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矿山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矿山设备设施的影响
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导致矿山事故
地震等地质灾害引发矿山事故
操作失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因疏忽或技能不足导致的意外
违反安全规定:不遵守矿山安全规定,冒险作业或违规操作
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员工培训和监督不足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矿山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政府应加强对非煤矿山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定期对非煤矿山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非煤矿山的开采、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各项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装置等,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是预防非煤矿山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发生。
应急处置不当:在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置措施不当或响应不及时
设备老化、磨损严重
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故障
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足
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不彻底
非煤矿山事故防范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青州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青州非煤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1. 事故概述
近日,山东省青州市一家非煤矿山发生了一起重特大的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了
严重后果。
据初步了解,该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且管理不到位,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2.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此次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矿山存在违规开采现象。
该矿山采用了不合规的开采方法,导致了矿山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
•安全管理不到位。
该矿山存在多项安全隐患,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人员违规操作。
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现象,致使事故发生。
3. 事故影响
此次事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同时,也对该矿山所在地区的
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目前救援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4. 教训及改进措施
此次事故对于非煤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警示。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煤矿山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矿山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矿山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
•强化对矿工违章操作的惩罚力度,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5.
矿山生产安全事故不仅会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更会对社会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觉,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案例1 • 2002年6月,山西河津市某安装公司对某氧 化铝厂3号熟料烧成窑进行大修,17日17时左 右,临时工何某在窑尾焊接钩钉时,不慎触电, 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原因分析: • 窑体系Q235-A钢材制造,导电性能良好。事 故原因是何某无特种作业资格证,违章进行电 焊作业,对电焊操作最基本的技能一无所知, 焊接时左手持钩钉,右手握焊把,被焊物钩钉 根本就没有与窑体接触,负载电流通过引出线、 焊把、焊条、钩钉、人体、窑体、二次侧地线, 回到电焊机,构成电流流通的回路,使电流通 过人体,造成触电死亡事故。如果被焊物钩钉 与窑体直接接触,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金属 的电阻,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 计),这起人身触电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事故案例 不可忽视的电焊机负荷侧触电 在电焊作业现场,常出现一些易造成人身触电伤 亡事故的安全隐患,如电焊作业时,焊工不戴专用手套; 电焊机的引出线接头或绝缘破裂导体裸露;引出线接线 柱裸露不加护罩;引出线直接搭在金属栏杆或扶梯上; 引出线拖拉在地面积水里甚至直接扔到深水里,而且焊 工还站在水里作业。当安全人员制止、纠正这些习惯性 违章行为时,焊工及相当一部分检修工的回答既简单又 统一:“这个电不打人。” 电焊机负荷侧电压真的不会伤人吗?这个认识上 的误区,是缺乏电气专业技术知识的错误认识,也是对 触电事故了解不够的原故,希望通过以下分析论述,使 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走出误区,以便在电焊作业时做好 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自身及他人的人身 安全,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触电事故 主要原因
1、违章带电作业、检修或清理。 2、电器设施、电缆老化,绝缘破损造 成漏电。 3、送电前没有确认,突然送电。 4、误送电操作。 5、检修前不执行验电规定。 6、移动带电设备、设施不停电
主要预防措施 1、电器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证后,方可 从事电工作业。 2、严格停送电制度,实行停送电工作票。 3、做好员工用电安全教育,设备设施运转时 禁止清理、注油、检修、移动设备必须停电。 4、执行停电挂牌上锁制度,防止误操作、误 送电。 5、规范用电现场,禁止乱拉、乱扯电线。 6、对用电设备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安装使 用漏电保护器,并经常试验其灵敏。 7、照明电压220v,行灯安全电压36v。 8、经常对电器设备、设施检查,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 • • •
事故案例 1、大峰露天矿“10.16”重大施工爆破事故 2008年10月16日18时13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大峰矿基建露天剥离工程现场发生一起重大施 工爆破伤亡事故,造成16人死亡、53人受伤(其中12 人重伤)。 • 大峰矿地处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属神华集团煤炭 生产企业,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2005年5月停 止羊齿采区井工生产,后经设计、审查,改井工开采 为露天复采,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承担羊 齿采区上部水平硐室大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业务。 2008年10月16日在2135水平采用台阶式深孔二次爆破 时,发生波及方圆850米范围的伤亡事故。
主要原因 1、移动钻机时由于配合不当被挤伤。 2、装卸钻杆被挤伤。 3、设备在运转中进行清理、注油、保养等。 4、设备运转部位缺少防护罩、护栏。 5、装卸设备、倒车时对后面观察不够。 6、汽车装卸过满,落实伤人。 7、汽车或装载机、因作业场地狭窄不平、 超速行驶,光线不足,坡陡弯多造成事故。 8、汽车刹车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神华宁煤集团大峰露天 矿“10.16”重大施工爆破事故的通报中:
• 初步分析,事故暴露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爆破作业中,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 定,深孔松动爆破岩石时,安全警戒距离小于 200米,直接造成200米范围内的4人当场死亡; 二是火工品管理混乱,大峰矿有炸药库,承包方 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也有炸药库,大峰矿 对其发放炸药量领取自由,无退库记录。事发前, 曾经一次领取雷管4500发,只使用几百发,有大 量雷管炸药未退回矿方炸药库;三是采取的硐室 加强松动爆破(大爆破)作业技术上存在问题; 四是甲乙双方工程承包机制不健全,甲方对乙方 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非煤露天矿山安全事故及预防
矿山是三大高危行业之一,作为非 煤矿山企业主要存在着爆破事故、物体 打击、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边坡 垮塌和排土场滑坡及尾矿库溃坝等主要
事故。
• • • • • • • • • •
一、爆破事故 主要原因 1、警戒安全距离不够,规程规定中爆破 200米,小爆破300米。 2、抵抗线过小。 3、装药量过多。 4、填孔不符合要求。 5、早爆、迟爆。 6、提前进入爆破现场。 7、违规处理盲爆、残爆。 8、违法使用劣质产品。
• •
• • •
•
• •
二、物体打击 非煤矿山物体打击主要是滚石等造成的人 身伤害。一般采场爆破后、在二次爆破中、 装车过程中导致高处危石滚落伤人。 主要原因 1、爆破后没有对高处危石、浮石等仔细检 查处理,盲目进入危险区。 2、对作业面危石观察不够,矿岩突然滚动 伤人。 3、在滚石危险区逗留、休息。 4、冒险用人工或机械处理高处危石,躲避 不及。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采场技术管理,对采剥现场事
先进行平整,开拓作业面。 2、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 安全培训,具有一定的安全技能和 安全常识。 3、厂内车驾驶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和 技术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方准作业。 4、加强人员教育,严禁超载超速。 5、按采场工艺要求规范采场道路,保 证必要的行驶条件。
• • • •爆破作业人员要经过公安部门培训,经考核 合格方能从事爆破作业。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孔网参数布孔,装药 和起爆。 3、加强爆破警戒,严格按安全距离要求放后警 戒。警戒人员要相互能够瞭望,防止有警戒死 角存在。 4、对地质特殊地段要有专门爆破设计。 5、爆破前对爆破网络进行仔细检查。 6、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起爆器,严禁用其他电器 代替。 7、执行盲炮、残炮处理规定,严禁硬拉、硬牵 盲炮导线。 8、爆破后认真检查现场,15分钟后方可进入, 进入前应将起爆导线断开。 9、杜绝使用违规爆破器材和私存爆破器材。
• 主要预防措施 • 1、爆破后对现场要认真检查、确 认,对危石采取措施后方可进入。 • 2、应优先使用机械化进行装车作 业。 • 3、对有矿岩滚落的区域禁止人员 逗留、休息或设立警戒线。 • 4、对边坡危石及时处理,应安排 有经验人员进行。 • 5、按照设计要求留好安全平台。
三、机械伤害(包括车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