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台湾中考数学真题与解答

合集下载

2013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3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3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数学试卷本试卷共5页,分二部分,共25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1、比0大的数是()A -1 B12C 0D 12、图1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 (C) (D)正面3、在6×6方格中,将图2—①中的图形N平移后位置如图2—②所示,则图形N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A 向下移动1格B 向上移动1格C 向上移动2格D 向下移动2格4、计算:()23m n的结果是( )A 6m nB 62m nC 52m nD 32m n5、为了解中学生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设置“A :报纸,B :电视,C :网络,D :身边的人,E :其他”五个选项(五项中必选且只能选一项)的调查问卷,先随机抽取50名中学生进行该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绘制条形图如图3,该调查的方式是( ),图3中的a 的值是( ) A 全面调查,26 B 全面调查,24 C 抽样调查,26 D 全面调查,246、已知两数x,y 之和是10,x 比y 的3倍大2,则下面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1032x y y x +=⎧⎨=+⎩B 1032x y y x +=⎧⎨=-⎩C 1032x y x y +=⎧⎨=+⎩D 1032x y x y +=⎧⎨=-⎩7、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4所示,则 2.5a -=( )图42.5aA 2.5a -B 2.5a -C 2.5a +D 2.5a -- 8、若代数式1x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 B 0x ≥ C 0x > D 01x x ≥≠且9、若5200k +<,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k +-=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无法判断10、如图5,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CA 是BCD ∠的平分线,且,4,6,AB AC AB AD ⊥==则tan B =( )A 23B 22 C114 D 554图5ADBC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2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1.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P A =7,则PB =______________ .12.广州某慈善机构全年共募集善款5250000元,将525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 .13.分解因式:=+xy x 2_______________.14.一次函数,1)2(++=x m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 15.如图6,ABC Rt ∆的斜边AB =16, ABC Rt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后得到C B A Rt '''∆,则C B A Rt '''∆的斜边B A ''上的中线D C '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 .16.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点P 在第一象限,P Θ与x 轴交于O,A 两点,点A 的坐标为(6,0),P Θ的半径为13,则点P 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10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9分) 解方程:09102=+-x x .18.(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8,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AB =5,AO =4,求BD 的长.CODAB图819.(本小题满分10分)先化简,再求值:yx y y x x ---22,其中.321,321-=+=y xC'图6ACB O A'B'A O 图7yx( 6, 0 )P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9),把△ABD 沿对角线BD 翻折180°得到△A ˊBD.(1) 利用尺规作出△A ˊBD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设D A ˊ 与BC 交于点E ,求证:△BA ˊE ≌△DCE .21.(本小题满分12分)在某项针对18~35岁的青年人每天发微博数量的调查中,设一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为m ,规定:当m ≥10时为A 级,当5≤m <10时为B 级,当0≤m <5时为C 级.现随机抽取30个符合年龄条件的青年人开展每人“日均发微博条数”的调查,所抽青年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的数据如下:11 10 6 15 9 16 13 12 0 8 2 8 10 17 6 13 7 5 7 3 12 10 7 11 3 6 8 14 15 12 (1) 求样本数据中为A 级的频率;(2) 试估计1000个18~35岁的青年人中“日均发微博条数”为A 级的人数; (3) 从样本数据为C 级的人中随机抽取2人,用列举法求抽得2个人的“日均发微博条数”都是3的概率.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0, 在东西方向的海岸线MN 上有A 、B 两艘船,均收到已触礁搁浅的船P 的求救信号,已知船P 在船A 的北偏东58°方向,船P 在船B 的北偏西35°方向,AP 的距离为30海里.(1) 求船P 到海岸线MN 的距离(精确到0.1海里);(2) 若船A 、船B 分别以20海里/小时、15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出发,匀速直线前往救援,试通过计算判断哪艘船先到达船P 处.AD图9BCPB A图10北东N M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正方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2,2),反比例函数ky x=(x >0,k ≠0)的图像经过线段BC 的中点D .(1)求k 的值;(2)若点P(x,y)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运动(不与点D 重合),过点P 作PR ⊥y 轴于点R,作PQ ⊥BC 所在直线于点Q ,记四边形CQPR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x 的解析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015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i)答案与解析

2015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i)答案与解析

2015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I)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1.(3分)(2015•台湾)算式(﹣1)×(﹣3)×之值为何?()B××,2.(3分)(2015•台湾)已知直线L的方程式为x=3,直线M的方程式为y=﹣2,判断下列B3.(3分)(2015•台湾)下列各选项中的盒状图分别呈现出某班四次小考数学成绩的分布情.B..D.4.(3分)(2015•台湾)算式(﹣3)4﹣72﹣之值为何?()=815.(3分)(2015•台湾)如图,AB为圆O的直径,BC为圆O的一弦,自O点作BC的垂线,且交BC于D点.若AB=16,BC=12,则△OBD的面积为何?()6BD=CD=OD=2BD=CD=×AB=8=2,OD××.6.(3分)(2015•台湾)计算多项式﹣2x(3x﹣2)2+3除以3x﹣2后,所得商式与余式两者7.(3分)(2015•台湾)将图1的正四角锥ABCDE沿着其中的四个边剪开后,形成的展开图为图2.判断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四个边可为此四个边?().=34=(﹣5)3=32×55=(﹣3)2×(﹣、9.(3分)(2015•台湾)如图为某餐厅的价目表,今日每份餐点价格均为价目表价格的九折.若恂恂今日在此餐厅点了橙汁鸡丁饭后想再点第二份餐点,且两份餐点的总花费不超过200元,则她的第二份餐点最多有几种选择?(),10.(3分)(2015•台湾)如图,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BC分别交圆O1、圆O2于D、E两点.若∠BO1D=40°,∠CO2E=60°,则∠A的度数为何?()=70EC=11.(3分)(2015•台湾)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12.(3分)(2015•台湾)怡君手上有24张卡片,其中12张卡片被画上O记号,另外12张卡片被画上X记号.如图表示怡君从手上拿出6张卡片放在桌面的情形,且她打算从手上剩下的卡片中抽出一张卡片.若怡君手上剩下的每张卡片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她抽出O 记号卡片的机率为何?()B记号卡片的机率为;13.(3分)(2015•台湾)已知甲、乙为两把不同刻度的直尺,且同一把直尺上的刻度之间距离相等,耀轩将此两把直尺紧贴,并将两直尺上的刻度0彼此对准后,发现甲尺的刻度36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8,如图1所示.若今将甲尺向右平移且平移过程中两把直尺维持紧贴,使得甲尺的刻度0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如图2所示,则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的哪一个刻度?()14.(3分)(2015•台湾)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x2﹣8x﹣a=0中的a为下列哪一个数时,可的值一一代入得到是正整数即可得,,此选项不对;,此选项不对;=12,15.(3分)(2015•台湾)如图,坐标平面上有A(0,a)、B(﹣9,0)、C(10,0)三点,其中a>0.若∠BAC=95°,则△ABC的外心在第几象限?()x=17.(3分)(2015•台湾)已知A地在B地的西方,且有一以A、B两地为端点的东西向直线道路,其全长为400公里.今在此道路上距离A地12公里处设置第一个广告牌,之后每往东27公里就设置一个广告牌,如图所示.若某车从此道路上距离A地19公里处出发,往东直行320公里后才停止,则此车在停止前经过的最后一个广告牌距离A地多少公里?(),18.(3分)(2015•台湾)如图,△ABC中,BC>AB>AC.甲、乙两人想在BC上取一点P,使得∠APC=2∠ABC,其作法如下:(甲)作AB的中垂线,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19.(3分)(2015•台湾)如图为甲、乙、丙三根笔直的木棍平行摆放在地面上的情形.已知乙有一部分只与甲重迭,其余部分只与丙重迭,甲没有与乙重迭的部分的长度为1公尺,丙没有与乙重迭的部分的长度为2公尺.若乙的长度最长且甲、乙的长度相差x公尺,乙、丙的长度相差y公尺,则乙的长度为多少公尺?()20.(3分)(2015•台湾)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21.(3分)(2015•台湾)坐标平面上,二次函数y=﹣x2+6x﹣9的图形的顶点为A,且此函数图形与y轴交于B点.若在此函数图形上取一点C,在x轴上取一点D,使得四边形ABCD22.(3分)(2015•台湾)已知甲校原有1016人,乙校原有1028人,寒假期间甲、乙两校人数变动的原因只有转出与转入两种,且转出的人数比为1:3,转入的人数比也为1:3.若23.(3分)(2015•台湾)如图为两正方形ABCD、BEFG和矩形DGHI的位置图,其中G、F两点分别在BC、EH上.若AB=5,BG=3,则△GFH的面积为何?()===GF,24.(3分)(2015•台湾)将甲、乙、丙三个正分数化为最简分数后,其分子分别为6、15、,即化简后的甲为;所以化简后的乙是,丙是,,25.(3分)(2015•台湾)如图的灰色小三角形为三个全等大三角形的重迭处,且三个大三角形各扣掉灰色小三角形后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梯形.若图中标示的∠1为58°,∠2为62°,∠3为60°,则关于甲、乙、丙三梯形的高的大小关系,下列叙述何者正确?()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26.(10分)(2015•台湾)大冠买了一包宣纸练习书法,每星期一写1张,每星期二写2张,每星期三写3张,每星期四写4张,每星期五写5张,每星期六写6张,每星期日写7张.若大冠从某年的5月1日开始练习,到5月30日练习完后累积写完的宣纸总数已超过120张,则5月30日可能为星期几?请求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27.(15分)(2015•台湾)如图,四边形ABCD中,AC为∠BAD的角平分线,AB=AD,E、F两点分别在AB、AD上,且AE=DF.请完整说明为何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四边形ABCD 的一半.。

(中考数学真题复习)第7讲 一元一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基础例题 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真题复习)第7讲 一元一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基础例题 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基础演练】1.(2013·滨州)把方程12x=1变形为x=2,其依据是() A.等式的性质1B.等式的性质2C.分式的基本性质D.不等式的性质1解析把方程12x=1变形为x=2,其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答案B2.(2013·泰安)某电子元件厂准备生产4600个电子元件,甲车间独立生产了一半后,由于要尽快投入市场,乙车间也加入该电子元件的生产,若乙车间每天生产的电子元件是甲车间的1.3倍,结果用33天完成任务,问甲车间每天生产电子元件多少个?在这个问题中设甲车间每天生产电子元件x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A.2300x+23001.3x=33 B.2300x+2300x+1.3x=33C.2300x+4600x+1.3x=33 D.4600x+2300x+1.3x=33解析设甲车间每天能加工x个,则乙车间每天能加工1.3x个,根据题意可得:2300 x+2300x+1.3x=33.答案B3.(2013·丽水)分式方程1x-2=0的解是________.解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得1-2x=0,解得x=12.检验:当x=12时,x=12≠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2.答案x =124.(2012·宁波)分式方程x -2x +4=12的解是________.解析方程的两边同乘2(x +4),得2(x -2)=x +4,2x -4=x +4,解得x =8.检验:把x =8代入x +4=12≠0.故原方程的解为x =8.答案x =85.(2013·绍兴)分式方程2xx -1=3的解是________.解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 -1,得2x =3(x -1),解得x =3.检验:当x =3时,x -1=3-1=2≠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3.答案x =36.(2013·滨州)解方程:3x +52=2x -13.解去分母得:3(3x +5)=2(2x -1),去括号得:9x +15=4x -2,移项合并得:5x =-17,解得:x =-175.7.(2010·台州)解方程:3x =2x -1.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x -1),得3(x -1)=2x ,解得x =3.经检验:x =3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 =3.8.(2010·义乌市)解分式方程:2x2+1x+2=2x.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2,得2x2+1=2x2+4x,∴4x=1,∴x=1 4 .经检验,x=14是原方程的解.9.(2012·北京)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据林业专家分析,树叶在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悬浮颗粒物,具有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已知一片银杏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比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的2倍少4毫克,若一年滞尘1000毫克所需的银杏树叶的片数与一年滞尘550毫克所需的国槐树叶的片数相同,求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解设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为x毫克,则一片银杏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为(2x-4)毫克,由题意得:10002x-4=550x,解得:x=22.经检验:x=22是所列方程的解.答: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为22毫克.【能力提升】10.(2013·台湾)附表为服饰店贩卖的服饰与原价对照表.某日服饰店举办大拍卖,外套依原价打六折出售,衬衫和裤子依原价打八折出售,服饰共卖出200件,共得24000元.若外套卖出x件,则依题意可列出下列哪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式?()服饰原价(元)外套250衬衫125裤子125A.0.6×250x+0.8×125(200+x)=24000B.0.6×250x+0.8×125(200-x)=24000C.0.8×125x+0.6×250(200+x)=24000D.0.8×125x+0.6×250(200-x)=24000解析若外套卖出x 件,则衬衫和裤子卖出(200-x )件,由题意得:0.6×250x +0.8×125(200-x )=24000,答案B11.(2012·山西)图1是边长为30cm 的正方形纸板,裁掉阴影部分后将其折叠成如图2所示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该长方体的宽是高的2倍,则它的体积是________cm 3.解析长方体的高为x cm ,然后表示出其宽为30-4x ,根据题意得:30-4x =2x ,解得:x =5.故长方体的宽为10cm ,长为20cm 则长方体的体积为5×10×20=1000cm 3.答案100012.(2012·攀枝花)若分式方程:2+1-kx x -2=12-x有增根,则k =________.解析∵2+1-kx x -2=12-x,去分母得:2(x -2)+1-kx =-1,整理得:(2-k )x =2,当2-k =0时,此方程无解,不符合题意.∵分式方程2+1-kx x -2=12-x 有增根,∴x -2=0,2-x =0,解得:x =2,把x =2代入(2-k )x =2得:k =1.答案113.(2010·嘉兴)解方程:x x +1+x +1x=2.解设x x +1=y ,则原方程化为y +1y =2.整理得,y 2-2y +1=0,解之得,y =1.当y =1时,xx +1=1,此方程无解.故原方程无解.14.(2010·义乌市)我市举办的“义博会”是国内第三大展会,从199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5届.(1)1995年“义博会”成交金额为1.01亿元,1999年“义博会”成交金额为35.2亿元,求1999年的成交金额比1995年的增加了几倍?(结果精确到整数)(2)2000年“义博会”的成交金额与2009年的成交金额的总和是153.99亿元,且2009年的成交金额是2000年的3倍少0.25亿元,问2009年“义博会”的成交金额是否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解(1)(35.2-1.01)÷1.01≈34.答:1999年的成交金额比1995年约增加了34倍;(2)设2000年成交金额为x 亿元,则2009年成交金额为(3x -0.25)亿元.由题意得x +3x -0.25=153.99,解得x =38.56,∴3x -0.25=115.43>100,∴2009年“义博会”的成交金额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2013年港澳台联考数学真题及答案PDF版

2013年港澳台联考数学真题及答案PDF版


4 1 OA OB 3 3
2
1 BA, 则向量 OM =_____ 3 1 2 2 1 B. C. OA OB OA OB 3 3 3 3
2 2

D.
2 1 OA OB 3 3
B.
A.
2a a2 1
2a a2 1
C.
a2 1 a2 1D.源自a 2 1 a2 16. 3 位男同学与 2 位女同学排成一列,其中女同学相邻的不同排法共有______ A. 48 种 B. 36 种 C. 24 种 D. 18 种 7.已知向量 OA, OB 不共线, BM A.
B. f ( x )的值域是[–1,1] D. f ( x )是周期为 的函数
12. 把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起, 当以 A,B,C, D 为项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 直线 BD 和平面 ABC 所成的大小为_____ A. 30

B. 45

C. 60

D. 90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设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 s n =2n 2 -2n,则a n = ____________. 14. 不等式 lg >1 的解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x 2 -x 2)
10. 3 种颇色的卡片各 5 张,从中随机抽取 3 张,则 3 张卡片颜色相同的概率为____ 6 12 8 16 A. B. C. D. 91 91 273 273
11. 设函数 f ( x )=cos(sin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 A. f ( x )的定义域是[–1,1]

2024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2024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2024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1~25题)1.(3分)算式之值为何?()A.B.C.D.2.(3分)如图为一个直三角柱的展开图,其中三个面被标示为甲、乙、丙.将此展开图折成直三角柱后,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甲与乙平行,甲与丙垂直B.甲与乙平行,甲与丙平行C.甲与乙垂直,甲与丙垂直D.甲与乙垂直,甲与丙平行3.(3分)若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的解为,则a+b之值为何?()A.﹣28B.﹣14C.﹣4D.144.(3分)若想在如图的方格纸上沿着网格线画出坐标平面的x轴、y轴并标记原点,且以小方格边长作为单位长,则下列哪一种画法可在方格纸的范围内标出(5,3)、(﹣4,﹣4)、(﹣3,4)、(3,﹣5)四点?()A.B.C.D.5.(3分)阿贤利用便利贴拼成一个圣诞树图案,圣诞树图案共有10层,每一层由三列的便利贴拼成,前3层如图所示.若同一层中每一列皆比前一列多2张,且每一层第一列皆比前一层第一列多2张,则此圣诞树图案由多少张便利贴拼成?()A.354B.360C.384D.3906.(3分)箱内有50颗白球和10颗红球,小慧打算从箱内抽球31次,每次从箱内抽出一球,如果抽出白球则将白球放回箱内,如果抽出红球则不将红球放回箱内.已知小慧在前30次抽球中共抽出红球4次,若她第31次抽球时箱内的每颗球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这次她抽出红球的机率为何?()A.B.C.D.7.(3分)图1有A、B两种图案,其中A经过上下翻转后与B相同,且图案的外围是正方形,图2是将四个A图以紧密且不重叠的方式排列成大正方形,图3是将两个A图与两个B图以紧密且不重叠的方式排列成大正方形.判断图2、图3是否为轴对称图形?()A.图2、图3皆是B.图2、图3皆不是C.图2是,图3不是D.图2不是,图3是8.(3分)若a=3.2×10﹣5,b=7.5×10﹣5,c=6.3×10﹣6,则a、b、c三数的大小关系为何?()A.a<b<c B.a<c<b C.c<a<b D.c<b<a9.(3分)癌症分期是为了区别恶性肿瘤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某国统计2011年确诊四种癌症一到四期的患者在3年后存活的比率(3年存活率),並依据癌症类别与不同分期将资料整理成如图.甲、乙两人对该国2011年确诊上述四种癌症的患者提出看法如下:(甲)一到四期的乳癌患者的3年存活率皆高于50%(乙)在这四种癌症中,三期与四期的3年存活率相差最多的是胃癌对于甲、乙两人的看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皆正确B.甲、乙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10.(3分)下列何者为多项式5x(5x﹣2)﹣4(5x﹣2)2的因式分解?()A.(5x﹣2)(25x﹣8)B.(5x﹣2)(5x﹣4)C.(5x﹣2)(﹣15x+8)D.(5x﹣2)(﹣20x+4)11.(3分)将化简为,其中a、b为整数,求a+b之值为何?()A.5B.3C.﹣9D.﹣1512.(3分)甲、乙两个二次函数分别为y=(x+20)2+60、y=﹣(x﹣30)2+60,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甲有最大值,且其值为x=20时的y值B.甲有最小值,且其值为x=20时的y值C.乙有最大值,且其值为x=30时的y值D.乙有最小值,且其值为x=30时的y值13.(3分)如图为阿成调整他的计算机画面的分辨率时看到的选项,当他从建议选项1920×1080调整成1400×1050时,由于比例改变(1920:1080≠1400:1050),画面左右会出现黑色区域,当比例不变就不会有此问题.判断阿成将他的计算机画面分辨率从1920×1080调整成下列哪一种时,画面左右不会出现黑色区域?()A.1680×1050B.1600×900C.1440×900D.1280×102414.(3分)小玲搭飞机出国旅游,已知她搭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为800公斤,为了弥补这些碳排放量,她决定上下班时从驾驶汽车改成搭公交车.依据图(九)的信息,假设小玲每日上下班驾驶汽车或搭公交车的来回总距离皆为20公里,则与驾驶汽车相比,她至少要改搭公交车上下班几天,减少产生的碳排放量才会超过她搭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每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每移动1公里产生的碳排放量●自行车:0公斤●公交车:0.04公斤●机车:0.05公斤●汽车:0.17公斤A.310天B.309天C.308天D.307天15.(3分)甲、乙两个最简分数分别为、,其中a、b为正整数.若将甲、乙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后,甲的分子变为50,乙的分子变为54,则下列关于a的叙述,何者正确?()A.a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B.a是3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C.a是5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D.a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16.(3分)有研究报告指出,1880年至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趋势约为每十年上升0.08℃.已知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88℃,假设未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与上述趋势相同,且每年上升的度数相同,则预估2020年之后第x年的全球平均气温为多少℃?(以x表示)()A.14.88+0.08xB.14.88+0.008xC.14.88+0.08[x+(2020−1880)]D.14.88+0.008[x+(2020−1880)]17.(3分)△ABC中,∠B=55°,∠C=65°.今分别以B、C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圆B、圆C,关于A点位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在圆B外部,在圆C内部B.在圆B外部,在圆C外部C.在圆B内部,在圆C内部D.在圆B内部,在圆C外部18.(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与平行四边形EFGH全等,且A、B、C、D的对应顶点分别是H、E、F、G,其中E在DC上,F在BC上,C在FG上.若AB=7,AD=5,FC=3,则四边形ECGH的周长为何?()A.21B.20C.19D.1819.(3分)如图的数在线有A(−2)、O(0)、B(2)三点.今打算在此数在线标示P(p)、Q(q)两点,且p、q互为倒数,若P在A的左侧,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Q在AO上,且AQ<QO B.Q在AO上,且AQ>QOC.Q在OB上,且OQ<QB D.Q在OB上,且OQ>QB20.(3分)四边形ABCD中,E、F两点在BC上,G点在AD上,各点位置如图所示.连接GE、GF后,根据图中标示的角与角度,判断下列关系何者正确?()A.∠1+∠2<∠3+∠4B.∠1+∠2>∠3+∠4C.∠1+∠4<∠2+∠3D.∠1+∠4>∠2+∠321.(3分)如图,、皆为半圆,与相交于E点,其中A、B、C、D在同一直在线,且B为AC 的中点.若=58°,则的度数为何?()A.58B.60C.62D.6422.(3分)如图,△ABC内部有一点D,且△DAB、△DBC、△DCA的面积分别为5、4、3.若△ABC 的重心为G,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GBC与△DBC的面积相同,且DG与BC平行B.△GBC与△DBC的面积相同,且DG与BC不平行C.△GCA与△DCA的面积相同,且DG与AC平行D.△GCA与△DCA的面积相同,且DG与AC不平行23.(3分)如图1,等腰梯形纸片ABCD中,AD∥BC,AB=DC,∠B=∠C,且E点在BC上,DE∥AB.今以DE为折线将C点向左折后,C点恰落在AB上,如图2所示.若CE=2,DE=4,则图2的BC与AC的长度比为何?()A.1:2B.1:3C.2:3D.3:5请阅读下列叙述后,回答24~25题.体重为衡量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表(一)为成年人利用身高(公尺)计算理想体重(公斤)的三种方式,由于这些计算方式没有考虑脂肪及肌肉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因此结果仅供参考.女性理想体重男性理想体重算法①身高×身高×22身高×身高×22算法②(100×身高﹣70)×0.6(100×身高﹣80)×0.7算法③(100×身高﹣158)×0.5+52(100×身高﹣170)×0.6+6224.(3分)以下为甲、乙两个关于成年女性理想体重的叙述:(甲)有的女性使用算法①与算法②算出的理想体重会相同(乙)有的女性使用算法②与算法③算出的理想体重会相同对于甲、乙两个叙述,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皆正确B.甲、乙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25.(3分)无论我们使用哪一种算法计算理想体重,都可将个人的实际体重归类为表(二)的其中一种类别.实际体重类别大于理想体重的120%肥胖介于理想体重的110%~过重120%正常介于理想体重的90%~110%介于理想体重的80%~90%过轻小于理想体重的80%消瘦当身高1.8公尺的成年男性使用算法②计算理想体重并根据表(二)归类,实际体重介于70×90%公斤至70×110%公斤之间会被归类为正常.若将上述身高1.8公尺且实际体重被归类为正常的成年男性,重新以算法③计算理想体重并根据表(二)归类,则所有可能被归类的类别为何?()A.正常B.正常、过重C.正常、过轻D.正常、过重、过轻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2题)26.「健康饮食餐盘」是一种以图画呈现饮食指南的方式,图画中各类食物区块的面积比,表示一个人每日所应摄取各类食物的份量比.某研究机构对于一般人如何搭配「谷类」、「蛋白质」、「蔬菜」、「水果」这四大类食物的摄取份量,以「健康标语」说明这四大类食物所应摄取份量的关系如图1,并绘制了「健康饮食餐盘」如图2.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完整写出你的解题过程并详细解释:(1)请根据图1的「健康标语」,判断一个人每日所应摄取的「水果」和「蛋白质」份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将图2的「健康饮食餐盘」简化为一个矩形,且其中四大类食物的区块皆为矩形,如图3所示.若要符合图1的「健康标语」,在纸上画出图3的图形,其中餐盘长为16公分,宽为10公分,则a、b 是否可能同时为正整数?27.某教室内的桌子皆为同一款多功能桌,4张此款桌子可紧密拼接成中间有圆形镂空的大圆桌,上视图如图1所示,其外围及镂空边界为一大一小的同心圆,其中大圆的半径为80公分,小圆的半径为20公分,且任两张相邻桌子接缝的延长线皆通过圆心.为了有效运用教室空间,老师考虑了图2及图3两种拼接此款桌子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皆是将2张桌子的一边完全贴合进行拼接.A、B两点为图2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桌角,C、D 两点为图3中距离最远的两个桌角,且CD与2张桌子的接缝EF相交于G点,G为EF中点.请根据上述信息及图2、图3中的标示回答下列问题,完整写出你的解题过程并详细解释:(1)GF的长度为多少公分?(2)判断CD与AB的长度何者较大?请说明理由.2024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一部分:选择题(1~25题)1.(3分)算式之值为何?()A.B.C.D.【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方法,求出算式的值即可.【解答】解:=+=.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2.(3分)如图为一个直三角柱的展开图,其中三个面被标示为甲、乙、丙.将此展开图折成直三角柱后,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甲与乙平行,甲与丙垂直B.甲与乙平行,甲与丙平行C.甲与乙垂直,甲与丙垂直D.甲与乙垂直,甲与丙平行【分析】画出折叠后的几何体,进行分析甲、乙、丙的位置关系.【解答】解:折叠后如图所示,,∴甲与乙平行,甲与丙垂直,乙与丙垂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问题,关键是画出折叠后的几何体进行分析.3.(3分)若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式的解为,则a+b之值为何?()A.﹣28B.﹣14C.﹣4D.14【分析】把代入得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再代入求出a+b的值即可.【解答】解:把代入得:,把②代入①得:5a﹣3×(﹣3a)=28,5a+9a=28,14a=28,a=2,把a=2代入②得:b=﹣6,∴a+b=2+(﹣6)=﹣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使各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4.(3分)若想在如图的方格纸上沿着网格线画出坐标平面的x轴、y轴并标记原点,且以小方格边长作为单位长,则下列哪一种画法可在方格纸的范围内标出(5,3)、(﹣4,﹣4)、(﹣3,4)、(3,﹣5)四点?()A .B .C .D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特点解答即可.【解答】解:A 、坐标系中不能表示出点(3,﹣5),不符合题意;B 、坐标系中不能表示出点(3,﹣5),不符合题意;C 、坐标系中不能表示出点(5,3),不符合题意;D 、坐标系中能表示出各点,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的坐标,熟知各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3分)阿贤利用便利贴拼成一个圣诞树图案,圣诞树图案共有10层,每一层由三列的便利贴拼成,前3层如图所示.若同一层中每一列皆比前一列多2张,且每一层第一列皆比前一层第一列多2张,则此圣诞树图案由多少张便利贴拼成?()A.354B.360C.384D.390【分析】根据各层图案使用便利贴的张数,可得出第n层由(6n+3)张便利贴拼成,将前n层图案使用便利贴的张数相加,可得出前n层图案由(3n2+6n)张便利贴拼成,再代入n=10,即可求出结论.【解答】解:根据题意得:第一层由1+3+5=9(张)便利贴拼成,第二层由3+5+7=15(张)便利贴拼成,第三层由5+7+9=21(张)便利贴拼成,…,∴第n(n为正整数)层由2n﹣1+2n+1+2n+3=6n+3(张)便利贴拼成;∵9+15+21+…+6n+3==3n2+6n,∴当n=10时,3n2+6n=3×102+6×10=360,∴此圣诞树图案由360张便利贴拼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层图案使用便利贴的张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第n层由(6n+3)张便利贴拼成(n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6.(3分)箱内有50颗白球和10颗红球,小慧打算从箱内抽球31次,每次从箱内抽出一球,如果抽出白球则将白球放回箱内,如果抽出红球则不将红球放回箱内.已知小慧在前30次抽球中共抽出红球4次,若她第31次抽球时箱内的每颗球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这次她抽出红球的机率为何?()A.B.C.D.【分析】让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数即为所求的概率.【解答】解:∵第31次抽球时箱内共有56个球,红球有6个,∴这次她抽出红球的概率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熟练掌握概率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7.(3分)图1有A、B两种图案,其中A经过上下翻转后与B相同,且图案的外围是正方形,图2是将四个A图以紧密且不重叠的方式排列成大正方形,图3是将两个A图与两个B图以紧密且不重叠的方式排列成大正方形.判断图2、图3是否为轴对称图形?()A.图2、图3皆是B.图2、图3皆不是C.图2是,图3不是D.图2不是,图3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观察可知,题图2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题图3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如图所示.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对称图形,本题是在以正方形为背景下来考查线对称图形,以正方形的四条的对称轴为基准,观察题图中的图形是否关于某一条对称.8.(3分)若a=3.2×10﹣5,b=7.5×10﹣5,c=6.3×10﹣6,则a、b、c三数的大小关系为何?()A.a<b<c B.a<c<b C.c<a<b D.c<b<a【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方法进行解题即可.【解答】解:∵a=3.2×10﹣5=0.000032,b=7.5×10﹣5=0.000075,c=6.3×10﹣6=0.0000063,0.0000063<0.000032<0.000075,∴c<a<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熟记相关结论即可.9.(3分)癌症分期是为了区别恶性肿瘤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某国统计2011年确诊四种癌症一到四期的患者在3年后存活的比率(3年存活率),並依据癌症类别与不同分期将资料整理成如图.甲、乙两人对该国2011年确诊上述四种癌症的患者提出看法如下:(甲)一到四期的乳癌患者的3年存活率皆高于50%(乙)在这四种癌症中,三期与四期的3年存活率相差最多的是胃癌对于甲、乙两人的看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皆正确B.甲、乙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分析】由条形图和百分数的意义,即可判断.【解答】解,由图知甲的看法正确,由图判断三期与四期的3年存活率相差最多的是大肠癌,由此乙的看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百分数的应用,关键是读懂条形图.10.(3分)下列何者为多项式5x(5x﹣2)﹣4(5x﹣2)2的因式分解?()A.(5x﹣2)(25x﹣8)B.(5x﹣2)(5x﹣4)C.(5x﹣2)(﹣15x+8)D.(5x﹣2)(﹣20x+4)【分析】多项式提公因式(5x﹣2)因式分解可得答案.【解答】解:5x(5x﹣2)﹣4(5x﹣2)2=(5x﹣2)[5x﹣4(5x﹣2)]=(5x﹣2)(﹣15x+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熟练掌握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3分)将化简为,其中a、b为整数,求a+b之值为何?()A.5B.3C.﹣9D.﹣15【分析】把将进行化简,求出a,b的值即可.【解答】解:∵===4+,∴a=4,b=1,∴a+b=4+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熟知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2.(3分)甲、乙两个二次函数分别为y=(x+20)2+60、y=﹣(x﹣30)2+60,判断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甲有最大值,且其值为x=20时的y值B.甲有最小值,且其值为x=20时的y值C.乙有最大值,且其值为x=30时的y值D.乙有最小值,且其值为x=30时的y值【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即可.【解答】解:∵二次函数y=(x+20)2+60中,a=1>0,∴此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x=﹣20时y的值,∴A、B错误;∵二次函数y=﹣(x﹣30)2+60中,a=﹣1<0,∴此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x=30时y的值,∴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熟知二次函数y=ax2+bx+c(a≠0)中,当a>0时,函数图象有最低点,所以函数有最小值;当a<0时,函数图象有最高点,所以函数有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13.(3分)如图为阿成调整他的计算机画面的分辨率时看到的选项,当他从建议选项1920×1080调整成1400×1050时,由于比例改变(1920:1080≠1400:1050),画面左右会出现黑色区域,当比例不变就不会有此问题.判断阿成将他的计算机画面分辨率从1920×1080调整成下列哪一种时,画面左右不会出现黑色区域?()A.1680×1050B.1600×900C.1440×900D.1280×1024【分析】根据比例不变,画面左右不会出现黑色区域,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920:1080=1600:900,∴阿成将他的计算机画面分辨率从1920×1080调整成1600×900时,画面左右不会出现黑色区域.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3分)小玲搭飞机出国旅游,已知她搭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为800公斤,为了弥补这些碳排放量,她决定上下班时从驾驶汽车改成搭公交车.依据图(九)的信息,假设小玲每日上下班驾驶汽车或搭公交车的来回总距离皆为20公里,则与驾驶汽车相比,她至少要改搭公交车上下班几天,减少产生的碳排放量才会超过她搭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每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每移动1公里产生的碳排放量●自行车:0公斤●公交车:0.04公斤●机车:0.05公斤●汽车:0.17公斤A.310天B.309天C.308天D.307天【分析】设改搭公交车上下班x天,利用减少产生的碳排放量=每天减少产生的碳排放量×改搭公交车上下班的天数,结合减少产生的碳排放量超过她搭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再取其中的最小整数值,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改搭公交车上下班x天,根据题意得:(0.17﹣0.04)×20x>800,解得:x>,又∵x为正整数,∴x的最小值为308,∴至少要改搭公交车上下班308天,减少产生的碳排放量才会超过她搭飞机产生的碳排放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5.(3分)甲、乙两个最简分数分别为、,其中a、b为正整数.若将甲、乙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后,甲的分子变为50,乙的分子变为54,则下列关于a的叙述,何者正确?()A.a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B.a是3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C.a是5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D.a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分析】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甲的分子分母都乘以5,乙的分子分母都乘以3,然后利用最简分数的定义可判断a为3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解答】解:∵甲的分子变为50,乙的分子变为54,∴甲的分子分母都乘以5,乙的分子分母都乘以3,∵与为最简分数,∴a为3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约分和通分: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3分)有研究报告指出,1880年至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趋势约为每十年上升0.08℃.已知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88℃,假设未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与上述趋势相同,且每年上升的度数相同,则预估2020年之后第x年的全球平均气温为多少℃?(以x表示)()A.14.88+0.08xB.14.88+0.008xC.14.88+0.08[x+(2020−1880)]D.14.88+0.008[x+(2020−1880)]【分析】先求出每年平均气温约上升多少度;再表示出x年平均气温上升多少度;最后加上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即可.【解答】解:14.88+x(0.08÷10)=14.88+0.008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解答.17.(3分)△ABC中,∠B=55°,∠C=65°.今分别以B、C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圆B、圆C,关于A点位置,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在圆B外部,在圆C内部B.在圆B外部,在圆C外部C.在圆B内部,在圆C内部D.在圆B内部,在圆C外部【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60°,再利用三角形中,较大的角所对的边较长,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B=55°,∠C=65°.∴∠A=60°,∴AB>BC>AC,∴点A在圆B外,在圆C内,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出AB>BC>AC是解题的关键.18.(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与平行四边形EFGH全等,且A、B、C、D的对应顶点分别是H、E、F、G,其中E在DC上,F在BC上,C在FG上.若AB=7,AD=5,FC=3,则四边形ECGH的周长为何?()A.21B.20C.19D.18【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与平行四边形EFGH全等,且A、B、C、D的对应顶点分别是H、E、F、G,∴AB=CD=HE=FG=7,AD=HG=EF=5,∠DCB=∠GFE,∴EF=EC=5,∵FC=3,∴CG=FG﹣FC=4,∵四边形ECGH的周长=EC+CG+HG+EH=5+4+5+7=2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全等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9.(3分)如图的数在线有A(−2)、O(0)、B(2)三点.今打算在此数在线标示P(p)、Q(q)两点,且p、q互为倒数,若P在A的左侧,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Q在AO上,且AQ<QO B.Q在AO上,且AQ>QOC.Q在OB上,且OQ<QB D.Q在OB上,且OQ>QB【分析】取特殊值法排除A选项,再用倒数的性质排除C、D选项.【解答】解:取P(﹣3),则Q(),则AQ=,OQ=,故A错误;∵p为负数,p、q互为倒数,∴q为负数,∴点Q不可能在OB上,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特殊值和倒数的性质解题.20.(3分)四边形ABCD中,E、F两点在BC上,G点在AD上,各点位置如图所示.连接GE、GF后,根据图中标示的角与角度,判断下列关系何者正确?()A.∠1+∠2<∠3+∠4B.∠1+∠2>∠3+∠4C.∠1+∠4<∠2+∠3D.∠1+∠4>∠2+∠3【分析】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与四边形内角和,排除错误选项.【解答】解:∵∠1+∠2+∠EGF=180°,∠3+∠4+∠EGF=180°,∴∠1+∠2=∠3+∠4,故A、B选项错误,∵∠1+∠C+∠D+∠EGD=360°,∴∠1+70°+105°+∠4+∠EGF=360°,∴∠1+∠4=185°﹣∠EGF,∵∠2+∠B+∠A+∠AGF=360°,∴∠2+85°+100°+∠3+∠EGF=360°,∴∠2+∠3=175°﹣∠EGF,∴∠1+∠4>∠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度之间的大小比较,属于简单题.21.(3分)如图,、皆为半圆,与相交于E点,其中A、B、C、D在同一直在线,且B为AC 的中点.若=58°,则的度数为何?()A.58B.60C.62D.64【分析】连接BE、DE,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定理求出∠EBC=58°,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DB,进而求出的度数.【解答】解:如图,连接BE、DE,∵B为AC的中点,∴AC为左边半圆的直径,∵的度数为58°,∴∠EBC=58°,∵BD是右边圆的直径,∴∠BED=90°,∴∠EDB=90°﹣58°=32°,∴的度数为:32°×2=6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熟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是解题的关键.22.(3分)如图,△ABC内部有一点D,且△DAB、△DBC、△DCA的面积分别为5、4、3.若△ABC 的重心为G,则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GBC与△DBC的面积相同,且DG与BC平行B.△GBC与△DBC的面积相同,且DG与BC不平行C.△GCA与△DCA的面积相同,且DG与AC平行D.△GCA与△DCA的面积相同,且DG与AC不平行=5+4+3=12,利用三角形重心性质可得S△GBC=S△ABC=×12=4,进而【分析】由题意可得S△ABC=S△DBC=4,即可判断结论A正确.可得S△GBC【解答】解:∵△ABC内部有一点D,且△DAB、△DBC、△DCA的面积分别为5、4、3,=5+4+3=12,∴S△ABC∵△ABC的重心为G,=S△ABC=×12=4,∴S△GBC=S△DBC=4,∴S△GBC∴点D、G到BC的距离相等,且位于BC的同侧,∴DG∥BC,故结论A正确;结论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重心,三角形面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3.(3分)如图1,等腰梯形纸片ABCD中,AD∥BC,AB=DC,∠B=∠C,且E点在BC上,DE∥AB.今以DE为折线将C点向左折后,C点恰落在AB上,如图2所示.若CE=2,DE=4,则图2的BC与AC的长度比为何?()A.1:2B.1:3C.2:3D.3:5【分析】先证得△BCE∽△ECD,得出=,即=,求得BC=1,再由AC=AB﹣BC可得AC =3,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2,由折叠得:∠DEC′=∠DEC,∠DCE=∠DC′E,DC=DC′,CE=C′E=2,∵AD∥BC,DE∥A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DE=AB=4,∴AB=DC=DE=DC′,∴∠DEC=∠DCE,∵∠B=∠DCE,∴∠B=∠DCE=∠DEC=∠DEC′,∵∠BEC=180°﹣∠DEC﹣∠DEC′,∠CDE=180°﹣∠DCE﹣∠DEC,∴∠BEC=∠CDE,∴△BCE∽△ECD,∴=,即=,∴BC=1,∴AC=AB﹣BC=4﹣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请阅读下列叙述后,回答24~25题.体重为衡量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表(一)为成年人利用身高(公尺)计算理想体重(公斤)的三种方式,由于这些计算方式没有考虑脂肪及肌肉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因此结果仅供参考.女性理想体重男性理想体重算法①身高×身高×22身高×身高×22算法②(100×身高﹣70)×0.6(100×身高﹣80)×0.7算法③(100×身高﹣158)×0.5+52(100×身高﹣170)×0.6+6224.(3分)以下为甲、乙两个关于成年女性理想体重的叙述:(甲)有的女性使用算法①与算法②算出的理想体重会相同(乙)有的女性使用算法②与算法③算出的理想体重会相同对于甲、乙两个叙述,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皆正确B.甲、乙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分析】假设甲叙述正确,设女性的身高为x公尺,根据使用算法①与算法②算出的理想体重会相同,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的判别式Δ=﹣24<0,可得出原方程没有实数根,进而可得出假设不成立,即甲叙述错误;假设乙叙述正确,设女性的身高为y公尺,使用算法②与算法③算出的理想体重会相同,可列出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得出y的值,进而可得出假设成立,即乙叙述正确.【解答】解:假设甲叙述正确,设女性的身高为x公尺,。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8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含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8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含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八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基础知识回顾】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 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二次项是 一次项是 , 是常数项【名师提醒: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要特别注意强调a ≠o 这一条件2、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要按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排列,并一般首项为正】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如果aX 2 =b 则X 2 = X 1= X 2=2、配方法:解法步骤:1、化二次项系数为 即方程两边都 二次项系数 2、移项:把 项移到方程的 边3、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 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4、解方程:若方程右边是非负数,则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3、公式法:如果方程aX 2 +bx +c =0(a ±0) 满足b 2-4ac ≥0,则方程的求根公式为4、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式,如果左边分解因式,即产生A .B =0的形式,则可将原方程化为两个 方程,即 从而方程的两根【名师提醒: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应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较常用到的是 法和 法】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根的情况由 决定,我们把它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般用符号 表示 ①当 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②当 时,方程看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当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名师提醒:在使用根的判别式解决问题时,如果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字母一定要保证二次项系数 】方程有两个实数跟,则一、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X 1+X 2 = X 2 =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法步骤同一元一次方程一样,仍按照审、设、列、解、验、答六步进行 常见题型1、 增长率问题:连续两率增长或降低的百分数Xa (1+X )2=b2、 利润问题:总利润= X 或利润 —3、 几个图形的面积、体积问题:按面积的计算公式列方程【名师提醒:因为通常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所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一定要验根,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问题或是否满足题目中隐含的条件】【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意义、一般形式、根的概念等) 例1 (2012•兰州)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x 2+21x=0 B .ax 2+bx +c =0 C .(x -1)(x +2)=1 D .3x 2-2xy -5y 2=0 思路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2)二次项系数不为0; (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 解:A 、原方程为分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B 、当a =0时,即ax 2+bx +c =0的二次项系数是0时,该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C 、由原方程,得x 2+x -3=0,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要求;故本选项正确;D 、方程3x 2-2xy -5y 2=0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对应训练1.(2012•惠山区)一元二次方程(a+1)x2-ax+a2-1=0的一个根为0,则a= .解:∵一元二次方程(a+1)x2-ax+a2-1=0的一个根为0,∴a+1≠0且a2-1=0,∴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式为ax2+bx+c=0(a≠0).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例2 (2012•安徽)解方程:x2-2x=2x+1.思路分析:先移项,把2x移到等号的左边,再合并同类项,最后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右边就是常数,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解:∵x2-2x=2x+1,∴x2-4x=1,∴x2-4x+4=1+4,(x-2)2=5,∴x-2=±5,∴x1=2+5,x2=2-5.点评: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例3 (2012•黔西南州)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6,第三边是方程x2-10x+21=0的解,则第三边的长为()A.7 B.3 C.7或3 D.无法确定思路分析:将已知的方程x2-10x+21=0左边分解因式,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次方程的解得到原方程的解为3或7,利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判断,得到满足题意的第三边的长.解:x2-10x+21=0,因式分解得:(x-3)(x-7)=0,解得:x1=3,x2=7,∵三角形的第三边是x2-10x+21=0的解,∴三角形的第三边为3或7,当三角形第三边为3时,2+3<6,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当三角形第三边为7时,三角形三边分别为2,6,7,能构成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7.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因式分解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以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首先将方程右边化为0,左边分解因式,然后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0转化两个一次方程来求解.对应训练2.(2012•台湾)若一元二次方程式x2-2x-3599=0的两根为a、b,且a>b,则2a-b之值为何?()A.-57 B.63 C.179 D.181解:x2-2x-3599=0,移项得:x2-2x=3599,x2-2x+1=3599+1,即(x-1)2=3600,x-1=60,x-1=-60,解得:x=61,x=-59,∵一元二次方程式x2-2x-3599=0的两根为a、b,且a>b,∴a=61,b=-59,∴2a-b=2×61-(-59)=181,故选D.3.(2012•南充)方程x(x-2)+x-2=0的解是()A.2 B.-2,1 C.-1 D.2,-1答案:D考点三:根的判别式的运用例3 (2012•襄阳)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1k 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k<12B.k<12且k≠0 C.-12≤k<12D.-12≤k<12且k≠0思路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由此建立关于k的不等式,然后就可以求出k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知:2k+1≥0,k≠0,△=2k+1-4k>0,∴-12≤k<12且k≠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2-4ac.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为:(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例4 (2012•绵阳)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1)求证:方程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思路分析:(1)根据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来证明结论;(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求得m值,然后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方程的另一根.分类讨论:①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斜边的长度为:10;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为22;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解:(1)证明:∵△=(m+2)2-4(2m-1)=(m-2)2+4,∴在实数范围内,m无论取何值,(m-2)2+4≥4,即△≥4,∴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恒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根据题意,得12-1×(m+2)+(2m-1)=0,解得,m=2,则方程的另一根为:3;①当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斜边的长度为:10;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3+10=4+10;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为22;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3+210=4+21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解答(2)时,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对应训练3.(2012•桂林)关于x的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 B.k>1 C.k<-1 D.k>-1答案:A.4.(2012•珠海)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1)当m=3时,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2)当m=-3时,求方程的根.解:(1)∵当m=3时,△=b2-4ac=22-4×3=-8<0,∴原方程无实数根;(2)当m=-3时,原方程变为x2+2x-3=0,∵(x-1)(x+3)=0,∴x-1=0,x+3=0,∴x1=1,x2=-3.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例5 (2012•南京)某汽车销售公司6月份销售某厂家的汽车,在一定范围内,每部汽车的进价与销售量有如下关系:若当月仅售出1部汽车,则该部汽车的进价为27万元,每多售出1部,所有售出的汽车的进价均降低0.1万元/部,月底厂家根据销售量一次性返利给销售公司,销售量在10部以内(含10部),每部返利0.5万元;销售量在10部以上,每部返利1万元.(1)若该公司当月售出3部汽车,则每部汽车的进价为万元;(2)如果汽车的售价为28万元/部,该公司计划当月返利12万元,那么需要售出多少部汽车?(盈利=销售利润+返利)思路分析:(1)根据若当月仅售出1部汽车,则该部汽车的进价为27万元,每多售出1部,所有售出的汽车的进价均降低0.1万元/部,得出该公司当月售出3部汽车时,则每部汽车的进价为:27-0.1×2,即可得出答案;(2)利用设需要售出x部汽车,由题意可知,每部汽车的销售利润,根据当0≤x≤10,以及当x>10时,分别讨论得出即可.解:(1)∵若当月仅售出1部汽车,则该部汽车的进价为27万元,每多售出1部,所有售出的汽车的进价均降低0.1万元/部,∴若该公司当月售出3部汽车,则每部汽车的进价为:27-0.1×2=26.8,故答案为:26.8;(2)设需要售出x部汽车,由题意可知,每部汽车的销售利润为:28-[27-0.1(x-1)]=(0.1x+0.9)(万元),当0≤x≤10,根据题意,得x•(0.1x+0.9)+0.5x=12,整理,得x2+14x-120=0,解这个方程,得x1=-20(不合题意,舍去),x2=6,当x>10时,根据题意,得x•(0.1x+0.9)+x=12,整理,得x2+19x-120=0,解这个方程,得x1=-24(不合题意,舍去),x2=5,因为5<10,所以x2=5舍去,答:需要售出6部汽车.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并进行分段讨论是解题关键.对应训练5.(2012•乐山)菜农李伟种植的某蔬菜计划以每千克5元的单价对外批发销售,由于部分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造成该蔬菜滞销.李伟为了加快销售,减少损失,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以每千克3.2元的单价对外批发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小华准备到李伟处购买5吨该蔬菜,因数量多,李伟决定再给予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方案一:打九折销售;方案二:不打折,每吨优惠现金200元.试问小华选择哪种方案更优惠,请说明理由.5.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由题意,得5(1-x)2=3.2.解这个方程,得x1=0.2,x2=1.8.因为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x2=1.8不符合题意,符合题目要求的是x1=0.2=20%.答: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是20%.(2)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理由:方案一所需费用为:3.2×0.9×5000=14400(元),方案二所需费用为:3.2×5000-200×5=15000(元).∵14400<15000,∴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聚焦山东中考】一、选择题1.(2012•日照)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43且k≠2B.k≥43且k≠2C.k>34且k≠2D.k≥34且k≠2解:∵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k-2≠0,即k≠2,∵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2k+1)2-4(k-2)2>0,∴(2k+1-2k+4)(2k+1+2k-4)>0,∴5(4k-3)>0,k>34,故k>34且k≠2.故选C.3.(2012•潍坊)如图是某月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矩形圈出3×3个位置相邻的9个数(如6,7,8,13,14,15,20,21,22).若圈出的9个数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为192,则这9个数的和为()A.32 B.126 C.135 D.144解: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圈出的9个数,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为16,设最小数为:x,则最大数为x+16,根据题意得出:x(x+16)=192,解得:x1=8,x2=-24,(不合题意舍去),故最小的三个数为:8,9,10,下面一行的数字分别比上面三个数大7,即为:15,16,17,第3行三个数,比上一行三个数分别大7,即为:22,23,24,故这9个数的和为:8+9+10+15+16+17+22+23+24=144.故选:D.5.(2012•日照)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且k≠2B.k≥且k≠2C.k>且k≠2D.k≥且k≠2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1讲:实数(含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一讲 实数【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实数【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

如:2π是 数,不是 数,722是 数,不是 数。

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b 互为相反数⇔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无理数无理数 负分数 _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有理数负零正无理数正实数实数(a >0)(a <0)0 (a =0)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 +b 的相反数是 ,a -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止,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名师提醒:1、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较大的数,也可以表示较小的数,其中a 的取值范围一样,n 的取值不同,当表示较大数时,n 的值是原整数数位减一,表示较小的数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数位上的零)。

2019—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2直线、射线、线段中考试题汇编含精讲解析(同步试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24.2 直线、射线、线段中考试题汇编含精讲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5•新疆)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A.A→C→D→B B.A→C→F→B C.A→C→E→F→B D.A→C→M→B2.(2014•义乌市)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2014•济宁)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2014•大庆)对坐标平面内不同两点A(x1,y1)、B(x2,y2),用|AB|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即线段AB的长度),用‖AB‖表示A、B两点间的格距,定义A、B两点间的格距为‖AB‖=|x1﹣x2|+|y1﹣y2|,则|AB|与‖AB‖的大小关系为()A.|AB|≥‖AB‖B.|AB|>‖AB‖C.|AB|≤‖AB‖D.|AB|<‖AB‖5.(2014•长沙)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A.2cm B.3cm C.4cm D.6cm6.(2014•徐州)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A.3 B.2 C.3或5 D.2或67.(2013•台湾)数轴上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C在AB上.若|a|=|b|,AC:CB=1:3,则下列b、c的关系式,何者正确?()A.|c|=|b| B.|c|=|b| C.|c|=|b| D.|c|=|b|8.(2012•永州)永州境内的潇水河畔有朝阳岩、柳子庙和迴龙塔等三个名胜古迹(如图所示).其中柳子庙坐落在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1056年,是永州人民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筑建.现有三位游客分别参观这三个景点,为了使这三位游客参观完景点后步行返回旅游车上所走的路程总和最短.那么,旅游车等候这三位游客的最佳地点应在()A.朝阳岩B.柳子庙C.迴龙塔D.朝阳岩和迴龙塔这段路程的中间位置9.(2012•葫芦岛)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A.2 cm B.3 cm C.4 cm D.6 cm10.(2011•乌兰察布模拟)已知O为圆锥的顶点,M为圆锥底面上一点,点P在OM上.一只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P点时所爬过的最短路线的痕迹如图所示.若沿OM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开,所得侧面展开图是()A.B.C.D.11.(2010•柳州)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A.1条B.2条C.3条D.4条12.(2010•普洱)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A.3cm B.6cm C.11cm D.14cm13.(2009•潍坊)某班50名同学分别站在公路的A,B两点处,A,B两点相距1000米,A处有30人,B处有20人,要让两处的同学走到一起,并且使所有同学走的路程总和最小,那么集合地点应选在()A.A点处B.线段AB的中点处C.线段AB上,距A点米处D.线段AB上,距A点400米处二.填空题(共10小题)14.(2014•佛山)如图,线段的长度大约是厘米(精确到0.1厘米).15.(2013•德州)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这一现象的原因.16.(2012•随州)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三条直线.若平面内的不同n个点最多可确定15条直线,则n的值为.17.(2012•菏泽)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 cm.18.(2011•广西)在修建崇钦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依据是.19.(2011•佛山)已知线段AB=6,若C为AB中点,则AC= .20.(2011•娄底)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则CD= .21.(2010•宿迁)直线上有2010个点,我们进行如下操作:在每相邻两点间插入1个点,经过3次这样的操作后,直线上共有个点.22.(2010•河源)平面内不过同一点的n条直线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点个数记作a n,并且规定a1=0.那么:①a2= ;②a3﹣a2= ;③a n﹣a n﹣1= .(n≥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3.(2010•厦门)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2,则BC= .三.解答题(共3小题)24.(2011•呼伦贝尔)根据题意,解答问题:(1)如图①,已知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2)如图②,类比(1)的解题过程,请你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点M(3,4)与点N(﹣2,﹣1)之间的距离.25.(2007•贵阳)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 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1)“17”在射线上;(2)请任意写出三条射线上数字的排列规律;(3)“2007”在哪条射线上?26.(2004•烟台)先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总和最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先“退”到比较简单的情形.如图(1),如果直线上有2台机床时,很明显设在A1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因为甲和乙所走的距离之和等于A1到A2的距离.如图(2),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时,不难判断,供应站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因为如果P不放在A2处,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恰好是A1到A3的距离,可是乙还得走从A2到P的这一段,这是多出来的,因此P放在A2处最佳选择.不难知道,如果直线上有4台机床,P应设在第二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有5台机床,P应设在第3台位置.问题:(1)有n台机床时,P应设在何处?(2)根据(1)的结论,求|x﹣1|+|x﹣2|+|x﹣3|+…|x﹣617|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5•新疆)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A.A→C→D→B B.A→C→F→B C.A→C→E→F→B D.A→C→M→B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C、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CB的长度,所以想尽快赶到书店,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C→F→B,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可得C、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CB的长度,所以想尽快赶到书店,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C→F→B.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可以有无数种连法,如折线、曲线、线段等,这些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2.(2014•义乌市)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答即可.解答:解: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此操作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直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此类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3.(2014•济宁)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专题:应用题.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解答:解:要想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尽量是两地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牢记线段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2014•大庆)对坐标平面内不同两点A(x1,y1)、B(x2,y2),用|AB|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即线段AB的长度),用‖AB‖表示A、B两点间的格距,定义A、B两点间的格距为‖AB‖=|x1﹣x2|+|y1﹣y2|,则|AB|与‖AB‖的大小关系为()A.|AB|≥‖AB‖B.|AB|>‖AB‖C.|AB|≤‖AB‖D.|AB|<‖AB‖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新定义.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的特征,|AB|、|x1﹣x2|、|y1﹣y2|三者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当两点不与坐标轴平行时,∵|AB|、|x1﹣x2|、|y1﹣y2|的长度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AB‖.当两点与坐标轴平行时,∴|AB|=‖A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征,判断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2014•长沙)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A.2cm B.3cm C.4cm D.6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由AB=10cm,BC=4cm,可求出AC=AB﹣BC=6cm,再由点D是AC的中点,则可求得AD 的长.解答:解:∵AB=10cm,BC=4cm,∴AC=AB﹣BC=6cm,又点D是AC的中点,∴AD=AC=3cm,答:AD的长为3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差及中点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2014•徐州)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A.3 B.2 C.3或5 D.2或6考点: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专题:压轴题.分析:要求学生分情况讨论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解答:解: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AB=4.第一种情况:在AB外,AC=4+2=6;第二种情况:在AB内,AC=4﹣2=2.故选:D.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7.(2013•台湾)数轴上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C在AB上.若|a|=|b|,AC:CB=1:3,则下列b、c的关系式,何者正确?()A.|c|=|b| B.|c|=|b| C.|c|=|b| D.|c|=|b|考点:两点间的距离;数轴.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象,根据AC:CB=1:3,可得|c|=,又根据|a|=|b|,即可得出|c|=|b|.解答:解:∵C在AB上,AC:CB=1:3,∴|c|=,又∵|a|=|b|,∴|c|=|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属于基础题,根据AC:CB=1:3结合图形得出|c|=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12•永州)永州境内的潇水河畔有朝阳岩、柳子庙和迴龙塔等三个名胜古迹(如图所示).其中柳子庙坐落在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1056年,是永州人民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筑建.现有三位游客分别参观这三个景点,为了使这三位游客参观完景点后步行返回旅游车上所走的路程总和最短.那么,旅游车等候这三位游客的最佳地点应在()A.朝阳岩B.柳子庙C.迴龙塔D.朝阳岩和迴龙塔这段路程的中间位置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压轴题.分析:设朝阳岩距离柳子庙的路程为5,柳子庙距离迴龙塔的路程为8,则迴龙塔距离朝阳岩的路程为13,然后对四个答案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设朝阳岩距离柳子庙的路程为5,柳子庙距离迴龙塔的路程为8,则迴龙塔距离朝阳岩的路程为13,A、当旅游车停在朝阳岩时,总路程为5+13=18;B、当旅游车停在柳子庙时,总路程为5+8=13;C、当旅游车停在迴龙塔时,总路程为13+8=21;D、当旅游车停在朝阳岩和迴龙塔这段路程的中间时,总路程大于13.故路程最短的是旅游车停在柳子庙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及线段的有关知识,用特殊值的方法比较容易说出来.9.(2012•葫芦岛)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A.2 cm B.3 cm C.4 cm D.6 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由图形可知AC=AB﹣BC,依此求出AC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C的长.解答:解:由图形可知AC=AB﹣BC=8﹣2=6cm,∵M是线段AC的中点,∴MC=AC=3cm.故MC的长为3cm.故选B.点评: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求出与所求线段相关的线段AC的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10.(2011•乌兰察布模拟)已知O为圆锥的顶点,M为圆锥底面上一点,点P在OM上.一只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P点时所爬过的最短路线的痕迹如图所示.若沿OM将圆锥侧面剪开并展开,所得侧面展开图是()A.B.C.D.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几何体的展开图.专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此题运用圆锥的性质,同时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回到P点时所爬过的最短,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解答:解:蜗牛绕圆锥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线应该是一条线段,因此选项A和B错误,又因为蜗牛从p点出发,绕圆锥侧面爬行后,又回到起始点P处,那么如果将选项C、D的圆锥侧面展开图还原成圆锥后,位于母线OM上的点P应该能够与母线OM′上的点(P′)重合,而选项C还原后两个点不能够重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核立意相对较新,考核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1.(2010•柳州)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A.1条B.2条C.3条D.4条考点:直线、射线、线段.分析:写出所有的线段,然后再计算条数.解答: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共三条.故选C.点评:记住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及其之间的部分是解题的关键.12.(2010•普洱)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A.3cm B.6cm C.11cm D.14cm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DC=DB﹣CB,又因为D是AC的中点,则DC=AD,故AC=2DC.解答:解:∵D是AC的中点,∴AC=2DC,∵CB=4cm,DB=7cm∴CD=BD﹣CB=3cm∴AC=6cm故选:B.点评:结合图形解题直观形象,从图中很容易能看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2009•潍坊)某班50名同学分别站在公路的A,B两点处,A,B两点相距1000米,A处有30人,B处有20人,要让两处的同学走到一起,并且使所有同学走的路程总和最小,那么集合地点应选在()A.A点处B.线段AB的中点处C.线段AB上,距A点米处D.线段AB上,距A点400米处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应用题.分析:设A处学生走的路程,表示出B处学生走的路程,然后列式计算所有同学走的路程之和.解答:解:设A处的同学走x米,那么B处的同学走(1000﹣x)米,所有同学走的路程总和:L=30x+20(1000﹣x)=10x+20000此时0≤x≤1000,要使L最小,必须x=0,此时L最小值为20000;所以选A点处.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在学这一部分时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能死学.二.填空题(共10小题)14.(2014•佛山)如图,线段的长度大约是 2.3(或2.4)厘米(精确到0.1厘米).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根据对线段长度的估算,可得答案.解答:解:线段的长度大约是2.3(或2.4)厘米,故答案为:2.3(或2.4).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对线段的估算是解题关键.15.(2013•德州)如图,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这一现象的原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为抄近路践踏草坪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是基础题,主要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6.(2012•随州)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三条直线.若平面内的不同n个点最多可确定15条直线,则n的值为 6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三条直线找出规律,再把15代入所得关系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平面内不同的两点确定1条直线,;平面内不同的三点最多确定3条直线,即=3;平面内不同的四点确定6条直线,即=6,∴平面内不同的n点确定(n≥2)条直线,∴平面内的不同n个点最多可确定15条直线时,=15,解得n=﹣5(舍去)或n=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是个规律性题目,关键知道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n个点时,可确定多少条直线,代入15即可求出n的值.17.(2012•菏泽)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 5或11 cm.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点C可能在线段AB上,也可能在AB的延长线上.因此分类讨论计算.解答:解:根据题意,点C可能在线段AB上,也可能在AB的延长线上.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C=AB﹣BC=8﹣3=5(cm);若点C在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8+3=11(cm).故答案为:5或11.点评:此题考查求两点间的距离,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容易掉解.18.(2011•广西)在修建崇钦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在修建崇钦高速公路时,有时需要将弯曲的道路改直,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基础题,比较简单.19.(2011•佛山)已知线段AB=6,若C为AB中点,则AC= 3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线段AB=6,C为AB中点,所以,AC=BC,即AC=3;解答:解:如图,线段AB=6,C为AB中点,∴AC=BC,∴AC=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牢记两点间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0.(2011•娄底)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则CD= 2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AB=12,AC=8,求出BC的长,再根据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得出CD=B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12,AC=8,∴BC=4,∵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BD=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距离求法,根据已知求出BC=4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2010•宿迁)直线上有2010个点,我们进行如下操作:在每相邻两点间插入1个点,经过3次这样的操作后,直线上共有16073 个点.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找出规律解题即可.解答:解:第一次:2010+(2010﹣1)=2×2010﹣1,第二次:2×2010﹣1+2×2010﹣1﹣1=4×2010﹣3,第三次:4×2010﹣3+4×2010﹣3﹣1=8×2010﹣7.∴经过3次这样的操作后,直线上共有8×2010﹣7=16073个点.故答案为:16073.点评:此题为规律型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对规律.22.(2010•河源)平面内不过同一点的n条直线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点个数记作a n,并且规定a1=0.那么:①a2= 1 ;②a3﹣a2= 2 ;③a n﹣a n﹣1= n﹣1 .(n≥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规律型.分析: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2+3+…+(n﹣1)=个交点.解答:解:①a2==1;②∵a3=3,a2=1∴a3﹣a2=3﹣1=2;③a n﹣a n﹣1=﹣(n﹣1)(n﹣2)=(n﹣1)(n﹣n+2)=n﹣1.点评:此题在相交线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猜想、归纳能力,掌握从特殊项一般猜想的方法.23.(2010•厦门)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2,则BC= 1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BC=AB=1.点评:本题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求解.三.解答题(共3小题)24.(2011•呼伦贝尔)根据题意,解答问题:(1)如图①,已知直线y=2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2)如图②,类比(1)的解题过程,请你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点M(3,4)与点N(﹣2,﹣1)之间的距离.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B两点的坐标,再根据公式计算即可解答.(2)根据公式直接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A(0,4),B(﹣2,0)…(分)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3分)(2)过M点作x轴的垂线MF,过N作y轴的垂线NE,MF,NE交于点D…(4分)根据题意:MD=4﹣(﹣1)=5,ND=3﹣(﹣2)=5…(5分)则:MN=…(6分)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设有两点A(x1,y1),B(x2,y2),则这两点间的距离为AB=.25.(2007•贵阳)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六条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 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写出数字1,2,3,4,5,6,7,….(1)“17”在射线OE 上;(2)请任意写出三条射线上数字的排列规律;(3)“2007”在哪条射线上?考点:直线、射线、线段.专题:规律型.分析:先由具体数字入手,找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解题.解答:解:(1)18正好转3圈,3×6;17则3×6﹣1;“17”在射线OE上;(2)射线OA上数字的排列规律:6n﹣5射线OB上数字的排列规律:6n﹣4射线OC上数字的排列规律:6n﹣3射线OD上数字的排列规律:6n﹣2射线OE上数字的排列规律:6n﹣1射线OF上数字的排列规律:6n(3)2007÷6=334…3.故“2007”在射线OC上.点评:本题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探究意识.26.(2004•烟台)先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总和最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先“退”到比较简单的情形.如图(1),如果直线上有2台机床时,很明显设在A1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因为甲和乙所走的距离之和等于A1到A2的距离.如图(2),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时,不难判断,供应站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因为如果P不放在A2处,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恰好是A1到A3的距离,可是乙还得走从A2到P的这一段,这是多出来的,因此P放在A2处最佳选择.不难知道,如果直线上有4台机床,P应设在第二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有5台机床,P应设在第3台位置.问题:(1)有n台机床时,P应设在何处?(2)根据(1)的结论,求|x﹣1|+|x﹣2|+|x﹣3|+…|x﹣617|的最小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应用题.分析:(1)分n为偶数时,n为奇数时两种情况讨论P应设的位置.(2)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找到1和617正中间的点,即可求出|x﹣1|+|x﹣2|+|x﹣3|+…|x﹣617|的最小值.解答:解:(1)当n为偶数时,P应设在第台和(+1)台之间的任何地方,当n为奇数时,P应设在第台的位置.(2)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x﹣1|+|x﹣2|+|x﹣3|+|x﹣617|的最小值就是在数轴上找出表示x的点,使它到表示1,617各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根据问题1的结论,当x=309时,原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308+307+…+1+1+2+…+308=95172.点评:本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猜想、归纳能力,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猜想的方法.。

台湾省2013年中考数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2013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3台湾)计算12÷(﹣3)﹣2×(﹣3)之值为何?()A.﹣18 B.﹣10 C.2 D.18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运算顺序,先计算乘除运算,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4﹣(﹣6)=﹣4+6=2.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首先弄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然后利用各种运算法则计算,有时可以利用运算律来简化运算.2.(2013台湾)小华班上比赛投篮,每人投6球,如图是班上所有学生投进球数的饼图.根据图,下列关于班上所有学生投进球数的统计量,何者正确?()A.中位数为3 B.中位数为2.5 C.众数为5 D.众数为2考点: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结合扇形统计图,选出正确选项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班内同学投进2球的人数最多,故众数为2;因为不知道每部分的具体人数,所以无法判断中位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通过图形观察出投进2球的人数最多是解题的关键.3.(2013台湾)k、m、n为三整数,若=k,=15,=6,则下列有关于k、m、n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A.k<m=n B.m=n<k C.m<n<k D.m<k<n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得到k,m及n的值,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3,=15,=6,可得:k=3,m=2,n=5,则m<k<n.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4.(2013台湾)若一多项式除以2x2﹣3,得到的商式为7x﹣4,余式为﹣5x+2,则此多项式为何?()A.14x3﹣8x2﹣26x+14 B.14x3﹣8x2﹣26x﹣10C.﹣10x3+4x2﹣8x﹣10 D.﹣10x3+4x2+22x﹣10考点:整式的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2﹣3)(7x﹣4)+(﹣5x+2)=14x3﹣8x2﹣21x+12﹣5x+2=14x3﹣8x2﹣26x+14.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涉及的知识有: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2013台湾)附表为服饰店贩卖的服饰与原价对照表.某日服饰店举办大拍卖,外套依原价打六折出售,衬衫和裤子依原价打八折出售,服饰共卖出200件,共得24000元.若外套卖出x件,则依题意可列出下列哪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式?()服饰原价(元)外套250衬衫125裤子125A.0.6×250x+0.8×125(200+x)=24000 B.0.6×250x+0.8×125(200﹣x)=24000 C.0.8×125x+0.6×250(200+x)=24000 D.0.8×125x+0.6×250(200﹣x)=24000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分析:由于外套卖出x件,则衬衫和裤子卖出(200﹣x)件,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衬衫的单价×6折×数量+衬衫和裤子的原价×8折×数量=24000元,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解:若外套卖出x件,则衬衫和裤子卖出(200﹣x)件,由题意得:0.6×250x+0.8×125(200﹣x)=2400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2013台湾)若有一正整数N为65、104、260三个公倍数,则N可能为下列何者?()A.1300 B.1560 C.1690 D.1800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找出三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65、104、260三个公倍数为156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7.(2013台湾)某社团有60人,附表为此社团成员年龄的次数分配表.求此社团成员年龄的四分位距为何?()年龄(岁)36 38 39 43 46 48 50 55 58 60 62 65次数(人) 4 5 7 5 5 2 1 10 7 8 3 3A.1 B.4 C.19 D.21考点:方差.分析:先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算出Q2的值,再根据四分位距找出Q1与Q3的值,最后进行相减即可.解答:解:共有60个数,则中位数是第30和31个数的平均数是(55+55)÷2=55,则Q2=55,∵Q1=39,Q3=58,∴此社团成员年龄的四分位距S:58﹣39=19;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四分位距,掌握四分位距公式,找出Q1与Q3的值是解题的关键.8.(2013台湾)坐标平面上有一函数y=﹣3x2+12x﹣7的图形,其顶点坐标为何?()A.(2,5)B.(2,﹣19)C.(﹣2,5)D.(﹣2,﹣43)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把函数解析式整理成顶点式形式,然后写出顶点坐标即可得解.解答:解:∵y=﹣3x2+12x﹣7=﹣3(x2﹣4x+4)+12﹣7,=﹣3(x﹣2)2+5,∴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把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形式再确定顶点坐标更加简便.9.(2013台湾)附图中直线L、N分别截过∠A的两边,且L∥N.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各角的度数关系,何者正确?()A.∠2+∠5>180°B.∠2+∠3<180°C.∠1+∠6>180°D.∠3+∠4<18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3,然后求出∠2+∠3,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表示出∠2+∠5,根据邻补角的定义用∠5表示出∠6,再代入整理即可得到∠1+∠6,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表示出∠3+∠4,从而得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1+∠A,∵∠1+∠2=180°,∴∠2+∠3=∠2+∠1+∠A>180°,故B选项错误;∵L∥N,∴∠3=∠5,∴∠2+∠5=∠2+∠1+∠A>180°,故A选项正确;C.∵∠6=180°﹣∠5,∴∠1+∠6=∠3﹣∠A+180°﹣∠5=180°﹣∠A<180°,故本选项错误;D.∵L∥N,∴∠3+∠4=18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分别用∠A表示出各选项中的两个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0.(2013台湾)判断×之值会介于下列哪两个整数之间?()A.22、23 B.23、24 C.24、25 D.25、26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先算出与的积,再根据所得的值估算出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又∵24<25,∴×之值会介于24与25之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大小,掌握的大约值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11.(2013台湾)坐标平面上有一点A,且A点到x轴的距离为3,A点到y轴的距离恰为到x轴距离的3倍.若A点在第二象限,则A点坐标为何?()A.(﹣9,3)B.(﹣3,1)C.(﹣3,9)D.(﹣1,3)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求出点A的纵坐标,再根据点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求出横坐标,即可得解.解答:解:∵A点到x轴的距离为3,A点在第二象限,∴点A的纵坐标为3,∵A点到y轴的距离恰为到x轴距离的3倍,A点在第二象限,∴点A的横坐标为﹣9,∴点A的坐标为(﹣9,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主要利用了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点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需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12.(2013台湾)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2﹣(2x﹣5)≥7x﹣3,得其解的范围为何?()A.x≥B.x≥C.x≤D.x≤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先去括号,再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不等号右边的x移到左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求得原不等式的解集.解答:解:12﹣(2x﹣5)≥7x﹣3,12﹣2x+5≥7x﹣3,﹣2x﹣7x≥﹣3﹣12﹣5,﹣9x≥﹣20,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3.(2013台湾)以下表示小勋到商店购买2个单价相同的布丁和10根单价相同的棒棒糖的经过.根据上文,判断布丁和棒棒糖的单价相差多少元?()A.20 B.30 C.40 D.50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布丁的单价为x元/个,棒棒糖y元一个,则2个布丁和12个棒棒糖的价格为200元建立方程为:2x+12y=200.2个布丁和10个棒棒糖的价格为180元建立方程为:2x+10y=180,将两个方程构成房出组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设布丁的单价为x元/个,棒棒糖y元一个,由题意,得,解得:,∴布丁和棒棒糖的单价相差:40﹣10=30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列二元一次组接实际问题的运用,二院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建立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13台湾)如图,△ABC中,D为AB中点,E在AC上,且BE⊥AC.若DE=10,AE=16,则BE的长度为何?()A.10 B.11 C.12 D.13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着一性质可求出AB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E的长.解答:解:∵BE⊥AC,∴△AEB是直角三角形,∵D为AB中点,DE=10,∴AB=20,∵AE=16,∴BE==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题目的综合性很好,难度不大.15.(2013台湾)计算()3×()4×()5之值与下列何者相同?()A.B.C.D.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专题:计算题.分析:每一个因式变形为指数相同的因式,利用积的乘方逆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原式=()3×()3×()3×()×()2=(××)3×()×()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6.(2013台湾)图(①)为一正面白色,反面灰色的长方形纸片.今沿虚线剪下分成甲、乙两长方形纸片,并将甲纸片反面朝上黏贴于乙纸片上,形成一张白、灰相间的长方形纸片,如图(②)所示.若图(②)中白色与灰色区域的面积比为8:3,图(②)纸片的面积为33,则图(①)纸片的面积为何?()A.B.C.42 D.44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设每一份为x,则图②中白色的面积为8x,灰色部分的面积为3x,根据②中的纸片的面积为33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设每一份为x,则图②中白色的面积为8x,灰色部分的面积为3x,由题意,得8x+3x=33,解得:x=3,∴灰色部分的面积为:3×3=9,∴图(①)纸片的面积为:33+9=4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比列问题在解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求出灰色部分的面积是关键.17.(2013台湾)如图,圆O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AB、AD相切,且DE与圆O相切于E点.若圆O的半径为5,且AB=11,则DE的长度为何?()A.5 B.6 C. D.考点: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求出正方形ANOM,求出AM长和AD长,根据DE=DM求出即可.解答:解:连接OM、O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11,∠A=90°,∵圆O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AB、AD相切,∴∠OMA=∠ONA=90°=∠A,∵OM=ON,∴四边形ANOM是正方形,∴AM=OM=5,DE与圆O相切于E点,圆O的半径为5,∴AM=5,DM=DE,∴DE=11﹣5=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M长和得出DE=DM.18.(2013台湾)附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A.△ACF B.△ADE C.△ABC D.△B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ASA,AAS,SSS)结合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ACD和△ADE全等,理由是:∵根据图形可知AD=AD,AE=AC,DE=DC,∴△ACD≌△AED,即△ACD和△ADE全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推理能力,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9.(2013台湾)附图(①)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P点在BC上.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线BD,其中D点在AC上,如图(②)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DBC的面积为50,则BP与PC的长度比为何?()A.3:2 B.5:3 C.8:5 D.13:8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分析:由题意分别计算出△DBP与△DCP的面积,从而BP:PC=S△DBP:S△DCP,问题可解.解答:解:由题意可得:S△ABD=S△ABC﹣S△DBC=80﹣50=30.由折叠性质可知,S△DBP=S△ABD=30,∴S△DCP=S△DBC﹣S△DBP=50﹣30=20.∴BP:PC=S△DBP:S△DCP=30:20=3: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相等.20.(2013台湾)如图,长方形ABCD中,M为CD中点,今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点.若∠PBC=70°,则∠MPC的度数为何?()A.20 B.35 C.40 D.55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P,然后求出∠MCP,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解即可.解答:解:∵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的两弧相交于P点,∴BP=PC,MP=MC,∵∠PBC=70°,∴∠BCP=(180°﹣∠PBC)=(180°﹣70°)=55°,在长方形ABCD中,∠BCD=90°,∴∠MCP=90°﹣∠BCP=90°﹣55°=35°,∴∠MPC=∠MCP=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是基础题.21.(2013台湾)已知甲袋有5张分别标示1~5的号码牌,乙袋有6张分别标示6~11的号码牌,慧婷分别从甲、乙两袋中各抽出一张号码牌.若同一袋中每张号码牌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她抽出两张号码牌,其数字乘积为3的倍数的机率为何?()A.B.C.D.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表格,找出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而得到乘积为3的情况个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解答:解:根据题意列表得:1 2 3 4 56 (1,6)(2,6)(3,6)(4,6)(5,6)7 (1,7)(2,7)(3,7)(4,7)(5,7)8 (1,8)(2,8)(3,8)(4,8)(5,8)9 (1,9)(2,9)(3,9)(4,9)(5,9)10 (1,10)(2,10)(3,10)(4,10)(5,10)11 (1,11)(2,11)(3,11)(4,11)(5,11)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为30种,其中是3的倍数的有14种,则P==.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2.(2013台湾)坐标平面上,有一线性函数过(﹣3,4)和(﹣7,4)两点,判断此函数图形会过哪两象限?()A.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B.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C.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D.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该线性函数过点(﹣3,4)和(﹣7,4)知,该直线是y=4,据此可以判定该函数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坐标平面上,有一线性函数过(﹣3,4)和(﹣7,4)两点,∴该函数图象是直线y=4,∴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时需要了解线性函数的定义: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可以写成y=kx+b(k为一次项系数,b为常数),那么我们就说y 是x的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一次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一条直线.23.(2013台湾)附图为正三角形ABC与正方形DEFG的重迭情形,其中D、E两点分别在AB、BC上,且BD=BE.若AC=18,GF=6,则F点到AC的距离为何?()A.2 B.3 C.12﹣4 D.6﹣6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过点B作BH⊥AC于H,交GF于K,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ABC=60°,然后判定△BDE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E=60°,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出AC∥DE,再根据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得到DE∥GF,从而求出AC∥DE∥GF,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边的与高的关系表示出KH,然后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H⊥AC于H,交GF于K,∵△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60°,∵BD=BE,∴△BDE是等边三角形,∴∠BDE=60°,∴∠A=∠BDE,∴AC∥DE,∵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GF=6,∴DE∥GF,∴AC∥DE∥GF,∴KH=18×﹣6×﹣6=9﹣3﹣6=6﹣6,∴F点到AC的距离为6﹣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高线等于边长的倍,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各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2013台湾)下列何者是22x7﹣83x6+21x5的因式?()A.2x+3 B.x2(11x﹣7)C.x5(11x﹣3)D.x6(2x+7)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多项式提取公因式化为积的形式,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22x7﹣83x6+21x5=x5(22x2﹣83x+21)=x5(11x﹣3)(2x﹣7),则x5(11x﹣3)是多项式的一个因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与提公因式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5.(2013台湾)附图的长方体与下列选项中的立体图形均是由边长为1公分的小正方体紧密堆砌而成.若下列有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附图的表面积相同,则此图形为何?()A.B.C.D.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分析:根据立体图形的面积求法,分别得出几何体的表面积即可.解答:解:∵立体图形均是由边长为1公分的小正方体紧密堆砌而成,∴附图的表面积为:6×2+3×2+2×2=22,只有选项B的表面积为:5×2+3+4+5=2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表面积求法,根据已知图形求出表面积是解题关键.26.(2013台湾)若一元二次方程式a(x﹣b)2=7的两根为±,其中a、b为两数,则a+b之值为何?()A.B.C.3 D.5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分析:首先同时除以a得:(x﹣b)2=,再两边直接开平方可得:x﹣b=±,然后把﹣b移到右边,再根据方程的两根可得a、b的值,进而算出a+b的值.解答:解:a(x﹣b)2=7,两边同时除以a得:(x﹣b)2=,两边直接开平方可得:x﹣b=±,则x=±+b,∵两根为±,∴a=4,b=,∴a+b=4=,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将方程右侧看做一个非负已知数,根据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来求解.27.(2013台湾)图(①)的等臂天平呈平衡状态,其中左侧秤盘有一袋石头,右侧秤盘有一袋石头和2个各10克的砝码.将左侧袋中一颗石头移至右侧秤盘,并拿走右侧秤盘的1个砝码后,天平仍呈平衡状态,如图(②)所示.求被移动石头的重量为多少克?()A.5 B.10 C.15 D.20考点: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左天平的一袋石头重x千克,右天平的一袋石头重y千克,被移动的石头重z千克,根据题意及图象可以得出方程x=y+20及x﹣z=y+z+10,由两个方程构成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设左天平的一袋石头重x千克,右天平的一袋石头重y千克,被移动的石头重z 千克,由题意,得,解得:z=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接实际问题的运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理解图象天平反应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是关键.28.(2013台湾)图(①)为雅婷左手拿着3张深灰色与2张浅灰色的牌迭在一起的情形.以下是她每次洗牌的三个步骤:步骤一:用右手拿出迭在最下面的2张牌,如图(②).步骤二:将右手拿的2张牌依序交错插入左手拿的3张牌之间,如图(③).步骤三:用左手拿着颜色顺序已改变的5张牌,如图(④).若依上述三个步骤洗牌,从图(①)的情形开始洗牌若干次后,其颜色顺序会再次与图(①)相同,则洗牌次数可能为下列何者?()A.18 B.20 C.25 D.27考点:推理与论证.分析:根据洗牌的规则得出洗牌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各选项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设5张牌分别为:1,2,3,A,B;第1次洗牌后变为:1,A,2,B,3;第2次洗牌后变为:1,B,A,3,2;第3次洗牌后变为:1,3,B,2,A;第4次洗牌后变为:1,2,3,A,B;故每洗牌4次,其颜色顺序会再次与图(①)相同,故洗牌次数可能的数为4的倍数,选项中只有20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推理与论证,根据已知得出洗牌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29.(2013台湾)数轴上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C在AB上.若|a|=|b|,AC:CB=1:3,则下列b、c的关系式,何者正确?()A.|c|=|b| B.|c|=|b| C.|c|=|b| D.|c|=|b|考点:两点间的距离;数轴.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象,根据AC:CB=1:3,可得|c|=,又根据|a|=|b|,即可得出|c|=|b|.解答:解:∵C在AB上,AC:CB=1:3,∴|c|=,又∵|a|=|b|,∴|c|=|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属于基础题,根据AC:CB=1:3结合图形得出|c|=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2013台湾)如图,四边形ABCD、AEFG均为正方形,其中E在BC上,且B、E两点不重合,并连接BG.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1、∠2、∠3、∠4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A.∠1<∠2 B.∠1>∠2 C.∠3<∠4 D.∠3>∠4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直角求出∠BAD=∠EAG=90°,然后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1=∠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可得AE>AB,从而得到AG>AB,再根据三角形中长边所对的角大于短边所对的角求出∠3>∠4.解答:解:∵四边形ABCD、AEFG均为正方形,∴∠BAD=∠EAG=90°,∵∠BAD=∠1+∠DAE=90°,∠EAG=∠2+∠DAE=90°,∴∠1=∠2,在Rt△ABE中,AE>AB,∵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AG>AB,∴∠3>∠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要注意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大于较短的边所对的角的应用.31.(2013台湾)如图,甲、乙两人想在正五边形ABCDE内部找一点P,使得四边形ABPE为平行四边形,其作法如下:(甲)连接BD、CE,两线段相交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先取CD的中点M,再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M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两人皆正确B.两人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求出五边形的每个角的度数,求出∠ABP、∠AEP、∠BPE的度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断即可.解答:解:甲正确,乙错误,理由是:如图,∵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08°,AB=BC=CD=DE=AE,∴∠DEC=∠DCE=×(180°﹣108°)=36°,同理∠CBD=∠CDB=36°,∴∠ABP=∠AEP=108°﹣36°=72°,∴∠BPE=360°﹣108°﹣72°﹣72°=108°=∠A,∴四边形ABPE是平行四边形,即甲正确;∵∠BAE=108°,∴∠BAM=∠EAM=54°,∵AB=AE=AP,∴∠ABP=∠APB=×(180°﹣54°)=63°,∠AEP=∠APE=63°,∴∠BPE=360°﹣108°﹣63°﹣63°≠108°,即∠ABP=∠AEP,∠BAE≠∠BPE,∴四边形ABPE不是平行四边形,即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2.(2013台湾)若A=101×9996×10005,B=10004×9997×101,则A﹣B之值为何?()A.101 B.﹣101 C.808 D.﹣808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先把101提取出来,再把9996化成(10000﹣4),10005化成(10000+5),10004化成(10000+4),9997化成(10000﹣3),再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A=101×9996×10005,B=10004×9997×101,∴A﹣B=101×9996×10005﹣10004×9997×101=101[(10000﹣4)(10000+5)﹣(10000+4)(10000﹣3)]=101(100000000+10000﹣20﹣100000000﹣10000+12)=101×(﹣8)=﹣808;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公因式,把所给的数都进行分解,再进行计算.33.(2013台湾)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沿虚线剪成甲、乙、丙三块,其中甲、丙为梯形,乙为三角形.根据图中标示的边长数据,比较甲、乙、丙的面积大小,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甲>乙,乙>丙B.甲>乙,乙<丙C.甲<乙,乙>丙D.甲<乙,乙<丙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过点B作BH⊥GF于点H,则S乙=AB•AC,易证得△ABC∽△DBE,△GBH∽△BCA,可求得GF,DB,DE,DF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H⊥GF于点H,则S乙=AB•AC,∵AC∥DE,∴△ABC∽△DBE,∴,∵BC=7,CE=3,∴DE=AC,DB=AB,∴AD=BD﹣BA=AB,∴S丙=(AC+DE)•AD=AB•AC,∵A∥GF,BH⊥GF,AC⊥AB,∴BH∥AC,∴四边形BDFH是矩形,∴BH=DF,FH=BD=AB,∴△GBH∽△BCA,∴,∵GB=2,BC=7,∴GH=AB,BH AC,∴DF=AC,GF=GH+FH=AB,∴S甲=(BD+GF)•DF=AB•AC,∴甲<乙,乙<丙.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梯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34.(2013台湾)如图,是半圆,O为AB中点,C、D两点在上,且AD∥OC,连接BC、BD.若=62°,则的度数为何?()A.56 B.58 C.60 D.62考点: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分析:以AB为直径作圆,如图,作直径CM,连接AC,根据平行线求出∠1=∠2,推出弧DC=弧AM=62°,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以AB为直径作圆,如图,作直径CM,连接AC,∵AD∥OC,∴∠1=∠2,∴弧AM=弧DC=62°,∴弧AD的度数是180°﹣62°﹣62°=5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圆周角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弧AM的度数.。

【真题】2015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PDF(i)

2015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I)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1.(3分)算式(﹣1)×(﹣3)×之值为何?()A.B.C.D.2.(3分)已知直线L的方程式为x=3,直线M的方程式为y=﹣2,判断下列何者为直线L、直线M画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形?()A.B.C.D.3.(3分)下列各选项中的盒状图分别呈现出某班四次小考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形,哪一个盒状图呈现的资料其四分位距最大?()A.B.C.D.4.(3分)算式(﹣3)4﹣72﹣之值为何?()A.﹣138 B.﹣122 C.24 D.405.(3分)如图,AB为圆O的直径,BC为圆O的一弦,自O点作BC的垂线,且交BC于D点.若AB=16,BC=12,则△OBD的面积为何?()A.6 B.12C.15 D.306.(3分)计算多项式﹣2x(3x﹣2)2+3除以3x﹣2后,所得商式与余式两者之和为何?()A.﹣2x+3 B.﹣6x2+4x C.﹣6x2+4x+3 D.﹣6x2﹣4x+37.(3分)将图1的正四角锥ABCDE沿着其中的四个边剪开后,形成的展开图为图2.判断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四个边可为此四个边?()A.AC、AD、BC、DE B.AB、BE、DE、CD C.AC、BC、AE、DE D.AC、AD、AE、BC8.(3分)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等式不成立?()A.=34B.=(﹣5)3C.=32×55D.=(﹣3)2×(﹣5)49.(3分)如图为某餐厅的价目表,今日每份餐点价格均为价目表价格的九折.若恂恂今日在此餐厅点了橙汁鸡丁饭后想再点第二份餐点,且两份餐点的总花费不超过200元,则她的第二份餐点最多有几种选择?()A.5 B.7 C.9 D.1110.(3分)如图,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BC分别交圆O1、圆O2于D、E两点.若∠BO1D=40°,∠CO2E=60°,则∠A的度数为何?()A.100 B.120 C.130 D.14011.(3分)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P2P3 B.P4P5 C.P7P8 D.P8P912.(3分)怡君手上有24张卡片,其中12张卡片被画上O记号,另外12张卡片被画上X记号.如图表示怡君从手上拿出6张卡片放在桌面的情形,且她打算从手上剩下的卡片中抽出一张卡片.若怡君手上剩下的每张卡片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她抽出O记号卡片的机率为何?()A.B.C.D.13.(3分)已知甲、乙为两把不同刻度的直尺,且同一把直尺上的刻度之间距离相等,耀轩将此两把直尺紧贴,并将两直尺上的刻度0彼此对准后,发现甲尺的刻度36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8,如图1所示.若今将甲尺向右平移且平移过程中两把直尺维持紧贴,使得甲尺的刻度0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如图2所示,则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的哪一个刻度?()A.24 B.28 C.31 D.3214.(3分)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x2﹣8x﹣a=0中的a为下列哪一个数时,可使得此方程式的两根均为整数?()A.12 B.16 C.20 D.2415.(3分)如图,坐标平面上有A(0,a)、B(﹣9,0)、C(10,0)三点,其中a>0.若∠BAC=95°,则△ABC的外心在第几象限?()A.一B.二C.三D.四16.(3分)判断下列各式的值,何者最大?()A.25×132﹣152B.16×172﹣182C.9×212﹣132 D.4×312﹣122 17.(3分)已知A地在B地的西方,且有一以A、B两地为端点的东西向直线道路,其全长为400公里.今在此道路上距离A地12公里处设置第一个广告牌,之后每往东27公里就设置一个广告牌,如图所示.若某车从此道路上距离A地19公里处出发,往东直行320公里后才停止,则此车在停止前经过的最后一个广告牌距离A地多少公里?()A.309 B.316 C.336 D.33918.(3分)如图,△ABC中,BC>AB>AC.甲、乙两人想在BC上取一点P,使得∠APC=2∠ABC,其作法如下:(甲)作AB的中垂线,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两人皆正确B.两人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19.(3分)如图为甲、乙、丙三根笔直的木棍平行摆放在地面上的情形.已知乙有一部分只与甲重迭,其余部分只与丙重迭,甲没有与乙重迭的部分的长度为1公尺,丙没有与乙重迭的部分的长度为2公尺.若乙的长度最长且甲、乙的长度相差x公尺,乙、丙的长度相差y公尺,则乙的长度为多少公尺?()A.x+y+3 B.x+y+1 C.x+y﹣1 D.x+y﹣320.(3分)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21.(3分)坐标平面上,二次函数y=﹣x2+6x﹣9的图形的顶点为A,且此函数图形与y轴交于B点.若在此函数图形上取一点C,在x轴上取一点D,使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D点坐标为何?()A.(6,0) B.(9,0) C.(﹣6,0)D.(﹣9,0)22.(3分)已知甲校原有1016人,乙校原有1028人,寒假期间甲、乙两校人数变动的原因只有转出与转入两种,且转出的人数比为1:3,转入的人数比也为1:3.若寒假结束开学时甲、乙两校人数相同,则乙校开学时的人数与原有的人数相差多少?()A.6 B.9 C.12 D.1823.(3分)如图为两正方形ABCD、BEFG和矩形DGHI的位置图,其中G、F两点分别在BC、EH上.若AB=5,BG=3,则△GFH的面积为何?()A.10 B.11 C.D.24.(3分)将甲、乙、丙三个正分数化为最简分数后,其分子分别为6、15、10,其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360.判断甲、乙、丙三数的大小关系为何?()A.乙>甲>丙B.乙>丙>甲C.甲>乙>丙D.甲>丙>乙25.(3分)如图的灰色小三角形为三个全等大三角形的重迭处,且三个大三角形各扣掉灰色小三角形后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梯形.若图中标示的∠1为58°,∠2为62°,∠3为60°,则关于甲、乙、丙三梯形的高的大小关系,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26.(10分)大冠买了一包宣纸练习书法,每星期一写1张,每星期二写2张,每星期三写3张,每星期四写4张,每星期五写5张,每星期六写6张,每星期日写7张.若大冠从某年的5月1日开始练习,到5月30日练习完后累积写完的宣纸总数已超过120张,则5月30日可能为星期几?请求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27.(15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为∠BAD的角平分线,AB=AD,E、F两点分别在AB、AD上,且AE=DF.请完整说明为何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四边形ABCD的一半.2015年台湾省中考数学试卷(I)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1.(3分)算式(﹣1)×(﹣3)×之值为何?()A.B.C.D.【分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先确定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即可.【解答】解:原式=××=.故选:D.2.(3分)已知直线L的方程式为x=3,直线M的方程式为y=﹣2,判断下列何者为直线L、直线M画在坐标平面上的图形?()A.B.C.D.【分析】根据直线L的方程式为x=3,直线M的方程式为y=﹣2,确定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即可解答.【解答】解:∵直线L的方程式为x=3,∴直线L为平行于y轴的直线,且到y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直线M的方程式为y=﹣2,∴直线M为平行于x的直线,且到x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故选:B.3.(3分)下列各选项中的盒状图分别呈现出某班四次小考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形,哪一个盒状图呈现的资料其四分位距最大?()A.B.C.D.【分析】根据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象形统计图的特点,B的盒状图呈现的资料其四分位距最大,故选:B.4.(3分)算式(﹣3)4﹣72﹣之值为何?()A.﹣138 B.﹣122 C.24 D.40【分析】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81﹣49﹣=81﹣49+8=40,故选:D.5.(3分)如图,AB为圆O的直径,BC为圆O的一弦,自O点作BC的垂线,且交BC于D点.若AB=16,BC=12,则△OBD的面积为何?()A.6 B.12C.15 D.30【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由OD⊥BC得到BD=CD=BC=6,再在Rt△BOD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D=2,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OD⊥BC,∴BD=CD=BC=×12=6,在Rt△BOD中,∵OB=AB=8,BD=6,∴OD==2,∴S=OD•BD=×2×6=6.△OBD故选:A.6.(3分)计算多项式﹣2x(3x﹣2)2+3除以3x﹣2后,所得商式与余式两者之和为何?()A.﹣2x+3 B.﹣6x2+4x C.﹣6x2+4x+3 D.﹣6x2﹣4x+3【分析】根据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商式为﹣2x(3x﹣2),余式为3,即可解答.【解答】解:∵多项式﹣2x(3x﹣2)2+3除以3x﹣2后,∴商式为﹣2x(3x﹣2),余式为3,∴﹣2x(3x﹣2)+3=﹣6x2+4x+3,故选:C.7.(3分)将图1的正四角锥ABCDE沿着其中的四个边剪开后,形成的展开图为图2.判断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四个边可为此四个边?()A.AC、AD、BC、DE B.AB、BE、DE、CD C.AC、BC、AE、DE D.AC、AD、AE、BC【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四角锥的展开图解题.【解答】解:将图1的正四角锥ABCDE沿着其中的四个边剪开后,形成的展开图为图2.四个边可为AC、AD、BC、DE.故选:A.8.(3分)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等式不成立?()A.=34B.=(﹣5)3C.=32×55D.=(﹣3)2×(﹣5)4【分析】分别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即可.【解答】解:A、=34,正确,不合题意;B、=53,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32×55,正确,不合题意;D、=(﹣3)2×(﹣5)4,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9.(3分)如图为某餐厅的价目表,今日每份餐点价格均为价目表价格的九折.若恂恂今日在此餐厅点了橙汁鸡丁饭后想再点第二份餐点,且两份餐点的总花费不超过200元,则她的第二份餐点最多有几种选择?()A.5 B.7 C.9 D.11【分析】设第二份餐的单价为x元,根据两份饭打完九折总花费不超过200元,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设第二份餐的单价为x元,由题意得,(120+x)×0.9≤200,解得:x≤102,故前9种餐都可以选择.故选:C.10.(3分)如图,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BC分别交圆O1、圆O2于D、E两点.若∠BO1D=40°,∠CO2E=60°,则∠A的度数为何?()A.100 B.120 C.130 D.140【分析】由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得到∠ABO1=∠ACO2=9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1BD=70°,∠O2CE=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解答】解:∵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ABO1=∠ACO2=90°,∵O1D=O1B,O2E=O2C,∴∠O1BD=∠O1DB==70°,∠O2CE=∠O2EC=(180°﹣60°)=60°,∴∠ABC=20°,∠ACB=30°,∴∠A=130°,故选:C.11.(3分)如图是P1、P2、…、P10十个点在圆上的位置图,且此十点将圆周分成十等分.今小玉连接P1P2、P1P10、P9P10、P5P6、P6P7,判断小玉再连接下列哪一条线段后,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A.P2P3 B.P4P5 C.P7P8 D.P8P9【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连接P2P3,P4P5,P7P8时,所形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当连接P8P9时,所形成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12.(3分)怡君手上有24张卡片,其中12张卡片被画上O记号,另外12张卡片被画上X记号.如图表示怡君从手上拿出6张卡片放在桌面的情形,且她打算从手上剩下的卡片中抽出一张卡片.若怡君手上剩下的每张卡片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她抽出O记号卡片的机率为何?()A.B.C.D.【分析】先求出剩下的卡片中记号为O的有8张,记号为X的有10张,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共有24张卡片,∴剩下的卡片中记号为O的有8张,记号为X的有10张,∴她抽出O记号卡片的机率为=;故选:C.13.(3分)已知甲、乙为两把不同刻度的直尺,且同一把直尺上的刻度之间距离相等,耀轩将此两把直尺紧贴,并将两直尺上的刻度0彼此对准后,发现甲尺的刻度36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8,如图1所示.若今将甲尺向右平移且平移过程中两把直尺维持紧贴,使得甲尺的刻度0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如图2所示,则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的哪一个刻度?()A.24 B.28 C.31 D.32【分析】由将两直尺上的刻度0彼此对准后,发现甲尺的刻度36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8,得出甲尺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乙尺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48:36=4:3,如果甲尺的刻度0对准乙尺的刻度4,设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刻度x,根据甲尺的刻度21与刻度0之间的距离=乙尺刻度x与刻度4之间的距离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如果甲尺的刻度0对准乙尺的刻度4,设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刻度x,根据题意得36(x﹣4)=21×48,解得x=32.答: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的刻度32.故选:D.14.(3分)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x2﹣8x﹣a=0中的a为下列哪一个数时,可使得此方程式的两根均为整数?()A.12 B.16 C.20 D.24【分析】根据题意得到△=64+4a,然后把四个选项中a的值一一代入得到是正整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式x2﹣8x﹣a=0的两个根均为整数,∴△=64+4a,△的值若可以被开平方即可,A、△=64+4×12=102,=,此选项不对;B、△=64+4×16=128,,此选项不对;C、△=64+4×20=144,=12,此选项正确;D、△=64+4×24=160,,此选项不对,故选:C.15.(3分)如图,坐标平面上有A(0,a)、B(﹣9,0)、C(10,0)三点,其中a>0.若∠BAC=95°,则△ABC的外心在第几象限?()A.一B.二C.三D.四【分析】根据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和外心在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BAC=95°,∴△ABC的外心在△ABC的外部,即在x轴的下方,∵外心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在直线x=上,∴△ABC的外心在第四象限,故选:D.16.(3分)判断下列各式的值,何者最大?()A.25×132﹣152B.16×172﹣182C.9×212﹣132 D.4×312﹣122【分析】分别计算出A、B、C、D的结果,即可比较大小.【解答】解:A、25×132﹣152=(5×13)2﹣152=(65+15)×(65﹣15)=4000;B、16×172﹣182=(4×17)2﹣182=(68+18)×(68﹣18)=4300;C、9×212﹣132=(3×21)2﹣132=(63+13)×(63﹣13)=3800;D、4×312﹣122=(2×31)2﹣122=(62+12)×(62﹣12)=3700.故选:B.17.(3分)已知A地在B地的西方,且有一以A、B两地为端点的东西向直线道路,其全长为400公里.今在此道路上距离A地12公里处设置第一个广告牌,之后每往东27公里就设置一个广告牌,如图所示.若某车从此道路上距离A地19公里处出发,往东直行320公里后才停止,则此车在停止前经过的最后一个广告牌距离A地多少公里?()A.309 B.316 C.336 D.339【分析】由于在此道路上距离A地12公里处设置第一个广告牌,之后每往东27公里就设置一个广告牌,所以第n个广告牌距离A地12+27(n﹣1),设此车停止时前面有x个广告牌,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12+27(x﹣1)≤320+19,将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代入12+27(x﹣1),计算即可.【解答】解:设此车停止时前面有x个广告牌,根据题意得12+27(x﹣1)≤320+19,x≤13,即此车停止时前面有13个广告牌,并且超过第13个广告牌3公里,所以此车在停止前经过的最后一个广告牌距离A地320+19﹣3=336公里.故选:C.18.(3分)如图,△ABC中,BC>AB>AC.甲、乙两人想在BC上取一点P,使得∠APC=2∠ABC,其作法如下:(甲)作AB的中垂线,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A.两人皆正确B.两人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分析】根据甲乙两人作图的作法即可证出结论.【解答】解:甲:如图1,∵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P=BP,∴∠ABC=∠BAP,∵∠APC=∠ABC+∠BAP,∴∠APC=2∠ABC,∴甲正确;乙:如图2,∵AB=BP,∴∠BAP=∠APB,∵∠APC=∠BAP+∠ABC,∴∠APC≠2∠ABC,∴乙错误;故选:C.19.(3分)如图为甲、乙、丙三根笔直的木棍平行摆放在地面上的情形.已知乙有一部分只与甲重迭,其余部分只与丙重迭,甲没有与乙重迭的部分的长度为1公尺,丙没有与乙重迭的部分的长度为2公尺.若乙的长度最长且甲、乙的长度相差x公尺,乙、丙的长度相差y公尺,则乙的长度为多少公尺?()A.x+y+3 B.x+y+1 C.x+y﹣1 D.x+y﹣3【分析】设乙的长度为a公尺,则甲的长度为:(a﹣x)公尺;丙的长度为:(a ﹣y)公尺,甲与乙重叠的部分长度为:(a﹣x﹣1)公尺;乙与丙重叠的部分长度为:(a﹣y﹣2)公尺,由图可知:甲与乙重叠的部分长度+乙与丙重叠的部分长度=乙的长度,列出方程(a﹣x﹣1)+(a﹣y﹣2)=a,即可解答.【解答】解:设乙的长度为a公尺,∵乙的长度最长且甲、乙的长度相差x公尺,乙、丙的长度相差y公尺,∴甲的长度为:(a﹣x)公尺;丙的长度为:(a﹣y)公尺,∴甲与乙重叠的部分长度为:(a﹣x﹣1)公尺;乙与丙重叠的部分长度为:(a ﹣y﹣2)公尺,由图可知:甲与乙重叠的部分长度+乙与丙重叠的部分长度=乙的长度,∴(a﹣x﹣1)+(a﹣y﹣2)=a,a﹣x﹣1+a﹣y﹣2=a,a+a﹣a=x+y+1+2,a=x+y+3,∴乙的长度为:(x+y+3)公尺,故选:A.20.(3分)如图,△ABC、△ADE中,C、D两点分别在AE、AB上,BC与DE相交于F点.若BD=CD=CE,∠ADC+∠ACD=114°,则∠DFC的度数为何?()A.114 B.123 C.132 D.147【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B,∠E=∠C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BD=CD=CE,∴∠B=∠DCB,∠E=∠CDE,∵∠ADC+∠ACD=114°,∴∠BDC+∠ECD=360°﹣114°=246°,∴∠B+∠DCB+∠E+∠CDE=360°﹣246°=114°,∴∠DCB+∠CDE=57°,∴∠DFC=180°﹣57°=123°,故选:B.21.(3分)坐标平面上,二次函数y=﹣x2+6x﹣9的图形的顶点为A,且此函数图形与y轴交于B点.若在此函数图形上取一点C,在x轴上取一点D,使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D点坐标为何?()A.(6,0) B.(9,0) C.(﹣6,0)D.(﹣9,0)【分析】首先将二次函数配方求得顶点A的坐标,然后求得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根据电C和点B的纵坐标相同求得点C的坐标,从而求得线段BC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AD的长即可求得点D的坐标.【解答】解:∵y=﹣x2+6x﹣9=﹣(x﹣3)2,∴顶点A的坐标为(3,0),令x=0得到y=﹣9,∴点B的坐标为(0,﹣9),令y=﹣x2+6x﹣9=﹣9,解得:x=0或x=6,∴点C的坐标为(6,﹣9),∴BC=AD=6,∴OD=OA+AD=3+6=9,∴点D的坐标为(9,0),故选:B.22.(3分)已知甲校原有1016人,乙校原有1028人,寒假期间甲、乙两校人数变动的原因只有转出与转入两种,且转出的人数比为1:3,转入的人数比也为1:3.若寒假结束开学时甲、乙两校人数相同,则乙校开学时的人数与原有的人数相差多少?()A.6 B.9 C.12 D.18【分析】分别设设甲、乙两校转出的人数分别为x人、3x人,甲、乙两校转入的人数分别为y人、3y人,根据寒假结束开学时甲、乙两校人数相同,可得方程1016﹣x+y=1028﹣3x+3y,整理得:x﹣y=6,所以开学时乙校的人数为:1028﹣3x+3y=1028﹣3(x﹣y)=1028﹣18=1010(人),即可解答.【解答】解:设甲、乙两校转出的人数分别为x人、3x人,甲、乙两校转入的人数分别为y人、3y人,∵寒假结束开学时甲、乙两校人数相同,∴1016﹣x+y=1028﹣3x+3y,整理得:x﹣y=6,开学时乙校的人数为:1028﹣3x+3y=1028﹣3(x﹣y)=1028﹣18=1010(人),∴乙校开学时的人数与原有的人数相差;1028﹣1010=18(人),故选:D.23.(3分)如图为两正方形ABCD、BEFG和矩形DGHI的位置图,其中G、F两点分别在BC、EH上.若AB=5,BG=3,则△GFH的面积为何?()A.10 B.11 C.D.【分析】由四边形ABCD,BEFG是正方形,得到BC=CD=AB=5,GF=BG=3,∠C=∠BGF=∠GFE=∠CGF=∠GFH=90°,根据四边形DGHI是矩形,得到∠DGH=90°,于是得到∠DGC=∠FGH,推出△DGC∽△HGF,得到比例式,求得FH的长度,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BEFG是正方形,∴BC=CD=AB=5,GF=BG=3,∠C=∠BGF=∠GFE=∠CGF=∠GFH=90°,∵四边形DGHI是矩形,∴∠DGH=90°,∴∠DGC+∠CGH=∠FGH+∠HGC=90°,∴∠DGC=∠FGH,∴△DGC∽△HGF,∴=,∴FH===,=GF•FH=,∴S△FHG故选:D.24.(3分)将甲、乙、丙三个正分数化为最简分数后,其分子分别为6、15、10,其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360.判断甲、乙、丙三数的大小关系为何?()A.乙>甲>丙B.乙>丙>甲C.甲>乙>丙D.甲>丙>乙【分析】首先把360分解质因数,可得360=2×2×2×3×3×5;然后根据甲乙丙化为最简分数后的分子分别为6、15、10,6=2×3,可得化简后的甲的分母中不含有因数2、3,只能为5,即化简后的甲为;再根据15=3×5,可得化简后的乙的分母中不含有因数3、5,只能为2,4或8;再根据10=2×5,可得化简后的丙的分母中不含有因数2、5,只能为3或9;最后根据化简后的三个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360,甲的分母为5,可得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360÷5=72,再根据化简后的乙、丙两数的分母的取值情况分类讨论,判断出化简后的乙、丙两数的分母各是多少,进而求出化简后的甲乙丙各是多少,再根据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判断即可.【解答】解:360=2×2×2×3×3×5;因为6=2×3,所以化简后的甲的分母中不含有因数2、3,只能为5,即化简后的甲为;因为15=3×5,所以化简后的乙的分母中不含有因数3、5,只能为2,4或8;因为10=2×5,所以化简后的丙的分母中不含有因数2、5,只能为3或9;因为化简后的三个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360,甲的分母为5,所以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360÷5=72,(1)当乙的分母是2时,丙的分母是9时,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2×9=18,它不满足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72;(2)当乙的分母是4时,丙的分母是9时,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4×9=36,它不满足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72;所以乙的分母只能是8,丙的分母只能是9,此时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8×9=72,所以化简后的乙是,丙是,因为,所以乙>甲>丙.故选:A.25.(3分)如图的灰色小三角形为三个全等大三角形的重迭处,且三个大三角形各扣掉灰色小三角形后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梯形.若图中标示的∠1为58°,∠2为62°,∠3为60°,则关于甲、乙、丙三梯形的高的大小关系,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分析】根据大角对大边得到b>c>a,e>f>d,然后利用S梯形甲=S梯形乙=S梯形丙,得到梯形丙的两底>梯形甲的两底>梯形乙的两底,从而得到梯形乙的高>梯形甲的高>梯形丙的高,最后得到正确的选项即可.【解答】解:∵∠1=∠α=58°,∠2=∠β=62°,∠3=∠γ=60°,∴b>c>a,e>f>d,∵S梯形甲=S梯形乙=S梯形丙,∴梯形丙的两底>梯形甲的两底>梯形乙的两底,∴梯形乙的高>梯形甲的高>梯形丙的高,即:乙>甲>丙,故选:A.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26.(10分)大冠买了一包宣纸练习书法,每星期一写1张,每星期二写2张,每星期三写3张,每星期四写4张,每星期五写5张,每星期六写6张,每星期日写7张.若大冠从某年的5月1日开始练习,到5月30日练习完后累积写完的宣纸总数已超过120张,则5月30日可能为星期几?请求出所有可能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分析】首先得出5月1日~5月30日,包括四个完整的星期,分别分析5月30日当分别为星期一到星期天时所有的可能,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5月1日~5月30日共30天,包括四个完整的星期,∴5月1日~5月28日写的张数为:4×=112,若5月30日为星期一,所写张数为112+7+1=120,若5月30日为星期二,所写张数为112+1+2<120,若5月30日为星期三,所写张数为112+2+3<120,若5月30日为星期四,所写张数为112+3+4<120,若5月30日为星期五,所写张数为112+4+5>120,若5月30日为星期六,所写张数为112+5+6>120,若5月30日为星期日,所写张数为112+6+7>120,故5月30日可能为星期五、六、日.27.(15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为∠BAD的角平分线,AB=AD,E、F两点分别在AB、AD上,且AE=DF.请完整说明为何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四边形ABCD的一半.【分析】分别作CG⊥AB与G,CH⊥AD与H,由AC为∠BAD的角平分线,得到CG=CH,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到△ABC面积=△ACD面积,又由于AE=DF,得到△AEC面积=△CDF面积,于是△BCE面积=△ABC面积﹣△AEC 面积,△BCE面积=△ACD面积﹣△CDF面积,求出△BCE面积=△ACF面积,由四边形AECF面积=△AEC面积+△ACF面积,四边形AECF面积=△AEC面积+△BCE 面积,得到四边形AECF面积=△ABC面积,又由于四边形ABCD面积=△ABC面积+△ACD面积,四边形ABCD面积=2△ABC面积,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分别作CG⊥AB与G,CH⊥AD与H,∵AC为∠BAD的角平分线,∴CG=CH,∵AB=AD,∴△ABC面积=△ACD面积,又∵AE=DF,∴△AEC面积=△CDF面积,∴△BCE面积=△ABC面积﹣△AEC面积,△BCE面积=△ACD面积﹣△CDF面积,∴△BCE面积=△ACF面积,∵四边形AECF面积=△AEC面积+△ACF面积,四边形AECF面积=△AEC面积+△BCE面积,∴四边形AECF面积=△ABC面积,又∵四边形ABCD面积=△ABC面积+△ACD面积,又∵四边形ABCD面积=2△ABC面积,∴四边形AECF面积为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长度比为何?
(A) 3:2 (B) 5:3 (C) 8:5 (D) 13:8
20.如图,长方形ABCD中,M为中点,今以B、M为圆心,
分别以长、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点。若PBC
=70,则MPC的度数为何?
(A) 20 (B) 35 (C) 40 (D) 55
21.已知甲袋有5张分别标示1~5的号码牌,乙袋有6张分别标示6~11的号码牌,慧婷分
9.附图中直线L、N分别截过A的两边,且L//N。根据图中
标示的角,判断下列各角的度数关系,何者正确?
(A)25>180(B)23<180(C)16>180
(D)34<180
10.判断之值会介于下列哪两个整数之间?
(A) 22、23 (B) 23、24 (C) 24、25 (D) 25、26
11.坐标平面上有一点A,且A点到x轴的距离为3,A点到y轴的距离恰为到x轴距离的
片。今沿虚线剪下分成甲、乙两长方形纸
片,并将甲纸片反面朝上黏贴于乙纸片上,
形成一张白、灰相间的长方形纸片,如图
()所示。若图()中白色与灰色区域的面积
比为8:3,图()纸片的面积为33,则图
()纸片的面积为何?
(A)(B)(C) 42 (D) 44
17.如图,圆O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相切,且
与圆O相切于E点。若圆O的半径为5,且=11,则
步骤一:用右手拿出迭在最下面的2张牌,如图()。
步骤二:将右手拿的2张牌依序交错插入左手拿的3张牌之间,
如图()。
步骤三:用左手拿着颜色顺序已改变的5张牌,如图()。
若依上述三个步骤洗牌,从图()的情形开始洗牌若干次后,其颜色顺序会再次与
图()相同,则洗牌次数可能为下列何者?
(A) 18 (B) 20 (C) 25 (D) 27
25.附图的长方体与下列选项中的立体图形均是由边长为1公分的
小正方体紧密堆砌而成。若下列有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附图
的表面积相同,则此图形为何?
26.若一元二次方程式a(xb)2=7的两根为,其中a、b为两数,则ab之值为何?
(A)(B)(C) 3 (D) 5
27.图()的等臂天平呈平衡状态,其中左侧秤盘
的长度为何?
(A) 5 (B) 6 (C)(D)
18.附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
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
全等?
(A)△ACF(B)△ADE(C)△ABC(D)△BCF
19.附图()为一张三角形ABC纸片,P点在上。今将A折至P时,出现折线,其
中D点在上,如图()所示。若△ABC的面积为80,△DBC的面积为50,则与
(D)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
23.附图为正三角形ABC与正方形DEFG的重迭情形,其中
D、E两点分别在、上,且=。若=18,
=6,则F点到的距离为何?
(A) 2 (B) 3 (C) 124(D) 66
24.下列何者是22x783x621x5的因式?
(A) 2x3 (B)x2(11x7) (C)x4(11x3) (D)x6(2x7)
29.数在线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C在上。若|a|=|b|,:
=1:3,则下列b、c的关系式,何者正确?
(A) |c|=|b| (B) |c|=|b| (C) |c|=|b| (D) |c|=|b|
30.如图,四边形ABCD、AEFG均为正方形,其中E在上,
且B、E两点不重合,并连接。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
1、2、3、4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
(A)1<2 (B)1>2 (C)3<4 (D)3>4
31.如图,甲、乙两人想在正五边形ABCDE内部找一点P,
使得四边形ABPE为平行四边形,其作法如下:
(甲)连接、,两线段相交于P点,则P即为所求
(乙)先取的中点M,再以A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
于P点,则P即为所求
102国民中学学生基本学力测验数学题本
时间2013年6月9日8:50~10:00,共70分钟
1.计算12(3)2(3)之值为何?(A)18 (B)10 (C) 2 (D) 所有学生投进球数
的饼图。根据图,下列关于班上所有学生投进球数的统计量,
何者正确?
列出下列哪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式?
(A) 0.6250x0.8125(200x)=24000
(B) 0.6250x0.8125(200x)=24000
(C) 0.8125x0.6250(200x)=24000
(D) 0.8125x0.6250(200x)=24000
6.若有一正整数N为65、104、260三个公倍数,则N可能为下列何者?
别从甲、乙两袋中各抽出一张号码牌。若同一袋中每张号码牌被抽出的机会相等,则她
抽出两张号码牌,其数字乘积为3的倍数的机率为何?
(A)(B)(C)(D)
22.坐标平面上,有一线型函数过(3, 4)和(7, 4)两点,判断此函数图形会过哪两象限?
(A)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B)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C)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
(A)中位数为3 (B)中位数为2.5 (C)众数为5 (D)众数为2
3.k、m、n为三整数,若=k,=15,=6,则下列有关于k、m、n
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
(A)k<m=n(B)m=n<k(C)m<n<k(D)m<k<n
4.若一多项式除以2x23,得到的商式为7x4,余式为5x2,则此多项式为何?
3倍。若A点在第二象限,则A点坐标为何?
(A) (9, 3) (B) (3, 1) (C) (3, 9) (D) (1, 3)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2(2x5)7x3,得其解的范围为何?
(A)x(B)x(C)x(D)x
13.以下表示小勋到商店购买2个单价相同的布丁和10根单价相同的棒棒糖的经过。
根据上文,判断布丁和棒棒糖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A)两人皆正确(B)两人皆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
32.若A=101999610005,B=100049997101,则AB之值为何?
(A) 20 (B) 30 (C) 40 (D) 50
14.如图,△ABC中,D为中点,E在上,且。
若=10,=16,则的长度为何?
(A) 10 (B) 11 (C) 12 (D) 13
15.计算()3()4()5之值与下列何者相同?
(A)(B)(C)(D)
16.图()为一正面白色,反面灰色的长方形纸
有一袋石头,右侧秤盘有一袋石头和2个各
10克的砝码。将左侧袋中一颗石头移至右侧
秤盘,并拿走右侧秤盘的1个砝码后,天平仍
呈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求被移动石头的
重量为多少克?
(A) 5 (B) 10 (C) 15 (D) 20
28.图()为雅婷左手拿着3张深灰色与2张浅灰色的牌迭在一起
的情形。以下是她每次洗牌的三个步骤:
(A) 14x38x226x14 (B) 14x38x226x10 (C)10x34x28x10
(D)10x34x222x10
5.附表为服饰店贩卖的服饰与原价对照表。某日服饰店举办大拍
卖,外套依原价打六折出售,衬衫和裤子依原价打八折出售,服
饰共卖出200件,共得24000元。若外套卖出x件,则依题意可
(A) 1300 (B) 1560 (C) 1690 (D) 1800
7.某社团有60人,附表为此社团成员年龄的次数分配表。求此社团成员年龄的四分位距
为何?
(A) 1 (B) 4 (C) 19 (D) 21
8.坐标平面上有一函数y=3x212x7的图形,其顶点坐标为何?
(A) (2, 5) (B) (2,19) (C) (2, 5) (D) (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