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气体摩尔体积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实验误差的原因范文

实验误差的原因范文

实验误差的原因范文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或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它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或实验时会遇到的一种现象。

实验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1.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是影响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仪器本身的制造和校准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

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不当也会引入额外的误差。

2.实验操作误差:实验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存在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例如,在称量固体样品时可能会因为读数不准确或误差积累而引入误差。

3.环境影响: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温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人的主观判断:在一些实验中,实验员需要进行主观判断,例如在颜色比较、焦点调整等方面。

这种主观判断可能会存在主观偏差,从而引入误差。

5.技术限制:在一些实验中,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达到理论上完美的实验条件。

例如,在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精度受到天平的限制,从而引入误差。

6.统计误差:实验数据可能受到随机误差的影响。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它们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的微小变化或测量设备的噪声等引起的。

7.实验样本的选择:在一些实验中,采样方法和样本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如果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或样本数量不足,那么实验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仔细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实验说明,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并确保仪器良好的状态。

2.校准仪器: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校准仪器并进行合适的调整。

校准仪器可以减小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带来的实验误差。

3.重复实验:进行重复实验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通过多次实验取得的平均值可以更接近真实值。

4.简化实验条件:在保持实验目的不变的情况下,简化实验条件可以减小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三)

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三)

6.0
5.0
119.0 113.0
23.7
23.6 L/mol 实验平均值:________ 实验温度下,1 mol氢气体积的理论值为24.5 L。
实验值-理论值 实验误差= 100% 理论值
-3.67%
⒉某温度下测得氧气的密度是1.43 g/L,则该温度时1 32 g 1.43g / L mol氧气的体积是_____ 22.4L ⒊标准状况下测得某气体的密度是0.71 g/L,则该气 0.71g / L 22.4 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 L / mol 16g / mol
作业:测定气体摩尔体积学案
练习⒈完成下列实验的数据处理: 温度:25 ℃
实 镁带质 验 量(g)
压强101.3 kPa
硫酸 C瓶中液 抽出气 氢气体 1 mol氢 体积 体体积 体体积 积(mL) 气体积(L) (mL) (mL) (mL)
1
2
0.1203
0.1155
10.0
10.0
123.0
118.0
10.1 测定1 mol气体的体积
实验误差分析
李桂伯 liguibo@
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阅读:P50/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讨论:⒈定量测定产生误差的原因? ⒉以下几种情况会产生怎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偏大还 是偏小? ⑴分析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本身是否存在产生误差 的因素? ⑵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⑶没有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镁。
1 116.0mL 10mL 6.0mL 10 (0.95mol / L 0.010L ) 23.6 2
3
⒍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 图。 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 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 O2不与I2反应): SO2+I2+2H2O →H2SO4+2HI ⑴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 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 N2、O2 等于______的体积 (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⑵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 偏低 得的SO2含量____(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 ⑶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_______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实验报告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1《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实验报告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我们知道,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是相同的,在0℃、101.3kP时约为22.4L;而1mol气体的质量各不相同。

要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如取氢气作试样,则要测定2.016g氢气(氢的摩尔质量为1.008g/mol)所占的体积;如取二氧化碳作试样,则是测定44.0g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

测定1mol气体体积的方法化学实验室中,可以直接取一定体积(V)的某种气体,称出它的质量(m),或称取一定质量(m)的某种气体,量出它的体积(V),再根据这种气体的摩尔质量,计算出1mol气体的体积:然而,直接测定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操作上比较繁复,我们可以设想能否用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出液体的体积,间接地得到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如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气体发生器,中间是储液瓶,右边是液体量瓶。

储液瓶上的刻度线标明了容积约200mL的位置,液体量瓶的容积约130mL,量瓶瓶颈上有110—130mL刻度线,可正确读出进入量瓶的液体的体积。

全部装置固定在专用底座上。

底座放置气体发生器、液体量瓶的位置下有螺旋,能作高低的微调。

如要测定1mol氢气的体积,则取一定质量的镁带跟稀硫酸在气体发生器中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把储液瓶中液体(品红溶液)压入液体量瓶,读出液体数据转换成氢气的体积,进行计算推算出实验温度时1mo l氢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1、记录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强。

2、装配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做好气密性检查。

3、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20—0.140g镁带(精确至0.001g),把准确数值记录于表格。

4、将镁带用纸舟投入到气体发生器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

注意:不要使镁带贴附在瓶壁上。

5、用针筒吸取10mL 2mol/L H2SO4溶液,用针头扎进橡皮塞,将硫酸注入气体发生器,注如后要迅速拔出针筒(注意要捏住针头拔出,不要使针头和针筒脱离),观察现象。

重难点07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2023年高考化学专练(解析版)

重难点07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2023年高考化学专练(解析版)

重难点07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一、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1) 测定装置:①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主要由气体发生器、储液 瓶、液体量瓶(可估读到0.2~0.3mL )构成。

②其它简易装置:用排水法测定气体的体积。

(2) 测定原理:以1molH 2体积测定为例,用一定量的镁带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从而计算出该温度下H 2的摩尔体积。

即只要测定生成V (H 2)和消耗的m(Mg)。

(3) 测定步骤:①连接装置。

气密性检查(即装配后用橡皮塞塞紧气体发生器加料口时,储液瓶中导管内液面会上升,上升液柱在1min 内不下降,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量镁带。

用电子天平(最小分度值0.001g )称取0.100~0.110g 镁带,记录数据。

③加水和镁带。

拆下气体发生器,加入约20mL 水和称量的镁带,然后连接并塞紧加料口。

④抽气调压。

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抽气,使B 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⑤加硫酸反应和记录温度。

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注入3mol/L 稀硫酸l0mL ,捏住针头拨出,记录a 处数字温度计在底座上显示的B 瓶内气体的温度(供教师计算测定的理论值)。

⑥读数。

当C 瓶连接口不再滴液时,读出C 瓶液面刻度数值(估计最小分度值的1/2)。

⑦再次抽气调压。

用注射器在A 瓶加料口抽气,使B 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与起始状态相同)。

读出注射器中抽出气体的体积,记录数据。

⑧第二次测定。

拆开B 、C 瓶,将C 瓶中红色液体倒回B 瓶;拆开A 、B 瓶,倒去A 瓶中反应液,洗净后再次测定。

⑨数据处理。

a.氢气体积=C 瓶液体体积-稀硫酸+抽出气体体积b.计算测定的1mol H 2的体积与平均值:1molH2的体积=V(H2)M (Mg)m(Mg)c .计算该温度、常压下1mol H 2体积的理论值V= nRT/P= 1× 8.314× (273+t)222222442()()()()()()()()()()m Mg Mg Mg Mg Mg H H H H m H M V M m Mg H SO MgSO H V V V V n n +−−→+↑====/101或V=22.4×(273+t)/273 d .计算实验误差=理论值理论值实验值-×100%e .t ℃、101kPa 时,1mol 氢气的体积=2732730899.0016.2tL +⨯(教师计算理论值) 4失误操作V (H 2) V m 镁带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减小 减小 镁带中含有铝杂质增大 增大 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有漏气 减小 减小 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 减小 减小 液体量瓶刻度读数未扣去硫酸的体积 增大 增大 硫酸的量不足,镁带没有完全反应减小 减小 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增大增大1. 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②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

摩尔气体常数偏小的原因

摩尔气体常数偏小的原因

摩尔气体常数偏小的原因
摩尔气体常数是描述气体分子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质量、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实验结果表明,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有时会偏离理论值,出现偏小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误差:在测量摩尔气体常数时,由于仪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偏小。

2. 分子间相互作用:在高密度、高压力等条件下,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得更加显著,从而影响到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

特别是对于极性分子而言,由于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其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会偏小。

3. 气体中杂质的存在:在实际气体中,通常都会存在一定的杂质,如水蒸气、氧气等。

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速度等物理参数,从而对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产生影响。

4. 热力学效应: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气体的热力学效应比较显著,从而影响到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

特别是在高温下,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都会增加,从而导致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际值偏小。

总的来说,摩尔气体常数偏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 1 -。

实验报告产生误差原因(3篇)

实验报告产生误差原因(3篇)

第1篇一、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误差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误导我们的判断。

因此,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实验质量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实验误差的分类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设备或环境来减小或消除。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者操作不当、实验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随机误差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

3. 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者主观判断、实验设备故障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设备维护来减小。

三、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1. 实验设备(1)设备精度:实验设备的精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精度较低,会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2)设备老化:实验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从而产生误差。

(3)设备故障:实验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故障,导致实验数据失真。

2. 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错误会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从而产生误差。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规范、操作失误等都会导致实验误差。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不当、数据取舍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环境(1)温度、湿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电磁干扰: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电磁干扰,导致实验数据失真。

(3)噪音:实验过程中噪音干扰可能导致实验误差。

4. 实验者(1)操作技能:实验者操作技能不熟练,可能导致实验误差。

(2)主观判断: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判断,导致实验误差。

测1mol气体的体积-误差分析(2)

测1mol气体的体积-误差分析(2)

测定1 mol 气体的体积(第2课时)学习目标理解测定1摩尔氢气体积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初步学会定量测定的误差分析知识梳理误差分析: M ⨯=mVVm学生练习1、测定1mol 氢气体积的实验中,下列情况一定会使结果偏大的是 ( ) A. 使用的镁带不纯 B. 未作平行实验C. 镁带未完全反应D. 以液体量瓶中的读出的液体的体积为氢气的体积2、反应完成后,未用注射器抽气以调节气体的体积数,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法确定 D. 因其体积数并不大,基本无影响3、下列关于测定1摩尔氢气气体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装置不漏气B. 镁带称量后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物C. 用针筒注入硫酸后,迅速拔出D. 镁带的质量要使产生的氢气足以计量 4、测定1摩尔氢气体积的实验中与保证实验准确性不相关的操作是 ( ) A. 镁带白庙的氧化物是否除净 B. 稀硫酸是否足量 C. 储液瓶的水中加品红还是加红墨水D. 实验在注入酸前,储液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是否相平能引起误差的一些因素或操作对V 影响对Vm 影响实验装置发生漏气未冷却就调压进行测量镁条未反应完硫酸未反应完硫酸未稀释注入稀硫酸后,针筒未拔,扎在橡皮塞上 读数时仰视刻度读数时俯视刻度镁条中含有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镁条表面氧化膜未处理干净镁条中混有铝5、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下列因素可能造成结果偏高的是()A. 硫酸的量不足B. 镁带中含有少量金属铝杂质C. 称量的镁带表面有氧化物D. 镁带中含有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6、下列测定常温下1摩尔氢气体积的操作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A. 装置接口处有气体漏出B. 称好镁带后用砂皮除去表面的氧化膜C. 未进行第二次抽气D. 计量液体体积时液体量瓶的读数没有扣除硫酸的体积7、下列关于定量测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误差一般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B. 精心设计可以是数据的误差等于零C. 自己意识到有较大操作失误,应重做实验D. 即使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偏差,也要记录原始数据8、填写下列表格,完成实验报告。

测量摩尔气体常数值的误差分析

测量摩尔气体常数值的误差分析

测量摩尔气体常数值的误差分析此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摩尔气体常数(R)的误差,并将之与标准值(R S作比较。

历史上,R被可靠测量出来,但直至现在,在对其进行测量时未能给出可靠的结果。

本实验旨在研究R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例如温度和压力。

本实验中使用的参数是无穷大的核热容系数,以及常用的Bühler 气体定律。

该定律给出了物质的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中作为关键参数。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R,运用了理想气体定律和可排序气体定律,建立了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模式,且采用了压力补偿实验,通过测量组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分别测量出实验值和标准值以进行比较。

接下来,主要采用了表面波谐振动实验来测量R。

实验过程是,先用热弹罐将热量输送给液体,然后通过电磁振动器产生振动,并用相应的仪器分析波动数据。

最终,通过计算得出R实验值,再与标准值作比较,求出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避免不可控参数的影响,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实验设备上加装了温度控制装置,以调节室温,以及采用每类气体不同容器作为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结果,R实验值与标准值相符,误差在2%以内,表明本实验结果合理可靠。

本实验还发现,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对R有重大影响,这受到理想气体和可排序气体定律的支持。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如下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适当的控制,精确的温度和压力模式,以及压力补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摩尔气体常数的误差。

考虑到气体温度和压力对误差的影响,未来的实验可以更好地控制气体的参数,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本实验基于对摩尔气体常数R的测量,对其正确测量和误差控制,给出了一种可用技术。

采用该实验方法,可以为R值的测量提供可靠参数,从而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测量摩尔气体常数R,定量研究了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对R的影响,取得了较准确的数据,为摩尔气体常数R的正确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并发掘出其影响的规律,开辟了新的实验研究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
10.1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共3+1课时)
第4课时测定1mol气体体积实验误差的原因分

[设计思想]
任何定量测定的方法,得到的数据都有一定的精确范围,或者说存在一定的误差。

定量实验必须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确度。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实验中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展开教学讨论,让学生认识实验误差的来源:一是仪器装置精密度和药品试剂的品质;二是操作的失误。

围绕着误差的来源,结合自己的实验,分析产生各种误差的原因,获得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在讨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确度的方法、措施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精选精度比较高的计量仪器(如量体积时,尽可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2)进行重复测量。

计算时取两次(或多次)可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值;(3)准确规范操作。

如读数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管中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切等。

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定量实验存在误差是一定的、允许的,重要的是误差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实验误差值在-2—+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误差分析(B)。

(2)实验报告的书写(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反思,认识重复测量、数据处理等科学方法。

(2)明白实验操作不当引起实验误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报告的交流,同学间的倾听,体验相互学习、尊重他人的价值。

(2)通过对实验的反思,体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实验报告的书写。

2.教学难点
分析操作不当引起实验误差。

三.教学用品
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流程
2.流程说明
引入:我们做了测定1摩尔氢气的体积的实验,下面请交流你们的实验报告。

学生交流:交流实验报告。

教师点评:根据报告与实验中观察获得的信息,对学生的实验作点评与评价。

师生交流: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误差。

如:(1)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2)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等等
学生练习: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

归纳小结:测定气体的质量或者体积一般有那些方法
作业:教材上
五.教学案例
1.教学过程
测定
















评[引入] 我们测定1摩尔氢气的体积。


面请交流你们的实验报告。

[点评] (根据报告与实验中观察获得的信息,对学生的实验作点评与评价)
[思考讨论]
以下情况是否会造成实验误差。

为什么
1.镁带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2.镁带中含有铝杂质;
3.没有记录实验时的温度,22.4升做理论值计算误差。

交流:
生——我们组测得常温下1摩尔氢
气的体积为,结果偏低,误差%。

误差
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镁带表面的氧
化膜没有除净。

生——我们组测得常温下1摩尔氢
气的体积为,结果偏高,误差%。

误差
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冷却到室
温读数造成的。

讨论、交流:
根据
可知:(1)镁带中含有与硫酸不
反应的杂质时,V(排)减小,即:实验
值偏低;(2)镁带中含有铝杂质,V(排)
增大,即:实验值偏高;(3)没有记
录实验时的温度,22.4升做理论值计算
误差,误差肯定有,但主要是有理论值
的不准。

让学
生学会倾
听他人的
观点,懂得
尊重他人。

学习
理论分析
试验误差
的方法。

误差

析[提问] 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哪些不恰当
的操作可能会引起误差如何影响
[讲解]
重复测量时,要确保两次量之间的差异符合实验要求(按分析化学要求,两次所测量之间的差异不超过%)。

测量时要注意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在处理时要换算为标况下)。

[板书]
三、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讨论、交流:(并放入[板书])
1.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
低;
2.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
有除尽——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
积偏低;
3.硫酸的量不足,镁带没有完全
反应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
低;
4.称量好镁带后用砂纸擦表面的
氧化膜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
低;
5.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V(排)偏高
——气体摩尔体积偏高。

分析
实验中造
成误差的
原因,体验
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
科学精神
的意义。

思考

论[训练题]
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
量的装置如下图:
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

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选填:偏高, 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 a 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 b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用C、V a、V 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小结]
对于气体质量和体积的测定,直接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比较困难,而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来实现。

(1)气体质量测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量差法。

即通过测定反应体系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异,确定气体的质量(反应体系反应前的质量减反应后的质量即为气体质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所测气体的某些性质(如酸碱性或溶解性)、采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浓硫酸、碱石灰)和实验装置(如洗气瓶、干燥管)来吸收,通过测量吸收装置吸收前后质量差得到气体的质量。

(2)对于气体体积的确定,一
练习、交流:
(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
(4)V(SO2)
=+Vb)
(5) bceg 或 beg 或 ceg
[疑问]
测定气体的质量或者体积一般有
那些方法呢
通过
练习体会
定量实验
在生活、生
产中的实
际意义。

认识
测定气体
的质量或
者体积的
一般方法,
为后续学
习做铺垫。

般也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上述方法测其质
量,再利用密度或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换算;二
是对于无法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其质量的气体
(如H2、O2、CO等),通常采用排水量气法测
量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
体的体积。

[作业] 教材上
2.主要板书
三、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
1.没有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低;
2.镁带表面氧化镁没有擦除或没有除尽——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低;
3.硫酸的量不足,镁带没有完全反应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低;
4.称量好镁带后用砂纸擦表面的氧化膜V(排)偏低——气体摩尔体积偏低;
5..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V(排)偏高——气体摩尔体积偏高。

○1中学化学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六.教学反思
○2
通过实验误差的原因分析,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经过理性思考、分析训练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实验操作正确与否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认识了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体验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做好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学生试验过程中的操作问题录象下来,本节课可以根据录象资料中的问题展开教学,效果更好,更能引起学生讨论、交流的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