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闽南方言大词典》
《正音乡谈》中所见闽南方言初探

施永瑜:《正音乡谈》中所见闽南方言初探
中。在泉州腔则岀现在崇武话中,俗称“咸水腔”。 下面是一些“岀归时”的例子:
《正音乡谈.通用门》:舍不得,“舍”下小注:扯。扯、舍同音。共同语t§hY:§T;一齐,“齐”下小 注:徐。齐、徐同音。共同语tchi:ey
关键词:明代;闽南人;闽南方言特征;漳浦话
《正音乡谈》一书的版本有抄本和刻本两类。抄本先于刻本在日本被发现并被作了研究。E 刻本今存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叫封面题《正音乡谈杂字全》,正文首行题《新刻增校切用正 音乡谈杂字大全》,版心题《乡谈正音杂字》或《乡谈正音什字》,上卷末页题《重校正音乡谈杂 字》,下卷末页题《刻为人须知正音杂字》,多数题名含有《正音乡谈》,故本文简称之为《正音乡 谈》。《正音乡谈》一书采用明代类书常见分类,分为天文门、时令门、地理门等十六类,每类之下 再细分小类,记录乡谈(方言)与正音(共同语)对照词汇,共约5015条。黄沽青对该书内容作过 详细介绍。
(二) 本书方言所属年代。樋口靖认为“《正音乡谈》是反映两百多年以前闽南话的宝贵资 料。”网黄V止青以为今所见《正音乡谈》木刻本产生于明代中期之后,最晚为明末。黄文充分论述 本书的版本属明代中期以后的建本,认为“从版式来看,该版本具有十分鲜明的建本特征”。问 《正音乡谈》和明代嘉靖本《荔镜记》属于同一时期,均是目前所见珍贵的早期闽南语文献。
2019年第2期
(总第58期)
闽台文化研究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No.2.2019 General Seria2 No.58
《正音乡谈》中所见闽南方言初探
施永瑜
(南湾中学,福建晋江363000)
摘 要:《正音乡谈》是明代闽南人所编撰的方言与官话互相对照的词汇集。该书具有鲜明 的本土闽南方言特征。通过归纳该书记录方言词汇的方式,提出归纳音系、构拟音值的原则,初步 探索了该书所记录闽南语的声韵调系统及词汇系统,明确这个音系及其词汇系统具有明显的漳 州腔漳浦话特征。
厦门方言词汇的百年演变——以《厦门方言英汉辞典》为中心

〔摘要〕《厦门方言英汉辞典》记录了十九世纪中晚期的厦门方言语音与词汇。
经过130多年的演变,其中部分词汇的语义已经十分模糊,或者彻底消失了。
厦门方言中部分表达上极具特色的方言词不复存在,现代厦门方言的表达趋于规范化,理性化,简明化。
本文通过对这类词汇语义的考察,分析其不同类型的消亡原因,探寻词汇系统的内部竞争规律。
〔关键词〕闽南方言;《厦门方言英汉辞典》;词汇语义;消亡演变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19)01-0059-05《厦门方言英汉辞典》中存在一部分语义十分模糊的词汇。
和语音系统不同,词汇系统的演变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改变是紧密相连的。
消亡的古语词、方言特有词或外来词在今天的厦门方言里大多都有了新的表述,而消亡的一般词汇多是由于词义的消失而导致词形完全消亡。
一些词因为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虽然保留了词形,实际已是不同的语义。
词汇具有活跃性和流变性,旧词的消亡与新词的产生交替进行,不断更新着方言词汇的面貌。
《厦门方言英汉辞典》存有部分现代厦门方言中不再使用的词汇,是以往传统文献中无法获得的文化信息,弥足珍贵,值得研究。
一、《厦门方言英汉辞典》消亡词汇考证《厦门方言英汉辞典》是由英国传教士麦嘉湖所著,1883年在英国伦敦出版[1]。
麦嘉湖1860年来华,先到上海传教,1863年转入厦门,直至1910年回英国,在华活动长达五十余年①。
西方传教士为了异域传教,许多能掌握当地方言。
麦嘉湖是继杜嘉德之后对闽南方言的记录研究做出极大贡献的外国传教士。
目前发现他的著作有《上海方言习惯用语集》《英华口才集》《厦门方言英汉辞典》等[2]。
其中,《厦门方言英汉辞典》内容最为丰富。
《厦门方言英汉辞典》正文部分以英文26字母为序,先罗列英语单词,再翻译成汉语,最后对应标注罗马字音标。
全书均采用(英-厦-罗马音标)的格式编写成词条,有的词条对应一个方言词,有的对应一个方言词组,有的对应完整的一句厦门话。
闽南方言研究中的又一部力作——评《闽南方言大词典》

如词形与普通话相同或相似但用法和普通话有所不同的词语像手指戒指豆油酱油烧水热水结霜结冰麻雀麻将大家婆婆鼓吹喇叭一种乐器差气差劲生理生意大气急促的呼吸无量度量小海口海边流水涨潮小影相片早晚水稻等粮食作物早晚季的总称等
闽南方言研究 中的又一部 力作 1 9 2
闽南 方 言研 究 中 的 又 一 部 力 作
评 《 闽南 方 言 大词 典 》
o纪 秀 生
( 华侨 大学 文学院 ,福建 泉州 3 2 2 ) 6 0 1
中 图 分 类 号 :H1 6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6—19 (0 0 2— 19— 4 3 8 2 1 )0 0 2 0
美 国 著 名 学 者 罗 伯 特 ・莫 菲 在 《 化 和 社 会 人 类 学 》 一 书 中 认 为 :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特 征 文
系 也 有 实 用 价 值 。 方 言 材 料 也 能 为 研 究 语 言 的 发 展 历 史 提 供 可 靠 的 宝 贵 资 料 。我 们 知 道 ,方 言 是 通 行 在 一 定 地 域 的 民族 语 言 的 变 体 ,汉 语 方 言 就 是 汉 民 族 语 言 在 不 同 地 域 的 变 体 。 民 族 语 言 的 古
收稿 日期 :2 0 0 8—0 — 5 1 0
作者 简介 :纪秀 生 ( 93一) 16 ,男 ,福建连 江人 ,教授 ,主要从事语 言学及 应用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 10年 第 2期 语 成 分 在 各 种 方 言 里 的 变 化 有 快 有 慢 ,有 时 又 呈 现 不 同 的 发 展 趋 向 , 因 而 把 各 种 方 言 里 的 有 关 成
《闽南语》研究性学习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 。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
夜 雨 寄 北
童谣 歌曲 俗语
地方戏剧
……
童谣
娃 咿 两 阿 哈 呀 人 妈 哈 夏 相 要 都 打 煮 乡 弄 淡 当 破 差 锅 枪
阿 公 要 煮 咸
咿 呀 夏 都 真 趣 味
率兵南下,带来了来自古代河南光州的中 原语言“河洛话”和文化,闽南地区的语 言也再一次受到汉语的影响。这也是汉字 的闽南语发音有大量文白异读现象的原因。 之后历经沧桑和本土化融合,在闽南地区 逐步演绎形成了闽南方言。
闽南语,俗称“福老话”,发源于黄
现在闽南语有六个主要话区,分别是厦 门、泉州、漳州、龙岩、潮汕、台湾 。在各 个话区,发音虽然有些不同,但基本上是能 够相互听得懂,能够互相交流。 闽南语的分布范围很广,例如福建东南沿海
1.通过研究活动,探讨闽南文化的作 用及意义。 2.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 出传承闽南文化的建议。 3.在学习中学会分工与协作,培养同 学之间的团体协作精神。 4.了解闽南俗语蕴含的文化价值取向。 5.掌握调查访问的方式方法。掌握查 找搜集资料的途径,提高整理分析和 运用资料的能力。
研 究 过 程
1、地域局限性。不及普通话普及。 2、语区多样性。“漳州有九县,乡音都无 同”,“闽南二四县,语言没相同”,同是闽 南语,发音不太相同。 3、影响了对普通话的学习。在调查中有46% 认为闽南话常妨碍了普通话的标准发音,造成 一种“云霄腔”的普通话。但是这些不足之处 不能成为我们下一代 使用闽南话的理由,不 能成为我们不了解闽南俗语的借口,我们应尽 自己最大努力来传承和创新。
汉语言文学-闽南方言谚语隐喻分析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为语料,选取《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中隐喻性谚语,采用统计、文献研究、归纳整理、例证说明等研究方法,从隐喻的基本要素入手,对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源域、目标域进行具体分类,归纳总结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的使用概况;同时,对源域和目标域分类的认知依据做出阐述,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来说明闽南隐喻性谚语产生的原因。
最后,结合实例从交际、教育、修辞三个方面分析闽南方言谚语的隐喻功能,说明在认知视域下研究闽南方言中谚语隐喻现象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闽南方言;谚语;隐喻;认知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meta phorical folk proverbs included in the Dictionary of Common sayings of Minnan dialects b 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duction and illustration. the full tex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 f the research on proverb metaphors in Minnan dialect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metaphorical proverbs in Minnan dialect,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n the third part, through induction and analysis, the metaphorical source domain space in met aphorical proverbs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human, animal, living objects and natural scenery. The target space is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life philosophy domain, life experi ence domain, human abstract feature domain, social phenomenon domain and other domain s. On these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interprets t 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metaphorical proverbs. The fourth pa rt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metaphorical function of proverbs in Minnan dialect with exa mples.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explain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stu dying the metaphorical phenomena of proverbs in Minnan dialect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 ive.Key words: Minnan dialect;Proverb;Metaph or;Cognition目录一、引言 (1)二、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源域分类 (1)(一)闽南方言谚语中的方位隐喻 (2)1.谚语中的“上/下”隐喻 (2)2.谚语中的“前/后”隐喻 (3)3.谚语中的“东/西”隐喻 (3)(二)闽南方言谚语的本体隐喻 (3)1.以人为源域 (4)2.以动物为源域 (4)3.以生活用品为源域 (5)4.以自然事物为源域 (6)三、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目标域分类 (7)(一)以人生哲理为目标域 (7)(二)以生活经验为目标域 (8)(三)以婚姻家庭为目标域 (9)四、闽南方言隐喻性谚语的认知依据 (10)(一)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对闽南谚语源域选择的影响 (10)(二)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对闽南谚语目标域选择的影响 (11)五、闽南方言谚语的隐喻功能分析 (12)(一)促进交际的功能 (13)(二)增加修辞的功能 (13)(三)辅助教育的功能 (14)六、结语 (14)注文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6)闽南方言谚语的隐喻分析一、引言“谚语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广为流传的定型化的艺术语句,是人民智慧和生产斗争以及各种生活经验之总结和语言结晶。
闽南话漳腔辞典

《闽南话漳腔辞典》。
闽南语是中语系有趣的閩南語研究(作者宋炳初,59年法律學系)導讀︰前章末段敘述了新形成的台語與原鄉漳泉語有三方面的差異,第陸章先就日語詞彙融入台語部分做簡要敘述,第七、八章將針對漳泉腔在台灣混合後形成的台灣優勢腔提出解析,第九章再就近年來台語迅速蛻變的各種現象舉例說明。
陸、日語對近代台語的影響一、台語地位的跌落(緣起):1895年日語跟隨日本殖民政府的腳步進入台灣,並且隨著時間普及全台,1945年之前已成為台灣唯一的官方語言及主要的文化語言(思考語言),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屈居生活語言的台語。
在日本統治力量無遠弗屆的進入台灣的每個角落、台灣總督府掌控了全台所有資源情形下,臣服的仕紳地主、富商大戶如欲分得一杯羹,只有與日本殖民當局打交道一途。
如果想往藝術界、醫界、教育界、科技等方面發展,必須經過日式教育體制洗禮始有機會,因此在邏輯思考上(美術、音樂、文學、醫學、科學)也只有依賴日語(文)一途。
台語的功能不斷萎縮,經過日據末期的皇民化及國語家庭運動,台語只剩下基本生活語言層面的功能(含傳統民間宗教語言)(註一如前文所述,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大力推行日語,目的在於實施同化政策,最終目標是複制一個日本文化體。
假設二戰不是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如果美日和解、而國民政府勢力未能進入台灣,到1960年代,台灣恐已澈底日化,台語早已滅亡。
)。
二、日語詞彙對生活台語的影響︰近代台語形成於日據之初,但隨即受到日語的排擠而只剩基本生活功能(文化功能被日語全面取代),不過卻因生活全面受日本文化影響而大量借入日語詞彙,豐富了台語的內容。
這種借用分兩種方式︰一是將日式漢字詞彙原樣使用(書寫)、但讀說則以台語表現,這種現象我名之為[日意漢音詞](註二日本明治維新後全力西化,為因應新文化的需要,不論文學、科學、醫學、法學、司法、新聞、政治、藝術,都以漢字創造出許多新詞彙,自清末至民初,大量被中文吸收,其詞彙的屬性早已由「日意漢音詞」變成中文的一部分。
闽南方言漫谈

3.声简韵繁声调多 声母17、韵母80多、声调7 粤方言的主要特点:
六个辅音韵尾齐全 分、昏同音 fn 夫、呼同音fu
街kai/鸡ki 三am /心m
有声母和舌叶音声母t、t 、
声调多达九或十个
三、如何学好闽南方言 1.树立一个目标
《国语· 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 二壶酒,一豚。”《战国策· 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 子乎?” 再看《世说新语》与闽南话的比较:
就人称代词而言,“我”、“汝”、“伊”(《世说新语》 中最重要的三种人称代词用于对话场合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还 有用作近指代词的“者”、“阿堵”,用作远指代词的“许” 等,闽南话至今沿用。 就称谓系统而言,“阿瓜”、“阿龙”、“阿兄”、 “阿 奴”、“阿母”、“阿大” 这些曾经盛行于汉魏六朝的称呼语, 今天在闽南仍不绝于耳。 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方面,“坩、糜、箸、爪、秫米、节 目、月日、下、倚、学、挺动、剉、肥、宿、长”等等均可以在 闽南话中得到印证。 此外,介词“著”、概数词“所”、量词“过”、用于句末 表示疑问的否定副词“未”、这四个独具特色的魏晋口语词至今 仍为闽南话的常用口语词。
(唐音)a pu mwnl susu an 长 风 万 里 送 秋 雁, (泉音) ti h ban l s siu an (唐音)tuis k m ku lu 对 此 可 以 酣 高 楼。 (泉音)tui s k ham k lio (唐音)bu li mun a knn kut 蓬 莱 文 章 建 安 骨, (泉音)p lai bun tsi kian an kut (唐音)u kan su zia uts pwt
《方言》中的闽南方言古语词考释七则——兼校某些辞书所取词本字讹误

《方言》中的闽南方言古语词考释七则——兼校某些辞书所
取词本字讹误
赖基伟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方言词本字隐晦难考,许多闽南方言古语词在辞书中常不得其字。
如“飵”、“嫷”、“谲”、“皁”、“揞”、“幐”、“恬”等七个词的本字便常被误用,而这七个词在扬雄的《方言》中均有记载。
利用《方言》对这些词进行考辨,求其本字,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词语发展演变的轨迹。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赖基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1
【相关文献】
1.《说文解字》与闽南方言古语词互证——兼议大型辞书的阙失 [J], 李春晓;陈伟达
2.闽南方言辞书编撰中的音系杂合现象——以《台湾十五音辞典》为例 [J], 董国华;
3.楚雄方言口语本字考释——兼谈考本字在训诂中的作用 [J], 韦绍翔
4.闽南方言词典中的本字问题 [J], 林宝卿
5.闽南方言古语词考证举隅 [J], 李春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闽南方言大词典》
作者:张振兴
作者单位:
刊名:
辞书研究
英文刊名: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年,卷(期):2008(4)
1.王进安.WANG Jin'an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研究[期刊论文]-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1)
2.连涵芬.Lian Hanfen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研究[期刊论文]-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1)
3.王丽.WANG Li闽方言区普通话中介语的表征[期刊论文]-三明学院学报2010,27(1)
4.马重奇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二)——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5.陈燕玲.CHEN Yan-ling泉州方言名词、动词及形容词的重叠式[期刊论文]-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
6.马重奇方言与文化的立体观照--序林华东的《泉州方言文化》[期刊论文]-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9(1)
7.郑晓春.ZHENG Xiao-chun闽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相异性及其矫正对策[期刊论文]-衡水学院学报2009,11(2)
8.林华东.LIN Hua-dong闽南方言语气词研究[期刊论文]-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25(5)
9.陈致烽.CHEN Zhi-feng文化搭桥沟通两岸——析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2008,27(7)
10.马重奇.张凡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一)[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
1.王春玲简谈方言词典编纂的三个问题[期刊论文]-出版发行研究 2011(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yj20080401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