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02-文艺复兴-佛罗伦萨-阿尔伯蒂

合集下载

建筑篇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中世纪黑暗,人文主义觉醒

建筑篇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中世纪黑暗,人文主义觉醒

建筑篇意⼤利⽂艺复兴运动:冲破中世纪⿊暗,⼈⽂主义觉醒⽂艺复兴运动 [Renaissance],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的思想⽂化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意⼤利,15世纪扩展到西欧各地,16世纪达到⿍盛。

⽂艺复兴以恢复古典古代⽂化为名,但绝⾮简单的恢复,⽽是以⼈⽂主义思想为基础的社会⽣活、思想观念、⽂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1493出版的佛罗伦萨城市⽊刻版画,哈特曼·谢德尔[Hartmann Schedel]意⼤利佛罗伦萨是⽂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的地⽅。

当时佛罗伦萨商业繁荣,⼯商业快速发展,还有保留了很多古代⽂化和古罗马建筑,为⽂艺复兴提供了客观条件。

特别在15世纪前后,统治佛罗伦萨的美迪奇家族 [Medici family] 热衷赞助不同的艺术家,让佛罗伦萨⽂艺复兴时期的⽂化艺术发展达到了顶峰。

意⼤利⽂艺复兴按照艺术门类分为建筑篇、绘画篇、雕塑篇,第⼀篇是最能体现“复兴”本质的建筑篇。

01⽂艺复兴早期⽂艺复兴建筑师的“复兴”的是古罗马建筑厚重庄严的光学效果和古典优雅风格,以及研究古代建筑形式在当时适⽤性,⽽⾮要重新使⽤古代的构造⽅式。

意⼤利⽂艺复兴的早期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两位⼈物,分别是利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Baptista Alberti]和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阿尔伯蒂阿尔伯蒂被誉为是真正作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师,将⽂艺复兴建筑的营造提⾼到理论⾼度。

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在1443-1452年完成《论建筑》[De re aedificatoria],在书中他提出了“美”的标准,包括:数字[numerus]、⽐例[finitio]和分布[collocaito],这些概念的综合就组成阿尔伯蒂建筑美学的核⼼概念“和谐”[concinnitas]。

“美是存在于整体之中的各个局部的呼应与协调,就如数字、⽐例与分布,彼此协调⼀致⼀样,或者说,这是⾃然所呼唤的⼀种规则。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外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点简答大题名词解释论述题1、早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18世纪)新国王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后期(约公元前1085——前332)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约公元前332——公元395)2、古王国时期的(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3、新国王时期在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建造了女皇(哈特什帕苏墓)4、(奥西里斯柱)是皇帝祀庙特有的。

5、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一个是(大殿)6、(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7、新巴比伦帝国的新巴比伦城的伊什达城门。

8、(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萨艮二世王宫)9、(波斯帝国)最重要的建筑是(帕赛波利斯)1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11、(古风时期)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1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13、(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艺术的最高代表14、希腊古典柱式有3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15、(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16、:多立克柱式的代表是帕提农神庙爱奥尼柱式的代表是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科林斯柱式早期的代表是奖杯亭17、(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18、罗马五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柯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复合柱式19、《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三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20、图拉真广场的底部横放着图拉真家族的乌尔比亚(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后的(纪功柱),柱子(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的。

21、古代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是(角斗场)22、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叙利亚的(巴尔贝克)的大庙23、(新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

狮子门:迈锡尼的卫城建于群山环绕的高岗上,现在只留下卫城的主要入口——狮子门。

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

门宽3.5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门上过梁是块巨石,重达 20吨,中间比两头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门楣的承重力,中间镶着一块三角形的石板,三角形叠涩券中嵌入一块雕着双狮的三角形的石板浮雕,双狮刻工精细传神,狮子门因此而得名。

狮子中间的一根柱子是宫殿的象征,它像克里特主宫的柱子一样是上粗下细。

这一对雄狮,俯视着进入城门的人,更突出了城门的壮严肃穆。

像狮子门这样的城门在当时是流行的。

狮子门上的叠涩券,是世界上最早的券式结构遗迹之一。

角斗场:两个希腊露天剧场拼合成的圆形剧场中最大者,长轴189,短轴156由表演区60排观众席和地下服务设施组成。

罗马大斗兽场位于古罗马广场较低的一头,占地六英亩,像一座由石灰石垒成的顶部凹陷的小山。

外墙高约一百五十七英尺,布满大得令人生畏的拱门,黑森森的拔地而起,直插浅蓝色的天穹;内部周长一千七百九十英尺,为一裂痕累累的巨大椭圆型砖石建筑,场上纵横交错着一条条像敞开的伤口般暴露在外的坑道。

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

如果你用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去辨认,就可以看出原来罗马人是如此精通希腊柱式的语言内涵。

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

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

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

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开斗兽场的装饰带。

我们很容夜色中的罗马大斗兽场易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希腊柱式的装饰,大斗兽场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罗马的工程师借助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和文化素养的愿望。

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意大利佛罗伦萨经典

世界建筑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意大利佛罗伦萨经典

一般认为,第一块玻璃是距今五千年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制 造的,当时的技术可能是热融形成或模型铸造。
玻璃在历史上曾经有5种不同的用途: 1.在1850年之前的欧亚大陆,玻璃成了宝石的替代品, 用来制造玻璃珠子、玻璃筹码、玻璃玩具和玻璃珠宝; 2.在意大利,玻璃被制作为器皿; 3.在20世纪的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亚大陆,玻璃窗被广 泛应用; 4.在16世纪的威尼斯,镀银后的玻璃被用来制造成镜子; 5.13至14世纪之间,欧洲出现了把玻璃制造成透镜和棱 镜,这一重要用途使得人们可以生产眼镜来改善视力。
应有的真实性和尺Βιβλιοθήκη 感。城市与广场城市改廸往往追求庄严 对称。文艺复关晚期出现一 些理想城市的斱案。 广场在文艺复关时期得 到很大的収展。按性质分为 集市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 按形式分,有长斱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 觃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 广场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四周有附属廸筑陪衬。早 期广场周围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 一侧;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 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廸筑形式起源于古罗马的 圆形寺庙——维斯太神庙。 结极:最底层为三步台 阶基座,上面是圆筒式的内 墙,墙外一圈柱廊,柱为陶
立兊式。柱子顶部加一圈圆
形楣极,在往上是一圈退跨 一廊尖的圆形鼓座,最后以 圆形穹顶结束。
剖坦 面比 平哀 面多 图
16根3.6米高的陶立兊式 圆柱形成环廊
地面直径和高度
出现不少廸筑理论著作,大抵是以维特鲁威的《廸 筑十书》为基础収展而成的,著作渊源于古具廸筑理论。 特点 1.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极图同人体迚行比拟,反映 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 2.用数学和几何学兲系如黄金分割(1.618∶1)、正 斱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兲系,这是受中世纪兲 于数字有神秘象征说法的影响。 文艺复关晚期的廸筑理论使古具形式变为僵化的工 其,定了许多清觃戒律和严格的柱式觃范,成为17世纪 法国古具主义廸筑的张本。

外国建筑史-第九章意大利文艺复兴 建筑

外国建筑史-第九章意大利文艺复兴 建筑



2 伯 拉 孟 特 ( Bramante 14441514)平民出身,原画家

1499 年到罗马后,刻苦学习古罗 马遗迹,坦比哀多成为文艺复兴 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 作品:小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 堂,梵蒂冈宫

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3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Buonarrot:1475-1564 )意大利文艺 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当过石匠,参加过卫国战争。 被称为:“市民之子”、“巴罗克之父” 建筑手法:雄伟壮健,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强调体积感(四分之三 或半圆壁柱),喜好巨柱式。 作品:劳仑齐阿纳图书馆门厅,大台阶。 (中世纪常将柚梯芷在角落里;柚梯的装饰性在文艺复兴后才被认


b园厅别墅(1552)

立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四面一式。因而比例和谐,构图 严谨。 特点:①二层为主,一层为杂务用房,外形为底座。 ②内部功能屈从于外部形式。


8 帕鲁齐和阿利西 —— 主要贡献:府 邸平面布局的进步。 a 麦西米府邸 帕鲁齐设计 区分开内院和杂物院(长期以来,意 大利的府邸不区分杂物院和内院)。
到。)


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博物馆、档案馆——巨柱式。 圣彼得大教堂。

4 拉斐尔(Raphacl Sant:14831520)画家,小贵族出身

建筑作品的性格特征:温柔雅秀, 体积起伏小,爱用壁柱,外墙抹 灰。 典型作品:潘巴菲尼府邸

5
龙巴都和珊索维诺


15 世纪后半叶,威尼斯建筑的代表者是彼得 · 龙巴都( Pietor Lombardo,1435-1515)和他的家族、门人。 建筑特点:活泼的性格、自由自在的建筑风格,不按法度。 实例:①文特拉米尼府邸 龙巴都设计, 古典柱式+中世纪的细部 ②圣马司学校 龙巴都父子设计 古典壁柱+拜占庭影响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平面为八角形,外壳为双层,中空可上人。

其综合运用了哥特式骨架券结构、伊斯兰叠涩砌筑、古罗马集中式构图并加以创新,体现了独创的精神和技术的进步,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2.佛罗伦萨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设计,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轻快明朗,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以帆拱承接。

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虚实对比强,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形式借鉴了拜占庭建筑,正面一个直径10.9m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

正面是一进深5.3m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有一小穹顶。

4.吕卡第府邸:原来是市长美狄奇的府邸,有米开罗卓设计。

府邸围绕活泼的内院呈合院式布局,平面为长方形,由起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

立面为“屏风式”,处理精致,分为三层,底层重块石,砌缝很宽,二层平整石块,砌缝较宽,三层严丝密缝,使整个建筑显的端庄稳重,但是这样的立面处理却不适合居住功能。

5.坦比哀多小教堂:伯拉孟特设计,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穹顶统率整体,平面为圆形,柱廊开敞,虚实对比强烈,体积感极强,整个教堂比例和谐,形象饱满,体现出雄伟壮观。

其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世界影响极大,例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等。

6.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潮流。

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门窗、线脚等在立面上做出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龙门石意外地向外滑动,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表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外国建筑史】01-文艺复兴-佛罗伦萨-伯鲁乃列斯基

【外国建筑史】01-文艺复兴-佛罗伦萨-伯鲁乃列斯基

第一讲-文艺复兴之一(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诞生(佛罗伦萨)围困佛罗伦萨(韦基奥宫),1558,壁画,瓦萨里佛罗伦萨和伯鲁乃列斯基,以及影响佛罗伦萨,一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在西方人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同时也是,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一种文化典范。

当阅读那些死于五百多年前的佛罗伦萨人写下的文字时,人们发现其中蕴涵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活力,一种热情,一个反复使用的词rinascita,即复兴。

复兴什么?不言而喻,复兴的是不俗的业绩、精良的产品、较优越的生活;此外还有思想观念的复兴,当人们面对重新发现的“另一个世界”,即古代希腊和罗马的人与他们的思想而感到欢欣鼓舞时,必然获取了新的思想观念。

除了善于写作外,这些古人的生活堪称楷模。

在一个日常行为方式与基督教的传统信条的冲突日趋激烈的时代,人们可以从这些人身上吸取智慧。

“复兴”这一概念用以描述佛罗伦萨人种种不同的活动,如文学或视觉艺术方面的创作,但至于在复兴运动中何人是关键人物,有哪些重要事件,起止于何年何月,人们尚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当时无人使用“复兴”一词指称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复兴或重生。

全面复兴的概念,——il rinascimento,即文艺复兴——是19世纪的创造,最初由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于1855年提出,但未加以深入阐述。

接着,瑞士学者雅各·布克哈特在1860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一书对这一概念做了出色的发挥。

布克哈特的论点是意大利人肃清了中世纪思想和社会制度的遗毒,同时构架了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现代社会所继承和发展。

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献的发现和新语言学的诞生对古代世界的发现中世纪的学者在古典文学方面具有宽广的阅历。

作为牧师与神甫,他们则主要以其最终1达到的神学和哲学境界,而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在意大利,随着城邦国家的兴起,诞生了一个但丁彼得拉克薄迦丘这些人文主义者倡导为了提高文学修养而研读古典作品,由此创造出一种知识氛围。

阿尔伯蒂

阿尔伯蒂

阿尔伯蒂历年真题相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十书》的作者是阿尔伯蒂。

(10)可能出的名词解释:阿尔伯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

出身贵族,是一位知识分子型的建筑师。

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著作《论建筑》,该书体系完备,成就非常高。

另外阿尔伯蒂的代表作品有:鲁切拉伊府邸、新圣玛利亚教堂立面、马拉泰斯塔教堂、圣塞巴斯蒂亚诺教堂、圣安德烈教堂等,在这些建筑的创作中,他做了多方面的探讨,尝试把古罗马的建筑范例和手法,运用到当时的教堂中来。

他对建筑学本身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各种构图的规律,制定了柱式及其组合的量化法则,对建筑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根据上课录音整理的小知识:·《意大利建筑名人传》,作者瓦萨里,这是一部关于文艺复兴艺术史的著作。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与阿尔伯蒂《论建筑》的异同:《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惟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

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

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

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也叫建筑十书),有意追随维特鲁威,模仿他的体例,也分为十章,书中重新归纳了柱式及其关系、比例、尺度、运用对象,研究了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水文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等章节,重视实际经验。

阿尔伯蒂阐述了维特鲁威的人本主义思想,也阐述了维特鲁威以几何和数为基础的对造型美的客观规律型的探讨。

两本书的不同(《论建筑》序中所谈):维特鲁威的写作是在记录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而不是在打开一个新的时代主要叙述并整理了在他之前的许多代的建筑理论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圣米尼亚托教堂不同,这个立面总的 看来有一种无法更动的比例关系,对长 宽高的尺寸做任何改动都回破坏整体的 平衡。这一构图简单到了极点并不足怪 ,——本来它就是一个方块置于两个方 块之上,这一比例关系决定了立面各细 部的比例。
马拉泰斯塔教堂
大约在同时,阿尔伯蒂开始了在里米尼的圣弗 朗切斯科教堂的工作,要将这座教堂重塑成 为里米尼的独裁者西吉斯蒙多·马拉鲁威的最大成就,无疑在于他的关 于比例方面的理论贡献,特别是在第三书的一段论述中, 维特鲁威将建筑与人体的比例等同起来看待。这种思想, 即人体形式对于所有比例的权衡具有根本重要性的思想, 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基础,并使文艺复兴建筑与哥特建筑有 了显著的区别,同时,以其所暗示的宇宙的整体和谐,最 终引导出那些潜在于由帕拉蒂奥及其他人所使用的比例体 系中的精确的具有音乐感的和谐。
明晰的几何图 案用两种不同 色调的石头构 成。
这项设计固然部分有赖于前人设计的建筑,但面对各种选择,阿尔伯蒂宁愿模仿佛罗伦萨 著名的罗马式建筑。他站在整个佛罗伦萨市的立场上来追求“谐美”。
立面的第一层建在早年 的工程的基础上,尖拱 暗示的垂直线由雄伟的 拱门两侧各四个纵向的 条块以及巨大的立柱向 上延伸。然后纵向的线 条被饰以方形图案的横 向宽带所平衡(即对立 物的和谐)。这一横向 宽带对下层而言是楼顶 间,对上层而言则是底 座。建筑的上层围绕哥 特式立面特有的圆花窗 而建,但又模仿了罗马 神殿的式样,四根壁柱 支撑起一条刻有铭文的 檐部,檐部上面冠以人 字墙。上层的两侧是两 个涡螺,或反向曲线, 在这里首次使用,以遮 蔽高高的中堂与侧堂低 矮的单坡顶形成的不和 谐。在此后的几个世纪 里,这一设计为后来的 建筑师反复使用。
文艺复兴之二(佛罗伦萨) 阿尔伯蒂及其影响
阿尔伯蒂及其影响
人文主义者 理论家 艺术家 建筑师
阿尔伯蒂的早期经历与写作
在阅读维特鲁威的著作并对古代遗址进行研究中,在大约1443年,他开始自己在建筑 学方面的写作。他还为亲手建造一座房屋的时候,就开始了他在建筑学方面的论文写 作。所有他的作品似乎都是对他的与古代建筑学原理相一致的思想的实践性证明,就 好象他是用他所掌握的罗马建筑遗址的第一手资料,从维特鲁威那里直接推演出的建 筑。尽管他知道,这些资料与维特鲁威的论述并不一致。
伯鲁乃列斯基的不知名的传记作者,在谈到伯鲁乃列斯基从古代遗迹中体味到某种关系时,很可能已 经道出了真实所在,但是,由维特鲁威开拓并由阿尔伯蒂完善的比例理论,似乎不太可能受到伯鲁乃 列斯基的青睐。
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梦幻的建筑书
《波里菲利之梦——梦中爱的纷争 》 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
新圣玛利亚教堂立面
1442年,科西莫·德·美狄奇为最终建成圣洛伦 佐教堂承担了资助,这是市政当局以外的人资 助公共建筑的开端。考虑到这一慷慨之举,佛 罗伦萨第三号富有的人物乔万尼·鲁切莱办同样 一件善事也就不足为奇。 他要做的是在市内自己的府邸所在地区,为圣 玛利亚·诺维拉教堂完成立面的建设。该教堂是 意大利最重要的多明我会的圣堂之一,这组建 筑是教皇出访佛罗伦萨时的寓所,著名的佛罗 伦萨会议的会址。这次在5世纪30年代举办的会 议旨在将东西方教会统一起来,但未能成功。 教堂的立面在13世纪末就已动工修建,但只建 到拱型墓龛的高度上就停工了,以上部分只是 裸露的砖墙。
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 插图
阿尔伯蒂的建筑创作
鲁切拉伊府邸 新圣玛利亚教堂立面 马拉泰斯塔教堂 圣塞巴斯蒂亚诺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鲁切拉伊府邸
阿尔伯蒂的建筑可以被看作是他的理论的三维空间形 式的说明。位于佛罗伦萨的鲁切拉府邸是于1446年始 建的。在虽然是一座比归甫尔宫要晚一点,但却是试 图使用柱式来表现一座宫殿的立面的第一个足尺度的 尝试。其目的,部分是为了要强调建筑物的宏伟感, 因为,阿尔伯蒂认为一所住宅的体量大小及宏伟与否 ,会反映出其所有者的地位与身份。
另外,他还用柱式来区分不同的楼层。他 从古罗马大角斗场的外墙表面垂直处理中 借用了壁柱的思想,罗马大角斗场的四分 之三的柱子设置为多立克、爱奥尼与科林 斯柱式,顶层则用于了科林斯柱式。
在细部设计上,在阿尔伯蒂的立面中,接受传统的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式的向上递进的处理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情。因为,他在底层用了一种既不是多立克也不是爱奥 尼(甚至不是塔斯干)的处理,接着,在主要楼层处用了一 个十分正确的,甚至有点丰富的科林斯柱式,这样做的目的 或许是为了想对重要楼层进行某种强调的需要。顶层用了似 乎有些简单的科林斯柱式的作法,但却可能是从罗马大角斗 场那里学习而来使用两种科林斯柱式的作法,但却可能将之 看作某种不同的柱式。他谈到过他称之为的意大利柱式,但 这可能是一种组合柱式。事实上,他知道组合柱式的正确形 式,这一点可以从鲁切来府邸的支架的柱头中看的出来。
维特科威尔知道这一目标是通过在立面上使用罗马凯旋门的手法而达到的。他既用了罗马君士坛丁凯旋门, 也用了在里米尼本地的奥古斯都凯旋门的手法。这样的结果是,使最初向西凸现的陵墓被置于一个凯旋门下 ,使其看起来像是一个为死者而设的纪念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Trionfo della Fama,同时也充当了 教堂立面的一种古典的样式。
在将这样两个资料来源加以组合之后,他试图在为新的用途提供新的形式,例如,在 佛罗伦萨的新圣玛利亚教堂,以及在曼图亚的另外两个教堂的立面设计,就是如此。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315年
柱式
从维特鲁威那里,阿尔伯蒂还是 发掘出了有关建筑类型方面的主 要知识,此外,也发掘出了维特 鲁威关于柱式的知识,以及关于 建筑比例的理论。 阿尔伯蒂在他的论文中第一次对 古典柱式给出了一个现代的诠释 ,他是第一个试图给柱式赋予各 自的特征并将之加以相互区分的 建筑师。而伯鲁乃列斯基则没有 这种考古学上的兴趣,他只是满 足于用一种粗略而现成的科林斯 柱式来解决一切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