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2024版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2024版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化,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景象。
0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会稽郡,杭州地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汉代时,
杭州地区经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03
唐宋时期
唐代时,杭州因运河的开通而成为江南交通枢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宋代时,杭州更是成为南宋王朝的都城,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文
化繁荣、商业兴旺。
现代杭州的腾飞与辉煌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 中心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杭州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知 名的互联网企业,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城市之一。
城市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城市的国际 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杭州还注重城市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独特 的城市魅力。
产业结构
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人均GDP也较高
以服务业为主导,制造 业、金融业等产业也发
展迅速
创新驱动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打造创新型城

未来趋势
继续加大创新和人才引 进力度,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
02
CATALOGUE
杭州历史沿革
古代杭州的起源与发展
01
良渚文化时期
早在5000多年前,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良渚文
06
CATALOGUE
杭州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经济引领下的创新发展
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壮大
杭州将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杭州市介绍

杭州市介绍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历史沿革
杭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南宋以来,杭州 市一直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经济发展
杭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杭 州市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城市之一。
旅游资源
杭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西湖、灵隐寺、千岛湖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
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
杭州市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 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城市的
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环境保护
杭州市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打造更 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05
美食与特产
美食介绍
杭州面
西湖醋鱼
龙井虾仁
叫化童子鸡
杭州面是杭州的传统特色小吃 ,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而闻名。面筋道有弹性,汤头 浓郁,特别是以大闸蟹、甲鱼 等制作的杭州面,味道鲜美无 比。
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代表性菜品 之一,以新鲜的草鱼为主料, 配以醋、糖、姜等调料,口感 酸甜适中,鱼肉鲜嫩。
现代的杭州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 都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文化、政治 中心。
文化遗产
杭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良渚文化遗址、宋城、雷峰 塔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杭州市在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 术价值。
杭州市还拥有许多传统手工艺 品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龙 井茶制作技艺、杭州剪纸等。
风景名胜
物流业
杭州市的物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和城市配送方面。杭州市已经 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

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

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浙江省杭州市介绍PPT课件

浙江省杭州市介绍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杭州市未来展望
杭州市发展规划及战略
杭州市发展规划
杭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应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以促进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杭州市战略定位
杭州市应结合自身的区位、资源和文化优势,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以引领城市 未来的发展方向。
杭州市科技创新及人才引进
科技创新
杭州市应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 ,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垃圾分类与处理
杭市在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方面具有较高水平,有 效减轻了环境压力。
杭州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化
杭州市重视城市绿化,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花坛等,增加了城 市绿化覆盖率。
文化遗产保护
杭州市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如西湖、雷峰塔等历史遗迹得到了有 效保护和修缮。
城市交通规划
杭州市通过改善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 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杭州市文化设施与场所
杭州的文化设施与场所非常丰富
杭州市拥有众多的文化设施与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剧院、艺术馆等,这些场所为市 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杭州的文化设施与场所的质量较高
杭州市的文化设施与场所的质量较高,有许多国际知名和国内一流的文化设施与场所。
杭州的文化设施与场所的作用
杭州市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历史悠久
杭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的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众多的文化遗迹和文化遗 产。
杭州文化多元化
杭州的文化多元化非常明显,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和特色,如吴文化、越文化、南宋文 化等。
杭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杭州的文化遗产和特色文化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和学者前来 参观和研究。

浙江省省会杭州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省省会杭州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省省会杭州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下辖八个区和五个县(市),全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666万,其中市区人口414万。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历史上就以风景秀美、物产丰饶而被誉为“人间天堂”,元朝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评价杭州是“世界上最华贵美丽的天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全面推进“城市化”、“工业兴市”、“旅游西进”、“开放带动”和“环境立市”五大战略,围绕民生着力破解“七大问题”,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连续16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大中城市第8位,打响了“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4张“金名片”。

2007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体现了杭州城市整体特色和综合优势,而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新老杭州人的希冀和需求,也是杭州发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深入这座城市,会有更深更真切的理解与感受。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浙江省的省会。

这里,江流襟带,山色藏幽,湖光翠秀;这里,史脉悠远,文风炽盛,名流辈出;这里,自古至今被公认为是古老神州的东南名都、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一直以物质财富丰饶繁盛和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而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经过2000多年的保护、开发、建设,杭州从一个山中小县,出落成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相映生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山水旅游胜地、东南沿海地区现代化的政治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文化都会。

在紧邻杭州市区的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及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一湖碧水与三面云山相互辉映,天光云影,长堤卧波,烟柳画桥,舫船往来;沿湖绿阴环绕,花团锦簇,亭台楼阁,美不胜收;群山之间,林泉茂盛,洞窟幽深,古迹遍布;100多处园林、景点点缀其间,100多处国家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之增色。

春夏秋冬景致不同,昼夜变化多端;晴雨雾雪情韵各异,历代文人赋咏不绝。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ppt课件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ppt课件
城东新城
武林商业圈
向东沿江发展 形成下沙片区
钱江新城
向南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片区
三水共导篇总结:
新的机遇,新的挑 战,历尽千年沧桑 的杭州焕发出崭新 的笑容,正在迈开 大步,向着“一主 三副六组团”的蓝 图前进。
以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为中心, 呈圈层状发展。
塘栖 良渚
临平
余杭
下沙 主城
江南城
义蓬 瓜沥
1913年起,杭州开始 拆除城墙,修建道路,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钱塘江大桥
浙赣铁路
沪杭铁路 杭甬铁路
建国后:浙江省——杭州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 二五期间奠定了杭州的 工业基础。
工业区的布局:河道、 铁路等交通要道左近。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工 业的介入使得杭州的城 市职能和结构更加复杂。
祥符桥 化工区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建筑1
浙江省地图
杭州是浙江省 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长 三角南翼的中 心城市。
杭州八区图
现杭州市分为上城区、下 城区、江干区、拱墅区、 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 和余杭区八个区,地图成 蝴蝶形状。
杭州老城区地图
上城区、下城 区、西湖区、 拱墅区、江干 区为老城区。
六井
吴越:杭州第一次建都,钱氏保境安民, 拓建城垣,修筑海塘,功在千秋。
两套城垣: 罗城(外城):防御 子城(内城):皇城 南北展而东西缩,号 称腰鼓城。
通过运河水路, 出镇江北通淮泗
北宋:两浙路——杭 州府——钱塘县、仁 和县
至北宋时,杭州有 “东南第一州”之称。 人口达20余万,已是 东南的商业大郡。
杭州
运河篇总结:
城市沿运河轴线,南北向发展,保持“腰鼓城” 之态数百年。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柳浦 丘陵
沉积平 原
钱塘江
杭州的初期发展。
Development
草创阶段(隋朝时期)
隋朝的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杭州正式成为一个城市却起了奠基作用。 改名杭州 隋开皇9年(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改钱唐郡为杭州,这是杭州名称之始, 移州治余杭,第二年还治钱唐。 修建城池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大臣杨素调发民工在凤凰山下的柳浦即今钱塘江沿岸的 江干一带筑城,这是杭州筑城的最早记载。建立了杭州州治,“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为我国 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 功能分区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 北则为居民与市场,奠定了“南 宫北城”的城市格局. 开通运河 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江南运河以杭州为南端点,铸就了杭州在交通上集大运河南端起讫点,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接点 和浙东、浙西跨越点等三种区位于一体的重要位置,把杭州推到了全国性交通主干线和地区 性交通主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为杭州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的作用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
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
湿润。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气候
这些杭州特有的环境均影响了杭州从古至今的建筑规划布局。
Historical development
杭州的发展上升阶段。
Development
定型阶段(吴越时期(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
唐至五代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杭州地位逐渐上升,城区不断拓展。 “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 隋代杨素始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 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钱镠在州治、节度使治所的基础上营建宫城,保持了隋唐以来的这一 城市布局,体现了“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格局特色.此后南宋在杭州建都,营建宫城与 扩展杭州的外城,也效仿并继承了这一古制,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吴越杭州城的城市格局,给 后来的杭州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城市型制 杭州城凡三重,子城、内城、罗城,规模宏大,城区面积较唐时扩 大一倍以上.经过几次扩建以后,整个杭州城南北修长,东西较为狭窄,形似腰鼓 ,故当 时有人又称杭州城为“腰鼓城” .这是古代杭州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飞跃。

杭州市1949 年—2021 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杭州市1949 年—2021 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杭州市1949年—2021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1949年将杭州市定为省直辖市和省会所在地1949年5月杭州解放,将杭州市定为浙江省直辖市和浙江省省会,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区依次改为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笕桥、拱墅8区。

将杭州市上城等5区改为区公所将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5区的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市区面积为252.835平方公里。

撤销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等三区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原属建德专区的分水、桐庐两县划归临安专区管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4个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

将省直辖的杭县划归杭州市杭州市建立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艮山、笕桥、上塘、古荡等10个区建制。

将杭州市所辖杭县改由省直辖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临安专区,所属新登、富阳两县由省直辖;桐庐、分水2个县划归金华专区;1950年1953年1951年1952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作为南宋古都、浙江首府,杭州因运河而兴,后发展为以西湖为中心,再到以钱塘江为轴跨江发展、拥江发展的特大城市,其版图在历史沿革中不断变化。

回望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余年里,杭州市行政区划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调整变更,市辖区数量、市区面积不断增量扩张,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布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提升,正向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迈进。

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建制撤销杭州市中城区建制,将原中城区并入上城、下城2个区。

将建德县部分区域划入寿昌县管辖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杭县,将原杭县瓶窑镇、长命乡划归余杭县管辖,其余35个乡镇和余杭县的闲林乡划归杭州市管辖。

撤销遂安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淳安县,两县合并定名为淳安县。

撤销于潜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昌化县。

撤销余杭县,其行政区域并入临安县。

撤销新登、分水两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桐庐县。

撤销寿昌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建德县。

宁波专区的萧山县划归杭州市撤销建德专区及区划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所属的临安、昌化两县划归嘉兴专区管辖;开化、桐庐、建德、淳安四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富阳县划归杭州市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河
朝天门
御街
大 中枢官署 内
市场
小河
中山 路御 街
东 河 贴沙河
格局背景
Pattern and background
PART2 Pattern and background
秦汉六朝:
杭州城市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春秋战国初期,今天的杭州地区尚属吴、越两国 的边境拉锯地区.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秦代,这个地理单元终于在行政上与全国实现了统 一. 史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 灭楚降越后,于吴、越故地设置会稽郡,辖20多个县,并在地域近中心设 置钱塘县,钱塘县即是今杭州市的前身,从此拉开了杭州作为城市的历史新篇章. 刘宋泰始年间(465 - 471 年) 之前,钱塘县治所在的城市聚落已经沿江干水运路线自柳浦向北拓展到今吴山东麓的鼓楼一带,并设置 “新城戌”兵营. 六朝时期钱塘县治治所及其城市聚落的建设与拓展,为隋代及其以后历代杭州城市的建 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北宋的“东南第一州”:
北宋时期,杭州已经成为东南沿海的大城市,杭州人口增加了一倍。城市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唐以 来,杭州逐渐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城市商业也十分繁荣,神宗熙宁十年杭州超过广州南海郡。经济 的发展促进了江河运输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宋太宗端拱二年设立市舶司,杭州成为全国散打对外 贸易港之一,“道通四方,海外诸国,物资丛居,行商往来,俗用不一”。 总之,五代至北宋前期,杭州已成为“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的大都会了。
六 井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吴越国的首府杭州:
吴越国地分十三州一军,定都杭州,别名西府,或称西都。这是杭州作为封建帝
王之都的开始,在杭州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吴越国统治时期,经过劳动人
民的辛勤开拓,杭州已经经济繁荣。西北岸的中心在吴,唐代后期,江南东道的治所 也在苏州,东南岸的中心又在越州。在这样的区划体制下,杭州僻处浙西边隅,北面 比不上苏州,南面又在越州之下,地理位置很是不利,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杭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建筑1102 王宁宇 31103415
·
1. 发展历史(History of development) 2. 格局背景(Pattern and background) 3. 建设布局(Construction layout) 4. 发展现状(Development situation)
PART3 Construction layout
吴越时期:
一. 城市空间向东北扩展
隋建杭州城,城南部属丘陵,且近钱塘江,城西则濒西湖. 在杭州城市的扩展发展上,由于杭城的南部与西部受到江 、湖的限制,不宜扩展,于是便向城市的东部与北部扩展. 钱镠对杭州城进行了三次扩建,周围达35km.
二. 形成城市的主轴线
州成为钱謬建立的吴越国的都城以后,一跃成为地占两浙十三州一军的吴越国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中心。这就使得杭州的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吴越建都杭州,潮患就成了直接威胁沿江居民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影响吴越 国财政收入和政局稳定的重大问题。公元910年,吴越国王钱謬发动命宫在侯潮门 、通江门外一带兴建海塘堤。后人称这条海塘为“钱氏捍海塘”。
西南部起自凤凰山麓的柳浦,依山筑城,向北沿今湖滨路稍东,北界不越过钱塘门邵庆寺后的霍山, 东部接近盐桥河,但盐桥河并不包括在城中。随着江潮不断向东退去,唐朝时居民也逐步向东扩展,但唐
代是沿隋代城垣之旧。
三. 隋唐时期的行政区划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争,人口大量南下。他们带来了现金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 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杭州也开始繁荣起来。杭州在南北朝末年,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小县开始上升为郡城, 但他的重要性和城市的繁荣,还不及它北面的苏州和南面的越州。隋唐时期,隋文帝整理江南州县,罢郡 置州,与是非钱塘郡,并新城入钱塘县。隋置杭州的意义,不仅杭州从此成为专有的地名,还因为这是统 一的中央政权设置的政区,确立和巩固了杭州作为州、郡级政区的地位。
发展历史
History of development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杭州城市发展史:
秦汉六朝
钱塘古县
秦朝之前
隋唐
余杭县
吴越国
首府杭州
北宋
“东南第一州”
南宋
都城临安府
明清
“丝绸之府”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秦汉六朝的钱塘古县:
元明清时期:
元灭南宋后,杭州城的政治地位下降,由国都京城降为一般的府州城市. 期间几经战火,城市破败严重,虽有复兴发展,但始终没有超越南宋临安城的 建设成就.
建设布局
Construction layout
PART3 Construction layout
秦汉六朝:
在秦汉六朝时,古都的城建管理体制一直奉行“宇宙论”的不变模式——即选择一块平坦地,围上方形城垣, 然后遵循宇宙星象配置,“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原则,分隔坊市,对居民闾巷一坊坊区隔,有严格限制。 出了个别具有特权的人家外,百姓门户均不得通向大街,一律封闭于闾门之内。若要购买物品,或出售自己制作的 产品,均需等到中午击鼓开市,才能进入市场买卖;傍晚鸣钲收市,市门重新封闭,禁止出入。而市场只有官市, 不得私办,限定县城一市,都城两市。所以普遍都是“城大市小”。商业摊位不得设在市场外面,更不得设在大路 边上,或与居民混杂。这种体制名为“坊市隔离”制。
隋唐的杭州:
隋唐结束了长州总管府,大业三年置杭州郡。钱塘成了
杭州的属县。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对杭州正式成为一个城市,却起到了奠基作用。这表现在两件事情上:一是开 荒是一年,大臣杨素调发民工依凤凰山筑起州城,周围三十里就是步。城垣的兴起,有利于都市的安全与经济的发 展。第二件是隋炀帝大业六年,以杭州为南端终点的京杭大运河竣工通航。运河全场四千多里,沟通了海河,淮河 ,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我国南北航运的畅通有重大贡献。大运河的通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 与文化的交流,为杭州的发展与都市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沉积平原 丘陵
柳 浦
PART2 Pattern and background
隋唐时期:
一. 隋代设置杭州
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除了郡一级的地方机构,实行州、县制。开皇九年,废除钱塘郡,设置杭州,州 治设在余杭县。钱塘县在陈代是郡治所在,隋废郡,把杭州的州治设在余杭县,这与当时的形势有关。
二. 隋代杭城的范围
钱镠在扩建杭州城的同时,也规划了杭州城市的主轴线. 主轴线的南端是吴越国的王宫,北端则为市坊、民居群,这
条主轴线是同盐桥河基本平行的主干道,一河一道自南至北,纵贯杭州城. 此后,这条城市中心轴线,千余年来未变.
三. “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
海湾
灵 隐
丘陵
钱塘江
PART3 Construction layout
隋唐时期:
一. 修建城池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 ,大臣杨素调发民工在凤凰山下的柳浦即今钱塘江沿岸的江干一带筑城,建立了杭州州治 “, 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为我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
二. 功能分区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奠定了“南宫北城”的城市格局.
杭 州
PART2 Pattern and background
南宋时期:
一. 兴建封建礼制建筑
南宋统治者在扩建宫城的同时,陆续兴建郊、庙、宫、观,使礼制日趋完备(据宋人王应麟《玉海》 卷一《行在所》载:“绍兴四年,高宗在平江,将还临安,始命有司建太庙. 十二年和议成,乃作太社、太稷 、皇后庙、都亭驿、太学. 十三年筑圜丘、景灵宫、高祷坛、秘书省. 十五年作内中神御殿. 十六年,广
三. 园林建设
南宋临安进行了大量的园林建设,数量之多甲于天下. 当时临安不仅财宝敛聚,而且 聚集了当时最著名的诗人、画师和造园巨匠,他们凭借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博 取了全国造园之长. 因此在园林设计上“因其自然,辅以雅趣”,形成山水风光与建筑空 间交融的风格,在我国园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PART2 Pattern and background
,劳动人民颠沛流离,大量南迁,给长江以
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打打促进了钱塘 江流域的开发与航运的发展。地处江左的钱
沉积平原 丘陵
柳 浦
塘县发展得更快,称谓钱塘江下游的重要县 城。由于航运事业的发展,钱江沿岸码头迅
速增加,许多居民也开始在码头附近定居,
但是钱江怒潮却是最大的祸患。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通过运河水路, 出镇江北通淮泗
通过长江水路, 远至武汉成都
市 场 捍 海 塘 皇 宫
通过钱塘江 海运贯通 台温闽广等地
PART 1
History of development
南宋的都城临安府:
在南宋时期,宋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正式定都临安。在此后一百四十年间,杭州一跃成为全国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安府城多次扩建,成为南跨吴山,北到武林门,左靠钱塘江,右近西湖的大城,气势恢宏。四周开了十 三座城门,城墙高达三丈,城墙外围有十多丈宽的护城河,护城河两岸种植杨柳,禁止行人往来。 自隋经吴越及至南宋,历经近700年,杭州城从一个小县城发展到大都市,又从大都市发展到国都京城的历史鼎 盛时期,成为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南宋京城临安府的建设,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 仅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都市之一,从而奠定了杭州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也使杭州 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这是古代杭州城市建设的第二次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