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附例句)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共2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古今异义词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翻译画线句子)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

2.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江)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3.又明年,(梁)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李)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4.弘治元年以王恕荐,(秦纮)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

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

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5.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

6.世祖与(张)欣泰早经款①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注】①款:诚挚7.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8.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9.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

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

明府必欲立功明义。

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羡曰:“然则何向而可?”10.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

11.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

狱具,法不至死,(吴)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

1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

13.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

君(指传主典韦)战于门中,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君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

太祖退住舞阴,闻君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

14.(始安王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不肯答。

15.黄河以西。

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

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16.熊概,字元节,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

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

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

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

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

(答案参考划线句)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

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

②逾:超过。

③之:到,去。

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

每个翻译要点1分。

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高考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
(“几个人”是泛指,可以指任意几个人,而非特指“我 们”)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9.因断句出错而误译 【例9】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五人墓碑记》)
误断: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 误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哀叹这座坟墓里的 人,有一块石碑,也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 应断为: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
【知识精要】 一、避免文言文翻译十失误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误译:公元 1084 年 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 去。
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不需要翻译)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
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 过了三天就死了。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 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 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 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赤壁之战》)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 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常见的疑难固定格式: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所以”——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

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

——译文: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

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3.“何所”——(“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四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节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1.掌握实词举、习、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方氏欲举.大谋举:__________②不习.边事习:__________③莫.为计莫:__________2.掌握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2023新编,15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②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③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6)题。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文:21.文言文参考译文: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

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

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

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

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

(答案参考划线句)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

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

②逾:超过。

③之:到,去。

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

每个翻译要点1分。

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1.(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

(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2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5分)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①以( )御史出②还次( )蒲州驿(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4.(5分)(1)①凭借……身份②临时驻扎或住宿(1分) (2)①当时的人没有了解他的。

(2分) ②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

(2分)21.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5分)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21.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

(5分)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

冀北是天下马最多的地方,伯乐虽然擅长相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们说的空,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

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

如果没有了好马,那么就是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了。

”(本题共5分。

译文首先求“信”,每出现一处明显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其次求“达”,不通顺者酌情扣1-2分)21.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

(5分)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

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

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

请以计中之。

”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

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

”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田子谏,不听。

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①释放燕园的被俘者并慰问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家园和遭遇不幸的人。

②我知道齐王急于贪图短期功利而又多疑,不会安心接受别人指教。

③于是就暗地里派人诱导齐国的军队在途中拦截投降的燕园人。

④齐国将土早就想抢掠财物但又害怕触犯禁令。

⑤果真非常相信他们的话,就下令全部没收、拘留归降者的财产和家属。

〈5分,每句1分〉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

或对日:“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1)郭氏曷为墟(2分)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

(3分)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分)(l)郭家为什么变为丘墟?(“曷”和“为”各1分)问哪些好人知道他(郭氏)看重自己却不被任用,于是就仇视他(“贵”、“不用”和“怨”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子·骈拇》)(1)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分)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1)(主人)问臧干了些什么?原来是拿着鞭子在读书(2)两个人干的事情不同,但他们在丢失了羊这件事情上,却是相同的(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

(5分)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分)译为:(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分)译为:20.(5分)(1)(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因”可译为“通过”,“以”可译为“来”,“知”可译为“赏识”、“重用”等,“献”后省略的“之”必须补出并翻译。

以上四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很少嗜好(或: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好”读hào 根据语境可译为“爱好”、“嗜好”等;“为”一定要译为“被”,体现被动句式的特点;“累”读lèi,可译为“带累”、“牵累”等;“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难以做到”等;“……者,……也”一定要译为“……,是……”。

以上五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

”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日果然!”(《隋唐嘉话》)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译文: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

今日果然!译文:20.①宇文士及就跟着赞不绝口。

或“宇文士及就跟着对这棵树夸个不停”(2分,意思对即可,“从而”未翻译对,扣1分)②魏公常劝我疏远那些爱奉承的小人,我不明白这小人是谁,心里常怀疑你而不能确定。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3分,“远”、“悟”、“果然”这三个词,错一个扣1分;其它意思对即可,有错误的酌扣)21、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

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