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汽车人机工程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汽车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汽车设计、行驶过程中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使学生了解解决设计中人与汽车的关系为主的产品造型设计十分重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人机工程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意义;全面了解与汽车设计相关的人的因素,包括结构特征(人体解剖、人体测量)、功能特征(信息感知、处理与执行)、心理特征、环境适应性等;掌握显示与控制设计、作业域设计,座椅与手握工具设计等典型汽车人机设计问题。了解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产生的原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和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以及在以感性为主的形态设计过程中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是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

2.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

3.现代人机工程学阶段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第四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机具

2.作业研究

3.环境

4.研究模型

第五节汽车人机工程问题——汽车人机工程学 1.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

2.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因素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因素。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特性的运动系统组成、人体运动系统功能、人体的力学特

征;人体测量基本术语、人体测量的分类、人体测量的方法、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人

体结构尺寸、人体功能尺寸、人体主要参数计算;二维人体模板、三维人体模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体计测量、人体尺寸、人体模型。教学难点是人体模型。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的特性 1.人体运动系统组成

2.人体运动系统功能

3.人体的力学特征

第二节人体计测量 1.人体测量基本术语

2.人体测量的分类

3.人体测量的方法

4.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三节人体尺寸 1.人体结构尺寸

2.人体功能尺寸

3.人体主要参数计算

第四节人体模型 1.二维人体模板

2.三维人体模型

第三章汽车人机工程布置设计与车室尺寸设计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汽车人机工程布置设计与车室尺寸设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布置设计的组成、汽车布置设计的影响因素;汽车人机工

程布置设计室内布置设计基准H点及确定、室内布置设计用包络线;车身室内空间尺寸设

计;座椅布置设计;安全带固定点位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汽车人机工程布置设计、车室尺寸设计。教学难点是汽车人机工程布置设计

概述。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汽车车身布置设计 1.汽车布置设计的组成

2.汽车布置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汽车人机工程布置设计概述 1.室内布置设计基准H点及确定

2.室内布置设计用包络线

3.环境

第三节车身室内空间尺寸设计

第四节座椅布置设计 1.轿车桌椅布置设计及头部空间尺寸

2.客车桌椅布置设计

3.货车桌椅布置设计

4.桌椅调节量设计

第五节安全带固定点位置

第四章汽车视野设计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汽车视野设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驾驶员眼椭圆相关概念、汽车前后视野及要求、人眼视区、眼

椭圆应用、汽车动态视觉及其设计应用中观察点的光流分布、驾驶员眼睛转动角速度、等角

速曲线、角速度阀、风窗玻璃下沿高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驾驶员眼椭圆相关概念、汽车前后视野及要求、人眼视区、眼椭圆应用。教

学难点是眼椭圆应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驾驶员眼椭圆 1.眼椭圆的数据测定

2.眼椭圆定义来源及理论解释

3.眼椭圆样板的制取

4.眼椭圆样板在车身图上的定位

第二节汽车前后视野及要求 1.基本概念

2.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

3.A立柱形成的双眼盲区的求作

第三节人眼视区 1.眼睛的运动

2.眼睛和头部不转动时的视区

3.眼睛和头部的转动角

4.头部转动角的求法

5.驾驶员的视区和盲区

第四节眼椭圆应用之一

第五节眼椭圆应用之二

第六节眼椭圆应用之三

第七节眼椭圆应用之四 1.A立柱盲区的求作

2.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时的间接视区的求作

3.B立柱和C立柱的间接盲区求作

第八节眼椭圆应用之五 1.由转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的求作法

2.由转向盘轮毂和轮辐形成的盲区

第九节汽车动态视觉及其设计应用 1.观察点的光流分布

2.驾驶员眼睛转动角速度

3.等角速曲线

4.角速度阀

5.风窗玻璃下沿高度

第五章汽车显示与操作装置设计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汽车显示与操作装置设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人机界面、汽车显示装置设计、操作装置设计中足蹬力及

手操作力、主要操纵装置设计、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布置设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汽车显示装置设计、主要操纵装置设计、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布置设计。

教学难点是操作装置设计中足蹬力及手操作力。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汽车人机界面概述

第二节汽车显示装置设计 1.显示符号的图形设计

2.显示仪表设计

3.风窗玻璃映像显示

4.汽车照明显示装置

第三节操作装置设计 1.足蹬力及手操作力

2.主要操纵装置设计

第四节操纵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布置设计 1.驾驶员手伸及范围的分区

2.手操纵装置的合理位置

3.对信号显示装置的观察要求

4.驾驶员对显示装置的观察

5.方向盘在仪表板上形成的盲区检验问题

6.驾驶员手伸及界面及操纵钮件的布置设计

第六章乘坐舒适性设计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汽车乘坐舒适性设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对乘坐振动的反应、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驾乘人员

的隔振防护、座椅设计中桌椅设计原则、驾驶员的舒适坐姿、驾驶员座椅设计、乘员座椅的

设计、电动座椅简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驾乘人员的隔振防护、座椅设计。教学难点是座

椅设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体对乘坐振动的反应 1.人体的振动特性

2.乘坐振动的生理效应

3.乘坐振动的病理效应

4.乘坐振动的心理效应

第二节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 1.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标准

2.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驾乘人员的隔振防护 1.隔振方式

2.座椅的隔振性能

3.桌椅悬置系统的调节

第四节座椅设计 1.桌椅设计原则

2.驾驶员的舒适坐姿

3.驾驶员座椅设计

4.乘员座椅的设计

5.电动座椅简介

第七章汽车车室环境评价与分析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汽车车室环境评价与分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车室热环境中影响汽车车室热舒适性的参数、汽车车室热

舒适性的特点、汽车车室热舒适性的评价;汽车车室声环境评价噪声中对人的影响、噪声的

物理量度、噪声的主观评价、车内噪声的测量和评价、汽车噪声控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汽车车室热环境、汽车车室声环境评价。教学难点是汽车车室热环境。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汽车车室热环境 1.汽车车室热舒适性

2.影响汽车车室热舒适性的参数

3.汽车车室热舒适性的特点

4.汽车车室热舒适性的评价

5.汽车车室热环境计算机流体力学仿真技术简介

第二节汽车车室声环境评价 1.噪声对人的影响

2.噪声的物理量度

3.噪声的主观评价

4.车内噪声的测量和评价

5.汽车噪声控制

第八章计算机辅助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技术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技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技术与发展、常见数字化人体模

型应用举例、RAMSIS软件简介、RAMSIS的特点与优、RAMSIS软件的系统构成、RAMSIS

软件的系统主要功、RAMSIS软件的系统使用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技术与发展、常见数字化人体模型应用举例。

教学难点是RAMSIS软件的应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辅助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技术与发展 1.数字化人体模型技术

2.数字化人体模型技术的发展过程

3.数字化人体模型的特点

第二节常见数字化人体模型应用举例 1.FMVSS一致性检查

2.目标用户群体的车室适应性分析

3.数字化人体模型的特点

第三节 RAMSIS软件简介 1.RAMSIS的特点与优势

2.RAMSIS软件的系统构成

3.RAMSIS软件的系统主要功能

4.RAMSIS软件的系统使用步骤

5.RAMSIS软件应用简介

四、学时分配

章序内容课时备注

一概述 2

二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因素 3

三汽车人机工程布置设计与车室尺寸设计 3

四汽车视野设计 6

五汽车显示与操作装置设计 4

六乘坐舒适性设计 4

七汽车车室环境评价与分析 2

八计算机辅助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技术 4 合计 28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汽车人机工程学》主编:杜子学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

参考书:

1. 《车辆人机工程学(第二版)》主编:毛恩荣张红宋正河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

2. 《车辆人机工程学》主编:周一鸣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年。

3.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主编:丁玉兰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年。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摘要: 驾驶员坐姿舒适性仿真通常可以量化为驾驶姿势不舒适度模型。驾驶姿势不舒适度预测模型是根据驾驶姿势的影响因素,评价驾驶姿势不舒适度的数学模型。本文对重型商用车坐姿舒适性仿真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研究了在汽车领域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国外研究现状,并对当今比较流行的舒适度建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针对这些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关节载荷的驾驶姿势不舒适度建模方法。其次,进行了适宜驾驶姿势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下肢、躯干、上肢实验,获取了建立姿势不舒适度模型所需要的关节载荷和关节坐标数据。最后,建立了以维持身体姿势的关节力及扭矩为目标函数,以人体姿势变量和汽车设计变量为预测因子的人体不舒适度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方案分析中。 关键词:驾驶员驾驶姿势人机工程技术人体舒适度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即后工业社会过渡,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处处都是经过设计并不断完善的设计世界。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舒适生活,于是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人体工程学的产品也就成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先以汽车座椅为例,人体工程学的家具并不是人们头脑中所想象的仅有数据符合的座椅,它还包括除了人体生理数据之外的很多因素。它的设计原则除了常见的尺度设计原则,人体机能和环境设计原则,健康设计原则外还应该讲求黄金分割比的设计原则。并指

出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好的人体工程学座椅是功能与美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为人带来身心两方面的享受。 2 舒适驾乘首要在于座椅设计 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寻求汽车座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从而论证目前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一些局限性,即学科涵与目标的矛盾、共性原则与个性需求的矛盾、统计与个案的矛盾以 及合理与合情的矛盾,通过对这些应用矛盾的透析,探求出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原则,从而最终为汽车座椅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探索出一条道路。 而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确定汽车空间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融人机工程学原理于汽车座椅设计已达到更大舒适度: 2.1 研究现状及主要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工作和生活空间的不段变化,就要求汽车座椅的生产企业在座椅的设计、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也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汽车座椅的经济性。因此市场不断细分,多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设计的汽车座椅不断进入市场。 人们对汽车座椅外观样式、材料品质的追求,使汽车座椅的设计样式丰富多姿,各有特色。从而也使汽车座椅在设计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汽车座椅

人机工程学考试重点笔记

一、 1、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学科命名:美国——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 、人的因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西欧(常用)——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日本——人间 工学。国内——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3、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以及特点: a 、 经验人机工程学:机械设计的是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 程技术方面的原理设计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 人适应于机器。 b 、 科学人机工程学: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 于人。 c 、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方向: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 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 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4、学科的研究方法: a 、观察分析法 ,b 、实测法,c 、实验法,d 、模拟和模型实验 法,e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5、人体测量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 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 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6、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 测量数据。人体构造上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上的尺寸是指动态尺寸,包 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 7、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有:a 、普通测量法,b 、摄像法,c 、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8、测量基准面:a 、正中矢状面(左右),b 、冠状面(前后),c 、横断面(上下 面),d 、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得横断面) 9、均值:表示样本的测量数据集中地趋向某一个值,该值为平均值,简称均值。 ∑==n i i x n x 11

工程机械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工程机械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类似的推荐驾驶室内舒适微气候参数在前苏联和欧洲也有,而在这些 方面国内一直都比较落后。因此,工程机械驾驶室人机工程学研究具 有以下的意义:a.可以提高与促进国内人机工程的应用研究与扩展使 用领域,改进工程机械设计方法并提高其开发水平;b.可以将汽车目 前成熟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工程机械,并相应研究工程机械对人机工程 学的特别要求,发展相应理论研究;c.如果应用得当,将会从技术上 使国内工程机械的操作舒适度、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并对实 际设计给予正确的指导;d.改进目前国内现有的工程机械设计标准, 推动行业的发展水平;e.进一步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设计适合中国 人体形的工程机械设备,改良常规的落后设计手段。总之,对于国内 学术而言,许多工程机械设计缺乏人机工程的相关理论,在人机工程 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多(有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经验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所以研究人员必须了解我们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改 善国内工程机械驾驶室人机研究的落后状态。 工程机械驾驶室的发展趋势 工程机械驾驶室轿车化、人性化、信息化是体现当今工程机械发展的 必然趋势。驾驶室作为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操作和机 械的交互载体,其设计的合理性,舒适性直接影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 与工作效率。改善操作人员的舒适度,降低疲劳感,是现在工程机械 设计的重要课题。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在国际工程机械驶室设计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更舒适、更安全、更可靠且外形更美观、操作更方便、更灵活、结构更加合理早已成为工程机械的趋势发展。在国际上已涌 现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为国际工程机械主机配套生产各种驾驶室的 生产厂商,例如为Caterpiller、LiebHerr等世界著名工程机械企业 提供工程机械驾驶室的配套厂。这些工厂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机械驾驶,国际化标准化生产配套的工程机械驾驶室总成已经形成了,包括:电 器仪表系统、操纵系统总成、驾驶室的结构件、座椅、仪表盘支架总 成及舒适软化的驾驶室内部装饰等。高端工程机械驾驶室形成了一个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从车身的主动与被动安全两个方面,分别概述了人机工程学在轿车车身结 构、车灯、方向盘、座椅、视野和制动稳定性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提高汽车 正面、侧面、后面碰撞保护能力以及车顶耐撞强度的一些方法,介绍了世界各大著 名汽车公司的最新相关产品。最后,预测了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安全车身结构 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安全性;轿车车身结构;附件 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afety design of car body Pick to: from the body of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respectively, summarizes the ergonomics in the direction of car body structure, lights, disc, seat, vis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braking stability, etc, a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automobile front, side and back collision protection in some way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roof bruise, introduces the world famous automobile company's latest products. Finally, forecast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man machine engineering design securit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r body structure. Keywords: ergonomics; Security; The car body structure; The attachment

人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1.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 人机工程学名称:人类工效学、人间工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人体工程学、人类工 程学、工程学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等。 3.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1) 经验人机工程学【特点】:机械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 术方面的原理设计上,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2) 科学人机工程学【特点】: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 人; 3) 现代人机工程学【特点】:现代人机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 越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外;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 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力求使实验心理 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 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4.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 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 高综合效能。 5.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 值仿真法。 第二章 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1.人体测量: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 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2.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 人体构造尺寸:是指静态尺寸 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3.人体测量主要方法:普通测量法、摄像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4. 人体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眼耳平面 5.百分位:百分位由百分比表示,称为“第几百分位”。例如,50%称为第50百分位。 6.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百分位对应的数值。例如,身高分布的第5百分位数为1543,则 表示有5%的人的身高将低于这个高度。 7.计算题: (一)、求某百分位数人体尺寸: 在人体测量资料中,常常给出的是第5、第50和第95百分位数值。在设计中,当需要 得到任一百分位数值时,则可按下式求出: 1%-50%之间的数值:50%-99%之间的数值:P=M+(SK) 例题: 例1 :设计适用于90%华北男性使用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该产品尺寸? 解:由表查知华北男性身高平均值M=1693mm ,标准差S=56.6mm.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 故以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尺寸的界限值,由表查得变换系数K=1.645即:第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600mm 第9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786mm 结论:按身高1600-1786mm 设计产品尺寸,将适应用于90%的华北男性。 讨论:平均值是作为设计的基本尺寸,而标准差是作为设计的调整量的。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汽车人机工程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汽车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汽车设计、行驶过程中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使学生了解解决设计中人与汽车的关系为主的产品造型设计十分重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人机工程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意义;全面了解与汽车设计相关的人的因素,包括结构特征(人体解剖、人体测量)、功能特征(信息感知、处理与执行)、心理特征、环境适应性等;掌握显示与控制设计、作业域设计,座椅与手握工具设计等典型汽车人机设计问题。了解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产生的原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和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以及在以感性为主的形态设计过程中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是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 2.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 3.现代人机工程学阶段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第四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机具 2.作业研究 3.环境 4.研究模型 第五节汽车人机工程问题——汽车人机工程学 1.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 2.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因素 1.教学基本要求

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001]

汽车中的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而驾驶员的座椅就更为重要。舒适而操纵方便的驾驶座椅,可以减少驾驶员疲惫程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1]。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 本文以人因分析为手段,以设计出公道的驾驶座椅来满足驾驶员人体安全、舒适为设计目标,得到结论: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应着重考虑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及人体对车内振动、微天气的反应等两大方面。并从主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设计两个方面详尽分析了驾驶座椅安全性设计的思路。 1. 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任何系统实际上都是人机系统,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境三个方面[2]。显然驾驶员-座椅也属于人机系统研究的范畴。人机系统的安全模式多以人的行为为主体,即以人为本。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设计和使用高度复杂的军事装备中,人们逐步熟悉到必须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1.1 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 (1)坐姿时脊柱形态 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位于人体的背部中心,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人处于不同的坐姿时,脊柱形态不同,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惫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 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3]。可见,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结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适合于承重,而大腿下靠近表面处因有下肢主动脉分布,故不宜承受重压。据此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是座垫设计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原则。图1为坐姿时座垫上的体压分布[4]。

人机工程学知识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对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地分配功能,使人和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综合体:人和机以及围绕着人和机器的关系及环境条件。) 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准则(主要):1.最大最小准则2.可调性准则3.平均准则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合理选择百分位和使用度准则(=可调+平均) 目标:尽可能多人适用。 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 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影响人体测量数据差异的因素:年龄、年代、性别、职业、地区与种族 地区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安徽);华中;华南;西南; 机体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神经系统。主要:运动、感觉、神经 常见的集中视觉环象:①暗适应和亮适应②视错觉③眩光 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出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 应该采取的措施:(1) 限制光源亮度(2) 合理分布光源(3) 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 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物体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 分为:①形状错觉②色彩错觉③物体运动错觉 视觉运动规律;①先水平后垂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②左上限(最优)、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最差)③易于辨认的颜色顺序:红、绿、黄、白(两种匹配一起: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PSI书律(三节律):(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 视野范围:白色视野>黄蓝色>红>绿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制激的选择性知见。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注意的特性:表现在注意范围、注意持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不稳定性。 引起不注意的原因:①强烈的无关刺激的干扰②注意对象设计欠佳③注意的起伏④意识水平下降导致注意分散 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方法:1)建立冗余系统,为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2)为防止下意识状态下的失误,在重要操作之前,如电路接通或断开、阀门开放等才用“指示唱呼”,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动作3)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激或悦耳、多样的信号,以免误解。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不安全情绪:急躁情绪,烦躁情绪 七情:喜、怒、哀、欲、爱、恶、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1)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动物共有(3)情景性、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1)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人类特有(3)情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情绪、情感被环境影响、生理状态和认识过程三种因素制约。认识过程一关键 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工作座椅设计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汽车工作座椅设计 作者:王天波班级:车辆工程084 学号:1608080422 摘要: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工作座椅,从工作人员生理特征与工作座椅的设计原则、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工作座椅的主要结构设计要点,并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工作座椅 安全性设计原则。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设计、汽车工作座椅 Based on ergonomics car seat design work Author: Wangtianbo Class: V ehicle engineering 084 Number:1608080422 【Summary】Apply 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automobile work seat, from staf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working seat from three aspects of basic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main structure design work seats, and the key point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work safety seat security design principles.【Keywords】Ergonomics, design, automobile work seats. 0 引言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作业需要工作人员采用坐姿完成。可以预计,坐姿将是操作人员未来作业的主要工作状态。 坐姿是人体较自然的姿势,它较其他姿势相比,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坐姿比站姿更有利于血液循环。人站立时,血液和体液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向腿部集中,而坐姿时的肌肉松弛,腿部血管内血流静压稳定,有利于减轻疲劳;其次,坐姿还有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这对于精细作业更为合适。 与此同时,坐姿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限制人体的活动范围,尤其是需要上肢出力的场合,往往需要站立作业,而频繁的起坐交替也会导致疲劳。因此,坐姿不正确,座椅的设计不合理,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损害。汽车工作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目的,就是使设计出来的座椅能够满足人机工程学标准。这样一来,所谓汽车工作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也就转化为针对工作人员舒适性的设计。 从人机工程学原理出发考虑,一个性能优良的工作座椅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如下: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稳定的坐姿,符合人体舒适坐姿的生理特性;减轻传给工作人员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人机交互各章知识点 第1章 1. 人机交互的概念,所涉及的学科及关系。 答: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并围绕相关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人机交互技术与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实现技术密切相关。其中,认知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是人机交互技术的理论基础,而多媒体技术、虚拟实现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 2. 人机交互研究的内容。 答: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有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可行性分析与评估、多通道交互技术、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群件、Web设计、移动界面设计。 3. 人机交互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命令行界面交互阶段、图形用户界面交互阶段、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阶段 4. 发展趋势 答: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 5. 狭义的讲人机交互技术 答: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第2章 1. 人的主要的感知方式答:视觉、听觉、触觉 2. 人的常见认知过程 答:1、感知和识别 2、注意 3、记忆 4、问题解决5、语言处理 交互原则:许多认知过程是相互依赖的,一个活动可同时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只涉及一个过程的情况非常罕见。 3. 人机系统设计步骤答:(1)需求分析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规划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5)测试阶段(6)人机系统的生产制造及提交使用阶段 4.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的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第3章 1. 交互设备的的分类输入设备 { 文本输入设备:键盘、手写输入设备(手写板)图形输入设备:二维扫描仪、数码摄像头三维信息输入设备:三维扫描仪、动作捕捉设备指点输入设备:鼠标、光笔、控制杆板、触摸屏} 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语音交互设备(耳麦、声音合成设备) 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三维空间定位设备(空间跟踪定位器、数据手套、触觉和力反馈器),三维显示设备(立体视觉、头盔式显示器、V A VE(洞穴是现实环境)、裸眼立体显示器、真三维显示) 第5章 1. 人机界面的分类方式: 根据用户界面的具体形式、根据根据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的类型、根据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有哪几种: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和多通道用户界面 2. 图形用户界面的三个重要思想 答:1.桌面隐喻 2.所见即所得 3.直接操纵 3. 设计用户界面的一般性原则 答:(1)界面要具有一致性 (2)常用操作要有快捷方式 (3)提供必要的错误处理功能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人体工程学,或者称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设计是为人类提供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的活动,那么,应该说有两个学科是为设计提出人——机关系可靠依据的,即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特别是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在60、70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干设计的进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体工程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 (l)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 (2)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 (3)对于服务的设计; (4)对于人类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人体工程学的目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l)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 (2)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人体工程学的接触方式或者工作方法是把人类能力、特征、行为、动机以系统的方法引入设计过程中去。 其实,自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营造居所以来,就已经有人体工程的因素。因为要满足和适合人体的要求,在工具、用品、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适,高低合适,方便使用,设计和制作时更考虑到安全、效率。所以说,人体工程的发展,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人体工程的开始是在工具制作、建造住宅的行为中自然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设计上采用人体因素具有非常长的历史了。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则是20世纪才形成的,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产品,而更多地与大工业化的产品密切关联,现代工业的复杂性,使以前完全靠设计师的感觉、靠经验积累的人体工程方式完全落伍,无法适应新的设计需求,因此,是工业化迫使这个学科形成。 工业化时代的人体工程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1)机械时代(1750—1790年)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doc

第四章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4-1 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近40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车身设计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一、人机工程的概念 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任务: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范围: ①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能力极限——能承受的极限; ②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③人机相互作用及人机界面设计; 相互作用——利用信息显示器和控制器实现人—机间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机界面——使显示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特性相匹配,使控制器与人的效应器官相匹配,以保证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迅速、准确。 ④研究环境及其改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尘埃、有害气体等对人的作业活动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改善不良环境的措施和手段; ⑤研究作业及其改善——人从事体力和脑力作业时生理、心理变化,由此确定作业时的合理负荷及耗能量、合理的作业和休息制度、合理的操作方法→↓疲劳,保障健康,↑作业效率; ⑥研究人的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系统日益复杂和精密,操作人员面对大量的显示器、控制器,容易出现人为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研究人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寻求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和方法。

二、人机工程学与车身设计的关系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减少汽车的各种物理性能对人生理、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②如何减少驾驶操作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2、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对现有条件下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统计与调查,引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机械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研究和分析→改善汽车的各种性能。 目的:为汽车设计、改进提供各种调查、改进、试验与分析结果,使汽车更好地、尽善尽美地为人服务。 3、车身内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和人体的承受范围 人对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的感受具有一定的限度。 车内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超过允许条件→感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上的病态变化和心理上的烦燥不安。 措施:·采用各种灯光、音响报警装置→及时提醒注意; ·应用空调设备→调节车室气候;

《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全

人机工程学复习内容 说明:《人机工程学》考试分为A.B试卷,时间为2个小时,题型有辨析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以下为复习内容,请大家好好准备,只有认真复习,才会取得好成绩,反之亦反。 友情提醒:考试为开卷考试,考试请带好铅笔、橡皮、草稿纸、尺、快速手绘表现工具——马克笔或彩铅等习惯用的手绘工具(因试卷纸张太薄,马克笔可能不适用)。 注意:虽然为开卷考试,但不可掉以轻心,考题均出自课堂内容,务必温习课本相关内容,重点在于理解知识点,知道如何应用,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PS:学校要求只允许带本课程规定教材,不允许带其他教材、参考书、笔记本、打印资料、复印资料等其他任何资料,不然以作弊论处,请各位同学注意,自觉遵守考场规则。(没有教材的同学请注意,请及时购买。当然,对于有信心全部掌握在脑子里的学霸例外。)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人机工学一般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以及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人:是指操作者,或使用者。 机:泛指人可操作与可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或生活用品、设施、计算机软件等各种与人发生关系的一切事物。 环境:环境是人与机共处的环境,如作业场所和作业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研究的基本途径就是系统的将人的能力、极限、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应用到人们使用的事物和过程的设计和环境中。 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研究产品设计中与人有关的问题,将人的需求和能力置于设计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 研究目的是使系统高效运行且系统中的人获得安全、健康和舒适,为产品、系统和环境的设计提供与人相关的科学数据。追求实现人类和技术完美和谐融合的目标。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实现高效、舒适、健康、安全等目标。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一.什么是人机交互技术? 二.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 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及提示请示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也指通过电极将神经信号与电子信号互相联系,达到人脑与电脑互相沟通的技术,可以预见,电脑甚至可以在未来成为一种媒介,达到人脑与人脑意识之间的交流,即心灵感应。二.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是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从人在操纵计算机时如何才能减轻疲劳出发,提出了被认为是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的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的论文。1960年,Liklider JCK首次提出人机紧密共栖(Human-Computer Close Symbiosis)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学的启蒙观点。196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机研究(IJMMS)创刊。可以说,1969年是人机界面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c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 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着,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六本专着,对最新的人机交互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人机交互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的架构。理论体系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某些人文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从人机界面(人机接口)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人机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里的应用 班级:工业设计姓名:陈晓清学号:090602015 、椅子 我们根据古籍资料开发了多款第一把交椅”,选用优质的鸡翅木做原料,充分体现了其木质肌理细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予人以羽毛璀璨闪耀之感的特点。还原了这款历史上最有名的椅子!这种椅子的特点是木头的双脚交叉,张开以后才能平稳,所以又称“交床”。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 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而前者直后背交椅,《三才图会》名之曰“折叠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 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二、自行车 1886年,英国的约翰.k.斯塔利,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的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利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斯塔利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前往参加骑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

汽车人机工程学论文

汽车仪表照明的颜色选取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对不同车型仪表盘背景色以及指示灯颜色,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人眼对光线视觉效率、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视觉残像等人眼视觉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各颜色背景光的利弊之处,总结出利于人眼颜色适应,便于颜色信号区分的汽车仪表背景色和指示灯颜色。 关键词:光线视觉效率、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视觉残像 1.前言 汽车对安全性、舒适性、节能和环保性能等都有一定要求,汽车仪表盘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随着驾驶环境的变化,仪表照明也显得更为重要。在夜间或驾驶环境光照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仪表照明是驾驶员在驾驶室内观察仪表显示读数所必需的条件,而仪表的照明不但影响驾驶员获取仪表显示信息的效率,而且影响驾驶员观察外界环境的效率,所以仪表照明不但要求对仪表起到照明与美观作用,而且要适应人眼视觉特性,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本文主要以汽车仪表指示灯颜色和汽车仪表背景光颜色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人眼视觉效率、人眼颜色对比、人眼颜色适应等方面介绍,从而归纳出不同颜色照明的优缺点与汽车仪表常用照明颜色的推荐。 2.人眼颜色识别特性分析 2.1人眼视觉效率 人眼视觉效率就是光谱光视效率,光谱光视效率是指人眼 的视觉神经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对绿 光最敏感,对红、蓝光灵敏度较低。另外,由于受生理和心里 作用,不同的人对各种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也有差异。通常, 光通亮越大,人感觉光越明亮,但这是对同一种光波而言,即 同一色光而言。光辐射能量相同但波长不同的色光,无论是明 视觉还是暗视觉,其产生的明亮程度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 人眼对可见光谱内的不同波长辐射具有不同的感受性,有的色 光人眼感觉明亮,有的比较暗。 因此,汽车仪表照明应选用能让驾驶员清晰分辨仪表盘信 息的仪表照明,但是并不是人眼对仪表照明感光灵敏度越高越 好,因为人眼对仪表照明颜色的感光灵敏度越高,人眼的颜色 适应性就越差。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会不断把视线再仪表盘一外界之间交换,如果仪表照明颜色的感光灵敏度太高,人眼在离开仪表盘看向外界时,就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外界,这将带来驾驶的危险性。 2.2人眼视觉延迟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声设计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声设计§1 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近40年来发展一门新兴学科,在车身设计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一、人机工程概念 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整体状态和过程。 任务:使机器设计和环境条件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范围: ①人生理、心理特征和能力极限——能承受极限; ②人机功能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③人机相互作用及人机界面设计; 相互作用——利用信息显示器和控制器实现人—机间信息交换过程; 人机界面——使显示器与人感觉器官特性相匹配,使控制器与人效应器官相匹配,以保证人、机之间信息交换迅速、准确。 ④研究环境及其改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尘埃、有害气体等对人作业活动和健康影响。以及控制、改善不良环境措施和手段; ⑤研究作业及其改善——人从事体力和脑力作业时生理、心理变化,由此确定作业时合理负荷及耗能量、合理作业和休息制度、合理操作方法→↓疲劳,保障健康,↑作业效率; ⑥研究人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系统日益复杂和精密,操作人员面对大量显示器、控制器,容易出现人为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研究人可靠性及影响因素,寻求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事故发生途径和方法。 二、人机工程学与车身设计关系 1、人机工程学研究目——要解决问题 ①如何减少汽车各种物理性能对人生理、心理所产生影响;

②如何减少驾驶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2、在汽车工程中应用 ——对现有条件下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统计与调查,引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机械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研究和分析→改善汽车各种性能。 目:为汽车设计、改进提供各种调查、改进、试验与分析结果,使汽车更好地、尽善尽美地为人服务。 3、车身内部各种物理量变化和人体承受范围 人对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感受具有一定限度。 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超过允许条件→感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上病态变化和心理上烦燥不安。 措施:·采用各种灯光、音响报警装置→及时提醒注意; ·应用空调设备→调节车室气候; ·采用各种绝缘、密封手段→↓振动、噪声、空气污染。 ——为乘客创造一个安全、可靠、舒适乘坐环境。 4、研究内容: ①人体尺度和操纵范围; ②人视觉和光效应; ③听觉信息传递和噪声干扰; ④人体对环境适应; ⑤人—车系统响应时间; ⑥人—车系统特性和安全驾驶; ⑦饮酒对驾驶干扰。 要求: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使汽车各种性能更好地适应人们心理和生理上要求。 5、达到目 ·根据人类生理、心理自身规律来指导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 研究对象——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人——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机——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条件。人机结合面——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界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除人机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外,还研究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标准依据、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等问题。1)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3)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4)作业方法与作业负荷研究; 5)作业空间的分析研究;6)事故及其预防的研究; 研究目的 对人、机、环境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人机功能分配更合理,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第二章 人体测量: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异,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安全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1、最大耗氧量及氧债能力 耗氧量和摄氧量 人体为了维持生理活动,必须通过氧化能源物质获得能量。 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做需氧量;成人静止时需0.2~0.3L/min; 单位时间内,人体通过循环、呼吸系统摄入的氧气量称摄氧量;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耗氧量。 一般情况下,摄氧量=耗氧 氧债与劳动负荷 需氧量与实际供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氧债;根据摄氧量和耗氧量之间的关系,可将人体负荷量分为: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劳动负荷的大小不同,出现氧债的大小也不一致,劳动结束后恢复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2、最大心率单位时间内心室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正常时为75次/分;当人体达到最大负荷时,心室每分钟的跳动次数称最大心率;HRmax=209.2-0.75A 3、搏出量与最大心脏输出心脏每次搏动从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量称为搏出量;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量Q,叫做心脏输出量。最大心脏输出量:Q max=6.5+4.35VO2max 4、血压 v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多指血液在体循环中的动脉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收缩压: 100~120mmHg;v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舒张压:60~80mmHg; 5、呼吸 6、肌电图 7、脉搏数的测定 8、发汗量的测定 9、血液成分变化的测定 10、脑电图人脑生物电现象是自发和有节律性的,利用脑电波的频率和幅值可评价人脑的觉醒状态。在人机工程学研究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