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机工程学论文

合集下载

汽车人机工程学 (2)

汽车人机工程学 (2)

汽车人机工程学引言汽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汽车与人机交互的多学科领域,主要涉及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汽车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和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本概念汽车人机工程学旨在提高汽车的人机交互效果,使驾驶者更加舒适和安全地操控汽车。

它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原理如下: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与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相结合。

在汽车人机工程学中,人类工程学的原理被应用于汽车仪表盘、座椅、操纵杆等部件的设计,以提高驾驶者的舒适度和操作便利性。

心理学心理学在汽车人机工程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驾驶者的认知和决策过程,可以了解他们对车辆信息和操作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这些心理学原理被用于设计仪表盘显示界面、车辆警示和提示系统,以及驾驶员信息反馈等方面,以提高驾驶者的注意力和反应时间。

计算机科学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计算机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被用于设计交互界面、智能驾驶系统和车载娱乐系统等。

通过人机界面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更方便的操作和更智能化的驾驶体验。

汽车工程汽车工程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汽车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驾驶者与汽车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设计汽车人机界面时,需要考虑车辆的操控性能、安全性和舒适度等因素。

应用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技术研发领域,其具体应用如下:1.车辆仪表盘设计:根据人类工程学原理,优化仪表盘布局和显示,以提供准确而易于理解的车辆信息。

2.车辆警示和提示系统:通过心理学原理,设计警示和提示系统,提醒驾驶者注意车辆的安全状况。

3.驾驶员信息反馈:通过计算机技术,设计反馈系统,及时向驾驶员提供操作指导和建议。

4.车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结合人类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原理,设计易于操作和高效的界面,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汽车构造中的人机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

汽车构造中的人机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

汽车构造中的人机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现代汽车作为人们日常交通工具之一,其构造中的人机工程学和人性化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研究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旨在提高人们使用汽车时的舒适度、效率和安全性。

而人性化设计则强调根据人类行为和需求来设计汽车,以提供更愉悦的驾驶体验。

本文将探讨汽车构造中人机工程学和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应用。

第一部分: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人与工作环境、工具、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汽车构造中,人机工程学考虑到驾驶员与汽车之间的交互动作和信息传递,旨在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效率、准确性和舒适度。

以下是人机工程学在汽车构造中的应用之一:1. 座椅设计:座椅是驾驶员与汽车之间最直接的接触点,其舒适性对驾驶员的体验至关重要。

人机工程学研究了座椅的形状、材质、调节功能等方面,以确保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中的舒适感和支持性。

2. 仪表板布局:仪表板是驾驶员获取车辆信息的重要工具。

合理的仪表板布局可以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更容易获取所需信息,减少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人机工程学研究了仪表板上的控制按钮、指示器位置等因素,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化。

3. 操控装置设计:操控装置包括方向盘、刹车踏板、油门踏板等。

人机工程学考虑了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和便捷性,对这些操控装置的形状、尺寸和位置进行了研究,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感觉和精确度。

第二部分: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关注驾驶员的需求和行为特征,将人的因素纳入汽车设计中。

人性化设计旨在提供更智能化、舒适化和便捷化的驾驶体验。

以下是人性化设计在汽车构造中的应用之一:1.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计算技术,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功能,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

这些系统不仅能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为驾驶员带来更轻松的驾驶体验。

2. 信息娱乐系统:人性化设计将考虑驾驶员对信息娱乐的需求。

例如,通过与智能手机连接,驾驶员可以在车内获取导航、音乐、电话等功能,从而提供更便捷的娱乐体验。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摘要】自从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创造的三轮汽车开始,汽车已有百年历史。

在这上百年时间里,汽车可谓进行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大汽车厂商陆续建立,展开了剧烈的竞争。

在汽车早已走进普通人家中,并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时,人机工程逐渐被重视,并广泛被应用到了汽车设计之中。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设计【正文】在汽车设计开始时,只是纯粹地要将它和马车分开,后来人们渐渐地意识到了应对汽车进行设计,使它更容易被人们选择和接受。

随后各种设计风格陆续出现并被人们所接受,其中最流行的风格莫过于当年的“流线型风格〞,但当时大局部设计中并没有把人机工程学的因素考虑到汽车设计中。

直到后来人技工程学的真正建立并真正地得到开展的时候,设计师们才开始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作用,随后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逐渐出现了。

随着人机工程学的不断开展,人机工程学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专家所涉及的专业和学科也愈来愈广泛,解刨学、生理学、工业卫生学、工业与工程设计、工作研究、建筑于照明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方面都被包括其中,由此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机工程学的开展。

一、外型上的设计在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车的外形是很重要的。

在现在人的购车观念中,首先是外形。

不同的人对汽车的外形要求不一样,这是不同人的性格、心理需求不同。

一般喜欢刺激、动感的人那么喜欢选择有外形动感、线条清楚,有较低的风阻系数的轿跑车或跑车外形的车,如法拉利、奔驰的C 系;而一些成功人士和商人那么注重外表和自身的地位的展现,这些人一般会选择外形大气,车身较长,能显示其地位的行政级或办公级的豪华轿车,如宝马的7系,奔驰的S系。

二、内部设计汽车最让人关注的除了外形外还有内部的设计,而汽车内部的设计也分成几种设计风格,一是以驾驶员为中心,注重驾驶的乐趣;一种是以乘坐人员为中心,以舒适为主,还有一种是综合二者,既兼顾驾驶又注重乘坐人员。

基于人机工程学suv车乘坐舱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基于人机工程学suv车乘坐舱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提供全套毕业设计,各专业都有摘要随着轿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对轿车驾驶室也相应提出了安全、舒适、健康、高效等新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驾驶室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以满足人们对现代轿车的要求。

本课题以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轿车驾驶室设计方法。

在论文中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和借助于CATIA软件的帮助主要进行了H点优化设计,手操纵件的校核和手伸及界面的校核。

1)论文中利用CATIA建模和分析H点的具体位置,提出H点的优化设想,调整H的位置来改善其舒适性和视野性等。

2)论文中提出对手操纵件的校核,主要对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显示装置进行校核,以GB/T 17867-1999法规为标准,校核是否满足法规的要求。

3)论文中提出对手伸及界面的校核,检验重要操作件、按钮是否在驾驶员手伸及范围之内,是否满足SAE J287(1988)、ISO3958:1996法规的要求。

整个设计过程都是为了实现驾驶室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目标:安全、舒适、健康、高效。

关键词:驾驶室人机工程学人体尺寸计算机辅助设计ABSTRACTWith the car’popularization in common living, peoples’requestment to CAB has gone up to safety, easiness, health and high efficiency, etc. So probing into a new CAB’s designing idea and method is necessary to meet with the requestment.Based on Car Man-Mechine Engineering theorie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hesis gives a car CAB designing method based on Man-Mechine Engineering theories, and builds a database of our country peoples’body size in relation to CAB designding. In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 do my work through collectting massive materials and using CATIA.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below work:1)H-point optimization, adjusts H-point position, improves its comfortableness and the field of vision and so on.2)Hand control examination. Examines whether satisfies the requestment of the law GB/T 17867-1999 .3)The hand extends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examination. Examines whether satisfies the requestment of the law SAE J287(1988)、ISO3958:1996.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all is for achieve the cab man-machine design goal.Safe, comfortable, healthy, is highly effectiveKeywords: CAB, Man-Mechine, Body size, Engineering CAD基于人机工程学SUV车乘坐舱设计陈澄0611032590 引言人体工程学是从20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从人的生理特点出发,研究在提高人体-机器-环境系统的总体效能的目标中人体-机器-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在汽车制造领域中,人机工程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将人的需求和能力纳入到汽车的设计过程中,以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

1. 汽车座椅设计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原理,以确保乘坐者的身体姿势、脊椎支持和乘坐舒适度。

合适的座椅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长时间驾驶造成的疲劳和不适感,提高驾驶员的专注度和驾驶效率。

2. 操作控制板布局在汽车驾驶室的设计中,操作控制板布局需要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合理规划。

各种按钮、开关和显示屏的位置和布局应当方便驾驶员的操作和观察,减少驾驶员的视线离开道路的时间。

使用人机工程学设计的控制板布局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和操作准确性,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3. 仪表盘设计仪表盘是驾驶员获取车辆信息的主要界面,因此仪表盘设计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人机工程学要求仪表盘上的信息显示清晰易读,不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和视线,同时避免信息过多导致驾驶员分散注意力。

合理的仪表盘设计可以帮助驾驶员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4. 室内照明设计室内照明设计是人机工程学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合适的照明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驾驶环境,保证室内的适当亮度,并避免灯光的反射和折射对驾驶员视线的干扰。

此外,适当的照明设计还可以营造舒适的驾驶氛围,提升乘坐者的舒适度和乘坐体验。

5. 控制装置的设计汽车的控制装置设计也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原则。

例如,方向盘的直径和握把的材质应当符合人手的生理特征,从而提供舒适的握持感和操控稳定性。

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的位置和形状应当符合人腿部的运动特点,以实现精确和灵敏的操作等。

通过合理的控制装置设计,驾驶员可以更加轻松地操作汽车,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总结:人机工程学设计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合理的汽车座椅设计、操作控制板布局、仪表盘设计、室内照明设计以及控制装置的设计都能够提升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论文

汽车座椅设计1.舒适驾驶首要在于座椅设计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确定汽车车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2.人(驾驶员)坐姿生理特性分析1.坐姿脊柱形状人坐着时,身体主要由脊柱、骨盆、腿和脚支承,脊柱是构成人体的中轴,位于人体背部中央。

只有座椅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使驾驶员的脊柱形态接近于正常自然状态,才会减少腰椎的负荷以及腰背部肌肉的负荷,防止驾驶疲劳发生。

2.坐姿体压分布当座椅上的人处于坐姿状态时,人的身体重量作用于座垫和靠背上的压力分布称作坐姿的体压分布。

坐姿体压分布包括座垫上的体压分布和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两部分。

(1)坐垫上的体压分布图1 坐姿时坐垫上的体压分布(2)靠背上的体压分布靠背上的体压分布也以不均匀分布,压力相对集中在肩胛骨和腰椎两个部位。

从这两个部位向外,压力应逐步降低。

图2 坐姿时靠背上的体压分布3.人体对车内震动,微气候的反应(1)人体对震动的反应驾驶员坐在行使中的汽车上所承受的振动属于全身振动的范畴。

外界振动传入人体时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弱效应与身体在振动系统中的姿势有关,一般来说,坐姿工作时,由于人腿的减振作用大大降低,抗振性要比站姿工作时差,特别是脊柱和胃部受到振动的损害,因此坐姿作业者容易产生脊柱损伤和胃病这两种职业病。

振动对驾驶员操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觉作业效率的下降和操作动作准确性变差。

另外人体在振动环境中会加速疲劳过程。

当振动环境中的振动特性处于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区域时,这种刺激频繁传入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兴奋。

当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人就会感到疲劳,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2)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的舒适温度为18℃~23℃,舒适湿度为40%~60%,代谢量为1.0~2.0met。

汽车工业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汽车工业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汽车工业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交互与协调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医疗、电子等领域。

而在汽车工业中,人机工程学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涉及到人类对于汽车的驾驶体验、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的问题。

驾驶体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一系列先进的汽车技术被引入到汽车制造业中,以提高汽车的性能、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表现。

在这些技术中,有些是专为改善驾驶体验而生。

例如,有些车辆装备了主动刹车技术,它可以在驾驶员没有注意到危险时自动刹车,从而保证驾驶员和车上乘客的安全。

此外,像定速巡航、自动泊车、自动上下坡等功能也可以增强驾驶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这些技术无不体现了人机工程学的精髓,让汽车制造商在设计与改进汽车时更加关注驾驶员的需求,提高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安全性相较于提高驾驶舒适度,汽车的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可以减少许多与汽车安全性有关的问题,例如驾驶员的疲劳度、视觉盲区和不良坐姿等。

导航系统、触摸屏和智能控制等高科技装备极大地提高了驾驶员驾驶时对安全的意识和及时的反应。

而对于驾驶员的疲劳度问题,一些车辆被设计成能够检测驾驶员的眼睛活动,如果发现驾驶员已经疲惫不堪,汽车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示信息,指示驾驶员休息。

此外,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上还注重消除驾驶员的视觉盲区。

例如,在一些汽车上,后视镜的设计被改进以消除有可能出现的视觉盲区,从而增加驾驶员在驾驶时的安全感。

舒适性在汽车设计中,舒适性是另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机工程学研究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汽车设计,使得驾驶员和乘客能够享受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

例如,在坐椅设计上,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实验研究,设计出了符合人体曲线的座椅,大幅提高了坐椅的舒适性。

再如,许多豪华品牌的汽车还提供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辅助设备,例如向驾驶员提供按摩椅和自动制冷/加热座椅。

总之,在汽车制造业中,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将不断为汽车的设计和开发做出贡献,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同时让更多的驾驶员和乘客享受方便、安全和舒适的驾乘体验。

汽车零件生产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零件生产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零件生产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汽车零件生产过程中,人机工程学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汽车零件生产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介绍几个常见的设计原则和应用。

1.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零件生产中的重要性人机工程学设计在汽车零件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合理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负担和错误率,降低工伤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此外,人机工程学设计还可以满足员工的工作舒适度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2. 汽车零件生产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2.1. 操作界面设计汽车零件生产中的操作界面设计应遵循人机工程学原则。

例如,仪表盘的布局应简洁明了,重要指示灯和控制按钮应易于辨识和操作。

此外,操作控制杆的位置和形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工人的操作。

2.2. 工作站设计工作站的设计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影响重大。

合理的工作站设计应考虑工作区域的高度、倾斜角度和空间布局,确保员工能够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并能轻松获取所需的工作工具和零件。

此外,工作站的座椅和支撑物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防止员工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劳和不适。

2.3. 工具和设备设计在汽车零件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设计也需要遵循人机工程学原则。

工具的形状、重量和操作方式应符合员工的人体结构和运动特点,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手部疲劳。

设备的开关和按钮等操作控制器也应易于识别和操作,以降低错误率和操作风险。

3. 汽车零件生产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应用3.1. 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自动化生产线在汽车零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机接口设计,确保员工与机器的配合顺畅。

例如,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位置和机器的布局,以最小化员工的移动和劳动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仪表照明的颜色选取(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摘要】对不同车型仪表盘背景色以及指示灯颜色,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人眼对光线视觉效率、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视觉残像等人眼视觉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各颜色背景光的利弊之处,总结出利于人眼颜色适应,便于颜色信号区分的汽车仪表背景色和指示灯颜色。

关键词:光线视觉效率、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视觉残像1.前言汽车对安全性、舒适性、节能和环保性能等都有一定要求,汽车仪表盘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而随着驾驶环境的变化,仪表照明也显得更为重要。

在夜间或驾驶环境光照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仪表照明是驾驶员在驾驶室内观察仪表显示读数所必需的条件,而仪表的照明不但影响驾驶员获取仪表显示信息的效率,而且影响驾驶员观察外界环境的效率,所以仪表照明不但要求对仪表起到照明与美观作用,而且要适应人眼视觉特性,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本文主要以汽车仪表指示灯颜色和汽车仪表背景光颜色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人眼视觉效率、人眼颜色对比、人眼颜色适应等方面介绍,从而归纳出不同颜色照明的优缺点与汽车仪表常用照明颜色的推荐。

2.人眼颜色识别特性分析2.1人眼视觉效率人眼视觉效率就是光谱光视效率,光谱光视效率是指人眼的视觉神经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是不一样的。

对绿光最敏感,对红、蓝光灵敏度较低。

另外,由于受生理和心里作用,不同的人对各种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也有差异。

通常,光通亮越大,人感觉光越明亮,但这是对同一种光波而言,即同一色光而言。

光辐射能量相同但波长不同的色光,无论是明视觉还是暗视觉,其产生的明亮程度是不相同的。

也就是说,人眼对可见光谱内的不同波长辐射具有不同的感受性,有的色光人眼感觉明亮,有的比较暗。

因此,汽车仪表照明应选用能让驾驶员清晰分辨仪表盘信息的仪表照明,但是并不是人眼对仪表照明感光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人眼对仪表照明颜色的感光灵敏度越高,人眼的颜色适应性就越差。

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会不断把视线再仪表盘一外界之间交换,如果仪表照明颜色的感光灵敏度太高,人眼在离开仪表盘看向外界时,就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外界,这将带来驾驶的危险性。

2.2人眼视觉延迟人眼视觉延迟就是人眼的时间辨别,在某种条件下,闪烁的灯光可能会被知觉为连续的。

人眼睛的视觉暂留约为每秒16-24次左右,所以,仪表盘显示屏的更新频率应该要大于人眼能分辨的频率,从而使视觉流畅,显示信息更连贯。

但在另外一方面,比如信号灯的闪烁频率,就应该远低于人眼分辨的频率,这样才能人驾驶员辨别出信号灯在闪烁。

一般闪光信号灯的频率为0.67-1.67HZ之间,亮与灭的时间比为1:1至1;4之间。

2.3颜色对比在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称为“颜色对比”。

颜色对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同时对比;另一种是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就是同时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在产生对比时,两色彩的对应各属性间都分别出现相互在相反倾向上,加强刺激强度的现象也就是说当色相各异的颜色配制在一起,每一颜色的色调向另一颜色的互补色方向变化。

①每一颜色都在其周围诱导出其互补色例:在绿色背景下,灰色带有红色感觉,在黄色背景下则带有蓝色感觉。

②如果两种颜色是互补色则彼此加强饱和度,使对比变得极为强烈例:绿叶中的红花更得更红连续对比:先看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①特征:对比着的双方具有颜色的不稳定性。

②负后像:连续对比时,人的视觉由于受到以前注视颜色的刺激影响,看到与其补色相近的颜色。

比如看很长时间的纯绿色后,再改成看白色,这时看到的白色会有浅红色的感觉。

这是因为,在长时间看绿色时,绿色的视锥细胞长时间兴奋导致了疲劳,而另外的两种视锥细胞则仍然工作在常态下,所以,当转为看其它需要三种细胞“同时工作”才能得到正确颜色的物体的时候,如果仍然按照感绿视锥细胞正常工作时的算法去还原,则会产生与其补色相近的颜色。

颜色对比在汽车仪表盘照明上的应用,利用颜色对比的同时对比现象,仪表上的各个显示应选用不同的颜色。

比如仪表板颜色与背光照明色可选用互补色,这样仪表板上的显示信息就更为突出,便于分辨。

而背光颜色与指示灯颜色应选用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明显区分。

但是我们应该避免颜色对比的连续对比,因为当驾驶员观看仪表盘后再看向外界时,视觉中就会有仪表盘显示颜色的残像,这让驾驶员难以区分外界的颜色,产生错觉,对驾驶但来很大的危险。

就如驾驶员观看仪表盘后,再把视线移向交通信号灯时,就会产生视觉混乱,难以区分交通信号灯。

2.4颜色适应颜色适应:连续对比时,看到负后像后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恢复感觉第二色的过程。

颜色恒定:即使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于这些颜色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仍是十分稳定的颜色视觉特征。

如:天空的蓝色,雪花的白色。

记忆色:通常把这些具有颜色恒定的颜色称为记忆色。

颜色恒定表明物体颜色并不完全决定于物理特性和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特性还受人们的视觉经验影响。

颜色适应性越好,当把视线移向别的颜色时,适应的时间就越快,分辨颜色能力就越强,对于驾驶员来说就可以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反应时间也相应变短,从而增加安全系数。

2.5视觉残像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象感觉不会马上消失,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作用,称为视觉残像,也称做视觉后像或视觉暂留,它有两种即正后像和负后像。

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

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

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

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

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

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一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呈暗。

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

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

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

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因此,仪表照明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视觉残像的产生。

在避免视觉残像的应用上,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

比如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外观颜色都采用红色装饰,但它却很好的避免了视觉残像的产生。

这是借鉴于中国古代建筑故宫,故宫的装饰色同样是红色,也很好的避免了视觉残像。

这其中利用的原理是把红色分为不同的色度,即深浅交替,这样就避免人眼接收到的光波是同一个波段,让人眼能观察同一色彩的时间更久而不会产生视觉残像,很好的提高了人眼抗疲劳能力。

在汽车仪表照明上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此原理,让仪表盘照明处在不同的光波段,人眼的抗疲劳能力就会更加持久,颜色适应性就会得到提高,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仪表指示灯颜色汽车仪表指示灯也仪表信号灯,其目的就是实时的将汽车的信息通过显示方式转达给驾驶员,让驾驶员准确的掌握汽车的信息,以便很好的做出正确判断。

仪表盘信号灯颜色的设计不但要使汽车仪表盘看起来更加美观,更要符合人的基本常识,符合颜色信号的规律,从而使驾驶员更容易辨别信号信息。

在颜色信号中,绿色、蓝色基本上代表指示信号,红色代表警告信号,黄色代表危险信号,所以在设计指示灯颜色时,一定要符合颜色信号的规律。

下面是仪表盘常用信号灯颜色:红色:驻车制动、安全带、安全气囊、ABS、制动器、机油压力、车门灯等;黄色:发动机故障、刹车片磨损、SVS、燃油报警等;绿色、蓝色:转向灯、大灯、位置灯、雾灯等。

4. 仪表背景光颜色汽车仪表照明使驾驶员在不同环境下驾驶汽车的适应性更强,更能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仪表盘的美观。

仪表盘的照明目的是满足驾驶员的需要,所以必须要符合人眼的颜色识别特性。

综合考虑人眼特性,于是总结出几种颜色做为仪表背景光的优点与缺点。

常用的仪表背景光有红色、白色、蓝色、绿色、橙色等,下面做一些简单分析。

白色:对于人眼来说,最接近日光的光线给人的视觉效率最高,而白色,比较接近日光的颜色,所以白色的视觉效率比较高。

也就是说,就算白光光线比较弱,人眼也能看得清楚,接收效率比较高。

但是,由于白色光线接收效率很高,如果仪表照明光线较强,就会使人眼的适应性大大降低。

在夜间,当驾驶员把视线从仪表盘移向环境周围时,就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力,驾驶员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单一的白光也不能实现颜色信号。

红光:红光的视觉效率最弱,对人眼的适应性影响最小,当驾驶员把视线从仪表盘移向环境周围时,适应时间就会比较短。

但是红色也有他的缺点,红光容易让人眼产生视觉残像,当观看红光时间久了之后再看其他地方,视线中就会有绿色斑点存在,从而也影响了视线,威胁驾驶安全。

根据不同颜色的优缺点,我们可以把仪表盘分成不同的区间,每个区间采用不同的照明颜色,不同的照明色度,比如红色,可以采用深红、浅红相互交替、渐变等,白、红、蓝、绿交替使用,不同颜色共同照明,从而综合各个颜色以及强度的优缺点,让仪表照明更加的人性化,更符合人的视觉特性。

5 结束语通过对人眼视觉特性和各个颜色的特点的综合分析,设计出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符合人机工程的仪表照明颜色,使驾驶汽车更为安全、舒适、人性化,让驾驶者驾驶汽车变为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2011年第26期(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